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空间的来历
英文名:atom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人类最经典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基本假设。原子的假设,可用来精确的解释物理学中力学、热力学、光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等几乎物理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同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一切生物过程都是原子的运动)、化学(化学可以使用量子力学等解释)等等,在未来,或许会延伸到各个学科。
原子的假设建立时是基于人类直观的感觉-物质的粒子性。但在物质波动性上也可以神奇地找到它的影子。也许就是因为原子的假设,使物理学有现在这样辉煌的成果。
原子可看作地球一样大的体育馆里的一颗乒乓球(原子半径的数量级在10的-10次方),研究原子的方法也好比在这个体育馆里放置10的23次方以上的乒乓球,并且让这些球不停地跳动起来。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更外层有电子围着原子核高速转动。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轨道电子(又称束缚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10的-8次cm,原子的质量也很小,如氢原子的质量为1.673 56*10的-24g,而核质量占原子质量的99%以上。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很多。
[create_time]2013-11-10 20:11:51[/create_time]2013-11-24 16:49:0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7[view_count]
原子里的空间
1.因为原子核只的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2.有一小部分
α粒子
改变了原有的运动路径,是因为α粒子是带2个单位
正电荷
的
氦原子
,在接近原子核的时候由于原子核带正电所以发生了偏移。3.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是因为这部分α粒子与原子核发生了碰撞。
[create_time]2019-10-20 00:41:07[/create_time]2019-10-28 08:08: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泰玛窦高格[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392c8fe.dspwoPT0Itre1tzgP5jm8A.jpg?time=10892&tieba_portrait_time=10892[avatar]TA获得超过123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6[view_count]
原子的内部空间完全是真空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原子没有因此而缩小呢?
电子不是无限小的点粒子。相反,它更像是一朵云。当被质子的电磁引力“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时,电子云就会收缩并“挤压”成一个直径约为一纳米的球形体积。“量子效应”有效地为电子云提供了一种“量子压力”,你越是试图把它挤压得更小,量子压力就越“有效地”阻止进一步的收缩。中性氢的基态代表了电子“云”与质子的电磁引力之间的平衡,电磁引力倾向于将电子“云”向质子收缩,而电子本身的“量子压力”反对进一步的收缩。 因此,围绕质子的电子“云”实际上更像一个恒星,像我们的太阳。我们的太阳是一个球状的等离子球,在中心核心区域密度最大,但向外延伸700,000公里。同样,在一个氢原子1s基态的电子“云”,中间是密集的,但向外延伸约半纳米。当然,太阳没有坚硬的表面,日冕延伸到遥远的太空。同样,处于氢原子1s基态的电子“云”有一个扩散的、指数递减的“晕”,通常称为“波函数”的“尾部”,它也延伸到更大的半径。注意,我们的太阳绕着它的轴旋转,所以它的角动量也一样。1s氢原子中的电子“云”没有类似的角动量,它更像是一颗没有自旋的理想恒星。把电子想象成绕原子核旋转的点粒子,因此电子“云”的任何实际自旋都被称为所谓的“轨道”角动量。这样的状态确实存在,其中电子“云”实际上绕着原子核,绕着原子核的某些轴旋转。然而,这种所谓的“轨道”角动量与电子的“自旋”角动量是不一样的。在原子中,电子位于被称为能级的“壳层”中。能级与原子核的距离是固定的。电子可以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但前提是它们能获得或失去适当的能量。例如,一个电子要从第一个能级跃迁到第二个能级,它必须精确地获得与两个能级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能量。同样,电子也可以从第二能级下降到第一能级,前提是只有当它释放出准确的桥梁之间差距的能量。所有的电子都倾向于落入最低的可利用能级,因此电子似乎都占据了第一能级,聚集在原子核附近。但是,每个能量级别都有一个最高占用级别。第一能级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如果第一个能级已经包含两个电子,那么任何额外的电子必须进入第二个能级,可以容纳多达8个电子。电子总是落在可利用的最低能级上,但它们不能在能级之间结束。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电子都不会塌缩到原子的中心,它们根本就不能。它们只能存在于特定的位置,当这些位置是满的,原子必须向外扩展,如果它获得更多的电子。当然,这里遗漏了很多细节。当你开始了解量子力学的本质时,你会发现,能量水平实际上是分层次的。在原子中定位电子比这里描述的要复杂得多。
[create_time]2021-11-13 02:24:02[/create_time]2021-11-27 10:16:19[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黄先生生活社会说[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30eec6d78a5b1eba058f241d062020a5.jpeg[avatar]运营[slogan]无论小事大事总有在您身边最关心的事!![intro]53[view_count]为什么原子不会坍缩呢?
