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吴起杀妻求将是怎么回事历史名人
吴起 在春秋时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是春秋战国难得一见的人才,精通儒学、兵法,行军打仗是他的拿手本事,而对于为相治国, 他也丝毫不马虎,一生历仕三国,从无败绩,但非议也随着而来,“杀妻求荣”、“唯利是图”,这些骂名也与其美誉并行,让 吴起 变 成了一个极具有争议的一个人。 吴起是历史舞台上不能忽视的人物,他的出现太重要了,他是历史的缔造者,也是一个个国家的兴衰的见证者。吴起,出生于卫国,成 长在一个宽裕的家庭,性格暴戾从小好武斗,在乡里吴起是个出了名的混小子,但是他虽然性格乖张,却心怀大的抱负。早年曾经向母 亲发誓,若不能衣锦还乡,就不回来。母亲既难过又高兴,自己的坏小子终于长大了。离别那天,母亲望着吴起离去的背影流泪,不知 道何时才见得到自己的儿子。吴起离开家之后,第一站达到了鲁国。 吴起在曾子的门下学习过,曾子的老师是 孔子 ,能够当曾子的学生,实在是吴起的大幸,老师曾子也是很欣赏这位学生的,吴起不仅用 功,天资聪颖,一点就透,很快就精通了儒学,同时又精通兵法,只不过这个学生哪里都好,就是太把功名利禄当回事了,曾子因为这 个后来疏远了吴起,吴起便离开老师来到了鲁国。 吴起来到鲁国后,鲁国正在和齐国交战,鲁国根本不是齐国的对手。鲁相国公仪休说:“欲却齐兵,非吴起不行”,百般无奈之下考虑 让吴起带兵,鲁国国君想用吴起为将,但是又碍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为了功名利禄,就把妻子给杀了,“杀妻 求荣”来表示自己不会偏向齐国,这一件事情也成为了吴起一生最大的污点。 杀妻之举后,鲁国的国君才总算信任吴起,将他任命为将军,吴起不仅打仗打得漂亮,还深得士兵的欢喜,吴起治军风格与众将有别。 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甚至“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他亲自为士兵吸出腿上的脓血,吴起的种种举动让士兵都愿意跟 着他出生入死,吴起很得军心,而在他到达战场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就交战,而是先向齐国示弱,趁其松懈,骄其志,再杀齐军一个措 不及防,齐军仓促应战,溃不成军。这一站让吴起在鲁国是人尽皆知。 随之而来的是流言,这个固守礼教的国家,开始对吴起议论纷纷,说吴起杀妻求荣可耻,说他耗尽家产却不仕,性格暴戾杀过三十个乡 人,连老师曾子也跟他绝交,由此可见,吴起一定不是什么好人。于是流言散布,无可辩驳的吴起只得从鲁国狼狈逃走,要知道他才刚 刚帮助鲁国打了胜仗。 逃亡到魏国后,听说魏文侯很贤明,便想留在魏国,魏国的国君虽然知道吴起贪利而好色,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于是留了他做 军事参谋,果然“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他率军屡次破秦,帮助魏国获取了秦国河西之地,也 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魏文侯一死,吴起便离开了魏国。楚国听闻吴起是个人才,就主动找到吴起,希望吴起能够留在楚国 。于是,吴起就待在了出楚国,并在楚国主持了“吴起变法”,使得楚国也成为了战国的一大强国。 吴起虽然贪利、暴戾,但是大义,为将为相确实无可挑剔 ,治军比肩 孙武 ,治国不输 商鞅 。因此能够让百姓和所辖的军人其关怀享誉 两千多年。
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
杀妻将军:为了得到将军的职位而杀妻。比喻为了追求名利不惜伤害,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是贬义的。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了取得鲁的信任,不惜杀死敌国的妻子,以取得大将军的位置。后比喻为了成功不择手段。这个吴起原来是魏国一个很普通的无赖,经常在乡下挥舞着刀剑,手舞足蹈。因为这个原因,他经常被妈妈骂。有一天,他妈妈骂他的时候,他使劲咬自己的胳膊,咬出鲜红的血,对妈妈发誓:“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跟妈妈在一起了。如果我这辈子做不了大官,我就再也不踏进卫城,再也见不到你了。”母亲哭着离开了他,吴起却转身出了卫城大门,连头也没回。吴起就这样离开了卫城。他来到鲁,师从孔子的弟子曾参。他白天学习,晚上背诵,非常非常努力。这个时候,有一个叫田驹的人,曾经在齐国当过医生。他很欣赏吴起,吴起好学,不知疲倦,所以经常和他讨论知识。吴起勇猛善辩,田驹很喜欢,就把自己的女人嫁给了他。吴琪在曾参那里学了整整一年。曾参听说他家有个老母亲,就问他:“你出来这么久,为什么不去看看你母亲?这样能安心吗?”吴起说:“我先有誓言,不做大官。我这辈子都不会进卫城了。”曾参道:“可以在人前骂人。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骂人有什么用?”所以我非常讨厌他。没过多久卫国就有人来信说吴起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吴琪仰天嚎叫了三声,然后马上擦干眼泪,继续看书。曾参大怒:“你妈死了还不埋,就是个健忘的人。”水无源头必枯,木无根必断。这家伙能忘了自己的母亲,一定不会有好结果。从一开始,你就不是我以前的弟子!“他被勒令把他踢出学校,永远不要再见面。从此,吴放弃了儒家思想,开始学习兵法。三年成功后,他去鲁求官。