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守信

时间:2024-06-02 21:49:29编辑:奇闻君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原文翻译

  1、原文: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2、翻译: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原国。到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鸣钟退军,收兵离去。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原国三日就可攻下。”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顺从他吗?”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评价说:“攻下原国而又得卫国,是因为守信。”


《晋文公首信的原,卫》的翻译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这里特指大夫黄越)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注释】
①原:原国.
②期:约定.
③金:钟.
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黄越大夫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暂且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黄越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晋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魏文候守信文言文翻译?

魏文侯守信,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经改写又载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魏文侯守信》之一原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 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 犯风而罢虞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吏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恰恰刮起大风,随从的侍臣都劝阻文侯不要去打猎了,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大的缘故,没有通知他们,就取消了。这样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于是自己驾着马车,顶着大风赶去,告诉苑囿管理的人员,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魏文侯守信》之二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译文: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晋文公守信文言文翻译

1.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的古文注译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③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⑧人1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 孔子闻而⑩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原:原国 。 2.裹:携带。3.遂:于是,就。 4. 期:约定。5.金:钟。 6.姑:姑且。7.亡:失去。 8.去:离开。9.卫:卫国。 10.乃:于是,就。11.闻:听说。 12.下:攻克。13.左右:身边的人。 14.卫人:卫国人。 。 2.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2篇文言文翻译,《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幽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搞(请假)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 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 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幽王失信身亡》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从不过问国家大事。 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不应该这样不理朝政,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响下了监狱。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 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但都没有成功。 于是周幽王在宫中悬赏:“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赏两黄金。” 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西部一个叫犬戒的少数民族部落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戒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就把火烧起来;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 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 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赶紧带领兵马来救。 没想到赶到那儿,却听到山上一阵阵欢快的奏乐声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见此情景就真的笑了。 周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出主意的那个人一千两黄金。 周幽王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联合犬戒进攻周朝的都城镐京。 周幽王连忙下了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滚滚浓烟,夜里火光通明,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戒兵一至,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杀了,把褒姒也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戒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戒,立原来的太子姬宜为天子,就是周平王。 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戒又经常进犯,周朝西边很多土地都被犬戒占了去。 周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 3.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 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 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大谋略:“信盖天下,然后方能约天下。” 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友。 4.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的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原国。到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鸣钟退军,收兵离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三日就可攻下。”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顺从他吗?”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评价说:“攻下原国而又得卫国,是因为守信。” 5. 谁知道尉文公守信这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 也许你说的是《晋文公守信降原》吧? 《东周列国志》上有详细记载: 文公同赵衰略地至原。原伯贯绐其下曰:“晋兵围阳樊,尽屠其民矣!”原人恐惧,共誓死守,晋兵围之。赵衰曰:“民所以不服晋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将不攻而下矣。”文公曰:“示信若何?”赵衰对曰:“请下令,军士各持三日之粮,若三日攻原不下,即当解围而去。”文公依其言。到第三日,军吏告禀:“军中只有今日之粮了!”文公不答。是日夜半,有原民缒城而下,言:“城中已探知阳樊之民,未尝遭戮,相约于明晚献门。”文公曰:“寡人原约攻城以三日为期,三日不下,解围去之。今满三日矣,寡人明早退师。尔百姓自尽守城之事,不必又怀二念。”军吏请曰:“原民约明晚献门,主公何不暂留一日,拔一城而归?即使粮尽,阳樊去此不远,可驰取也。”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三日之令,谁不闻之?若复留一日,是失信矣!得原而失信,民尚何凭于寡人?”黎明,即解原围。原民相顾曰:“晋侯宁失城,不失信,此有道之君!”乃争建降旗于城楼,缒城以追文公之军者,纷纷不绝。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得开城出降。髯仙有诗云: 口血犹含起战戈,谁将片语作山河? 去原毕竟原来服,谲诈何如信义多? 晋军行三十里,原民追至,原伯贯降书亦到。文公命扎住车马,以单车直入原城,百姓鼓舞称庆。原伯贯来见,文公待以王朝卿士之礼,迁其家于河北。文公择四邑之守曰:“昔子余以壶飧从寡人于卫,忍饥不食,此信士也。寡人以信得原,还以信守之。”使赵衰为原大夫,兼领阳樊。又谓郤溱曰:“子不私其族,首同栾氏通款于寡人,寡人不敢忘。乃以郤溱为温大夫,兼守攒茅。各留兵二千戍其地而还。后人论文公纳王示义,伐原示信,乃图伯之首事也。


