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B.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表寒里饮
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
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
正确答案:B
[create_time]2022-12-13 08:52:10[/create_time]2022-12-23 05:03: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营养师张英[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f49a8bc.ms_MkzfiJzEXxQ2ovwifcg.jpg?time=6839&tieba_portrait_time=6839[avatar]TA获得超过29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view_count]
小青龙汤的适用哪些人群?
适合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等人群。因小青龙汤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小青龙汤的煎制方法:《伤寒论》中用麻黄的方剂共有7首,此7方用麻黄虽皆是先煎,但先煎之中还略有差别:一是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等,都是“先煎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二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升麻汤等,都是“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三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先煎麻黄再沸,去上沫”。由此可见,麻黄在不同方剂中的煎煮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病症,张仲景采取了不同煎法以使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青龙汤 人民网-中药煎煮方法决定药效
[create_time]2021-05-20 10:22:16[/create_time]2021-05-17 00:00: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来日方长mmg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67042b3.Lp7V1DYoAaSmxBQH8T7rAA.jpg?time=5413&tieba_portrait_time=5413[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67[view_count]《伤寒论》——小青龙汤
这一条一上来就已经给出了结论,证属伤寒,“表不解”,同时“心下有水气”,心下是指中焦这个区域。简单说就是外寒内饮。那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下面就是“证”,也就是证据。
首先是“干呕发热而咳”。干呕发热是常见的表证;咳嗽是小青龙汤的主证。下面的证前面都加了个“或”字,说明或许有,或许没有。“或渴”。前面说过中焦有水气,也就是有湿症会渴。有湿症为什么还会渴呢?湿气囤积于中焦不气化,等于就是废水,没有被吸收利用,人体的粘膜组织得不到津液的滋润所以会渴。热证也会渴,阴虚阳亢也会渴,但临证上最多见的渴是有湿症的渴。所以治病不能一见到渴就用麦冬生地滋阴,滋阴只适用于阴虚阳亢症。“或利”。
表不能解邪气的时候,人体就会寻求别的出口来解决邪气。肠道是最方便的出口,所以感冒病人常常会腹泻。如果有湿气的话,更有可能发生腹泻。“或噎”。吃东西会噎住,食道里不润滑,也是因为湿证造成的上部津液缺乏。“或小便不利,少腹满”。人体是一个整体的大循环,当中焦不气化不运行的时候,小便的下行能力也会变弱,水湿也会囤于下焦,所以“少腹满”。“或喘”。表气不通会喘;有湿气也会喘。
为什么有湿气会喘呢?我们看有没有湿气经常会看舌头,舌头胖大有齿痕就是有湿气,说明湿气会让人的肌体组织浮肿,自然人体内部也是浮肿的,浮肿会让体内的空间变得狭小,肺的压力就会增大,就要用喘来释放压力。有湿气的时候气短气紧,不能平卧,也是这个道理。
刚才大家在讨论四逆加人参汤的问题,说得都很好。我说四逆汤里没有人参,是想说明张仲景不会用人参去救阳。事实上人参是寒热不禁的,四逆汤里加人参也能加速津液的生成。好,接着讲小青龙。为什么上面这些证都加了个“或”字呢?因为咳喘也好,渴也好,下利也好,小便不利也好,腹满也好,这些证状不止湿气会出现,别的原因也会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多条证来共同得出一个结论。比方说,同时有渴,又有小便不利,那这个渴就应该是湿证的渴了。这就是《伤寒论》的辨证方法,跟破案一样,需要多条证据指向一个答案,最后再印证于脉。这样的得出的结论才能保证准确。
现在说说这个方子的组成。麻黄和桂枝是解表的;干姜和甘草是建中温阳的;半夏是降水之逆,也能化痰。这几味组合在一起既能解决表证,也能解决湿证。中气有了,气化也就有了;气化有了,小便也就有了。前面说过,这两个功能本来就是一体的大循环。用芍药是因为有腹证,芍药的苦降能泻腹部之实,有下行之性,是治腹痛腹满证的主药。苦泻下行当然也是有助于利水的,所以利水的方剂里也能用它。细辛这味药,药如其名,有细而辛烈的香气,是疏通孔窍的。在这里是疏通肺窍,起到宣散止咳的作用。《神龙本草经》上说它“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这段话有两个信息,一是说明细辛的香窜疏通之性无所不至;二是说明这个药是可以久服的,且能轻身长年,不是后世说的“过钱有危险”。五味子主要是酸的,有收敛的作用。为什么要用这味药,需要从人体的大循环来解释: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体的功能是有吸就有呼,有散就有敛,就像宇宙一样,永远是对立统一的二元双向力的。比方说,我们说肝主疏泄,是说肝以疏泄为主,事实上肝也有收敛的功能,也要敛肝血,不可能只是疏泄。整个人体的收敛功能是下焦元气所主,也可以说是肾所主。人体代谢剩余的精气自上焦下行,交由肾来封存和再利用。
