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

时间:2024-05-21 05:40:11编辑:奇闻君

郑成功简介

说到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郑成功。那么郑成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被世人誉为民族英雄?他有什么不平凡的经历和故事?让让我们和校易搜一起去看看吧。郑成功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南京石井村人福建省安县。他的父亲郑志龙是建南明隆武年间的安伯,组织移民台湾省,积极开发台湾省岛。1645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被隆武帝朱召见。他受到了极大的赞赏。他被视为自己的家人,他被赋予了自己的国家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他被尊为国在国内外都姓叶。1653年,南明皇帝李咏封他为延平郡王。郑的成功活动是在中国明清之际和西方殖民者入侵东方的时期进行的。1646年秋,清兵进攻福建,吴龙被生擒。郑成功他的父亲郑之龙掌握着隆武朝廷的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引诱下,带领士兵向清朝投降。郑成功反对其父隆庆,率部在广东南窝岛养兵,后挺进厦门鼓浪屿,并于1650年占领厦门、金门。之后与清军连续作战,逐步收复福建张泉、全荃地区,控制了从浙江舟山到广东潮汕的东南沿海地区。1659年夏,郑成功率十余万水师北上,再经舟山溯长江而上,连接瓜州、镇江等城市。七月,南京被围。清朝江南总督郎误以为谋反,退兵厦门。次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反清的同时,对入侵我国领土台湾省的荷兰殖民者进行了长期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占领中国台湾省,残酷剥削压迫台湾省人民,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一六五二年,郭怀义在台湾省爆发。1655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掠夺,下令禁止商船在台省贸易,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经济打击。1661年4月,郑成功命令他的长子郑经率领120艘战船和25000多名士兵保卫厦门。他发誓要在金门廖罗湾东进,收复台湾省。经过一场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了荷兰主力舰赫克托耳号,收复了奇坎塔。在过去的一年比赛,荷兰军队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被迫投降,被占领了38年的台湾省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病逝于台湾,年仅39岁。有人可能会说,郑成功是半个日本人,他还能被视为民族英雄吗?实际上,它讨论郑成功完全没有必要现在的生活故事。不管他的母亲是怎样的日本人,郑成功将永远是一个民族英雄。其父投降清朝后,立即与郑之龙断绝父子关系,继续效忠明政府。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后来,他率领一艘船出海,赶走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省,宝藏是


