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见龙卸甲结局到底什么意思啊?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影片最后结局只剩下他赵子龙一个人被曹婴带着十万大军包围。没有讲到底死了没有,属于开放结局。赵云弹尽粮绝,回忆数十年戎马生涯,遂以一人之力杀向曹军千军万马,迎来人生中的最后一战。虽然从前面的铺垫看是一场必死的结局,但是最后导演却给了观众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扩展资料:《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虽挂着“三国”之名,但与任何史实无关。刘备初逢赵子龙,白马银枪一见如故,岂是片中啃大饼、光脚丫的乡民能比,就连经典的长坂坡之战也被搬到凤鸣山。这一切,只是因为导演想表达赵云像走马灯一样无法逃避人生轮回的涵义。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它是一部传记片。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后生,凭借智勇忠义功成名就,最后用近乎完美的牺牲完成了对一生命运的最后救赎。影片处处颠覆《三国演义》,但在刻画英雄内心世界时浓彩重墨,摆明了只想拿三国混个眼熟,以拍英雄传记为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之见龙卸甲》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的结局是什么?
影片最后结局只剩下他赵子龙一个人被曹婴带着十万大军包围。没有讲到底死了没有,属于开放结局,简介:赵云弹尽粮绝,回忆数十年戎马生涯,遂以一人之力杀向曹军千军万马,迎来人生中的最后一战。虽然从前面的铺垫看是一场必死的结局。最后电影并没有讲述那一战的结果,也没有交待赵云的生死,而是保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尾,留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扩展资料:三国志之见龙卸甲剧情简介:年过六旬的蜀汉名将赵云为了帮蜀国收复中原,统一天下而再度出山,却在凤鸣山上被魏国大军包围,迎来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回思往事立残阳,一幕幕征战中的血雨腥风,一阵阵军旅间的嬉笑悲戚,纷纷涌现在这老将军的眼前。时值汉末乱世,汉丞相、一代奸雄曹操强兵压境,时为乞丐的常山真定人赵云遇上抱打不平的同乡兄长罗平安,两人一见如故,互诉对乱世的一片憧憬。在军师诸葛亮以攻为守的策略下,主动请缨劫寨扰敌立下大功。长坂坡一役,为免罗平安遗失刘备妻儿的死罪,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营救回甘夫人和幼主刘禅,从而一战成名。不久赵云荣升为翊军将军,成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而此时一事无成的罗平安却是心中百味。时光如梭,蜀国名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先后辞世,两鬓斑白的诸葛亮再一次策动歼灭曹魏大计,不服老的赵云坚持要做先锋。不料此次的劲敌竟是曹操的孙女曹婴,这个美得像雪一般的少女,弓马娴熟,智勇双全,带着十万大军欲生擒赵云以了祖父当年的心愿。而对赵云爱恨交织的罗平安却在最后一刻作出了一个令他后悔莫及的决定——他把赵云最后一次出征的军机出卖给了曹婴。而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把赵云、邓芝的偏师当成诱敌之军,寄望曹婴和赵云的大战,能让他暗渡陈仓,用全军在三个时辰里攻下魏国凉州六郡。此时此刻,赵云该何去何从。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的结局是什么?
影片最后结局只剩下他赵子龙一个人被曹婴带着十万大军包围。没有讲到底死了没有,属于开放结局,简介:赵云弹尽粮绝,回忆数十年戎马生涯,遂以一人之力杀向曹军千军万马,迎来人生中的最后一战。虽然从前面的铺垫看是一场必死的结局。最后电影并没有讲述那一战的结果,也没有交待赵云的生死,而是保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尾,留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扩展资料:三国志之见龙卸甲剧情简介:年过六旬的蜀汉名将赵云为了帮蜀国收复中原,统一天下而再度出山,却在凤鸣山上被魏国大军包围,迎来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回思往事立残阳,一幕幕征战中的血雨腥风,一阵阵军旅间的嬉笑悲戚,纷纷涌现在这老将军的眼前。时值汉末乱世,汉丞相、一代奸雄曹操强兵压境,时为乞丐的常山真定人赵云遇上抱打不平的同乡兄长罗平安,两人一见如故,互诉对乱世的一片憧憬。在军师诸葛亮以攻为守的策略下,主动请缨劫寨扰敌立下大功。长坂坡一役,为免罗平安遗失刘备妻儿的死罪,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营救回甘夫人和幼主刘禅,从而一战成名。不久赵云荣升为翊军将军,成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而此时一事无成的罗平安却是心中百味。时光如梭,蜀国名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先后辞世,两鬓斑白的诸葛亮再一次策动歼灭曹魏大计,不服老的赵云坚持要做先锋。不料此次的劲敌竟是曹操的孙女曹婴,这个美得像雪一般的少女,弓马娴熟,智勇双全,带着十万大军欲生擒赵云以了祖父当年的心愿。而对赵云爱恨交织的罗平安却在最后一刻作出了一个令他后悔莫及的决定——他把赵云最后一次出征的军机出卖给了曹婴。而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把赵云、邓芝的偏师当成诱敌之军,寄望曹婴和赵云的大战,能让他暗渡陈仓,用全军在三个时辰里攻下魏国凉州六郡。此时此刻,赵云该何去何从。
电影见龙卸甲有些看不懂,为啥赵子龙非要去凤鸣山?
