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录

时间:2024-05-25 00:50:54编辑:奇闻君

沉思录讲的是什么

《沉思录》讲的是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精彩语录分析我之所以为我,不过是一堆肉、一口气和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丢开你的书本!不要再被书本所困惑,那是不可以的。要像一个垂死的人一般,轻视那肉体—那不过是一汪子血、几根骨头、神经和血管组成的网架。再看看那一口气,究竟是什么东西—空气而已,还不是固定的一口气,每分钟都要呼出去,再吸进来,剩下来的是理性。要这样想:你是个老年人了,不要再做奴隶,不要再做被各种私欲所牵扯的傀儡,不要再令他怨恨现世的命运,并且恐惧未来的命运。别被书本所困住。其出发点在于“自由”,思想的自由、意志的自由,这就是思想在无形中的传染和禁锢。如果你在看书的时候发现某些东西有50%甚至更低和你所想很接近,那么就有很大可能直接接收该思想,而忘记去拓展你原本的思想了。

《沉思录》适合什么人看?

适合任何时段的人看,想看就看,这是有营养的东西,看不看得进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年轻的时候多看点书,对你今后为人处事进入职场非常有好处。相关说明《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沉思录》为什么送给喜欢的人?

原因是因为可以让人认真的思考。风华正茂的年纪,想让他迷途知返,一本小说的女主送了男主这本书,书的扉页女主写了这句话。此外《沉思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沉思录》是古罗马帝王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一部哲学思考录,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代表作。文学赏析在《沉思录》中,作者这样告诫自己:“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在这闲暇中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回归到平静,对自己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责任良知、行为习惯等方面多做反省。同时,《沉思录》告诉人们,不要执着倏忽不定的外物世界,不要执着于身外的名与利,不要活在外力的迫使下;而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社会理性的要求活动,放弃那些只对作为动物存在的人有用的东西。

《沉思录》为什么送给喜欢的人?

因为《沉思录》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为了未来,不要消耗你的思想在别人身上,除非是共同的利益引你这么做。因为费尽心机地探讨他人的事情,细细回味别人的言谈、幻想和用意,揣测别人的目的与动机,这一切不过是使你忘掉自己,使你背离自身的指导原则而漫无目的的奔突闯荡。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怎样才能解脱自己,不为世俗所累?时时刻刻注意运用自己的理性;还要带着人的全部尊严,带着友善、自由和正义的情怀去力行当下必做之事。想象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举动,就是我们人生中的最后所为,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人类固有的理性,不要让伪善、自怜和欲壑难填等不良品性再干扰我们真正地按理性行事。这样,我们便解脱了。要想像神灵一样自在从容地生活,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占有得越多,只会使心灵更累;占有得越少,才能使心灵更宁静。

《沉思录》为什么送给喜欢的人?

《沉思录》送给喜欢的人的原因:一、喜欢一个人,要表达自己的心意,送他《沉思录》,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二、喜欢一个人,送他《沉思录》,其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三、送对方《沉思录》,就是希望彼此的感情更加进一步。四、自己送他《沉思录》,是希望对方能够觉得自己是有品位的、有思想的。《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对爱情的追求渴望。《沉思录》经典语录:一、精于计较的人,并不是真的聪明,虚怀若谷的人也不是真的糊涂。二、每个人都只活于当下,而当下是一个无法被分割的点。人生的其他部分要么就是既成的过去,要么就是未定的将来。三、如果你能敏锐地观察,你就能明智地调查和判断。四、人才要放对地方,否则就会长成歪才。五、青春是用来战斗的,不是用来享受安逸的,只有死人才不会感觉累。六、没有一桩不幸的事,不可由于勇敢承当而变成为幸事。七、不要期望成为其他任何人,而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你能够掌控的事。八、不做跳蚤人生,不做自我设限,不做坐井观天。九、 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十、向内看。善的源泉是内在的。如果你肯发掘,它便会不断地喷涌。

沉思录讲的是什么

沉思录讲的是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思想: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