郑成功资料简介,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简介   1、人物简介   郑成功(1624.8.26-1662.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 南安人,汉 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 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 南,不久郑芝 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 门、金 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 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 台南境内)的驻军,收复台 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2、个人功绩   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这是三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共同承认的。他的驱荷复台的立场和功绩,维护国家 *** 和领土完整,不仅是中国人民崇拜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维护海商权益,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崇敬的历史名人,堪称为“国际英雄”,更是光耀千秋。 郑成功的资料简介20字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 *** 之名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1645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赐名成功,因此改名郑成功。清军入关之后,郑成功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厦门作为抗清根据地。在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失败后,兵力大伤,他考虑了全局形势,感到只靠厦门和金门作为根据地,势单力孤,不可能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 如果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台湾,扩大抗清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形势就会好得多。而且台湾人民不堪忍受荷兰侵略者的暴行,切盼解放。于是郑成功决定挥戈东征, *** 。公元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发现郑成功 *** 后,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成功乘海水涨潮之际出其不意的穿过鹿耳门,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在郑成功先后击溃了其水师和台湾城的援军后,赤嵌的荷兰军向郑成功投降。 接着郑成功近围台湾城,经过9个月的围攻,荷兰人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挂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书。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宝岛台湾。 扩展资料 郑成功死后原葬台南近郊洲仔尾(今属永康区);郑克塽降清迁居北京后,上疏表示“念台湾远隔溟海,祭扫维艰”,请迁内地。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五月,郑成功父子迁葬福建省南安市康店村覆船山,附葬于七世祖郑乐斋坟墓内。也有说法称,为免台湾人起抗清之心,郑氏诸祖在台诸坟悉遭朝廷下令迁葬中国大陆。 郑成功称获得如下封号: 1、宗人府宗正协理宗人府事 2、提督禁旅、仪同驸马都尉 3、御营御武副中军勋戚、总统御营军务,招讨大将军忠孝伯 —受封于1647年(隆武二年)三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郑成功的简介:100字 本名:郑森(1624.08.26-1662.06.23)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官职:总统御营军务、招讨大将军忠孝伯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 封爵:威远侯、漳国公 主要作品:《延平王集》 父 母:郑芝龙、田川氏(日本人) 逝 世:南明东都承天府(37岁) 谥 号:忠节 配 偶:福建泉州惠安董氏 原 籍:福建泉州 祖 籍:河南固始 主要成就:东南抗清,驱逐荷兰殖民者, *** ,创建明郑 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 扩展资料: 郑成功,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 郑成功详细资料 郑成功故事】 郑成功生平简介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 *** 之名将。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见于王,王赐之姓。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郑成功弟),于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台湾“三军大学”1972年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宁府回驻延平。郑成功“常与隆武帝谈到国家的前途,军事的利弊,说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于抱头痛哭”。此时,“隆武帝知郑氏不足以有为,决心出汀州入赣州与湖南为声援。二月,帝至延平,芝龙不欲帝出,即率军民数万人遮道呼号以留之,隆武帝遂驻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见隆武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治今江西上饶)奔入关(今福建武夷山分水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职,戴罪图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光泽县与其西江西抚州等地交界处即分水岭共有九关十三隘。其中较著名者为铁关又称铁牛关、杉关、分水关、老关又称山头关)以阻清军”。 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即武夷山分水关,又称大安关)”;“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岭驻军兵哗;守将郑鸿逵,误谓清兵至,弃军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闻知大震,削夺郑鸿逵之封爵。同时,隆武帝晋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使移军前往镇守浦城仙霞岭即正北大门。 当时,即将撤离延平的郑芝龙,以清军将要大举入闽,于是遣心腹吏蔡辅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辅至仙霞岭见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语,即厉声责之曰:“敌师已迫而粮不继,空釜司饔,吾将奈何耶?速归请太师(指其父郑芝龙)急发饷济军,慎勿以封疆付一掷也。”蔡辅噤不敢言;还报于芝龙,说:“假若我提及纳款,我的头早已断了。”郑芝龙说:“痴儿不知天命,固执乃尔;吾不发饷,彼岂能枵腹以战乎?”无奈之余,郑芝龙因上疏称:“海寇狎至,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则无家,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云:“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中使奉敕到江边,芝龙早已挂帆离延平了。当时,郑芝龙间使密约款于清,随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回安平的有郑鸿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郑彩等;隆武即位时有“守兵战兵略计二十万”,除败降逃亡之外,估计郑芝龙所撤走的应是战兵,大约十万。诸关、城邑之兵骤然减少,因此产生“空关”之感。而郑成功屡次摧粮饷均不得,军中乞食,逃散日众,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之后,闽北关防重新作了布置。当时江西基本上已经失陷,浙南尚有监国鲁王;因此,以御史郑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关,而郑成功则带着些许战兵,主要防御在光泽,甚或还兼督崇关。 七月,清兵已抵闽关;八月初一,从景宁关(在浙南闽东之间)入闽东,郡县望风降附;十三日,清贝勒罗托部已陷衢州,入仙霞关,遂克浦城、建宁(今福建建瓯市)、延平;守浦城的御史郑为虹、给事中黄大鹏、延平知府王士和,皆死焉。二十三日,清兵至延平。 隆武帝已先两、三日由延平取道顺昌,准备由汀州遁江右(赣南)。此时,在光泽一带的郑成功,闻报,由光泽经顺昌而下延平,大约廿二日或廿三日,途中遇见已经离延的隆武,入见隆武帝;隆武问之曰:“芝龙、鸿逵,朕将焉依?”成功跪于榻前泣奏曰:“臣父臣叔,皆居心叵测,陛下宜自为计。”与帝相持大哭。隆武帝遂欲西入赣,成功辞君赴金门,欲联络豪杰同赴赣南寻隆武。隆武于八月廿六日入汀州城,九月初仍驻汀州。随后遇害。 郑成功辞别隆武之后,下延平,与入延的清兵猝遇,郑成功“交锋不利,率师南下”;路遇北上的王忠孝,郑成功告诉王忠孝“上已先四日行,剑南(即今福建南平)皆北骑,公将安之?”王忠孝后来终老于台湾。 郑成功离延时,有一批闽北抗清义士追随郑成功前往闽南、台湾。自其随隆武帝出征,于隆武元年十二月中旬进入延平,到次年八月下旬的此时离开,大约在闽北逗留了八个月有余。 郑成功离开闽北后,反对其父降清,树起抗清旗帜,南征北战,威震清军,史称“明郑”。离开延平的第二年,二十四岁的郑成功以广东南澳为基地。所树立的旗帜上面写着“明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另一面旗上写着“背父救国”四个大字。随即出兵,连破闽南沿海多处,改中左所(即今厦门市)为思明州,以为政治、经济中心;自此时至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曾三次北伐江浙,九次南征闽粤,其中,永历十一年北伐攻克温州、台州,进入长江,威震清军。当时,在滇城的永历帝,于永历二年十月“封成功威远侯。三年……七月,封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春正月,又遣漳平伯周金汤航海至思明,晋成功为“延平郡王”,给金印(《台湾通史》卷二)。但是,郑成功因尚未打败清军,谢不受爵;收而藏之,终身不一用(《南明史略》与范咸《台湾府志》)。——郡王是仅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延平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是一个战略要地。延平作为建制地名,最早出现在距今1620年的东晋太元四年(379年),这年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到唐武德三年(620年)设延平军,开始突显其“铜延平”之军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剑路为延平路,明洪武初(元年为 1368年)改延平路为延平府,为闽中八府之一,直至1913年废府设道;其后,在沉默了80余年后于1995年1月撤南平地区改南平市的同时,县级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延平”才又重登历史舞台。简言之,延平断续出现四次,存在约1045年,其中第四次即元大德六年以来长达612年之久,建制级别最高,影响也最大。——显然,因为郑成功初出茅庐展现才华于延平,而且隆武帝始封郑成功忠孝伯之爵位也在延平,所以永历帝才封他为“延平”郡王;同时,因为郑成功抗清所经历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等地,建制级别都不如“府”级的延平,而古代封爵又常与建制级别有关,因而封他为“延平”郡王。由此可见:郑成功的政治生涯和伟大功绩乃至郑成功的英名,都是从延平亦即闽北开始的。 郑成功于永历十三年再次北伐,战败后退回思明,便着手 *** 。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侵占。后经过八、九个月的战争,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即1662年2月)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可惜,克台后不到半年,这位年轻的民族英雄就病故了。其子郑经(1643~1681),嗣其位,袭其爵。 郑成功的简介50字以下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 *** 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死后葬于台 *** 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扩展资料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 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课本中,称赞郑成功“驱逐了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的势力……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在历史课本中写着:“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团结当地的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发展生产事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 郑成功的主要事迹是什么???简要地介绍!!!~~~~ 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 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 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 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荷兰侵略军为阻止郑成功军队 *** ,将军队集中在台湾和赤嵌两座城堡,并在港口沉船,以此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郑成功在何斌领航下,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登上台湾岛。 经过激战,荷兰侵略军惨败,龟缩在两座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派人到爪哇岛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试图以十万两白银换取郑成功军队退出台湾。郑成功断然拒绝了荷兰侵略者的要求,并且采用切断赤嵌城水源的方式迫使盘踞在赤嵌的荷兰人投降。 对盘踞在台湾城的侵略军,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降。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投降。公元1662年初,郑成功将荷兰侵略者赶出了台湾。 多数人知道他是收覆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而真实的郑成功大部分精力在抗清复明大业,他曾经北伐直抵南京,北伐失败后,在明永历十五年,中国大陆基本轮陷,明朝陷入了最危急的时刻,这时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可以说是为明朝开辟了一块跟据地,但是天妒英才,郑成功英年早逝。 扩展资料: 郑成功驱逐荷兰, *** 后,实行了以下措施: 1、政治措施。郑成功 *** 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2、民族政策。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 3、开发宝岛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 *** 。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参考资料: 郑成功-百度百科 郑成功 *** 的资料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 *** 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 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而,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荷兰于台岛西南建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 二十四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 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 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 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 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 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 *** 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 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 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 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 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 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扩展资料: 郑成功 *** 后的影响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 *** 政权,也带来一波 *** 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 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对中国转口)—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荷兰东印度公司数度企图恢复这条航路,因而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 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 *** 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 *** 。 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 *** ,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主角获得一个编辑器的小说

