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回忆录

时间:2024-06-09 02:12:59编辑:奇闻君

粟裕战争回忆录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枫木树脚谈起第一章 (2)第一章 (3)第一章 (4)第二章 南昌起义前后片段第二章 (2)第三章 激流归大海第三章 (2)第一章 (3)第三章 (4)第三章 (5)第三章 (6)第四章 在井冈山和中央根据地 第四章 (2)第四章 (3)第四章 (4)第四章 (5)第四章 (6)第四章 (7)第四章 (8)第四章 (9)

[create_time]2016-05-31 00:59:08[/create_time]2016-06-14 23:34: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没钱YC96XI6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1a553f9.5z3fWbe4-sGrYw5dO6grEQ.jpg?time=3633&tieba_portrait_time=3633[avatar]TA获得超过1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34[view_count]

戴高乐在哪里写完了《战争回忆录》?

戴高乐辞职虽然不是出于本愿,却也有如释重负之感。他的辞职在国内外没有引起多大的波动。戴高乐由于战前在科龙口置办的房产被战火破坏了,需要重修,便暂时住在巴黎附近的马尔里。几个月后全家才在科龙贝安顿下来。在这里,戴高乐完成的一件大事,就是写完了《战争回忆录》,一共用了十多年时间,最后一卷《拯救》是当他门年后重返政治舞台的时候才完稿的。这是一部巨著,它足以和其他世界闻名的伟大回忆录相媲美。

[create_time]2020-01-01 17:00:37[/create_time]2020-01-16 16:50: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416054c6d34ebe07d3c2f266a643ab2d_1536120075520.jpeg[avatar]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6[view_count]

关于艾森豪威尔的短故事

1、诺曼底登陆1944年,美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三百多万盟军官兵、二万多艘战船,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在诺曼底成功抢滩登陆,拉开了盟军反攻的序幕,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威尔在电台发表了一份激情澎湃的演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这是全体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将就此挖掘。”演讲完毕,电台工作人员在整理文稿时,却无意中发现了艾森豪威尔威尔的另一份演讲稿。这也是为诺曼底登陆准备的演讲稿,内容却截然相反:“我悲伤地宣布,我们登陆失败。这次失败完全是我个人决策和指挥失误造成了,我愿意为此承担全部责任……一个事件,两份演讲稿。一份为胜利而准备,一份为失败而准备。艾森豪威尔在让人看到他天才的战略战术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勇于接受失败的豪情。2、正确对待错误每当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即将执行一个计划时,他总会把那个计划拿给他的最善于吹毛求疵的批评家去审查。他的批评家们常常会将他的计划指责得一无是处,并且告诉他该计划为什么不可行。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将计划给一群批评家们看,而不把计划拿给那些赞同他的观点的谋士看。艾森豪威尔则回答说:因为我的批评家们会帮助我找到计划中的致命弱点,这样,我就可以把他们纠正过来。3、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2年,二战期间的盟军司令,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艾森豪威尔,在一次会议上请拉比教授(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演讲。说:“在众多雇员里,您能够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学校深以为荣。”拉比教授当即回敬:“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您才是学校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扩展资料: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就盟军主要突击方向发生分歧,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认为主要突击方向为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因而据此通知苏联协调行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代表到驻法国兰斯的盟军司令部洽降。5月7日和8日,德国代表在兰斯和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艾森豪威尔战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协调并指挥盟军作战,而盟军联合作战上是这场大战的显著特点。艾森豪威尔以其良好的军人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指挥艺术而获得成功。8月,盟军“铁砧-龙骑兵”作战开始。9月,实施“霸王”和“铁砧-龙骑兵”作战的盟军胜利会师。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开始隶属艾森豪威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森豪威尔

