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藏经详细资料大全
指以汉文翻译或撰述之佛典所集成之丛书。日本人称为汉译大藏经。其刊行地域不限于我国,如朝鲜、日本等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而成为汉文系统之地区,皆刊行之;亦即凡以汉文刊行之三藏,均属中文大藏经。以汉文所译之典籍,后汉以后逐渐增加,此种趋向可见诸译经目录,而知其概略。 元代后,汉译经典已甚少增加。佛典之多,浩如烟海,而其分类方法,自古即有。开元释教录以后之译经目录,至北宋以后之开板大藏经目录,可说皆以开元释教录之分类为标准。然日本现代之缩刷大藏经与大正新修大藏经,则另有其分类法。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中文大藏经 日本名 :汉译大藏经 刊行地域 :不限于我国,如朝鲜、日本等 正文篇目 :入藏,开宝藏,契丹藏,金藏 入藏,开宝藏,契丹藏,金藏, 入藏 将佛典编入大藏经,在我国称为‘入藏’。敕撰之目录中另有入藏录者,以隋代之历代三宝纪为最早。入藏时须有天子之认可。此方撰集(此土撰述),即中国人之著作正式入藏者,最早见于开元释教录,其时所选为一般佛教学之基础典籍,至于宗派典籍之入藏则起于五代之后。以下就各版藏经之系统及年代之先后,简述历代中文大藏经之雕版(板)情形: 开宝藏 (一)开宝藏:又称北宋敕版大藏经、敕版、蜀版、蜀本。即宋太祖敕刊,于开宝四年(971)在蜀之益州(成都)开雕之木版印刷大藏经,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于太平兴国寺内之印经院印刷完成。宋太祖开国后,敕令高品、张从信至成都开雕,共十三万版,为我国第一部大藏经。据道安(1907~1977)所著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载,本藏总计四八○函,五○四八卷,一○七六部(一说包括开元录之入藏录五○四八卷四八○帙、宋代新译之二七九卷三十帙,及宋代以前翻译,而于开元录中未入藏之译经二五九卷二十七帙)。每面五行,每行十五或十四字,每版二十五行。编号用千字文,为卷子本。宋太宗曾将此藏赐赠日僧■然(法济),■然护持回日本,后在法成寺遭火焚毁,然由此敕版大藏经覆写之诸经,则留存在法隆寺与石山寺传世。此藏对日本佛教界之影响至巨。又当时高丽国王亦遣使至我国,请回此藏。从来汉文大藏中称为精审者,当推高丽藏再雕本,再雕本依初雕本,初雕本即依此一开宝藏为根据。本藏现仅存零本残页。[佛祖统纪卷四十三开宝四年条、卷四十三太平兴国八年条、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六、高丽史卷九十三、中国大藏经雕刻史话(道安)、大藏经的成立与开始(小笠原宣秀)](参阅‘宋板大藏经’2861) 契丹藏 (二)契丹藏:又称丹本、丹版、丹藏、辽本。即契丹兴宗时(1031~1054)敕命在南京(即今北平)开雕,至道宗清宁九年(1063)或咸雍八年(1072)以前完成之大藏经。其年代约于宋版开宝藏雕成之后七十年。本藏总计五七九帙,包括开元释教录四八○帙、续开元录二十五帙,及宋朝新译经典、章疏、音义之类七十四帙。为梵夹本,纸薄字密,为古来大藏经版式最小者。由觉苑、蕴寂等人专任校勘之职。在燕京近郊之房山,继隋代静琬之遗业,补刻四大部之石经,即根据契丹藏完成者。 又据高丽史卷八所载,道宗清宁九年(即高丽文宗十七年)以降,尝数度送本藏经于高丽,高丽藏再雕本多据此再校以他藏而成。本藏迄今已全佚失。但在吐蕃出土之印刷佛典中发现有契丹版之残页数件。于今藏经中之大智度论等经论中,间有‘丹注云’之夹注。[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序、辽史卷一一五高丽传、缘山三大藏目录缘起、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道安)、中国大藏经雕刻史话(道安)、大藏经雕印考(常盘大定,哲学杂志第二十八、第二十九)] 金藏 (三)金藏:金版大藏经之简称。又称赵城藏本、金刻藏经。指金代雕印之大藏经。由山西潞州出身之崔法珍倡成,约自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山西解州天宁寺开雕大藏经版会募刻,至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完成。乃完全由山西民间自资兴刻之大藏经。本藏计六八二函,六千九百余卷,仍承袭北宋敕版大藏经系谱之卷子本形式,每行十四字,每面二十三行,在最前空白之处有经论名,‘第□卷’、‘第□张’、‘□字号’等之细字刊记,具有与北宋版完全相同之形式。大定十八年,崔法珍将新雕之印本大藏经一藏进献金廷,此新雕藏经之
[create_time]2022-11-21 15:03:51[/create_time]2022-12-03 05:31: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view_count]
《中华大藏经》编辑的汉文《大藏经》拟分为哪三编?
