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梧桐

时间:2024-05-16 14:53:53编辑:奇闻君

阅读短文 闲读梧桐 余秋雨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9.“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伺“有种无法官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分条请加序号)(4分)
21. (1)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3分)
(3)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漠,也不为暴风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是感到寂寞。
B.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
C.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功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读解,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
19.(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2)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或: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讲析:梧桐是这篇托物言志散文描写的形象,对其外形特征的描写集中在第2自然段;对梧桐内在精神特征的揭示集中在第7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对“梧桐的寂寞”所作的诠释)
20.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讲析:借物喻人,这“人”与“物”之间定有相似点,当然也有不同点。相同点①在“契合”一词之后,比较好找。相同点②见第3、4自然段,“暴风”一指自然界的现象,一指“史无前例的岁月”(指“文化大革命”)]
21.“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讲析:本题主要测试对形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及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三小题表达的都是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意念)
22.C E(A项错在“感到寂寞”,原文中说“梧桐的寂寞”“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B项“表现了母亲的细腻”是虚晃一枪,原文中没有这一层意思。D项“从容豁达”不是外祖父所具有的特征)


[create_time]2011-07-07 22:13:55[/create_time]2011-07-10 19:47: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69[alue_good]折射的月光[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721753.ANxEqljQowDQZo-94tWS3w.jpg?time=2815&tieba_portrait_time=2815[avatar]TA获得超过777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579[view_count]

《闲读梧桐》阅读题求答案

【答案】
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1分)
“我”的印象:顽强、从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
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1分)
“我”的印象:沉默、不求闻达、坦荡(1分)
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虬树挺干(1分)
“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
17.(6分)(1)“外祖父”的抉择: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1分),无奈地屈从天命(1分)。
“梧桐”的抉择:任风雕雨蚀(1分),从容淡泊(1分)。
(2)对“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
对“梧桐”的情感:钦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1分)
18.(3分,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
示例: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
19.(2分,举例准确给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给1分。)
示例:(1)短句: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人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节奏感。
(2)修辞: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树挺干的特点。


[create_time]2013-03-07 21:07:15[/create_time]2013-08-20 09:42:10[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664[alue_good]韩冰2001032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c65214c.B2vZoxej507iuxWzroEAoA.jpg?time=4019&tieba_portrait_time=4019[avatar]TA获得超过149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554[view_count]

余秋雨的闲读梧桐赏析,要全面的

余秋雨善于从文化和历史的大视角出发,着眼于小至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大至一国一朝乃至整个历史的长河,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抒胸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读来如胸中荡气,令人回味。从全文看,这里的“梧桐“就是他家楼前的一棵梧桐树,闲”是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的意思,那么,单看题目就是没事的时候看楼前的梧桐树,看似闲来之笔,可是作者又偏偏用了一个“读”字,究竟读出了什么内容呢?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这是梧桐生长的位置,正因为它生长在这里,才“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整日整夜说明我梧桐与我相伴时日很长,我读它已久。而“对视”是人与人之间眼神的交流,在作者心里梧桐早已是一位熟悉的朋友,所以才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

于是,“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这棵梧桐大且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是因为他挺拔向上;“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因它叶如长发,披肩掩面。“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躲过了规划的砍伐,又无畏于风雨的洗礼,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了下来。

那么,这棵梧桐是怎样面对生命中的风雨的呢?请看下文:夜读梧桐。这夜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 疑似风雨大作,临窗而望“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原来,只有风没有雨,面对“粗暴狂虐的北风”它独自“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他的每一片枝叶团结着、簇拥着、颤抖着、呼号着。梧桐这样的的抗衡着来自自然的考验。这让作者联想到了他的外祖父,因为他是一位“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这种超然的胸襟于此时静默的梧桐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他们同样“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然而,这样一位献身教育,忠心为国的教育家却“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这里只文化大革命)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了。悲哀!