沉思录是什么意思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对爱情的追求渴望。《沉思录》经典语录:一、精于计较的人,并不是真的聪明,虚怀若谷的人也不是真的糊涂。二、每个人都只活于当下,而当下是一个无法被分割的点。人生的其他部分要么就是既成的过去,要么就是未定的将来。三、如果你能敏锐地观察,你就能明智地调查和判断。四、人才要放对地方,否则就会长成歪才。五、青春是用来战斗的,不是用来享受安逸的,只有死人才不会感觉累。六、没有一桩不幸的事,不可由于勇敢承当而变成为幸事。七、不要期望成为其他任何人,而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你能够掌控的事。八、不做跳蚤人生,不做自我设限,不做坐井观天。九、 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十、向内看。善的源泉是内在的。如果你肯发掘,它便会不断地喷涌。《沉思录》送给喜欢的人的原因:一、喜欢一个人,要表达自己的心意,送他《沉思录》,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二、喜欢一个人,送他《沉思录》,其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三、送对方《沉思录》,就是希望彼此的感情更加进一步。四、自己送他《沉思录》,是希望对方能够觉得自己是有品位的、有思想的。《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对爱情的追求渴望。

沉思录经典语录有哪些?

沉思录经典语录有:1、我不迷误于诡辩的竞赛,不写投机的东西,不进行繁琐的劝诫,不显示自己训练有素,或者做仁慈以图炫耀,学会避免辞藻华丽、构思精巧的写作。2、我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的好奇和恶心的情感。3、让你的原则简单而又基本。4、我应未经好好考察不让任何东西进入我的思想之中。5、我应具有一种以理智和系统的方式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

沉思录中的名句赏析

1、在一个已经经过心灵磨砺和净化的人身上,你是找不到什么腐朽的或者不洁之物以及溃烂的伤口。当命运召唤他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人生早已功德圆满,人们不会说他是一个没演完戏就退了场的演员。而且,在他心中既没有奴才心态,也没有矫揉造作之处。他会与事物保持合适的距离,既不会太近,也不会太远。他无可指责,同时也没有什么好逃避的。 ----马可·奥勒留2、任何事,凡是强迫你违背诺言、放弃荣誉,令你怀恨,猜疑,或是诅咒任何人,要你扮演一个伪善者,引诱你追求需要墙壁帷幄来掩蔽的享乐,你都不要认为是于你有益的事。 ----奥勒留3、“汝等倘若细细观察,将见万事之发生,乃如其所应当之势。”4、毫不炫耀地接受财富和繁荣,同时又随时准备放弃。5、不要只注重形式上的修辞而放弃了实质上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6、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每个人都爱自己胜过爱其他所有人的情况下,却将建立自身价值观的权利拱手相让,任由别人的想法观念左右自己的思想?”7、以最善的方式生活,这种力量在于灵魂,只要它对无关紧要的事物采取漠然的态度8、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严肃而不虚矫,要怀着慈悲、自由与公道,不可稍存其他的念头。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免一切粗心大意,避免一切违反理性的感情激动,避免一切虚伪、自私,以及对自己一份命运的抱怨。 ----奥勒留9、吾人内心之主宰,在与自然之道相吻合的时候,对于一切发生之事均能适应;凡是可能的,凡是所遭遇的一切,均能从容不迫地适应之 ----奥勒留10、凡不能使得一个人本身变得比以前坏的,必不能使得他的生活变得比以前坏 ----奥勒留11、一些事物仓促降临,而另一些事物则飞逝而去;即使是那些刚刚降临的事物,其中有一部分也已经归于消亡。运动和变化不断地更新着这个世界,恰如连续性的时间进程在不断更新着岁月。 ----马可·奥勒留12、你在现今拒绝使用上天的秉赋,而斤斤计较将来别人对你的议论,那是不合实际的。 ----奥勒留13、遇事不慌,临事不惧,从容不迫但亦不拖延,从不手足失措,从不沮丧,从不强做笑容,更从不发脾气或是猜疑。 ----奥勒留14、生命必须像成熟的麦穗一样收割。15、我的灵魂,你慢待了自己,而你荣耀自身的时机已一去不返。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你的生命已日薄西山,你却仍不关照自身,而是将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奥勒留16、我们所听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 ----马可安东尼17、命运之神赐给他的生活上的享受,他一概接受,既不得意扬扬,亦不觉受之有愧,有的享受的时候尽量享受,视为当然,没的享受的时候亦不觉得遗憾 ----奥勒留


