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给作者带来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给作者带来了难忘的童年,令人回味无穷的童年,儿时觉得欢乐,老时欲说还休。本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课文重点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祖父的园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祖父园中嬉戏玩耍,捉昆虫,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不是真正的劳作,而是“乱闹”,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写作思路:写作时从大处着手,尽量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思想,全面详细的解答问题,并且紧扣问题的中心,把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表述出来。祖父的园子热闹、美丽、自由、充满生机,蜜蜂啊,蝴蝶啊这些精灵给园子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园子里不仅感到自由尽情地做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摘黄瓜、吃黄瓜等,很多事情,而且感到无穷的乐趣。《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出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文章以孩子气十足的腔调展现了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年画,表现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文中多处也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create_time]2023-02-19 14:51:00[/create_time]2023-03-04 15:06:23[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alue_good]甘李柚[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1795e7d.jCGFzcN8IfBQsaP9KxDPYQ.jpg?time=1965&tieba_portrait_time=1965[avatar]TA获得超过50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5[view_count]《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谁?
《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萧红(1911年-1942年),原名张乃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毕业于女师大附中,著有《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代表作为《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创作特点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这种超常规语言的运用在萧红后期的创作中越来越成熟。《牛车上》中的三月春阳、《后花园》中的六月鲜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个个儿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风景并不受旧的形式束缚。同时,这种直率的语言又表现出自然的特点,她写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create_time]2022-03-20 00:08:03[/create_time]2022-03-23 18:38: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电子科技a导航[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6b6f140ccd6511029216a5194d3df3dd.jpeg[avatar]带你进入时尚达人的数码生活[slogan]带你进入时尚达人的数码生活[intro]2034[view_count]《母鸡》单元解析
(一)单元导语和单元主题分析
从单元导语“奔跑,废物;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我们的朋友”可以看出,本单元的主题为“作家笔下的动物”。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分别是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一篇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和语文园地。此外,《猫》和《白鹅》课后的“阅读链接”,还安排了其他中外名家写动物的文章或片段,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同样是老舍的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但是他笔下的《猫》一课所有笔墨都在细致、生动地描述猫的各种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而在作品《母鸡》中,作者则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描写了自己对家里的母鸡在养鸡雏儿的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形象的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的母爱的赞颂之情。在丰子恺的《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写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在作家的笔下本单元所描写的小动物,无论是性格古怪的猫,还是慈爱尽职的母鸡,就连高傲的白白鹅,也都无不性格鲜明、形象生动,他们都如同人类的朋友一样可亲可爱。
(二)单元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二是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首先,针对“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要素,在以往“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又提高了要求,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要关注作家是如何表达的。关于这一点教材在课文的关键词、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课后阅读链接等都巧妙地渗透了对表达方法的指导。
1.课后习题中的语文要素:
老舍先生的《猫》一课在课后习题二中要求“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作者非常喜欢猫”;老舍先生的《母鸡》一课课后习题三,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白鹅》一课在课后习题二中要求“抓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高傲’写清楚的。”。
2.交流平台语文要素: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也引用课文和生活中的例子,渗透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在教学《猫》和《白鹅》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此找到理解课文表达特点的抓手。
3.阅读链接中的语文要素:
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巧妙地起到了进一步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作用。比如:《猫》一课链接了夏丐尊和周而复写猫的片段,要求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白鹅》一课链接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要求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4.课文关键词
本单元三篇课文语句表达都非常精妙,要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比如《猫》中提到的“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可亲”“它要是不高兴”“撞疼了也不哭”写出了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母鸡》中“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写出了最母鸡的赞美和喜爱;《白鹅》中“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赞美。
其次,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即本单元的习作要求。
针对这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就起到了很好的范例作用,比如《猫》写出了性格古怪又可爱的特点,《母鸡》写出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白鹅》写出了白鹅的高傲的特点。
