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谱字辈大全
您好,吴氏家谱字辈大全:1.全国吴氏统谱统一字派 ……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2.安徽省桐城马埠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汝、绍、国,宏、延、祚、昌,克、相、盛、时,德、显、名、彰,忠、正、世、笃,吉、蠲、孝、享,崇、先、启、后,代、有、文、光,经、天、纬、地,功、著、旗、常,象、贤、绳、武,千、古、...3.安徽省桐城麻溪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诒、厥、孙、谋,聿、怀、多、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4、安徽省肥东县大吴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邦、家、有、道,长、裕、贤、良,进、修、德、业,世、代、永、昌,克、成、先、志,积、善、传、芳,忠、孝、仁、爱,光、茂、书、香。…… 5、安徽省青阳县老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永、宗、景、仕、文、大、世,国、泰、庆、民、生,忠、诚、期、克、纯,承、家、先、以、义,光、裕、充、宜、增,祖、系、周、之、德,元、来、礼、让、敦,欣、奉、享、盛、日,嗣、美、益、新、城。……【摘要】
吴氏家谱字辈大全【提问】
您好,吴氏家谱字辈大全:1.全国吴氏统谱统一字派 ……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2.安徽省桐城马埠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汝、绍、国,宏、延、祚、昌,克、相、盛、时,德、显、名、彰,忠、正、世、笃,吉、蠲、孝、享,崇、先、启、后,代、有、文、光,经、天、纬、地,功、著、旗、常,象、贤、绳、武,千、古、...3.安徽省桐城麻溪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诒、厥、孙、谋,聿、怀、多、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4、安徽省肥东县大吴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邦、家、有、道,长、裕、贤、良,进、修、德、业,世、代、永、昌,克、成、先、志,积、善、传、芳,忠、孝、仁、爱,光、茂、书、香。…… 5、安徽省青阳县老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永、宗、景、仕、文、大、世,国、泰、庆、民、生,忠、诚、期、克、纯,承、家、先、以、义,光、裕、充、宜、增,祖、系、周、之、德,元、来、礼、让、敦,欣、奉、享、盛、日,嗣、美、益、新、城。……【回答】
吴氏家谱字辈大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吴氏家谱字辈大全,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风。【摘要】
吴氏家谱字辈大全【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吴氏家谱字辈大全,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风。【回答】
请问一下永 怀 臣 茂 俊 广的辈份,谢谢【提问】
关于这方面信息是没有登记的呢~祝您生活愉快~天天开心~[开心]【回答】
只知道永 怀 茂 俊 广辈分【提问】
关于这方面信息是没有登记的呢~祝您生活愉快~天天开心~[开心]【回答】
《隋书》卷十九 志第十四(3)
○漏刻 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其职也。其法,总以百刻,分于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日未出前二刻半而明,既没后二刻半乃昏。减夜五刻,以益昼漏,谓之昏旦。漏刻皆随气增损。冬夏二至之间,昼夜长短,凡差二十刻。每差一刻为一箭。冬至互起其首,凡有四十一箭。昼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昏旦有星中。每箭各有其数,皆所以分时代守,更其作役。 汉兴,张苍因循古制,犹多疏阔。及孝武考定星历,下漏以追天度,亦未能尽其理。刘向《鸿范传》记武帝时所用法云:「冬夏二至之间,一百八十余日,昼夜差二十刻。」大率二至之后,九日而增损一刻焉。至哀帝时,又改用昼夜一百二十刻,寻亦寝废。至王莽窃位,又遵行之。光武之初,亦以百刻九日加减法,编于《甲令》,为《常符漏品》。至和帝永元十四年,霍融上言:「官历率九日增减一刻,不与天相应。或时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历漏刻,随日南北为长短。」乃诏用夏历漏刻。依日行黄道去极,每差二度四分,为增减一刻。凡用四十八箭,终于魏、晋,相传不改。 宋何承天以月蚀所在,当日之衡,考验日宿,知移旧六度。冬至之日,其影极长,测量晷度,知冬至移旧四日。前代诸漏,春分昼长,秋分昼短,差过半刻。皆由气日不正,所以而然。遂议造漏法。春秋二分,昏旦昼夜漏各五十五刻。齐及梁初,因循不改。至天监六年,武帝以昼夜百刻,分配十二辰,辰得八刻,仍有余分。乃以昼夜为九十六刻,一辰有全刻八焉。至大同十年,又改用一百八刻。依《尚书考灵曜》昼夜三十六顷之数,因而三之。冬至昼漏四十八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七十刻,夜漏三十八刻。春秋二分,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八刻。昏旦之数各三刻。先令祖恒为《漏经》,皆依浑天黄道日行去极远近,为用箭日率。陈文帝天嘉中,亦命舍人朱史造漏,依古百刻为法。周、齐因循魏漏。晋、宋、梁大同,并以百刻分于昼夜。 隋初,用周朝尹公正、马显所造《漏经》。至开皇十四年,鄜州司马袁充上晷影漏刻。