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水网

时间:2024-06-04 13:20:23编辑:奇闻君

有事求救,急急急!!!希望懂法律的人士或知情的热心人士进来,我很着急!!!

劳动法赋予企业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比赋予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要小得多。立法上严格限定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你并未违反以上条例,故公司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医药费是应由公司出


水处理技术哪家好?

目前水处理设备与污水处理技术大致可归为三类:物理方法(沉淀、上浮、浮选、离心分离、过滤、蒸发、结晶、冰冻、磁化、电解、反渗透等),化学方法(凝聚、中和、氧化、还原、置换、离子交换、电渗析等),生物方法(好气生物处理和厌气生物处理)。
几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
(1)臭氧处理法。将氧气或空气通过放电处理或暴露于一定波长的紫外线中,使氧气聚合成臭氧。以3万伏的高电压将氧气转变成臭氧混入水中,可制成具有强力杀菌效果的臭氧水。
(2)磁化技术。磁化技术是将要处理的水以一定的流速通过有一定强度的磁场,水迅速切割磁感线,使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等结晶形态发生形变。成为松散的渣,随水流去,以起到防垢作用。
(3)离子交换法。让要处理的水先后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
(4)电渗析技术。渗析就是让溶液中选定的质点通过膜,而不让其他质点通过。电渗析是离子在电场影响下通过膜的特例。电渗析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中离子的选择性透过(即阴膜只有阴离子透过,而阳膜只有阳离子透过),使一部分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到另一部分溶液中去,以达到浓缩、纯化、合成、分离的目的。它可用于苦咸水、海水的淡化及废酸、废液的处理。
(5)反渗透技术。渗透是水通过半透膜,从比较纯的区域移动到浓溶液区域的过程。如果将足够大的机械压力作用于膜内的溶液上,水就被迫从膜里面的浓溶液流到外面区域来,这称为反渗透。


环境工程新手论坛哪些比较好?

中国环保网 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 环评爱好者 http://www.eiafans.com/index.php/ 环境技术网 http://www.65et.com/ 环境生态网 http://www.eedu.org.cn/ 环保之家论坛 http://www.huanjingbaohu.com/ 环保节能之家 http://www.hbjncn.com/


介绍一下C

这种事,自己问度娘啊。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后,C语言已先后被移植到大、中、小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结构  1.一个C语言源程序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源文件组成。  2.每个源文件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  3.一个源程序不论由多少个文件组成,都有一个且只能有一个main函数,即主函数。  4.源程序中可以有预处理命令(包括include 命令、if命令、pragma命令),预处理命令通常应放在源文件或源程序的最前面。  5.每一个说明,每一个语句都必须以分号结尾。但预处理命令,函数头和花括号“}”之后不能加分号。  6.标识符,关键字之间必须至少加一个空格以示间隔。若已有明显的间隔符,也可不再加空格来间隔。编辑本段特点  1. C是高级语言。它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C 语言可以像汇编语言一样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2.C是结构式语言。结构式语言的显著特点是代码及数据的分隔化,即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独立。这种结构化方式可使程序层次清晰,便于使用、维护以及调试。C 语言是以函数形式提供给用户的,这些函数可方便的调用,并具有多种循环、条件语句控制程序流向,从而使程序完全结构化。  3.C语言功能齐全。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并引入了指针概念,可使程序效率更高。而且计算功能、逻辑判断功能也比较强大,可以实现决策目的的游戏。  4. C语言适用范围大。适合于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DOS、UNIX等等;也适用于多种机型。  C语言对编写需要硬件进行操作的场合,明显优于其它高级语言,有一些大型应用软件也是用C语言编写的。编辑本段特色  指针是C语言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是C语言优于其它高级语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指针,可以直接进行靠近硬件的操作,但是C的指针操作不做保护,也给它带来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C++在这方面做了改进,在保留了指针操作的同时又增强了安全性,受到了一些用户的支持,但是,由于这些改进增加语言的复杂度,也为另一部分所诟病。Java则吸取了C++的教训,取消了指针操作,也取消了C++改进中一些备受争议的地方,在安全性和适合性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本身解释在虚拟机中运行,运行效率低于C++/C。一般而言,C,C++,java被视为同一系的语言,它们长期占据着程序使用榜的前三名。编辑本段入门  对于一个初学者,Microsoft Visual C++是一个比较好的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调试也很方便。这是微软出的一个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IDE),主要有:VC++6.0、VS2005.VS2008.VS2010等,分为企业版和学生版等。对于初学者VC++6.0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但其对标准支持的不好可能使人养成不良的编程习惯。  在unix/linux操作系统上,学习c语言一般使用vim/emacs来编辑源文件,使用gcc来编译源文件,使用make程序来管理编译过程。  其他编译器如CodeBlocks10.05(跨平台linux/windows开源免费)、dev-c++(开源免费)、turbo、c-free5.0、codelite(开源免费)、eclipse(开源免费基于Java 扩展平台)……请看参考资料


