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计划

时间:2024-05-30 22:38:21编辑:奇闻君

环境地质学研究进展

沈照理1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1.1 研究对象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任务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2 研究内容(1)Environmental Geology(Edward A.Keller,Univ.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7thE-dition,1996)中所列的,研究内容:土地利用及与土壤有关的环境问题、人口增长与自然灾害、洪灾、滑坡、地震、火山活动、岸边灾害、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环境与健康、矿产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CO2,O3,酸雨等)、大气污染等。(2)环境地质学(修订版)(潘懋、李铁锋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中所列的研究内容:全球变化的研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城市环境地质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医学环境地质研究、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中的研究等。1.3 分科状况与学科归属目前,环境地质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已经沿用过的主要有:①环境水文地质学;②环境工程地质学;③环境地球化学;④灾害地质学;⑤城市环境地质学;⑥矿山环境地质学;⑦农业环境地质学等。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环境地质调整到现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之环境工程学科、专业(083002)。(见下表)地球科学进展2 我国环境地质问题研究概述在自然(原生)和人为(次生)因素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全面的、简略的、择重点简介)3 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瞩目的问题之一(1)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刘培哲文章简介,在《地学前缘》1996年3卷1期。(2)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美]阿尔·戈尔著,陈嘉映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一书简介。(3)Resources vital to humans。(4)地球科学新的优先考虑的问题。(W.S.Fyfe文章)简介,在《地学前缘》1996年3卷1期。地球科学进展4 与专题相关资料(1)书籍:①《Environmental Geology》Edward A.Keller著;②《环境地质学》(修订版)潘懋,李铁锋编著;③《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美]阿尔·戈尔著,陈嘉映等译。(2)期刊:①Water Research;②Environmental Sciences&Technology;③Contaminated Hydrogeology;④Applied Geochemistry;⑤地学前缘。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哪些科学问题

环境地质学属地球科学,是应用地质学和地理学原理,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地质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科学。环境地质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它包括这样一些研究内容:①区域地质环境研究,为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国土整治及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②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为预报地质灾害提供依据,为减免灾害提出防范措施。③地球化学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研究不同地区地球化学背景,各种元素丰度及其分布特点;研究空气、水体、土壤和矿物原料中有益、有害元素及致病物质富集、迁移规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畜健康关系,防治某些地方病和职业病,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某些元素的天然富集或短缺对人畜健康和植物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一些城市饮用水水质恶化问题也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问题。④古气候的变化规律,主要利用地质环境中沉积物反映气候变化的标志,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情况、原因和规律,预测今后气候变化趋势可能产生的危害和提出防范措施。⑤工程建设中可能引起的环境恶化问题。大量的工程活动,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矿山、海港工程、电站建设等常常引起人为地质作用,在兴利的同时往往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引起环境恶化。对人为地质作用及其地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和预测,为区域经济建设规划和大型工程设计提出科学论证。⑥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造福人民,但同时又往往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甚至导致人为的地质灾害。地下水过量开采常常引起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常常导致海水入侵和土地盐碱化;矿山开采往往引起地面塌陷、山崩和人工滑坡;某些矿产,特别是放射性矿产的勘探和开采往往引起环境污染。环境地质工作就是要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详细研究导致环境恶化原因,提出防止减轻地质环境恶化的措施。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哪一座?最高的冰山有多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C19A,它位于法国南极基地附近,面积几乎与亚洲国家文莱相等(约16平方公里)。B15冰山断裂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山,B15的面积曾达到1.14万平方公里,2003年11月5日在新西兰沿岸断裂成两个岛屿大小的冰山之前,它的形状和牙买加的形状几乎一样。B15的断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世界最大冰山的头衔也落到了C19A的头上。扩展资料冰山的形成:冰山大多在春夏两季内形成,那时较暖的天气使冰川或冰盖边缘发生分裂的速度加快。每年仅从格陵兰西部冰川产生的冰山就有约1万座之多。在冰川或冰盖(架)与大海相会的地方,冰与海水的相互运动,使冰川或冰盖末端断裂入海成为冰山。还有一种冰川伸入海水中,上部融化或蒸发快,使其变成水下冰架,断裂后再浮出水面。大多数南极冰山是当南极大陆冰盖向海面方向变薄,并突出到大洋里成为一前沿达数公里长的巨大冰架,逐渐断裂开来而形成的。冰山的危险之处:冰山一向是轮船的克星,历史上有无数的船因撞上冰山导致船舱内积水过多最终沉没,其中包括被誉为“永不沉没”的TITANIC(泰坦尼克号)。但是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虽然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但是有时还是会发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15冰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山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有多大

