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文化都有哪些
秦朝文化: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3、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4、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create_time]2023-01-24 17:59:12[/create_time]2023-02-03 02:5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哲哥聊历史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bc5058.uDLqq7qJv72XkTo3E4qqOA.jpg?time=6618&tieba_portrait_time=6618[avatar]TA获得超过200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秦朝的思想文化是什么?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持续采用自商鞅以来行之有效的法家学说来治理国家,并且采用邹衍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以维护朝廷的统治。李斯为当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荀子的学生,继承商鞅的思想传统,推行法治,受秦始皇重用,先后任长史、廷尉与丞相。此时秦始皇与李斯所采用的政治学说,为韩非提倡的“法、术、势”(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三合一的君主专制;以及以郡县制为其基础的中央集权制。首先加强皇权与尊君的措施,秦始皇改“王”而自称“皇帝”,规定皇帝之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自称“朕”。以臣下不能议论皇帝为由,废除谥号,而以始皇帝、二世、乃至万世等。皇帝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独揽军政大权。此外为了长久统治人民,采纳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用五行解释朝代更替之因,以归之于天意,认为每一种德兴起时,天下会出现祥瑞。秦始皇统一后,齐人把这个学说上奏,认为“秦以周为火德,能灭火者,水也”,所以秦朝为水德。因此秦始皇推行相关制定:冬天属于水德,所以规定十月为岁首。水德尚黑,以黑为正色,衣服旗帜皆改用黑色。水德与“五数”中的“六”相应,所以各种器具都用六来计数。按阴阳家所说“水主阴,阴刑杀”,结合法家思想,演变成重严刑峻法,不讲“仁恩和义”。对控制人民思想方面,秦始皇借由“五德始终说”,塑造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他的政制措施为天意,不可违抗,使得人民服从他的统治。其次,不崇古,废除封国制,建立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就如李斯所说的“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还有,禁止“私学”,加强思想控制。到秦始皇后期,因为焚书坑儒事件,更是排斥儒家、道家,独遵法家。焚书事件源自前213年,太子师博士齐人淳于越提出恢愎周朝的封国制。秦始皇召集延议来商量,丞相李斯反对,并且认为各人用自己的意见批评政府的法令,既影响政府的威信,又容易造成宗派。为了禁天下百姓“以古非今者”,秦始皇下令各郡、县立即查禁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30天内全部焚烧,只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即可。由咸阳博士官的藏书保留诸子百家之书,以严格控制思想。坑儒事件为秦始皇向方士卢生等人求仙受骗,又有方士儒生议论朝政。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儒生,后来的审问过程中,方士儒生互相告发,共有460余人受到株连,秦始皇下令将这些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这个作法是源自商鞅、韩非主张的人民不需要任何教育,详知国家法令即可;不需要先王的教诲,人民以官吏为师即可;不应该私斗为强悍,以斩杀敌人为勇敢。焚书坑儒对当时中华文化的一次严重破坏,春秋战国的百家言论被官方严格控制,而天下百姓也被控制成愚民。由于秦朝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最后导致秦朝的早亡。扩展资料:统一文字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图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以利统一。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当时还流行一种书法,叫做隶书,比小篆更简便。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朝
[create_time]2020-12-14 20:09:35[/create_time]2019-03-07 10:04:57[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7[alue_good]霓脦那些[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b27779e.ljYgTv4DeyModB_Xmu7LNA.jpg?time=6756&tieba_portrait_time=6756[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771[view_count]秦朝文化都有哪些
秦朝文化: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3、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4、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create_time]2022-12-12 14:12:26[/create_time]2022-12-22 10:55: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198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view_count]
秦朝,汉朝所推崇的思想文化有什么不一样?