1982年,我国成立了中华大藏经编辑局,开始编辑并陆续出版最新的佛教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简称《中华藏》。第一编为历代汉文藏经所收之编有千字文编号的经典,第二编为历代汉文藏经所收之未编有千字文编号的经典,各拟收录2000余部,1万余卷。第三编为新编入藏,准备采集历代大藏经未收经典及近现代新出现的佛教著译。
[create_time]2019-12-27 20:20:04[/create_time]2020-01-11 20:05: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漫阅科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d95cd2de60061d950b7bf6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800,h_45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view_count]大藏经的内容简介
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大藏经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盘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 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有本派的藏经,但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汉文译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都已散佚。早期的梵文经典只剩下少数零散贝叶本或纸写本至今尚存,全部三藏已难窥全貌。现存的大藏经 ,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语系等七大系统。此外,还有契丹文大藏经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汉文大藏经为大小乘佛教典籍兼收的丛书。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以后的千余年间,仅经录即近50种之多,流传至今尚有20余种,收录的经籍数量不等。各个时代编纂的大藏经,形式和内容互有不同。除房山石经外,宋代以前的基本上都是卷轴装帧的书写本。北宋开宝(968~975)年间,第一部木版雕印的大藏经问世后,历元、明、清至民国,共出版过木刻和排印本大藏经20种(一说21种)。佛教由中国东传至朝鲜和日本后,高丽和日本王朝均依汉文大藏经进行抄写刻印或排印。《开宝藏》首刻本于宋雍熙元年(984)传入日本,端拱(988~989)年间传到高丽。乾兴元年(1022)和元丰六年(1083)又分别将天禧修订本和熙宁修订本传到契丹和高丽。辽清宁九年(1063),契丹还把新刻就的《契丹藏》印本送给高丽。6世纪中叶,部分汉译佛典通过朝鲜南部的百济国流传到日本。7世纪初,佛教在日本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汉译佛经的写本和历代官私刻本的各版大藏经大量传入日本各大寺院。自13世纪末叶迄20世纪20年代的700多年间,日本佛教界曾依据汉文本的各版大藏经,编纂、雕造、复刻或排印过《弘安藏》、《天海藏》、《黄檗藏》、《弘教藏》、《卍正藏经》、《卍续藏经》和《大正新修大藏经》等7种版本的汉文大藏经。20世纪初,日本佛学界还将小乘上座部三藏译为日文本的《南传大藏经》65卷,并编辑出版《国译大藏经》、《国译一切经》和《日本大藏经》,这三种藏经的内容除中国著述外,还收录了大量的日本章疏及杂著等。大正藏,是目前来讲使用最广泛的汉文大藏经,今天我们讲到大藏经一般都是通指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13520卷。编辑体例也别创一格,经藏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盘、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祗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和目录等八类。续藏30册中除最末一册为古逸和疑似两类,专收敦煌古逸经、律、论疏和疑伪经外,其余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续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四类及悉昙。图象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总目3册收入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为比较实用的版本。但校核工作粗放,排印错字,错句颇多。此外,大藏经用语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正藏索引》,为佛教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create_time]2016-05-11 00:36:38[/create_time]2016-05-25 20:51: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妹子042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31aa171.bhCl_hHAwjdwKXwtLgOmhA.jpg?time=3638&tieba_portrait_time=3638[avatar]TA获得超过145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57[view_count]《大藏经》哪一个版本最长呢?总共有多少字?真诚请教,祝愿真诚回答者一生平安,天佑吉祥!阿弥陀佛!