导语:冰山虽然看上去非常纯净,但是其中是有许多矿物质的,因为在漂向大海的过程中,它从空气中获得了矿物质。有些朋友不清楚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哪个?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有多大?海洋里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哪个

最大的冰山是A-76冰山,长约170公里,宽25公里,面积大约4320平方公里,形状与曼哈顿大致相同,但大小是曼哈顿的70多倍。它略大于西班牙的马略卡岛(3640平方公里)。

这座冰山从龙尼陆缘冰架的西侧分离出来,最初是由英国南极考察处首先发现,美国国家冰中心经由“哨兵—1”地球观测卫星拍摄的图像予以证实。

A76冰山取代了此前漂浮在海洋上的世界最大冰山A23A。A23A冰山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也位于威德尔海。

去年11月,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68a朝着一个偏远的南大西洋岛屿漂浮,似乎很快要相撞。

英国海外领地南乔治亚岛是数千只企鹅和海豹的家园,如果相撞可能会阻碍它们采集食物的能力。不过,这座冰山在相撞前就解体了。

A68a冰山长160公里、宽48公里,从南极拉森冰架上分离出来,拉森冰架的升温速度比南极洲的任何其他区域都要快。

南极洲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巨大的冰块从陆缘冰架分离、形成冰山是南极大陆的一种常见自然现象。科学家表示,南极部分陆缘冰架近年来加速分解,这或与气候变化相关。

自19世纪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1摄氏度,足以增加干旱、热浪和热带气旋的强度。但是,南极洲上空的空气变暖幅度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多。

冰山人脸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总能从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物体上看到人脸的图案。这种现象被称为“空想性错视”,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火星上的人脸”。

南极洲彼德曼岛附近海域,这座冰山呈现出类似西方神话中龙的形象。一开始,拍摄者觉得它像拇指,后来换了一个角度去看,便清晰地看出了龙的形状。

2005年8月15日,在格陵兰的Vestgronland出现了这么一个奇特的人脸。“这张面孔可能没持续多久,”拍摄者说,“因为它处在一座冰山的末端,而冰山位于峡湾的末端,水变得越来越浅。它可能很快就会翻过来了。”

海洋里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海水是又苦又咸的,这是因为海水里溶解着很多盐类。一般说来大洋里海水盐度平均为35%。没有盐分的淡水,当温度下降到0℃时就开始结冰了。因海水含有盐分妨碍着水分子结成冰块,所以0℃时海水还不会结冰。理论上讲它需要更低的温度,要在—2℃时才会结冰。

实际上,当到达这个温度时,海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海水的热胀冷缩。当温度降低时,海水的体积就会收缩,它的密度就大了一些,密度大的海水自然要下沉,密度小一点的海水,也就是说比较温暖的海水就上升,升上来的海水又需要更低的气温使它冷却。这样不断上下往复着,对流的范围可以从几百米直到几千米。

当气温降低到使相当厚的海水能凝结在一起时,海面上就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当海水结冰的时候,溶解在海水中的绝大部分盐分被排斥在外,少量没有来得及跑掉的盐分被包围在冰块里形成盐泡,所以海水结成的冰都是大大地淡化了。

而那些被排除的盐分自然就跑到邻近的海水里去了,这些海水增加了盐分,因而又增加了海水结冰的困难,也就是说,需要更加低的温度才能结成冰。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海水结冰与海水的温度、密度、海水的扰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海面上的风,波浪、潮流,海流等诸种因素都会影响海水结冰。因此海水结冰并非易事。但是在南极,海冰仍然给地球戴上了白色的花冠,并且把寒冷的海水和空气送到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在寒暖流交汇的地区造成一片雨区。


