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中的简介
杨澄中1913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中学教员家庭,学生时代就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助教、讲师。1945年冬去英国留学,先后在莱士特大学物理系和利物浦大学物理系就读研究生,并兼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1949年完成了27Al、24Mg、31P等的(d、p)、(d、a)反应的研究,于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为利物浦大学物理系讲师。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为了报效祖国,他毅然辞去了该校聘任,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在核物理前沿取得更大成就的机会,携妻女回国,献身于祖国的原子能科学事业。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由国外回到祖国的科学家之一。回国以后,杨澄中参与了中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物理研究所,1958年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初始创建工作。1957年后,在兰州创建了中国原子核物理后方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为中国的原子核物理研究、重离子物理研究和加速器技术的发展,孜孜不倦地奋斗了37个春秋,成果累累,功绩卓著。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数理化学部核学科组组长。他是中国原子核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杨澄中的介绍
杨澄中,物理学家,中国原子核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是国际上最早研究轻核削裂反应的少数人之一,首次测量(d,p)反应出射质子角公布,得到削裂反应机制的证据。他领导建立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和高压倍加器;创建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领导建成1.5米回旋加速器和第一台大型分离扇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系统;领导完成一批重要的热核材料轻核数据的测量任务;领导开创了中国重离子反应实验研究,为中国原子核物理的加速器技术培养了大批人才。
103式太极拳中第13式是什么
103式太极拳中第13式是:左搂膝拗步。左右搂膝拗步,是太极拳法中的其中一式,可使得髋肌肉得到锻炼。左搂膝拗步:接前势。如对手从我左侧中,下两部,用手或足击来,我将身往下一沉,实力暂时放于右腿,左足即提起向前踏出一步,屈左膝坐实,右足随之伸直。左手同时转上到右胸前,向左外往下,将对手的手或足搂开,右手同时仰掌垂下,直往后右侧轮转旋上到耳旁坐腕,手指似开未开,似闭未闭,手心向前,沉肩垂时,松腰胯,向对手的胸部按去,身手各部须合成一劲,意也扬长前往,这样就能得力。在练习杨式太极拳时,步型个弓步的前后两脚,不可以站在一条线上,因为这样容易产生重心不稳和别扭的现象,必须后一脚与前一脚彼此都要横向隔开,所以每当上步或退步时就应该注意落步的位置要稍微开一些。左右弓步的转换,步法要求是:进退转换虚实分明,左虚则右实,左实则右虚,前进后退时,身腰要随着转换。实腿膝关节要加强稳固性,而又不失去它的灵活性,桩步要极为稳固,迈步要轻灵,努力练到“迈步似猫行”,不可重滞,落步要轻灵稳健,不可摇摆。技术分析:1、三次搂膝拗步,左右方向都右体的均衡发展,全面活动带来好处。2、初学者对动作相同而方向相反,极易糊涂,所以,要多练右搂膝拗步。3、三次搂膝拗步,要体现《大极拳论>讲的“长拳着,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要一个接一个,圆活连贯,不可停顿整套拳中各动作都应如此。4、三次迈步向前,后面的腿从提起到前伸到轻轻落地,都是均匀缓慢地进行,这样不但直撑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且前迈腿的屈伸使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及腰,髋肌肉都得到锻炼。
103式太极拳第22式名称