充以短影平仪,均布十二辰,立表,随日影所指辰刻,以验漏水之节。十二辰刻,互有多少,时正前后,刻亦不同。其二至二分用箭辰刻之法,今列之云。 冬至:日出辰正,入申正,昼四十刻,夜六十刻。 子、丑、亥各二刻,寅、戌各六刻,卯、酉各十三刻,辰、申各十四刻,巳、未各十刻,午八刻。 右十四日改箭。 春秋二分:日出卯正,入酉正,昼五十刻,夜五十刻。 子四刻,丑、亥七刻,寅、戌九刻,卯、酉十四刻,辰、申九刻,巳、未七刻,午四刻。 右五日改箭。 夏至:日出寅正,入戌正,昼六十刻,夜四十刻。 子八刻,丑、亥十刻,寅、戌十四刻,卯、酉十三刻,辰、申六刻,巳、未二刻,午二刻。 右一十九日,加减一刻,改箭。 袁充素不晓浑天黄道去极之数,苟役私智,变改旧章,其于施用,未为精密。 开皇十七年,张胄玄用后魏浑天铁仪,测知春秋二分,日出卯酉之北,不正当中。与何承天所测颇同,皆日出卯三刻五十五分,入酉四刻二十五分。昼漏五十刻十一分,夜漏四十九刻四十分,昼夜差六十分刻之四十。仁寿四年,刘焯上《皇极历》,有日行迟疾,推二十四气,皆有盈缩定日。春秋分定日,去冬至各八十八日有奇,去夏至各九十三日有奇。二分定日,昼夜各五十刻。又依浑天黄道,验知冬至夜漏五十九刻、一百分刻之八十六,昼漏四十刻一十四分,夏至昼漏五十九刻八十六分,夜漏四十刻一十四分。冬夏二至之间,昼夜差一十九刻、一百分刻之七十二。胄玄及焯漏刻,并不施用。然其法制,皆著在历术,推验加时,最为详审。 大业初,耿询作古欹器,以漏水注之,献于炀帝。帝善之,因令与宇文恺依后魏道士李兰所修道家上法称漏制,造称水漏器,以充行从。又作候影分箭上水方器,置于东都乾阳殿前鼓下司辰。又作马上漏刻,以从行辨时刻。揆日晷,下漏刻,此二者,测天地正仪象之本也。晷漏沿革,今古大殊,故列其差,以补前阙。 ○经星中宫 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辰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绩,皆以北极纽星为枢,是不动处也。祖恒以仪准候不动处,在纽星之末,犹一度有余。北极大星,太一之座也。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所谓第二星者,最赤明者也。北极五星,最为尊也。中星不明,主不用事。右星不明,太子忧。钩陈,后宫也,太帝之正妃也,太帝之坐也。北四星曰女御宫,八十一御妻之象也。钩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太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秉万神图。抱极枢四星曰四辅,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太帝上九星曰华盖,盖所以覆蔽太帝之坐也。又九星直曰杠。盖下五星曰五帝内坐,设叙顺,帝所居也。客犯紫宫中坐,大臣犯主。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纪节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人时也。极东一星曰柱下史,主记过。古者有左右史,此之象也。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妇人之微者,主传漏。故汉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客星守之,备奸使,亦曰胡兵起。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星亡,马大贵。西河中九星如钩状,曰钩星,伸则地动。天一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斗,知人吉凶者也。太一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灾害所生之国也。 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太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一曰长垣,一曰天营,一曰旗星,为蕃卫,备蕃臣也。宫阙兵起,旗星直,天子出,自将宫中兵。东垣下五星曰天柱,建政教,悬图法之所也。常以朔望日悬禁令于天柱,以示百司。《周礼》以正岁之月,悬法象魏,此之类也。门内东南维五星曰尚书,主纳言,夙夜谘谋,龙作纳言,此之象也。尚书西二星曰阴德、阳德,主周急振无。宫门左星内二星曰大理,主平刑断狱也。门外六星曰天床,主寝舍,解息燕休。西南角外二星曰内厨,主六宫之饮食,主后夫人与太子宴饮。东北维外六星曰天厨,主盛馔。 北斗七星,辅一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魁四星为〔玑,杓三星为玉衡。又象号令之主,又为帝车,取乎运动之义也。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枢为天,〔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石氏云:「第一曰正星,主阳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阴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主祸害也。四曰伐星,主天理,伐无道。五曰杀星,主中央,助四旁,杀有罪。六曰危星,主天仓五谷。七曰部星,亦曰应星,主兵。」又云:「一主天,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又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吴,五主赵,六主燕,七主齐。」 魁中四星,为贵人之牢,曰天理也。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也。又曰:「主危正,矫不平。」又曰:「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国昌。不明,国殃。斗旁欲多星则安,斗中少星则人恐上,天下多讼法者。无星二十日。有辅星明而斗不明,臣强主弱。半明辅不明,主强臣弱也。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皆曰三公,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常理文绪。四曰司禄、司中,司隶赏功进。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所谓一者,起北斗魁前,近内阶者也。明润,大小齐,天瑞臻。