环境地质科学发展战略

2012年,USGS先后发布了其7个战略领域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21,23,54~58]。综合这些规划,可概括出USGS在环境地质科学领域的战略重点:(一)扩展和强化地质环境监测网络USGS强调,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所产生的监测数据对于解决重大战略问题至关重要。对于水文要素观测,通过3种方式扩展和强化水资源监测网络。在目前监测站基础上,设计、建设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全国统一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组成的全国骨干网络,并与州、县及其他联邦机构运行的监测站网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重点监测站装备更加先进的监测设备,增加监测要素和数据参数种类,实现实时传输,例如包括气象数据、水质化学数据、物理水文数据(水温、水速、悬浮沉积物等)。与NOAA、州县应急管理部门等用户合作,针对其需求扩展监测网络,使其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例如,针对气候变化研究,设计并建设气候响应地下水监测网络(图2–5)[59]。图2-5 USGS气候响应地下水监测网络(据文献[59])对于灾害要素观测,通过5项措施扩展和强化地震、滑坡、火山等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强化和升级现有监测网络,保障现有监测站点不间断地产生可靠的监测数据。提高监测信息应用水平,重点监测站点实现实时监测(24h×7d),协调和创新目标灾害体(如滑坡、火山、地震断层等)多种传感器监测,扩展与其他监测网络的联系通道。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扩大和提高监测范围与能力,包括扩展获取、使用地球物理调查数据和遥感数据的途径,开发便携式、智能化、低成本灾害监测仪器,推进仪器研发、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技术的协同发展等。提高灾中和灾后现场数据采集水平,及时获取灾害现场短时间可收集的数据,如水位印迹、火山灰、建筑物破坏情况、滑坡轨迹等。编制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上的灾害目录,包括古洪水、古滑坡、古地震以及火山爆发历史等。(二)建立地球表层三维地质框架模型解决水资源、自然灾害、环境健康、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水文过程、灾害过程、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所依存的地球表层地质体。USGS认为,地球表面的地质信息必须与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整合在一起,才能准确地描述地球表层的地质体。对于水资源研究,目标是建立不同尺度的3D/4D水文地质框架模型。3D水文地质框架模型要在2D模型的基础上将体积和深度变量耦合进去。垂向上的范围,上限是地壳表面或岩石圈表面,下限是深部含水层的底板。与地质框架相对应的水文地质性质(孔隙度、流体饱和度、水力传导系数等)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对于这种情形,需要建立4D水文地质框架模型。例如,在页岩气开发或CO2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力压力或CO2封存导致的深层岩石断裂,势必会影响深层地下水循环的深度,需采用4D水文地质框架模型进行研究和模拟。对于地质灾害研究,目标是建立地球表层框架,包括地质、水文和生态框架。针对海岸侵蚀、地震、海啸、火山等灾害,加强基岩地质填图、陆地和洋底形态填图等基础工作。为了精细刻画地球3D结构,需扩大航空磁力调查和重力调查覆盖范围。为了加快灾害过程研究,还需要加强植被、土壤及地表地质体工程地质性质、土地利用等地表覆盖物的调查。意识到地质框架模型是其核心生命力所在,USGS在核心科学体系战略中提出了宏伟的地球表层框架远景目标:将数据、方法、模型组织到相应的时空框架之中,形成一个模块式整体,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全方位支撑(图2–6)。图2-6 USGS地球表层框架远景目标(据文献[58])(三)加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研究与预测定量研究、预测和保障未来美国的淡水资源安全是USGS水资源科学战略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推进决定水资源可利用性的过程机理研究,包括地质框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利用地质历史数据和人类历史数据,开展多时空尺度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查明水资源系统对长期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监测、机理研究和模型模拟,系统研究农业发展、城市化、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等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预测在不同的气候、人口、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下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研发定量化模型,研究和预测不同气候、人口、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下的水系统变化和水资源可利用量。同时,开展咸水、劣质水、再生水等可替代性水资源的可利用性研究,预测其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四)加强自然灾害机理研究自然灾害机理研究是灾害评估和防灾减灾的基础。为了提高灾害评估的质量和预警的及时性,要大力加强灾害机理研究。重点包括:推进自然灾害启动过程的靶向性研究,包括灾害事件的启动、持续时间、类型和规模的控制因素,观测数据对灾害启动过程的反映程度,灾害监测的改进与完善;利用第四纪地质、冰心分析等手段开展极端灾害事件研究,确定极端灾害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推断发生极端灾害的高风险区域;促进自然灾害脆弱性和风险评估研究,包括如何将机理研究成果转化为脆弱性和风险分析信息,如何评估灾害事件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后果,如何将灾害脆弱性和风险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有关部门以采取适当行动;加强灾害过程中的流体研究,包括岩浆系统和火山过程中多相流体的作用,火山、地震、滑坡和地面沉降相关的地下水文过程,断层流体在启动地震中作用,风化碎屑流和火山碎屑流的坡面流动过程;开展多种自然灾害链的诱发和作用机制研究。(五)加强环境污染物对环境健康影响研究USGS认为,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健康与人类健康不可避免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受人类活动、生态过程和地质过程的影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USGS确定要加强环境污染物对环境健康的影响研究。