c.c.的介绍

C.C.,日本动画《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R2》及其衍生作品的第一女主角,并贯穿在其余《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系列中。12她赋予了鲁鲁修·V·布里塔尼亚GEASS能力,因为有与V.V.相同的CODE的力量,亦被称作“不老不死的魔女”。和鲁鲁修是“共犯”,被枢木朱雀称为“鲁鲁修的盾”,表明她能在精神上保护鲁鲁修,是当鲁鲁修众叛亲离时唯一至始至终没有背叛他的人。21C.C.登场作品除《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R2》外,其他Code Geass系列作品如《Code Geass漆黑的莲夜》、《Code Geass亡国的阿基德》以及《娜娜莉梦游仙境》中的登场情况在此不作介绍。

城市污水处理主要有哪几种工艺?

城市污水处理有A-O或A-A-O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等类型。1、A-O或A-A-O工艺也叫缺氧-好氧或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这一工艺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脱氮除磷的需要,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生物脱氨除磷技术,我国南方不少污水厂就采用这一工艺。2、SBR工艺也叫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这一工艺构筑物主要是一个池子既作曝气池又作二沉淀,管理简单,特别适合中小城镇的城市污水处理,对于较大水量的连续操作,处理一般要几 套池子组合运行。3、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延时曝气的活性污泥法,由于负荷很低,而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好,污 泥产量少且稳定,构筑物少运行管理简单。氧化沟可以按脱氮设计,也可以略加改造现脱氮 除磷。另外,城市污水处理还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些变型工艺,以及A-B工艺等一些工艺类型。扩展资料: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泥处理:主要包括浓缩、消化、脱水、堆肥或家用填埋。浓缩有机械浓缩 或重力浓缩,后续的消化通常是厌氧中温消化,也就是厌氧技术。消化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燃烧或发电,或用于作化工产品等。消化产生的污泥性质稳定,具有肥效,经过脱水,减少体积成饼成形,有利运输。为了进一步改善污泥的卫生学质量,污泥还可以进行人工堆肥或机械堆肥。堆肥 后的污泥是一种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污泥,经脱水处理后要慎重处置,一般需要将其填埋封闭起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污水处理