晋文公攻原,因守信放弃原国却获得了卫国

攻打原国,和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可是十天期限到了晋文公也没有攻下原国,于是便下令敲锣退军。这时身边的将领和群臣都来劝阻,晋文公为了信用坚持退兵,结果他这样的举动打动了原国的老百姓和卫国的人,于是都来投靠了晋文公。 晋文公因守信获得了卫国,这也告知了我们守信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此文言文有所收获。 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③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⑧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闻⑩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注释 ①原:原国 ②裹:携带  ③遂:于是,就 ④ 期:约定 ④金:钟 ⑤姑:再 ⑥亡:失去  ⑦去:离开 ⑧卫:卫国 ⑨乃:于是 ⑩闻:听说 翻译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你认为晋文公“攻原得卫者,信也。”有没有道理?请简述你的看法。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从信用,守信上去说。守信的重要性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原文翻译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1、原文: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2、翻译: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原国。到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鸣钟退军,收兵离去。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原国三日就可攻下。”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顺从他吗?”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评价说:“攻下原国而又得卫国,是因为守信。”


文言文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1.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古文翻译 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③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⑧人1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孔子闻而⑩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原:原国 。 2.裹:携带。 3.遂:于是,就。 4. 期:约定。 5.金:钟。 6.姑:姑且。 7.亡:失去。 8.去:离开。 9.卫:卫国。 10.乃:于是,就。 11.闻:听说。 12.下:攻克。 13.左右:身边的人。 14.卫人:卫国人。 2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原国。到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鸣钟退军,收兵离去。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原国三日就可攻下。”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顺从他吗?”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评价说:“攻打原国而又得卫国,是因为守信。” 来自百度 2.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2篇文言文翻译《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幽王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大谋略:“信盖天下,然后方能约天下。”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友。 幽王失信身亡 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从不过问国家大事。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不应该这样不理朝政,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响下了监狱。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但都没有成功。 于是周幽王在宫中悬赏:“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赏两黄金。” 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西部一个叫犬戒的少数民族部落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戒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就把火烧起来;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赶紧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却听到山上一阵阵欢快的奏乐声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见此情景就真的笑了。 周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出主意的那个人一千两黄金。 周幽王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联合犬戒进攻周朝的都城镐京。 周幽王连忙下了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滚滚浓烟,夜里火光通明,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戒兵一至,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杀了,把褒姒也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戒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戒,立原来的太子姬宜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戒又经常进犯,周朝西边很多土地都被犬戒占了去。周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 3.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的古文注译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③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⑧人1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 孔子闻而⑩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原:原国 。 2.裹:携带。3.遂:于是,就。 4. 期:约定。5.金:钟。 6.姑:姑且。7.亡:失去。 8.去:离开。9.卫:卫国。 10.乃:于是,就。11.闻:听说。 12.下:攻克。13.左右:身边的人。 14.卫人:卫国人。 。 4.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2篇文言文翻译,《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幽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搞(请假)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 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 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幽王失信身亡》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从不过问国家大事。 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不应该这样不理朝政,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响下了监狱。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 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但都没有成功。 于是周幽王在宫中悬赏:“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赏两黄金。” 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西部一个叫犬戒的少数民族部落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戒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就把火烧起来;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 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 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赶紧带领兵马来救。 没想到赶到那儿,却听到山上一阵阵欢快的奏乐声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见此情景就真的笑了。 周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出主意的那个人一千两黄金。 周幽王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联合犬戒进攻周朝的都城镐京。 周幽王连忙下了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滚滚浓烟,夜里火光通明,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戒兵一至,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杀了,把褒姒也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戒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戒,立原来的太子姬宜为天子,就是周平王。 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戒又经常进犯,周朝西边很多土地都被犬戒占了去。 周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 5.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 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 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大谋略:“信盖天下,然后方能约天下。” 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友。 相信你自己已能看明白了. /1226/6115/73515。 6.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15. (1) 约定(2) 攻克(3) 粮草(4) 投降,投靠 16. 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17. (1) 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 (恪守诚信) 。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2) 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 食竭力尽矣”) ,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3)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 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 [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 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 “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 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 的。” 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 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文言文晋文公守信得原卫解释