主要战略行动包括:识别、探测引发环境健康的污染物,对有机污染物、化学合成物、碲、镓、稀土元素等致病污染物进行调查和监测,确定其引发环境健康问题的阈值和风险;系统调查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发生、迁移和归宿,评估污染物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威胁程度,确定人类暴露在污染物中的健康标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探明人类暴露于污染物的复杂作用和耦合效应,识别环境疾病和致病因子,开展致病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开展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诱发的灾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与健康威胁研究,建立灾难诱发环境健康风险多学科快速评估机制,研究提出识别未来灾难诱发环境健康问题的方法。(六)加强全球变化的地质过程研究2008年国会批准USGS成立全国气候变化与野生动物科学中心(NCCWSC),承担气候变化对美国水、土及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影响研究任务。按照规划,根据全球变化研究的需要,在环境地质方面重点开展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开展全球碳循环研究,包括研发地质碳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和地质碳储存脆弱性评估方法,开展石油、天然气矿床和渗透性地质体注入液体CO2的地质、水文和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定期开展全国碳封存潜力和碳储存脆弱性评估,开展碳封存评估与监测方法技术研究,开展土壤、沉积物和农田碳储存过程机理研究,开展水分迁移和沉积物搬移过程的碳流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开展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研究,包括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影响过程,不同情景下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岸带后退、土地流失预测模型,淡水排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流入对海岸带的影响等。(七)加强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废弃物的环境效应研究提升对能源与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废弃物的环境效应的认知,是USGS能源与矿产资源科学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与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碳源与碳汇调查,包括石灰岩开发中的CO2排放、地热水开发中的CO2排放、页岩气开发中的甲烷泄漏等;开展闭坑矿山和正在运营的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过程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矿产资源环境背景和废弃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对能源与矿产资源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特征进行研究;开展废弃物深部地质处置研究,包括铀污染地下水、油气开发产生的高盐水和劣质水、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CO2等;开展页岩气开发水力压裂技术、油页岩现场转化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等资源开发新技术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开展地热、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更新能源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质环境效应研究;研发与资源相关的地质环境模型。(八)建立完善地质环境紧急事件快速响应体系针对突发性的灾害事件和环境事件,USGS规划继续完善和加强其快速响应体系。对于与水相关的突发性事件,规划部署了4项战略行动。主要包括:通过数据和信息综合分析,识别当前和今后社区面临的水相关灾害威胁,包括洪水、河岸与海岸侵蚀、干旱、泥石流与碎屑流、火山泥流、大坝或堤防开裂等;开发和部署观测系统,识别和跟踪水文灾害,在极端水文事件期间制定可操作性方案;通过缺水导致冲突的条件研究(例如重大灾难、调水、极端干旱等),为社区提供冲突发生时的科学解决预案;针对水质退化问题,开发决策支持工具,为管理者应对石油泄漏、有毒水藻暴发、有毒物质污染水源等突发性水质问题提供支撑。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规划部署了6项战略行动。主要包括:开发下一代灾害探测与响应工具,例如火山活动探测预警系统、滑坡预警装置等;提高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性能,例如提升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扩充网络提高数据的时空密度等;实施并保障关键监测设施24h×7d不间断运行;提高灾害事件发生期间科学技能的应用水平;提高国内灾害协作应对水平;对灾害预警和响应产品进行严格评估。(九)推进科学数据与成果传播将科学研究的数据、模型、成果等以各种形式传递给社会,是USGS各个领域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科学战略提出:由科学家与传播学专家组成委员会研究形成信息传播战略规划和短期计划,升级互联网站,提出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行动方案;通过定期学术研讨会、邮件列表、信息门户等手段,拓展内部信息沟通途径,实现数据、模型、决策支持工具、阶段成果、产品等共享。自然灾害科学战略提出:根据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需求,设计和生产成果产品;采用社会科学、行为科学方法指导灾害信息发布和遴选传播媒介;研发教育产品,推动交互式灾害教育和培训;研发相关工具产品,供用户自行对灾害进行评估等。水资源科学战略强调产品的易获得性和友好性,通过升级互联网,用户不需要费力搜索即可轻易获得所需的水文信息(包括数据、模型和分析工具),并可进行空间查询和定位;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开发动态综合模型和可视化产品,以恰当的形式提供给科学家、管理决策者和社会公众;研发决策支撑系统,辅助资源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拟订相关措施。