鲁相公新秀经常和他讨论兵法,发现他确实有过人的本领,就把他推荐给了鲁穆公。就这样,吴起很快就做了大官,手里有钱,买了很多漂亮的奴婢,开始乐此不疲。不久,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郭襄龚义秀向鲁穆公推荐说:“要想打退齐兵,必须任命吴起为大将军。”慕公虽然口头答应,但内心却充满了疑惑。在宫一秀的一再催促下,穆公才说:“虽然我知道吴起有能力打胜仗,但他的妻子是齐国高官的女儿。俗话说,真爱如夫妻。你能保证他不会有观望心理吗?这就是我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例假没什么好说的。他回到祥符的时候,吴起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吴琪认真地问,“齐已经进去了。你的主人现在有好士兵了吗?我没有吹牛。如果你让我当将军,我一定会让冰淇来来去去。”伊秀说:“我已经告诉你很多次了,但是你不能做这个决定,因为你的妻子是齐国人。”吴琪说:“我明白了。解释大师的疑惑太容易了。”回到家,他马上对妻子田说:“为什么男人一定要找个好老婆?”田说:“只有男人当家,女人当家,一个家才有家的样子。找个好老婆,就是为了做个像样的家业。”吴起又问:“如果你丈夫当了大官,享尽荣华富贵,家业也会很大。你会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吗?”田说:“当然。”吴琪说:“我现在想问你一件事。你得帮我!”田说:“我一个小女子,怎么帮你成名?”吴起说:“现在齐国正在攻打鲁国,鲁国要我当将军,却因为我娶了你为妻而怀疑我。所以,我只能用你的脑袋来打消吕后的怀疑,这样我才能得到我的名声?”田吓了一跳,以为他在开玩笑。刚要说话,他已经被吴起一剑斩断。我马上拿去给穆公说:“我有报国之志,你却因为我老婆是齐国人而怀疑我。今天我为你砍下我老婆的头,只为证明我是为鲁,不是为齐国。”吕后垂头丧气。他对龚义秀说:“吴起杀妻,求将军。他的心是不可捉摸的!”易修答道:“吴起不喜欢妻子,是因为他喜欢名利。你不用他,他一定会回去帮齐国的。”侯虽然百人不情愿,但也只好听了龚义秀的话,任命吴起为大将军,率领两万将士抗击齐国。不久,吴起杀了齐国的尸体回来了。侯大喜,封他为上卿。非凡的人必须做非凡的事。吴的心就这样被毒害了。最后如曾参所说,死于利箭。
吴起简介 关于吴起简介
1、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2、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及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魏国,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领西河之地,任西河郡守。在楚国时,吴起被任命为令尹,辅佐楚悼王进行变法,增强国力,扩展了楚国的疆域。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后,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吴起惨遭杀害。
3、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吴起的生平简介_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 军事 家、 政治 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一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吴起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吴起的生平简介
吴起,是中国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吴起是出生在卫国的,但是吴起出生于富足的家庭,通晓兵、法、儒家的思想,在卫国耗尽家财求官不成,最后杀了讥笑自己的乡人出逃。来到鲁国的吴起本来想在这里功成名就的。齐宣王在攻打鲁国的时候,鲁穆公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对吴起怀有迟疑,结果吴起杀掉了自己的妻子,鲁穆公就让吴起为将,打败了齐国。吴起以为自己可以得到鲁穆公的重用,结果被人挖了吴起的老底,吴起不但没有被奖励反而被免去官职,他的主公季孙氏也被杀,吴起就离开鲁国投奔了魏国。
来到魏国的吴起被魏文侯重用,先后任吴起为主将,多次打败了秦国,将秦国的西河地区纳入魏国的版图,吴起成为西河郡守,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争夺土地,据说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都是不分胜负,没有败绩。但是国相天文死后,公叔为国相因嫉妒吴起的才能,在魏武侯面前设计陷害了吴起,此后吴起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楚悼王非常仰慕吴起的才能,吴起在楚国实施了变法,仅仅8年左右的时间,楚国从一个不断挨打的国家成为一个强国,公元381年,楚悼王命吴起统领大军救援赵国,一路捷报不断传来,楚悼王却突然病逝,吴起不得不从前线回到都城结果遭到楚国贵族的袭击,结果吴起急中生智,临死卧在楚悼王身边,在乱箭中贵族们不但射中了吴起还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结果这些人都被处死。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吴起是一代名将,是被供奉在武庙里的十哲之一,可以说吴起是一个一流的谋略家,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吴起为了追求名利,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似乎吴起每次登上神坛,都会被人暗算,可以说吴起在鲁、魏、楚 三国 的 故事 就是一个三起三落的故事。
