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尚是什么意思
《尚书》中的尚是上古的意思,尚在这里是通假字,通“上”。《尚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思想引领,用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提供现实借鉴的同时,为天命注入了两大理性内核,敬德与重民。《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尚书》流传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秦始皇统一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尚书
尚书是什么意思
尚书的意思:指古代官名。一、尚书[shàng shū]的中文释义如下:1、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2、也叫《书经》。书名。相传由孔子编删而成,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还有一部分是东晋梅赜伪造的。该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二、尚的中文释义如下:1、副词。还。2、尊崇;注重。3、风尚。4、古又同“上”。5、古又同“掌(zhǎng)”。古代主管官叫尚,如尚书、尚衣等。三、书的中文释义如下:1、写字;记录;书写。2、字体。3、装订成册的著作。4、书信。5、文件。6、姓。四、尚书的造句如下:1、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2、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3、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作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夫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4、他担任侍御史的时候,有一个尚书省的左司郎中王本立,很得高宗的喜欢,恃宠弄权,朝廷上下莫不畏惧,狄仁杰愤而上表,请求高宗将其交付法司治罪。5、唐贞观十六年,改名遵义,名称取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6、顿生阴霾,一统山河还有破败的急待复苏的大省四川啊,想到万户萧疏的四川,他眉头紧蹙,钦点主管田粮户籍的户部尚书张鹏翮问话。
《尚书》原文及翻译
《尚书》原文及翻译如下:多方,即众多诸侯方国之意。《书序》云:“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淮夷和奄国叛乱之后,成王亲征平定淮夷和奄国。回到镐京之后,各国诸侯都前来朝会,周公即代替成王向不臣服周王朝统治的各国君臣发布诰命,史官记之,名为《多方》。本篇强调天命,认为商灭周兴都是天命。天命不可违,周王朝的统治亦不可抗拒。于是,告诫各个诸侯国国君要服从周王朝的统治,不要叛乱,任何反叛都是违背天命、大逆不道的行径。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尔攸闻。厥图帝之命,不克开于民之丽,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因甲于内乱,不克灵承于旅,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钦,劓割夏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翻译〗“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慎厥丽,乃劝;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今至于尔辟,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呜呼!〖翻译〗“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惟尔多方罔堪顾之。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翻译〗“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屑播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翻译〗“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臬。“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翻译〗“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祗告尔命。“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翻译〗
《尚书》原文及翻译
《尚书》原文及翻译如下:多方,即众多诸侯方国之意。《书序》云:“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淮夷和奄国叛乱之后,成王亲征平定淮夷和奄国。回到镐京之后,各国诸侯都前来朝会,周公即代替成王向不臣服周王朝统治的各国君臣发布诰命,史官记之,名为《多方》。本篇强调天命,认为商灭周兴都是天命。天命不可违,周王朝的统治亦不可抗拒。于是,告诫各个诸侯国国君要服从周王朝的统治,不要叛乱,任何反叛都是违背天命、大逆不道的行径。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尔攸闻。厥图帝之命,不克开于民之丽,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因甲于内乱,不克灵承于旅,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亦惟有夏之民叨_日钦,劓割夏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翻译〗“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慎厥丽,乃劝;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今至于尔辟,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呜呼!〖翻译〗“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_,天惟降时丧。“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惟尔多方罔堪顾之。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翻译〗“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_我周王,享天之命?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屑播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翻译〗“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臬。“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翻译〗“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祗告尔命。“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翻译〗
尚书是什么意思
尚书释义如下:1、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2、也叫《书经》。书名。相传由孔子编删而成,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还有一部分是东晋梅赜伪造的。该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详细释义如下: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秦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魏晋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代始分六部, 唐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唐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代相沿不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汉语-尚书
《尚书》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尚书的影响: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召他入朝。那时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来。伏生所藏的本子是用“古文”写的,还是用秦篆写的,不得而知;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钞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今尚书》或《今文尚书》。