次日,天已大晴经历了一夜风雨洗礼的梧桐光秃苍老,虬枝挺拔“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然而,凋零了满树的枝叶,却仍留一身傲骨;凋零了满树的枝叶,却也是他们今生的宿命;凋零了满树的枝叶,还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梧桐啊!梧桐!你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你深知自然规律,坦然面对风雨,用顽强的意志承受生命中的痛。一日如此、一年如此、一生亦如此。起起伏伏。无言无悔,这该是怎样一种寂寞呀!如果外祖父能忍一时之痛,那一代人笑对生命中的无情戏谑,也许肯定也会迎来今天的晴空万里。

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无人也无法改写,但逝去的却是新一代继往开来的最好见证。看!一位红衣少女雀跃着走来了,在每一篇梧桐叶上留下动听而美好的旋律,带着前人的美好期盼与祝福,步履翩跹地向我们走来了。这时,“我”看到了生命中的希望。

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名为写物,实为喻人。作者借梧桐传达出来的那种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文中用外祖父的对命运的屈从与梧桐对风雨的抗争进行对比,向人们诠释了人生的真谛: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梧桐,一株生长极普通的树,却交给我们玄奥的自然之法,生存之道。树犹如此,人亦然。以自然之心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风雨如晦,抗之!春暖花开,顺之!一身傲骨立人间,风雨戏谑笑眼看


[create_time]2012-04-03 15:09:41[/create_time]2012-04-08 11:02:4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3[alue_good]扫不走的阳光[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71372d3.bcdLz_dQuVcjJ-febxNE4w.jpg?time=3771&tieba_portrait_time=3771[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06[view_count]

余秋雨散文作品

余秋雨散文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寻觅中华》、《何谓文化》、《摩挲大地》、《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等。
1、《文化苦旅》是当代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2、《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
3、《霜冷长河》中收录了关于友情、名誉、谣言、嫉妒、善良、年龄等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风格平实自然,行文简洁流畅,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社会现实和真实人性的深入思考。
4、《千年一叹》是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2000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
5、《行者无疆》为余秋雨的游记随笔,记录了作者在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旅程中的全部感受。它是一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
书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余秋雨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余秋雨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create_time]2022-03-08 05:04:15[/create_time]2022-02-25 04:25: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闲云洋洋[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358825330,4281389116&fm=3012&app=3012&autime=1689586128&size=b200,200[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22[view_count]

