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

时间:2024-05-14 04:45:43编辑:奇闻君

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他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马尾船政后学堂,主要学习驾驶专业,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于1905年任皖江中学堂(今芜湖第一中学)的监督(即校长),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民国四年,严复参与袁世凯帝制运动,为筹安会之发起人,因之名声失坠,一落千丈;至1920年赴福建避冬,1921年10月27日殁于福建,终年68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目前严复的故居,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中。


[create_time]2018-11-03 17:27:36[/create_time]2012-10-17 15:29:30[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6[alue_good]黑々展∑堂dc371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f2c918a.fluSfZhelpRnwCJfp-a3OA.jpg?time=2870&tieba_portrait_time=2870[avatar]TA获得超过725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848[view_count]

严复的主要事迹

 严复曾赴英国学习海军,并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政府征税后要用之于民。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复主张赋税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其民开利源,而使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负税能力。


[create_time]2018-05-14 20:19:33[/create_time]2013-06-23 22:16:57[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2[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20[view_count]

严复的历史背景

严复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
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1921年10月27日去世,终年68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目前严复的故居,位于福州三坊七巷 郎官巷中


[create_time]2016-11-12 18:30:03[/create_time]2011-01-21 12:22:05[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4[alue_good]imfengyiton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db13c36.MhyBTThi1tx8W7pObXsxQw.jpg?time=2917&tieba_portrait_time=2917[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057[view_count]

严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吗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1],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出版有《严复全集》。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7岁。[2]

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
请采纳回答谢谢


[create_time]2022-01-02 12:07:55[/create_time]2022-01-15 18:06: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艾视课科225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1dc7458.P5xImlu-Shr1SrB4ontcfA.jpg?time=6576&tieba_portrait_time=6576[avatar]TA获得超过52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

严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吗?

严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维新派是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维新变法的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多为举人出身,同洋务运动主要由官僚军阀操作相比,维新变法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推动者的特点是一目了然的。可以说,维新变法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作为一一种社会政治力量来推行的运动,这使得该运动具有思想启蒙意味。运动的阶级基础是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制度促进自身发展而进行的思想运动。维新变法的主要人物康、梁、严、谭等的阶级角色实际上正是开始发展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力量的代表。他们提出的一系列变法维新主张,最终是为这个民族资产阶级突破封建桎梏,打开发展道路的利益需求服务的。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 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 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运动的宗旨和性质虽不乏直接的经济学目的,但其政治的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色彩却更知强烈和突出。换言之,同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运动相比,维新变法的着重点更偏于针对封建主义的政治改良和意识形态批判。

[create_time]2022-01-14 15:14:34[/create_time]2022-01-14 18:06:51[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由由讲百科[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74e9258d109b3dea27187fadebf6c81810a4c51?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由由带你看遍世间百科[slogan]由由带你看遍世间百科[intro]101[view_count]

严复的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各国划分势力范围,要求“瓜分中国”。当时中国首次面临帝国主义各国大规模入侵宰割的危亡局面。那时进步的知识分子都在为祖国的前途担忧,积极寻求救国的真理。但是清王朝及腐朽封建势力甘当帝国主义走狗,他们依然故我,不肯改革,顶着“天朝上国”的纸帽子不放。封建知识界的士大夫们也仍然追求功名利禄,抱残守缺。当时“洋务运动”虽在事实上已告失败,但在思想上却仍有许多人顽固地抱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严复在这种形势的刺激下,于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四篇政治论文,积极介绍西方,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旧学,即“考据学”、“辞章之学”、“宋学”,抨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变法维新。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为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写了上清朝皇帝的万言书,提出变法维新的具体纲领,但未呈送上去。这时是他思想最进步的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思想逐渐趋向保守。

[create_time]2020-01-03 13:50:35[/create_time]2020-01-18 13:37: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6[alue_good]漫阅科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d95cd2de60061d950b7bf6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800,h_45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70[view_count]

严复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化。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来考虑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create_time]2013-10-31 15:18:42[/create_time]2013-11-15 11:47:0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5[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294[view_count]

严复提出了什么口号?

严复提出的口号如下:这个口号是“救亡”。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喊出了“救亡”的口号,为此后将近半个世纪内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奏起的最响亮的旋律。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才有这个口号的诞生和流传。呼吁变革: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

[create_time]2022-02-14 16:27:38[/create_time]2022-02-26 10:51:25[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alue_good]枕流说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a57adc320dce9c5a5c1d5238ca38eff4.jpeg[avatar]教育就是忘记在校学得的内容后所剩的本事。[slogan]教育就是忘记在校学得的内容后所剩的本事。[intro]3248[view_count]

严复的生平经历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 候官县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1866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1867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改名宗光,字又陵。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选用道员资格,改名复,字几道。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1880年(光绪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所属驾驶学堂“洋文正教习”,学生中有后来因辛亥革命而出名的黎元洪。1889年(光绪十五年)报捐同知衔,以知府选用,派为北洋水师学堂会办。1890年(光绪十六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但因与李鸿章不合,有意退出海军界,另谋发展。1891年10月8日(光绪十六年)严复获得候选道的官衔。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 海创办的《时务报》。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9月《国闻报》因报道戊戌政变的详情,被清政府勒令停办。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参加汪康年、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讲演名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1904年(光绪三十年)辞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一职,回到上海。1904年冬发生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 山由美 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严复,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校长;被安 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恩铭被刺,严复离开安徽师范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北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1910年1月17日(宣统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赐予文科进士出身。1910年(宣统二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1911年(宣统三年)创作大清国歌《巩金瓯》。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1913年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1914年1月26日被举为约法会议议员;后被任为参政院参政。宪法起草委员。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严复避祸于天津。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create_time]2018-02-26 15:09:08[/create_time]2016-05-25 19:26:0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3[alue_good]音乐91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0b8f8dd.-HRNNEq4dGCPMhekSBU3aw.jpg?time=3670&tieba_portrait_time=3670[avatar]TA获得超过17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824[view_count]

严复翻译《天演论》主要是为了?

严复翻译《天演论》主要是为了:救亡保种、追求富强、促进维新变法和挽救民族危机 。
当时中国处于双半社会,学习西方的严复寻求自强救国之路,翻译了《天演论)提出师夷之长技以致易的口号,主要目的是拯救中国。
1警示国人因循守旧就会亡国
2介绍西方先进思想,企图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根本上讲还是为了维护王朝统治,这是由他的阶级立场或者局限性决定的。
3借助达尔文的进化论 阐明自己的维新主张


[create_time]2016-12-02 02:59:15[/create_time]2011-11-13 18:00:03[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32[alue_good]woshinidedadie[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e5ff892.1yi7xdeLLNfjxQy5ZFfjMA.jpg?time=3075&tieba_portrait_time=3075[avatar]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282[view_count]

上一篇:闫家

下一篇:严禁烟火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