是试着从那些不知道能量等级的传统物理学家那里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答案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我们不知道,或者他们会引用一些原理或定律(比如泡利不相容原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定律或定律会在第一时间存在。能量层次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什么是黑洞?它是时空的扭曲,使光无法逃离黑洞的区域。物理学家们不知道时空是由什么组成的,也不知道质量属性“弯曲”时空的机制。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如果你说时空正在被弯曲,那么被弯曲的东西一定是由“某种东西”构成的。能量层次告诉我们时空中的距离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什么决定了“直”的参数。它还告诉我们含有质量的粒子的本质。它告诉我们一个电子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黑洞....为什么?因为它可以在它所占据的时空中捕获光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含有质量的粒子创造了时空,在这个时空中,靠近电子中心点的圆形路径被视为一条直线。决定“直”参数的是时空中沿路径的能量。光会在其路径上有更多能量的一边以较慢的速度传播,无论能量是时空的能量还是粒子的能量。当能量梯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光子经过的路径变成圆形时,就会产生黑洞。如果你从波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待原子,那么答案就会变得很清楚。所以忘掉你们学过的东西,尤其是波尔原子模型或者任何行星绕太阳旋转的类比。原子必须在量子水平上描述。当电子波绕着原子核传播时,它会辐射能量。但当波在1/2或整个波长内折回自身时,这种能量被重新获得,从而形成驻波。想象一下湍急的溪水流过岩石的情景。由于支持驻波的水倒流,岩石将产生驻波。这些通常被称为“白浪”。河上冲浪就利用了这一点。因此,电子波以一种类似的机制来支撑自己。也就是说,在上面的例子中,电子并不像水绕着岩石旋转那样绕着原子核旋转,但刚好能提供支持。结论:丢失的电子波的能量由于丢失的能量与原波的能量相互作用并相互支持而被重新获得。那么为什么原子不会坍缩呢?因为在含有质量的粒子之间存在力,不允许含有质量的粒子的能量占据彼此附近的相同空间。这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背后的原因。这些力的作用已经被研究出来了,但是产生这些力的能量场如何存在于粒子中还没有被研究出来。要理解这一点,你需要有能量层次理论的知识。
[create_time]2021-01-30 14:07:40[/create_time]2021-02-13 16:20:44[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alue_good]伊丽莎雕白鼠BM[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32e221a.Eq9w0IveXs9QHwFhN8T4zg.jpg?time=8563&tieba_portrait_time=8563[avatar]TA获得超过41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69[view_count]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一个实心的物质都没有吗?
原子内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空间都是空的。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没有一个“绝对实心”的物质,因为物理学是允许物质被不断的细分下去的。我们都知道,现代科学,可谓是人类诞生到如今,在自然界发现的最伟大的一项成就。是现代科学,让我们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也是现代科学,让人类诸多的天方夜谭,异想天开,有了实现的可能。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过去没有察觉到的宇宙真相。比如说,在十九世纪,人类就已经发现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原子世界里的端倪,在一百年前,也成功被我们所发现。但是,结论却让人大跌眼镜:模型显示,原子世界内部有大概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空间,都是“空的”。换句话说,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就像是我们看到的宏观宇宙一样,广袤无垠,浩瀚无际的太空占据了大头;剩下的,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天体”,如带电粒子,中微子等等。尤其是中微子,对于它来说,原子世界是可以被随意切割,随意穿过的。如上文所说,由于中微子的体积太小,因此,原子对它而言,就是“真空”的。那么,自然界里有没有比电子,中微子更小的物质呢?还真有,它就是“夸克”。那么,夸克是不是就是“绝对实心”的呢?当然也不是。二零一一年,我们用激光干涉显微镜,发现了夸克内部的微观世界,和原子世界别无二致,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真空”的。把夸克再往下细分,就是上世纪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的所谓“普朗克尺度”。但是,归根结底,自然界,是不存在一个物质,是完全“实心”的。
[create_time]2020-09-08 19:20:58[/create_time]2020-09-17 14:44:21[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2[alue_good]乾三老师[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f94e7af491862b955601b6fe0305f53d.jpeg[avatar]学生[slogan]畅聊古典名著,武侠,历史,谋诸君一笑。[intro]640[view_count]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那么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在一百多年以前,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了原子模型。他根据物质的实体性出发,认为原子就好比是葡萄干面包。原子的质量充满着原子的体积,电子则是镶嵌在面包上的葡萄干。 新西兰科学家卢瑟福,为了证明其老师的上述假设,进行了一个实验,他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其意外地发现,每发射二万个粒子,尽然只有一个粒子被反射回来。经过计算,原子的质量只集中在很小的区域。原子的半径为10-8厘米,而原子核的半径只有10-13厘米。至于电子和质子的半径就更小了,不足10-16厘米。 所以,如果我们把原子放大到地球的尺寸,那么原子核和电子与质子的体积分别为一间房子和一个乒乓球的大小。因此,就物质而言,原子竟然几乎是空的,该体积仅只是由电子的运动所形成的封闭体系。 于是,我们会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东西将电子与质子束缚在一起的?而且,如果电子围绕着质子高速旋转,其离心力会非常大。难道电子不会因此而失去能量跌落到原子核内吗?由此可见,微观世界的原子与宏观世界的太阳系有着很大的区别。那么,导致两者的差异是什么呢? 根据现代科学的认识,不仅物质不实,即便是空间也并非空无一物。否则的话,我们很难理解类似万有引力和电力的超距作用,即远隔十万八千里的两个物质会相互影响。此外,所有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和所有物质的运动都会受到光速的限制等,这些现象仅从物质本身是难以理解的。 