除此之外,本单元的习作也和以往描写动物的习作不同。本单元习作创设了“请伙伴帮忙找回我丢失的小羊”“请邻居帮忙喂养我的小狗”和“请同学收养我的小猫”三种不同的情境,并由此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根据需要进行表达。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情境下,习作内容的选取、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另外,除了对动物特点的表现也指向了外形、生活习性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这一独特的编排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和表达需要,明确习作的目的和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有强烈的对象意识。
(三)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老课文新思路
查阅资料后我发现,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老课文,也是经典课文。但是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作用,就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课后习题,我们不难发现统编语文教材把教学的重点指向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所以教学时,要把课后习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注意习题设计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以课后习题为脚手架,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2.教学生抓住具体事例,体会动物的特点。
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家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特点生动鲜明,形象呼之欲出。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事例,结合具体语句,在生活化的场景和语言中体会动物的特点,进而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3.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表达。
(1).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笔下动物不同的特点,感受到作家对动物的情感,更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感悟到作家各具特色的写法。比如《母鸡》一课引导学生感受到老 舍先生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表达出细腻的情感变化。
(2)推荐课内外的选文组文阅读,对本单元中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或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种动物, 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然后再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比较,体会其表达上的异同,感受作家的语言特色和丰富情感。
4.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作品风格蕴含的情感。
学生和作者生活的年代、环境都不相同,因此对文中一些独特的表达可能不一定都能理解,对作家独特的审美也不一定能全部领略,老师要在这方面加以引导。比如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善于运用北京口语,文章雅俗共赏;丰子恺先生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白描手法,以凝练的线条勾勒出动物的形象。教师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并适当点拨,让他们能读得自然、流畅,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create_time]2022-07-24 22:52:23[/create_time]2022-08-05 11:37: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2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view_count]
《母鸡》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母鸡》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母鸡》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5、比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比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法学法: 读悟结合,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5课——《猫》,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像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孩子,非常讨人喜欢。那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2、板书课题并读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伊始,借助学生对老舍先生笔下的淘气又可爱的猫的喜爱,激发学生对老舍先生所写《母鸡》的品读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认真预习课文,老师首先考察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如怨如诉、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慈爱 辛苦 疙瘩 可恶、似的、差不多)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两个思考题,同学们有没信心通过自我阅读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课件出示思考题:①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②《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三、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导语提出的这两个思考题。 2、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书,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是呀,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找到直接写作者态度变化的两个句子吗?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句话:1、我一向讨厌母鸡!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概括板书:一向讨厌——﹥不敢讨厌 6、学生质疑:读了这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如: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后来又为何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生带着思考读书后交流对老舍笔下母鸡的印象,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抓住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明显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激发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内容的浓厚兴趣。) 四、再读课文,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一)、品读母鸡让人讨厌之处。 1、小组合作学习,找找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 2、小组汇报:说说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并相机指导朗读,老师启发学生概括。 (预设: 第一段: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 写了母鸡的两种叫声,第一种“嘎嘎”“没完没了”,直接写出“讨厌”,第二种“细声细气”“扯长了声如怨如诉”,描写非常细致, 第二段: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 对比母鸡对待鸭子、其它母鸡和公鸡的态度。 第三段:这是一只发狂炫耀的母鸡。 体会夸张的写法。) (设计意图:这第一部分虽不是课文的重点,但老舍写对母鸡的讨厌确实写得非常精彩,引学生读出讨厌之情,感受语言的精彩,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获益不浅。) (二)、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 1、作者如此讨厌母鸡,可后来到底是什么让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呢?