回顾两千多年的 历史 ,吴起虽然和孙武并称,但是人们总是对孙武赞赏有加,而吴起的“杀妻求将”、“争名夺利”这些恶行,总是被人诟病可以说在吴起身上我们看到了他辉煌的一面,同时他的阴暗面也一览无余,所以吴起可以说是才能大于德行的人。吴起对待将士他可以与他们同甘共苦,会亲自为士兵吸毒疮,但是作为儿子和丈夫确实非常残忍的,古代重视孝道,自古父母去世是要服丧的,但是吴起不仅因求官毁掉了家庭,在母亲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回去。作为丈夫,为了求得将位,杀妻以明自己不会偏向,正是他自己埋下的因,才会结下死于非命的果。
战国时期的吴起其实给我们作出了一个警示,能成圣者必定是德才兼备之人,在与吴起齐名的孙武身上我们看到了,孙武的著述确实强于吴起,但是论武是比不上吴起的,可我们后人却常把孙武作为学习榜样,可见人们看到一个人还是以德为主,才为辅的。
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名武,所以人家叫孙武,是个齐国人。因为他精通兵法,被吴王阖闾接见重用。
孙子来到吴国之后,给吴王演示练兵,还出了个“三令五申”的典故。
当时,吴王说,你这个兵法我都看过了,能不能给我演示操练一下,孙武说,没问题。于是,把宫里的美女全都给叫了出来,排成了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领头。接着,就下达命令,美女们都说懂了,明白啥意思了。
结果,第一次演练,孙武喊开始,这帮美女都在哈哈大笑。孙武说,纪律不明,号令不清,是将领的过错,就再次强调了命令。结果,击鼓进军的时候,这帮美女又哈哈大笑。
于是,孙武又说,没说清楚,是将领的问题,又强调了军令。等到击鼓进军,又是哈哈大笑。
第三次,孙武再次击鼓进军下达军令,美女们还是在哈哈大笑。这时候孙武就说,现在将领把什么都说清楚了,听到军令却不去做,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责任了。说完就要杀了左右两队的领头。
吴王在阅兵台上看孙武要来真的,马上派使者来求情,说,这两个大美人是我的最爱,没了她们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孙武却回答说,我现在已经被任命为将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把领头的两个美女给砍了。
吴王经历了这么一出,心情很不好,让大家回去休息。孙武说,大王只是喜欢我的兵法,却不能让我付诸实践,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吴王重用了孙武。而且,重用孙武之后,大败楚国,我们在世家的篇目中也能了解相关内容,几乎是百战百胜。
孙武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孙膑。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当时,孙膑和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大将,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想办法砍了孙膑的脚,还在他脸上刺字。孙膑靠着装疯卖傻捡了条命,最后被齐国使者偷偷带到了齐国,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和重用。
接下来就有了“田忌赛马”和“围魏救赵”、“孙膑减灶”的故事。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三局两胜。但是将军的马怎么比得上国君的马呢,想来想去都输定了。于是,孙膑说,我们用下等马对上等马,放弃一局。然后用上等马对中等马,赢,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赢。最终,赢下了比赛。在这之后,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将孙膑奉为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就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为军师。本来田忌想直奔赵国,但孙膑却说,想要解开纠纷,不能生拉硬扯,要搞清楚厉害关系。现在魏国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打仗,国内都是些老弱病残。我们现在直接参与正面战场,只会搞得更乱。不如去偷袭魏国的都城大梁,这样一来,魏国在外作战的部队就要赶回来。等到那时候,魏国刚跟赵国打累了,又往回跑,我们就趁机揍魏国一顿,还能捞点好处。果然,魏军撤离邯郸,于是便解了赵国之围,回头齐国还在桂陵大败魏军。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一起去攻打韩国,韩国就向齐国求救,齐国又派了田忌和孙膑前去解围。这次依然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将庞涓又不得不率军撤离韩国回来救魏。庞涓这个人心高气傲,一向看不起齐国军队,孙膑也深知这一点。本来兵法上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平时通过增加灶台数量来体现自己军队人数庞大,现在孙膑却不断减灶。