《大藏经》主要包括的版本为《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房山石经》、《乾隆版大藏经》、《丹珠尔》、《南传大藏经》等。下面将为您依次介绍。
一、《中华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简称《中华藏》,由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辑,中华书局出版,中华大藏经编辑局成立于1982年,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佛学专家们主其事。该藏包括汉、藏等多种文字,出齐后将成为有史以来经籍数量最多的大藏经。目前正出版汉、藏文两部分。
《中华藏》的汉文部分由3编组成。第1编为历代大藏经所收集的编有千字文编号的典籍,也就是历代的正藏,共两千余部,一万余卷。此编以海内稀世珍本金代《赵城藏》为影印底本,补足它本而成。《赵城藏》成书于12世经中叶,其主体部分是中国第1部雕版大藏经宋代《开宝藏》的复刻本,同时吸收了辽代《契丹藏》的优点。现在《开宝藏》、《契丹蒇》均已亡佚,《赵城藏》的价值弥是珍贵。《赵城藏》缺失的部分,《中华藏》以《高丽藏》补足,同时收录了包括《房山石经》在内的12种大藏经中按千字文编次的全部经籍。另外,此编还选用了《房山石经》、《碛砂藏》、《资福藏》、《普宁藏》、《永乐南藏》、《径山藏》、《清藏》、《高丽藏》等8种有代表性的大藏经作校本,与《赵城藏》对比校勘,罗列异同。《中华藏》第2编是历代汉文大藏经中所收的没有千字文编号的典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续藏,亦有两千余部,一万余卷,包括《嘉兴藏》的续藏、又续藏,日本《 续藏》,《房山石经》正编未收部分,《频伽藏》、《普慧藏》以及敦煌遗书中的特有经论等c《中华藏》的正、续两编总数可达4200余种,23000余卷,将分装220册。第3编为新编入藏,拟收入历代大藏经中未收的藏外逸典和近代新出现的佛教著译。《中华藏》汉文部分正编于1984年开始出版,现已发行90册。为便于检索,正文全部出齐后将编印经籍名称首字汉语拼音音节、笔画等7种索引。
《中华藏》的藏文部分自1986年始,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组织整理、对勘。1995年已出版《中华大藏经·丹珠尔》。
二、《敦煌大藏经》
简称《敦煌藏》,由敦煌大藏经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星星出版公司与台北前景出版社于1989年起汇编影印出版。该藏是一部以敦煌遗书中的佛教典籍为素材,经整理、选编而成的写本大藏经。所收典籍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写本为基础,增补英、法等国及国内各地的所藏经卷。全藏分正、续两编,现已出版正编,共63册,前60册为汉文部分,后3册为古代民族文字部分。该藏以唐代《开元释教录》的体系为蓝本,主体部分以此编定。对于《开元释教录》没有涉及的内容,也一并收入,包括印度佛教原典的汉泽本、中国内地久失的中国僧人著述、反映敦煌地区佛教状况的著作,以及用梵文、吐蕃文、于闽文、回鹘文等语言书写的佛典等等。后部分内容很多都是近代首次发现,为历代大藏经中所不存,其中古代民族文字写本,更为本藏丯独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该藏各经、卷、品后增多有详细的校勘记,除介绍写本的存佚情况外,还特别列出了与日本《大正藏》、《中华藏》的参见页码,使用十分方便。《敦煌藏》的出版,为研究佛教流传史、译经史、民族文化交流史、中国佛经史,乃至古代民族语言和汉语音韵学都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三、《房山石经》(辽金刻经)
《房山石经》
《房山石经》由中国佛教协会编辑、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自1986年起陆续影印出版。房山石经保存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1956年至1958年,中圉佛教协会由赵朴初居士等直接领导,在此发掘、整理出石刻经版近15000块,计刻佛经1122部,3572卷,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物。房山石经由隋末唐初僧人静琬发愿初刻,原意是在佛法遇难时充作经本。后代僧人秉志续刻,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年间,跨逾千年,其中以盛唐、辽、金时期所刻最多。房山石经所刻内容基本是译本佛经,所用底本主要有二,均十分珍贵。一是唐开元18年(公元730年)玄宗所赐的译经写本4000余卷,为当时官方正本。盛唐至辽初刻经的均以此为底,所成皆为巨型大碑。二是《契丹藏》,是辽金时代的刻经底本,形式为小型石碑,《契丹藏》的一版,即刻石的一面,其行数,字数均一致。由于《契丹藏》全藏已佚,故这一部分价值尤高,目前正在出版的房山石经亦即此部,称为“辽金刻经”,这实际相当于《契丹藏》的复刻本,全经229帙,分装22册。计划辽金刻经出齐后,再编印隋唐辽初刻经及记述文字,最终形成一部55册的丛书。