你们发现了吗? 2、课件出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板书] 3、母鸡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细细地去品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汇报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深深的母爱,并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负责:“不论……总是”;一系列动词;“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慈爱:“一点儿”东西就“紧叫”,还“啄一啄”“马上”放下;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勇敢:“假若……一定……连……” 辛苦:消瘦;夜间睡不好,“顶”。) 5、小结: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的母鸡。 6、同学们,读着这些描写母鸡如何疼爱鸡雏的文字,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为你做过的一些事情? 8、小结:是的,父母总是把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放在第一位,常常为了照顾孩子而忘了他们自己! 所以说: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9、让我们带着对父亲、母亲的无限敬佩和感恩再来读读5-9自然段吧! 10、教师引读第5~9小节,再品母爱。配乐朗诵。 师:因为它是母亲,所以…… 一二组学生: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师:因为它是母亲,? 所以…… 三四组学生: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们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师:因为它是母亲,所以…… 一二组学生读: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到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师:因为它是母亲,所以…… 三四组学生读: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师生齐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1、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乌鸦清晨早早就出外为老乌鸦找来食物;小羊喝母乳时总是用虔诚的跪姿感谢妈妈的哺育之恩。同学们,你们又打算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学生自由发言) 12、小结: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此部分重在引导学生感受母鸡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品句、配乐朗诵等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通过结合生活小事谈体会,让孩子们懂得怎样做个会感恩的孩子,知识和道理双丰收。) 五、总结写法,进行《猫》与《母鸡》的对比。 1、过渡: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既淘气又可爱,很讨人喜欢;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又是如此令人感动和佩服。老舍先生可真会写文章! 2、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猫》和《母鸡》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得借鉴学习的写作方法。 {预设: (1)通过鲜明地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颂! (2)通过过渡句让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过渡自然。 (3)叙述动物的特点时,善于采用总分段式。 (4)通过运用夸张、拟人等写作手法,让语言生动有趣。 (5)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3、小结:只要同学们善于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并积极去练笔实践,定能把文章越写越好!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读写不分家,丰富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目的。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写作方法的异同,引导学生去关注、借鉴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六、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1、课外拓展阅读建议: (1)阅读其他描写小动物的作品。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等。 (2)阅读关于爱和感恩的书籍。比如《美德书》、《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等。 (设计意图:本着“生活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的观念,设计此环节让学生借助本单元学习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附板书设计: 16、母鸡 一向讨厌 → 不敢讨厌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母鸡》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带有“鸡”的成语吗?板书:鸡 出示带鸡的成语让学生读读。 2、自古以来,鸡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就连语言大师老舍对鸡也情有独钟,这节课我们就去老舍爷爷家作客,看看老舍爷爷对他家的母鸡是怎样的态度?揭题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关注儿化词 三、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用直线划出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 2、交流:板书: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课件出示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齐读 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三、再读课文,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一)、品读母鸡让人讨厌之处。 1、为什么呢?我们去找找原因。我们先走进作者讨厌母鸡的1—3节。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对母鸡的讨厌。 出示:“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能用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讨厌——你这只()的母鸡!你()。 (2)默读第2、3自然段,也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出示:讨厌——你这只()的母鸡!你()。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欺软怕硬、暗箭伤人、凶狠)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骄傲自大爱炫耀居功自傲。 男女同学比赛读, (二)、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 1、既然老舍这么讨厌母鸡,可后来为什么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默读4——10自然段 找找原因?交流 2、读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并读读体会体会。 3、交流: a“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是呀,多负责啊! 引读 瞧,一只鸟儿飞过,——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看,一只狗从院子里跑过——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听,墙角发出一阵沙沙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b“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1)想象一下,当时是怎样激烈的画面?母鸡带着小鸡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米粒,忽然来了一只大鸡来抢食,母鸡(。) (2)对比体会: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母鸡遇到公鸡时的样子吗?“它永远不反抗公鸡。”而这里却说“连大公鸡都要怕它三分。