欧盟向印尼龙目岛地震灾区追加多少援助?

8月14日,欧盟宣布向印尼龙目岛地震灾区追加50万欧元人道主义援助,协助印尼政府应对地震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的公告,欧盟划拨的50万欧元将用于救助地震灾区最困难的群体和最偏远的区域,救助总人数约8万人。公告称,欧盟将通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落实救助项目,满足受灾民众最急迫的需求。欧盟委员会负责人道主义救助的委员斯蒂利亚尼季斯表示,欧盟向受灾民众表示慰问,希望追加的50万欧元援助能为受灾民众纾困,同时确保其中最困难的群体获得救助,渡过难关。这是7月29日和8月5日龙目岛两度发生地震后欧盟提供的第二轮援助。8月8日,欧盟向龙目岛地震重灾区提供15万欧元紧急援助,直接用于救助地震重灾区东龙目县和北龙目县的受灾民众,救助总人数约4000人。除“出钱出物”,欧盟在首轮援助中还启用了其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系统(即哥白尼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哥白尼应急管理服务”(Copernicus EMS),向印尼救灾部门传送震区地图,协助印尼当局更加有效地救灾。

欧盟已向印尼龙目岛地震灾区提供紧急援助吗?

2018年8月8日,在印尼龙目岛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际,欧盟宣布向龙目岛地震重灾区提供15万欧元紧急援助。据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的公告,欧盟划拨的15万欧元将直接用于救助地震重灾区东龙目县和北龙目县的受灾民众,救助总人数约4000人。公告称,欧盟将通过印尼红十字会向救助对象发放防水油布、毛毯、地垫等应急住所物资及家庭应急包、卫生包等生活物资,确保这些民众饮用净水,还将提供卫生防疫、基本医疗、心理疏导等救助。公告指为帮助受灾民众恢复生计,提高日后防灾能力,欧盟将向指定救助对象无条件提供人道主义现汇援助。此外,欧盟通过其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系统(即哥白尼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哥白尼应急管理服务”,向印尼救灾部门传送震区地图。公告称首批生成的地图已交付印尼方。8月5日,印尼龙目岛北部陆地发生7.0级强震,迄今造成130余人死亡,1400多人重伤,15.6万人被迫撤离;由于7月29日龙目岛曾发生6点4级地震,当地灾情更趋严峻。

亚马逊雨林的大火,对地球的空气质量都造成了哪些危害?