[create_time]2019-06-02 15:47:24[/create_time]2015-02-25 19:11:3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2[alue_good]职场天明[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e3f7a8f33bb79a58588d9ffed21f852.jpeg[avatar]毕业生[slogan]以梦为笔,书写心中的世界[intro]8236[view_count]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作品赏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温斯顿·丘吉尔以其个人“精彩的自传”乔装而成的“世界史”。作品中,他以英国战时首相—历史主要目击者的特殊身份和崇高权威,成功地追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自30年代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历史时期,重大的国际事件和历史进程,以及英国政府和人民在战争中的政治、军事活动,并深刻地总结了他们在政治与经济、进攻与防守、战争与外交等方面所采取的战略战术的成败得失,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性质和巨大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充分地反映了丘吉尔个人在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喜怒哀乐和卓越的历史智慧。因此,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整个创作来看,既是一部完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也是丘吉尔个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英勇的奋斗史、果敢的思想史和非凡的精神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由于丘吉尔以其战时首相的特殊身份系统追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较之一般史学家采用二、三手材料写成的有关著作自然有一种无法比拟的权威性质。他不仅目睹了这次战争,而且还亲自指挥并领导英国人民打赢了这场战争。书中的史料丰富翔实,很多是以前不曾披露过的珍贵史料,诸如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备忘录等。另外,他对“英伦之战”、“阿拉曼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的叙述,都是许多史学家所无法企及的。丘吉尔说:“我的打算不过是从英国的首相兼国防大臣的角度对历史提供史料。”单从这方面看,在这部鸿篇巨制中,他完成得很好且十分出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叙述并不全面,当他谈到英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时头头是道,慷慨激昂,但在谈到其他盟国的战事时则往往藏头露尾,力不从心。尽管他尽可能持公正的立场看待盟国的事业,还是不由自主地夸大了他领导下的战时英国的历史作用。譬如第三卷《伟大的同盟》的上部《德国东进》,理应把希特勒进攻苏联,苏联人民英勇抗击德寇作为该部叙述的重心,由于丘吉尔对史料的有限掌握和他对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功绩的漠视,仅仅把其作为叙述远不如东线战役重要的英国在非洲的军事行动的背景处理。另处,丘吉尔遵照“英王陛下政府”的要求,在使用官方文件时,为了保密起见,往往先由作者根据原意加以改写。尽管“这些更动,并未改变其原有的含义或实质”,但也很难不带有丘吉尔个人的主观色彩,这就使得史料的真实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尽管如此,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依然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和年鉴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年鉴价值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及他对重大的历史事件成功的处理方式,能够为读者提供的丰富的历史借鉴。首先,在于丘吉尔对战争的根源与形成鞭辟入里地深刻分析和透视历史风暴的独特预见能力。在丘吉尔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假如“胜利的协约国”坚守正义的信念,具有理性的共识和戒虑的心理,高举“以战止战”的旗帜,全民由衷盼望的永久的和平原本是很容易实现的。然而由于英法美诸国的偏狭和短视,致使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一开始就给欧洲的和平埋下了祸根。关于战争的形成,丘吉尔同样有着他自己深刻的见解。他能够在战争初期轻易代替张伯伦出任首相,担负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重任,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他对战争的形成方面的远见卓识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及其从他们那里赢得的高度的政治信任。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给德国和欧洲带来严重的不安。