从不反抗到现在大义凛然的鸡妈妈,是什么让它变得这么勇敢,这么奋不顾身呢? c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1)、“教多少次”,那你们猜猜看,母鸡一天要教多少次呢? 出示:据专家研究,母鸡要教会小鸡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啄”,它一天必须至少重复7次,而且至少得重复70天,7×70=490次,“啄食”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母鸡就得教490次,小鸡才能真正学会。 读着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2)抓住“半蹲着”,透过“半蹲着”你看到了什么? (3)“一声不哼”,采访母鸡,你为什么一声不哼? (4)指导朗读。 4、齐读第9自然段。 5、对这样一位母亲,一位英雄,我们还讨厌吗?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老舍爷爷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这样写道: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出示图片感悟母爱。 3、自然界中的母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还有很 多很多,课外时留心观察,拿起笔记录下这些感人的细节。 板书: 一向讨厌 16母鸡母爱 不敢再讨厌 敬佩
[create_time]2022-07-03 01:06:15[/create_time]2022-07-17 20:04: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2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9[view_count]教材分析 教材的语言是否通俗易懂?
教材分析教材的语言是否通俗易懂?
教材的语言是否通俗易懂?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教材的语言不通俗易懂,学生就会很难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那么,教材的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呢?我们来看看专家的意见。
专家认为,教材的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的。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此外,专家还表示,如果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学生就会面临理解和掌握困难。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避免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
总之,教材的语言应当是通俗易懂的。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create_time]2023-03-19 23:11:14[/create_time]2023-04-03 23:01: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网格生活百科[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7410b493ca09ef9cc3230216e3df646a.jpeg[avatar]网格生活百科大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
教材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分析?
分析方面如下:1、教材来源对于教材的分析首先应从宏观层面上,说清所说内容选自什么版本哪个年级哪个单元的哪一节,也就是对所说内容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这是为了表示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看教材,让听者有清晰的感受。2、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教材分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后面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依据。3、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除了教材的地位之外,还可以分析本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包括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上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作用。教材分析往往是说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教学设计等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材主要内容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是说教材部分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言之有物。教材分析的特点:第一 ,教材是如何体现课标要求的 也,就是要分析出教材是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提供交的材料的,即教材分析与前面的课标分解要相呼应 ,如果分析不出教材与课标的呼应性、 一致性 ,要么是教师的教材分析没做到位 ,要么是教材编写出了问题 。第二 教材是如何遵循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发生过程等学习规律来组织有关材料的 ,这一点有较大的学科差异。
[create_time]2022-03-30 21:48:10[/create_time]2022-04-06 16:46:0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1[alue_good]枕流说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a57adc320dce9c5a5c1d5238ca38eff4.jpeg[avatar]教育就是忘记在校学得的内容后所剩的本事。[slogan]教育就是忘记在校学得的内容后所剩的本事。[intro]25259[view_count]教材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教材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的方法1、知识分析法。它是以分析教材知识为主的方法,涉及教材整体(全书),部分(编章),单元和课时。通过分析要掌握知识的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教材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知识分析首先要确定教材中的一般知识、重要知识、重点知识和扩展、应用性知识等,进而根据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必要时整理成知识结构图,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对单一的课时(某一知识点)同样要进行知识分析,主要弄清教材结构(层次)、地位、重点和难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心理分析法。是从学生学习心理过程入手,挖掘和研究教材与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教材的心理分析,一般为两方面:一是从分析教材的心理因素入手,分析编著者在全书的整体结构设计,内容选取与安排,教材的主要风格和特点等方面是如何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二是分析学生在学习的具体环节的心理过程、特点及其障碍,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教学要求。3、方法论分析法。上述三种是教材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另外,从教材的整体和综合性方面考虑还应有结构论分析法;从反馈信息和涉及新研究成果看,亦当有信息论分析法。所以,教材分析的方法应当说是多方面的,但知识结构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掌握多种教材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广角度、全方位地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为了成功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育目的,教师需对教材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而掌握教材分析的主要方法、弄清教材分析的关键步骤又是教材分析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create_time]2023-01-28 20:42:40[/create_time]2023-02-10 17:48: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红巾搵泪[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5ca8ab6.q0Nd7bu5-jdhVkkgRfdTTg.jpg?time=4546&tieba_portrait_time=4546[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85[view_count]