中国古代的城市供水

何寿平(中国水网顾问)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水,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考古学证明:人类四大文明的发祥地就位于长江与黄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恒河和尼罗河等广大流域中。近代有人制作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表明:点状水资源(如湖泊、水井等)密度线是一个围绕水源的同心圆,而在线形水资源(如河、江等)附近则与之平行分布在两岸的环绕带。而且流域气候条件越干燥,人口居住密度就越趋近水源。“择水而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点,这无疑表明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也由跟随自然到遵循自然规律人为开发水源。我国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所发现的供水设施,是目前所知长江流域最早的人工水源的结构形式。几千年来,人类的聚居、市井城镇的形成、古代城镇供水等随着历史的脚步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一、水井是我国先民的重要水源水井作为水源有着比江河湖泊更大自由度的选择,可以在近距离内取到水,而且水井星星点点分布更广。基于这样的情况,即使紧临地面水源的城镇,人们仍然离不开“水井”。自古以来,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井。几千年来,水井是我国先民乃至现代人们的重要水源。中国很早就有关于掘井和凿井技术的记载。《吕氏春秋·勿躬》“伯益作井”(前约2200年),为世界上最早较可靠的掘井记载。1~2世纪的西汉时代出现深井钻井机械。这些钻井机械在南北宋时期经过较大的改进后,一直沿用到明清,并在11世纪左右传入西方。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七有“伯益作井,亦云黄帝见万物,始穿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八家为井”。我国凿井取水自黄帝创始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而且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就掌握了穿凿深井的技术。在升水设备方面,我国古代创造有轱辘、简车、桔槔,此外,还有流传至今的龙骨车和龙尾车等。二、古代遗址中的水井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文化层,发现原始木构水井遗迹。在一个直径约600厘米的不规则圆形坑边,发现环绕布置的桩木残段。桩木残存28根,间距不等。朽木直径一般约5厘米,垂直入地约100厘米,最深者为142厘米。其中两根柱较为特殊,朽木直径各8厘米左右,南北对峙,斜向入地,与水平成55°角。坑呈锅底状,深处不足100厘米,坑内为黑色淤泥。坑底中央稍偏西北有一方坑,边长约200厘米,方坑底距当时地表约135厘米。方坑壁四周密排圆桩或半圆桩,并加水平方框支护。根据出土遗迹和遗物情况判断:锅底形圆坑内沉积黑色淤泥,说明此坑原来是一个水塘。聚落内的水塘,自然形成当时居民的一个方便的生活用水的水源。水塘的水位不定,枯水时仅在锅底状的坑底稍有积水,所以在底部中央掏一个小深坑,以保持集中的一定水量的积水。淤泥中掏坑,需要先设四壁的支护结构。方坑外所见平面朝上安置的大石块,显然是步石,它证明枯水季节人民正是蹋着这些步石到中央方坑取水的。中央方坑内出土带耳可以系绳的汲水陶罐之类,可以进一步证明这是一处生活水源。这一水源的使用方式是:水塘水满时,在塘边取水;枯水时,踏步石到塘底方坑内取水。发掘所见的大圆坑底部设有支护结构的方坑,是目前所知长江流域最早的人工水源的结构形式。它是高水位地区的一种木构支护水井的雏形,其结构正是古老象形文字所描写的“井”和“#”的形象。《释名·释宫》说:“井者,清也”。对照这种地表水源的原始水井来看,确是由于有了木构方框的支护,才避免了坑壁泥土造成的混浊,从而保持了水质的清净。在黄河流域,近年在河南汤阴白营的一座龙山文化晚期(与河姆渡第二文化层时代相近)的聚落中发现一口水井,其深度已达3米左右,下部残存叠置的木构井干。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的两口商代水井,其支护结构也是采用木构井干方式。台西村一号水井,井口直径295厘米,深为590厘米。井口以下450厘米开始直径缩减,形成一个二层台。井底设木构井干,共叠置四层,高82厘米,节点为搭口交接。井干周围尚有30余根桩木加固。这口井中也遗存有当时汲水失落的完整或破碎的陶罐,有的颈部尚系有绳索。以上各例说明,我国的“原始水井”历史悠久,在井干结构上得到逐步改进。我国考古挖掘的各个朝代的水井众多,不胜枚举。从筑井的材料上来看,就有土井、陶井、瓦井、石井、砖井、木井等。河北邯郸市西郊涧沟遗址(前2000~2800年)中发现的房屋建筑边有水井3口,均成筒状。井的上部有缺口与沟相通,从井口往下深1米处,径长2.30米,往下逐渐缩小,到5.50米处,径长1.15米,下部为黄沙堆积。《周书》中虽有记载:“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但未见实物资料,而在涧沟遗址中发现的古井建筑,为《周书》提供了实物依据。北京在东周时即有大量的土井、瓦井,汉、唐、辽、金时又建有砖井。历史上,北京城区居民大多自打土井,取用浅层地下水。元、明、清时的北京城,尽管不断开渠引水,使城市供水从未间断,但遍布全城的水井也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源泉。今天北京城内的无数条胡同,就是居民区的地域名称。据考证,“胡同”一词来自蒙古文,也就是蒙古文“水井”的意思。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北京内外城已有土井1245眼。但水质多数咸苦。南京是六朝古都,虽然背靠长江,但城内古井星罗棋布,不但井栏千奇百怪,而且以井取名的也有不少,如金沙井、杨公井、铜钩井、板井、锁井、双井、白云井、邀贵井、胭脂井。有史料统计,到清朝(19世纪),南京有水井5000余口。直到20世纪80年代,南京仍有水井3000多口。我国城市给水之制在诸多史籍的记载中,以钱塘六井最为详细。苏轼之记略中提及: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810年左右)治湖浚井,刻石湖山。这是当时官方为解决百姓饮水、用水的城市公共工程。三、古代都城的水源水是城市存在的根本。作为都城,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人口众多,对水的需求就更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古代夏、商、周三朝的都城多数在河流沿岸。从秦以后,各统一王朝的都城也毫不例外都在大河的沿岸。首都是全国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建设宏伟,园林如画,用水量巨大,如果没有地面供水,仅靠地下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都城城址必须选择在河流沿岸,就几乎成为不可抗拒的规律。在今西安建都的有十个朝代。四个城址都在河流的沿岸。随着城址的转移,愈加靠近渭河的重要支流,城市供水也愈加丰沛。洛阳号称九朝古都,三个城址都离不开洛河。