余秋雨散文三篇

余秋雨散文三篇 篇一:   人真是奇怪,蜗居斗室时,满脑都是纵横千里的遐想,而当我在写各地名山大川游历记的时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静定的小点在眼前隐约,也许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许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边赶也赶不走的小鸟,也许是一个让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有时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而是走到哪儿都会浮现出来的记忆亮点,一闪一闪的,使飘飘忽忽的人生线络落下了几个针脚。   是的,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   把那些枯萎的长线头省略掉吧,只记着那几个点,实在也够富足的了。   为此,我要在我的游记集中破例写一枝花。它是一枝腊梅,地处不远,就在上海西郊的一个病院里。   它就是我在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一个宁静光点。   步履再矫健的人也会有生病的时候,住医院对一个旅行者来说可能是心理反差最大的一件事。要体力没体力,要空间没空间,在局促和无奈中等待着,不知何时能跨出人生的下一站。   看来天道酬勤,也罚勤。你们往常的脚步太洒泼了,就驱赶到这个小院里停驻一些时日,一张一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   那次我住的医院原是一位外国富商的私人宅邸,院子里树木不少,可惜已是冬天,都凋零了。平日看惯了山水秀色,两眼全是饥渴,成天在树丛间寻找绿色。但是,看到的只是土褐色的交错,只是一簇簇相同式样的病房服在反复转圈,越看心越烦。病人偶尔停步攀谈几句,三句不离病,出于礼貌又不敢互相多问。只有两个病人一有机会就高声谈笑,护士说,他们得的是绝症。他们的开朗很受人尊敬,但谁都知道,这里有一种很下力气的精神支撑。他们的谈笑很少有人倾听,因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应、勉强的笑声。常常是护士陪着他们散步,大家远远地看着背影。   病人都喜欢早睡早起,天蒙蒙亮,院子里已挤满了人。大家赶紧在那里做深呼吸,动动手脚,生怕天亮透,看清那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只有这时,一切都将醒未醒,空气又冷又清爽,张口开鼻,抢得一角影影绰绰的清晨。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腊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慑住。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花,仅仅是一枝刚开的花,但在这儿,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放晴。病友们看了一会,慢慢侧身,把位置让给挤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两圈,又在这儿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从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腊梅为中心的圆弧线。   住院病人多少都有一点神经质。天地狭小,身心脆弱,想住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开。听人说,许多住院病人都会与热情姣好的护士产生一点情感牵连,这不能全然责怪病人们逢场作戏,而是一种脆弱心态的自然投射。待他们出院,身心恢复正常,一切也就成为过眼烟云。   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腊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腊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被香气熏醒的,而事实上我们的病房离腊梅不近,至少隔着四五十米。   依我看来,这枝腊梅确也当得起病人们的执迷。各种杂树乱枝在它身边让开了,它大模大样地站在一片空地间,让人们可以看清它的全部姿态。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于,好象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枪的历史造型。实在难于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混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枝腊梅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铅蓝色的天空摇撼。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在腊梅跟前,大家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剩下一个词:冷艳。   它每天都要增加几朵,于是,计算花朵和花蕾,成了各个病房的一件大事。争论是经常发生的,争执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细数点。这种情况有时发生在夜里,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月光下的腊梅尤显圣洁,四周暗暗的,唯有晶莹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清香和夜气一拌和,浓入心魄。   有一天早晨起来,天气奇寒,推窗一看,大雪纷飞,整个院子一片银白。腊梅变得更醒目了,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几个年轻的病人要冒雪赶去观看,被护士们阻止了。护士低声说,都是病人,哪能受得住这般风寒?还不快回!   站在底楼檐廊和二搂阳台上的病人,都柔情柔意地看着腊梅。有人说,这么大的雪一定打落了好些花瓣;有人不同意,说大雪只会催开更多的蓓蕾。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这位护士年轻苗条,刚迈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间。她步履轻巧地走到腊梅前,捋了捋头发,便低头仰头细数起来。她一定学过一点舞蹈,数花时的身段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最后,她终于直起身来向大楼微微一笑,冲着大雪报出一个数字,惹得楼上楼下的病人全都欢呼起来。数字证明,承受了一夜大雪,腊梅反而增加了许多朵,没有凋残。   这个月底,医院让病人评选优秀护士,这位冒雪数花的护士得了全票。   过不了几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上海的冬天一般不下这么大的雨,所有的病人又一下子拥到了檐廊、阳台前。谁都明白,我们的腊梅这下真的遭了难。几个眼尖的,分明已看到花枝地下的片片花瓣。雨越来越大,有些花瓣已冲到檐下,病人们忧愁满面地仰头看天,声声惋叹。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去架伞!”   这是另一位护士的声音,冒雪数梅的护士今天没上班。这位护士虽然身材颀长,却还有点孩子气,手上夹把红绸伞,眸子四下一转。人们像遇到救星一样,默默看着她,忘记了道谢。有一位病人突然阻止了她,说红伞太刺眼,与腊梅不太搭配。护士噘嘴一笑,转身回到办公室,拿出来一把黄绸伞。病人中又有人反对,说黄色对黄色会把腊梅盖住。好在护士们用的伞色彩繁多,最后终于挑定了一把紫绸伞。 篇二:   里斯本往西去有危崖临海,大西洋冷雾迷茫。这里的正式地名叫罗卡角,俗称欧洲之角,因为这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点。在人们还不知道地球形状的古代,这里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天涯海角。   风很大,从大西洋吹来,几乎噎得人不能呼吸。海边树立着一座石碑,上有十字架,碑文是葡萄牙古代诗人卡蒙斯写的句子:   大地在此结束,   沧海由此开始。   我在石碑背风的一面躲了一会儿风,眯眼看着大西洋,身心立即移到五百年前,全然理解了当年葡萄牙航海家们的心思。海的诱惑太大了,对“结束”和“开始”说法的怀疑太大了,对破解怀疑的渴望太大了。   据我过去的阅读所留下的粗浅印象,对于近代航海事业,葡萄牙觉悟最早。那时德国、意大利还在封建割据,英国、法国还无心问鼎新的航道,而葡萄牙、西班牙的三桅帆船和其他航海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相信葡萄牙王室的航海专家们曾一次次来到罗卡角,在这海风雨雾间思考着远行的路线。作为“热身赛”,他们已经亲自率队航行过非洲。他们的最终目标,与当时绝大多数欧洲航海家一样,都是《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的中国。   今天我在这里又找到了新的证据,罗卡角南方不远处,正是古代王室居住地。一代王朝就在这大西洋的山崖上思念着海那边的东方。海的哪一边呢葡萄牙王室中的航海专家已有初步的判断。他们认为,应该从罗卡角向南,到达非洲海域后仍然向南,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再折向东。显然,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遇到了哥伦布。哥伦布决定横渡大西洋去寻找马可·波罗的脚印,希望获得葡萄牙王室的资助。葡萄牙王室太内行了,一听就觉得方向有误,未予支持。哥伦布转而向西班牙王室求援,伊莎贝尔女王支持了他。结果,葡萄牙由于太内行而失去了哥伦布,而哥伦布也因为没有理会葡萄牙王室的意见而失去了马可·波罗。他横渡大西洋果然没有找到东方,却歪打正着地找到了美洲。   哥伦布由错误的航线而导致的巨大成功,使葡萄牙王室心里发酸。所谓错误,都是一定坐标下的产物;按马可·波罗的目标,哥伦布没有走对,但新大陆的发现已使哥伦布的盛名超过了马可·波罗,他已自成坐标,那还何错之有但葡萄牙王室暗想,尽管哥伦布已经名动天下,东方,还应该是一个目标。   