近年来,全球各地的自然灾害引发其中亚马逊地区就曾经出现过一次森林大火,并且持续燃烧了十几天,亚马逊一直被称为是地球之肺,一直为地球制造氧气,但是如今却被烟雾笼罩。那么这次亚马逊雨林的大火对于地球的空气质量造成了哪些危害呢?一、导致碳排放量加剧,全球变暖代表性的一场大火,不仅带来了滚滚的浓烟,还导致巴西近一半的国土受到了覆盖,甚至还影响到了附近的秘鲁,玻利维亚以及巴拉圭诸国。亚马逊的这场大火对于雨林里面的一些动植物以及土著居民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根据BBC新闻的报道,持续的大火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木材的燃烧还释放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所以这些一氧化碳飘到了南美洲海岸线附近会对南美的气候造成直接的影响,会导致南美洲的降雨量减少,气候会更加的干燥,而且大火造成的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空气质量会变差,全球变暖会更加严重。二、导致森林退化在地球上有时候偶然发生的一次零火灾,都会导致森林结构和成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每发生一次火灾森林成分这会发生极联变化,所以哪怕是一次偶然的火灾,都会造成森林退化,把大树变成小树,何况是亚马逊这么大面积的森林火灾。虽然亚马逊被称为地球之肺恢复能力也非常强,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亚马逊雨林也在逐渐的被破坏亚马逊雨林的面积比以前缩小了1/6,如果这个现象没有加以遏制的话,这片雨林将从地球上消失。三、结语通过这次森林大火,人类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建立健全防火的组织和制度,行政区域的负责人要做好各种防汛防火的工作,民众也要积极的配合工作。

如果亚马逊森林被烧毁,对地球生态会有何影响?

森林对于地球环境的调节平衡等作用大家都心知肚明,影响的不仅仅确实植物,那里更有丰富的水源和物种分布,如果火势一直得不到控制,对地球整体环境的影响也会凸显出来!它也是许多昆虫和动物物种的家园。医生开出的药物中约有一半最初来自亚马逊雨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如果亚马逊雨林继续被清除,我们将失去所有这些重要的植物和动物。雨林的烟雾甚至蔓延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的城市,火海在亚马逊雨林中疯狂肆虐,导致亚马逊雨林中的热带植被、树木和其中所栖息的动物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所以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因雨林的生态功能减弱,所以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雨林地区物种丰富,是世界的基因宝库,所以物种灭绝速度将大大加快。地球之肺损伤了,最后伤害的也是我们自己。低海拔地区和山区的人可能感觉不明显,但是在高原地区,本身植物生长不发达,氧气本来就稀薄,将会变得更加稀薄。保护亚马逊雨林已经成了国际上的共识,很多专门保护亚马逊雨林的环保机构也接连成立,这些机构的目的是保护雨林,同时向雨林所在地区的人,宣传雨林的重要性,虽然亚马逊热带雨林火灾在全球来讲是小范围的,但是他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的产生以及地标森林覆盖的减少,均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产生不少的影响,有数据认为,1960年到现在,全球森林面积下降了一半,那么如果这个数据准确,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这个数据又是否准确呢?它是如何界定森林的标准呢?也需要考据。