他强烈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民主主义,反对犹太主义,并叫嚷要把日耳曼民族统一在德意志帝国的周围。这使丘吉尔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因为他对希特勒《我的奋斗》深入细致地研究,使他一开始就对希特勒政权的法西斯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 其次,是可贵的大同盟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回忆录》中所体现的大同盟思想,是丘吉尔政府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尤为可贵的是他的大同盟思想不仅体现在国内,同时也体现在国外。他之所以能够顺利地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就得力于他运用大同盟思想成功地联合并发挥了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积极力量。就国内而言,自他当上海军大臣返回内阁后,就拼命地维护政府的大局,并尽可能地改善了同绥靖大公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的关系。当挪威战事失利,张伯伦眼看就要被议会内倒霉的政治风暴席卷而去时,丘吉尔毅然竭尽全力,使出通常的气魄为政府辩护。另外他还强烈要求全国上下团结一致,诚挚地呼吁:“让党派利益搁在一边,把我们的全部精力集中起来,使国家的全部才智与力量都投入战争中来,把所有健壮的马匹都套上扼具。”表现了一个政治家难得的顾全大局的政治品格。当他担任首相组织由保守党、工党、自由党参加的联合政府,担负起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重任,有工党政治家提出要彻底清算政府内有罪的人—绥靖大公张伯伦一伙时,丘吉尔再次站出来,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在国外大同盟的建立上,丘吉尔十分注意同美国发展关系。在他还是海军大臣尚没有担任首相时,就以“前海军人员”的名义,同非交战国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了联系。5年中,他向罗斯福发去近千份信函和电报,并从罗斯福那里差不多也收到了800多封,这对有效地指导英美军队的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慕尼黑阴谋”破产后,他对张伯伦对罗斯福发来的要求积极协商的信函持拒绝态度十分不满。他在担任首相后,同罗斯福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另外,还必须指出的是丘吉尔大同盟思想的产生和英、美、苏大同盟的建立要基于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质的正确理解。“这不是阶级的战争,而是整个英帝国和英联邦不分种族、信仰和党派所从事的一场战争”,便是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性质的基本见解。正是基于这一点,他不失时机地缓和了同国内外的矛盾,抛弃了狭隘的党派利益,成功地建立了英、美、苏大联盟,从而为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再次,丘吉尔在领导战争的过程中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尤其尖端科学的研究,视科学技术为生产力,对战争的胜利同样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重视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运用显然是很有远见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就获得了“坦克之父”的美名。如果说上次赢得战争的胜利的最后关键得力于他提倡生产的大量坦克,而这场战争的胜利,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巧妙运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作者在书中大量引用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以及他个人保存的档案材料,尽管选材、叙述、评说不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但在许多方面仍然较好地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貌。例如对于英国的失败与挫折(韦维尔和奥金莱克都曾被隆美尔打得溃不成军),他作为主要决策人,比较公正地披露他当时的决策依据,并不在事后文过饰非,欺世盗名,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推给别人。尽管丘吉尔有他的局限性,但这种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态度还是可取的。这部回忆录最充分地显示出丘吉尔的散文风格和语言技巧。丘吉尔性情急躁,说话直率,那种特有的辛辣、尖刻、机智、自信跃然纸上。例如:英国下院就张伯伦从慕尼黑带回的有希特勒亲笔签字的协定进行辩论时,丘吉尔这样说:“他(希特勒)先用手枪对着你,要你给他一英镑,等如数照给之后,他又用枪口对着你,要求给两镑,最后,那个独裁者答应先收一镑十七先令六便士,剩余的部分要你保证随后付清,”这个简单、生动的比喻把希特勒的无耻伎俩和张伯伦的鼠目寸光揭露无遗。他还把一心对希特勒姑息迁就的英、法两国当政者比作两个熟透了的苹果,放在一起一挤就稀巴烂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重要的文学价值首先在于它独特的叙述角度。