咳嗽等于是人体一次次强行的宣肺和解表,这是很消耗元气的。此方中多数是宣散气化剂,也是耗散的。耗散多了,则越发不能收敛,于是我们需要增强收敛功能,收敛足够的元气,才能更好的宣散以驱邪,就像我们要蹲得深才能跳得高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五味子来增强元气的收敛作用,才能更好的宣散和止咳。在经方里,只要是以咳嗽为主证的方子都会用到五味子这味药。
后世说五味子补肾,我认为五味子在小青龙汤里所主的未必是这个作用,因为补肾要有补肾的方证,诸如有尿多腰疼之类方证才需补,用药不能不讲依据;再者,补肾有补肾的方法,借个后世医家的说法,肾阳虚是要用姜附的,肾阴虚才用五味子这样的酸敛药,用药不能不讲法度。小青龙有寒饮,要补也是补肾阳,不可能再去补肾阴以助湿邪。后世为了自圆其说,说五味子酸敛且燥湿,酸敛之物如何能燥湿呢,最多也就是不那么滋腻而已。所以这样的说法是很难成立的。要说酸为涌泄,能引水下行,倒还有几分道理。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很常用,用对了往往有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这是因为咳嗽的时候外寒内饮这种局面很常见。
总结一下,大青龙汤是治外寒内有标热的;小青龙汤是治外寒内有寒饮的。
[create_time]2022-06-18 03:19:59[/create_time]2022-07-02 22:09: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医学生ja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8c8a891.xiBX5LFVzr5fORMXBUwP0w.jpg?time=809&tieba_portrait_time=809[avatar]TA获得超过180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7[view_count]
伤寒论小青龙汤第40、41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表不解,即无汗恶寒身痛等证;心下有水气,即水饮停聚于胃脘;干呕,胃虚寒上逆;发热,伤寒症状,与大青龙汤热结胸膈烦躁相较,此热在表;咳,肺虚寒不降而上逆,肺经不降胃经亦不降,肺胃关系密切,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膈属肺。。。’ 中焦有水饮,就会通过肺经而入于肺,肺咳痰;
或渴,脾胃阳虚,水不能吸收,体内津液少,另外湿旺气郁,津液不行;或利,脾胃不能吸收水分,水入二肠,湿盛则濡泄;或噎,‘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脾胃肺湿盛则咽喉不利;或小便不利,小腹满, ‘六日厥阴受之,其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脾陷肝木下陷,厥阴经气不利而小腹满,木郁疏泄不及而小便不利;或喘,肺气郁滞较重。可见小青龙汤或然证皆因于脾胃湿寒而起。
小青龙汤方
病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病症:1)咳喘,痰多色白,质地清稀寒凉,如蛋清状,或落地为水,2)舌苔白滑或津垂欲滴,舌质胖淡嫩,3)面部有水斑、水环、水色,4)脉沉、紧、弦、滑等,5)或有伤寒表证、或然证
治法:外散风寒,内化水饮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麻黄辛温,发散荣气,温表寒温肺;五味子与细辛性皆收敛,皆温肾药;干姜温脾,半夏燥胃,升降脾胃;炙甘草温补中气;芍药桂枝升降甲乙木。 ‘细辛但用末,不可过一钱’ ,细辛有毒,高温下毒性挥发。
温肾阳,运补中气,升降肝肺,中气运,气机行病愈。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小青龙汤证,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即服汤已渴,为病愈的标志。
[create_time]2022-07-19 16:55:15[/create_time]2022-07-31 15:02:0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夕志画520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c2d653.5n0WqeCQFeYcvZqRFJqnGw.jpg?time=6553&tieba_portrait_time=6553[avatar]TA获得超过275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小青龙汤儿童可以喝吗
小青龙汤儿童可以喝吗 小青龙汤具有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等功效,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适用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百日咳,肋间神经痛等病症,儿童如有以上病症可以遵医嘱服药。 不过小青龙汤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所以儿童应根据自身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加减服用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药注意事项 1、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2、个别人服用以后,出现头皮口唇发麻,头晕不能站立,心悸,恶心呕吐,小便不利,手足强等一系列情况时,首先要注意是不是附子的问题;若确认以后,可用双黄连口服液、高浓度红糖水、煮服甘草绿豆汤等,根据情况的轻重选择,并建议平躺。 3、一些病人有解小便不顺或疼痛的问题时(多见于男性),运用小青龙汤要谨慎。若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小便时尿道疼这些情况,再服真武汤多可快速缓解。
[create_time]2022-11-08 14:41:32[/create_time]2022-11-21 05:40: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容尚离796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9f13757.Q2ne_XgiWc6zk-qApnQc1Q.jpg?time=2975&tieba_portrait_time=2975[avatar]TA获得超过113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3[view_count]
> 什么是小青龙汤症?三岁孩子能喝小青龙汤吗?