复仇者联盟一共有多少英雄介绍一下

电影里六大超级英雄分别是: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 饰)、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饰)、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 饰)、绿巨人(马克·鲁弗洛 饰)、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 饰)、“鹰眼”(杰瑞米·雷纳 饰)后来加入了蜘蛛侠,幻视,蚁人,黑豹,绯红女巫,猎鹰,战争机器。漫画主要成员:早期绿巨人的少年朋友Rick Jones,有名誉身份;最初以反派卧底身份加入的奇迹人(Wonder Man),后改邪归正;初代五人都退队后,三个失足青年加入:神箭手 鹰眼(Hawkeye)飞毛腿 快银(Quicksilver)改变事物概率的 绯红女巫(Scarlet Witch)鹰眼的启蒙师傅 剑客(Swordsman)作为反派的间谍加入,后来改邪归正希腊神 海格力斯(Hercules)机器人幻象(Vision)继承百年魔剑的 黑骑士(Black Knight)倒戈的俄国间谍 黑寡妇(Black Widow)剑客的越南情人 螳螂(Mantis)X战警前成员 野兽(Beast)接受半神培养的心灵感应高手月龙(Moondragon)一个憧憬英雄并偶然得到强化战衣的女孩地狱猫(Hellacat)几位身份特殊的名誉队员:来自30世纪的未来战队 银河守护者(Guardians of the galaxy)参加过二战的 飞毛腿(Whizzer)从19世纪的西部穿越来的双枪小子(Two-gun Kid)经历过外星改造的最强女英雄之一 惊奇女士(Ms.Marvel)美国队长的朋友兼搭档,现役军官 猎鹰(Falcon)女机器人Jocasta(名誉身份,多年后正式化)半人半虎的虎女郎(Tigera)强壮的 女绿巨人(She-Hulk)惊奇女士的良师益友 惊奇队长(Captain Marve,在去世之际获得名誉身份)身体变成各种光能量的第二代惊奇队长,后改名光子(Photon)、脉冲星(Pulsar)土星卫星泰坦上的半神 星狐(Starfox)扩展资料《复仇者联盟》(Marvel's The Avengers)是由乔斯·韦登执导的动作科幻电影,小罗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斯嘉丽·约翰逊、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等主演出。主要讲述的是“复仇者联盟”应运而生。他们各显神通,团结一心,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保证了地球的安全。美国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是与DC漫画公司(Detective Comics)齐名的漫画巨头,它创建于1939年,于1961年正式定名为Marvel,旧译为“惊奇漫画”,曾用名“时代漫画”(Timely Comics)、亚特拉斯漫画(Atlas Comics)。 1939年4月,公司在《电影连环画周刊》创刊号上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位变种人超级英雄——纳摩,这是MARVEL的第一位超级英雄,他比公司的成立还要早半年,同年10月,公司在《惊奇漫画》第1期上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生化人超级英雄——初代霹雳火,并将纳摩引入其中,这水与火的双重合作,打出了MARVEL史上的第一拳。2009年底,MARVEL被华特迪士尼公司以42.4亿美元收购,成为其子公司。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称为“漫威”。旗下拥有蜘蛛侠、金刚狼、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惊奇队长、死侍、蚁人、黑豹、奇异博士、夜魔侠、惩罚者、杰茜卡·琼斯、卢克·凯奇、铁拳、恶灵骑士、刀锋战士、野蛮人柯南等超级英雄,和复仇者联盟、X战警、神奇四侠、银河护卫队、神盾局、捍卫者联盟、异人族、光照会等超级英雄团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仇者联盟