为了避免连续的能量导致紫外灾变,普朗克在其新建的黑体辐射公式中添加了一个量纲为粒子角动量的物理常数h。由此,消除了辐射的无穷大,说明能量是不连续的,是由最小粒子构成的。该粒子具有不可再分的特性,因而被称为量子。 于是,有机的宇宙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离散的量子构成了物理背景,即形成了量子空间,属于能量的范畴;封闭的量子构成了物理对象,即形成了基本粒子,属于物质的范畴。因此,物质的行为是二维的,是物质与空间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这就好比在海上游泳,我们游泳的轨迹受到了海浪的影响,具有波动性。 电子与质子之所以能够形成稳定的原子系统,是因为受到了两种形式的量子空间对称性破缺,即来自两种不同方式的空间量子不对称碰撞。其一是由于电子的半径远小于空间量子之间的距离,受到了该量子的不对称碰撞,具有波动性。由此,阻碍了电子与质子的无限接近。其二是电子与质子都具有自旋,会影响量子空间的分布。于是,当它们同轴旋转时,会引起空间量子的不对称碰撞,产生了电力,从而限制了电子与质子的相互远离。这就好比两艘同向行驶的轮船会受到海水的挤压,表现为相互的吸引。 因此,在原子的内部,虽然难寻物质的踪迹,但考虑到物理背景,其中并非空无一物,在原子的内部也同样充满着离散的量子。这就好比我们人体,其之所以没有被空气压瘪,是因为体内充满着气体,由此形成的压差是比较小的。 总之,空间不空和物质不实,是近代物理带给我们的重要认识。由此,使我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由机械的世界观转变为有机的量子宇宙观。于是,在原子的内部并非空无一物,只是作为封闭体系的电子和质子所占的空间极小。其中,充满着离散的量子。 只有量子具有不可再分的特性,因而其是我们宇宙中唯一的实体,可以被视为绝对实心的物体。因为,普朗克常数h大于零,其是量子的角动量。所以,量子是具有本征质量和半径的。 需要注意的是,量子实体的绝对性,只是相对于宇宙而言的,因而是相对的绝对。一旦超出了宇宙的范围,该绝对就不一定会存在了。所以,宇宙的本质是量子,其是一个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构成的封闭系统。 “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那么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个来回答。 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 其实科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搞任何研究之前,都要先把研究对象定义清楚。我们虽然不搞研究,但是在谈论科学问题时,其实也要把谈论的对象定义清楚。也就是,所谓的“空”,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存不存在空?其实在量子世界里,“空”也很热闹,虽然才有那句名言: 真空不空 。 不过,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空”其实是指什么都看不到。那原子内部是这样的么?如果我们把时间静止,某一时刻电子静止了(虽然这是不可能事情,我们就假设可以。)我们这个时候再来看原子核和电子,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原子其实很大很大,原子核和电子很小很小。如果用比喻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原子如果有足球场那么大,而原子核只有蚂蚁那么大,至于电子,那就更小了。通过这个比喻,我们也大概知道原子有多空了。 但是你想过它为啥不会塌么?原因其实就在于核外电子,它并不是轨道式地绕圈圈,而是呈现概率云式的,我们只知道下一刻它出现在某个位置的概率。 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那到底有没有绝对实心的东西,就要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说起了,他就是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差不多时期。 他就曾提出原子论,认为构成万物的是一种无限切分到无法再切分的原子。当然,他所说的原子和我们现在的原子并不是一种。之所以一样的名字,是后来的科学家盗用了人家的德谟克利特的发明。 但是德谟克利特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存不存在可以一种没办法继续再发的粒子。整个20世纪的粒子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都在忙会这事,他们找到了100多种粒子。最后建立了一个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我们可以来简单讲一讲,就比如:质子还能再分么?实际上可以。质子是由三个夸克构成的。那电子可以再分么?实际上不可以。科学家找到了一对基本粒子,它们都不可再分,这当中就有电子,夸克,中微子,它们把这些粒子叫做 费米子 。 除了此之外,科学家还在到了粘合剂,就是把费米子们串联起来的粒子,这当中就有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光子,传递弱相互作用的Z玻色子和W玻色子,还有赋予粒子能量的希格斯玻色子,这些起到粘合剂作用的粒子就叫做 玻色子 。 通过这个模型,你就会发现,科学家在找到粒子的同时,还把四大作用中的三种作用统一了起来,不过引力一直都无法纳入到这个体系当中。 也就是说,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费米子和玻色子是德谟克利特所说的,无法切分的那种粒子。那他们是不是实心的呢?说实话,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切不开它们。超弦理论认为他们还是可再分的,不过我们要知道的是超弦理论目前来说只是数学上推导,实际上还没有任何验证。所以,按照目前来看,可能是实心的应该就是这些个粒子,因为他们无法再切下去。 那他们有多致密么?其实我们还没办法知道。但我们知道中子星,也就是一些大质量的天体,自身的电子简并力没抗住引力,然后电子坠入到原子核中, 电子和质子发生反应变成中子,于是,整个天体就是一团中子的集合。 这种天体的密度相当惊人,一汤勺大概就有10亿吨左右。这其实就是因为原子内部空间被挤压的结果导致的。这种天体也就比一部分黑洞密度稍微小一点。(这里强调一下,我们不用密度来描述黑洞,而且根据计算,有些大黑洞的平均密度其实很小。) 所以,我来总结一下, 要说最实心的应该是那些不可再切分的基本粒子,不过这是基于目前的理论而言的。而要在宇宙中找到相对实心的,可能是一部分黑洞和绝大部分中子星。 没有。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离开了运动物质就不存在了,而运动需要空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没有最小的实心物质,细分到最后,就是一点能量,空无所有。即佛教所说的分析空 人类对组成物质的更小结构的 探索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本身则是毫无空隙的实心微粒。 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古希腊人根本没有能力证明原子的存在以及原子论的正确性。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也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并且它在化学反应中同样不可分割。由于对近代化学起到了引领作用,道尔顿因此被后人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道尔顿之后的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每个原子内部都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若干个电子,这一发现预示着道尔顿模型的破产,因为道尔顿模型里并没有电子的位置。 1904年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实心原子模型,提出了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认为电子是平均分配在原子核上的,就像葡萄干布满蛋糕一样,不过汤姆生也认为原子是不存在空隙的实心物质。 