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看不懂很正常,因为他是一部架空片。你越是熟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你反而就越看不懂。 在小说中,赵云出道于192年的大战文丑;到了这部电影中,导演李仁港把时间推后了20年,即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 但更令人费解的是,导演把赵子龙的出场时间安排在刘备兵败之时,却又在给他加了一段雨夜劫寨的戏份之后,赶紧又让他去单骑救主。最后便是领命出征,被困凤鸣山。 这些场景虚虚实实,其实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书中很多情节都是没有的。 但有一点要值得注意:在电影中,赵云出道于凤鸣山,最后又被困于凤鸣山—— 画了一个圈 ,这对于我们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有帮助。 那么,赵子龙为啥非要去凤鸣山呢? 首先,赵子龙的初心是“画一个圈”之后,衣锦还乡。 电影的开头,罗平安送给了赵子龙一幅地图,并告诉他:做人,胃口要大,梦想也要大! 赵子龙奉为圭臬,后来穿插了一段回乡的感情戏,再次应证赵云的初心——圈没画完,势不回乡。 其次,赵云夺了曹操的手中之剑正是在凤鸣山,后来曹婴为了报仇,特意将其围困于此。 这一点并不明显,但电影中有条暗线交待:关兴和张苞作为赵云的羽翼去突围时,曹婴特意斩其两翼,并于阵前向赵云示威——爷爷失去的尊严,我要替他夺回来。 所以,曹婴在明知凤鸣山易守难攻的前提下,宁愿损失韩德五子,也要将其围困于此。 然后,赵云出征时正值蜀中无大将之际,五虎将凋零之后,蜀国危急,诸葛亮特意将赵云安排在凤鸣山,牵制曹军。 赵云去凤鸣山时,诸葛亮送了他两个锦囊,第一个锦囊对他有实质性帮助,而第二个锦囊却是诸葛亮告诉了赵云真相——你被我利用了,但情况危急,没办法。 因此,赵云心灰意冷,并不想突围。 最后,导演将五虎将的衣甲冢设置于此,赵云看见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兄弟的归处均在此,他也想留下来。 关于这一点,电影给了光影暗示,并没有台词和旁白。 总之,导演是想将赵云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雨夜劫寨和单骑救主对应的却是被诸葛亮利用,被大哥罗平安背叛,至于他那段青涩的爱情,更是无疾而终。 所以,赵云从凤鸣山来,回到凤鸣山去,画完一个圈,形成了一个轮回。 以上,当架空片看没问题,只要想拿《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他对照,就会犯迷糊。 诸葛亮告诉赵子龙,每到一个地方就打开一个锦囊,里面会有下一个地点。诸葛亮想把赵子龙当做夜空中最亮的星,吸引敌人前往。给张苞关兴两路大军吸引敌人拖延时间! 而且军中又出了罗平安这个奸细,刚好把行军路线告诉了曹魏!曹魏大都督曹婴在半路设伏,赵子龙三面都是大军,逼迫赵子龙不得不前往凤鸣山! 因为电影需要 老干部最后一把发光发热,军师大人自然要物尽其用 李仁港让他去的…… 导演要求的 其实罗贯中写凤鸣山这一段要引出后面天水收姜维的情节。姜维才是凤鸣山的凤。 为了龙凤和鸣啊
电影《见龙卸甲》中,赵子龙为什么非要去凤鸣山?