在南京建都的有八个朝代,三处城址均位于今南京市区、长江岸边,互相重叠或相距不远。明南京城规模宏大,包上述城址于城内,不仅横跨秦淮河,而且更靠近长江。在开封建都的有六个朝代,城址位于黄河之南、汳水岸上。杭州建都的有两个朝代,城址不断向东展出,靠近钱塘江。北京最早的城址位于灅水(今永定河)以北的洗马沟岸上。元代把城址转移到蓟城东北,另建大都城,横跨高梁河。明代中叶时建北京外城,城址南移,不仅横跨高梁河,更靠近洗马沟和灅水。六大古都的城址很典型,其他古都也不例外,城址均位于河流岸上。譬如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都城就是如此。中国历史上建都都毫无例外位于河流的沿岸,可见中国的都城离不开河流,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供水和水路交通问题。四、古代城市供水工程我国古代城市供水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水源、输配水系统、净化处理等方面都有着瞩目的成就。这对城市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早在公元前1600年商城(位于现在的郑州)是盘庚迁殷之前商朝的都城。考古发现城内北部和东北部为宫殿区,宫殿区东部建有蓄水池和输水管道等贮水设施,保证了该区域的用水。西安是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建都的地方,城市地面水供水系统十分完备,开创了中国都城以地面供水为主的先河,成功地解决了古代大城市供水的问题,为中国都城解决水源树立了样板。周代丰镐横跨沣水,自然靠沣河供水。秦咸阳横跨渭水,引渭河水开凿兰池,是都城咸阳的人工蓄水库,供给咸阳城东南地区用水。西汉长安城的水源主要来自城西潏水,同时凿井,引用地下水。到了中叶,人口大增,大规模地开辟水源,开凿渠道,引用地面水。开辟了中国都城地面水供水的新格局。唐长安城从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引水入城,渠道密如蛛网,使西安地区诸河大都被加以利用,为解决西安城市发展中的供水问题,奠定了东、西两个方向供水的格局。长安四周有泾、渭、灞、沣、涝等河流。由于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在城市供水方面,唐朝初期,整修了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等渠道,把水从长安城外引入城内。这几条渠道穿过长安城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水网,东西长18里115步(约10.6千米),南北长15里175步(约8.9千米),周长67里(约38.6千米),妥善解决了长安城百万人口的供水问题。古代广州受海潮的影响,井泉水偏咸。到宋朝,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剧增,供水矛盾突出,被贬惠州途经广州的苏轼向广州太守提出了引水入城的建议,他建议用竹筒引蒲涧水入城,是广州最早的“自来水”规划蓝图。苏轼当时亲自参与总体规划,解决了广州城居民的饮水卫生问题,广州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有“自来水”的城市。考古专家论证,长沙市坡子街现已发掘出的3000平方米地下“屋脊”形木构,系南宋时期一处规模庞大的城市供水系统。其东西走向,全部由黑褐色厚木板筑成,每块木板长、宽各约1米。与木槽垂直相连的木制“屋脊”长约30米,西高东低,一直延伸到发掘基坑之外。这是一种掩盖式的输水渠道。考古现场同时还发现了20多口古井。金代的中都城位于今北京市西南广安门一带,城市供水主要利用洗马沟水系。金人扩建中都城时,有计划地把发源于城西一片天然湖泊(即今莲花池)中的一条小河圈入城内。同时开凿护城河:引入宫苑,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元代的大都城充分利用了高梁河水系。高梁河水系中的瓮山泊,也就是今天颐和园昆明湖的前身,为明清北京城的水源奠定了基础。明初扩大了皇城,供水主要靠汇集玉泉山诸泉的瓮山泊供水。积水潭为主要的蓄水库,并与西苑太液池(即今北海、中海和南海)相通,为皇城、宫城(紫禁城)提供水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增加运河水量,开拓瓮山泊,把西山碧云寺、卧佛寺的泉水经玉泉山麓也导引入泊,建成了北京西北最大的人工蓄水库,这就是今天的昆明湖。使北京城的水源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北京城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仅举以上几个城市供水工程的范例,可见我国古代十分重视水在城市中的作用,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五、古代净水技术我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有一段关于饮茶用水处理的阐述:“漉水囊: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纽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这漉水囊,就是作为滤水用的滤水器,供清洁净水之用。中国是首先采用明矾降低水的浊度,正式文字记载最早见明宋应星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刻印的《天工开物》一书。在1744~1746年出版的西班牙教士纳瓦雷特撰写的《中国帝国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所看到的,普遍应用的明矾使黄河水变为清水的情况,并说这是自然的秘密,为当时西方所不知。2004年浙江永嘉溪口乡溪二村考古发现了一套400多年前明朝晚期保留完好的古代净水系统。它由5个大小不一、排列有序的水池组成。大的水池8.00平方米,小的仅1.56平方米。考古人员赶赴现场发掘后发现,整个水池的四壁均用大块鹅卵石垒砌而成,5个水池深度不一,最深的0.75米,最浅的0.58米。原水从距村700~800米远的山麓用陶制水管引入1号池。这是一个铺满沙石、瓦砾的池子,长1米多,宽约50厘米。水经过过滤后,再流进2号池。这个池子全部用砖头砌成,里面铺的是木炭。这是否是最早采用的“过滤—活性炭”处理的工艺,有待考证。不过,这具有现代净水处理工艺雏形的发现,让人惊叹不已。水流过这两个池子后,通过池底的水管流进3号池。3号池是5个池中最大的一个。它是一个边长约2米的正方形池子,深约1米。可能是储水用的“清水池”,亦可作为“消防水池”使用。这个池的水溢出后,再流进第四个池子。该池呈 “凹”字形。水池周边用砖镶嵌,底下用3块圆形的石块铺平,储存的水用于饮用,它的造型最为精致。5号池则是用来洗涤物品的,池底有小排水孔专用于排放污水。400多年前交通闭塞的山区,当地村民就设计建造了功能齐全的“净水系统”,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水处理工艺上已具有很高的水平。人类的发展、人类聚居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水,让我们更加珍惜水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城市的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2中国古代引河入城的城市有哪些,有大水体(池、湖)的城市有哪些,都是如何利用这些水系的