四、《乾隆版大戒经》
简称《清藏》,又名《龙藏》,是清代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1987年,文物出版社重印。全藏收经1675部,7240卷,分作724函。千字文函号自“天”至“机”。清世宗雍正11年(公元1733年)在北京贤良寺设藏经馆,13年开雕,清高宗乾隆3年(公元1738年)完成。刻成后印数极少,较为稀珍。刊刻板片79036块,历经两个半世纪保存基本完好,是我国历代木刻藏经中唯一尚存的板片。
五、《丹珠尔》
中圉民族图书馆整理,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出版c丹珠尔与甘珠尔并列为藏文大藏经的主体,丹珠尔为论疏部分,甘珠尔为经、律部分。此次影印所据原本是清乾隆年间颇罗鼎·索朗多杰执掌西丯藏政务时主持编成的一金汁写本。此金汁写本以琼结县王宫所藏善本为基础,又搜集夏鲁寺、乃宁寺、白居寺、达垅寺、热振寺、止贡寺、岗希寺等地的要典,去重补缺,精心校勘,认真抄写而成,是《丹珠尔》写本中的上品,全本辑为225函,写成后一直供奉在甘丹寺宗喀巴大师灵塔前,鲜为外界所知。此次出版用照相胶印方式,合订为100册。
六、《南传大藏经》
巴利文大藏经在世界上已有10多种文字的译本,但汉译只有零星单品。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自1992年起,筹措《南传大藏经》的汉文编译工作,由南京金陵刻经处出版。此次编译遵循达、信、雅的原则,忠实原典,尊重直译,源自巴利,如同巴利,译经如经,通达明白。1993年已出版由邓殿臣、威马莱拉坦尼合译的《长老尼偈》,作为填补空白之译作,出版后反映良好,尤为佛界所欢迎。
[create_time]2011-02-26 21:53:16[/create_time]2011-03-13 13:48: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商歌蕉桥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4828134.1RNPg6bAnHLVraA9XvVgmA.jpg?time=3374&tieba_portrait_time=3374[avatar]TA获得超过28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中华大藏经》的三编内容有哪些?
1982年,我国成立了中华大藏经编辑局,开始编辑并陆续出版最新的佛教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简称《中华藏》。《中华大藏经》编辑的汉文《大藏经》拟分为三编,第一编为历代汉文藏经所收之编有千字文编号的经典,第二编为历代汉文藏经所收之未编有千字文编号的经典,各拟收录2000余部,1万余卷。第三编为新编入藏,准备采集历代大藏经未收经典及近现代新出现的佛教著译。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佛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create_time]2020-01-02 00:17:17[/create_time]2020-01-17 00:06: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漫阅科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d95cd2de60061d950b7bf6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800,h_45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5[view_count]《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几大体系?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3大体系。这些大藏经又被翻译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满文等。
[create_time]2020-01-02 14:45:16[/create_time]2020-01-17 14:30:3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北京创典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99f8c3c.szpTDWNiCgBDfL7BxdQCrg.jpg?time=9650&tieba_portrait_time=9650[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view_count]三藏十二部经指哪些?