青龙汤症就是感冒的一种,其实没那么玄乎,那个老头有点忽悠你吧。青龙汤症源于《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证的主要症状1、就是咳嗽,而且是干咳,时间通常较长,伴有浑身发冷但不出汗,有白痰等等。主要是中医这么分,西医不分这个的。2、 发烧,咳嗽吐清白痰,病人自觉身体里面非常冷,体表没有出汗,也有身体疼痛现象,没有口渴也没有胃口,喉咙中时常觉得痒痒的想咳嗽,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块如拳大的冷块区3、简单的说 就是感冒两天后 出现流白花花的鼻涕 和咳白花花的痰小青龙汤症主要就是用小青龙汤治疗,配方为:麻黄(去节,10-15克) 芍药(10-15克) 细辛(3-6克) 干姜(10-15克) 甘草炙 (10-15克) 桂枝(去皮,10-15克) 五味子(3-6克) 半夏(洗,10-15克)
[create_time]2016-01-11 10:09:18[/create_time]2013-12-16 16:48: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6[alue_good]泰山冠军209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e8f8385.RuGuxvTGno2lK1UIRzad_w.jpg?time=3656&tieba_portrait_time=3656[avatar]TA获得超过32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631[view_count]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六七)临证谈小青龙汤
我们来谈下一个问题,小青龙汤专门治饮,小青龙汤的功效和核心的功效。
我们前面学了小青龙汤可以外解表寒,内化寒饮,这是小青龙汤的功效。那么,在这个功效里面,它的核心的功效是什么?
在《金匮要略》里面有好几个小青龙汤的条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妇人吐涎沫, 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肺胀,喘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只有里证。是不是只有里证呢?有没有表证呢?其实,这里是可以有表证的。但是,至少是没有恶寒发热的这些表现。
“妇人吐涎沫”,用小青龙汤,似乎表证不明显。
“肺胀,喘而上气”有不有明显的表证?小青龙汤,包括“病溢饮者”即便是有表,但是,也没有明显的恶寒发热这些我们常见的表证的表现。
也就是说,我们看起来“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一句话来概括把小青龙汤来锁定了,似乎还是有点不合适。那么,小青龙汤主要是治什么呢?它的核心功效是什么呢?