于是,五年后,葡萄牙人达·伽马果然按照南下折东的路线,准确地找到了印度。他回来时,葡萄牙人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他带回来的财富,是远征队全部费用的六十倍,其中宝石和香料让欧洲人眼花缭乱,一时的影响,超过了哥伦布。二十年后,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政府之命干脆把地球绕了一圈,但他没有回来。   然而无论是达·伽马还是麦哲伦,都还没有进入《马可·波罗游记》里描写的世界,这总于心不甘,于是,葡萄牙还是一心要从海上寻找中国。   我在这里看到一份资料,提及葡萄牙国王在一五O八年二月派出一个叫塞夸拉的人率领船队到马六甲,要他在那里打听:中国有多大中国人长多高勇敢还是怯懦信什么宗教用什么兵器有趣的是,当时葡萄牙远征船队在东方胡作非为,但国王却特别下令,不准向中国人挑衅,不准夺取中国人的战利品。显然,他对神秘的中国保留着太多的敬畏。   几年后又派出一个叫皮莱斯的人来侦探,皮莱斯的情报抄本现在已经发现,他说中国人非常懦弱,用十艘船就能完全征服,夺取全中国。   即使情报如此荒唐,葡萄牙人与中国人打交道之初还是比较恭顺有度的,中国地方官员没有国际知识和外交经验,互相都在小心翼翼地窥探。葡萄牙人先要停泊,后要借住,借住后也缴税缴租;中国官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做坏事,特地在他们的借住地外面筑了一道城墙,把握关闸大权,定期开闸卖一点食物给他们。这种情景,居然也维持了几百年,说明双方心气都比较平和。   我对这种尚未发展成恶性事件时的对峙,很感兴趣,因为这里边最容易看出文化差异。葡萄牙人当然以欧洲文明为本,把自己当作是发现者,而又认为发现者便是特权的拥有者,甚至是占领者,只不过一时慑于中华帝国的宏大,不敢像在其他地方那样嚣张罢了;中国官员开始好像没有把他们的来到太当一回事,这与传统观念对“番夷”的惯性理解有关。后来发生一些事,也处处表现出因妄自尊大和闭塞无知所造成的可笑。   但是历史终于朝着恶性的方向走去了。葡萄牙突然对中国张狂起来,是鸦片战争之后。看到中国在英国的炮火前一败涂地,便趁火打劫,单方面宣布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自由港,一跃而成为西方列强欺侮中国的浪潮中的一员。其实它与中国已打了几百年交道,而当时国势也已衰落,竟然一变而成为这个形象,有点不大光彩。   在资料中,有两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个细节是,葡萄牙人最早抵达中国本土,是一五一三年六月,抵达的地点是屯门外的伶仃岛,正好在我深圳住所的南窗对面;第二个细节是,他们正式与中国的行政机构取得联系是一五一七年八月,地点在南头关防,又正恰在我住所的西窗前面。   ———既然你们那么早就来到我的窗下,那么,我也理应来看看你们出发的码头,以及你们的家乡。   他们的麻烦   葡萄牙人喜欢用白色的小石块铺城市的人行道。里斯本老城人行道的石块,已被岁月磨成陈年骨牌。沿骨牌走去,是陡坡盘绕的山道,这样的山道上居然还在行驶有轨电车。   山道很窄,有轨电车几乎从路边民房的门口擦过,民房陈旧而简陋,门开处伸出一头,是一位老者,黑发黄肤,恰似中国早年的账房先生,但细看并非中国人。   骨牌铺成的盘山道很滑,亏得那些电车没有滑下来,陈旧的民房没有滑下来。我们已经爬得气喘吁吁,终于到了山顶,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古城堡,以圣乔治王子命名。   古城堡气势雄伟,居高临海,显然是守扼要地。罗马时代就在了,后来一再成为兵家必争的目标。它最近一次辉煌纪录,就是圣乔治王子一五八O年在这里领导抗击西班牙入侵者。抗击很英勇,在其他地方已经失守的情况下,这个城堡还固守了半年之久。 篇三: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年代那么长,文人那么多,说任何一点共通都会涌出大量的例外,而例外一多,所谓共通云云也就很不保险了。如果能对例外作一一的解释,当然不错,但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成了自己出难题又自己补漏洞的尴尬格局。补来补去,痛快淋漓的主题都被消磨掉了,好不为难煞人。   我思忖日久,头脑渐渐由精细归于朴拙,觉得中国传统文人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同点;他们都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一种在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不管他们是官屠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是侠骨赤胆还是蝇营狗苟,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这副笔墨总是有的。   笔是竹竿毛笔,墨由烟胶炼成。浓浓地磨好一砚,用笔一舔,便簌簌地写出满纸黑生生的象形文字来。这是中国文人的基本生命形态,也是中国文化的共同技术手段。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干脆偷偷懒,先把玩一下这管笔、这锭墨再说呢?   一切精神文化都是需要物态载体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五四斗士们自己也使用毛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在呼唤着钢笔文化。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诚然,我并不否定当代书法的成就。有一位朋友对我说,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许多书法家一比高低。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需性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写古诗。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他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恳挂。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启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骇万状。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我相信,后代习摹二王而惟妙惟肖的人不少,但谁也不能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们之间。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相传汉代书法家师宜官喜欢喝酒,却又常常窘于酒资,他的办法是边喝边在酒店墙壁上写字,一时观者云集,纷纷投钱。你看,他轻轻发出了一个生命的信号,就立即有那么多的感应者。这与今天在书法展览会上让人赞叹,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整个社会对书法的感应是那样敏锐和热烈,对善书者又是如此尊敬和崇尚。这使我想起现代的月光晚会,哪个角落突然响起了吉他,整个晚会都安静下来,领受那旋律的力量。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蕃篱的。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伤痕斑斑,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师直官的学生梁鸽在书法上超越了老师,结果成了当时的政治权势者争夺的人物。他曾投于刘表门下,曹操破荆州后还特意寻访他,既为他的字,也为他的人。在当时,字和人的关系难分难舍。曹操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运筹帷幄之余悉心观赏。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艺术相依相傍。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我听过当代几位大科学家的演讲,他们写在黑板上的中文字实在很不像样,但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如果他们在微积分算式边上写出了几行优雅流丽的粉笔行书,反而会使人们惊讶,甚至感到不协调。当代许多著名人物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恕我不敬,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济,但不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鄙弃。这种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系统和生命信号系统。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麓子,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的。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仅仅为了练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create_time]2023-02-05 02:23:17[/create_time]2023-02-18 08:45: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Andrew在上班[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a6653aa.M_j2LPHWfNuUhxCREyLuVg.jpg?time=7054&tieba_portrait_time=7054[avatar]TA获得超过28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闲读梧桐》的阅读题答案

