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梁洲南北长10.65KM,东西宽5.30KM,洲体面积26.50KM2(吴淞系:61.5M水面时),2009年4月间崔家营蓄水后,洲岛面积从原先的26.50KM2减少到13KM2。洲地面最高点高程为69.60M,位于64.0M以上的面积为13.25KM2。按规划要求以路代堤,64米以上面积可达20平方公里。整个沙洲呈现海棠叶形,长6公里,宽2.5—5公里,面积大约为20平方公里,是汉江与唐白河泥沙共同淤积而形成的江心沙洲。洲上土地肥沃,主产小麦与芝麻。
在汉代以前,襄阳城东门外统称鱼梁洲,是一块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半岛,至唐时,现在的鱼梁洲在枯水期仍与今天的鱼梁坪相连,因此,襄阳港口、码头一直设在樊城至张湾、东津一线。1958年因修汉丹铁路,在鱼梁坪与鱼梁洲间低洼区域大量采挖卵石,形成低“槽”,加之樊城迎旭门码头加固和延伸,江水期沿槽走水,形成河道“自然取直”,主流改道,使鱼梁洲与鱼梁坪断然分离,成为汉江中大形洲岛。由于河道自然取直,原沿樊城、张湾及东津间的主航道泥沙淤积,变成支流。
鱼梁洲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8℃,全年气温大于10℃的日数为231.7天;无霜期为226.5天;一年中7月份最热,月均气温为27.9℃左右,元月份最冷,月均气温2.6℃左右;全年日最高气温≥37.0℃的日数仅为6日。年均降水量为870毫米左右,≥5.0毫米的降水量日数为44天,≥50毫米的降水日数为年平均2日。由于鱼梁洲四面环水,地面平坦,气温变化具有海洋性气候性。
鱼梁洲土质为砂卵石和淤泥土相叠压而成,基岩上部为泥灰岩,经迎旭门旅游桥桥址钻探表明,基岩层基本上无溶没发育。历史沿革
鱼梁洲
据《襄阳府志》载:“鱼梁、亦槎头,在岘津上水落时洲人摄竹木为梁,以捕鱼”。故取鱼梁洲之名,此洲历经变迁,曾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鱼梁洲、月洲、孤屿(局部)、玉娘洲、大河洲、无粮洲、大沙洲、无浪洲等。1981年,经地名标准化处理,才恢复其原名。据《水经注???沔水》载:“沔水(汉水)中有鱼梁洲,为庞德公所居”。《襄阳县志》曾记载东汉时,荆州牧刘表在襄阳城东二十里(即鱼梁洲)建高台以养鹰,名曰:“呼鹰台”,又曰:“景升台”,喂养猎鹰,供其打猎、逍遥。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不但在鱼梁洲上“踏雪寻梅乐逍遥”,还在其诗《夜归鹿门山歌》中描述了“鱼梁渡头争渡喧”的景象。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感慨道:“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在《登江中孤屿赠白去先生王迥》中触景生情,通过描写鱼梁洲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罹的情意。唐代另一位诗人皇甫冉在《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中亦赞叹鱼梁洲(月洲)是“汉之广兮中有洲,洲如月兮水环流”的得天独厚地理环境。著名诗人、文学家张九龄、王维、王昌龄、皮日休等足迹遍及鱼梁洲。宋咸淳四年,忽必烈派兵攻打襄阳,知道襄阳易守难攻,就围而不攻,控制水陆交通,断粮草,阻援兵。六至八年,在樊城迎旭门外汉水中鱼梁洲上筑实心台,训水军7万,造战船5000艘,与元军鏖战争雄五年之久。传说传说中的鱼梁洲鱼梁洲是上苍赐与襄阳人民的一块风水宝地,它不仅是汉水中最大的洲岛,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玉娘洲大凡动人的传说,都源自秀丽的风光和名人轶事。相传炎帝神农有一位妹妹叫玉娘,长年跟随他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玉娘是个心地善良,美貌如仙的姑娘,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长大后,十分想到外面走一走,开开眼界、见见世面。于是,她依依不舍地告别神农哥哥,独自走出崇山峻岭。顺着汉水乘舟飘流而下,游览着两岸另一番景色。后来,行至依山傍水、面临辽阔平原的襄阳城后,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里,立刻产生留意。于是,就在城外的鱼梁洲上住下。她拿出哥哥交给她的红萝卜籽,亲手教当地的农民种植。结果,这种萝卜在这块沙土地上长得是格外的好,鲜红的薄皮儿,白渗渗的心儿,水旺酥脆,拿在掌中一击,唰地裂成几瓣,水凌凌的甜味,比苹果脆,比梨子酥,如果冬日加点调味佐料,伴二两酒下肚,那乐趣真是美滋滋的。襄阳人还有一种煨萝卜汤的流行吃法,据说也是玉娘发明的:将萝卜切成骨牌片,下佐料炒半熟,用煮饭的米汤煨熟,起锅时加五香粉、蒜苗、辣椒、葫椒,拌和少许猪油,既是菜又有汤,吃起来开胃又暖和。后来,红萝卜屡种不衰,并且流传下来一句俗谚:“鱼梁坪的红萝卜——皮薄