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是一部架空片,你越是熟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你反而就越看不懂。在小说中,赵云出道于192年的大战文丑;到了这部电影中,导演李仁港把时间推后了20年,即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令人费解的是,导演把赵子龙的出场时间安排在刘备兵败之时,却又在给他加了一段雨夜劫寨的戏份之后,赶紧又让他去单骑救主。最后便是领命出征,被困凤鸣山。这些场景虚虚实实,其实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书中很多情节都是没有的。但有一点要值得注意:在电影中,赵云出道于凤鸣山,最后又被困于凤鸣山——画了一个圈,这对于我们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有帮助。赵子龙为啥非要去凤鸣山呢?初心是“画一个圈”之后,衣锦还乡电影的开头,罗平安送给了赵子龙一幅地图,并告诉他:做人,胃口要大,梦想也要大!赵子龙奉为圭臬,后来穿插了一段回乡的感情戏,再次应证赵云的初心——圈没画完,势不回乡。赵云夺了曹操的手中之剑正是在凤鸣山,后来曹婴为报仇,特意将其围困于此这一点并不明显,但电影中有条暗线交待:关兴和张苞作为赵云的羽翼去突围时,曹婴特意斩其两翼,并于阵前向赵云示威——爷爷失去的尊严,我要替他夺回来。所以,曹婴在明知凤鸣山易守难攻的前提下,宁愿损失韩德五子,也要将其围困于此。赵云出征时正值蜀中无大将之际五虎将凋零之后,蜀国危急,诸葛亮特意将赵云安排在凤鸣山,牵制曹军。赵云去凤鸣山时,诸葛亮送了他两个锦囊,第一个锦囊对他有实质性帮助,而第二个锦囊却是诸葛亮告诉了赵云真相——你被我利用了,但情况危急,没办法。因此,赵云心灰意冷,并不想突围。导演将五虎将的衣甲冢设置于此赵云看见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兄弟的归处均在此,他也想留下来。关于这一点,电影给了光影暗示,并没有台词和旁白。总之,导演是想将赵云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雨夜劫寨和单骑救主对应的却是被诸葛亮利用,被大哥罗平安背叛,至于他那段青涩的爱情,更是无疾而终。所以,赵云从凤鸣山来,回到凤鸣山去,画完一个圈,形成了一个轮回。以上,当架空片看没问题,只要想拿《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他对照,就会犯迷糊。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
《三国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见龙卸甲》。
故事中,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在五丈原与曹军展开决战,形势十分危急。此时,一名神秘人物骑着一匹红马出现在战场上,他手持双刀,身穿黄袍,头戴金冠,面容严峻。他号令士兵向前冲锋,很快便将曹军冲垮。然而,当他卸下铠甲时,众人才发现他竟然是刘备的随从关羽。
这个故事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关羽的英勇和忠诚。他不仅拥有超凡的武艺,还有着高尚的品德。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不畏艰险,不惧牺牲,宁死不屈。这种忠诚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后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像关羽一样具备忠诚和奉献的品质。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高尚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见龙卸甲》这个故事,不仅是《三国志》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只有在忠诚和奉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电影《 三国之见龙卸甲 》中的罗平安是内奸吗
恩,是的,罗平安是内奸。不过电影用艺术的手法只表现了一下,没有说出来,很朦胧的。罗平安与赵云一样出自常山,寄望在乱世建功立业。立下誓言,不衣锦还乡,绝不还乡,却因此入魔,因贪功冒进,犯下长坂坡和定军山的错误,得赵子龙搭救,阴差阳错成全了赵子龙,对其爱恨难明,最终将赵子龙出卖给曹婴。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战为纲,并不完整描写赵子龙的命运。截取了赵子龙入伍从军初破曹营、请命救孤和最后决战凤鸣山三个片段,展现了三个时期三个不同的赵子龙。因全片气场极为统一,片段式的叙事并未给人跳脱感。刘德华戴钢盔的造型此前曾被诟病为脱离史实,但看片后也并不觉得突兀。尤其是影片末尾,当须发尽白、身负重伤的赵子龙独自一人冲向曹军,镜头突然闪回到影片开始部分他的飒爽英姿时,无法不令人动容。扩展资料:罗平安对赵子龙说过“把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救回来”,阿斗当时还是婴儿,“扶不起”说不通。在影片开始六分钟后,罗平安拿地图给赵子龙看,在地图上很明显可以看到赤壁旁边写着曹操屯兵与此 以及写有操练水军,而且在凤鸣山旁写这救主公和救阿斗这几个字,当时连长坂坡都还没打,明显不可能知道赤壁那些事。
详解《三国之见龙卸甲》故事内容
年过古稀的赵云为了帮刘备踏平魏吴再度出山,却在凤鸣山上被困,迎来人生中的终极决战。回思往事立残阳,在这电光火石中,一幕幕征战中的腥风血雨,一阵阵军旅间的喜笑悲愁,纷纷出现在这老将军的眼前。