庞涓看到灶台不断减少,心中非常高兴,觉得齐军害怕了,到处溃散逃亡。于是,庞涓放弃了自己的步兵和重型部队,只带着轻装精锐追击齐军,一直追到马陵。谁知道,孙膑早就在马陵埋伏了一万名弓箭手,在路中间的一棵树上刻了“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字,还交代他们说,晚上看到有人点着火把,就万箭齐发。当天晚上,庞涓赶到马陵,看到一棵大树挡在路上,树干上还写着字,就点起火把来看。上面的字还没读完,突然两边乱箭齐发,魏军死伤无数。庞涓自此,拔剑自刎。当然,也有说法是,点火之后就被万箭穿心了。
吴起是卫国人,曾在鲁国呆着。这时候,鲁国和齐国交战,鲁君想任用吴起,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因此鲁君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当时吴起一心只想功成名就,于是把自己的妻子给杀了,来表明自己的立场。随后,被任用为大将,大败齐国军队。结果,赢了之后,就有人说,他现在为了功名杀妻子,以后还不知道会做什么呢?于是,吴起渐渐被疏远。
后来,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就去投奔魏国。魏文侯问自己的大臣,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大臣回答,如果说品行,那么他追名逐利贪财好色;如果说带兵打仗,那司马穣苴也比不上他。于是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吴起也很有能力,攻打秦国,拿下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将领的时候,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食,所有待遇都一样,跟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吮吸毒液,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大哭。有人问她,你儿子只是一个小士卒,现在将军亲自为他疗伤,为什么要哭呢?这个母亲说,当年吴起为孩子的父亲做过同样的事情,结果孩子的父亲为了报答,战死沙场。现在又发生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孩子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了。不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很有意思。
吴起的最后一站去了楚国,被楚悼王重用,刚到楚国就被任为国相。吴起也是不辱使命,把楚国治理得非常强大,打得东南西北的国家都很害怕。但是,我们要知道,太强大了就会招惹一堆人,得罪一堆人。果然,楚悼王死了,王室大臣就一起诛杀吴起。吴起一直跑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
当时,对国君尸体不敬也是杀头的大罪,所以吴起才想到了这么一出。只是没想到,这帮人还是乱箭齐发,把吴起给射死了。等楚国太子即位之后,追查当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因为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但这些都是后话,吴起辉煌的一生,结局难免显得有些狼狈了。
历史上吴起是真的爱兵如子吗?
吴起的确爱兵如子,吴起作为兵家先哲,留有吴子兵法一书存世,吴子兵法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将领要爱兵如子,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只有你心中有士兵,打仗的时候士兵才会奋勇争先,以报将领的知遇之恩。吴起在领兵作战过程中有这么一件事,当时他的部下有个士兵屁股上生了疮,吴起亲自脱掉了士兵的裤子,用嘴将疮里面的脓水吸了出来,不管他是另有所谋也好还是作秀也好,但是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在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士兵。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士兵中毒了,吴起亲身将毒吸了出来,这个士兵回家之后就告诉了他母亲,还说自己日后打仗时一定要多杀几个敌人,以报将军之恩。他母亲就说道我能预料到你要战士沙场了,你父亲当年就是因为吴起为他吸毒,打仗时奋勇争先,最终战死沙场。古代用兵讲究的是士气和军心,部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面临绝境时也能绝地反击,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这么打出来的,得军心者可得战场胜利,也可夺得天下,五代时期的藩镇就是典型。古之将领大凡能与士兵打成一团的人,他的目的都是为了施恩,让士兵们知道这个将领是能和自己同甘共苦,都是好哥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沙场上最好的报答就是打胜仗多杀敌人,而将领们看到一群士气如虹的士兵,打仗时取胜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再爱兵如子其实质上也是为了自己的战绩铺路。
吴起是如何做到爱兵如子的?