小青龙汤的核心功效就是:专治水气 。
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里面说:“此方专治水气。盖汗为水类,肺为水源,邪汗未尽,必停于肺胃之间。病属有形,非一味发散所能除,此方无微不到,真神剂也。”
把小青龙汤看作一张专治寒饮之方,其意义在于:更便于我们解读小青龙汤证中的“或然证”。更便于解读小青龙汤可以治疗痰饮证之咳逆倚息不能平卧者、治疗溢饮浮肿者。有表可以治,没表我们仍然可以用小青龙汤。
治饮,不单是治肺家的寒饮,不单是治心下的水气,而经常我们可以用它来治疗三焦的寒饮,三焦的水气。这样解读,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能让我们对方中所用药物的重新认识。
如果小青龙汤不是治疗表寒,而仅仅治疗的是水饮或者是寒饮,方中麻黄、桂枝之用,也并非专为解表而设,有表可以解表,没表,我们就可变成温通药,也可以温化寒饮、温散寒饮。如果有表证的话,我们治疗就要以汗出为标志,如果没表,仅仅是寒饮的话,我们用上药就不需要汗出了。因此,治疗也并不一定要以汗出为目的。
我们要认识,把小青龙汤看着是专治寒饮的方子,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我们对小青龙汤的方和证的重新认识。包括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的重新认识。实际上,还设及到我们在开小青龙汤的时候所用每一味药物的剂量。
[create_time]2022-06-17 16:39:33[/create_time]2022-06-29 00:39: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青柠姑娘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c0c2ccd.JVwiLWjz0PWf2Uo5WVGZLA.jpg?time=4573&tieba_portrait_time=4573[avatar]TA获得超过98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八三)临证谈小青龙汤/
《伤寒绪论》里有这么一则医案:“石顽治包山金孟珍,正月间忽咳吐清痰,咽痛,五六日后大便下瘀,晦血甚多,延至十余日,请治于余。其脉六部皆沉弦而细,此水冷金寒之候也”。
这个案例说痰清稀,咽痛,大便带有瘀血,又过了十多天,才治疗。摸了一下脉,脉是沉弦而细。当我们把大便下血作为主证的话,会想到金匮里面的远血条文:“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如果我们把咳吐清稀痰,咽痛作为主证的话,就有可能会想到伤寒,金匮里面治疗痰饮的方剂。
“遂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血顿止。又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咽痛亦可,而觉心下动悸不宁。询其受病之由,乃醉卧渴引冷饮所致,改用小青龙去麻黄加附子一剂,悸即止,咳亦大减,但时吐清痰一二口。乃以桂酒制白芍,入真武汤中与之,咳吐俱止,尚觉背微恶寒倦怠,更与附子汤二剂而安”。
为什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大便下血就止了呢?是因为脉沉弦而细而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什么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就能让咽痛缓解了呢?但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咽痛有缓解,可是,又有了心下动悸不安。心下动悸不安是因为口渴喝了很多的冷饮所导致的,于是又用了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心动悸就好了,咳嗽也大大的缓解了,但是,偶尔还会吐清痰。于是又用了真武汤,真武汤里本身就有白芍。是不是把真武汤里的白芍用桂枝酒还是肉桂酒来制过以后,然后用到真武汤里,结果是咳吐俱止。这个患者通过了一系列的治疗,基本上都好了,但是,就是最后背上还觉得有点冷,精神还欠佳,于是又开两剂附子汤,病就全好了。
这个医案,我们读完了以后,都还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读完以后,总觉得这是用经方的高手。真正的经方使用就应该这样使用。我们是临床上使用经方的时候,太拘泥于我们对伤寒论的解读了,于是我们用经方远远没有古人用得灵动。我们始终拘泥于在六经里面辩证,到底是太阳病还是少阴病。总是觉得一个病不会跑得那么快吧。然后我们又拘泥于某一个方子治某一个病的。一但辨为在某一病里面,可能我们会很少一天一天的六经辨证会辨出不同的结果来,于是,我们不同的方证,也可能出现的机会就少了。而真正古人用经方,可能有一部分高手就是这样用的。
本案可谓方随证转之典范,尽管说不出多少理由来,就觉得这个医案好。依次使用五方,总不出少阴病、太阳病范围。
麻黄附子细辛汤止大便下血,麻黄附子甘草汤止咽痛,小青龙汤止心下动悸,真武汤治咳吐清痰,附子汤治背微恶寒。每一种都有每一种的主证,每一种都有每种的主方,每一个主方都解决了每一个主证。方和方之间的转换就是这么灵活。
如此使用经方,值得我们后学者思考、学习、借鉴。
小青龙汤从开始说到现在,说了很多规矩,其实很多规矩在临床上都是相对的,而实际的真正临床医生在临床上的用方和接方都是很灵活的。
[create_time]2022-06-21 09:28:45[/create_time]2022-06-30 15:20: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张三讲法[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c7c989.PNHyyviQpkbkWYf_U9mbzQ.jpg?time=670&tieba_portrait_time=670[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view_count]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七零)临证谈小青龙汤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哮喘的病人发热,一开始,哮喘没有发热,仅仅发热,而我们在治疗发热过程当中,发现患者的哮喘发作了,而我们怎么能在治疗发热的过程中,不让患者发热,哮喘发作呢?很多时候,可以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伤寒论》第18条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那是治疗喘家有桂枝汤证,加了厚朴和杏仁,我们这里哮喘,没有加厚朴和杏仁,而是加的干姜,细辛,五味子。那么,套用医圣张仲景的语言就是,“哮家,作什么什么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佳”。从“理”到“立法”是通的。
慢性咳嗽怎么治?高建忠老师说,慢性咳嗽就用干姜,细辛,五味子来治就可以。那么,怎么用呢?