103式太极拳第22式名称为“双掌推门”。1.了解103式太极拳(Introducing 103-Form Tai Chi)103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运动员杨大路等人根据长拳、太极拳经典套路、太极拳老家式的太极拳和南拳等传统拳法,结合现代体育科学设计而成的一种太极拳。2.103式太极拳的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103-Form Tai Chi)103式太极拳注重动静相配合,要求内外呼应,全身统一协调。在拳型和身法上,以宽松而不虚;稳定而不僵硬,柔中带刚的力量表现。3.103式太极拳第22式(The 22nd Move of 103-Form Tai Chi)太极拳第22式“双掌推门”,是103式太极拳组成套路中的一部分,其基本动作包括“迎面拍琵琶”、“左剑指南”、“右剑指北”、“如封似闭”和“双掌推门”。4.关于“双掌推门”的技巧讲解(Technical Analysis of “Shuang Zhang Tui Men”)“双掌推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太极拳技法,其主要特征是手掌向外发力,并迫使对方后退。要练好“双掌推门”的技巧,需要注意与步伐、呼吸的配合,和动作的连贯流畅。总结:103式太极拳第22式名称为“双掌推门”,这是103式太极拳组成套路中的一部分。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注重内外呼应,全身统一协调,在实际练习中需要不断提高对技巧和动作的领悟程度,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健康效果和身心和谐的境界。
太极拳能打实战吗
一、太极拳能打实战吗:太极拳是可以打实战的,但是现在教的都是皮毛,实战可能会被揍得很惨,现在太极拳都是拿来养身的。二、关于太极拳能否打实战的辩论: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太极可不可以进行实战,但其实太极是可以用于实战的,只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多把太极拳当做一种养生拳,很多动作也进行了柔化,但其实在古代太极拳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要知道流行的太极拳和太极拳大师教授徒弟的时候,基本以练力量为突破,快速的让学员达到技击的水平,但其实,传统的太极拳套路分为练功架、功夫架、快架等步骤,其次还具有辅助联系推手。
太极拳能实战吗
4月27日,格斗教练徐晓冬与太极拳师魏雷(雷雷)在成都亦禅道馆进行了一场比武,20秒之内,魏雷就败下阵来,持续了小半年的微博“约架”就此尘埃落定。那么太极拳能实战吗?
这场所谓的“秒杀”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再次引发公众质疑传统武术实战性!太极拳底能不能打?在艺术再现与怀旧想象之外!
太极拳能实战吗?看看太极拳家怎么说的!
太极拳能否用于实战这个话题,已争论很久。即使在旧中国的民国初期的比武中,太极拳也是败多胜少,当时的太极拳家向恺然先生说:“在一次武术比赛之后,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的,多未胜利。而北平方面,所去应试之人,其胜利者,虽之七八也曾练太极拳。但在报名时,却未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此番南京考试(注:指中央国术馆南京国考)之结果便可证明练太极拳者不如练外家拳容易致用也。”
向先生还评论了太极拳的得失,他说:“练太极拳者,每有存心轻视外家拳之习气。论拳理,太极拳自较外家拳精细,但外家拳亦自有其好处。”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只是玩的,只是健身的一种途径(健身体操),而不能应用到实战中去。
笔者早年也曾对太极拳的实战功效产生过疑惑,但随个人不断修炼和体悟,逐渐加深了认识,现就个人经验分析一下为何太极拳在益于养生的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实战功能。
太极拳实际上具备一套完整的技击训练体系,完整的太极拳修炼应包含自我训练及实战训练两个部分:
自我训练包括站桩、盘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单推、双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静态与动态训练)、发力、抗击打训练等。有必要指出的是,单靠盘架和程序化推手的`训练是不能成为实战高手的。
实战技击训练是在对方不断变化的情形下,自己随机应变,逐步培养充分发挥个**学素养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与对方的距离感、时间差、角度、速度、步法的灵活变化、灵敏性与本能、击打发放的力度等,是在动态当中,针对于实战状态的综合训练,如缺少此过程,就很难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威力了。
以上每种训练方式,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分别培养了技击实战中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养,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选择的训练。
在自我训练有一定基础后,便可进行技击实战训练,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训练与技击实战训练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训练,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自我训练是实战技击训练的基础。