这中由于丘吉尔采取回忆录的形式,追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历史进程,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从而把史实同个人阅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极其真切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之所以能够如此地打动公众,取信于公众社会,与作者以这种严谨的著述态度在作品中所提供的这样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真实具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由于作者严格奉行“经验的历史”,在讲述历史过程中不免带有其个人独特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往往容易使人们产生共鸣。至于作品中风平浪静的港湾与如火如茶的战争场面的交织出现,月白风清的旷野与夜袭中炮弹频频吼叫的可怖之夜的交互描绘……恰恰体现了这部史学巨著浓郁的文学特性和审美价值。其次,在于它强烈的演说性质,使人读来激情滂湃,具有一种独特的荡人心魄的力量。瑞典皇家学院在1953年度的《颁奖辞》中说“作家后面是雄辩家丘吉尔,演说性强”,实在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一审美特征再好不过的艺术概括。与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看做是一部完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勿宁把其看做是由丘吉尔个人连篇累牍的精彩的演说联缀而成的一条巨大的奔腾不息的演讲之河。 第三,在于其塑造人物的大手笔。鉴于回忆录特殊的文体方式,他在塑造人物时不事雕琢,仅是准确地抓住有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进行重点勾划,只需三两笔粗线条勾勒,一个个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诸如希特勒、鲍德温、张伯伦、艾登、斯大林、罗斯福、莫洛托夫、隆美尔等历史人物的刻画无不如此。例如他把希特勒刻画为“代表前所未见的腐蚀人心的仇恨种子”,“大踏步地闯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不当地实行共和制的德国政治空隙”中来的一位“具有残暴天才的疯子”是再传神不过了。另外,他在刻画张伯伦的形象时,以“希特勒误以为首相的文官身份和冀求和平的热情,即代表了他整个的人格,以为雨伞就是他的象征。他并不了解张伯伦意志坚强,不爱受人的欺骗”逾毅简短的语言,对其性格特点也做了极其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刻画斯大林时,集中体现了他近乎冷酷的钢铁般的意志;刻画罗斯福时,集中体现了他政治家的远见和身残志坚;刻画艾登时,集中体现了他的睿智精干和年轻气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塑造人物时除大笔勾勒之外,也不乏对人物细节的准确捕捉。第四在于他对“历史”的艺术化处理,对“历史的诗化”的出色完成。他不像一般的史学家就史论史,就事论事,通篇洋溢着一种高度的理性透视,难得有一句富于诗意的语言,而是把整个浩翰复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历程当作他独特的审美对象。他不仅要向人们传递他所看到和捕捉到的真实的历史信息和历史画面,而且还要传递他把它们作为审美对象所体验过的一种独特的历史的美。因此,当一般的史学家多以凝重的笔法述说这段历史时,丘吉尔却始终面带着过来人所特有的那种智慧的微笑。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俏皮的比喻,优美的警句,诙谐的语言和轻松自如的艺术节奏。而且还往往喜欢在精彩的叙述篇章之后,引用一些迷人的诗句抒发他个人独特的心理体验。这里他虽然把历史诗化了,但却没有丝毫地美化历史。 第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创作风格粗犷有力,酣畅淋漓,气魄宏伟,尖锐泼辣,带有一种快活的恶意,慷慨的情怀,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真实的历史情绪,洋溢着一种现实主义的巨大活力。丘吉尔在第五卷《序言》中的一段话:“本卷记载的事件发生至今七年有余。国际关系有了许多变化。过去的同伴之间产生了深刻的裂痕。新的或许是更加浓密的乌云又在聚拢中。昔日的敌人成了朋友,甚至盟友。在这种情况下,本卷引用的电文、备忘录和会议报告中所包括的某些情绪和词句,可能会使其他国家的读者感到不快。对此,我只能提醒他们:这些文件具有历史价值,而且我们当时是进行着一场残酷的、可怕的战争。人们在生死枚关的战斗中,对于想把自己置于死地的敌人,总不会婉言相待吧……”便充分的代表了他处理这种独特的历史情绪的严肃态度。也正是这一点直接造就了丘吉尔这种如此犀利的叙述风格。譬如他对意大利人发表的旨在瓦解意大利斗志的演说,对墨索里尼便极尽讽刺挪榆之能事,从不留丝毫情面。声称意大利的灾难都是由墨索里尼一个人带来的,号召意大利人民推翻他的统治,自己拯救自己。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令对盟国失误的剖析也同样义愤填膺。第六,作品文风坦白。“他瞧不起多余的虚饰,他的暗喻用得很少却意味深长”(《颁奖辞》)。丘吉尔不戴面具,没有分裂的迹象,没有复杂如迷的本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种自传的性质。在全书的整个叙述中他从不掩饰自己政治观点的向背,也从不掩饰他感情上的喜怒哀乐。他称颂一个人时是赤裸裸的,他攻击一个人时同样也是赤裸裸的。即令他国内外政治上的对手,也把他看作是一个正直的敌人。