主角获得一个编辑器的小说名字是《位面之大侠养成系统》。“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哪个少年没有过大侠梦,陆无尘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大侠梦比别人更长久,一梦就梦了二十一年。直到有一天,一个神奇盒子的出现,圆了他大侠梦。华海市火车站的出口处,一位披头散发的老乞丐正拦着一位拉着行李箱的青年侃侃而谈,那一番犹如电影《功夫》中经典旁白的话语,惹得四周的人群频频侧目,甚至有几个人伸头四处打量,看看这里是不是正在拍摄电影。精彩内容也许是感觉面前这位乞丐大叔算的上是个妙人,陆无尘停下了想要离开的脚步,指了指自己略显瘦弱的身材,满脸揶揄地调侃道。“咳咳怎么会?不过,老乞丐我呢,确实与你有缘,想要赠你一物。”面对陆无尘的调侃,老乞丐不自然地咳嗽了几声。但随即就若无其事地继续侃侃而谈起来,同时脸上摆出一副我是世外高人的模样,让陆无尘不得不佩服这位大叔变脸速度之快。 “大叔,我身上就剩下50块现金了,那,全给你吧。”丝毫不理睬老乞丐的举动,陆无尘自顾自地拿出了身上最后一张大面额现金,并递到了老乞丐面前。