三藏十二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法华经》、《华严经》。三藏指的是经藏、律藏、论藏这三类。十二部全名是十二部经,也叫做十二分教。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把所有的经典归纳起来,将它分为十二种类别,十二种方法、说法,就简称十二部,并不是十二部经典的意思。经藏是梵文的意译,主要是讲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说教以及言行,大多佛经属于这一类,比如《无量寿经》、《金刚经》等。律藏主要讲修戒的部分,讲的是佛弟子的戒律以及教团规则,比如《四分律》、《梵网经》等。论藏主要讲修慧的部分,一般是佛的弟子所说,比如《俱舍论》、《十二门论》。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就叫三藏法师。
[create_time]2023-03-17 10:09:33[/create_time]2021-11-25 10:57:22[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612[view_count]
三藏十二部经指哪些?
三藏指的是经藏、律藏、论藏这三类。十二部全名是十二部经,也叫做十二分教。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把所有的经典归纳起来,将它分为十二种类别,十二种方法、说法,就简称十二部,并不是十二部经典的意思。经藏是梵文的意译,主要是讲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说教以及言行,大多佛经属于这一类,比如《无量寿经》、《金刚经》等。律藏主要讲修戒的部分,讲的是佛弟子的戒律以及教团规则,比如《四分律》、《梵网经》等。论藏主要讲修慧的部分,一般是佛的弟子所说,比如《俱舍论》、《十二门论》。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就叫三藏法师。扩展资料汉传佛教常以“十二部经”为全部大藏经的代名词。比如应颂也叫重颂,长行说完了以后,重复长行的意思,所以又有颂文那一类,就叫作应颂或者叫重颂。比如说《法华经》里面有长行,长行里面有偈颂;比如说大家读过《普贤行愿品》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长行、有重颂。十二部经中,只有契经(长行)、应颂(复颂)与讽颂(单颂)是经文的格式,其余九种都是依照经文中所载之别事而立名。又小乘佛教中无自说、方广、授记三类,故仅有九部经。
[create_time]2021-04-12 16:58:00[/create_time]2021-04-24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8[alue_good]L吉吉学长[uname]https://wyw-pic.cdn.bcebos.com/060828381f30e924331dd7a45e086e061c95f7ee[avatar]学生[slogan]专注互联网线上教育、百科普及[intro]8561[view_count]藏经详细资料大全
蒐集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以及历代后贤的著作,聚集在一处,好像佛经的库藏一样,所以叫做“藏经”。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藏经 外文名 :zangjing 简介,附录,大正藏,卍续藏,发展, 简介 藏经,zangjing,原是收藏经典,如寺院、道观专设藏经楼,储藏经文典籍。引申为书籍名称,如《大藏经》、《中藏经》。中华佛教宝库网专设“佛教藏经”。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这些大藏经又被翻译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满文等。 2011年5月24日,《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对勘、编辑、出版工作全面完成。232卷《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与2005年完成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珠联璧合,形成完备的《中华大藏经》。 1987年5月20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正式组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并在成都设立办公室,《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的整理出版工作正式开始。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历史上藏文《大藏经》形成了不少写本和木刻本,《甘珠尔》对勘本选择了其中8种木刻版本;《丹珠尔》对勘本共有4种木刻版本全部对勘。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传说为华佗所作,有多名学者尝为该书作序,言此书系从华氏寝室遗藏中获得,然语多怪诞,颇不足信,且《隋书》及新旧《唐书》均未着录,疑为六朝人所作,特假托华佗之名而已。 附录 “中华佛典宝库”的佛典分为大藏经和藏外佛典两个部分,其中大藏经部分以《大正藏》、《卍续藏》、《嘉兴藏》为主 ,还包括《赵城金藏》、《中华藏》、《房山石经》、《佛教大藏经》、《高丽藏》、《乾隆藏》、《卍正藏》、《永乐北藏》、《宋藏遗珍》和《洪武南藏》中 与前述藏经不同的佛经。目前提供的是2011年校对版。 大正藏 《大正藏》第1-55卷和第85卷,是经“中华佛典宝库”网站转码并处理过的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录入、校对完全的部分佛经。 《大正藏》56-84册部分,是由中华佛典宝库网站与北京慧海佛教文化中心合作录入、一校的,在这部分共547部佛经(约3480万字)中完成了479部的录入、一校(其中部分无法录入的梵文和日文暂用●替代)。剩余部分将陆续补齐。 卍续藏 新纂《卍续藏》第1-88卷(扣除大正藏重复经目,其中第6和52卷完全重复而未列目录),是经“中华佛典宝库”网站转码并处理过的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录入、校对完全的部分佛经。 发展 有数千三宝弟子和热爱中华文化的志愿者参与了本站组织的以上三种藏经的录校工作,在此表示感谢!藏经大部分是由BIG5码转成GBK码的,在此对台湾、香港、美国、韩国、日本以及世界各地为录入和校对佛典作出贡献的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先行同道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和萧镇国先生等善知识的大力支持!