[create_time]2016-05-14 00:37:52[/create_time]2016-05-28 15:35: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风纪YD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741e330.6Bdcb6Agk_UNHN_KEzp_Gg.jpg?time=3627&tieba_portrait_time=3627[avatar]TA获得超过12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04[view_count]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丘吉尔根据他作为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全书共六卷,约合中文360万字,于1948-1954年间陆续出版。作为盟国三巨头之一,丘吉尔得以站在最高点俯瞰二十余年的全球局势。其回忆录分析、展现了战争的起因和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战争进程的各个阶段,涉及到多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书包括6大卷,除第一卷第一章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之外(移入本书时仅在结尾部分稍加修改),其他各卷主要创作出版于1948一1954年之间。它的创作像《世界危机》一样同由美国霍顿·米夫林公司和英国卡塞尔公司预付巨额稿酬资助进行。由于作者英国战时首相的特殊身份,一开始便饱受人们的期盼。

[create_time]2016-05-14 00:37:51[/create_time]2016-05-28 15:35: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堾G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5a8e2de.68xVQCBy1i7EcPrABhqv0g.jpg?time=3669&tieba_portrait_time=3669[avatar]TA获得超过13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7[view_count]

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的介绍

《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头两版就在苏联印了360万册,并翻译成17种文字,在26个国家出版。1995年,为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法西斯50周年,莫斯科新闻出版社出版了由朱可夫的女儿玛丽亚根据朱可夫的原稿和档案材料修订的最忠实于作者原著的新版本。该版本恢复了原稿被删去的有关苏联卫国战争前武装力量建设进程及战争准备等情况和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和许多事件的评价。书中肯定了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为战胜德国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

[create_time]2016-06-02 20:20:53[/create_time]2016-06-17 17:45: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甇呐阘[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a9d79bf.m9K70aITV9618GJl2_GWTQ.jpg?time=3674&tieba_portrait_time=3674[avatar]TA获得超过16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1[view_count]

推荐二战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书

《闪击(突袭)苏维埃》《血捍莫斯科》《决战斯大林格勒》《对决库尔斯克》《攻克柏林》这是一个二战系列丛书中的关于苏联部分的书,每一本书都是不同的作者写的回忆,有很多细节,简直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的丛书版,至于全买还是单买,你可以买本自己详细的了解自己不了解或最了解的战役的书


[create_time]2014-01-20 20:40:30[/create_time]2014-02-04 18:18:33[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12[alue_good]红色的逆转[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a66cf8e.HUZQZ7tpJ7E1VwtQ1a7dGw.jpg?time=3957&tieba_portrait_time=3957[avatar]TA获得超过27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95[view_count]

战争书籍推荐

wentiantong:
你好!
除了你提到的之外,推荐几本我很喜欢的军事著作,只是不知道你在军事研究的侧重点,或有遗憾,谨供朋友参考:
《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解放军出版社 定价59元
《掷弹兵 - 装甲迈尔的战争回忆》 库尔特·迈尔 由“闪电战”杂志编辑出版 定价42元
《中途岛海战》 渊田美津雄 奥宫正武 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定价0.7元
《龙旗飘扬的舰队》 姜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38元
《坦克战》 冯·梅林津 战士出版社 1981年版 定价1.9元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 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版
《决战海洋 - 帝国是怎样炼成的》 宋宜昌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定价32元
《基辅会战》 [德] 维尔纳·豪普特曼 解放军出版社 1984年版 定价0.65元
《库尔斯克会战》 г.A.科尔图诺夫 Б.Г.索洛维约夫 军事译文出版社 1984年版 定价0.58元
《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 (英)安德鲁·兰伯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58元
……
上面提到的一些旧书在“孔夫子旧书网”和“淘宝”还能找到,但价格很高,有收藏的性质,也可以搜电子版看。不过确实那时翻译的军事著作比现在的某些书强百倍!没有低级错误,严谨不失精彩!
最后还是想提一下孙武的《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定要认真看,谙熟于胸,必定受益匪浅!
lykxr


[create_time]2008-10-09 23:06:22[/create_time]2008-10-19 21:57:41[finished_time]7[reply_count]125[alue_good]lykxr[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0203c3.jKRcDmAWnC5ueNXPnYFzGw.jpg?time=2841&tieba_portrait_time=2841[avatar]TA获得超过626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758[view_count]