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1.能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
解析:
这里的"教材"并非特指人教版教科书,还包括教师参考书,以及与学科或教学设计有关的所有书籍。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的编写意图、特点,就是课程标准;但其它书籍不一定,所以都要按照课标去分析“教材”。
2.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解析:
我们经常说“知识结构体系”,但其实“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是不同的。
两本不同的书籍,它们的“知识体系”可以相同,也就是“知识点”相同;但它们的“知识结构”可能不同,就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可能不一样。
3.能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解析:
“各部分教材”和“教材各部分”是不同的。
“教材各部分”:指的是一本书的“各个章、节”。
“各部分教材”:指的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时,使用的所有书籍。如果只依靠或掌握一本人教版教科书,就完成所有教学工作的话,那么这个老师是不太合格的。
所以要把所有教材的特点分析出来,放到一起整合、完善,来优化自己的意识建构。
4.掌握方法论分析法
解析:
方法论: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物理问题有物理学的解决方法和理论,即物理学方法论;数学问题有数学的解决方法和理论,即数学方法论;教材分析有教材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即教材分析方法论。
所以,“方法论分析法”(教材分析方法论)不是让你分析和发掘这本教材里面的“方法论因素”,而是告诉你“分析教材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理论”(虽然这是一句废话)。
5.会分析教材的重点,掌握处理重点的方法
6.会分析教材的难点,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
解析:
5、6这两点就不用解释了。注意区分重点和难点,有的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知识点是难点,但它不是重点。处理难点时,要尽量将难点分散;另外,不要以教师的主观思想来判断难点,要以学生为主体,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难点可能不同。
7.能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其实,这就是教师常用的“在头脑里过课”。
[create_time]2022-11-03 05:10:07[/create_time]2022-11-14 13:14: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HLF9308527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24089c6.vocSRfvozquuXzTj655WBQ.jpg?time=6458&tieba_portrait_time=6458[avatar]TA获得超过42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81[view_count]
教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材分析包括的内容: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及教材的语言等。1、教材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应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通过学习教科书,了解其中包含的教学思想,即语言知识,语言学习知识和语言教学知识。2、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每本教科书将反映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情境法,交流法等已成为教材编写的主要教学方法。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交际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已成为英语教科书中的主流方法。3、选择和安排教材。教学内容由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决定。对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取决于是否选择内容是为了培养语言能力,是否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以及是否需要结合使用教科书。4、分析教材的结构。 分析教材结构时要考虑各个组成部分是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各有特分析教科书的结构。在分析教材的结构时,有必要考虑每个组成部分是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组成部分是否具有自己的特性,每个组成部分是否都有自己的重点,以及它们的优势是否互补。5、教科书中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真实性。教科书的语言材料是教科书的风格表达。有必要分析教材的语言材料是否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使用有关,是否是文化的体现。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英语教材中使用的语言越来越真实,这有助于学生早期语言习得的发展。
[create_time]2023-01-06 15:49:14[/create_time]2023-01-20 23:46: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生活类答题小能手[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ec8a13632762d0c81c4a2fb2ec08fa513dc604?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专注生活类答题,解决生活问题[slogan]专注生活类答题,解决生活问题[intro]905[view_count]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十分的难,但教师们还是需要及时制定好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蒐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蒐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擡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create_time]2022-11-25 13:36:04[/create_time]2022-12-04 21:06: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慧圆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71b4cad.Rgw38a9dxBAbEi7qW4srDA.jpg?time=4738&tieba_portrait_time=4738[avatar]TA获得超过396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view_count]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
《蟑螂》 于默译 我父亲的生龙活虎、绚烂多彩的时期过去以后,接下来过的是一段灰色的日子事情就发生在这段日子里。长长的几个星期景况消沉,几个沉闷的、没有礼拜天和假日的星期,处在贫乏的场景中,封闭的天空下。父亲当时不再同我们待在一起。楼上的那些房间已经拾掇干净,出租给一个女电话接线员。从那个鸟的庄园里,只留下了一个标本,那只剥制的秃鹫眼下站在起居室里的一个架子上。它站在从拉开的窗帘外透进来的阴凉的微光中,像它生前站的那样,一只脚蜷起,姿态像位佛门的圣者;它那张干瘪、沉痛的苦行僧的脸上凝固冷漠和克制的表情。它的眼睛已经脱落,木屑从被水冲坏、泪痕斑斑的眼袋里撒出来。只有它的有力的嘴上那些淡蓝色的、角质的突出的小块和光秃秃的脖子使它的年老的脑袋具有庄严的僧侣的神态。它的羽毛有许多地方被驻虫吃掉了;它的柔软的灰色细毛不断脱落;阿德拉每星期打扫一回,把那些细毛和房间里来源不明的灰尘一起扫去。从它身上一块块光秃秃的地方,人可以看到一簇簇大麻纤维在从厚帆布袋下面钻出来。我对我母亲有一种暗藏着的憎恨,因为她对父亲的去世那么轻易地就心情平静了。我想她从来没有爱过他。父亲既然从来没有在任何女人的心中扎下根,他就不可能同任何现实打成一片,所以他不得不永远漂浮在生活的边缘,在半现实的领域中,在存在的边际。他甚至没法获得一个诚实的平民的死亡;关于他的一切事情总是古怪和可疑的。我打定主意要在适当的时刻逼我的母亲进行一场坦率的交谈。那一天(那是一个沉闷的冬日,从一大早起,光线就是暗淡和迷漫的),母亲在发周期性偏头痛,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 父亲去世后,在阿德拉用蜡和上光剂的维持下,那间很少有人来的、充满节日气氛的房间里,整洁得无可挑剔。张张椅子上都有椅背套;一切物件都服从阿德拉加给它们的铁的纪律。只有一束孔雀羽毛立在五斗柜上的一个花瓶内,不服从管辖。那些羽毛是危险而轻佻的分子,隐藏着叛逆性,像一班顽皮的女学生,外表文静和安详,但是只要一不被监视,就调皮捣蛋个没完。那些羽毛上的眼总是盯着看;它们在墙上制造窟窿,眨眼,哆嗦着眼睫毛,互相微笑,格格地笑,充满欢乐。