为了验证葡萄干蛋糕模型的正确性,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在1909年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射线去射击厚度仅几个原子的金箔,令人意外的是绝大部分α粒子都笔直穿过了金箔,少数被反弹的α粒子偏转角也比汤姆生葡萄干蛋糕模型中预测的偏转角要大的多,种种迹象都表面了汤姆生葡萄干蛋糕模型是错误的。 卢瑟福在1911年根据此前的实验结果提出了自己的原子行星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且质量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心微小的原子核中,电子则像地球绕太阳公转一样沿着固定的轨道绕原子核公转。 可以说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第一次确定了原子并非实心物质,是人类了解微观世界的一大进步,但可惜的是卢瑟福的行星模型也是错的,因为核外电子根本没有运行轨道。 1913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将量子力学引入了导师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之中,旨在解决为什么经典电磁理论下的行星模型中核外电子损失能量却不坍缩到原子核中的问题。 按照玻尔的观点,新的原子模型呈现能级结构,是由一个占据绝大部分质量的原子核以及会能级跃迁的电子组成的,这一模型完美的解决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光谱问题,但该理论却无法应用在其他原子上,因为玻尔并没有将电子完全当成量子来考虑,因此他这个模型其实是一个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混合模型。 1926年量子力学先驱薛定谔以德布罗伊关系式为基础从完全量子化的角度提出了薛定谔方程,进而产生了现带电子云模型,在该模型中核外电子并没有固定运行轨道而是以电子云形式存在的,并且按照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电子的精确位置。 不论是卢瑟福行星模型还是后来的玻尔模型以及原子的电子云模型,它们都承认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但原子核并不是真正完全实心的物质,因为它还能分成中子质子,而中子质子又能分成不同的夸克,但夸克星也是能在引力作用下变成黑洞的,所以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无法被压缩或分解的绝对实心物质。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信任和邀请。认为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源自对科学了解得一知半解,不够完整。且听老郭为您详细解释。 一、什么是空 我们人类的语言是从生活经验中慢慢得到的,每个词汇都有其传承而来的特定的含义,空间是一个很广泛,很相对的概念,使用语境不同,其含义不同。就拿汉语里面空这个字来说,空 kōng形声。字从穴从工,工亦声。“穴”指洞穴,古人栖身之处。“工”指“土木工程”。“ 二、经典物理中的空间概念 在经典物理学中,所谓的空间就是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差异的度量,而同一个物体位置变化则用时间去度量。所以我们在经典物理学中会选择参照物、建立参考系,然后在参照系中使用位置坐标和时间坐标,利用时空函数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这个函数是绝对的,只要我们的时钟足够准、我们测量空间的尺子精度足够高,我们就能确定任意时刻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这就是绝对的时空观。 三、相对论的时空理解 物理学发展到20世纪,物理学的天空中飘来了两朵乌云,其中之一诞生了相对论。在相对论中绝对的时空观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不再相互独立,它们的变化跟物体的运动速度产生了联系,都满足洛伦兹协变的关系。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的时空还是连续的,我们之前在直观意义下建立的空间概念变成了现实世界中具有某种数量关系的时空形式。 四、量子力学的时空理解 另一朵乌云诞生了量子力学,并且和相对论一起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根基。在量子力学中,空间跟我们经典的空间理解不同,它不再是连续的。我们无法用生活经验去想象一个不连续的空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状态。 五、原子内绝大部分并不是空的 我们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在微观尺度下的时空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不能用经验世界里的空间概念去思考微观尺度下的空间结构。其次,物质的状态也跟我们宏观表现得不同,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即是粒子又是波。所以,在原子的内部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测量的,这就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在原子内部,电子其实是按照不同的概率分同时分布在不同位置(空间)上的。我们不能说电子处于原子核外什么地方,只能说某个地方电子出现的概率要高或者是低。 六、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原始人肯定会认为石头就是实心的,后来的金属器械,人造的实体本身,人类也会认为它们是实心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一直分割下去,不能再被分割的东西,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实心的。随着现代物理学的高能物理实验(粒子对撞机)的出现,科学家们一共发现了62种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在目前是无法被继续分割了,可以认为它们就是实心的。当然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果某一天,我们有能力把现在的某些基本粒子给切开也不是没可能,那时候就将重新刷新我们关于物质绝对实心这个概念。 总结 我们跟各位小伙伴从科学对时空的理解入手探讨到原子内电子的分布,希望能帮助您建立对于原子这样微小尺度下的空和实的理解,相信您看完之后已经明白了其实原子核外并不是空的了吧,并且对于绝对实心的物质也应该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 这个问题问的好问的妙,也就是说世界上有没有最小的物质,是无法继续再分的? 有没有呢? 如果按照现在的科学理论来看,没有,物质无法无限可分,会存在一个基本的个体,基本的个体是最小的组成单元,它的无数种姿态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弦论中这样认为,一维的弦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有人好奇,弦有多大? 听我慢慢细分道来: 原子的直径在10^-10m,也就是0.0000000001米,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小很小,别着急,在原子内部还有巨大的空间。 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的广阔空间构成,广阔的空间那里是弥漫的电子云,也许你认为原子核很大,其实不是这样,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千亿分之一,想不到吧,原子核原来这么小。 