郑成功的成就

郑成功的本名是森,又名福松,是明末清初军事家、名族英雄,主要的成就是收复台湾和反清复明,另外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比如建立明政、开发宝岛等。 扩展资料 郑成功的.本名是森,又名福松,是明末清初军事家、名族英雄,主要的成就是收复台湾和反清复明,另外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比如建立明政、开发宝岛等。


郑成功的成就

郑成功的成就: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开发台湾、治理台湾,使台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郑成功介绍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郑成功的成就 1、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郑成功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2、1624年(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3、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4、开发宝岛。郑成功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等。

现在青帮和洪门还存在吗?

存在,青帮主要分布在台湾,并成立有合法社团“中华安亲会”,不少军界、警界及演艺界人士属于青帮弟子。在美国部分城市,青帮也有一定影响。由于洪门素有革命性质,神秘色彩未除,因此在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台后,长期未允洪门申请为公开的民间社团。解严以后,洪门于1989年各山堂始组成“中华民国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会”与外界交流。然而洪门二字犹未允公开使用。青帮,因为帮头甚少,有迟暮黄昏垂垂老矣之像。主要原因,乃在于传承上出现问题,按照古法青帮规矩,师父收徒弟,必需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学规矩仪注一年,总共七年时间,方可入会。扩展资料青帮、洪门区别一、制度不同1、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2、青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为组成人员和入会方式,使得发展受限,规模不能与洪门相比。二、性质不同1、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2、而青帮倾向于行会性质,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帮百度百科—洪门

现在青帮和洪门还存在吗?

存在,青帮主要分布在台湾,并成立有合法社团“中华安亲会”,不少军界、警界及演艺界人士属于青帮弟子。在美国部分城市,青帮也有一定影响。由于洪门素有革命性质,神秘色彩未除,因此在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台后,长期未允洪门申请为公开的民间社团。解严以后,洪门于1989年各山堂始组成“中华民国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会”与外界交流。然而洪门二字犹未允公开使用。青帮,因为帮头甚少,有迟暮黄昏垂垂老矣之像。主要原因,乃在于传承上出现问题,按照古法青帮规矩,师父收徒弟,必需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学规矩仪注一年,总共七年时间,方可入会。扩展资料青帮、洪门区别一、制度不同1、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2、青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为组成人员和入会方式,使得发展受限,规模不能与洪门相比。二、性质不同1、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2、而青帮倾向于行会性质,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帮百度百科—洪门

怎样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途径: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前提。2、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3、聚焦“一老一幼”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创新智慧养老,精准对接老年人供给和需求。同时要注重孩子们的教育和培养工作,社区要多开展公益性校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首先把身体锻炼好,确保身心健康。4、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运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力,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精准制定措施,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完善服务群众长效机制。5、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扶持和救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着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宜居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关联性,也有独立性。人民获得感的增进是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的基础,只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从改革发展中获得实惠,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才可能提升。没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成果不能惠及全体人民,经济发展不能增进人民福祉,必然会消解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也要认识到,与获得感不同,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多地受到人们主观感受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获得感的提升,并不一定会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提升,它只是为增进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了可能,而不是绝对保障。但从宏观层面来说,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都有赖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含义。获得感主要表现在人民能够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收入福利的增加和就业居住出行等情况的改善,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幸福感是一种情感与心态,是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产生的喜悦情绪,比如工作与生活体验,享有尊严与自豪等。安全感,则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没有后顾之忧和具有稳定预期,是保有安全感的基本前提,稳定而有质量的就业,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得到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则是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郑成功是什么人物

郑成功是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简介:郑成功(本名郑森,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于东晋永嘉年间,避地到闽。《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福建龙海颜厝镇古县。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墓志铭还提到,因倭寇频频侵犯,被迫南迁晋江安平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安海地区。

郑成功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题一:郑成功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品质。。 他是个一生在为恢复明朝统治,忠君爱国,智勇双全,但也是恭十分悲剧的英雄(他爹被清朝拘禁,又英年早逝的人物)。

问题二:郑成功是个怎样的人? 他不畏惧荷兰殖民统治者,不屈服于清朝 *** 所要给予的利益。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问题三:郑成功是个怎样的人 李敖在北大说过一个郑成功的小故事。
郑成功他爹降清,郑成功没有,清军后来 *** 了他母亲,郑成功赶到,将自己母亲的身体劈成两半,用清水冲洗,然后誓言抗清。
这个人很爱国家,但是也很在乎名节,古板,不豁达,比较怪。
也是个一生在为恢复明朝统治,忠君爱国,智勇双全,但也是个十分悲剧的英雄(他爹被清朝拘禁,又英年早逝的人物)。