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

B 试题分析:“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可知是强调国家应该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指导、干预国民经济,结合所学知识,这也体现了二战后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已经改变“自由主义”模式,故A项错误;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后,故D 项错误。


[create_time]2016-03-05 13:46:19[/create_time]2015-02-07 06:03:3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泰鸿羲zh[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157a11.NHWZeIXLBqzo3Fl2YXp-BQ.jpg?time=3593&tieba_portrait_time=3593[avatar]TA获得超过27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9[view_count]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内容简介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以二战英国首相的亲生经历,并引用大量政府文件和个人纪录,记述1930年代初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国际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全书按事件发生时间分为六册:《风云紧急》The Gathering Storm(1919年-1940年5月)《最光辉的时刻》The Finest Hour(1940年5月-1940年底)《伟大的同盟》The Grand Alliance(1941年)《命运的关键》The Hinge of Fate(1942年-1943年5月)《紧缩包围圈》Closing the Ring(1943年6月-1944年6月)《胜利与悲剧》Triumph and Tragedy(1944年6月 -1945年8月世界大战结束)第一卷《风云紧急》(1919年一1940年5月)追述战争的根源与形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追述他在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到1940年5月10日他“临危受命”组织联合政府这段时间内,如何坚持不懈地敦促英国重整军备,帮助政府彻底认清了希特勒的真实面目,下定了同德国法西斯血战到底的决心,力挽狂澜,开始把英国人民引向了光明的胜利之路。上部《从战争到战争》追述第万友莎娜大战后,英法美为代表的“胜利的协约国”,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倒行逆施和违约行为,如何姑息养奸,丧失了和平的根基,无形中把自己推向了新的“战争的边缘”。他对张伯伦政府1938年9月炮制的“慕尼黑阴谋”深恶痛绝,不惜冒着被人视为战争贩子的政治风险,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无情的抨击。下部《晦暗不明的战争》,讲述了他在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后,他以新任海军大臣的身份在海军部最初几个月的视事情况。重点叙述了他如何不失时机地建立了商船护航制度,有效地减少了商船在海上的损失,捍卫了大英帝国的经济命脉,另外也谈到了挪威战事的失利。这时的战争之所以被称为“晦暗不明的战争”,是因为英德两个交战国除海上的潜艇战之外,在陆地上并无大面积的直接冲突。结尾部分记述了1940年5月张伯伦内阁的政治危机和倒台、和他自己登上首相宝座后的踌躇满志。全卷的主题词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第二卷《最光辉的时刻》(1940年5月一1940年底)追述1940年夏秋两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点叙述纳粹德国对欧洲的征服,以及英国人民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抵抗。叙述丘吉尔面对德国法西斯咄咄逼人的军事进攻,如何以顽强的政治毅力激励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及其在荷兰、比利时相继落入希特勒的魔爪之后企图挽回法国败局的种种努力。并详细叙述了他如何以“伟大的伦敦精神”顽强抗击德寇,打退了德寇的进攻,有效地捍卫了英伦三岛的独立和尊严,造就了20世纪英国史上这一“最光辉的时刻”。上部《法国的沦陷》叙述1940年夏季荷兰、比利时落入敌手之后,法国政府节节败北、束手无策的历史惨象。丘吉尔为了挽回法国的败局,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曾前后5次抵法兰西同法国领导人磋商对策,由于法国领导人的怯懦,急于投降,对英法联盟积极倡议不该有的恶意,很快葬送了法国人民的抗敌意志,从而给英伦三岛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丘吉尔成功地指挥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有效地保存了英军实力,在数月后的英伦之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卷《单独作战》重点描述了英德空军在空中的作战情况。