1.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古文翻译 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③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⑧人1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孔子闻而⑩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原:原国 。 2.裹:携带。 3.遂:于是,就。 4. 期:约定。 5.金:钟。 6.姑:姑且。 7.亡:失去。 8.去:离开。 9.卫:卫国。 10.乃:于是,就。 11.闻:听说。 12.下:攻克。 13.左右:身边的人。 14.卫人:卫国人。 2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原国。到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鸣钟退军,收兵离去。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原国三日就可攻下。”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顺从他吗?”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评价说:“攻打原国而又得卫国,是因为守信。” 来自百度 2.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的古文注译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③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⑧人1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 孔子闻而⑩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原:原国 。 2.裹:携带。3.遂:于是,就。 4. 期:约定。5.金:钟。 6.姑:姑且。7.亡:失去。 8.去:离开。9.卫:卫国。 10.乃:于是,就。11.闻:听说。 12.下:攻克。13.左右:身边的人。 14.卫人:卫国人。 3. 哪位大虾能帮我把这2篇文言文翻译《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幽王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大谋略:“信盖天下,然后方能约天下。”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友。 幽王失信身亡 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从不过问国家大事。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不应该这样不理朝政,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响下了监狱。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但都没有成功。 于是周幽王在宫中悬赏:“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赏两黄金。” 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西部一个叫犬戒的少数民族部落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戒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就把火烧起来;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赶紧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却听到山上一阵阵欢快的奏乐声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见此情景就真的笑了。 周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出主意的那个人一千两黄金。 周幽王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联合犬戒进攻周朝的都城镐京。 周幽王连忙下了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滚滚浓烟,夜里火光通明,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戒兵一至,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杀了,把褒姒也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戒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戒,立原来的太子姬宜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戒又经常进犯,周朝西边很多土地都被犬戒占了去。周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 4.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注释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 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 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大谋略:“信盖天下,然后方能约天下。” 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友。 相信你自己已能看明白了。 5.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期:约定;②于是撤兵离开.去:离开.(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重点词有:原:原国;信:守信.句意为:(晋文公)攻打原国却得到了卫国的原因, 是守信用.(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阐述自己看法的能力.对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我们可赞成,原因是他守信,可反对,原因是他墨守成规,更可辩证看待把前两者结合起来谈即可.如果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恪守诚信),得人心,因而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功亏一篑(得到原国,实属侥幸)答案:(1)①约定;②离开(2)(晋文公)攻打原国却得到了卫国的原因, 是守信用.(3)如果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恪守诚信),得人心,因而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功亏一篑(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晋文公守信文言文翻译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下面是我整理的晋文公守信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③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⑧人1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孔子闻而⑩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原国。到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鸣钟退军,收兵离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三日就可攻下。”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顺从他吗?”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评价说:“攻下原国而又得卫国,是因为守信。” 出处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非”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自汉而后,《韩非子》版本渐多,其中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尤为校注详赡,考订精确,取舍严谨;梁启雄的《韩子浅解》尤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功力深厚。