【小题1】“我”窗前这棵梧桐树有什么特点?根据全文,简要概括。(3分)【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②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 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小题3】本文题为“闲读梧桐”,却多次写到“外祖父”,其作用是什么?(4分)【小题4】通过对“梧桐”的一次次的“闲读”,作者得到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答案【小题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顽强,从容(大度、从容淡泊),奉献,一身傲骨(3分,写出四点满分,写出两点得一分,多一点再依次加一分,满分3分)【小题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梧桐比作伟丈夫和矜持的少女,(+1)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壮伟岸和枝繁叶茂,(+1)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的喜爱。(+1)(3分) ②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梧桐人格化,(+1)写出了大风之后,树叶树枝零落,但树的枝干依然挺立的形象,(+1)并且运用第二人称,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梧桐树傲然挺立抗争的品质的赞叹。(+1)(3分)【小题3】 外祖父和梧桐树有“无法言喻的契合”,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同时都有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两者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这默默奉献品质的赞赏。(+2)另外,外祖父和梧桐树也有不同之处,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与外祖父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梧桐树从容淡泊的大度的赞赏。(+2)(4分)【小题4】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第2段的内容概括它具有“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顽强、从容”的特点;根据第6段的内容概括出它具有“一身傲骨”的特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很明确,题目要求中已提到结合全文,所以要细读全文,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中的信息加以概括。【小题2】试题分析:(1)为了突出梧桐的伟岸与枝繁叶茂,作者用了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的喜爱之情。(2)为了表现梧桐“一身傲骨”的特点,作者用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的敬佩之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进行赏析的能力。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小题3】试题分析:文中的“梧桐”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文中的外祖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文章是以“梧桐”来象征“外祖父”,通过读梧桐来读外祖父,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赞美与敬佩之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针对某些题目,还要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以便更准确地定位提取答案的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小题4】试题分析:结合梧桐与外祖父的形象来谈感悟即可。如:在岁月的风雨中,顽强(挺立抗争);不求闻达,乐于奉献(默默奉献);对人生遭遇既要学会随遇而安又要尽自己能力努力抗衡困境(从容地坚持),既要洞悉生活又需要糊涂的应对(从容淡泊)。考点:本题考查作者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谈阅读感悟,其实就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旨,回答这类题目的范围看似宽广,其实还需在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这一范围中进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能给人一种亲切真实之感。