它们使房间里充满轻声轻气和叽叽喳喳的谈话;它们像蝴蝶似的散落在枝形灯上;像五光十色的一伙,它们紧紧地贴在表面没有亮光的旧镜子上,那些镜子却不习惯这样的活跃和欢快;它们从钥匙孔中张望外面。甚至我母亲在场的时候——她躺在沙发上,头上围着绑带——它们也没法克制自己;它们做手势,用充满秘密的意义的聋哑语互相交谈。我对它们在我背后策划的揶揄的阴谋感到恼火。我把两个膝盖紧紧地贴在母亲躺的沙发上,用两个手指头心不在焉地抚摸她在家里穿的便服的柔软料子,轻轻地问:“我早就想问你:那是他吗,是不是?” 尽管我甚至不把眼光望着那只秃鹫,母亲马上猜到了,显得神情尴尬,垂下眼光。我让这种默不作声的局面拖了好久,为了欣赏她的局促不安的神情,接着我控制着在冒起来的怒火,很平静地问:“那么,你传播的那一切关于爸爸的故事和谎话是什么意思?” 但是,她的面貌起先惊慌得变了形,接着又安详自若了。“什么谎话?”她问,眨巴着她那双表情空洞的眼睛,眼睛里充满天空的蔚蓝色,没有一点白色。“我都是从阿德拉那儿听来的,”我说,“可是我知道那些话都是你传出去的;我要知道事实真相。” 她的嘴唇微微哆嗦着;她避开看我的眼睛,她的眼珠子转到眼角上去了。 “我没有说过谎,”她说;她的嘴唇嘟起来了,但是同时变小了。我感到她在变得腼腆,好像一个女人同陌生的男人在一起那样。“我说的那些关于蟑螂的话都是真话;你自己一定记得……”我感到困窘了。我确实记得那次蟑螂的入侵,黑沉沉的一群充满在夜晚的黑暗里,像蜘蛛似的奔跑着。地板上的一切缝隙里都充满移动的沙沙声,每道裂缝里都突然钻出蟑螂来;从每个裂口里都会射出一道摇摇晃晃的、黑色的、锯齿形的闪电。啊,简直惊慌得要发疯啦,踩到了地板上的一溜儿闪闪发亮的黑东西!啊,我父亲发出的那些恐怖的尖叫,他拿着一支标枪,从一张椅子跳到另一张椅子上!我父亲既不肯吃,又不肯喝任何东西;脸上出现发烧的红晕;他的嘴旁总是挂着表示厌恶的龇牙咧嘴的表情;他已经完全疯了。显而易见,没有一个人能够长期忍受这样强烈的憎恨。极度的厌恶使他的脸变成一个僵化了的、表情悲惨的面具;面具上的眼珠子隐藏在下眼睑后面,带着永远怀疑的狂热,像弓那样紧绷着,埋伏着等待。他会突然发出一声发疯似的尖叫,从椅子上跳起身来,盲目地跑到房间的一个角落里去,用标枪刺下去,然后举起标枪,枪上已经钉着一只巨大的蟑螂,它在拼命地扭动它那些复杂的腿。接着,阿德拉就会来搭救;她从吓得脸色苍白、神情恍惚的父亲手里接过那支钉着战利品的标枪,把蟑螂撂进一个桶。不过,即使在那时候,我也说不上这些场面是通过阿德拉的故事灌输在我的心中的呢,还是我亲眼看到的。我的父亲当时已经丧失抵制的力量;这种力量保护健康的人们不被憎恨所迷惑。我父亲被疯狂所摆布,一点也不同这种迷惑的巨大的吸引力对抗,反而完全向它屈服。致命的结果很快就来了。不久,出现了最初的怀疑的症状,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害怕和悲伤。父亲的行为变了。他的疯狂,他的兴奋的欣快消失了。在他的姿态和表情中,开始显出一些心里有鬼的迹象。他采取种种办法避开我们。他一连几天躲在角落里,衣柜里,鸭绒被下面。我有时候看到他忧郁地看望着他自己的手,查看他自己的皮肤和指甲上开始出现一个个黑点,好像蟑螂的鳞片。白天,他还能用身内剩下的一些力量来抵制,同他的着迷作斗争;但是夜晚,他完全被控制住了。有一回,我在深夜里看到一支摆在地板上的蜡烛的亮光笼罩着他。他赤身露体地躺在地板上,身上都是一个个图腾的黑点,他的一条条肋骨显露出清晰的轮廓;可以看到他的皮肤底下的骨骼结构;他脸向下躺着,被着迷的憎恨所控制;这种着迷把他拉入思路错综复杂的深渊。他用有许多腿的、复杂的动作爬动,那是一种古怪的程式,我恐怖地从其中认出那是模仿蟑螂的正式的爬行。 从那天起,我们断定父亲无可救药了。他同蟑螂的相似一天比一天显著——他正在变成一只蟑螂。我们对这变得习惯了。我们越来越少地看到他,他会一连失踪几个礼拜,去过蟑螂的生活。我们不再认识他;他完全同那种黑黢黢的、怪模怪样的玩意儿打成一片。谁说得上他到底继续生活在地板的一个裂缝里呢,还是他夜夜在各个房间里乱跑,全心全意地干着蟑螂干的事情;要不,阿德拉天天早晨发现一些死虫,它们向天躺着,腿伸向空中;她把它们扫进畚箕,然后厌恶地烧掉,他是不是可能是其中的一只呢?“不过,”我尴尬地说,“我肯定那只秃鹫是他。” 我母亲的眼光从眼睫毛底下透出来看着我。“别折磨我,宝贝儿;我已经告诉你了,父亲出门去了;去周游全世界了;他现在担任的职务是商业推销员。你也知道,他有时候夜里回来,在天亮以前又走掉。”
[create_time]2018-04-16 13:33:50[/create_time]2010-09-19 19:21:15[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5[alue_good]rzb520520rz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dd294.YJ2LYB4rObvzTD0nx51jzQ.jpg?time=8521&tieba_portrait_time=8521[avatar]TA获得超过389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704[view_count]
北京的春节课文分段
《北京的春节》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扩展资料:1、《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创作背景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create_time]2020-12-17 16:10:02[/create_time]2019-06-26 15:30: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2[alue_good]sunny柔石[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059cec.HIL5H2SxD0-9qMYqDdpiuw.jpg?time=8204&tieba_portrait_time=8204[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18[view_count]《北京的春节》的课文中北京的春节有( )的习俗。
北京春节的习俗有: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二十二 :孩子们买杂拌、爆竹、玩意、大人们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 :放鞭炮,吃麦芽糖,江米糖;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准备年货 做大扫除;除夕: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正月初一:男人们到亲戚家、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正月初六:店铺开张、伙计们轮流逛庙会、天桥、听戏;元宵: 张灯结彩、放花炮、看花灯、吃元宵。扩展资料:《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参考资料:北京的春节-百度百科
[create_time]2019-08-10 07:06:40[/create_time]2014-06-23 12:58:24[finished_time]11[reply_count]491[alue_good]欣酹[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18dbcff.oQUqCcYjuiUVnR0fwEDTEg.jpg?time=3062&tieba_portrait_time=3062[avatar]TA获得超过9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7736[view_count]《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导读
一本能让一线教师明晰核心素养怎样实现教学转化的书
一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导读
我用二天时间,系统阅读、批注、摘录了余文森先生新作一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收获颇丰。
首先,我弄清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及联系,明晰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内涵。(详见笔记)
其次,我对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的缘渊、立意、演变有了系统认知。尤其是解答了“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提升到素养目标“的困惑;理解了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学科教师、学科考评在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中地位与作用。
再次,我逐步体会到欲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首先要改变、重塑如下的教学观: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最后,我收获最大并认为最有价值的是本书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六项基本策略一一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核心观点摘录与批注
一、核心素养概括及规范概念(定义)
定义1: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概括版)
定义2: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规范版)
二、核心素养与素养关系
它具有基础性(其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终身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生长性(生长其它素养,其它素养的种子,素养的DAN),共同性(每个人必备的素养,最大公约数),关键性(素养本身是关键的,素养形成的时间是关键的)。素养特征:剩下来的东西、带得走的东两、可再生的东西。
三、核心素养中提到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各指的是什么?