[create_time]2022-09-24 09:13:12[/create_time]2022-10-08 15:00: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张三讲法[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c7c989.PNHyyviQpkbkWYf_U9mbzQ.jpg?time=670&tieba_portrait_time=670[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view_count]
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有什么区别?
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有什么区别? 不同文种的《大藏经》其基本内容都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但是翻译以后各自都经过多次修订、增补和发展。所以,其内容各具特色。 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相比,有译语统一和忠实原文的特点(原因之一是藏文是根据梵文创造的,之二是有很多印度学者参与。根据德格版《大藏经》目录来看,参与译经事业的印度学者就达107人。)。现存的藏文《大藏经》所辑录的佛教典籍的数量,比汉文本多出1/3以上,其中印度学者、大师著作的译本,比汉文多出一倍多。 但是与汉文《大藏经》相比,藏文《大藏经》几乎没有收录历代藏族学者的著作。 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珠联璧合,共同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大藏经》,无论是在宗教上或是在文化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create_time]2013-10-20 22:40:22[/create_time]2013-11-04 13:35:37[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2[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93[view_count]
汉文大藏经的简介
据《隋书·经籍志》和《历代三宝记》载:梁武帝萧衍在天监十四年(515)于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由沙门僧绍撰《众经目录》4卷。十七年,又命宝唱改定,共1433部,3741卷。这被认为佛教经典编纂为大藏经的首次记录。十余年后,北朝魏孝武帝在太昌元年至永熙三年间(532~534),整理了皇家经籍,命舍人李廓编纂《魏世众经目录》,共427部,2053卷。在此以前,东晋宁康二年(374)虽有道安撰写的《综理众经目录》1卷和南朝宋时编纂的《众经目录》2卷,但只是综集群经,列出目录,并未进行编次,而且这两部较早的经录早已散佚无存,僧绍、宝唱和李廓编撰的经录也已佚失。现在只能从《隋书》和《历代三宝记》的片断记载中,找到一些关于佛典编纂成藏的经过。自南北朝至唐代,随着译出的佛教经典日渐增多,各家编撰的经录继起,总计20余种。现除唐代的10种全存外,隋代五种失其二,北魏、北齐三种全佚,梁代五种存其一。这些经录中,最有研究参考价值的,当推梁天监(503~519)年间僧祐编纂的《出三藏记集》15卷,隋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编纂的《历代三宝记》15卷和唐开元十八年(730)智升编纂的《开元释教录》20卷及“略出”4卷。《开元释教录》博采各家经录的优点,订正疏漏,以编纂严谨、记载翔实和点校精细著称。尤其是“略出”4卷首创以千字文顺序进行编次,更便于寻检;其编目方式为以后雕印大藏经的蓝本。从南北朝起至木板雕印术发明之前,佛教经典的流通,主要以抄本形式在各大寺院和佛教徒中流传。当时写经之风大盛,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据统计,自南朝陈武帝下令写“一切经”12藏起,至唐显庆末西明寺写一切经止的100余年间(557~660),皇室和民间写经达800多藏,200余万卷;但保存至今的为数甚微,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流失海外。近年以来,新疆等地又发现不少古代写经,现正在整理研究中。
[create_time]2016-06-02 04:18:42[/create_time]2016-06-17 01:57:1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乙莹琇U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0292f17.W9SIAOLpScAuN-C8lBZB1A.jpg?time=3690&tieba_portrait_time=3690[avatar]贡献了超过100个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view_count]大藏经包含那些经书?