杨澄甫 晚年为什么教拳只口授不示范
杨式太极拳“虚腿转”是杨澄甫定型架的基本步法
其理由如下:1:主张“实腿转”观点的人,缺乏实据。请问,你们师承是谁?应该告诉大家,杨
澄甫先师巨作《太极拳体用全书》是“虚腿转”唯一重要的理论基础。这是杨家三代人研练的结晶,杨澄甫说:“太极拳袛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増损。”2:杨橙甫于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也是他的高徒郑曼青帮助写的,而郑曼青跟师傅学练的正是虚腿转练法。
3:杨澄甫于1936年去世,生前他的长子杨振铭自幼随父学拳,得其真传,操拳终生,其架式酷似杨澄甫,一直随父到南方教拳,杨澄浦晚年教拳只是口授,很少示范,都由长子振铭代父示范教拳,需要讲清的是:杨振铭当时教练的就是虚腿转这一基本步法。4:杨澄甫之次子杨振基从五岁跟随父亲及大哥振铭学拳,拳架基本定型。1948年,杨振基到广州找正在教拳的大哥杨振铭一起统一拳架,后来代大哥到中山县教拳,杨振基先生说:“我一生在拳的方面有三个人对我有恩情,一是我父亲,他教我拳;二是兆鹏叔,他管我练拳也教我练拳;三是大哥守中,他带过我学拳。”无疑杨振基练的拳是实实在在的家传。5:付仲文先生晚年拳架从摄像上分析也是“虚腿转”。只不过是重心轻微后移罢了,并非完全实腿转。6:从技击角度分析;上步前《发力前》重心后移《便于先化后发》前脚由实变虚,后腿由虚变实,便于蓄劲,这样形成虚实转换轻灵,省力,劲顺,便于合理用力。独力步就是实腿《全实》转,无可争议。7:从生理角度分析,虚腿转大大减轻对膝关节的损害,而实腿转是负重工作,由其对初学者更易伤害。
为啥其他各门派无虚实腿之争,唯杨派一家争论不休,而超出学术之争。我以为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实腿转,二是虚腿转,三是大虚和小虚转《实属于虚腿转》。我同意第三种。
杨澄甫晚年为什么教拳只口授不示范?
杨澄浦晚年教拳只是口授,很少示范,都由长子振铭代父示范教拳,需要讲清的是:杨振铭当时教练的就是虚腿转这一基本步法。杨澄甫之次子杨振基从五岁跟随父亲及大哥振铭学拳,拳架基本定型。1948年,杨振基到广州找正在教拳的大哥杨振铭一起统一拳架,后来代大哥到中山县教拳,杨振基先生说:“我一生在拳的方面有三个人对我有恩情,一是我父亲,他教我拳;二是兆鹏叔,他管我练拳也教我练拳;三是大哥守中,他带过我学拳。”无疑杨振基练的拳是实实在在的家传。据赵幼斌发表在《中华武术》的文章《太极拳术十要》阐微称:“由杨澄甫口述的《太极拳术十要》是收录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一书中。故我以为《太极拳说十要》的称谓不准确。尚希明鉴。
邯郸历史名人,宏展夫人,号称第一夫人。 有木有知道的历史大神。。
没有这个人。。。
赵武灵王
在位于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在国内带头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富国强兵,使军队战斗力和国力大大增强。对中原骑兵队伍的组建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大展雄姿,灭中山,略胡地,扩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今包头市以北地带均属赵境。并深入险地亲探秦国情势,大有代秦统一天下之势。是我国古代改革开放、变法图强的先驱。
子楚夫人
即赵姬或邯郸姬。战国时秦庄襄王妻,秦始皇生母。赵国邯郸豪家之女,善歌舞。本为大商贾吕不韦之姬。吕以在赵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奇货可居,极力游说亲昭王的太子安国君收子楚为嗣,事成后,将她也献与子楚。她自匿有身,怀孕十二月而生子赢政(秦始皇),后子楚立为太子,她与赢政归秦。不久,子楚继位,是为庄襄王。子楚殂,太子政立为王,她为太后。常与吕不韦私通,吕恐事发,乃进(laoai), 诈为宦者, 得侍,私生两子。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行加冕礼,亲主国政,杀(laoai),及其二子,幽禁她于雍都,誓永不见。后因齐人茅焦之谏,秦王复迎她入咸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死, 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于芷阳(今陕西临潼县芷阳乡)。
赵奢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原为田部吏,执法无私,受平原君推荐,管理国家税赋,为国不为私,“民富而府库实”。 后为将军,善用兵。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国攻打韩国,驻军阏与(今山西和顺),他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先是坚壁增垒,故意装出并不进击的样子,然后率领大军突然急速前进,直逼阏与,抢先占据北山,以先声夺人之势大破秦军,以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行法不管上下,用人不以唯亲。 赵奢墓在邯郸西紫山上,此山又称马服山。
廉颇
