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属于哪个市
大余县属于江西赣州市。大余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粤、湘三省交汇处,是江西的“南大门”。面积1368平方千米,辖8个镇、3个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余县常住人口为264995人。大余县是宋代周程理学起源地。名胜古迹有唐宋所辟梅关和古驿道、南唐丫山灵岩寺、宋嘉佑寺塔、宋牡丹亭等,其中嘉佑寺塔、梅关和古驿道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余县历史沿革夏商周时代属古扬州域。春秋战国时,先属楚,后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国,楚灭越后复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大余属九江郡,秦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县,大余属之。至西晋属南野县地。南北朝梁大宝元年(550)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顼太建十三年(581)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唐神龙元年(705)复名大庾县,隶属江南西道虔州。此后,除领属关系变化之外,大余建县历史不变。宋淳化元年(990)在大余县治地置南安军,军辖大庾、南康、上犹3县,赣南开始形成南安与虔州(赣州)并列的两个行政管理区域。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南安军为南安路总管府,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南安路为南安府,府治大庾,仍领3县。
大余县属于哪个市
大余,古称南安,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粤、湘三省交汇处,是江西的“南大门”。面积1368平方千米,辖8个镇、3个乡。[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余县常住人口为264995人。大余县是宋代周程理学起源地。名胜古迹有唐宋所辟梅关和古驿道、南唐丫山灵岩寺、宋嘉佑寺塔、宋牡丹亭等,其中嘉佑寺塔、梅关和古驿道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20年6月,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5]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2019年末,地区生产总值约105.57亿元,财政总收入约13.70亿元。
大余县景点
大余县景点有丫山森林公园、大余挂角寺、世界钨都景区、彭坑陈毅旧居、大余县博物馆等。1、丫山森林公园:地处江西南端历史文化名城,大余县城郊。佛、道、儒三教在这里千百年来相辅相成。2、大余挂角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 大余县景点有丫山森林公园、大余挂角寺、世界钨都景区、彭坑陈毅旧居、大余县博物馆等。 1、丫山森林公园:地处江西南端历史文化名城,大余县城郊。最高峰海拔906.2米,佛、道、儒“三教”在这里千百年来相辅相成,融汇贯通。景区占地三万余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6%。 2、大余挂角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梅岭上有划分江西跟广东边界的梅关,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 3、世界钨都景区: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现正申报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景区由雅丹沙漠城及地下迷宫等景点组成,是独具特色的“钨都”地质游览景观。 4、彭坑陈毅旧居:位于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坑,为游击队交通员周兰家。整栋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盖顶,分为上下厅,中间有天井,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是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 5、大余县博物馆:大余县博物馆前身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立的“大余县宣传毛泽东实践活动办公室”,1979年12月改为“大余革命历史纪念馆”,1981年1月经大余县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大余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改为大余县博物馆。
大余县景点
大余县景点有丫山森林公园、大余挂角寺、世界钨都景区、彭坑陈毅旧居、大余县博物馆等。
1、丫山森林公园:地处江西南端历史文化名城,大余县城郊。最高峰海拔906.2米,佛、道、儒“三教”在这里千百年来相辅相成,融汇贯通。景区占地三万余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6%。
2、大余挂角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梅岭上有划分江西跟广东边界的梅关,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
3、世界钨都景区: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现正申报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景区由雅丹沙漠城及地下迷宫等景点组成,是独具特色的“钨都”地质游览景观。
4、彭坑陈毅旧居:位于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坑,为游击队交通员周兰家。整栋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盖顶,分为上下厅,中间有天井,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是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
5、大余县博物馆:大余县博物馆前身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立的“大余县宣传毛泽东实践活动办公室”,1979年12月改为“大余革命历史纪念馆”,1981年1月经大余县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大余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改为大余县博物馆。
大余县有哪些风景区
大余县的自然美景
梵净山景区
梵净山景区位于大余县南部,是江西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巍峨的群峰、清澈的山溪、奇秀的瀑布,以及稀有的云海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这里,游客还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是一处不容错过的景点。
茅坪岭景区
茅坪岭景区位于大余县北部,是一处集山水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茅坪岭山峰秀丽、林木葱茏,景区内还有千年古刹茅坪禅寺和数十处带有军事史料的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碉堡、遗址等。
南雄古村景区
南雄古村景区位于大余县城区南部,是一处充满古朴气息的古村落。这里保存着清朝时期的典型民居建筑,很多建筑依山傍水,布局巧妙。欣赏古建筑之余,游客还可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红葛岭风景区
红葛岭风景区位于大余县中部,是一处具有高山峡谷风光的自然景观。这里山岩嶙峋,峰峦叠嶂,沟壑纵横,还有清澈的山溪和美丽的瀑布。在这里,游客可以充分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小花岭景区
小花岭景区位于大余县南部,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山峰秀美、水流叮咚,连绵不断的山坡是农民们的宝贵耕地,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传统的农耕文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总结
大余县拥有众多自然美景,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梵净山景区山清水秀、茅坪岭景区独具奇韵、南雄古村景区古朴典雅、红葛岭风景区山清水秀、小花岭景区传统农耕文化浓厚,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江西大余旅游景点大全