原子核已经这么小了,但却还有比它更小的,因为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它们由强力捆绑在一起,形成了致密的原子核。在大型的加速器中,科学家已经可以将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后相撞,看看能不能碰撞出新的粒子,来检验已有的理论。 而质子与中子亦是由夸克构成,说到这里似乎夸克才是最小的基本单元了,没错,夸克就是人类科学理论已知的最小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那么弦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维的弦又有多小呢? 弦论认为物质的最小基本组成单元是一维的弦,它的尺度是普朗克尺度,也就是在物理学上有意义的最小尺度,这个尺度大约是1.6x10^-33厘米,这是物理学上有意义的最小的可测量的尺度,虽然现在还没有相应的 科技 实力能够测量它。 这个尺度大约是质子的10^22分之一,到底有多小,可能是我们现在无法体会的渺小。这种一维的弦不同的振动频率形成了不同属性的基本粒子,继而由不同的粒子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形成了这万紫千红的世界。 也许这绝对实心的物质就是一维的弦了。 我倾向于相信世界存在最小的基本单元,不存在无限可分,你们呢? 但是又有时候会突发奇想,是不是真的小没有最小,大没有最大呢,“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那么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人类一直到了原子时代早期都还认为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这就是著名的原子枣糕模型,但这一切在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用α粒子(氦4原子核)轰击仅有几个原子厚度的金箔时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而去,只有极少的α粒子被弹开,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不得不让卢瑟福陷入沉思,当然最终他认为原子并非像道尔顿所描述的实心小球,也不是汤姆逊的原子模型,而是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其实卢瑟福原子模型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原子模型了,除了电子还有明确的轨道以外,其它都没有毛病,尽管我们认为原子内部空或者不空跟原子是轨道运行还是以电子云模式运行并没有差别,但事实上两者差异就大了去了! 现代原子模型中的核外电子是电子云概率形式存在的,当然电子的能级跃迁并不影响它的运行,只会影响它在那个区域出现的概率!但问题依然存在! 一、原子内部除了原子核以外真的是空的吗? 从宏观上来理解并没有毛病,但我们要理解一个信息,电子与电子之间存在同电荷相斥的特性,另外还有简并力的存在,使得原子内部看起来很空,但却一点都不空的原因!这从液体与固体很难被压缩这一点上可以得到最明显的证明,水的压缩率大约是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水的密度将增加百万分之46,这是一个极小的数字,因此在绝大部分状态下我们将固体和液体的可压缩率是忽略不计的! 因为压缩首先就会触碰到外围电子之间的斥力,再往下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下的电子简并力,所以尽管原子内部空空如何,但却充满各种普通力量难于抗拒的力!您认为原子内部还是空的吗? 二、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当然空的就是空,即使是简并力或者斥力支撑也没有用,因为总有一个状态,电子简并态产生支撑力无法对抗引力,跟强作用力不一样,引力可以无限叠加,因此在四种基本作用力中,唯有引力是一直不变而且可以无限累加,能将电子简并态压到极致的就是白矮星的标准,一般0.8个太阳质量以上即可!但此时电子与原子核之间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但当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时电子简并态支撑再也无法抵挡引力的得尺进尺,此时电子将被压入原子核中和成中子,绝对实心的物质就此产生,假如您觉得夸克不是那么重要的话!从理论上来看,中子星的门槛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因为此时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已经无法区分,只有中和后的中子! 也许绝对实心的物质还真不好找,因为中子简并态和夸克支撑的中子依然可以被压塌,最终成为黑洞,但各位是否要认为黑洞是实心的吗?这可能已经超出了科学问题的范畴,也许得从哲学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原子中,电子的个头并不算很大。如果把一个操场比作原子,那么电子只有足球那么大一点。所以说,即便有些原子内部有很多层电子,但其实整体来看,原子内部是空荡荡的,以至于像中微子这样微小的粒子可以毫无阻隔的轻松穿过。对于中微子来说,原子就像是一个透明的物体一样,而由原子组成的各种物体,对于中微子来说也是透明的。所以说,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亿个中微子穿过。 既然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那么微观来看,所有的物质都是“空心”的。而非实心的。当然了,再往下分还有夸克,夸克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分割的组件。比如质子和中子,都是有夸克组成。夸克通过胶子,“粘合”在一起,形成了基本粒子。虽然由于夸克禁闭的存在,我们无法把夸克从基本粒子中分离出来,但从目前已有的痕迹来看,即便是质子和中子,也并非“实心的”。电子也是一种基本粒子,其是否由更小的粒子目前尚不确定。但电子也绝对不是完全“实心”的,是可压缩的。因为再多的电子,也总会被一个无限小体积的黑洞吞噬。从这点来看,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可压缩”的,都不是严格的“实心”物质。 其实,到了微观世界,再用宏观世界的概念并不合理。空心与实心,都是对于宏观物质来说的。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已经不在和宏观世界物质的运动完全一样的。比如说电子,即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光子更是具有大名鼎鼎的波粒二象性。在更为小的尺度下,超弦理论甚至认为物质只不过是一段段微小的能量弦振动而成。那么如此说来,这些能量弦本就没有体积的,只不过由于其被限定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才表现出了体积。如果像黑洞这么巨大的引力,则完全可以把这些能量弦压缩为没有体积。 绝对实心的物质,中子星算不算?也许吧,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它了。 如果把一个原子比如成地球,那么这个原子的原子核大概仅有足球场那般的大小。从这种比如上看来就知道原子到底能有多空旷了。 原子的空旷是没有办法的了,谁让电子的运动需要那么“庞大”的空间呢? 白矮星的密度很大,但它终归不是绝对实心的物质,因为它是小质量恒星死亡后因引力坍塌而致使电子活动空间被压缩至更小区域内的天体。由于质量不过大,所以电子活动的的力量,也就是简并压力可以抗菌引力持续的压缩,最终使引力压缩与电子的简并压力处在平衡的状态。 那么,如果死亡恒星的质量足够的大,也就是它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因引力压缩而逐渐增大的电子简并压力呢?那么答案肯定就是原子上的电子会被压缩进原子核内,然后中和原子核内的质子,最终成为中子,也就是所谓的中子星。 中子星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有原子核组合而成的天体,它的存在没有了外层电子的缠绕,而没有了电子的缠绕,这也就没有了所谓的空间,于是,绝对实心的物质就出来了。 因此,绝对实心的物质就是中子星。