战国后期赵国著名大将。战国七雄兼并斗争时期,为赵国军队的主帅,率军数次击退秦军强大攻势,使秦军无法深入赵国境内,迫使秦王不得不与赵暂时罢兵讲和。 前283年率赵军伐齐,大败齐军,夺取齐地,封为上卿,进一步扩展了赵国的势力。各诸侯国对他统率的赵军无不畏惧。前251年,廉颇率军击败攻赵的燕军,任相国,受封信平君。后因赵悼襄王轻信谗言,被革职,出奔魏都大梁(河南开封西北)。后赵国屡遭秦军功败,廉颇急欲归国效力。 赵王派使者探视廉颇,使者受其政敌的贿赂,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他已衰老,不再起用。 廉颇也未遂报国之愿,又投奔楚国,最后客死在楚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上卿。相传邯郸市西十多公里处的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以大局为重,善与人和,历代备受称颂。 原为惠文王时缪贤的门客。 秦向赵强索 “和氏璧”,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 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南)与秦王相会,以智勇斗秦王,免使赵王受辱,因功拜为上卿。 对同朝大臣廉颇容忍谦让,使其愧悟,二人成为团结御敌的知交。邯郸城内有条胡同名“回车巷”,相传就是蔺相如在此回车给廉颇让路的地方。
李牧
战国末年赵国大将。主要活动年代在赵孝成王至赵王迁时期,是最早抗击匈奴侵扰并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军事家之一。他曾采用示弱骄敌、待机诱敌的战略, 斩杀匈奴骄兵十万,使其闻李牧名而丧胆。在长达十年多的时间内赵国北部边界不受侵扰 。并一鼓作气击破东胡,侍服林胡,为赵扩地千里。赵王迁三年(前233年), 秦军派兵攻打赤丽、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四南),李牧率兵反击, 在肥(河北晋县西)大败秦军,因功封武安君。次年,秦军越太行,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李牧率师击败。后因赵王中秦反间计,被杀死。
王莽
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至公元23年在位。字臣君,魏郡元城(今大名东沙窝庙一带)人,祖籍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汉元帝皇后侄,其家族均是高官贵职,有九侯五大司马。西汉末,以外戚掌握政权,成帝永始元年时封新都侯。元始五年(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称假(代理)皇帝。 次年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太子,号“儒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在位时,对元城水患较关注,曾修治屯氏河(后人称王莽河,今无)以利良田。命令全国民间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禁止买卖;实行五均六管;屡次改变币制,引起经济混乱;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法令苛细,赋役繁重。 天凤四年(公元17年)爆发农民大起义。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王朝终于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莽在长安被杀。
毛遂
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鸡泽人。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军于长平,乘胜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 赵王派平原君赴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前往。 谈判中,楚王畏秦,议事不决,毛遂按剑上阶慷慨陈辞,直说利害,说服了楚王合纵抗秦,使赵国得救。平原君以遂为上客。今永年县广府镇东南有“毛遂墓”。
乐毅
战国时燕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乐羊的后代。燕昭王时任亚卿,帮助燕昭王实现政治、军事改革,颇有建树。后出奔赵国,被封为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此后来往于燕赵之间,促使两国和睦相处。卒于赵国。相传邯郸城东的乐家堡为其居地,村北的将军墓是他的墓葬。现邯郸市丛台下有亭,亭因封号名为“望诸榭”。
公孙龙