江西大余旅游景点大全:1、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4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关楼上方先镶刻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的石刻匾额,北书“南粤雄关”,南书“岭南第一关”现仅存关楼两侧约8公里道路,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关古驿道历经二千余年沧桑至今依然保留完整。2、丫山,地处江西南端历史文化名城——大余县城郊。最高峰海拔906.2米,佛、道、儒“三教”在这里千百年来相辅相成,融汇贯通。景区占地三万余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6%,山中秀木成林,瀑布成群,竹清茶香,奇花佳木遍布,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在大余县梅关—丫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古寺内,生长着两棵树形酷似“丫”字和“山”字的千年铁树,令众多游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不已。3、大庾岭亦称庾岭、台岭、梅岭、东峤山,中国南部山脉,“五岭”之一,位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为南岭的组成部分。为花岗岩断块山,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公尺左右。在江西、广东两省边境,向为岭南、岭北的交通咽喉。五代间驿路荒废。宋元佑间重修,蔡挺复命夹道植松,在岭上立关,名梅关。4、挂角寺,又名云封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梅岭上有划分江西跟广东边界的梅关,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5、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现正申报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景区由雅丹沙漠城及地下迷宫等景点组成,是独具特色的“钨都”地质游览景观。大余因钨矿资源蕴藏丰富,被称为“世界钨都”,尤其以西华山钨矿为代表的“世界钨都”矿业资源景观举世闻名。雅丹沙漠城,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灯芯桥附近,距323国道500余米,是一处人造沙地构成的蚀余景观,也是江南独一无二的一大奇景,由西华山钨矿为主的选矿废弃的尾沙组成。
大余县旅游景点
江西大余旅游景点有梅关古道、丫山、大庾岭、挂角寺、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等。1、梅关古道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2、丫山地处江西南端历史文化名城——大余县城郊。最高峰海拔906.2米,佛、道、儒“三教”在这里千百年来相辅相成,融汇贯通。景区占地三万余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6%,山中秀木成林,瀑布成群,竹清茶香,奇花佳木遍布,负氧离子含量极高。3、大庾岭大庾岭亦称庾岭、台岭、梅岭、东峤山,中国南部山脉,“五岭”之一,位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为南岭的组成部分。为花岗岩断块山,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公尺左右。在江西、广东两省边境,向为岭南、岭北的交通咽喉。五代间驿路荒废。宋元佑间重修,蔡挺复命夹道植松,在岭上立关,名梅关。4、挂角寺又名云封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梅岭上有划分江西跟广东边界的梅关,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5、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现正申报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景区由雅丹沙漠城及地下迷宫等景点组成,是独具特色的“钨都”地质游览景观。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梅关古道百度百科-丫山
大余县的经济
2014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1855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0247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4560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37048亩。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早稻面积84306亩,减少0.2%;二季晚稻面积97997亩,减少0.1%;花生面积18100亩,增长0.1%;蔬菜面积82169亩,增长0.4%;果用瓜面积3886亩,减少2.3%。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122亩,减少6亩;果园面积80615亩,减少0.8%,其中脐橙面积49845亩,减少1.2%。全年生猪出栏242510头,比上年增长2.7%;家禽出笼775.43万只,增长4.5%。年末生猪存栏131220头,增长2.2%;家禽存笼235.2万只,增长4.1%。全年肉类总产量31332吨,比上年增长5.0%;水产品产量10782吨,增长2.9%。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2041千瓦。其中农用运输车1094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85台;农用水泵1459部。年末已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36座,机电灌溉面积14260公顷,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05300公顷,机耕面积13033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748万千瓦时,增长2.2%;化肥使用量(折纯量)7563吨,比上年减少3吨。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18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 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7032.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4010.9万元,同比增长18.1%。在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中,钨产业集群总产值735180.2万元,增长19.5%;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12095.8万元,下降5.3%;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总产值22384.7万元,增长17.8%;食品药品产业集群总产值5008万元,增长25.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64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60627.8万元,增长15.1%;实现利税总额58206.7万元,下降0.4%,实现税金31174.4万元,增长4.2%。年末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4.03平方公里,入园投产企业51户,比上年增加7户;全年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925万元,增长13.8%;全年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77100万元,增长7.1%;园区内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8723万元,增长10.6%。 县工业增加值39414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5%。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8%。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41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201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761 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7808.7万元,增长1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952.3万元,增长15.8%;按行业分类,批发业零售额43706.1万元,增长11%;零售业零售额134422.5万元,增长13.9%;住宿业零售额2259万元,增长10.6%;餐饮业零售额33373.4万元,增长11.6%。全年接待旅游观光人数171.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境外旅游人数8.01万人次,增长21.1%;国内旅游人数163.22万人次,增长26.3%。旅游创汇收入120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8%,国内旅游收入105475.1万元,增长23.8%。