吴起治军号令严明,军纪森严,赏罚严明,任贤用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背负干粮,坚持与士卒一起步行。吴起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时,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巡营时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解除了他的痛苦。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大哭。别人说:“你儿子仅仅是个普通士兵,却得到将军为你儿子吮血,应是光荣之事,为什么还要哭呢?”士兵的母亲说:“不是这样呀,前几年吴将军为他的父亲吮吸疮口,结果他的父亲直到战死也决不回首。今日吴将军又为他的儿子吮血,我真不知我儿子要死在哪里了,我因此哭。”
吴起简介_吴起陈晓荣简介_吴起者 卫人也
吴起个人资料 中文名:吴起 别名:吴子 性别:男 民族:华夏族 国籍:鲁国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出生地:卫国左氏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40年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38年 爵位:广宗伯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 代表作:《吴子兵法》 主要成就:强魏扶楚;在魏创立武卒制,夺秦之河西之地;在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发起吴起变法 吴起简介 吴起(约公元前440年-约公元前38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 吴起简介 ,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 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年,楚悼王去世 吴起简介 ,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肃宗时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被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吴起生平简介 吴起曾学于曾子。后在鲁国为将军,闻魏文侯贤而去鲁至魏,武侯时为西河郡守。吴起在治术上受儒家德治的影响,如武侯曾将“山河之固”视作魏国之宝,而他则以为“在德不在险”。他还认为自己能使魏国“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表明他对政治革新相当重视。 吴起不仅具有治国的才能,而且长于作战用兵。《韩非子》说他治军时能和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故士卒乐为其用。魏惠王时,有人认为魏国士卒能所向无敌,应归功于吴起的余教,惠王为此向吴起的后代颁发了赏田。 后来,吴起由于与武侯不和,离魏奔楚。楚悼王以起为令尹。当时,楚国的旧宗法贵族势力很强,上不利于君主,下为害于百姓,兵弱而国贫。于是吴起为悼王出谋,将传到三世时的封君子孙削籍为民,把一部分贵族放逐到荒僻之地,废掉公族中之疏远者,以改变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局面。由于“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节省开支“以奉选练之士”,楚国实力渐增,南攻百越,北并陈、蔡,以致秦和三晋都有所震动。吴起在位一年而悼王卒,一批旧贵族乘机作乱,将吴起肢解。《史记》说吴起死于悼王尸体旁,肃王继位后,即以伤害悼王尸体罪,收捕作乱贵族七十余家,并处以三族之刑。《韩非子》认为楚未能重用吴起,变革效果不大。又说吴起被杀,是因为“大臣苦法”,可见吴起的失败主要是贵族反对所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吴起属于军事家吗
吴起属于军.事家。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人。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吴起著有《吴起》48篇。现存《吴子兵法》仅有六篇,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这些篇目。
《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北宋时期将《吴子兵法》列入《武经七书》中。
吴起(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详细资料大全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基本介绍 本名 :吴起 别称 :吴子 所处时代 :战国初期(鲁国→魏国→楚国)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卫国左氏 出生时间 :公元前440年 去世时间 :公元前381年 主要作品 :《吴子兵法》 主要成就 :强魏扶楚;在魏创立武卒制,夺秦之河西之地;吴起变法 追尊 :广宗伯 人物生平,弃儒学兵,侍奉鲁君,大破秦军,吴起变法,惨遭杀害,军事思想,个人著作,人物评价,后世地位,轶事典故,谏魏武侯,吴起攻亭,吴起守信,吴起休妻,后世纪念,吴起县,起台镇,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影视形象,戏剧形象, 人物生平 弃儒学兵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乡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吴起先去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吴起(三国志12的历史武将) 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弃儒学兵。 侍奉鲁君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穆公疑。吴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后来鲁穆公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经人劝说,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大破秦军 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这样加上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并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为抵御秦国的进攻,修筑了吴城(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南)。 吴起广场吴起雕像 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 前387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山东省滕县东)。 