哲学名著《沉思录Ⅱ》

《沉思录Ⅱ》是由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约公元55~135年)所著。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早年曾读过他的作品,对他十分敬仰,自认为是他的私淑弟子,其名著《沉思录》深受其作品影响。爱比克泰德是继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哲学家之一,是希腊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出生于古罗马东部弗里吉亚的一个奴隶家庭,童年时被卖到罗马为奴,后获得自由,师从哲学家鲁佛斯。公元89年,他被驱逐到希腊西北部的尼科波利斯,直至去世。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莫顿·亨特曾说:“爱比克泰德的思想,预示了时下主要的一种心理疗法背后的理论:天灾人祸不足奇,想不开才出问题。”原来,早在约两千年前,爱比克泰德已为目前最重要的一种心理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心灵自由、安宁,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律自制的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自己灵魂的主人。他说,人的价值不在外面,不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他人的看法里,他人甚至爱你的人,也不一定认同你,理解你,不一定会分享你的热情。坚定地去做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那只是他人的看法,而且极有可能是被事情的表象所蒙蔽后的主观意志。

关于意愿,他说,要使你的意愿与自然意志相融合。学会了解自然的意志,研究它,专注于它,并使之与自己的意愿融为一体。切勿主观地臆造属于自己的规则。因为,所有的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是公事还是私事,自然都赋予他们自己的行事法则,我们都必须把自己的愿望与自然意志融合为一体,这就是我们行事的最高法则。时常倾听我们心中自然意志的要求,再根据它的指示去做。要让自己的动机与行动符合天意。

关于做事,他说,只做力所能及的事。人的困窘之处往往在于:总是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不满意,又去渴求力所不及的东西。而我们真正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意志,专心致志地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问问我们自己最想要干什么,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绝不能沉溺于消遣娱乐而置正事于不顾。

关于自我,他说,智慧的生活应该时刻关注自我。用你的日记本,写下你想成为哪种人,并准确地描述这些人的行为举止。对自己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要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你的想法和你是否有能力去做是两回事。不要总想着他人给你一些建议。你不需要任何建议,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获得快乐。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决定。如果你自己不能替自己做出选择,那么他人就会替你选择。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主宰的人是没有自由可以享受的。

关于快乐,他说,快乐只能从内心中找到。财富和地位只是实现快乐的手段,并不是快乐生活的本身。构成快乐生活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我们内心的行动,而非那些外在手段。不要把实现快乐的手段和快乐生活本身混为一谈。不要被无法避免的不幸或痛苦困扰,也不要给焦虑留下余地,内心的快乐与平静才是好的生活。

关于伤害,他说,别让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伤害自己。因为,事情的本身不会伤害或妨碍我们,给我们带来伤害的往往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换一个角度理解,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要总是在自己的想法中受伤。不要期待任何人对你的看法都和你对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有了这样的想法,即使被人侮辱嘲笑,也不会有生气或受伤的感觉。不必自责或是责怪他人。因为,无论指责他人还是指责自己,必将一无所获,只能带来痛苦。

关于理性,他说,理性的生活,首先要理性地自我思考。理性思考不是要求我们冷漠无情,它的任务是批判性地检验我们的推测或猜想。理性要求我们学会避免情绪化,尤其是在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清晰地思考问题,如果我们思考问题时添加过多的情绪,那么我们本来有秩序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借助理性,你才能理解自然法则。

关于智慧,他说,智慧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保持精神上的求知欲。必须戒除骄傲自大,用谦卑的态度做好所有的事。学会观察与倾听,懂得知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泰然处置不可控制的事物。

