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臧克家

时间:2024-05-16 21:01:49编辑:奇闻君

臧克家的《有的人》中详解

  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只要是经久难忘的诗,大体都是名篇佳作。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夹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

  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从形象看,“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虽然昂首挺腰,自诩“伟大”,实际上是藐小的:而“给人民当牛马”的人,尽管俯下身子,毫不显眼,却是伟大的。这四行诗,是从鲁迅《自嘲》一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生发出来的。诗人发展了鲁迅的思想和诗意,形象的对立性更加突出、鲜明。再从思 想看,那些“虽生如死”的人总是想“不朽”,“要把名刻入石头”,为自己树碑立传。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却情愿充当无名的野草。它们憎恶把野草当作装饰品的“地面”,时刻等待地下的火山喷薄而出,烧尽“地面”上的野草、乔木,直到“无可朽腐”,大家同归于尽。这一节是根据鲁迅《野草•题辞》中的“我自 爱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几句话写成。写《野草》和 《野草•题辞》时的鲁迅,正处于思想“彷徨”时期,他曾经坦率承认他当时还没有找到革命的道路,但他对于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却是痛恨,不共戴天的,因而表现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彻底牺牲精神。最后从情操看,那些“虽生如死”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是十分卑鄙、丑恶的。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情操是非常崇高、美好的。

  诗的第二、三、四等三节是紧接诗的第一节进行构思的。诗人不是为了歌颂鲁迅而歌颂鲁迅,而是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而且谴责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这样一个对照,比单纯诓歌鲁迅更加显示出诗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最后三节(第五、六、七节)诗,诗人抓住头一节诗所说的两种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他们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影响和不同的下场,也就是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前途。这三节诗是二、三、四等三节诗的逻辑发展。第五节诗仍然从对立的形象着眼。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自诩“伟大”的人终归被人民所推翻,从高高在上的地方摔了下来,不仅藐小,而且将从地球话写成。写《野草》和《野草• 题辞》时的鲁迅,正处于思想“彷徨”时期,他曾经坦率承认他当时还没有找到革命的道路,但他对于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却是痛恨,不共戴天的,因而表现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彻底牺牲精神。最后从情操看,那些“虽生如死”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是十分卑鄙、丑恶的。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情操是非常崇高、美好的。

  诗的第二、三、四等三节是紧接诗的第一节进行构思的。诗人不是为了歌颂鲁迅而歌颂鲁迅,而是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而且谴责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这样一个对照,比单纯诓歌鲁迅更加显示出诗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最后三节(第五、六、七节)诗,诗人抓住头一节诗所说的两种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他们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影响和不同的下场,也就是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前途。这三节诗是二、三、四等三节诗的逻辑发展。第五节诗仍然从对立的形象着眼。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自诩“伟大”的人终归被人民所推翻,从高高在上的地方摔了下来,不仅藐小,而且将从地球上消失;至于那些“给人民作牛马”的人,却被人民永远缅怀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光辉形象。第六节则是写出两种不同的主观思想得到两种不同的客观效果:那些想为自己树碑传的人,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那些“情愿作野草”的人,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一年一度地生长,他们也一年一度地永远为人民所怀念。鲁迅是如此,和鲁迅品质相同的人也是如此。最后一节写出不同的情操,不同的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那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是决没有好下场的人,只要时候一到,他们的下场就会让大家看到。至于那些“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人民群众会把他抬举得很高。鲁迅就是这样的人的代表。