[create_time]2022-07-06 19:18:44[/create_time]2022-07-15 13:21: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机器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a939a71.4689PU8u9VKV47veLOB_JA.jpg?time=738&tieba_portrait_time=738[avatar]TA获得超过553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5[view_count]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人类一直到了原子时代早期都还认为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这就是著名的原子枣糕模型,但这一切在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用α粒子(氦4原子核)轰击仅有几个原子厚度的金箔时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而去,只有极少的α粒子被弹开,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不得不让卢瑟福陷入沉思,当然最终他认为原子并非像道尔顿所描述的实心小球,也不是汤姆逊的原子模型,而是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其实卢瑟福原子模型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原子模型了,除了电子还有明确的轨道以外,其它都没有毛病,尽管我们认为原子内部空或者不空跟原子是轨道运行还是以电子云模式运行并没有差别,但事实上两者差异就大了去了! 现代原子模型中的核外电子是电子云概率形式存在的,当然电子的能级跃迁并不影响它的运行,只会影响它在那个区域出现的概率!但问题依然存在! 一、原子内部除了原子核以外真的是空的吗? 从宏观上来理解并没有毛病,但我们要理解一个信息,电子与电子之间存在同电荷相斥的特性,另外还有简并力的存在,使得原子内部看起来很空,但却一点都不空的原因!这从液体与固体很难被压缩这一点上可以得到最明显的证明,水的压缩率大约是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水的密度将增加百万分之46,这是一个极小的数字,因此在绝大部分状态下我们将固体和液体的可压缩率是忽略不计的! 因为压缩首先就会触碰到外围电子之间的斥力,再往下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下的电子简并力,所以尽管原子内部空空如何,但却充满各种普通力量难于抗拒的力!您认为原子内部还是空的吗? 二、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当然空的就是空,即使是简并力或者斥力支撑也没有用,因为总有一个状态,电子简并态产生支撑力无法对抗引力,跟强作用力不一样,引力可以无限叠加,因此在四种基本作用力中,唯有引力是一直不变而且可以无限累加,能将电子简并态压到极致的就是白矮星的标准,一般0.8个太阳质量以上即可!但此时电子与原子核之间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但当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时电子简并态支撑再也无法抵挡引力的得尺进尺,此时电子将被压入原子核中和成中子,绝对实心的物质就此产生,假如您觉得夸克不是那么重要的话!从理论上来看,中子星的门槛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因为此时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已经无法区分,只有中和后的中子! 也许绝对实心的物质还真不好找,因为中子简并态和夸克支撑的中子依然可以被压塌,最终成为黑洞,但各位是否要认为黑洞是实心的吗?这可能已经超出了科学问题的范畴,也许得从哲学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create_time]2022-07-31 21:49:45[/create_time]2022-08-11 01:04: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大沈他次苹0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68b9e4f._Pqr3QJiDoKzKAJr45bDew.jpg?time=4988&tieba_portrait_time=4988[avatar]TA获得超过615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为什么原子的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一个内部结构被填满的物体定义为“实心物体”,例如实心球、实心棒等等。但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的话,地球上应该不存在绝对实心的物质,因为原子的内部结构就不是实心的,而且还有很多空间都是空的。
学过中学物理的朋友就知道,人类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是从卢瑟福提出来的原子模型发展而来的。那么卢瑟福是如何提出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型呢?他和他的学生在利用α粒子轰击厚度达到原子级别的金箔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大部分粒子都穿过了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反射了回来,这样的现象让卢瑟福开始怀疑前人所提出的原子实心结构。
在卢瑟福之前,物理学家道尔顿就曾经提出了原子的模型是一个实心的小球,然而卢瑟福通过实验之后发现这和原有的理论是相悖的,于是他开始思考原子的真正模型是怎样的。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他最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就是原子的中心存在一个原子核,而原子核周围有电子围绕着它运动。在这个模型中,原子内部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实心,甚至可以说它是空心的,因为原子核的体积占比非常小。
那么在原子的内部结构中,除了原子核之外其他区域都是空的吗?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并非是完全正确的说法,因为原子内确实存在运动的电子。但是这些电子之间存在同性相斥的规律,再加上还有简并力的存在,导致电子与电子之间的间隔非常大,所以原子核外的区域看起来会比较空。虽然原子内部的物质并不多,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并非是空空如也,因为原子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力。
很早就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原子内部存在一种或者多种能够与外界压力抗衡的力,这可以保证原子在很多情况下不会被破坏,除非是加速两个原子然后让它们相撞。而这种力被科学家称为是“简并力”或者“斥力”,由此可见在无形的原子核外部空间中还是存在大量的力。那么地球上存在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在定义上,绝对实心的物质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电子和原子核之间是不存在距离的,但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即使原子内部存在简并力和斥力在维持着整个原子结构的完整性,但是有一种力还是能够将原子压缩,它就是引力,为什么呢?因为引力和强作用力并不同,它可以无限叠加,当引力叠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并且施加在原子上,那么它能够很大程度上抵消掉电子简并力。