关于谨慎,他说,每一次行动都要谨慎。智慧的人生需要行动,但是行动不代表莽撞,行动之前需要再三斟酌。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在采取可能的行动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在继续行动之前,不可冲动行事,要退一步统观全局。镇定而谨慎地面对一切。

关于自信,他说,要充分地相信自己,不断地密切地关注自己的信念和冲动。试图取悦他人的人,总是容易被误导,进入自己无法掌控的领域。所以,不要试图取悦他人,不要因此迷失自己所要坚持的人生目标。其实,自信和谨慎并不矛盾。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应该既小心谨慎,又充满信心。

关于掌控,他说,你唯一能掌控的只有成就最好的自己,不要巴望成为其他任何人。清楚地认识到他人的事情属于他人,而不是你的事。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不会再受制于人,也不会把精力花费在一些挑剔或反对他人的事情上面。

关于习惯,他说,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坏脾气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了平静、不轻易生气的习惯,就能获得快乐而平静的生活。学会自我克制,你的热情才不会被消耗掉。

关于朋友,他说,谨慎地选择你的朋友,选择你应该与谁为伴。尽量选择那些能够提升你的品格、激发出你身上最大优点的人。于顺境中交朋友只费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

关于独立,他说,我们要逐步学会使自己不再依赖于他人的赞美和褒奖。要获得欣欣向荣的生活,我们还要学会另外一种重要的品德——懂得自给自足的哲学。欣欣向荣的生活就是有赖于自给自足。

关于宽容,他说,既要宽容他人,不生他人的气,也要宽容自己,尽可能地善待自己。若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或者把现在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比较,就会使自己痛苦万分。人都是在渐进中得到完善的,这个过程中,人人都必须进两步,退一步。每个人都可以从失败中站起来。

赴好人生这场盛宴。因为,总有一扇门是为你而开。


《沉思录》

? ? ?? 这本书久名已久,但真正读后并没有给我期待中的那种惊喜,可能特殊的背景,越读,便越觉得是同一个论点的大量反复重复,当然这是哲学类书籍的通病,更何况这本书并不是作者特意写来的著作,他本人只是作为日常的随笔,一些重要需要常以自省的观点被反复强调是正常的。遗憾这本书后面读下来只是单纯为了尽快读完而读,我觉得这是读书最应该避免的事,已经不是被书中智慧所吸引,而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但是本书中的确有很多令人深省的句子,即便在千年后的今天,其价值未有丝毫减损。虽然本书分为十二卷,但是通读下来,主要强调了几个主要论点:

1 理性的重要性。一个人应该用绝对的理性控制自己的生活。

2 内心平静的力量,通过理性正确看待周围的环境和事物,避免内心出现大波澜,从而获得坚定平静。

3 死亡和宇宙。因为我本身对这两个方面未曾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对于作者很多的观点多是一跳而过,但是总结下来,不要太在乎死亡,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这好像是我前两天看的荀子的观点,还有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




1 自立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任何事都不听从运气; 除了理性之外,绝不仰仗任何东西 。

2 主意打定之前仔细考虑,主意打定之后坚决不移

3 对一切都是冷静而坚定,从无失态之处, 亦不喜花样翻新。

4他既不鲁莽亦不骄横,做事 从容不迫,每件事都是一人独处考虑,好整以暇,平心静气,有条不紊,勇敢而坚定。

5“享受而不逾度,禁绝而不以为苦。”

6 一切事物均取决于我们的看法。

7 我从我的学问里得不到什么但是我要紧紧地抓住它。

8 要像一块岬角的岩石,任凭那海浪不断冲击;但是本身屹立不动,四周汹涌的波涛不就久消沉下去了。

9 没有一桩不幸的事,不可由于勇敢承当而变为幸事。

10 早晨是否黎明即起,是否贪睡懒觉,事情虽小,其意义所关巨大。 这是每天生活斗争之第一回合。

11我现在是怎样地使用我的灵魂呢? 永远要用这句话质询自己,并且要这样反省。

12 你时常怎样想,你的心灵便是怎样的模样, 因为灵魂是受思想熏染的。

13 作你灵魂主宰的理性,不可被肉体的任何活动所骚扰,无论其为愉快的或痛苦的。

14 凡是这肉体的人生以外的一切事物皆不属于自己,皆非自己所能控制,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可为的呢?