问题四:郑成功是一个怎样的人? 宣传国威(其实需找失散的建文帝),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促进了各地区人民经济文化交流

问题五:“郑成功”是谁?怎么样的一个人?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恭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 *** 。

问题六:郑成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两个词语概括 大义灭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畏艰辛,机智勇敢,

问题七:郑成功是个什么样的人 没主子的军阀,占了一片孤地,想自立又怕根基不稳失了民心,想忠义又怕被夺了实权,最终在内外矛盾夹击下,不得不效忠新主子。

问题八:从这里可以看出郑成功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 明末清初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 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主要成就,驱逐荷兰人, 收复宝岛台湾

问题九:郑成功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品质。。 他是个一生在为恢复明朝统治,忠君爱国,智勇双全,但也是恭十分悲剧的英雄(他爹被清朝拘禁,又英年早逝的人物)。

问题十:郑成功是个什么样的人 没主子的军阀,占了一片孤地,想自立又怕根基不稳失了民心,想忠义又怕被夺了实权,最终在内外矛盾夹击下,不得不效忠新主子。


如何完善社会制度来降低健康风险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

这是张怡恬作者的一篇稿子,有些观点非常有见解,你不防看看,希望对你帮助!



善社会保障 实现共建共享
――访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主持人郑功成教授


张怡恬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是在中央领导同志关心下,在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由学术理论界组织开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5月启动,经过全国众多学术机构和200多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努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要开展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这项研究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哪些内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该项目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
  记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事关基本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制度安排。开展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郑功成: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财力的增强、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没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可能成功,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社会风险不可能化解,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部门分割、试而不定和统放不分,又造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地方化、碎片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地方化会形成并固化地区差别条件下的地方利益,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会损害这一制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同时,在认识上也存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认识不清以及误读、错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情况等问题。实践和认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既制约了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社会保障对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尊重国情和遵循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地规划和设计社会保障未来的发展战略,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就是要汇集我国社会保障理论学术界的集体智慧,探索社会保障发展的理念与规律,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结构、运行和监管体制,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进程与步骤等,从而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提供依据。

  记者:目前项目研究的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郑功成:该项目研究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召开了14次分片专家座谈会,并先后到多个省市开展专题调研与问卷调查,还进行了专门的国际考察与交流活动,使我们对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建设目标和发展路径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在研讨与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我国需要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经济发展成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转化为切实的国民福利。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和共享,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如同市场机制天然追求效率一样,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天然地表现出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市场机制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而社会保障则是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与促进系统。两者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整个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基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着眼于增进人民福祉;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需要从全局与长远出发,不能偏向某一部分人群。建设一个能够公平惠及全体国民的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应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记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应该如何理解?

  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我国的现实国情。重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部门分割、制度不健全的状况,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重视家庭保障与社会互助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是要替代家庭保障,也不是要取消邻里互助、职工互助和单位保障等,而是要将传统的家庭与互助保障和现代化的社会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单位、家庭与个人的积极性,使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之上。这是这项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采取渐进性的发展方式。保障不足与不同群体待遇差距较大,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受财力所限,在短期内建立一个高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现实。因此,社会保障的发展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打破不公平入手,确保人人享有低水平的、有差别的社会保障,然后逐步缩小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差距、形成较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建立统一的、生活质量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应尽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免除全体国民的生存危机和疾病忧虑,同时推进老年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切实解除人们的老年后顾之忧。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方式上,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即通过年龄或者代际划分的方式来确立新的公平制度。在保障内容方面,应建立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位一体,经济来源保障、服务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三层结构,一般性保障措施与专项保障措施相协调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该迈向全面化和立体化,以政府主导的基本保障为主体,同时发展市场化的高水平保障和民间组织的补充性保障。