[create_time]2018-07-07 15:43:57[/create_time]2018-07-22 15:41:44[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3[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052[view_count]

名家散文:余秋雨《闲读梧桐》

  名家散文:余秋雨《闲读梧桐》   —   闲读梧桐   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赋予梧桐人格化的特征,俨然熟悉的朋友,读来亲切可感,也为下文抒情做好铺垫。   ②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一“读”梧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粗壮伟岸和枝繁叶茂的特点,初步感知梧桐的形象特征。   ③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借景物渲染、烘托氛围。夜雨叩窗,夜半无眠,引出对家信、家谱,以及祖父际遇的回想。   ④浮想联翩,(紧承上文)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二“读”梧桐,风雨、寒星,营造了一种淡然、哀婉的意境。夜读梧桐,联想到外祖父,他们都“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⑤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过渡自然   ⑥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三“读”梧桐。作者把梧桐人格化,凸显它的铮铮傲骨,抒发了对梧桐树傲然挺立抗争风雨的品质的赞叹。托物言志,名为写物,实为喻人。   ⑦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梧桐从容淡泊的大度与外祖父无法适应时局、以死明志两相对比,获得人生启示。   ⑧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小女孩”象征着一种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create_time]2023-02-18 20:42:02[/create_time]2023-02-27 15:14: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落落带你看娱乐[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8a2124b.JmJ-VZNkK-ycWJt1z57mFg.jpg?time=7125&tieba_portrait_time=7125[avatar]TA获得超过14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余秋雨的闲语梧桐构思结构

