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
前四句写赛舟的来历,说明这风俗源于楚地人民为拯救和悼念屈原。次写龙舟竞渡的热闹全景:鼓声震天,龙舟竞渡,这是从声音上渲染出热烈的气氛和紧张的竞争。“蛟龙得雨髻鬣动”描写龙舟在水中搏击的灵活而勇猛的姿态,蟒炼饮河形影联”则腾出手来写两岸彩旗倒映水中,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刺史亲自主持竞赛,担任总裁判,肯定给勇士和观众更大的鼓舞。赛后胜者欢欣,败者沮丧。
后面八句相当于尾声。“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这是诗人分析竞渡者的心理,出战之前,信心百倍,志在必得,但一旦开始,胜负还是难以料定的。岸边彩旗飘扬,女子在水中嬉戏,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这是竞赛的余波,也说明此地举办龙舟竞渡,有着群众基础。
最后两句感慨热闹的一天已过,日暮人去,江水东流,但屈原的英灵何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由屈原而联想及己,产生的深沉的苦闷和寂寞的情感。[2]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1] 张照松著 . 情系中国节 传统习俗与文化 . 青岛 : 青岛出版社 ,2009-10 . 120 .[2] 陆襄主编;朱福生编著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 清明·端午 . 上海 :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7-06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