1、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认知加工)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的能力(输人)、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共同性、关键性特征,其他能力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策划
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这三种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阅读能力一一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思考能力一一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表达能力一一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
2、必备品格: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必备品格就是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关键性特征的品格。就其本质而言,品格处理的是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事情(工作、学习) 的关系。据此,人必备的三种核心品格是:表现在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现在人与他人关系上的自尊( 公德)、表现在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认真 (责任)。品格:品格即人性,品格即精神,品格即行为。
四、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关系:
能力与品格是人的两种最宝贵的精神财高。一方面、它们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被此在内涵上相互交叉,在形式上相互促进。从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我们强调二者的互动和融合。“当能力具备了积极的文化价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怀,才会成为众人认同的人的素养’。也就是说、要把学科教学的、学科关键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到一个可以搓揉、浸润、发酵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关怀中、成为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五、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中三类六个方面十八个方面素养新解度、新分类。
核心素养框架理解视角:
1、从人与世界的关系角度:人与自身(自我)关系,人与他人(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外界)关系,人与文化(工具)关系。
2、从教育的角度:德、智、体、美、劳方面素养。
3、从文化的角度看:求真、善、美的素养。
4、从社会角度看:公民素养、做事素养、做人素养。
5、从心理学角度看:知、情、意、能力、气质、性格。
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理解
学科核心素养=学料+核心读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
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
学科核心素养是各门学科对核心家养的独特贡献,准确把握学科本质是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
七、什么叫学科本质?学科知识内在结构?学科教育价值指的是什么?有何意义?学科情境?学科活动?
1、学科本质即一门学科的根本属性,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现出来。一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二是核心的学科概念与范畴;三是基本的学科方法与思想,其核心是学科思维方式; 四是核心的学科价值与精神。据此,我们可以将体现学科本质的教学内容识别为一个包含价值与精神单(内层) 、方法与思想(中层) 、问题与概念(外层)的三重结构。简单说,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精神等隐性的内容(学科深层结构),也即学科本质。学科本质:一是学科本质属性,二是学科的核心任务,三是学科的特殊方式。(成尚荣)
2、学科知识内在结构: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学科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知识)、程序性知识(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关于怎么思维和认知的知识,即元认知一一对认知的认知);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立足于学科大概念、学科结构、学科本质、学科情境。
若把某一学科教育比喻为一棵大树,知认是叶,方法是树枝,学科思想是树干,学科观念是树是树根:学科精神是学科教育的水和养料,即学科教育之树的营养。
3、学科的教育价值,它指的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事物之所以存在并拥有立足之地,继而具有独立甚至崇高的学科地位,更大程度上是由它无以替代的‘功能’所决定的”。关于学科独特的有人价值,培根有过经典的阐释: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4、学科本质要求我们:一要超越简单的具体知识,去理解和把握具体知识背后的学科方法、学科思想与学科价值;二要超越表层的符号形式,去理解和把握件形式背后的逻辑根据、思想方法与价值意义;三要超越庞杂的知识点本身、去理解和把握同类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属性特征,唯其如此、学料知识的教学才能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5、学科最本质、最有价值也最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知识包括:核心概念与命题、本质与规律、思想与方法、产生与来源、关系与结构、价值与精神。
6、学科情境指的是学料知识产生、提出、发展的条件、背景、过程或故事。从教学的角度讲、它是对促进学生学习、理解、消化、建构学科知识的具有社会化色彩的学习环境的概括。学科情境是学习学科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科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科知识要转化为学科素养,离不开学科情境的介入与参与。
7、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
八、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两者是上位与下位,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两者是目的、方向与手段、途径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机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
两者不同:核心素养不是学科核心素养简单机械的总和:两者研制的出发点不同。
九、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命制试题?
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改革:
试题的命制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方面,立意是试题的考察的目的,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
具体来说,要从关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学科知识的习得到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学科问题的解决; 从关注对书本知识理解、复制、反应到关注个人对知识的建构、解读、感悟; 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教师和命题人员要准确把握核心核心素养内涵和学业质量标准,制订系统明确的评价目标,要充分认识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对学段、模块或主题、单元和课时评价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深入理解学业质量标准与不同课程内容及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业要求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明确的评价目标和表现预期。着力改变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知识点掌握水平为标准划分依据和表达方式的学业质量观,树立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学业质量观。
情境: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情境。情景要实现生活问题与学科问题、原始问题与课本问题的统一。核心素养的考试和评价题目应来自真实生活而不是凭空想象。好的试题情境在内容上应该是学科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统一。真情境是问题的真正来源,假情境只是问题的外套。好的情境在形式上应该是语言简洁、表述有趣、结构新颖的。
近年来高考命题在情境创设上显示了两大走向或特点。第一,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往重考查信息处理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所采用的文字描述的方式,通过表格、图片、漫画等形式,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增强试题材料的友好度,注重考查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整理等能力。第二,试题素材紧密联系实际,突出考查应用能力。命题注重将学科基本规律与科学研究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突出考查学应用学科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问:问题不仅是素养形成的载体,也是素养测评的载体。人的能力特别是
思维能力只能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
好问题的主要特征有: 第一,灵活,只靠死记硬背和一般理解是回答不了的; 第二,能够反映学科本质,涉及对学科观念、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方式以及学科精神、学科文化的领悟和理解; 第三,开放,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回答。
立意的方向性和层次性,情境的真实性和学科性,设问的思维性和开放性,是命题走向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求。
十、核心素养提倡、重视的二种学习方式
1、完整学习:从活动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学习是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从学习结果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学习包括主学习、副学习和附学习: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学习包含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五个步骤;完整的学习包含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或要素。
2、原生态的学习: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学习:直接面向事物本身的学习:从学生的经验、生活的和常始开始的学习:学生原生态思维自由参与的学习:学生情感、兴趣、爱好、精神、生命参与的学习。
十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