引河入城的太多了(因为城市要保证水源供应),比较著名的比较大的有:秦朝咸阳城、北魏洛阳城、西汉长安城、唐朝长安城与洛阳城、宋开封城、元明清的北京城。

有大水体的城市也非常多啊,几乎每个城市里面都起码有池或者湖,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你要说明大到什么程度。

中国古代利用水源的方式主要有3种:
(1)以军事和航运为主要目的的连通实践:如公元前486年吴国为了北上伐齐开凿了邗沟,连通了长江与淮河,是我国历史确切记载最早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隋代建成的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运河组成的南北运河,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水系和一系列湖泊。元代京杭大运河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这些联通河流的方式创造了大量被河流穿越的城市。

(2)以灌溉和供水为主要目的的连通实践:如公元前256年修建引岷江水入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引水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富甲一方的天府之国,到目前灌溉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工程之一。公元前246年兴建的引泾河水灌溉关中平原后再排入洛水的郑国渠,使贫瘠的渭北平原变成富饶的八百里秦川。

(3)以江河湖泊治理为主要目的的连通实践:河湖水系连通作为江河湖泊治理的重要手段,历来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自古在江河治理中就有采用开挖新河等措施进行分洪减峰的河湖水系连通实践,如战国时期,蜀人在岷江开辟分洪道,分岷江水入沱江,从而减少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历史上黄河迁徙主导了海河平原水系格局,通过开挖减河,如青龙湾减河、捷地减河形成河海连通、分流入海。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江河治理为主的河湖连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海河淮河均开辟了一系列泄洪通道,增强了江河湖海连通性,提高了流域泄洪能力,为保障大江大河的安澜发挥了重要作用。

(4)以水资源调配为主要目的的连通实践:我国古代一些北方城市就主动引流入城,将城市水系与周边河流连通,通过河湖连通构成了庞大的城市河湖水系,为城市水源提供保障,同时也发挥航运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城市的生活污水是怎么处理的?