多少年后丘吉尔在谈到英国空军的光辉业绩时,还不无自豪地说:“在英国史上从来没有过像这样如此多的人从如此少的人那里饱受恩惠。”(《序言》)另外还详细叙述了双方运用科学技术进行雷达战和反雷达战的所谓“巫术战”的情况。由于他们同仇敌汽的抗敌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博得了世界上广大的反法西斯人民充分的同情和钦佩。这时,在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下,美国国会毅然抛弃一贯的“隔岸观火”的孤立主义政策,通过了“租借法案”,大大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同时“英伦之战”的胜利也给一些战败国带来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该卷的主题词是“英国人民怎样单独坚守堡垒直至过去半盲的人们做好一半的准备”。 第三卷《伟大的同盟》(1941年)叙述德寇进攻苏俄,日本偷袭珍珠港,致使英国政府同苏美两国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终于结成强大的政治军事同盟,从根本上改变了同法西斯势力的力量对比。该卷的主题词是“英国人怎样历尽艰辛继续作战,直到苏联和美国参加这场大战”。上部《德国东进》(1941年1月一6月)叙述不列颠怎样有效地扼制了德寇对英伦三岛点燃的战火的蔓延及其英军对意属非洲帝国的征服。由于非洲是英国和敌方唯一能够在陆地上周旋的一个地方。因此非洲战事便成为丘吉尔着意叙述的重点。这时他们诚意联合巴尔干诸国和土耳其共同抵御敌人。6月22日德寇进攻苏联,致使战场由西线转向东线,丘吉尔抛弃同苏联意识形态的长期争执,发表广播讲话,支持苏联抗击德寇的斗争,揭露希特勒试图在打垮苏联后试图再调转枪头对准英国的罪恶阴谋,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不久,他便把美国人支援他们的物资调拔给苏俄,这无疑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丘吉尔在撰写本卷时对苏联抗战功绩的评价并不公正,尽管他承认“1941年和1942年俄国的英雄史实值得人们进行详细的、冷静的研究,并用英语记述下来”,他作为一个英国人叙述俄国人在东线战场的“痛苦与光荣”没有便利条件,情有可原。但他把希特勒进攻苏联的那章命之为“苏联的报应”,不能不是他历史观的狭隘表现。他对苏联耿耿于怀的是,在英伦三岛日夜遭受德寇空袭时,苏俄却袖手旁观,同德国人打得火热,但他却忘了慕尼黑事件时苏联政府一再呼吁西方诸国一致行动,共同制止希特勒的野心时,他对苏联的意见置之不理,企图祸水东引,让德俄开战的所作所为。苏联政府看穿了他们的政治阴谋,同德国人结盟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了。下部《战争临到美国》主要叙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政府开始直接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欣喜若狂。英美两个英语国家风雨同舟,终于并肩走在了一起,结成了伟大的同盟,使他的政府和人民看到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这时,他不无得意地说:“美国是个巨大锅炉,只要在它的下面升起火来,就会发出无穷的热量。”另外这中还提到了《大西洋宪章》的拟定和英国军队在非洲重要的军事行动。 第四卷《命运的关键》(1942年一1943年5月)叙述1942年冬及1943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时盟国的命运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重打击后,有了决定性的好转。本卷之所以命之为《命运的关键》,丘吉尔在序言中说是因为他们“从此摆脱了源源而来的灾难,转到接连不断的胜利。在最初的六个月里,诸事不吉;在最后六个月中,就凡事顺利了。而且这一可喜的转变继续到斗争的结束”。上卷《日本的猛攻》主要讲述英美军队在日军的猛攻中在东南亚地区节节败北的一系列军事挫折。尽管这时不乏“马来西亚的惩罚”、“新加坡的沦陷”、“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别进犯缅甸”等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失败,也不乏“大漠上的挫折”的军事厄运,但由于国内民众对他出乎寻常的信任和爱戴,使他福星高照,提心吊胆地度过了一个个政治难关。直到1942年6月美国人“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英美军队在远东的军事形势。下部《挽回非洲局势》重点叙述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为盟军进攻意大利扫清了道路。1942年11月4日,丘吉尔禁不住胜利的喜悦,开战以来破天荒第一次命令全国鸣钟示贺。因为在他看来阿拉曼战役实际上就标志着“命运的关键”。他曾不无自豪地说:“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另外,还重点讲述了苏俄同西方盟国的复杂关系和“达尔朗插曲”事件。该卷的主题词是“伟大同盟的力量是怎样壮大起来的”。 