  诗的主题一向认为是对鲁迅的的崇高品质的歌颂或赞美,这当然是不错的。但通过认真的分析、深入的理解,仅仅说是歌颂鲁迅,还是不够的。不少分析者其所以说诗的主题只是歌颂鲁迅,可能是忽略了题目下面的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忽略诗的末尾“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也忽略了诗句“有的人”。作者写作此诗既不是当年十月十九日纪记鲁迅的即席之作,而是在参加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之后有感而作。如果专为鲁迅而作,上述的主题思想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作者明明说是“纪念鲁迅有感”每一节又不点明鲁迅,而是以“有的人”开端,自然就不单是诓歌鲁迅。因此,这首诗实际上是通过纪念鲁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只有这样认识主题,才能概括诗的整个内容,挖掘诗的广度与深度。这是诗人的美学理想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反映。不论诗人自己是否察觉到这一点。他所塑造的对立形象却流露了这一点。诗人在对两种人的对照中,始终只是暗示鲁迅,而不点明鲁迅,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只是说这首诗歌颂了鲁迅,就大大缩小了诗的容量——它的广度与深度。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看似平常,却也奇特。诗人既然是“有感”而作,就从“美感”出发。但是,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诗人并不贴标签,也不喊口号,只从对人世间两种的深刻感受出发,运用通俗、亲切、生动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一般人对这首诗的分析,都说诗人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艺术技巧,这当然也说得不错。的确,诗的每一节都用了对比,把真的、美的、好的、和假的、丑的、坏的作了对比。但是,诗人的这种对比,并不限于某一节诗,而是贯穿整体,诗人是用“铺陈”的方法来安排对比的。所上消失;至于那些“给人民作牛马”的人,却被人民永远缅怀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光辉形象。第六节则是写出两种不同的主观思想得到两种不同的客观效果:那些想为自己树碑传的人,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那些“情愿作野草”的人,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一年一度地生长,他们也一年一度地永远为人民所怀念。鲁迅是如此,和鲁迅品质相同的人也是如此。最后一节写出不同的情操,不同的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那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是决没有好下场的人,只要时候一到,他们的下场就会让大家看到。至于那些“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人民群众会把他抬举得很高。鲁迅就是这样的人的代表。


[create_time]2010-11-17 12:13:23[/create_time]2010-11-17 18:22:11[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86[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537[view_count]

《有的人》是臧克家写的吗?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create_time]2022-12-10 06:41:59[/create_time]2022-12-23 18:36: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祎赐4X[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ce828db.3D542XVt1mwyee0zCl7cgQ.jpg?time=5221&tieba_portrait_time=5221[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intro]12[view_count]

《有的人》作者叫什么?

《有的人》作者叫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人物评价臧克家同志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觉地表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奋笔耕、呕心沥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他思想敏锐、爱憎分明,善良正直、乐观豁达,作风正派、文风朴实,平易近人、襟怀坦荡,生活俭朴、严于律己,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无私地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

[create_time]2022-02-18 21:06:20[/create_time]2022-02-14 16:24: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简单生活Eyv[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f959720.0yqjvCzaXJdDmLnP6YIIow.jpg?time=5634&tieba_portrait_time=5634[avatar]TA获得超过9861个赞[slogan]简简单单的生活,才是真![intro]412[view_count]

《有的人》全文是什么

《有的人》作者:臧克家(现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有的人》这首诗作于1949年11月1日,在十三年前也就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1949年建国后,全国各地的中国人民第一次公开并隆重的为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举行了纪念活动,臧克家亲自参加了北京的纪念仪式,瞻仰了鲁迅故居,随后做了这首诗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诗人铺陈了三种对比:第一种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人的对比,它统领全诗;第二种对比,主要是比做事,两种不同的做事风格;第三种对比是比下场,比两种人做了不同的事后得到的不同结果。语言直接了当,观点鲜明,反复的对比,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无耻的更无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有的人》

[create_time]2019-09-19 12:08:59[/create_time]2012-02-06 10:09:19[finished_time]22[reply_count]610[alue_good]上弦月凉[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96168448fd3998042b33e5e3577f705e.jpeg[avatar]有机化工工程师[slogan]生活中的科学,科学的生活。[intro]114870[view_count]

臧克家诗选集代表作《有的人》内容是什么?