大藏经包含《契丹藏》,又名《辽藏》。约于辽景福年间(1031~1032)开雕,清宁九年(1063)完工。它在《开宝藏》天禧修订本的基础上增入了当时流行于北方的经论译本。此经已经失传,但存于北京郊区的《房山石经》中有辽太平七年(1027)至保大元年(1121)所刻大量石经,即是《契丹藏》的部分复刻石本。1974年在山西应县木塔内陆续发现了一批《契丹藏》残卷,它是研究辽代佛史和文化状况的重要文献。《崇宁经》又名《福州东禅院本大藏经》。由该寺住持冲真发起劝募雕印。宋元丰三年(1080)至崇宁三年(1104)刻成。全藏580函,1140部,6108卷。现全藏已佚,仅有少数零本存于日本。《毗卢藏》,又名《福州开元寺本大藏经》。由该寺僧人发起劝募刻印,于北宋颐和二年(1112)至南宋绍兴二年(1151)完成。全藏595函,1451部,6132卷。此藏已不传世,仅存零本。《圆觉藏》,又名《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大藏经》。由北宋末年至南宋绍兴二年(1132)刻成。由密州观察使致仕王永从全家发愿捐助,僧人梵净、宗鉴、怀深等负责劝募雕造。全藏548函,1435部,5480卷。《资福藏》,又称《安吉州思溪法宝福禅寺大藏经》。开雕年月不详,南宋淳熙二年(1175)刻成。全藏599函,1499部,5949卷。《赵城藏》,又称《赵城金藏》,因1933年首次在山西赵城县霍山广胜寺发现而名。此藏是金代由民间劝募雕造的,发起人为潞州崔进的女儿崔法珍。金大定十三年(1173)刻成。原刻版式基本上依《开宝藏》刊刻,金末元初,该藏版片因战火而有所损,元太宗八年曾由耶律楚材发起补雕。赵城广胜寺发现的《赵城藏》计4957卷。抗战期间,日本侵略军曾想抢走此藏,后经中共山西省委派游击队抢救,得到保护。1949年,这部藏经被护送至北京图书馆,当时不少卷册毁损不堪,几乎难以修复。在国内一批高级工艺师的努力下,经13年精心修补,终于恢复了原貌。在《开宝藏》《契丹藏》亡佚的情况下,由于《赵城藏》保存了《开宝藏》的原貌,吸收了《契丹藏》的优点,因此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935年,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京三时学会曾影印其中罕见佛典46部,题为《宋藏遗珍》,装成120册发行。《碛砂藏》,又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或《延圣寺藏》,南宋绍定四年(1231)在平江碛砂(在今江苏吴县)延圣寺由僧人劝募开雕,后因寺院火灾和南宋垂亡,刻事中断。元大德元年(1297)接续雕刻,至治二年(1322)最后完成。先后历时90余年。全藏共591函,1532部,6362卷。1935年上海影印碛砂版大藏经会以方册本将此藏影印500部,每部60函,593册。《普宁藏》,又称《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元至元十四年(1277)至二十七年(1290)刻成,计558函,1430部,6004四卷。《普宁藏》的主体部分是依据《圆觉藏》复刻的,但版式略小于《圆觉藏》,刻工精美,有元代风格,是现存较为齐全的元刻大藏经。《洪武南藏》,明代最早的官刻本,故又称《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至三十一年(1398)在南京敬山寺刻成,全藏678函,1600部,7000多卷。永乐六年(1408)敬山寺火灾,版片全部焚毁,印本也很少流传。1934年曾在四川省崇庆县上古寺发现仅存孤本,已有残缺,并有部分抄补本及坊刻本夹杂在内。《永乐南藏》,通称《明南藏》或《南藏》。明永乐十年(1412)至十五年(1417)刻成,全藏636函,1610部,6331卷。基本上为《洪武南藏》的复刻本,但编次有所改动。万历年间,又添刻了《永乐北藏》的续刻部分41函,36部,410卷,随同原印本一起流通。传世本流传较广。《永乐北藏》,通称《北藏》。明永乐十九年(1421)至正统五年(1440)在北京刻成。全藏636函,1620部,6361卷。万历十二年(1584)又续刻各宗著述41函,36部,410卷并入,传世本不如《南藏》多见。《嘉兴藏》,又名《经山藏》。明末清初私版藏经。