  记者: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目前需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郑功成:首先,应树立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观。只有确立这样的价值取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其次,应加快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由不稳定试验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定型、稳定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安全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降低制度改革与建设的成本,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公平、实现共享、促进发展的功能。第三,应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明晰责任分担机制。政府主导是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单位保障”向“国家―社会保障”转型的过程中曾出现从政府包办滑向过度强调家庭和个人责任的倾向,这直接导致制度建设中的公平性不足、有效性不高。所以,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明晰各个责任主体的责任分担机制,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第四,应妥善处理好相关关系。在理念方面,需要平衡好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权利与义务、中央与地方、民族性与国际性、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的关系,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制度建设的方向。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增强社会保障政策与劳动就业、公共财政、人口、公共卫生、产业发展政策等的协调性,注重发挥相关制度安排的综合效能。 摘要:本论文从制度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探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国家在针对失业现状采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
进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仍然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需求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
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失业;制度实践失业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
程中, 政府的战略选择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最初实行再就业工
程,在世纪之交的几年中逐渐过度到,采取“再就业”和“失业社会保障”
双管齐下的方针,来应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促进就业和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影响深远的重要目标,两
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失业最高峰时期,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下岗失业的总人数一直有增无减,特别是随着并轨工作的逐步推
进,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急剧攀升。在应对当前现状时,我们有必要理清
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根本关系,这对于我们解决失业问题有着非常必要
的意义。
就业与社会保障分属不同的范畴。就业主要属于经济发展的范畴,
充分就业是各国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 就业状况也成为经济发展状况
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如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相协调,促进就业同
样也需要与社会保障发展相协调。在就业压力较大时,首先要积极扩大
就业,并通过适度的社会保障来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至少应
以不妨碍就业为前提; 而在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充分的情况
下,则应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扩大社会保障的
范围、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二、当前就业格局的变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中的问题
(一)新就业格局的变化给社会保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由于我国新增劳动力规模巨大, 农村劳动力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向
城市转移,因此就业压力将长期持续存在。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经济
转型和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
剧的大环境,我国就业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
就业市场化。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劳动力市场逐步发育完
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计划用人机制被基本摒弃,就业
市场化格局已不可逆转,其结果是就业双向选择,人员在企业之间、地
区之间、城乡之间流动加速,供求矛盾显性化,失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
活的“常态”。就业方式和渠道多元化。一方面,伴随着结构调整,股份
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及个体经济成了新增就业的主渠道,而国有
经济单位正规就业一统天下的就业局面已成历史另一方面,由于产业
结构变动及全球化导致的剧烈市场竞争,正规就业相对萎缩,劳动力市
场中的部分弱势群体, 特别是下岗失业工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得
不进入了非正规的灵活就业领域。此外,从就业的产业结构角度看,第
一产业就业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就业格局的深刻变化,给社
会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制约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
损害了劳动者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
(二)新旧体制衔接的困难1998 年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三条保障线”政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在就业服务中心最长可领取三年的基本生活费; 三年期满仍未实现再
就业的,可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时间最长为两年;享受失业保险
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可申请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实现失业
保障的社会化,从2001 年1 月1 日起实行“两条保障线”政策,国有企
业原则上将不再建立新的再就业服务中心, 下岗人员原则上不再进入
再就业服务中心,而是与企业依法解除劳动关系,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
险待遇,实现下岗与失业并轨。不过,这新旧两种社会保障体制如何衔
接的问题,不论在实践中还是政策研究中,都是一个难点。目前来看,从
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第一,“下岗”转“失
业”存在困难。第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进入新体制存在困难。第三,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之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社会保障制度普遍原则下的实质性不公平
下岗失业人员内部却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按照与原有单位关系的
不同,可划分为四类下岗失业人员,即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国有企业下
岗职工、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和“放长假”人员。四类不同的身份即意味着
他们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享有不同的待遇。一般来
说,对于已经解除劳动关系的国有企业失业人员而言,养老保险已经由
原来的单位足额交齐,失业后续保即可,他们往往比较愿意续缴。而对
于大部分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和“放长假人员”,个人账户不
实的情况较多,续缴养老保险相对困难。此外,在职职工与下岗失业人
员的差别、下岗失业人员内部的差别非常显著,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
险是按照普遍原则征缴费用的。因此,在目标人群的身份、收入等因素
存在种种不同的情况下, 看似程序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困难
重重, 公平的效果也没有足够彰显,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带来更大的不
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身份认定不能代表下岗失业人
员的全部。第二, 社会平均工资不能代表下岗失业人员的客观经济收
入。这样就导致了实际结果与目标相背离的现象。建立失业社会保障制
度的初衷是为了确保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但社会保险设定的高门槛,却
致使在改革过程中被排挤出体制之外的下岗失业人员, 难以进入门槛
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陷入越来越贫困的境地。
(四)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方式不适应促进就业的需要
一是覆盖面窄。二是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是针对有固定用人单位的
正规就业形式设计的,费率过高,作为基本保障的待遇也偏高,既不利
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者,也不利于鼓励劳
动者从事各种灵活就业。三是管理服务不适应就业多元化的需要。四是
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三、关于促进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就业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审慎地调整基本社会保险
制度,改善管理。
(1)保障水平要适度。社会保障标准的确定,要同现阶段经济发展
水平相适应,既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又要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2)保障范围要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就业渠道、方式又发生了重大变
化,要求必须不失时机地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3)管理服务
要灵活。一是管理服务的形式和方法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二要为人员流
动创造条件。(4)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减少基本保险制度的调整难度,
应加快推进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应加快立法,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强对
基金运作监管,以推动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减
少我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调整的阻碍, 缓解我国基本保险制度的收支
危机。
三是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失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体制方面,解
决社会排斥的问题。在妥善处理新旧体制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增加财政
投入,保证下岗失业人员顺利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关的并轨政策延
伸到集体企业职工,消除由所有制身份造成的社会排斥。