城市生活污水常见处理方法:1、普通曝气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普通曝气法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该方法不但处理生活污水效果好,而且生活污水的处理量较大,在污水处理厂中可以建设污泥消化池,反应所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传统普通曝气法为了达到脱氮的目的,可以通过降低曝气池的容积负荷来解决;为了达到除磷的目的,可以在曝气池前增设厌氧区来解决。2、SBR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反应池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主体构筑物。反应和排水等工序都是在污水的反应池中完成的,该方法大大简化了处理过程。近年来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污水处理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在空间上是混合的,推流式的时间模式,其生化反应速度较高。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很简单,而且相对于其它方法构筑物少,造价低,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低。采用静止沉淀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且出水的水质较高。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有多种处理工艺路线。通过同一种反应器,只要改变运行的工艺参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就可以处理不同性质的废水。3、AB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AB法是在活性污泥法和两段法的基础上产生的,AB法是吸附-生物降解方法的简称,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A段与B段之间是相互隔离的,且拥有独立的回流系统,这样可以保证A段与B段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系统和各自的反应过程。A段,污泥负荷较高,只有一些原核细菌适于生存并得以生长和繁殖下来,污泥中不会掺在真核生物,因此对水质、pH值的冲击负荷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A段工艺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而且在剩余的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B段在较低的负荷下运行,B段的曝气池中不但含常用的微生物,还有很多世代期比较长的高级真核微生物,这些真核微生物可以在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情况下生长繁殖。4、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活性污泥去除废水中有机物。首先是回流的活性污泥和污水同时进入曝气池,并将空气打入曝气池,充分混合污水和活性污泥,曝气池中的微生物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然后为了使活性污泥和处理后的污水分离,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分离操作。最后就可以向外排放净化后的水,分离出一部分活性污泥通过回流系统回流至曝气池,另一部分污泥将从系统中排出。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备为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城市的下水道里的污水都流向哪儿?

一般流向:污水经过室内排水管道流入化粪,然后排到市政污水管,经过市政管道的收集,汇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排入江河或者用于农田灌溉。1、如果小区内设有中水回用系统的话,就是污水(主要是洗漱、洗菜排水)经过管道汇集到小区水处理的构筑物,经过深度处理后用于绿化用水或者冲厕。2、如果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则是直接排到江河里了。3、城市污水的处理步骤:我国城市污水一般通过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具体可分为一、二、三级处理。(1)一级处理,又称初级处理。处理的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可以采用筛滤截留法——筛网、格栅过滤、重力分离法——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等。离心分离法、旋流分离器、离心机等。(2)二级处理,是指去除污水中污染物,使其各项指标达到要求。主要环节要根据不同的污水处理程度、规模、水质特点来确定处理工艺。比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3)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弥补二级处理的欠缺,可使用化学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法,比如中和法、人工湿地法等。扩展资料:污水的分类:1、工业废水:来自制造采矿和工业生产活动的污水,包括来自与工业或者商业储藏、加工的径流活渗沥液,以及其它不是生活污水的废水。2、生活污水:来自住宅、写字楼、机关或相类似的污水;卫生污水;下水道污水,包括下水道系统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业废水。3、商业污水:来自商业设施而且某些成分超过生活污水的无毒、无害的污水[2]。如餐饮污水。洗衣房污水、动物饲养污水,发廊产生的污水等。第四类:表面径流 来自雨水、雪水、高速公路下水,来自城市和工业地区的水等等,表面径流没有渗进土壤,沿街道和陆地进入地下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污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污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污水处理