第五卷《紧缩包围圈》(1943年一1944年6月)叙述盟国的战略反攻和咄咄逼人的军事形势和德意日轴心国的日益支离破碎。这时,“由于我们掌握了制海权,制服了德国潜艇,以及我们日益加强了空中优势,西方盟国终于攻克了西西里岛,对意大利发动了进攻,结果墨索里尼被推翻了,意大利倒向我们一边。希特勒和他所占领的周围国家被孤立起来,加上苏俄又从东方大举进攻,这就更使他们完全陷入包围之中。与此同时,日本也被迫采取守势,再也无法保持它所侵占的大片领土了”(《序言》)。上部《战胜意大利》(1943年6月一11月)主要讲述了盟国获得制海权、攻克西西里岛、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停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还谈到了英国政府同戴高乐将军的紧张关系、西方盟国同苏俄形成的“第三战场的僵局”和“魁北克会议”诸情况。下部《从德黑兰到罗马》(1943年11月一1944年6月)德黑兰会议的有关情况和“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丘吉尔参加完德黑兰会议后,来到罗马,受到意大利人民热诚的欢迎和爱戴。另外还谈到,南斯拉夫和希腊所面临的复杂的政治局势,对日作战的策略等等。该卷的主题词是:“纳粹德国是怎样被孤立和围攻的”。第六卷《胜利与悲剧》(1944年6月一1945年8月)叙述1944年6月6日,英美部队登陆诺曼底之后14个月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时,盟国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本卷的主题词是“各个伟大的民主国家取得胜利了,因此又可以再去做那些蠢事了,须知这类蠢事几乎断送掉他们自己的生命心习。上部《胜利的浪潮》主要叙述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及其盟国对希特勒德国的胜利,被纳粹占领的大片领土和国家相继解放。这时盟国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烈,其斗争的核心是都想去各自的占领区和势力范围内建立同自己性质相类似的政权。丘吉尔对苏俄在南斯拉夫、波兰的做法颇有成见,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干涉希腊内政,最终把流亡在英国的希腊国王扶上宝座,在那里建立了傀儡政权。下部《铁幕》叙述了雅尔塔会议的世界和平计划和德国投降的经过。这时,苏俄攻入柏林,纳粹德国受到瓜分和占领。由于俄国人坚持要享受他们成功的抗战和反攻所获得的果实,丘吉尔开始试图在东欧实行实际上的绥靖政策。5月12日,停战生效后才刚刚3天,他在给杜鲁门的电报中就说“‘铁幕’业己拉下,把俄国势力范围内(就是说,从吕贝克到的里雅斯特一线以东的所有欧洲部分)的一切都掩盖起来”,并把苏俄看做是新的最危险的敌人。为了对付苏俄,英美世界对德国人的惩罚刚刚开始,他便迫不及待地要求法德和解。刚刚从战火中爬出的英国民众由于怕被丘吉尔拉入新的战争旋涡,不等丘吉尔从美梦中醒来,便把他赶下了首相的宝座。波茨坦会议尚未开完,便由新首相艾德礼取而代之了。

[create_time]2016-05-14 00:50:20[/create_time]2016-05-28 15:48: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哈赡rc[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9c62db7.Z_Jd4en5qZ481p-W29kgoQ.jpg?time=3669&tieba_portrait_time=3669[avatar]超过6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60[view_count]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概括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还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颁奖辞书籍的出版可目为大事者寥若晨星,此书即为其中之一。——《纽约时报》真知灼见,鉴往知来,字字珠玑,在位高权重者中堪称独步。——文森特·希恩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想像力充溢着英雄主义,叙述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世界大事时显得游刃有余,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作品中尚属罕见。——《纽约客》杂志

[create_time]2016-05-30 12:37:48[/create_time]2016-06-14 10:47:1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Believe8x[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96330d8.N5VNrjllWIL08j1GenWIkw.jpg?time=3627&tieba_portrait_time=3627[avatar]TA获得超过10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5[view_count]

上一篇:我的爱就是你

下一篇:战争女神希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