晋文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引言:历史上有好多优秀的优秀人物刚才历史上留下了浓郁的一笔,而且他们精彩的人生也都被编撰成书集供后人观看,这也人很多后人们更加了解到他们的事迹。一、晋文公是谁晋文公是姬姓,是晋献公的孩子,他的母亲是狐姬,进攻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2任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和齐桓公并成为“齐桓晋文”。而且晋文公在骊姬之乱的时候被迫流亡在外19年,后来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杀了晋怀公而立,金融公在位的时候重用贤才,并且开创了进博长达百年的霸业,但是晋文公在公元前628年逝世。二、晋文公是个怎么样的人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但是他自小到大都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他却通过了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君王,晋文公在位期间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与民同乐,从而受到了很多百姓的拥戴,并且他在位期间减轻罚刑,而且总是救济饥荒,他当时为了让人民能够享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从而不断地增强晋国的实力,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威严,因此是一个很好的君王。三、对于晋文公的评价 晋文公其实是没有什么负面影响的,而且他一生都经历了非常多的磨难,晋文公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通过他的不断努力和他的能力逐渐获取的,并且他的能力也比较强,在位期间爱国爱民,而且晋文公非常懂得如何治理一个国家,是一代明君的表现,并且他在为了期间也是尽职尽责,善于抓住机会让晋国得到发展,从而促使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大国,因此晋文公是非常得民心的一位君主,同时他也让晋国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提升。

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亦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那他是个怎样的人?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 上对于晋文公没有什么特别负面的评价,这样的人还能坐到春秋霸主的位置,必会满足三个点:一是自己有能力;二是身边能人多,这一点也可以算作是自己的能力;三是运气好。很明显晋文公重耳就是这样的人。

  首先他是个爱读书的人,其次他是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在十七岁的时候,身边就已经有了五个在日后辅佐他大业的人。在骊姬之乱的时候,重耳为保命,亡命天涯的时候这五个人也是誓死跟随。以后这段逃亡的日子也被成为周游列国的日子了。

  据我推测的话,晋文公此人应该相貌不错,因为在他逃亡的日子里,每到一个愿意接待他的国家是,当地的君主都喜欢赐给他女人。一开始来到舅舅的国家时候,就有一姑娘做了他的老婆,当重耳再次出发去流浪的时候,还对自己的老婆说二十五年没回来,你就改嫁。看到此处,我不禁笑了,这真的是真心希望自己老婆好吗。然而他的妻子说这么多年我的坟头草都多高了,但是我愿意等你。

  之后在齐国,他又娶了个姑娘。日子过得舒坦了,他都不愿意再回来,只想跟老婆在齐国这温柔乡过一辈子。然而他的老婆充分发挥了 成功 男人背后的女人的功能,和他舅舅一起把他灌醉,然后送出齐国,让他去抢回王位子。为这事儿,他竟然还跟舅舅闹了脾气。

  之后他继续流浪,最后杀死自己继位的弟弟,回来继承了王位。他在位的期间也是尽职尽责,抓住时机,充分发展,使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的一大国。
  晋文公逐麋是什么 故事
   传说 晋文公喜欢打猎,有一天追一只麋鹿,但是麋鹿跑得太快了,没有追上。路边有一个农民在耕作,晋文公就问这个农民,有没有看到麋鹿。

  农民就跪着用脚指了一个方向,说是往那边去了。晋文公觉得这个举动太无力了,简直受到了奇耻大辱啊,他对自己怎么这么不尊重呢。于是晋文公就问农民:“我向你问路,你怎么用脚指?”当然晋文公是问的比较客气的,就是这个意思罢了。