复仇者联盟里面都有哪些人

“复仇者联盟”是漫威旗下超级英雄自发组建的一个特殊组织,组织成员架构是不断变化的,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能够熟知这些漫威的超级英雄,还是从漫威公司推出的众多电影开始的,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下“复仇者联盟”的电影宇宙是如何逐渐成型的。虽然在之前也有过《绿巨人》等电影上映,但是2008年的《钢铁侠》是如今公认的漫威宇宙的出发点。这部电影将钢铁侠这位超级英雄捧成世界级的电影形象,而他的扮演者小罗伯特唐尼也凭借这一角色一炮而红。到了2012年《复仇者联盟》上映,漫威电影宇宙初步成型。第一代复仇者联盟包含以下成员: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雷神,黑寡妇,鹰眼等。这一批成员也成为“复仇者联盟”的创始成员。尤其是钢铁侠在联盟中的地位无可撼动,他主导着联盟的发展方向,也负责管理所有的成员及吸纳新的成员。伴随着漫威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巨大成功,迪士尼逐渐将漫威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幻电影板块,《复仇者联盟》中的纽约之战过后,钢铁侠意识到需要打造更多的战衣,吸纳更多的成员才能抵抗未来外星人的攻击。所以他加快了研发战甲的速度,而这也成为“奥创”产生的契机。这一人工智能产生的科学产物,却成为了第二代“复仇者联盟”面对的最大威胁。第二代复仇者联盟包含以下成员: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雷神,黑寡妇,鹰眼,战争机器以及幻视。当第二代的联盟成员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制服奥创之后,世界上的普通人也对超级英雄的存在产生了巨大的疑虑,他们开始思考超级英雄究竟是普通人的保护神还是和平世界的祸根。这直接造成了一个重要法案的形成——斯科威亚协议,协议规定超级英雄不能随意出动,行动需要经过审核。因为对该协议抱有不同的态度,也导致了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的决裂,即英雄内战的发生。内战发生后,复仇者联盟成员已经分崩离析,尤其是联盟骨干美国队长的离开,更为联盟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此时的超级英雄团队也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比如蜘蛛侠、猎鹰。;另外还有黑豹和冬兵二人,虽然未曾加入复仇者联盟,但是他们分别是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的支持者。但是美国队长带领着其中一些人离开了团队,他们无法接受斯科威亚协议的管辖,因此才爆发了一场联盟内战。第二代半复仇者联盟的正式成员只包括钢铁侠率领的队伍,即:钢铁侠、黑寡妇、幻视、战争机器和蜘蛛侠。不过这样的分裂没有持续多久,两派成员因为灭霸的出现又重新站在了一条战线了。而此时的联盟更加壮大,吸纳了包括奇异博士在内的很多新人。尤其是漫威公司将《宇宙护卫队》和《复仇者联盟》结合起来,放在了同一个宇宙,让联盟的力量大幅增加。虽然此时钢铁侠仍然是联盟中的头号人物,但是随着更多魔法英雄的加入,钢铁侠的告别在所难免。第三代复仇者联盟成员如下: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雷神,黑寡妇,鹰眼,战争机器,快银,绯红女巫,猎鹰,幻视,蜘蛛侠,奇异博士等等。甚至连一贯以反派形象出现的洛基,也成为了正派人物之一,虽然未曾正式加入联盟,也成为了复仇者联盟的战友。更不用提逗比小分队“银河护卫队”了,他们也和复仇者联盟达成了统一战线。《复仇者联盟4》将会是联盟的一个巨大分水岭,肯定会有一些老成员离开我们,同时也会有新面孔加入。最有可能加入的是黄蜂女,惊奇队长等人。只有不断的更新英雄,才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有益于漫威电影宇宙扩大影响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也知道,《X战警》也属于漫威旗下的系列,你们期待他们中的哪位率先登陆“复仇者联盟”呢?

全球变暖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9万亿吨冰消失,人类还有未来吗?

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早已为众人所知。提到冰川,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极地地区,但极地冰川并不是唯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冰川。实际上,包括阿拉斯加、格陵兰岛、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在内的其范围内的冰川都处在全球变暖的威胁之下。  近期,由苏黎世大学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小组于2019年4月8日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自1961年以来,地球上已经有超过90000亿吨的冰消融殆尽,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7mm。这项研究的核心是欧洲航天局(ESA)发布的气候变化倡议(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简称CCI)。CCI中的冰川监测项目为研究小组提供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冰川数据。  苏黎世大学地理学专家Frank Paul表示,研究小组需要通过冰川轮廓的变化来计算冰川的融化量。目前,研究小组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陆地卫星系列下的一颗卫星,但今后,欧空局下属的哨兵系列卫星将会为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研究人员通过数据构造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与世界冰川检测局的数据相结合,最终得出九万亿吨这个数字。(下图源:Copernicus Sentinel data (2017)/ESA/CC BY-SA 3.0。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年里,地球冰川的融化速度显著提升。地球每年总共损失3350亿吨冰,海平面会因此上升近1毫米!换言之,地球每年都会损失相当于三个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总量。在海平面上升的所有因素中,冰川融化约占其中的三成。这些数据的意义就在于为我们提供准确而长远的问题解决方案。欧洲航天局冰川与气候高级顾问Mark Drinkwater表示:“我们需要利用哨兵系列卫星提供的数据,在现有的冰川监测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我们需要建立对于逐年消融的冰川的准确认识。ESA对待冰川融化的态度是十分严肃和坚决的。”  冰川和冰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供给体。冰川的融化将会导致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对于灌溉、发电等生产生活环节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海平面的上升也对沿海、岛屿国家构成严重威胁。人类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呢?

上一篇:无辜囚徒

下一篇:千军万马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