。”由于玉娘平日里为襄阳一带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老百姓的敬仰和怀念。因此,流传至今仍有些人俗称鱼梁洲为“玉娘洲”。月洲襄阳广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襄阳有金,一天三分
”。据史料记载:从前鱼梁洲沿河一带,有大量淘金者在此淘金。他们采用简陋的工具,原始的方法,不辞辛苦地把河砂一锹一锹铲到各种规格的筛网中,用水慢慢冲洗,从中淘筛出粒粒沙金。为何鱼梁洲淘金人多呢?原来,在鱼梁洲上游,汉水河泓(主流)从襄阳与樊城中间,由西向东穿越过后才流到鱼梁洲。因为鱼梁洲地形恰似弯弯的月亮,所以,汉水流到鱼梁洲时就改变了方向,从北向南流去。上游长年累月冲积下来的各种矿物和有色金属的微粒,可能在这儿拐弯的地方滞留、存积得多一些。为此,鱼梁洲就有了美丽的“月洲”之名。中唐诗人皇甫冉在《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诗中就吟到:“汉之广兮中有洲,洲如月兮水环流
……”。开发襄阳鱼梁洲? 的适度开发计划于2010年12月31日获得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批复。这标志着几经周折的鱼梁洲开发建设最终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鱼梁洲是汉江襄阳市区河段中的一个天然洲体,四面环水,南北长10.65公里,东西宽5.3公里,崔家营水电枢纽建成蓄水后,该洲可开发面积约13平方公里。
鱼梁洲素有“汉江明珠”之美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鱼梁洲开发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因其对汉江行洪的影响,一直未得许可。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和崔家营工程的启动,鱼梁洲由江心洲变成了库中岛,汉江上游王甫洲、新集水电站的建设,也使得鱼梁洲上游的蓄水调峰能力大大增强。此外,2009年,鱼梁洲引进3亿余元,开展洲滩整治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其抵御洪水的能力。
为此,长江委同意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利用鱼梁洲。建设项目应以区内道路、环境绿化和旅游配套设施等为主,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切实保护好鱼梁洲的生态环境。
鱼梁洲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曾玉平说,根据设想,未来8至10年内,将投入6000亿元,力争把鱼梁洲打造成生态良好、洲水和谐、天人合一、享誉世界的51A级景区。在鱼梁洲造十万凉亭!邀请主席来看![1]名人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作品原文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释译文注释
①昼已昏:天已黄昏。
②渔梁:州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③鹿门:山名,在襄阳。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④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⑤岩扉:岩洞的门。
⑥幽人:隐士。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⑦喧:吵闹。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诗歌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文题背景文题解读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雅,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耐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背景解说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此。因此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这首诗就是如此。作品赏析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
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本诗手法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此为一比;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作品简评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