如何完善社会制度来降低健康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

这是张怡恬作者的一篇稿子,有些观点非常有见解,你不防看看,希望对你帮助!



善社会保障 实现共建共享
――访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主持人郑功成教授


张怡恬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是在中央领导同志关心下,在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由学术理论界组织开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5月启动,经过全国众多学术机构和200多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努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要开展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这项研究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哪些内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该项目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
  记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事关基本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制度安排。开展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郑功成: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财力的增强、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没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可能成功,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社会风险不可能化解,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部门分割、试而不定和统放不分,又造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地方化、碎片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地方化会形成并固化地区差别条件下的地方利益,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会损害这一制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同时,在认识上也存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认识不清以及误读、错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情况等问题。实践和认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既制约了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社会保障对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尊重国情和遵循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地规划和设计社会保障未来的发展战略,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就是要汇集我国社会保障理论学术界的集体智慧,探索社会保障发展的理念与规律,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结构、运行和监管体制,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进程与步骤等,从而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提供依据。

  记者:目前项目研究的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郑功成:该项目研究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召开了14次分片专家座谈会,并先后到多个省市开展专题调研与问卷调查,还进行了专门的国际考察与交流活动,使我们对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建设目标和发展路径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在研讨与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我国需要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经济发展成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转化为切实的国民福利。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和共享,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如同市场机制天然追求效率一样,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天然地表现出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市场机制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而社会保障则是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与促进系统。两者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整个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基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着眼于增进人民福祉;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需要从全局与长远出发,不能偏向某一部分人群。建设一个能够公平惠及全体国民的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应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记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应该如何理解?

  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我国的现实国情。重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部门分割、制度不健全的状况,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重视家庭保障与社会互助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是要替代家庭保障,也不是要取消邻里互助、职工互助和单位保障等,而是要将传统的家庭与互助保障和现代化的社会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单位、家庭与个人的积极性,使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之上。这是这项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采取渐进性的发展方式。保障不足与不同群体待遇差距较大,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受财力所限,在短期内建立一个高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现实。因此,社会保障的发展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打破不公平入手,确保人人享有低水平的、有差别的社会保障,然后逐步缩小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差距、形成较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建立统一的、生活质量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应尽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免除全体国民的生存危机和疾病忧虑,同时推进老年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切实解除人们的老年后顾之忧。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方式上,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即通过年龄或者代际划分的方式来确立新的公平制度。在保障内容方面,应建立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位一体,经济来源保障、服务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三层结构,一般性保障措施与专项保障措施相协调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该迈向全面化和立体化,以政府主导的基本保障为主体,同时发展市场化的高水平保障和民间组织的补充性保障。