写一篇有关风景美景使生活充满诗意的作文,可以先描述自己对美景的深刻感受,以及美景在我们生活中所带来的影响,然后以此为基础,重点强调风景美景能给人带来诗意,通过调动人们的情感,激发出更丰富的情思,最后用适当的语言让读者也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所体会到的诗意。【摘要】
余秋雨的闲语梧桐构思结构【提问】
余秋雨的闲语梧桐是一部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思深刻的小说。故事以北宋末年为背景,表达了一系列曲折复杂的人间悲剧故事,反映出当时江湖的法制无序、贪污腐败的社会风气和令人唏嘘的历史追悔。【回答】
余秋雨的闲语梧桐语言手法【提问】
余秋雨的《闲语梧桐》采用了抒情诗句、古典文言、习惯表达、方言和儿歌语调等多种语言手法,语言优美,情思深刻,形成了丰富的语言韵味。【回答】
闲语梧桐阅读感想【提问】
闲语梧桐阅读感想【提问】
《闲语梧桐》是一部深刻而抒情的作品,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余秋雨的闲语梧桐可以看到朝代更迭时代人性的变化,以及南宋末年的不同历史背景,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小说,从而得到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回答】
风景让生活充满诗意的作文怎么写【提问】
风景让生活充满诗意的作文怎么【提问】
快点【提问】
写一篇有关风景美景使生活充满诗意的作文,可以先描述自己对美景的深刻感受,以及美景在我们生活中所带来的影响,然后以此为基础,重点强调风景美景能给人带来诗意,通过调动人们的情感,激发出更丰富的情思,最后用适当的语言让读者也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所体会到的诗意。【回答】


[create_time]2023-02-05 20:13:26[/create_time]2023-02-20 20:11:1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百事通小余0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863e3fe.QEd9Yhbxy0pBAWVTNOVmFA.jpg?time=7419&tieba_portrait_time=7419[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view_count]

闲读梧桐阅读理解答案

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1分)

“我”的印象:顽强、从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

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1分)

“我”的印象:沉默、不求闻达、坦荡(1分)

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虬树挺干(1分)

“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

17.(6分)(1)“外祖父”的抉择: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1分),无奈地屈从天命(1分)。

“梧桐”的抉择:任风雕雨蚀(1分),从容淡泊(1分)。

(2)对“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

对“梧桐”的情感:钦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1分)

18.(3分,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

示例: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

19.(2分,举例准确给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给1分。)

示例:(1)短句: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人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节奏感。

(2)修辞: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树挺干的特点。


[create_time]2011-09-25 13:00:00[/create_time]2011-09-25 13:09: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17[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288[view_count]

闲读梧桐 阅读答案

【答案】

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1分)

“我”的印象:顽强、从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

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1分)

“我”的印象:沉默、不求闻达、坦荡(1分)

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虬树挺干(1分)

“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

17.(6分)(1)“外祖父”的抉择: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1分),无奈地屈从天命(1分)。

“梧桐”的抉择:任风雕雨蚀(1分),从容淡泊(1分)。

(2)对“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

对“梧桐”的情感:钦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1分)

18.(3分,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

示例: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

19.(2分,举例准确给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给1分。)

示例:(1)短句: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人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节奏感。

(2)修辞: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树挺干的特点。


[create_time]2017-11-24 14:08:34[/create_time]2011-06-15 20:27:00[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3355[alue_good]御昊乾R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f7127f2.KHzoPo5SK4S21squEjNz6w.jpg?time=3179&tieba_portrait_time=3179[avatar]TA获得超过44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1506[view_count]

闲读梧桐阅读答案

【答案】

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1分)

“我”的印象:顽强、从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

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1分)

“我”的印象:沉默、不求闻达、坦荡(1分)

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虬树挺干(1分)

“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

17.(6分)(1)“外祖父”的抉择: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1分),无奈地屈从天命(1分)。

“梧桐”的抉择:任风雕雨蚀(1分),从容淡泊(1分)。

(2)对“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

对“梧桐”的情感:钦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1分)