《有的人》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赏析: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从开篇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这样的对比不是从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角度展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首先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从这个现象出发,再一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这两种人的灵魂、动机、行动、后果上来探究其原因。

[create_time]2021-09-22 17:34:45[/create_time]2021-10-07 10:21: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1[alue_good]小枫带你看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c23d251155e58db57e11360127ca33aa.png[avatar]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slogan]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intro]2556[view_count]

臧克家写的《有的人》的时代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非常伟大【摘要】
臧克家写的《有的人》的时代背景【提问】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非常伟大【回答】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回答】


[create_time]2021-10-26 19:33:25[/create_time]2021-11-10 19:32: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廖老师解答[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85eed77.Sys_nRApSGJ2CVYs1sEwkQ.jpg?time=6620&tieba_portrait_time=6620[avatar]TA获得超过10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17[view_count]

纪念鲁迅的诗有哪些?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1900年)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莲蓬人(1900年)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氵襄〕〔氵襄〕。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书神文(1901年)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
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1901年)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
微雨欲来勤插棘,薰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
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舟+繁体双)载酒橹轻摇。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1901年)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create_time]2021-12-09 20:49:32[/create_time]2021-12-24 20:10: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小小萍xyp[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1ca9055.bvxMbIemq4CGfUMYolGuiA.jpg?time=10905&tieba_portrait_time=10905[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68[view_count]

“有的人”具体指的是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写,为何题目是《有的人》?

“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中的“有的人”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中的“有的人”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扩展资料: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对比造成两种生死观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恶的本质区别;同时,这种对比是贯穿全篇各节的,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数句。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而又鲜明,能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

[create_time]2020-12-29 09:13:46[/create_time]2013-07-31 19:21:04[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16[alue_good]关关说教育[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d5494eef01f3a290f7384b08925bc315c607c1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运营,广州鲜捌度生态发展有限公司[slogan]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intro]9371[view_count]

有的人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内容:通过对鲁迅先生和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也体现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这首诗就是之后诗人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从开遍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而又鲜明,能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的人

[create_time]2023-01-04 14:32:12[/create_time]2023-01-19 10:59: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教育小百科达人[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556c2b9d6a56ccebb564972ffe5c254.jpeg[avatar]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slogan]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intro]15[view_count]

有的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内容:通过对鲁迅先生和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也体现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这首诗就是之后诗人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从开遍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而又鲜明,能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的人

[create_time]2023-01-04 15:37:57[/create_time]2023-01-16 10:19: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教育小百科达人[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556c2b9d6a56ccebb564972ffe5c254.jpeg[avatar]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slogan]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intro]9[view_count]

《有的人》的意思是什么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有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对外不抵抗,对内压迫人民。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扩展资料: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对比造成两种生死观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恶的本质区别;同时,这种对比是贯穿全篇各节的,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数句。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而又鲜明,能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

[create_time]2020-12-16 21:39:10[/create_time]2013-01-13 15:22:34[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24[alue_good]教育小百科达人[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556c2b9d6a56ccebb564972ffe5c254.jpeg[avatar]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slogan]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intro]7549[view_count]

“有的人”指谁?

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从开篇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这样的对比不是从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角度展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首先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从这个现象出发,再一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这两种人的灵魂、动机、行动、后果上来探究其原因。谢谢采纳

[create_time]2022-12-20 23:49:52[/create_time]2023-01-04 06:10: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卍茶楼卍[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cb70095.Hzy28ZuSoqRDjtHAcSsZsw.jpg?time=5212&tieba_portrait_time=5212[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view_count]

《有的人》的作者是谁?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有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对外不抵抗,对内压迫人民。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扩展资料: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对比造成两种生死观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恶的本质区别;同时,这种对比是贯穿全篇各节的,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数句。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而又鲜明,能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

[create_time]2022-10-30 02:54:55[/create_time]2022-10-20 13:52: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教育小百科达人[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556c2b9d6a56ccebb564972ffe5c254.jpeg[avatar]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slogan]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intro]107[view_count]

有的人是臧克家创作的什么文学作品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下面跟着我来看看作品《有的人》的写作背景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写作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看到了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等,他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睹物思人,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了自己对纪念鲁迅先生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热情地歌颂了鲁迅先生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有力的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深刻的揭露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存,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灭亡的道理。   作品名称:有的人   外文名称:Some people   创作年代:1949年11月1日   文学体裁:现代诗   作者:臧克家   内容: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create_time]2022-12-17 22:49:29[/create_time]2022-12-30 18:08: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新东都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065045.pZQna0cSLYxp2wwq-wiUvQ.jpg?time=4637&tieba_portrait_time=4637[avatar]TA获得超过483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view_count]

上一篇:碎布

下一篇:臧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