1、就课程内容而言,基于课程意识、学科本质的教学一一(1)整体化策略 。联系(关联)、组织(建构)、整合(统整)一一拓展、跨界、打通。主要有以知识系统为纲、以主题为纲、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统整。成功案例:如马芯兰教学法、孙维刚的结构教学法、群文阅读、单元整合、魏书生语文知识树、薜法根的组块教学:
(2)情境化策略:通过联系生活、实物、图像、动作、语言、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背景知识或场景、问题创设情境。
(3)深度化策略:通透。
减少学科知识的表层化。学科知识的表层化指的是: 教师游离于学科的本质和知识的内核之外,对学科教材和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缺乏应有的深度。主要表现在重知识的表层( 符号),而不是知识的深层( 本质);偏重知识的数量,而不是知识的质量(内涵); 偏重知识点而不是知识的结构; 偏重知识本身,而不是知识蕴含的思想方法:偏重知识教学的进度,而不是知识教学的深度。
就一门学科而言,其于课程统整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努力实现以下四点:第一:
学料科内知识间的相互融会与融通,第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支撑;第三,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和谐结合,第四,学科知识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机统一。
学生思维浅层化: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缓慢性。
现代知识论告诉我们,所有学科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分为表展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揭示的是知识的表层意义,即知识(语言文字符号)本身的描述性或解释性意义,它所反映的是物理世界、杜会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对象、情境和概念”。深层结构则是蕴含在知
识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倾向,它揭示的是知识的深层意义,即知识背后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学科角度看,用字科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去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用科学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才是课堂教学应有深度。
从知识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超越知识表层结构而深层结构的教学。
从教师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的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教学。
2、就教学主体而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一一(1)活动化策略:项目学习、做中学;
a、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照刘景福、钟志贤的研究,可纳出项目学习的以下特征:1.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即项目,它是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指学业问题( 认知性的问题),是用来组织和激发学习活动的。2.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价品。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报告、实物模型、图片、录音录像、幻灯片、网页、戏剧表演等。3.关注的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为“项目”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认识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4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合作。5.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项目学习的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其产品具有社会应用价值。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与社区或某种实际生活情境接触。
b、杜威将“做中学”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即要有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了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必须负责一步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方法。第五,学生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的想法,使这些思思想意义明确,并且由自已去发现是否有效。
(2)自主化策略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学习。案例:徐州的学讲计划、张学新的对分课堂、高效课堂。
3、教学方向,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一一意义化策。
(1)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有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道德和心灵世界: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领。
(2)有意义学习的意义可概括为:文本本义、潜在意义、心理意义、精神意义。:道德课堂、生命课堂、幸福课堂。
(3)核心素养包含本学科的核心秦养和跨学料的核心素养,我们要特别强调跨学科素养的意义。“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压、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 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我们积极倡导的基于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的教学也是一种跨学科的课程统整,因为所有学科都更致力于培养这三种基本的学习力,反过来说,这三种基本的学习力也必须依赖所有学科的共同培养。
[create_time]2022-05-31 15:50:30[/create_time]2022-06-13 04:27: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794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导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导读
首先,我们弄清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及联系,明晰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内涵。其次,我们对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的缘渊、立意、演变有了系统认知。尤其是解答了“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提升到素养目标“的困惑;理解了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学科教师、学科考评在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中地位与作用。再次,我们逐步体会到欲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首先要改变、重塑如下的教学观: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最后,我们收获最大并认为最有价值的是本书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六项基本策略一一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核心观点摘录与批注一、核心素养概括及规范概念(定义)定义1: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概括版)定义2: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规范版)二、核心素养与素养关系它具有基础性(其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终身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生长性(生长其它素养,其它素养的种子,素养的DAN),共同性(每个人必备的素养,最大公约数),关键性(素养本身是关键的,素养形成的时间是关键的)。素养特征:剩下来的东西、带得走的东两、可再生的东西。三、核心素养中提到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各指的是什么?1、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认知加工)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的能力(输人)、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共同性、关键性特征,其他能力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策划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这三种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阅读能力一一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思考能力一一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表达能力一一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2、必备品格: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必备品格就是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关键性特征的品格。就其本质而言,品格处理的是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事情(工作、学习) 的关系。据此,人必备的三种核心品格是:表现在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现在人与他人关系上的自尊( 公德)、表现在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认真 (责任)。品格:品格即人性,品格即精神,品格即行为。四、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关系:能力与品格是人的两种最宝贵的精神财高。一方面、它们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被此在内涵上相互交叉,在形式上相互促进。从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我们强调二者的互动和融合。“当能力具备了积极的文化价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怀,才会成为众人认同的人的素养’。也就是说、要把学科教学的、学科关键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到一个可以搓揉、浸润、发酵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关怀中、成为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五、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中三类六个方面十八个方面素养新解度、新分类。核心素养框架理解视角:1、从人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