15 所谓幸运的人乃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幸运的人; 所谓幸运乃是灵魂之良好的趋向,良好的动机,良好的行为。

16 以君子之道自持。

17 你自以为正在从事有价值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在受骗最烈。

18 在生活中,肉体尚未屈服而灵魂先行屈服,乃是一件耻事。

19 事实上,常是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因为是我们自己硬把价值观念加在事物上面,如果我们只对于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事物分辨善恶,则我们就不会有机会怨天尤人了。

20 我们都是想要完成一个目标的共同工作者,有些人是有意识有知识的,另有一些人是盲目的。

21 与其说人生像跳舞 ,不如说人生像摔跤,因为它需要我们立定脚跟,准备迎接不可预见的每一次攻击。

22 一种痛苦用不会是不可忍的或永无休止的,所以要记住它是有限度的,不要再想象中把它扩大。

23 不激动,不麻痹,不虚伪。排除幻想,控制冲动,扑灭欲望,把握你的理性。

24 悔悟乃是忽略了“某一些有益的事物”之后的一种自责。

25 你需要用一件一件的行为来建立起你的生活。

26 如果每一件行为都能尽量达到它的目标,没有人能阻止你的行为去达到它的目标。

27 不要被想象中的整个人生的一副图画所吓倒,不要悬想有多少苦恼在等着你。

28 要提醒你自己,给你带来负担的不是过去,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29 一切修行之本,无论根本五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以及菩萨十重四十八之轻戒, 其要义无非是克制,不能持戒,还说什么定慧?克己复礼

30 只为了换个地方,我的心灵便忐忑不安,自贬身价,匍匐,张皇,崩溃,恐惧, 值得吗?什么事能值得它这样呢?

31 如果你自己性格中有点什么使得你烦恼,谁能妨碍你去纠正那该负责的观念呢?

32 不被情感所控制的心灵,有如一个坚强的堡垒,一个人没有比这更易守难攻的堡垒去藏身的了,没有发现这堡垒是愚昧无知的,发现而不进去藏身是不幸的。

33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模糊,心灵不可完全倾注在本身上面,亦不可任其激动。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

34 人的心灵之照射亦复如是, 不是把自身射散,而是把自己扩展,触及任何阻碍物时,永不留下激烈的撞击之痕,自身亦不破碎,而能稳稳地站立,并且能照亮那个东西。 至于拒绝传导阳光的东西,那便是心甘情愿地丧失了阳关被伸展的机会。

35 做你的工作,不要像是做苦工,也不要希求别人的怜悯或赞扬。

36 心灵既然不能不共享肉体的感觉,如何可以不受烦扰而保障其固有之优越。

37 体察一下你的本性所要求于你的是些什么?

38 因为顽固不化,便由着生活来腐蚀;这标示一个人之 过分的迟钝与过分的迷恋人生 。

39真正牵线的是我们内心中的那个隐秘的东西,它给我们言词,它给我们生活,它使我们成为人。

40理性的灵魂 之作用如下: 它看见自己,剖析自己,按照它自己的意志而铸造自己,自己收获自己的成果。

41 没有一种生活, 比你现在所处的生活更适宜于作哲学之运用。

42一个人越近于平静,越近于强有力。悲哀是一种脆弱,愤怒也是。

浑圆无迹,安稳自如。

1 饱学而不炫弄

2 自制和意志坚定,在病中,以及在其他一切情况下,保持愉快的心境,要有一个严肃与和蔼妥为配合的性格,做点什么事情不要出口怨言。

3 如果不密切注意自己心灵的活动,则必定是不快乐的。

4 由于欲望而产生的过错比由于愤怒而产生的过错更为可厌。

5 让你内心的神明作你内心的主宰。

6 对于一切发生的事和命运给他编造的事,一概地感觉愉快而且欢迎,不无损其内心饿神明、不以许多妄念去烦扰它,保持其宁静肃穆,规规矩矩地事之如神,不做妄语、不为邪行。