吴起变法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 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 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 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惨遭杀害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军事思想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吴子兵法》。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个人著作 《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吴起著有《吴起》48篇。现存《吴子兵法》仅有六篇,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这些篇目。 《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北宋时期将《吴子兵法》列入《武经七书》中。 人物评价 李悝: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临武君:夫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上者,变轴攻夺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 鲁仲连: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 孟子:善战,如孙膑、吴起之徒。连结诸侯,如苏秦、张仪之类。 范雎: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蔡泽: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韩非: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尉缭子: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吴子·图国》: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贾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迁:①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②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刘向: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亦灭其国。 班固: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②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故可变而诈也、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曹操: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曹丕: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葛洪: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 司马贞:吴起相魏,西河称贤;惨礉事楚,死后留权。 张说:光乘积学而善谋,求之古人,吴起、韩信敌也。 白居易: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唐彦谦: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旧唐书》: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 《幼学琼林》: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曾巩: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张预:孙子曰:“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起与士分劳苦。又曰:“辅周则国必强。”起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是也。 徐钧:兵书司马足齐名,盟母戕妻亦骇闻。 于石: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 陈元靓: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李贽: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伯。 黄道周:吴子忍人,怒诛笑谤。母死不归,杀妻求将。曾子薄之,鲁君疑放。然而用兵,穰苴不让。甘苦与同,士卒乐仗。守魏西河,秦畏东向。在德一言,圣贤度量。魏人忌之,去为楚相。北并南平,功在人上。惜犯贵宗,终令身丧。 丁耀亢:吴起,名将也。在德不在险之一言,亦似闻道者欤?急功名而杀其妻,何残贼乎! 黄彭年:同甘苦,问疾病,卒伍和睦,上下一心,宽也,吴起近之。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孙膑、吴起、白起、耿弇、杨素、慕容绍宗、李光弼、马燧等,才将也。 郭沫若: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的。 后世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定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燕王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乐毅、白起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起亦位列其中。 轶事典故 谏魏武侯 魏武侯曾向吴起询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作“元年”的含义,吴起回答说:“元年就是国君必须要行事谨慎。”魏武侯问:“如何行事谨慎?”吴起说:“君主必须端正自身。”魏武侯又问:“君主应当怎样端正自身?”吴起回答说:“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话有什么办法能端正自身呢?那应当广开言路并从中选择,使自己的心智聪明。古代的君主一开始处理国政时,士大夫如有进言、士人如有请见、百姓如有请求,君主一定会满足他们,公族如果有人来请安问候一定接见他们,四方有人来投奔都不拒绝,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双眼不受蒙蔽的方法;君主分赏俸禄必须要周到,使用刑罚必须要恰当,一定要宅心仁厚,时常惦记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患,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风要正派,亲信的大臣必须亲自挑选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管理百姓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这样君主就不会失去权力,这都是《春秋》中的嘱托,也是君主继位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吴起上前对他说:“有人曾把楚庄王的话告诉过您吗?”魏武侯问:“楚庄王是怎么说的?”