大余县的经济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216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725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73149万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244741万元,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24462元,增长8.8%。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4.7:52.5:32.8调整为14.4:51.7:33.9。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494197万元,增长11.4%,占GDP的比重达68.5%。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2%,涨幅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五涨四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3%,衣着类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7%,居住类价格上涨1.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4%。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71004.1万元,比2011年增长12%,人均财政收入2309元,比2011年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44984.6万元,比2011年增长19.4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8%,比2011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132983.2万元,比2011年增长24.7%。其中教育支出25244.3万元,增长37.8%;医疗卫生支出11669.5万元,增长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937.2万元,增长11.5%;住房保障支出5251.1万元,增长44.7%,民生支出得到保障。 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91837亩,比2011年减少1.4%。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50269亩,减少2%;经济作物面积103935亩,增长0.6%;其他农作物面积37633亩,减少2.5%。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早稻面积84524亩,减少4.2%;二季晚稻面积97965亩,减少3.3%;花生面积17565亩,增长1.5%;蔬菜面积81693亩,增长0.2%;果用瓜面积9642亩,增长1.4倍。2012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133亩,减少5.8%;果园面积82045亩,增加8.7%,其中脐橙面积51295亩,增长17.4%。 2012年大余县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2011年增长% 粮食 吨 88317 -1 稻谷 吨 81777 -0.8 玉米 吨 1850 -7.96 油料 吨 3530 1.1 花生 吨 3515 1.1 甘蔗 吨 1007 -5.9 果用瓜 吨 18238 145.9 蔬菜 吨 139766 0.4 茶叶 吨 13 -7.1 水果 吨 33956 13.6 柑桔类 吨 30536 15.1 脐橙 吨 23323 19.6 2012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33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3333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木材34217立方米,竹材136万根,油茶籽150吨,松脂170吨,竹笋干45吨,食用菌75吨。2012年生猪出栏274010头,比2011年增加45870头;家禽出笼714.56万只,增加32.16万只。年末生猪存栏131397头,比2011年增加16639头;家禽存笼217.9万只,增加9.78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31728吨,比2011年增长14.7%;水产品产量9906吨,增长10.1%。 2012年大余县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2011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31728 14.7 猪肉 吨 21920 20.1 当年肉猪出栏 头 274010 20.1 当年家禽出笼 万只 714.56 4.7 年末生猪存栏 头 131397 14.5 年末耕牛存栏 头 7846 2.1 水产品产量 吨 9906 10.1 特种水产品 吨 3317 -12.3 2012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69238千瓦,比2011年增长12%。其中农用运输车1496辆,增长3.6%;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969台,增长10%;农用水泵4039部,增长10%。年末已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36座,引水工程1597处,机电灌溉面积13576公顷,全年有效灌溉面积918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8600公顷,机耕面积16550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610万千瓦时,增长2.3%;化肥使用量(折纯量)7458吨,减少2.6%。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76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4.8%。 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6206.8万元,比2011年增长5.8%,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5097.1万元,增长8.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89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3.8%,工业产品销售率93.6%。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38130.7万元,增长1.1%;实现利税总额29181.6万元,下降33%,实现税金18652.4万元,下降21.8%。2012年全县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5097.1万元,其中,钨、新材料、新能源、旅游工业、新医药五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478467万元,增长7.5%,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87.8%。2012年末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4.03平方公里,入园投产企业50户;全年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600万元,比2011年减少31.4%;全年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7.2亿元,比2011年减少27%;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77亿元,增长6%。 2012年大余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2011年增长% 钨精矿 吨 13348.5 5.6 地方 吨 17821 19.8 服装 万件 71.93 -17.7 水泥 万吨 14.75 14.96 多味花生 吨 2101 -49.4 注:统计范围为辖区内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3288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1.7%,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2%。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6%。2012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427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