7 纯洁地、宁静地朝着生命的鹄的前进,随时准备离开人生,毫无勉强地接受命运。

8 修养在于内心,与环境没有多大关系。一般人隐居在相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乃是最为庸俗的事,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自己内心里去。 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便可活得宁静。

9 人的心灵一旦收敛起来,并且发现其力量之所在,便与实际生活中的顺利与坎坷全无关系。

10 你该退隐到自己那块小天地里去,不要过分紧张、不要急躁,要从容自持,要像一个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公民,一个尘世凡人那样地去面对人生。

11 如果你想要内心宁静,就要少做事。

12 当你的环境好像是强迫你烦恼不安的时候,赶快敛神反省, 切勿不必要地停留在那不和谐的状态之中。不断地返回到内省和谐的安静,你便可得到更大的控制力量 。

13由于饮食简单它能从早到晚地工作,心地光明而宁静。

14面容由心支配,由心得到它的形貌与气色,若心不能支配自己的形貌与气色,那是可耻的。

15 对东西发怒时无益的,因为它们毫不介意。、

16把自己独立起来,不要被感觉与欲望所支配,因为他们均是兽性的。




1 随时小心照顾到朋友们的利益;对于没有知识的人和不讲理的人能够容忍。

2 “我太忙了!” 也不可以此为借口而逃避我们对人应尽的义务。

3 朋友若是对你有怨言,纵然是无理取闹,亦不可忽视,提起别人的师长,要怀有衷心的敬意,看见别人孩子时,由衷地喜爱。

4 训练你自己“细心听取别人讲话”,尽可能地深入他的内心。

5 人生是为彼此依赖的,所以要教导别人,或是容忍别人。

6 关于别人做的每一件事,要尽量养成习惯反问自己:这人怀着什么目的?但是先从自己开始,先检讨自己。

所谓君主,其最高理想乃是人民的自由。




1 要像一个垂死的人,轻视那肉体。

2 你的时间是有限期的,如果你不用以照耀你的心灵,时间便要逝去。

3 如果一个人把死参究一下,靠理性的分析把那虚幻的恐惧撇开,他便会觉得那不过是自然的运行而已。

4 许多香灰屑纷纷落在这同一得圣坛上,有点落得早些,有的晚些,但是没有什么区别。

5 按照自然之道去派遣这短暂的时间吧,漂漂亮亮地走向这旅途的尽头, 像一颗橄榄烂熟落地一般,赞美那在底下承托着的大地,感激那令他滋长的万物。

6 死是从感觉印象中获得释放,也是从事我们成为傀儡的冲动中获得解放,也是从对肉体索夫的劳役中获得解放。

7 我们生存时,死尚不存在,死来时,我们已不生存,所以死与我们毫无关系。




1 因为一连串得事物并非分别地先后发生,而是有一种理性的关联,恰似现存的事物在一种和谐的秩序中被拼合在一起。

2 循环往复至于永恒。

3 除了靠变化,什么东西能生出来呢?什么事比变化对于宇宙的本质更接近、更紧要呢?




1 不要为将来担忧。如果你必须到去到将来,你会带着同你来到现在时一样地理由去的。




1 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 因为不能分辨善与恶 。

2 不要再令他怨恨现实的命运,并且恐惧未来的命运。

3 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免一切粗心大意,避免一切违反理性的感情激动, 避免一切虚伪、自私,以及对自己一份命运的抱怨。

4 那一切的感官方面的事物,尤其是那些用快感诱惑我们的,或用苦痛威吓我们的,或被虚荣所艳羡的——多么无价值、可鄙、龌龊、短暂、无实 ——这都是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加以体认的。

5 长寿的与夭折的人所放弃的是一样的多; 因为一个人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今” ,事实上只有这个是他所有的,而他所没有的东西,他当然也不会失掉。