明万历十七年(1589)在山西五台山开刻,后又迁至浙江余杭经山续刻,清康熙十五年(1676)由嘉兴楞严寺完成。全藏分《正藏》《续藏》《又续藏》3部分,共352函,2140部,12600卷。康熙十六年又抽去《续藏》《又续藏》共9函,存343函,2090部。《嘉兴藏》改变历代藏经折装本的传统,采用方册本装帧。每卷末页刻有施刻人的施刻原文及写、校、刻工姓名和雕版时间地点、用工银两等,对研究明清社会经济有一定价值。《龙藏》,全称《乾隆版大藏经》。清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十三年(1738)在北京以明《永乐北藏》为底本刻印,但内容较《水乐北藏》略有增减。全藏724函,1669部,7168卷。完工后曾印刷100部,1935年又曾印刷22部。《龙藏》版片共雕刻79036块,虽略有残损,至今基本完好,是我国历代木刻藏经中唯一尚存的版片。除此以外,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了几种失传多年的大藏经。其中如:1979年为山西省宁武县文化馆收藏的《万历藏》,现存660函,1563部,5997卷;1982年发现的《武林藏》,仅残存17卷;1982年12月发现的《元代官刻本大藏经》,仅残存32卷等等。以上为木刻版本藏经,另外还有刻在石版上的经典,举世闻名的北京《房山石经》就是刻在一块块石板上的大藏经。近代以来,又有一些铅印的汉文《大藏经》出现,例如:《频伽藏》,全名《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1913年由上海频伽精舍以日本的《弘教藏》为底本,删去部分日本著述和原页上的校勘注,用活字排印。全藏装为40函,414册,收经、律、论1916部,8416卷。该藏校勘较粗疏,错误较多,但有《总目》1册,便于检索;《总目》中每一题目附有《资福藏》《普宁藏》《嘉兴藏》《龙藏》和《高丽藏》的千字文编次,有利对照。
[create_time]2019-07-31 12:26:30[/create_time]2019-07-31 12:28: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416054c6d34ebe07d3c2f266a643ab2d_1536120075520.jpeg[avatar]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97[view_count]什么是大藏经?
佛教典籍的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大藏经的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盘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有本派的藏经,但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汉文译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都已散佚。早期的梵文经典只剩下少数零散贝叶本或纸写本至今尚存,全部三藏已难窥全貌。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厦文、日文和巴利语系等七年系统。此外还有过契丹文大藏经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
[create_time]2011-06-07 12:55:20[/create_time]2011-06-26 21:28:09[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ycjt[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eff1e5a.ycEBhf-Piu32uH7xZTooRg.jpg?time=3425&tieba_portrait_time=3425[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12[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