《尚书》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尚书》主要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代的“号令”。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如果你还是不是很清楚,我们来看现在中华书局版的目录,分为夏虞书、商书、周书三部分,每一部分又有“誓”“诰”“谟”等内容,是当时是史官记录或是后来的史官追记的。一直到孔子《书》大概就是档案的集合,还没有成书。成书于汉人手里。被称为经,始于荀子,普及于汉代,改称《尚书》,也就是说,在汉之前叫《书》,汉之后叫《尚书》。我们按年代的先后顺序梳理一下是这样的:《尚书》本是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不同形式的政府公文,都是当时史官的记录或后来史官的追记,不成篇章,只是零散的档案集合,还没有成书。孔子曾经用它当过教材。成书是在汉朝,这时候名字已经是《尚书》了。《尚书》的文体:这一篇,作者没像前两篇那样“弯弯绕”,直接从书本身讲起。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作者从总的文体说《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说“最古”,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然后作者宕开一笔,介绍记言体和记事体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演化。它们的关系是:记言体多见于两周,是记事体的一种特殊方式。演化过程是,记言体早于记事体,因为记言体直录,只需略加剪裁;记事在战国得到长足发展,因其剪裁难,需要费太多的心思。《尚书》属于雅言。所谓“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在九年级有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面有“察纳雅言”一词,是指正确的言论,意思已经变化了。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见识。记言在前,记事在后,给我们找到文体的源头。
尚书的名词解释
尚书始于秦朝,西汉沿置。尚书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称“尚书令”。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为皇子时曾任其职,故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除。尚书的品级唐代时期兵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三品,明代的情况下升为正二品,清朝时为从一品。明代时期兵部尚书又被称为本兵,管理方法军区的另外还参加发展战略,势力威势巨大,正由于这样,那时候于谦才可以在紧要关头拯救明代于水火之中。因此 ,若说古时候的兵部尚书等同于如今的哪些职务,要按时期看来,像明代时的兵部尚书,大多是如今军委副书记,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的统称。对于别的时期的兵部尚书,一般等同于如今的军委副书记兼国防部长。但是总体来说,无论哪个朝代,兵部尚书的权力都非常大,对我国十分关键。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m-ZdNa0uZ1rctHyyoLbBw 提取码: m4iv
尚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是上的意思,《尚书》是指:上古以来的书。“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王充《论衡·须颂篇》“言此上代以来之书。”孔颖达《尚书正义》《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初只称为《书》,后来所加的“尚”字,其义为“上”,即指上古以来的书,故名《尚书》。
《尚书》原文及翻译
《尚书》原文及翻译如下。《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尚"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尚书"一词的本义是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皇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刘起釪的《尚书学史》认为《尚书》作为书名是汉代的事。《尚书正义》说郑玄"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的。"《要》篇中正是孔子称《尚书》,所以《书经》和郑玄之说不为无本。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古代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李学勤先生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伪《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尚书·大禹谟》记载十六个字的中华心法,其内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伪《古文尚书》25篇 。清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 将篇目重新厘定为29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李学勤先生一再强调:"史料不是只用真假来判断,而是有可行性高低的问题。" 因为研究先发现的大量简帛书籍,与现存古书相对比,不难看到,在古书的产生和传流过程中,有以下多种情形值得注意:1、佚失无存。2、名亡实存。3、为今本一部。4、后人增广。5、后人修改。6、经过重编。7、合编成卷。8、篇章单行。9、异本并存。10、改换文字。"总的说来,除了少数经籍早已被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之外,古籍一般都要经过较大的改动变化,才能定型。"在清华大学2008年7月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出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 。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傅说之命》与今本《说命》不是一回事。《书序》告诉我们《说命》是三篇。当代清华简的《傅说之命》真是三篇 。李先生订正说:"说简中有《康诰》,后来证明是误认。"
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比如刑部尚书就是现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首脑。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职,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亲王及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废。相关官职吏部尚书:吏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礼部尚书:礼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宣部长兼外交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教育部部长。户部尚书:户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财政部部长兼国土资源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央行行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国家工商总局局长、海关总署署长、审计署署长、发改委主任。兵部尚书:兵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国防部部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总参谋部总长、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书记(明清兵部负责作战计划,明清前只负责兵籍管理、战马的繁育、军需物质的转发)。
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比如刑部尚书就是现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首脑。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职,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哗段。宋代为亲王及使相兼官,班次在太乱做誉师上,非实职。明废...。相关官职吏部尚书:吏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0..。礼部尚书:礼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宣部长兼外交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教育部胡汪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