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市场产业链,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我国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从水务行业各上市公司水务相关主营构成来看,主要分水供应与污水处理两大方面。近年来,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平均年变化幅度保持在±1%左右,我国供水市场已趋近饱和,进入平稳发展状态。我国供水市场进入平稳发展状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供水管道长度及供水普及率的逐年增长。除了供水外,污水处理也是目前水务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从污水处理的供给来看,由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城市近年来污水产生量和处理量呈上升趋势。水务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水务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水务(00855.HK)、北控水务(00371.HK)、首创股份(600008)、洪城水业(600461)、绿城水务(601368)、碧水源(300070)、节能国祯(300388)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供水总量、城市供水管道长度及供水普及率、城市平均供水管网漏损率、城市污水年处理量和处理能力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市场产业链,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我国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从水务行业各上市公司水务相关主营构成来看,主要分水供应与污水处理两大方面。从主要环节来看,水务行业又可分为原水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与再生水利用等多个环节。1、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我国供水总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降,近几年,全国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平均年变化幅度保持在±1%左右。2019年我国供水总量为6021.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0.09%,我国供水市场已趋近饱和,进入平稳发展状态。2、供水能力持续增长、供水管网漏损率仍有待改善我国供水市场进入平稳发展状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供水管道长度及供水普及率的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92.01万公里,供水普及率达98.78%。随着我国供水管道长度的增长,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率也有所下降。2012-2018年,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从16.71%下降至14.62%。2019年,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率小幅上升,增至16.99%。3、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强除了供水外,污水处理也是目前水务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从污水处理的供给来看,由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城市近年来污水产生量和处理量呈上升趋势。从城市污水处理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77亿立方米/日,累计处理污水量523亿立方米。——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水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9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规模达7462亿元,其中完成额达7260亿元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国家安全。从而国家对我国水利建设高度重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规模来看,2010-2019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规模在波动中增长,2019年全国水利建设计划投资规模为7462.23亿元,同比增长13.10%。根据水利部数据,2010-2019年,我国全社会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019年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7260亿元,同比增长9.96%。2、防洪、供水、灌溉为水利建设主要投资方向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资金主要应用于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水电工程、行业能力建设、前期工作及其他这七个方面。在2019年全年完成投资中,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251亿元,占比31%;灌溉完成投资1307亿元,占比18%;除涝完成投资182亿元,占比2.5%;供水完成投资1452亿元,占比20%;水电工程完成投资182亿元,占比2.5%;水保及生态建设完成投资799亿元,占比11%。其中,防洪工程、供水、灌溉三者占总投资完成额的69%,为水利建设的主要投资方向。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施工优质企业数量较少,水利系统从业人员达107.4万人2009-2018年,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优质企业数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7家,同比增长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263家,同比增长1.04%。2009-2018年,我国水利系统从业人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水利系统从业人员数量为107.4万人,同比增长0.19%。其中:机关单位从业人员12.6万人,同比下降2.3%;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58.8万人,同比增长1.9%;企业从业人员34.4万人,同比下降4.4%;社团及其他组织从业人员1.6万人,同比增长166.7%。4、水利建设施工项目及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均呈上升趋势2010-2018年,我国水利建设施工项目呈上升趋势。2018年施工的水利建设项目27930个,同比增长4.61%;其中有中央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16928个,较2017年增长8.8%,在建投资规模14204.7亿元,同比增长7.1%。新开工项目19786个,较2017年增长0.3%,新增投资规模6060.2亿元,比2017年减少33.2%。2010-2018年,全国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呈上升趋势。2018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27499.8亿元,较2017年增长9.97%。结合近几年全国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变化情况,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在建项目投资约为27675亿元。5、企业仍以国有企业为主6、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以政府投资为主2016-2019年中国水利建设投资资金来源结构较为稳定,其中政府投资占比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2019年中国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位726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5463.48亿元,占比为75.25%;其次是企业和私人投资约579.46亿元,占比为12.93%。7、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水利投融资现阶段水利投融资来源基本上是靠政府财政作为资金支持,银行业提供贷款仅占一小部分,而民营资本或是外资资本所占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8、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将成为未来水利投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已由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投资渠道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投资体制,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发展,逐步转变为以国家投资为主,社会、个人和外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格局。目前水利投资来源渠道有30多项,可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由于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国家引入社会资本以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工程,国家采取批准特许经营权、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限制条件和提高回报保障等措施,同时建立财政信贷机制、实行财政贴息、提供长期优惠贷款、增加水利利用国内外贷款的额度,以达到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目的,并积极推行利用债券筹资建设水利设施,鼓励外商、社会各界及企事业单位、个人,积极参与城镇供水、节水灌溉、中农村水电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上一篇: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

下一篇:薄膜开关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