战国时期逻辑思想家。名家(又称“辩者”,是辩论名实即概念与事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传说字子秉,赵国(今邯郸)人。做过平原君的门客,曾和赵惠文王论偃兵,认为“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反对诸侯兼并战争。在当时“坚白同异”的辩论中,和惠施主张不同,但同属名家。其名辩论题有“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多条。认为石头的“坚”和“白”两属性是可以互相分离的;“白马”和“马”存在特殊和一般的差别,是不同的概念(“名”),不应混淆,着重分析了概念的规定性和差别性, 还提出并论述了“指”、“物”、“名”、“谓”等概念。 对古代逻辑思想发展有很大贡献。 虽然其“白马非马”的结论未必正确,但此论几乎涉及了逻辑概念论的所有基本问题,如内涵、外延的反比关系以及限定与概括定义法等。其《名实论》对逻辑判断、推理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还致力于使逻辑少有政治理论色彩,向纯逻辑的方向发展。著有《公孙龙子》。
荀子
(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其学说为我国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荀子本着“扬弃”的原则,继承了孙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并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从而使儒家理论更加适应新兴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以后历代统治阶级不可或缺的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荀子学说,是我国两千年来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是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为巩固封建社会这一制度,有着重要的贡献。
嬴政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史称秦始皇,曾用名赵政,生于邯郸,战国时秦国国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皇帝,被史学家誉为“千古一帝”。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等。但因刑法苛虐,致使“男子力耕不足粮赋,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同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极为严重,故而在秦始皇称帝后不久,秦王朝便灭亡了。
曹操
(公元前155年——公元前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从陈留起兵到洛阳去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在北方消灭群雄割据,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可谓一代枭雄。赤壁战后,曹操回到邺城(今邯郸临漳县),自此以后他大部时间居于邺城,并修建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他于208年亲自参加规划设计,修建后的邺都,东西长七里,南北总宽五里。他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他善诗歌与精散文,创作的《蒿里行》、《观沧海》等诗作流传千古。特别是后期,居邺城常与“建安七子”写诗论文,为一时之盛。
魏征
(公元前580年—公元前643年)字玄成,魏州曲城(今属馆陶县)人。魏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享有盛誉的谏臣良相,他勤政爱民,直言进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促使太宗行开明之治,在此期间,唐朝出现了兴盛局面,而魏征则是“贞观之治”的一大功臣。
杨露禅
(公元1800年——公元1872年)永年县人,杨式太极拳的开创人。杨露禅所创太极拳,经其子班侯继承发展,奠定了一百零八式的太极拳路。再经其孙杨澄甫修订,遂定为杨式大架子。现杨式太极拳已誉满全国,弟子遍天下,其技艺正走向世界。
韩荫亭
(1912-1979)曾用名韩樾,永年县田寨人。自幼酷爱学习,乐于助人,思想进步。一九二九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投身革命,一九三0年在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一九三一年六月任中共永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一九三二年夏任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努力开辟党的工作,领导“贫农团”,组织过工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中共永年县委军事委员,永年县第一任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三支队营长和营教导员。1939年因伤脱离部队后在家乡组织地方武装,接受党的指示,打入敌营,暗中配合抗日斗争。制造了日军和伪匪之间相互残杀、营救抗日人员、掩护八路军过铁路、照护八路军首长刘志坚养伤、鸣枪报信我军突围等传奇活动,受到了八路军首长高厚良、宋任穷、陈再道的高度评价。一九四五年八月后任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冀南三分区独立三团团长,率领部队歼灭日伪军,解放临洺关,攻打围困永年城,配合主力解放邯郸。一九四七年九月随十纵队大军南下,开赴中原、挺进大别山、转战豫南鄂北、进军华南作战。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歼灭了大批敌军,打出了大片解放区,为全国解放立下了战功。