肺家的慢性咳嗽用小青龙汤;心家的慢性咳嗽用血府逐瘀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胃家的慢性咳嗽我们用二陈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或者半夏泻心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或者保和丸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或者四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肝家的咳嗽逍遥散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肾家的咳嗽六味地黄丸或者肾气丸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样,一系列的治疗咳嗽的方子就出来了。这样,是不是很全了。
如果按照这样去思考,干姜,细辛,五味子可用的机会就很多了。而干姜,细辛,五味子治的是寒饮。而干姜,细辛,五味子是从小青龙汤中得来的,小青龙汤里治疗寒饮的核心药物是干姜,细辛,五味子。
于是,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怎么来解释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治疗寒饮的?至今没有特别完善地去解读,但是,在临床上,就把这三味药放在一起来使用,效果非常好。
下面我们把上面所说的五脏咳嗽表现的症状罗列一下:
肺咳:气急喘咳,痛引缺盆,痰咯难出,或吐白涎,口燥声嘶。
肝咳: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心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肾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胃咳: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create_time]2022-07-25 10:22:39[/create_time]2022-08-06 19:59: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天然槑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a3084cb.ATR7THZ25E9Imhl_JAp6UA.jpg?time=4576&tieba_portrait_time=4576[avatar]TA获得超过895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六二)临证谈小青龙汤
我们现在再来思考一下小青龙汤的方解,说起来,我们似乎都明白,但实际上,我们把它拆开来,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
伤寒论中,小青龙汤的原方组成: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从原方上看,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是等量的,但是,在很多临床医案里面看到的都不是等量的,但是,原方的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的剂量是等量的。
《伤寒明理论》里对小青龙汤是这样方解的:麻黄味甘辛温,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为君,桂味辛热,甘草味甘平,甘辛为阳,佐麻黄表散之,用二者所以为臣。
芍药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温,二者所以为佐者,寒饮伤肺,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芍药五味子为佐,以收逆气。
干姜味辛热,细辛味辛热,半夏味辛微温,三者所以为使者,心下有水,津胞不行,则肾气燥。《内经》 日:'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是以干姜、细辛、半夏为使,以散寒水。逆气收,寒水散,津胞通行,汗出而解矣。
麻黄为君,桂枝甘草为臣,也就是一个缩小版的麻黄汤,以开表为主,芍药,五味子以收逆气,这是针对咳嗽的。也就是说,麻黄,桂枝,甘草是针对表不解的,而芍药和五味子是针对咳嗽的。干姜,细辛,半夏,治疗的是寒水,或者说是寒饮。
也就是说小青龙汤分成了三组药,第一组药:麻黄,桂枝,甘草,针对伤寒表不解;第二组药:干姜,细辛,半夏针对的是心下有水气;第三组药,芍药,五味子针对的主症是咳嗽。
《伤寒明理论》是这样解读的,麻黄,桂枝,甘草为君,芍药,五味子为臣,干姜,细辛,半夏为使,解读得还是很顺畅的,和原文是吻合的。
《伤寒贯珠集》里写道:麻黄、桂枝,散外入之寒邪;半夏、细辛、干姜,消内积之寒饮;芍药、五味,监麻、桂之性,且使表里之药,相就而不相格耳。
这个解读和《伤寒明理论》的解读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多了一个芍药,五味子监麻,桂之性,一方面它收敛肺气之气,再一方面它监麻桂之性。看起来多少有一点不一样,但是,这种方论,这种解读方式是一样的,麻黄,桂枝去寒,半夏,细辛,干姜去饮。
《通俗伤寒论》里面何秀山是这样说的:“风寒外搏,痰饮内伏,发为痰嗽气喘者,必须从小青龙中加减施治”。
这话说得这么肯定。反过来说,素痰嗽气喘的患者,或者,一但受凉了,引起痰嗽气喘加重的,能不能看作是风寒外搏,痰饮内伏呢?即使没有明显的表证,这算不算风寒外搏,痰饮内伏呢?如果算,按何秀山的说法,那就是必须从小青龙中加减施治。别的方剂效果不好。
何秀山:“盖君以麻、桂辛温泄卫,即佐以芍、草酸甘护营。妙在干姜与五味拌捣为臣,一温肺阳而化饮,一收肺气以定喘。又以半夏之辛滑降痰,细辛之辛润行水,则痰饮悉化为水气,自然津津汗出而解。”
基本上和前面的方解大同小异,但是,何秀山在这里不是说的寒饮,而是说的痰饮。这和前人多少有点出入。寒饮和痰饮还是有差别的。痰和饮是不一样的。小青龙汤重在治饮,而轻于治痰。
“若不开表而徒行水,何以解风寒之搏束;若一味开表,而不用辛以行水,又何以去其水气?此方开中有合,升中有降,真如神龙之变化不测。设非风寒而为风温,麻、桂亦不可擅用,学者宜细心辨证,对证酌用也。”
这是强调表寒和里饮要同时治疗,开合升降,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机升降出入,只不过,这里的气机升降出入仅仅是针对局部的肺气,是指肺气的升降出入。还提醒我们如果这个患者感受的不是风寒,而是别的,如风温,这个时候用麻桂要小心,即便要用,一定是需要加减的。