吴起回答说:“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庄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他说过:“诸侯中能得到师傅的可称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称霸诸侯,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现在凭我这样的本事,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因此我深感忧虑。’楚庄王因此而忧虑,而您却因此而高兴。”魏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 吴起攻亭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 吴起守信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邀请他来家里用餐。这位老朋友让吴起先回家等他,说他过一会就去。吴起说:“那我等您来了再吃。”这人到黄昏都没有来,吴起也不吃饭,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请这位老朋友。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吴起休妻 吴起让他妻子织一条丝带,结果长度比他要求的短了一些。吴起让她去改一下,他妻子答应了。等到织好了又量了量,还是不符合吴起的要求。吴起非常生气,他妻子回答说:“我开始织的时候就把线定好了,不能再改了。”吴起于是休掉了妻子。吴起的妻子向她哥哥求助,她哥哥说:“吴起是制定法令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为大国建立功业。他的法令必须先要在自己的妻子身上兑现,然后才能推行下去,你不要指望再回去了。”吴起妻子的弟弟后来被卫国国君重用,想凭著自己的身份去求吴起与其姐复婚。吴起没有答应,反而离开了卫国。 另一种说法:吴起把织好的丝带拿给他妻子看后让她织条一模一样的,等到丝带织成后一经比较,新织的那条特别好。吴起说:“让你织条丝带,要求像那条一样。这条织得特别好,是什么原因?”他妻子说;“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我多下了些工夫,所以织的更好。”吴起说:“这不是我的吩咐。”于是让妻子穿好衣服,把她休回了娘家。她的父亲前去求情,吴起说:“我在家从来不说空话。” 后世纪念 吴起县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吴起县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立有吴起雕像。 起台镇 起台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相传吴起率兵东征讨伐齐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筑起高台点将练兵。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悲痛万分。但吴起以国家为重,率兵出战大获全胜。后人为纪念吴起在此筑寺祭祀,名为“吴起台寺”,简称“起台寺”,起台镇由此得名。因历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并在此立碑,现该碑仍树立在起台镇。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吴起于第八十五回《乐羊子怒餟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中登场。在第八十六回《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中,吴起在鲁穆公手下任职,娶田氏之女为妻。齐国国相田和与田忌、段朋率军攻打鲁国,吴起杀妻取得将位后到达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得到手下的信任。两军对峙时,田和派部下张丑前往吴起营中打探情报,吴起隐藏军中精兵,故意向张丑展示军中老弱病残,并款待张丑说无意与齐国作战,只想求和,让他麻痹大意。张丑回营时,吴起暗中调兵遣将尾随其后,偷袭齐军主营,齐军大败。田和随后命张丑带美女二人、黄金千镒贿赂吴起,又暗地散布吴起受贿通齐的事情。鲁穆公得知后罢免吴起的官职准备治他的罪,吴起逃奔魏国,居住于翟璜的家里,经翟璜推荐后担任西河郡守。秦惠公死后,吴起趁秦国君位动荡之机夺取河西五城。其余描述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基本相同。 此外,还有现代作家孙开泰、孙东以吴起为生平的长篇历史小说《吴起传》。 影视形象 1999年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张山饰演吴起。 戏剧形象 吴起出现在京剧名段《湘江会》、《战春秋》中。
吴起是个什么人
吴起,战国期间的 军事 家代表、 政治 改革家,与孙子并称为孙吴,其政治改革、军事思想均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其军法在 历史 上占据极大的地位。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吴起是个什么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吴起是个什么人
吴起是一名文物双全的将领,是战国年间极其杰出的军事家,也是领战最多的一位,共领军七十四战创下了“十平六十四胜”的不败战绩。军事上,他拥有绝佳的作战指挥能力与先进的军事思想,他擅长审视敌我军情,随机应变,历仕鲁魏楚 三国 均创下大大小小的战功,其所著的吴子兵法也位列武经七书之一,在后世均享有至高的赞誉。
此外在政治上,他作为一名出色的变革家,使自己所任职的国家国力强盛,能够抵御外敌,此外他主持的吴起变法更是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商鞅变法,为其提供了诸多举措典范。
原来吴起是典型的名利狂,急功近利,为谋求 成功 甚至不择手段,早年间为了求取功名,耗尽家产不顾女儿,引得乡亲嘲讽竟杀尽三十余人离家求仕,连母亲去世都未曾奔丧。后来更是杀妻求将,生性好色,给自己的名声添上了不少污点;带兵上,虽然他讲求军纪,但过于杀伐无度,不近人情,落下冷酷无情的罪名。大众普遍认为吴起的才干不可否认,但他的人品却有待评议。
吴起杀妻求将的 故事
杀妻求将,讲的是为了谋求的职位,竟然将妻子杀害,喻指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哪怕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也要追求成功。然而这个 典故 的主人公就是战国时期的吴起,出自史记中吴起列传的记载。
吴起,卫国人,中国战国初年十分著名的军事、政治家,主持过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变法,为兵家的代表人物,通晓多家思想,在政治军事上皆有颇高成就,在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据重要地位。
据悉,当时吴起在鲁国君下任臣子,当年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王本有意将吴起任命为大将带兵出征,只可惜吴起的老婆是个齐国人,因此不信任他,唯恐吴起叛变。谁知吴起为谋求功名,赢得鲁国人的信任,竟将妻子杀害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与齐国断绝关系。鲁国王见此便任他为将,给他派军队攻打齐国,最终一举击破齐国,大胜而归。
后来鲁国有人在他背后风言风语,认为他为人残暴多疑。吴起早年间不顾家中的小女儿,只一心追求仕途,导致家破人亡,乡亲们都鄙视他,吴起竟然将嘲笑自己的几十号人全数杀害,临告别时咬着手臂对母亲发誓,此去如果不做个大官丞相便不复归来,因此直到他的母亲去世他都没有再回来。后来被自己的老师曾子所不齿,只好去鲁 国学 习兵法求事。后来又投靠魏文侯,进攻秦国一举拿下五城。