高树勋
(1892-1972)河北省盐山县人。早年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1926年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师长,第二十六路军十七师师长,河北省保安处处长,新八军军长,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10月,国民党军企图打通平汉线,进犯晋冀鲁豫解放区。10月30日,在前线率部一万余人起义,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当时为争取、分化国民党军, 中共开展了号召国民党官兵以高树勋为榜样参加人民行列的“高树勋运动”。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民主建国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郭隆真
革命活动家、烈士。女,回族,原名郭淑善,又名郭林一。大名县金滩镇人。自幼性格坚强,爱打抱不平,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拒绝父母包办婚姻。1909年和父亲一起兴办全县第一所女子小学。 1913年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与邓颖超、 刘清扬等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领导妇女开展反帝爱国斗争。 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发起成立“觉悟社”,创办《觉悟》刊物。期间,曾三次被捕。 1920年和周恩来等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经周恩来介绍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在北京协助国民党特别是党部做妇女工作,是妇女委员会委员之一。曾编印《妇女钟》、《妇女之友》等刊物,后又创办缦云女子学校,作为革命活动的基地。1928年任河北省委委员。 1929年在哈尔滨做工运工作,任中共满州省委工委书记,是中东铁路工人罢工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30年任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兼宣传部长,负责工运工作。后被捕,在济南千拂山英勇就义。
杨澄浦太极拳的训练体系是什么
其实杨露禅对杨氏太极拳的贡献主要在于将以前的拳术,比如说陈氏太极拳,从刚猛发力变为练松柔而不发力,以前的拳术都是以练招术、猛招、特猛招、练快,改为以练听劲、练感应的体系,无形无相,无招无式,由杨露禅和他的子孙们杨健侯、杨澄浦创立的杨氏太极拳的训练体系,桩功的训练体系,勤推活桩,勤练活桩,而不是以前的体系,站桩,死桩,站在那里不动,而是两个人相互地推搡发力,这样来练感应。又由杨家三代创下了杨氏太极拳的推手的十种练习方法,改变了拳术的训练体系,影响了后来两百多年武术的发展,特别是到现代,各门各派都借用太极拳的推手感应体系来做对抗训练,因为现在的武术和功夫,他的练习体系是不允许出现伤害,将人打死,打伤的,所以借用推手的训练体系,既可以起到练习上层功夫的目的,又不会造成伤害的这个推手的运动体系
先开始由太极拳推手,到后来太极拳的各门各派,比如说吴氏又创下更多的推手的训练方法,包括现在的陈氏,也由一种推手的方法而演化出了很多种推手的方法。武氏太极拳还只保留了一种三步推手,赵堡也是演化出了无数的推手。太极拳又传给现在的太极螳螂梅花拳,又将太极拳和螳螂拳进行糅合,而创立出一种缠手的方法进行竞技体系的训练,从听劲、缠绕、拿跌、击法、点穴这一套体系。咏春拳到现在练到上层功夫,也有叫粘手的出现,也和推手的原理相同。两人接触之后,运用听劲进行相互找劲进行练习,也有和太极的异曲同工之妙,意拳、大成拳也有太极推手的体系,孙氏太极拳又将形意、八卦、太极融为一体,也引入了太极推手的训练体系,以至于八卦掌,很多的拳术都将太极推手的训练体系融入了进去,杨氏太极拳起到了一个改变训练方式和改变运动方式的一个作用。
杨澄甫式太极拳的介绍
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1800—1873年)所创。他与其两个儿子杨班侯和杨健侯,曾在清末端 王府传授太极拳,并担任过神机营总教习,其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成为流传最广的 太极拳。这套传统杨式太极拳是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 全套共八十九各动作。架式舒展大方,动作和 顺简洁,速度均匀,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