6 一个人的灵魂堕落:1 对任何发生的事情抱怨。 2 对于某人加以嫉视。 3 被喜乐或苦痛所征服。4 戴假面具,在言行上虚伪无。 5 行为或意向漫无目标。

7 需要注意两项:第一,客观的事物并不能涉及灵魂,只是在外面静止着,烦扰皆由内心而起。第二,眼见得世界瞬息万变,然后趋于消灭“宇宙即变化,人生即主观。”

8 如果一个人有敏锐感觉,深刻地体认宇宙的活动,则任何事物,纵然是间接产生的现象,亦必会令他觉得可喜,是整体的一部分。

9 所以我们应该排除我们思想连锁中漫无目标的无益的部分,过分好奇与怀有恶意的部分尤宜摒斥。

10 任何事,凡是强迫你违背诺言、放弃荣誉、令你怀恨、猜疑,或是诅咒任何人,要你扮演一个伪善者,引诱你追求需要墙壁帷幄来掩蔽的享乐,你都不要认为是于你有益的事情。

11 你遭遇一件事物,便要给它下一定义或作一描述,以便清晰地看出赤裸裸的真相,其全部的真相。

12 最能培养高尚胸襟的事,莫过于对人生遭遇的一切,作确实而有条理的研究,从而参究这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动。

13 肉体,灵魂,智慧,感觉属于肉体,欲念属于灵魂,真理属于智慧。

14 自然总是不比艺术差,因为艺术乃是模仿自然者。


哲学名著《沉思录》赏析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鞍马劳顿中写给自己的哲思录,流传近2000年而历久弥新,被誉为“人间至宝”。作者生于公元121年4月26日,公元162年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战事频繁。他醉心哲学,戎马一生,被称为“马背上的哲学家”。以前,我曾粗读过这本书,觉得它艰涩难懂而不知所云;而今再读,真是博大精深,字字珠玑,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八级地震。我想,若当时认真拜读了它,人生应会少许多烦恼吧。

作者认为,世间万物,皆为宇宙自身行为之产物。万物皆由法则支配。只要与宇宙本性达成一致,每个事物均能功德圆满。他说,依循万物法则,才能走出笔直大道。这与中国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

关于幸福,他说,真正的幸福与外部环境无关,而是在你依循本性而为的事情中。只有遵从自然本性去生活,才能得享幸福。停止不切实际的幻想,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关于理性,他强调无时无刻保持理性的重要意义,而非理性的东西都应被摒弃。他说,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关于内心,他说,当你由于环境所迫而在某种意义上无法得到内心宁静时,请尽快让你的思想转向你的灵魂,强制因素一旦消失,你便应该马上重返正途。观察内心,不要让自己错过任何事物的奇异特性与价值。

关于猜测,他说,绝不要去猜测别人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心思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关于遭遇,他说,如果你既有生母又有继母,那么也应该对继母尽守孝道,但同时不能忘记你的生母。不如把宫廷与哲学视为你的继母和生母;经常回到哲学身边,并在她怀里休憩,由此你在宫廷里经历的遭遇就变得可以忍受,而且最终你还会被宫廷所容忍。不要再让别人听到你对宫廷生活或自己生活的抱怨之声。

关于退隐,他说,人们都在为自己寻找着退隐之路,寻找一种隐居于乡野、海滨或山林的生活,你对这种隐居生活简直羡慕得要死。但是,这种退隐的想法是凡夫俗子们共有的特征,因为应否选择隐居生活完全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因为无论一个人退到什么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内心灵魂深处那样能获得更多的宁静并摆脱所有的烦恼,特别是在他心中恰巧有这种思想的时候。

关于烦恼,他说,我今天终于走出了所有的烦恼,或者可以说我把所有烦恼都抛诸脑后,因为烦恼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内部,我的思想中。

抛开成见,你会得救。身外之事纷纷扰扰,而你的内心依然保持自由。


《沉思录》名言辑录(二)

21.所谓幸运的人乃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幸运的人,所谓幸运乃是灵魂之良好的趋向,良好的动机,良好的行为。