吴起为人贪财好色,性格残暴,但是他在军事用兵方面却有难以掩盖的才能。
吴起遭魏武侯猜忌的故事
战国年间,吴起在魏国任时,由于能力极强,魏武侯十分赏识他,有意将其提拔重用。此时魏国宰相公叔唯恐吴起盖了他的风头使自己丞相地位不保,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宰相一边与吴起相交密切,一边时刻主意魏武侯的举动。
果然不久之后,魏武侯与宰相商量将吴起提携为大的事,宰相听闻故意说吴起虽然军事才干高,但听闻其似乎有意投奔大国,如果令其指挥兵权,又掌握国内秘密,这对魏国岂不危险。魏武侯听闻于是自己也担忧起来,此时宰相提出不如对吴起做个考验,看看他是否真心效忠魏国。宰相建议魏武侯将公主嫁给吴起,如若其欣然接受定是一心向魏,如若推脱,则定有异心,魏武侯听完同意该做法。
次日,宰相邀请吴起来家中喝酒,期间叫自己的夫人也就是公主出来接待客人,谁知夫人蛮横无比,对宰相不断恶骂,不但令宰相无地自容,连吴起都尴尬得坐立难安。夫人骂完以后便离去,连正眼也没有瞧一瞧吴起,两人都已喝不下酒了,吴起遂告辞离去。
没过多久,吴起就接到魏武侯向其提亲的事,吴起想到宰相家中公主的蛮横,觉得连公叔这种贵族宰相在公主面前都如此卑微,自己如果娶了公主还不知道什么下场,于是拒绝了这门亲事。此后魏武侯果然开始怀疑吴起,便不再用她,吴起见自己遭到冷落于是前往楚国求事,更应了宰相的推测。
然而这一切都是公叔策划的诡计,公叔深知吴起性格清高不愿忍受寄人篱下的奚落,定是不肯接受婚约的,于是安排这样一出戏,除掉了威胁自己仕途的劲敌。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吴起是典型的战国时期人才,他们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要能出名,无论干什么都行。一、杀妻杀邻,道德败坏吴起年轻的时候,家里其实挺有钱的,但是他不甘心,想要出名,就外出求官去了。结果吴起官没当上,钱还花完了,遭到了同乡邻里的耻笑,妥妥的苏秦翻版。不过吴起可狠多了,一不做二不休,把嘲笑他的人都杀了,在逃出卫国的时候还发誓不当大官就不回来了。吴起像也许命运会眷顾心狠的人。这不,吴起到达鲁国以后,就得到了一次机会。此时齐国正在攻打鲁国,鲁君听闻吴起善于用兵,想要以他为将,却又害怕他因为自己的妻子是齐国人而临时反水。吴起一听,激动的不能自已,马上就把妻子杀了用来明志。鲁君一看,是个狠人,打仗应该也挺厉害,就让他前去攻打齐国。吴起也幸不辱命,击败了齐国。二、心思深沉,为人隐忍吴起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也挺狠。此时的吴起已经是魏文侯麾下大将了,按照魏国在战国初期的地位,吴起这也算得上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是他还觉得不够,打仗时不仅和士兵同吃同睡,还帮士兵亲自吸毒疮,使得士兵们感动得一塌糊涂,打起仗来都不要命。也正是因为这样,吴起仗下的士兵都很猛。说了吴起在魏国的狠事,再来说说他在楚国的狠事。魏文侯像吴起在被魏国气走以后,很快便来到了楚国。在楚国,吴起比在魏国还威风。得到楚王大力支持的吴起,很快便在楚国搞起了变法,弄得楚国是兵强马壮,好不威风。不过吴起厉害归厉害,却是彻底的得罪了楚国的贵族。因此,在当代楚王去世以后,吴起就被贵族们杀死了。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完。吴起自知得罪的人太多,逃脱不得,便用自己的性命使得那群欺负他的贵族全部被杀了。当时,楚悼王刚死,贵族们就起兵造反,要杀了吴起。吴起自知逃脱不得,便故意将贵族们引到楚王尸体旁边。贵族们为了杀死吴起,便向其射箭,在慌乱之中,射中了楚王的尸体。结果,吴起是死了,贵族们也因为损坏先王遗体被灭了族。吴起同战国时期的大多数才子一样,只要能出名,干啥都行。不仅如此,吴起身上还有一股狠劲,它不仅对自己狠,对他人也狠。正如李悝所言:“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在魏之魏武卒吴起在魏之时,主要是作为大将存在的。其麾下的魏武卒,在当时就是强大的象征。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荀子·议兵篇》吴起选拔魏武卒的标准十分严格,不仅在体力,耐力上有严格要求,在力量上也有明确规定。不仅如此,战国初期其余国家尚处于以战车为主的战争模式,而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则全部采用以步兵为主的重压军团。这在灵活性上具备十分明显的优势。魏武卒所谓的重甲军团,采用的都是铁质兵器,这得益于魏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位处中原,冶铁技术发达),而其余国家就没有这么良好的条件了。吴起麾下的魏武卒,在战争模式、士兵素质、士气和军事武器上均处于领先状态,使得魏武卒强大异常。这样的士兵,一旦打起仗来,那就是战场收割机般的存在,偏偏吴起还爱兵如子,这也难怪魏武卒强大了。因此,说吴起在军事上大有造诣,是实至名归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翻译是什么?
原文: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翻译: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任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得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孙子吴起列传》赏析:作者把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国度的三位军事家和许多的人物,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事件,通过“兵法”连缀一起,戏剧性地刻画了多种栩栩如生的性格,诸如孙武执法如山不苟言笑,吴起求将杀妻、“啮臂而盟”,庞涓妒嫉……形象鲜明又各具特征,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作骨贯穿始末。以上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节选翻译以及字词翻译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2、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词语解释】一、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救援二、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逃跑三、期曰:“暮见火而俱发” 期:约定四、乃钻火烛之 烛:照孙膑为取得战斗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作品赏析这是中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作骨贯穿始末。孙武子兵法十三篇,是杰出的军事著作,历来被推崇为“兵经”、“武经”,为后世代代相习,流传至今,被国内外所重视。本传虽然只记述了“吴宫教战”,但他在教习操练中,强调将士的军纪,号令严明,为达目的竟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斩吴王两位宠姬示众,使队伍达到“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的效果,仍能窥知孙武用兵之有方。尽管本传未能正面记述孙子兵法在战略战术上的实地应用,但传末强调了吴王打败强楚、攻克郢都、威镇齐晋、名显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虽然虚此一笔,孙武的军事才能、其兵法的实用价值,便兀然突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