  记者: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目前需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郑功成:首先,应树立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观。只有确立这样的价值取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其次,应加快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由不稳定试验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定型、稳定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安全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降低制度改革与建设的成本,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公平、实现共享、促进发展的功能。第三,应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明晰责任分担机制。政府主导是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单位保障”向“国家―社会保障”转型的过程中曾出现从政府包办滑向过度强调家庭和个人责任的倾向,这直接导致制度建设中的公平性不足、有效性不高。所以,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明晰各个责任主体的责任分担机制,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第四,应妥善处理好相关关系。在理念方面,需要平衡好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权利与义务、中央与地方、民族性与国际性、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的关系,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制度建设的方向。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增强社会保障政策与劳动就业、公共财政、人口、公共卫生、产业发展政策等的协调性,注重发挥相关制度安排的综合效能。 摘要:本论文从制度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探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国家在针对失业现状采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
进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仍然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需求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
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失业;制度实践失业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
程中, 政府的战略选择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最初实行再就业工
程,在世纪之交的几年中逐渐过度到,采取“再就业”和“失业社会保障”
双管齐下的方针,来应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促进就业和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影响深远的重要目标,两
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失业最高峰时期,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下岗失业的总人数一直有增无减,特别是随着并轨工作的逐步推
进,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急剧攀升。在应对当前现状时,我们有必要理清
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根本关系,这对于我们解决失业问题有着非常必要
的意义。
就业与社会保障分属不同的范畴。就业主要属于经济发展的范畴,
充分就业是各国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 就业状况也成为经济发展状况
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如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相协调,促进就业同
样也需要与社会保障发展相协调。在就业压力较大时,首先要积极扩大
就业,并通过适度的社会保障来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至少应
以不妨碍就业为前提; 而在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充分的情况
下,则应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扩大社会保障的
范围、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二、当前就业格局的变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中的问题
(一)新就业格局的变化给社会保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由于我国新增劳动力规模巨大, 农村劳动力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向
城市转移,因此就业压力将长期持续存在。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经济
转型和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
剧的大环境,我国就业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
就业市场化。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劳动力市场逐步发育完
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计划用人机制被基本摒弃,就业
市场化格局已不可逆转,其结果是就业双向选择,人员在企业之间、地
区之间、城乡之间流动加速,供求矛盾显性化,失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
活的“常态”。就业方式和渠道多元化。一方面,伴随着结构调整,股份
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及个体经济成了新增就业的主渠道,而国有
经济单位正规就业一统天下的就业局面已成历史另一方面,由于产业
结构变动及全球化导致的剧烈市场竞争,正规就业相对萎缩,劳动力市
场中的部分弱势群体, 特别是下岗失业工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得
不进入了非正规的灵活就业领域。此外,从就业的产业结构角度看,第
一产业就业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就业格局的深刻变化,给社
会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制约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
损害了劳动者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
(二)新旧体制衔接的困难1998 年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三条保障线”政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在就业服务中心最长可领取三年的基本生活费; 三年期满仍未实现再
就业的,可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时间最长为两年;享受失业保险
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可申请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实现失业
保障的社会化,从2001 年1 月1 日起实行“两条保障线”政策,国有企
业原则上将不再建立新的再就业服务中心, 下岗人员原则上不再进入
再就业服务中心,而是与企业依法解除劳动关系,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
险待遇,实现下岗与失业并轨。不过,这新旧两种社会保障体制如何衔
接的问题,不论在实践中还是政策研究中,都是一个难点。目前来看,从
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第一,“下岗”转“失
业”存在困难。第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进入新体制存在困难。第三,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之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社会保障制度普遍原则下的实质性不公平
下岗失业人员内部却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按照与原有单位关系的
不同,可划分为四类下岗失业人员,即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国有企业下
岗职工、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和“放长假”人员。四类不同的身份即意味着
他们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享有不同的待遇。一般来
说,对于已经解除劳动关系的国有企业失业人员而言,养老保险已经由
原来的单位足额交齐,失业后续保即可,他们往往比较愿意续缴。而对
于大部分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和“放长假人员”,个人账户不
实的情况较多,续缴养老保险相对困难。此外,在职职工与下岗失业人
员的差别、下岗失业人员内部的差别非常显著,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
险是按照普遍原则征缴费用的。因此,在目标人群的身份、收入等因素
存在种种不同的情况下, 看似程序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困难
重重, 公平的效果也没有足够彰显,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带来更大的不
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身份认定不能代表下岗失业人
员的全部。第二, 社会平均工资不能代表下岗失业人员的客观经济收
入。这样就导致了实际结果与目标相背离的现象。建立失业社会保障制
度的初衷是为了确保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但社会保险设定的高门槛,却
致使在改革过程中被排挤出体制之外的下岗失业人员, 难以进入门槛
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陷入越来越贫困的境地。
(四)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方式不适应促进就业的需要
一是覆盖面窄。二是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是针对有固定用人单位的
正规就业形式设计的,费率过高,作为基本保障的待遇也偏高,既不利
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者,也不利于鼓励劳
动者从事各种灵活就业。三是管理服务不适应就业多元化的需要。四是
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三、关于促进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就业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审慎地调整基本社会保险
制度,改善管理。
(1)保障水平要适度。社会保障标准的确定,要同现阶段经济发展
水平相适应,既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又要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2)保障范围要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就业渠道、方式又发生了重大变
化,要求必须不失时机地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3)管理服务
要灵活。一是管理服务的形式和方法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二要为人员流
动创造条件。(4)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减少基本保险制度的调整难度,
应加快推进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应加快立法,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强对
基金运作监管,以推动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减
少我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调整的阻碍, 缓解我国基本保险制度的收支
危机。
三是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失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体制方面,解
决社会排斥的问题。在妥善处理新旧体制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增加财政
投入,保证下岗失业人员顺利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关的并轨政策延
伸到集体企业职工,消除由所有制身份造成的社会排斥。


上一篇:舌尖上的中

下一篇:kid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