三国乱世,魏军强势压境,初任工兵的赵云遇上抱打不平的同乡兄长罗平安,两人一见如顾,互诉对乱世的一片憧憬。在蜀国军师诸葛亮以攻为守的策略下,主动请缨劫寨扰敌立下大功。长板坡一役,为免罗平安遗失刘备妻儿的死罪,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营救回幼主,从而一战成名。
因“单骑救主”有功,赵云被委以重任与蜀国上将黄忠老将军一起出征定军山,此役是蜀国收取汉中奠下蜀国基业的重要一仗。不料黄忠为争头功在罗平安的鼓动下提前出兵,却不想中了曹操的奸计伤亡惨重,危难时刻赵云及时赶到义救黄忠和罗平安,并在诸葛亮的妙计下烧掉曹军粮草再立大功。赵云荣升为五虎大将,而此时的罗平安却是心中百味。
时间如梭,五虎大将的关、张、马、黄都先后辞世,两鬓斑白的诸葛亮再一次策动歼灭曹魏大计,不服老的赵云坚持要做先锋大将。不料此次的劲敌竟是曹操的孙女曹婴,这个美得像雪一般的少女,弓马娴熟,智勇双全,带着10万大军欲生擒赵云以了祖父心愿。而对赵子龙爱恨交织的罗平安却在最后一刻作出了一个令他后悔莫及的决定--他把赵云最后一次出征的军机出卖给了曹婴。
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把赵云当成诱敌之傀儡,寄望曹婴和赵云的大战,能让他暗渡陈仓,用全军在三个时辰里攻下魏之主城六郡。此次此刻,赵云该何去何从。
《三国之见龙卸甲》这部电影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人生思考?如题 谢谢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看了2遍,印象很深刻,也许有些人和我一样,但也有很多人讨厌,但我希望大家能先抛开一些电影表面的东西,能从这部电影的本源看起,也许大家能找到一些答案。 这是一部写实的战争片吗?我认为是,也认为不是。不是是因为里面确实存在一些方方面面的为了烘托主角而刻意营造的环境,比如凤鸣山的设计,战士的盔甲和很多细节问题,也许是为了艺术化和商业的考虑,确实能给人视觉冲击或者冲击过头的感觉,没有这些东西可能就不大可能叫商业片了~~。那为什么又说是呢?我想说的是在对待战争的态度和在战争面前的人格表现方面,我认为这部电影是相当成功和写实的,一扫过去三国或其他类似题材过于脸谱化的设计。从赵云这个人物说起,影片一开始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为自己命运而战的小卒,救阿斗成为一个天下闻名的将领,再到成为蜀国旗帜性人物“常胜将军”,最后重新回归为一个为捍卫国家尊严的斗士,可以说他的人格是在不断塑造中升华的。其实在这部影片中赵云根本不是什么三国演义中被吹的神乎其神的战神,他也是一个小人物,一个用他自己话说是“用了几十年心血走完一个大圈”的小人物,这在从刘德华的演技上能看出许多东西来,他起先对战争的理解是为了“天下太平后成个家”,并天真的以为在地图上划一个大圈后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到后来救阿斗时,有些人很鄙视赵云在救过阿斗后那阵近乎疯狂的狂笑。我反而认为这是整部影片中非常点睛的部分,试问假使是你,假使你从千军万马中安然逃脱出来,你第一反应是什么?你还来得及耍酷摆POSE对曹操说一大通看似大义凛然的废话来提高电影的宣传程度?反而我更感觉狂笑是一种表达挣脱命运束缚后的窃喜和心虚,是对战争恐惧感的一种释放,很有震撼的感觉。也正因为这次经历,他认为自己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而他对曹操说的那句“看谁活的长”,更是他之所以成为常胜将军的源动力之一,他要比任何人都活的长,因为在这个混世,败等同于死。而至少在五虎将中,他胜利了。但这也最终成为他兵败凤鸣山的主因,因为他也许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天,地,人,国家,即使面对这些的是常胜将军赵云,他也是虚弱的,无助的,少主荒淫,后继无人,这些他主宰不了,控制不了,而在同他那位大哥最后对话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了--“天数早已定”,但天数归天数,人的信仰,人的尊严,也是在这个兵临城下的时刻凸显出来了。简单点说,人的一生,得真正为了点什么东西而活,而当自己知道为什么而活的时候,反而不会对死亡感到恐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导演会在影片结尾把赵云的狂笑重新放一遍,与此时此刻面临同样情况下赵云的淡定从容做对比了。这就是人格的升华,从起点重新回归到起点,看似命运轮转,但心境早已是天上人间。这也许就是影片所希望传达的一些东西吧。 所以,狂贬这部影片的朋友,希望您能放下一些不需要的包袱(就象影片中赵云起先对命运的执着,那就是他的包袱),轻装上阵,用看待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战神,用看待一场战争而不是一部厚重的历史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部影片,也许能在糟粕中找寻到一些闪亮的东西。 关于影片分级,我强烈建议这部电影划归为十八禁!不要瞎想,我确实感觉这部电影对未成年人了解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仅此而已。而作为成年的,为自己事业和命运奔波的人来说,也许可以歇下脚,用当代的眼光来看待这部“古代”的电影,一个小人物的奋斗成长史。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的赵子龙!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扔砖欢迎,但希望这扔在我一个人的头上,别涉及祖辈亲属之类,再次感谢能耐心看完这篇陋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