  晋文公没想到的是,农民听了他的问话,就抖了抖衣服站起来了,开口就骂他笨,说他打猎是因为那些野兽居住的地方远离人类。然后农民就开始类比,从野兽说到人,告诉晋文公说他一个人出来这么远小心王位不保,晋文公一听害怕了,就开始往回赶,猎也顾不上打了。他的一个大臣看到他很惊讶,问他怎么没打到野兽还这么开心,晋文公说是因为听到了一个农民对自己讲了一番道理。大臣就问那个农民在哪,晋文公一听懵了,糟了刚才只想着自己王位不保忘记把农民带着一起离开了。大臣就开始数落晋文公,说他这是禽兽行为。晋文公很谦虚,不但没有生气,还虚心接受批评,回去把农民接着了,后来就给农民封官,让他辅佐自己。

  这个农民叫做老古,他给晋文公讲一些治国的道理。正是因为身边有这么多的有能耐的人,晋文公才变得这么厉害。
  关于晋文公的 成语 典故
  关于晋文公的成语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叫做醉遣重耳。当初晋文公逃命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不光资助他财物,甚至都把女儿嫁给了他。

  重耳逃亡了这么久,好不容易享受了安逸,觉得这样很好,希望以后就在这里老死,什么仇,不报了;什么王位,也不要了。就这样就挺好的。

  后来齐桓公死了,齐国的国力一下子变弱了,那些原来归顺的乖乖的诸侯国也一个个变得不听话了。重耳的舅舅狐偃看透了局势,直到重耳没有 办法 依附齐国重新回去了,但是重耳安于现状的样子也被他看在眼里,没有办法,只好和那些跟随重耳一起逃亡的心腹大臣们一起商量对策。好巧不巧,重耳有一个小妾,也是重耳妻子姜氏的陪嫁,就在那里听到了。这个小妾特别忠心,就把听到的东西全都告诉了姜氏。姜氏怕小妾再说出去,就把小妾给杀了。

  姜氏也明白,如果重耳继续待在齐国不会有什么出息,于是在一天晚上把重耳灌醉了,找了一辆车,把重耳和舅舅一起送出了齐国。等到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别的地方了。重耳特别的生气,口不择言的说,如果将来自己当不了国君,就一定要把舅舅的肉煮来吃。

  舅舅很聪明,回答的也很机智,说如果重耳当不了国君,自己也不知道会死在哪里;如果重耳当上了国君,肯定是不屑吃自己的肉的。一番话让重耳转怒为喜。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5)

晋文公(姬重耳)闻太叔和隗氏俱已伏诛,乃命驾亲至王城,朝见襄王(姬郑)奏捷。襄王设醴酒以飨之,复大出金帛相赠。文公再拜谢曰:“臣重耳不敢受赐。但死后得用隧葬,(地道曰隧,王葬自此道入棺,诸侯悬棺,无隧。)臣沐恩于地下无穷矣。”襄王曰:“先王制礼,以限隔上下。止有此生死之文,朕不敢以私劳而乱大典。(说得正大。)叔父大功,朕不敢忘!”乃割畿内温(河南温县西)、原(河南济源西北)、阳樊(河南济源西南)、攒茅(修武县西北旧有攒城,今为大陆村。河南获嘉西北)四邑,以益其封。文公谢恩而退。百姓携老扶幼,填塞街市,争来识认晋侯(姬重耳),叹曰:“齐桓公(姜小白)今复出也!”晋文公下令两路俱班师。大军屯于太行山之南,使魏犨定阳樊之田,颠额定攒茅之田,(定其田里之界。)栾枝定温之田,晋侯亲率赵衰定原之田。为何定原之田,文公亲往?那原乃周卿士原伯贯之封邑,原伯贯兵败无功,襄王(姬郑)夺其邑以与晋。伯贯见在原城,恐其不服,所以必须亲往。颠颉至攒茅,栾枝至温,守臣俱携酒食出迎。

却说魏犨至阳樊(河南济源西南),守臣苍葛谓其下曰:“周弃峻、丰,余地几何!而晋复受四邑耶?我与晋同是王臣,岂可服之。”遂率百姓持械登城。魏犨大怒,引兵围之,大叫:“早早降顺,万事俱休!若打破城池,尽皆屠戮!”苍葛在城上答曰:“吾闻‘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今此乃王畿之地。畿内百姓,非王之宗族,即王之亲戚。晋亦周之臣子,忍以兵威相劫耶?”魏犨感其言,(可见理至之言,无人不可感动。)遗人驰报文公。文公(姬重耳)致书于苍葛,略曰:

四邑之地,乃天子之赐,寡人不敢违命。将军若念天子之姻亲,率以归国,亦惟将军之命是听。

因谕魏犨缓其攻,听阳民迁徙。苍葛得书,命城中百姓:“愿归周者去,愿从晋者留。”百姓愿去者大半,苍葛尽率之,迁于轵(音止)村。(地在济源之南。)魏犨定其疆界而还。

再说文公(姬重耳)同赵衰略地至原(河南济源西北)。原伯贯诒(同绐,音带,欺骗)其下曰:“晋兵围阳樊(河南济源西南),尽屠其民矣!”原人恐惧,共誓死守,晋兵围之。赵衰曰:“民所以不服晋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将不攻而下矣。”文公曰:“示信若何?”赵衰对曰:“请下令,军士各持三日之粮,若三日攻原不下,即当解围而去。”文公依其言。到第三日,军吏告禀:“军中只有今日之粮了!”文公不答。是日夜半,有原民缒城而下,言:“城中已探知阳樊之民,未尝遭戮,相约于明晚献门。”文公曰:“寡人原约攻城以三日为期,三日不下,解围去之。今满三日矣,寡人明早退师。尔百姓自尽守城之事,不必又怀二念。”(明是权术,哪里是信义。)军吏请曰:“原民约明晚献门,主公何不暂留一日,拔一城而归?即使粮尽,阳樊(河南济源西南)去此不远,可驰取也。”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三日之令,谁不闻之?若复留一日,是失信矣!(若是圣人正道,却不是这等信法。)得原而失信,民尚何凭于寡人?”黎明,即解原围。原民相顾曰:“晋侯宁失城,不失信,此有道之君!”(一日卖得三担假,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乃争建降旗于城楼,缒城以追文公之军者,纷纷不绝。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得开城出降。髯仙有诗云:

口血犹含起战戈,谁将片语作山河?

去原毕竟原来服,谲诈何如信义多!

晋军行三十里,原民追至,原伯贯降书亦到。文公(姬重耳)命扎住车马,以单车直入原城(河南济源西北),百姓鼓舞称庆。原伯贯来见,文公待以王朝卿士之礼,迁其家于河北。文公择四邑之守曰:“昔子余以壶飧(音孙)从寡人于卫(河南滑县),忍饥不食,此信土也。寡人以信得原,还以信守之。使赵衰为原大夫,兼领阳樊。又谓却溱曰:“子不私其族,(谓却芮。)首同栾氏通款于寡人,寡人不敢忘。”乃以却溱为温大夫,兼守攒茅(河南获嘉西北)。各留兵二千戍其地而还。后人论文公纳王示义,伐原示信,乃图伯之首事也。毕竟何时称伯,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3)

用夷凌夏岂良谋?纳女宣淫祸自求。

骤谏不从仍死战,富辰忠义播《春秋》。

富辰死后,翟人方知襄王(姬郑)已出王城。时城门复闭,太叔命释原伯贯之囚,使于门外呼之。周、召二公立于城楼之上,谓太叔曰:“本欲开门奉迎,恐翟兵入城剽掠,是以不敢。”(只此一语,保全多少人民,仁人之言,其利溥[音谱,广大]哉。)太叔请于赤丁,求其屯兵城外,当出府库之藏为犒,赤丁许之。太叔遂入王城(河南洛阳),先至冷宫,放出隗后,然后往谒惠太后。太后见了太叔,喜之不胜,一笑而绝。(偏爱之报。)太叔且不治丧,先与隗后宫中聚阔。(但不知相会之际称谓若何,吾欲问之。)欲寻小东杀之,小东惧罪,先已投井自尽矣。呜呼哀哉!