22.当你的环境好像是强迫你烦恼不安的时候,赶快敛神反省,切勿不必要地停留在那不和谐的状态中。不断地返回到和谐状态,你便可得到更大的控制力量。

23.在生活中肉体尚未屈服而灵魂先行屈服,那是一件耻事。

24.敬神爱人。

25.适应你命中注定的圆境,爱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但是要真心地爱。

26.训练你自己细心听取别人讲话,尽可能地深入他人的内心。

27.你能开始一个新生活,只消像你从前观察事物那样再重新观察一次;新生活即在其中。

28.在谈话中要注意所说的话,在做事中药注意所做的事。在后者中要于开始时洞察其所能引起的结果,在前者中要小心地把握其含义。

29.理性永不搅乱其自身的宁静,换言之,永不使其自身陷于欲望。

30.脸上的怒容是极其不自然的。怒容若是常常出现,则一切的美便立刻开始消失。

31.面容由心支配,由心得到他的形貌与气色。

32.考虑在有生之年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度过自己的岁月。

33.天神降下风暴打在我们船上,那时节我们只好努力摇橹,不必怨尤。

34.为什么不致力于如何使意外事故成为有益的问题上去呢?因为那样你便可把他们善为利用,转祸为福。

35我们要立定脚跟,准备迎接不可预见的每一攻击。

36.一种苦痛永不会是不可忍或永不休止的,所以要记住它是有限度的,不要在想象中把他扩大。

37.完美的性格应该是这样的,过一天就好像是过最后一天似的,不激动,不麻痹,不虚伪。

38.力求自己免过,是可能的;欲令别人免过,是不可能的;薄责己而厚责人,糊涂之至。

39.要坚持,而且如属可能要在每一情形下坚持。

40.你需要用一件一件的行为来建立起你的生活,并且要知足,如果每一行为都能尽量达到它的目的。没有人能阻止你的行为去达到它的目标。

41.不要被想象中的整个人生的一幅图画所吓倒。不要竟悬想有多少苦恼等着你,在当前每一事项中要反问自己:“在这一段经验中究竟有些什么事无法忍耐的?”

42.对于人以及人所遭遇的任何事物能不侧目而视,以慈悲的目光观察一切,就其本身具有的价值而接受并利用每一件事物,那便是可喜之事了。

43.你遭遇外界挫折而烦恼的时候,使你困扰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对那件事情的判断。

44.不被情感所控制的心灵,有如一个坚强的堡垒,没有发现这堡垒的人愚昧无知,发现而不藏进是不幸的。

45.这条黄瓜是苦的,丢掉他;这条路上有荆棘,转弯走。这就够了,用不着再加上一句“为什么世上会有这种东西”。

46.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模糊。

47.理性是无往而不在的,到处献给那些能接受的人,恰如空气由呼吸的人随意享受一样。

48.上帝不要我的不幸靠别人来决定。

49.今天我脱离了烦恼,也可以说抛弃了烦恼,因为烦恼不在外面,是在里面,在我自己的想象里面。

50.你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由淳朴而来的快乐?由尊严而来的快乐?由认识各个事物而来的快乐?

51.当一个人盛气凌人的时候,我看到的是背后的点头哈腰;当一个人撒谎时,我看到的是他内心的无奈与煎熬;当一个人吹嘘,我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空洞与自卑。没什么好生气,我只消用慈爱的眼神怜悯他们。

52.芸芸众生犹如秋风扫落叶。

53.理性的灵魂作用如此:他看见自己,剖析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铸造自己,自己收获自己的成果。

54.怒气将被诱发时,应作如是想:发怒不是丈夫气概,和蔼的性格较合于人性,亦较富于男性。

55.悲哀是一种脆弱,愤怒也是。

56.浑圆无迹,安稳自如。

57.凡作为,勿做无目的之事,勿做与公道背道而驰之事;要理解凡身外遭遇之事全是由于偶然或由于天意,并且你没有理由去怪罪偶然或天意。


上一篇:地师之命格

下一篇:陕西同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