[create_time]2022-07-26 15:57:38[/create_time]2022-08-06 07:04: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一袭可爱风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395ef26.n9N8duaooP2iWjvaRSNI0A.jpg?time=4591&tieba_portrait_time=4591[avatar]TA获得超过978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小青龙汤治疗的病证有
【答案】:B、D
肺气虚型之喘证,其临床表现为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烦热口干,面潮红,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治宜补肺益气养阴。代表方为生脉散合补肺汤。寒饮伏肺,复感客寒而引发喘证者,宜选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寒包热哮证的临床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治宜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选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冷哮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面色晦滞带青,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create_time]2023-05-21 11:04:44[/create_time]2023-06-05 10:54: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考试资料网[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a1a6b96a94de8451994b608ca7e87353.jpeg[avatar]百度认证:赞题库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区别是什么?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区别如下:1、适合治疗的伤寒类型不同:大青龙汤在治疗中兼有清热除烦的作用,也就是外有表寒,里有郁热。它主要是为了让人出汗的,用于太阳中风,体表发热,身上疼痛,不出汗而烦躁的人。而小青龙汤在使用的时候兼有温化水饮的功效,用于外有表寒,里有水饮。它主要是为了化饮,用于伤寒、干呕、发咳、小便不利、咳喘的人。2、在药方上也有所不同:大青龙汤是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尖,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而小青龙汤是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汤洗,细辛三两。临床应用:1、内科:流感:里热明显者,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暑热:高热、无汗效果、急性肾炎:咽喉痛甚者加银花、连翘、牛蒡子;浮肿者者加茯苓、泽泻、苏叶。2、外科:隐疹: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何首乌;淤甚者加当归、丹参。3、儿科: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加银花、蒲公英、牛蒡子;烦躁不安加钩藤、蝉蜕。
[create_time]2022-03-22 14:40:13[/create_time]2022-04-01 16:35: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哆啦爱生活dl[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d0b03b3.iP_bS88CQFaJ7SgWzkRp1A.jpg?time=1717&tieba_portrait_time=1717[avatar]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577[view_count]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区别是什么?
区别:大青龙汤主要成分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属发汗剂,主治,伤寒发热恶寒俱盛.全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有力者。小青龙汤成分是,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功效,解表化饮,治咳平喘,属解表剂,青龙汤是因为甘草和桂枝是青色的而已,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大青龙汤-风寒束表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简介:青龙汤包括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大青龙汤有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发热、无汗、烦躁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用于病毒性感冒、肺炎、急性荨麻疹、药疹、白癜风、汗腺闭塞症、空调病等疾病的治疗。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作用。适用于以恶寒、口不渴、痰涕唾等分泌物增多、量多清稀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疾病的治疗。
[create_time]2022-05-18 17:20:01[/create_time]2022-04-17 15:02: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答题小妹12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de6a00.LOK3MMH0qRCIK4kowe7p5Q.jpg?time=6210&tieba_portrait_time=621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07[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