次日,太叔假传太后遗命,自立为王,以叔隗为王后,临朝受贺。发府藏大犒翟军,然后为太后发丧。国人为之歌曰:

莫丧母,(音某。)且娶妇,(音阜)妇得嫂,臣娶后。(上声。)为不惭,言可丑!谁其逐之?我与尔左右!(上声。)

太叔闻国人之歌,自知众论不服。恐生他变,乃与隗氏移驻于温。(今怀庆府温县。河南温县西)大治宫室,日夜取乐。(岂亦自知不久,故并日而作耶?一笑。)王城内国事,悉委周、召二公料理,名虽为王,实未尝与臣民相接也。原伯贯逃往原城(河南济源西北)去了。此段话且搁过不提。

且说周襄王(姬郑)避出王城(河南洛阳),虽然望郑国而行,心中未知郑意好歹。行至氾地,(氾,音凡,今开封府襄城县,以襄王[姬郑]曾居此,故曰襄城。)其地多竹而无公馆,一名竹川。襄王询土人,知入郑界,即命停车,借宿于农民封氏草堂之内。封氏问:“官居何职?”(当答曰:官拜大周皇帝。)襄王言曰:“我周天子也。为国中有难,避而到此。”封氏大惊,叩头谢罪曰:“吾家二郎,夜来梦红日照于草堂。果有贵人下降。”即命二郎杀鸡为黍。襄王问:“二郎何人?”对曰:“民之后母弟也。与民同居于此,共爂同耕,以奉养后母。”襄王叹曰:“汝农家兄弟,如此和睦,朕贵为天子,反受母弟之害,朕不如此农民多矣!”(天子有道,则天下之尊,岂庶民之所敢望,无道,则其不如细民之处多矣。此语最当敬省。)因凄然泪下。大夫左鄢父进曰:“周公大圣,尚有骨肉之变。吾主不必自伤,作速告难于诸侯,料诸侯必不坐视。”襄王乃亲作书稿,使人分告齐(山东临淄)、宋(河南商丘)、陈(河南淮阳)、郑(河南新郑)、卫(河南滑县)诸国。略曰:

不谷不德,得罪于母之宠子弟带,越在郑地氾(河南襄城)。敢告。简师父奏曰:“今日诸侯有志图伯者,惟秦(陕西凤翔)与晋(山西汾城)。秦有蹇叔、百里奚、公孙枝诸贤为政。晋有赵衰、狐偃、胥臣诸贤为政,必能劝其君以勤王之义,他国非所望也。”

襄王(姬郑)乃命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

且说郑文公(姬捷)闻襄王(姬郑)居氾(河南襄城),笑曰:“天子今日方知翟(山西临汾北)之不如郑也。”(若非翟女宣淫,此言亦无处发泄。)即日使工师往氾地创立庐舍,亲往起居。省视器具,一切供应,不敢菲薄。襄王见郑文公颇有惭色。(即我今日犹有惭色。)鲁、宋诸国,亦遣使问安,各有馈献。惟卫文公(姬毁)不至。鲁大夫臧孙辰字文仲,闻之叹曰:“卫侯将死矣!诸侯之有王,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不死何为?”(真是说得有理。)时襄王(姬郑)十八年(-634)之冬十月也。至明年春,卫文公(姬毁)薨。世子郑立,是为成公。果应臧文仲之言。此是后话。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明白的道理: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不可言而无信。说明了无论身处怎么样绝望的境地,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重耳懂得隐忍,宽以待人,懂得抓住机会。故事简介: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扩展资料:晋文公重耳故事背景: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 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 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 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 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

春秋时期 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明白的道理: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不可言而无信。说明了无论身处怎么样绝望的境地,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重耳懂得隐忍,宽以待人,懂得抓住机会。故事简介: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扩展资料:晋文公重耳故事背景: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 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 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 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 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

上一篇:非常之恋

下一篇:苏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