《北齐书》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2)
刁柔,字子温,渤海人也。父整,魏车骑将军、赠司空。柔少好学,综习经史,尤留心礼仪。性强记,至于氏族内外,多所谙悉。初为世宗挽郎,出身司空行参军。丧母,成丧以孝闻。永安中,除中坚将军、奉车都尉,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元象中,随例到晋阳,高祖以为永安公府长流参军,又令教授诸子。天保初,除国子博士、中书舍人。魏收撰魏史,启柔等与同其事。柔性颇专固,自是所闻,收常所嫌惮。
又参议律令。时议者以为立五等爵邑,承袭者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立嫡子弟,无嫡子弟立嫡孙弟。柔以为无嫡孙应立嫡曾孙,不应立嫡子弟。议曰:
柔案礼立适以长,故谓长子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之子为嫡孙,死则曾、玄亦然。然则嫡子之名,本为传重。故《丧服》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礼记》公仪仲子之丧:"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发,微子舍其孙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郑注曰:"伯子为亲者讳耳,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权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不,立孙。"注曰:"据《周礼》。"然则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嫡子死,立嫡子之子为嫡孙。故《春秋公羊》之义,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丧服》云:"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小记》云:"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为出母无服者,丧者不祭故也。为祖母三年者,大宗传重故也。今议以嫡孙死而立嫡子母弟,嫡子母弟者则为父后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无嫡,故得为父后。则嫡孙之弟,理亦应得为父后。则是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既得为祖服斩,而不得为传重者,未之闻也。若用商家亲亲之义,本不应嫡子死而立嫡孙。若从周家尊尊之文,岂宜舍其孙而立其弟?或文或质,愚用惑焉。《小记》复云:"嫡妇不为舅姑后者,则姑姑为之小功。"注云:"谓夫有废疾他故,若死无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妇之服。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将不传重于嫡,及将所传重者非嫡,服之皆如众子庶妇也。"言死无子者,谓绝世无子,非谓无嫡子。如其有子,焉得云无后?夫虽废疾无子,妇犹以嫡为名。嫡名既在,而欲废其子者,其如礼何!礼有损益,代相沿革,必谓宗嫡可得而变者,则为后服斩,亦宜有因而改。
七年夏卒,时年五十六。柔在史馆未久,逢勒成之际,志存偏党。《魏书》中与其内外通亲者并虚美过实,深为时论所讥焉。
冯伟,字伟节,中山安喜人也。身长八尺,衣冠甚伟,见者肃然敬惮。少从李宝鼎游学,李重其聪敏,恒别意试问之,多所通解,尤明《礼传》。后还乡里,闭门不出将三十年,不问生产,不交宾客,专精覃思,无所不通。赵郡王出镇定州,以礼迎接,命书三至,县令亲至其门,犹辞疾不起。王将命驾致请,佐史前后星驰报之,县令又自为其整冠履,不得已而出。王下厅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阶而上,留之宾馆,甚见礼重。王将举充秀才,固辞不就。岁馀请还。王知其不愿拘束,以礼发遣,赠遗甚厚,一无所纳,唯受时服而已。及还,终不交人事,郡守县令每亲至其门。岁时或置羊酒,亦辞不纳。门徒束修,一毫不受。耕而饭,蚕而衣,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竟以寿终。
张买奴,平原人也。经义该博,门徒千馀人。诸儒咸推重之,名声甚盛。历太学博士、国子助教,天保中卒。
刘轨思,渤海人也。说《诗》甚精。少事同郡刘敬和,敬和事同郡程归则,故其乡曲多为《诗》者。轨思,天统中任国子博士。
鲍季详,渤海人也。甚明《礼》,听其离文析句,自然大略可解。兼通《左氏春秋》,少时恒为李宝鼎都讲,后亦自有徒众,诸儒称之。天统中,卒于太学博士。从弟长暄,兼通《礼传》。武平末,为任城王湝丞相掾,恒在京教授贵游子弟。齐亡后,归乡里讲经,卒于家。
邢峙,字士峻,河间鄚人也,少好学,耽玩坟典,游学燕、赵之间,通《二礼》、《左氏春秋》。天保初,郡举孝廉,授四门博士,迁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太子。峙方正纯厚,有儒者之风。厨宰进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显祖闻而嘉之,赐以被褥缣纩,拜国子博士。皇建初,除清河太守,有惠政,民吏爱之。以年老谢病归,卒于家。