当这股外力的强度超过了钱德拉塞卡极限的话,那么原子内部的电子简并力就再也无法承受住了,因此原本原子核外的电子就会被强行压入原子核中,最后变成了中子,所谓的绝对实心物质需要经过以上所描述的过程才能够产生。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绝对实心的物质是存在的,但是现实中人类是无法对一个原子强加足够的外力来使它变形。目前只有宇宙存在这样的力量,中子星就是这样形成的。
[create_time]2022-08-03 06:08:21[/create_time]2022-08-15 19:53: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世纪网络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86ca09d.jZ691Jzdj5pkPiv7Z8Tryg.jpg?time=710&tieba_portrait_time=710[avatar]TA获得超过481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原子空间
如果我们能进入原子内部,可以看到什么东西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
原子是组成实体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绕核旋转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质量分为绝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绝对质量指的是1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可以叫做原子的绝对质量。一个质子的绝对质量是1.67×10^-27千克,一个电子的绝对质量是9.11×10^-31千克,质子的质量是电子的1842倍。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这种碳原子可简单地用12C表示)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地球和月球所组成的地月系统,月球就显得有点大了。地球的质量为5.976×10^24千克,月球的质量7.349×10^22千克。地球质量是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
原子的尺度大约是10×10^-10米,相当于0.1nm,原子核的尺度大约是10×10-15米,原子核的尺度大约是整个原子尺度的十万分之一,所以原子的内部空空如也,具有很大的空间,大概尺度相当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尺度。
原子内部电磁辐射的组成是由低频率到高频率波段,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和γ射线。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它们的波长是380∽780nm。因为可见光的波长远大于原子的尺度,所以可见光不能射进原子核的内部。假如我们可以缩小到原子核的尺度,进入原子的内部,我们是什么也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用高能射线,比如γ射线来观测。
原子的内部不但有这些实体的粒子,而且还有一些力场——电磁场,万有引力场等组成。
万有引力定律在宏观世界是经过无数次检验非常精确的定律,但在微观的世界是否适用呢?
在宏观世界,万有引力的引力场充满整个宇宙的空间,如果把空间量化,一个普朗克值得体积内引力场的基本单位——引力子在一个方向的数量,我们称为引力子的矢量密度,这个值在无有质量的空间是常量。充满空间的运动的引力子和已经放弃的同样充满空间的以太是不同的,一个是以光速运动的,另一个是绝对静止的。
假设一个单独的有质量的物质存在于宇宙的空间,我们可以推测,该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元就会受到来自其周围的四面八方的引力子撞击。在各个方向上其遭受撞击的引力子的数量在概率上相同,这就必然造成其受到引力子的撞击的合力为零。此时,物质在我们看来,就像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一样。所以说,单个的物质在宇宙的空间是不会产生万有引力的作用的。
如果是两个有质量的物质存在于宇宙的空间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现在来加以讨论。处在引力子的海洋中的两个物质仍然受到引力子的撞击,在其他方向上,两者受到引力子的撞击都互相抵消,只有在两者的连线方向上撞击力不能互相抵消。在两者的中间的区域,两者的本身和它们内切线所组成的圆锥体的区域内,引力子因受到它们本身的基本单位——基元的过滤后,引力子的密度是小于正常的数值的。现在我们看到,两者中间的引力子的密度小,外面的密度大,在运动着的引力子的作用下,就会产生两者会受到引力子在连线方向上向内挤压的趋势,这个趋势在我们看来,两者好像相互吸引一样,这便是万有引力形成的本质。
如果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射线代表引力子作用物质的效果,我们称为引力线。物质表面单位面积通过的引力线的数量,我们称为引力通量,我们用字母B表示,引力通量值越大,表示物体表面的引力场就越大。N表示引力线的数量,是恒定值。那么,我们可以表示为
B=N/S
如果我们把物体视为球体,则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引力通量为:
B=N/4πR^2
如果物质的半径减少了ΔR,则物体表面的引力通量变化量为:
ΔB=(N/4π)*[(R-ΔR)^-2-R^-2]
=N*(2R-ΔR)*ΔR/4π[(R-ΔR)*R]^2
当ΔR→0时,
则物体表面引力通量的变化率为:
ΔΒ/ΔR=N/2πR^3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半径越小,其表面的引力通量就以其半径改变量的3次方的当量变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引力场的强度以半径减少量的3次方增加。如果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其体积集中在一点,它的半径为零,那么它表面的引力场的强度无限大。原子核的半径比之于地球,其半径不知是地球的几亿分之一,所以,原子空间里的万有引力的力场的强度不知是地球表面的多多亿倍。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处于强力场中的物质会发生钟慢效应。也就是说,在原子的空间里,是与黑洞内部相似,在里面所有的运动物都会发生钟慢效应。如果在原子的外面有一个观察者,它会发现,原子空间里的有质量的物质的运动都很慢,就像静止不动一样,除非是以光速运动的电子的运动。如果我们在原子的空间感觉呆了只有区区几个小时,不知地球上的人类已经过了多少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原子的空间还有电磁力场,质子带正电,质子之间相互排斥,只有强核力才能把它们束缚在一起。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也有排斥力。所以电子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不可能并在一起,只有包里不相容原理才能描述电子的运动。我们尚不清楚电磁的本质,也不清楚质子,电子的内部的本质,所以,说明宇宙中电磁的本质尚有难度。但我们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推测,电磁场的本质或许是其内部的特殊结构和万有引力的引力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构非常精巧,引力子射进入,经过质子,电子内部精巧结构的转化,就变成各自的电磁场了,也遵循了能量守恒定律。
[create_time]2022-06-15 13:28:59[/create_time]2022-06-25 02:52: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
如果原子99.99%都是空的,为什么大部分物体不透明?