18.(3分,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

示例: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

19.(2分,举例准确给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给1分。)

示例:(1)短句: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人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节奏感。

(2)修辞: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树挺干的特点。


[create_time]2011-10-07 20:30:30[/create_time]2011-10-14 20:29:03[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88[alue_good]机遇tan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e170e29.1Mc6PiDrxHGU8trfhVsiNw.jpg?time=3425&tieba_portrait_time=3425[avatar]TA获得超过95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599[view_count]

余秋雨 闲读梧桐 赏析

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表面上是读梧桐,实为读人。梧桐用一身傲骨与狂虐的北风乃至整个冬季来抗争,表现了其“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的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树犹如此,人更应如此!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人,要师法自然,要抱有一种自然的心态,去欣赏人生路上的各种美丽和缺憾,这是一种大度的生活,也是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体验。 找不到多的。


[create_time]2017-11-25 11:25:52[/create_time]2013-08-17 21:22:4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00[alue_good]257093886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0b387a9.08CwBYNTjJafXGpQwRmRBg.jpg?time=3759&tieba_portrait_time=3759[avatar]TA获得超过15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385[view_count]

闲读梧桐 读后感

梧桐树,落叶大乔木,一般可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为普通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
但是,梧桐在文学已成为秋天的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情绪,一种绵绵密密的情怀,诗人见梧桐叶落而悲秋,佳人因雨打梧桐而感伤。伤感的梧桐叶,飘飘零零,在小巷深处摇曳着暮秋的情绪;在古诗词的绝唱中摇曳着,摇曳着一抹淡淡的清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南唐后主的亡国之恨。师大名师v_5B9hs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易安居士的愁苦心情如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在这叶叶声声中因离情哀痛一夜不眠。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这是清初的《广群芳谱·木谱六·桐》所言。师
由此可见,梧桐在华夏文学长河中带着浓厚的衰飒秋意,它紧扣着秋思、落寞与哀伤


研读第七段:
A.风雨中的梧桐为什么会让作者“心有戚戚焉”?(注意联系上下文)(老师通过朗读文段中的个别文句提示学生。)

a. 从眼前模糊的梧桐形象中发现了它人一样的性格;
b. 面对风雨中的梧桐,引起对亲人音容及往事的浮想,“闲读”中触动了亲情;
c. 由起初的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到“读懂了梧桐的寂寞”(其实是一种宁静虚空和从容淡泊)。
B.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师大名师0{ ~ R{6o#A

相同: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

而“读懂了梧桐的寂寞”,那这是怎样的一种寂寞呢?我们看看下文的内容。


(4) 研读第九、第十段:
A.梧桐经过一夜狂风之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师大名师o0M/ZG.RES+GX

凋零了满树的生命,留存一身傲骨。
B.在作者眼中,梧桐的寂寞是什么样的一种寂寞?也就是说它内在的精神特征是什么?(不是什么?而是什么?)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C.这种“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的精神特征更接近于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哪一位文人的性格呢?
巴金。在不可逆转的政治大势面前,巴金学会了低头和服从,却不改自己的本心,不丧失为人最基本的良心。


经过一夜的暴风,作者终于也感觉到了梧桐的落寞,想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作者又不免感到悲哀。那文章是不是就在这样一种沉重的笔调中结束了呢?不是的,大家再看看最后一段。

3. 研读最后一段
A.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B.写落叶似乎是为女孩“伴奏”,要表达的意思是: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C.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意在表明: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


4.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本文中,作者如何做到借物喻人,通过梧桐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历史的感悟?(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找出物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其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进行分析、总结。在描写、叙述之中添加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所以,我们做散文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描写中的抒情,叙述中的议论,它们是我们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关键所在。)


[create_time]2010-07-30 15:10:33[/create_time]2010-08-08 14:25:36[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0[alue_good]纷纷来下[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f845e3c.5_5EfMPnow3uljFkg6SkTA.jpg?time=3145&tieba_portrait_time=3145[avatar]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31[view_count]

上一篇:北京上方山

下一篇:阅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