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也。少孤贫,爱学,负笈从师,伏膺无倦。与儒者李宝鼎同乡里,甚相亲爱,受其《三礼》。又就马敬德习《服氏春秋》,俱通大义。恨下里少坟籍,便杖策入都。知太府少卿宋世良家多书,乃造焉。世良纳之。恣意披览,昼夜不息。河清初,还冀州,举季才入京,考策不第。乃恨不学属文,方复缉缀辞藻,言甚古拙。制一首赋以"六合"为名,自谓绝伦,吟讽不辍。乃叹曰:"儒者劳而少工,见于斯矣。我读儒书二十余年而答策不第,始学作文,便得如是。"曾以此赋呈魏收,收谓人曰:"赋名六合,其愚已甚,及见其赋,又愚于名。"昼又撰《高才不遇传》三篇。在皇建、大宁之朝,又频上书,言亦切直,多非世要,终不见收采。自谓博物奇才,言好矜大,每云:"使我数十卷书行于后世,不易齐景之千驷也。"而容止舒缓,举动不伦,由是竟无仕进。天统中,卒于家,年五十二。
马敬德,河间人也。少好儒术,负笈随大儒徐遵明学《诗》、《礼》,略通大义而不能精。遂留意于《春秋左氏》,沉思研求,昼夜不倦,解义为诸儒所称。教授于燕、赵间,生徒随之者众。河间郡王每于教学追之,将举为孝廉,固辞不就。乃诣州求举秀才。举秀才例取文士,州将以其纯儒,无意推荐。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乃请试经业,问十条并通。擢授国子助教,迁太学博士。天统初,除国子博士。世祖为后主择师傅,赵彦深进之,入为侍讲。其妻梦猛兽将来向之,敬德走超丛棘,妻伏地不敢动。敬德占之曰:"吾当得大官。超棘,过九卿也。尔伏地,夫人也。"后主既不好学,敬德侍讲甚疏,时时以《春秋》入授。武平初,犹以师傅之恩,超拜国子祭酒,加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领瀛州大中正,卒。赠开府、瀛沧安州诸军事、瀛州刺史。其后侍书张景仁封王。赵彦深云:"何容侍书封王,侍讲翻无封爵。"于是亦封敬德广汉郡王。子元熙袭。
求烈士名单
姓名
军衔
职务
阵亡时间
阵亡地点
备注
佟麟阁
上将(追授)
29军副军长
1937年7月28日
河北南苑
赵登禹
上将(追授)
132师师长
1937年7月28日
河北南苑
郝梦龄
上将
9军军长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刘家麒
中将
54师师长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吴克仁
中将
67军军长
1937年11月9日
江苏松江
高志航
空军少将(追授)
空军驱逐机司令
1937年11月21日
河南周家口
夏国璋
中将
172师副师长
1937年11月21日
浙江湖州吴兴
吴国璋
中将
75师副师长
1937年11月26日
浙江湖州
饶国华
上将(追授)
145师师长
1937年11月30日
安徽广德
自戕
萧山令
中将
宪兵副司令
1937年12月12日
南京
姚中英
少将
156师参谋长
1937年12月12日
南京
司徒非
少将
160师参谋长
1937年12月12日
南京
刘震东
中将
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1938年2月22日
山东莒县
王铭章
上将(追授)
122师师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滕县
邹绍孟
少将
124师参谋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滕县
赵渭滨
少将
122师参谋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滕县
范庭兰
少将
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1938年3月28日
河南修武
刘桂五
少将
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年4月22日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
中将
173师副师长
1938年5月9日
山东蒙城
李必藩
中将
23师师长
1938年5月14日
山东菏泽
自戕
黄启东
少将
23师参谋长
1938年5月14日
山东菏泽
自戕
方叔洪
中将
114师师长
1938年6月
山东菏泽冯家场
傅忠贵
少将
鲁北游击司令
1938年9月23日
山东
冯安邦
中将
42军军长
1938年11月3日
湖北襄阳
林英灿
少将
152师副师长
1939年1月13日
广东清远
李巩良
中将
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年3月7日
陕西西安
张谞行
中将
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年3月7日
陕西西安
王禹九
少将
79军参谋处长
1939年3月26日
江西高安
陈安宝
中将
29军军长
1939年5月6日
江西龙里
唐聚五
少将
东北游击司令
1939年5月18日
河北迁安
韩炳宸
少将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1939年1月9日
山东莱阳
马玉仁
中将
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年1月3日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
中将
197师师长
1940年1月25日
江西武宁
郑作民
中将
2军副军长
1940年2月3日
广西昆仑
钟毅
中将
173师师长
1940年5月9日
湖北苍台
自戕
张自忠
上将(追授)
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张敬
少将
33集团军高参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
中将
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年5月
河南遂平
王竣
中将
新27师师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
梁希贤
少将
新27师副师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
自戕
陈文杞
少将
新27师参谋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
唐淮源
上将