事实上,原子之间还充满了其他有趣的东西,比如不可见的量子场。可以把原子内部的空间看作是运转中的风扇,当它不转动时,你可以把手放在它的扇叶之间,但当它开始转动时,风扇之间的空隙便变得难以接近,扇叶变成了移动的波浪。从物理上来说,电子是点,这意味着它们没有体积。但由量子力学的解释,电子有波函数,占据了原子的重要部分,并同时穿过原子的整个部分,所以物体不是透明的。风扇叶片就像电子以原子速度旋转,看起来似乎是空白的空间的但其实很牢固。当触摸某物或某人时,你不会感觉到原子的触摸,而会感觉到排斥你身上电子的电磁力。从物理上讲,你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悬空在椅子上,保持着及其接近的距离。我们触摸的实际上是由电子创建的场,其质量主要在于原子核。通常,质量是由于破坏对称性而产生的强大核力所致。当两个原子或两个分子接触时,它们电子场接触并互相排斥。对于人体来说,我们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构成我们质量的这些质子和中子,甚至是更小的单位,都是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的,称为四分位数。这些夸克的质量只占质子和中子质量的很小一部分,而将夸克粘合在一起的胶子根本没有质量。许多科学家认为,几乎我们所有的物质都来自夸克的动能和胶子能量。电子在原子周围环绕,但是它并没有以一种混乱的方式环绕,而是按照精确的模式和路径。我们的运动为什么需要能量呢?处于较低能级的电子不能与另一个原子核处于同一能级,因为该能级已被另一个原子的电子之一占据。因此,第一个原子的电子必须在第二个原子周围占据较高的能级。多余的能量是由原子上的排斥力产生的,所以使两个原子彼此靠近需要能量,因为它们的所有电子都必须通过未占据的较高能级。
[create_time]2020-08-16 10:51:33[/create_time]2020-08-27 15:16:36[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alue_good]看见科学[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823dd54564e92589ad3fa908c82d158cdbf4ee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探索新鲜有趣科学事实[slogan]探索新鲜有趣科学事实[intro]85[view_count]原子99.99%为空,为什么大部分物体不透明?
因为光是一种量子粒子,而且他的其波长大概是原子的1,000倍。因此,光不能进入任何原子里面,而只能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相互作用。这与原子是空的还是满的完全无关。物质是否透明以及物体具有什么颜色,其实是取决于光子如何与材料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相互作用。如果光子携带的频率能量没有被外部电子吸收,大多数光子将直接通过原子。这就是为什么x射线可以穿透人体,窗外的风景可以穿过玻璃。这仅取决于指向物体的光子是否被吸收。首先,原子内部几乎有一个空白空间,现在似乎不正确,我们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们把电子,中子和质子看作小球,而电子像行星一样绕着太阳转,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原子理论时,看到的大多数原子模型都是这样的,但目前这是错误的。物理学中没有触摸相互作用这样的说法,我们只有四个相互作用力, 重力,电磁力和强,弱相互作用,重力只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占主导地位,之所以将核力称为核力,是因为它们的作用范围实际上受到核大小数量级的限制,比原子小几千倍。因此,在现实中,除了重力控制着我们在地球上,我们能感觉到的大部分东西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从视觉到嗅觉,神经活动,身体化学,细胞代谢甚至触摸只是伪装的电磁相互作用。如果我们把手指靠近一个物体,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发生,原子通常是电中性的,我们不会感到直接的静电排斥或吸引,然而,当手指移动到与原子本身大小相等的距离时,我们会感觉到静电排斥力。 关于原子99.99%为空为什么大部分物体不透明的问题,今天就解释到这里。
[create_time]2020-08-30 09:47:08[/create_time]2020-09-04 12:51:08[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alue_good]万能小知道[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ec2d5628535e5dd80ba81a166c6a7efce1b623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有问必答,人冯疑事,问到并除。[slogan]有问必答,人冯疑事,问到并除。[intro]107[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