3军军长
1941年5月12日
山西悬山
自戕
寸性奇
中将
12师师长
1941年5月13日
山西毛家湾
自戕
金崇印
少将
17军参谋长
1941年9月16日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
中将
70师师长
1941年9月6日
山西绛县
赖传湘
中将
190师副师长
1941年9月24日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
少将
新3师副师长
1941年9月25日
甘肃
李翰卿
中将
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年9月27日
江西上高
武士敏
中将
98军军长
1941年9月29日
山西东峪
朱世勤
中将
暂30师师长
1942年5月4日
山东潘庄
郭子斌
少将
暂30师副师长
1942年5月4日
山东潘庄
左权
少将
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
1942年5月25日
山西辽县
戴安澜
中将
200师师长
1942年5月26日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
少将
暂45师师长
1942年6月23日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
少将
96师副师长
1942年7月
缅甸埋通
张庆澍
少将
鲁苏战区高参
1942年8月
山东唐王山
周复
中将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年2月21日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
少将
113师参谋长
1943年2月21日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
少将
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年5月
山东
江春炎
少将
114师参谋长
1943年7月4日
山东邹县
彭士量
中将(追授)
暂5师师长
1943年11月15日
湖南常德石门
许国璋
中将
150师师长
1943年11月21日
湖南诹市
自戕
孙明瑾
中将
预10师师长
1943年12月1日
湖南常德
卢广伟
少将
骑8师副师长
1944年5月5日
安徽颍上
李家钰
上将
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
少将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
少将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
少将
8师副师长
1944年6月10日
河南灵宝
王甲本
中将
79军军长
1944年9月7日
湖南东安
阚维雍
中将(追授)
131师师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
自戕
陈济恒
中将
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
自戕
吕旃蒙
少将(追授)
31军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
齐学启
中将
38师副师长
1945年5月13日
缅甸仰光
胡旭盱
少将
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45年6月
浙江孝丰
浙江苍南奸杀女警案的判决
2011年5月5日上午,"苍南女民警被奸杀案"在温州中院公开宣判,三名歹徒施正赞、叶长锋、吴正查均被判处死刑。2011年5月,三歹徒均被判死刑从法院了解到,2010年9月份,施正赞、叶长锋、吴正查还7次在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平阳县萧江镇、福建省福鼎市前岐镇等地预谋和实施抢劫,其中4次预谋抢劫因故没有实施,3次抢劫3名妇女并强奸其中2人、杀害1人。2012年6月,施正赞、叶长锋、吴正查分别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盗窃罪数罪并罚,执行死刑。
吴姓家谱56个字辈是?
全国吴氏统谱统一字派: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风。字辈是名字中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区分家族中长幼有序的礼制。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选字大多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涵义等为主,反映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要么就是训导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字辈的形式主要是类诗体或对联。称诗体字辈为“类诗体”,是因为他并不是像诗那样严格讲究对仗平仄。类诗体字辈一般是以四言、五言的居多,通常情况下五言的读起来更通畅,记起来更容易,使用五言类诗体作为字辈形式的更多一些。我国实行字辈比较正规的是孔姓,因孔姓从明太祖朱元璋起由皇帝赐字作为行辈字,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因而孔氏有全国统一的字辈,也严格按字辈起名。吴氏制定统一的行辈字比较晚,1950年,吴氏统谱规定:“凡吴氏大统后裔,自泰伯101代起,至150代止,依序题名,一字成行,列上列下,就宜从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至今仍未统一起来,各地仍旧照按自己的家谱字辈进行起名。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将它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