秦朝推崇的思想是法家的治国思想。制定严格的立法来约束我家和天下。而汉朝的出去的时候,推崇的是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以休养生息,后期为了稳固国体的话,基本上采取的是大数百家,独尊儒术的态度。
[create_time]2021-09-13 19:05:44[/create_time]2021-09-28 11:33:56[finished_time]17[reply_count]0[alue_good]学习帮助别人[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b90f603738da977e18dac4ba051f8198618e33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不想诗和远方,只为眼前且行且珍惜[slogan]不想诗和远方,只为眼前且行且珍惜[intro]659[view_count]
什么是秦朝的统治思想
秦朝的统治思想主要是法家思想。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主张以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国家和人民。秦朝的统治者对法家思想尤为推崇,并在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法家的理论和实践。
秦朝的统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的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了严密的法律制度,包括各种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等。这些法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政权。
2. **中央集权制**:秦朝推行了中央集权制,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3. **严格的等级制度**:秦朝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国家的官员和贵族根据其地位和功绩,享有相应的权力和特权。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 **重农抑商**:秦朝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同时,秦朝也限制商业的发展,以防止商人和手工业者对国家政权的威胁。
5. **军事扩张主义**:秦朝实行军事扩张主义,积极对外扩张,通过征服其他国家来巩固国家政权。
6. **选拔官员和人才**:秦朝实行了严格的选拔制度,以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官员和人才。这些官员和人才对国家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秦朝的统治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过于严格和专制,导致秦朝的统治未能持久。随着秦朝的灭亡,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地位逐渐减弱。
[create_time]2023-06-19 18:42:51[/create_time]2023-06-23 09:00: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弓梦秋a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e2f91ef.SH8K3wzBLmAF0DY5qP1A0w.jpg?time=5850&tieba_portrait_time=585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8[view_count]
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是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秦朝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道成为当时版的世界大国。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create_time]2022-03-29 16:30:30[/create_time]2022-04-05 15:35: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小朋友爱生活[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58ccbf6c81800aaf8b5f9aa33533fa828b473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avatar]世间只有看透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slogan]世间只有看透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intro]3898[view_count]中国历史中的秦朝文化
秦朝文化:统一文字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图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以利统一。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当时还流行一种书法,叫做隶书,比小篆更简便。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五德学说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以辩护秦朝的法统。终始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等。封禅大典秦始皇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复杂的祭典以及封禅大典,择时进行活动。秦始皇在咸阳附近仿照关东诸国宫殿式样营建了许多宫殿,并于渭水之南修造富丽宏伟的阿房宫。咸阳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秦始皇还在骊山预建陵寝,墓室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从而向臣民灌输皇权神秘的观念。皇权神秘观念,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
[create_time]2017-09-18 07:02:19[/create_time]2011-09-27 21:46:29[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116[alue_good]四明隐头[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607833176,2486330343&fm=3012&app=3012&autime=1694944744&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8.9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2926[view_count]秦文化的历史意义
秦文化是秦氏宗族文化进化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秦国地处西戎,长期经受社会环境与战争洗礼,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秦族人性格质朴、率直,性情坚强彪悍,做事敢作敢为,在艰苦的环境中善于嬗变和进取。那些人文因素,体现秦文化注重实效,讲求功利,勇于创造;为了实现目标,善于策划,精于组织,遵循法则,追求大和,并能够坚定不移地勇往直前,不容任何困难和力量的阻挡。秦文化的精神特质造就了“跨海内制诸侯”的强大秦国,为秦朝建立、统一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秦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其一,跨越历史的伟大实践。从秦非子受封于秦地,到秦襄公建立诸侯国,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经历了37代君王、约678年的励精图治,几乎每个历史阶段都经受战争的严峻考验与社会的重大变革。秦文化就是在纷争频仍的社会动荡和改朝换代中,不断发展、提升,不断获得补充和完善,每个朝代都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定义。因此,秦文化是在前无古人、史无先例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艰难探索、反复实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通过世世代代秦国先祖把握发展机遇,主导社会改革,从横跨多个世纪的伟大实践中演变而成的,它曾走上历史的巅峰,成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先进的文化。其二,“海纳百川”的文化视野。秦国对外来文化一向采取包容的态度,从秦穆公开始就注重引进人才,吸收外来文化。至秦昭王时,博采众长,学术已出现“纳六国之士”的风气。而李斯《谏逐客令》所谓“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觉鼍之鼓,秦不生一焉”,以及“异国之乐者,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等等,这都是秦国融合各国文化的充分体现。秦始皇执政时期,注重吸纳礼乐,“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还御准吕不韦召集六国学子,编撰《吕氏春秋》,兼采各家学说,展示了“泰山不让土壤”的广阔视野。虽然曾出现“燔诗书,明法令,禁儒术”和“梵书坑儒”现象,但这只是推行政制的权宜之策,并未影响秦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其三,“河海不择细流”的招贤纳才政策。从秦孝公建都咸阳之后的144年间,秦国一直是诸子百家的政治摇篮,“门户开放“乃秦国的优良传统。秦国大力从六国引进人才,大量吸收外部世界的新信息、新观念,如秦孝公时的商鞅,秦惠文王时的苏秦、张仪,秦昭王时期的范睢、蔡泽,秦始皇时的李斯、韩非、蔚缭、郑国等等,他们都是当时六国的名贤志士,“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他们均在秦国找到了实现其政治抱负的舞台,对当时的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国对待外来人才的宽容、开放政策,使咸阳成为当时人才云集的都城,秦国变成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强大的国度。其四,“王者不却众庶”的社会改革。秦国从商鞅变法就开始建立“县制”,推行土地私有制,逐步废除分封制。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封建诸侯的地方势力,瓦解封建贵族和领主对土地的控制,准许民间自由买卖土地,让耕农合法占有田地。这一改革,推翻了自西周以来一直施行的“分土诸侯”制度,恢复了基层百姓的基本权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那些措施又继续延伸到皇族规制和“世卿世禄”制度,如始皇登基后,不循祖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各级官员勋爵,均凭军功授予,以“功臣为诸侯”;直至始皇驾崩时,国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群臣百官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职。秦始皇以上“事不师古”的改革,充分体现他以“庶民社会”为本的治国思想,以及积极推动中国走向“君主法治”的政治理想,反映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和体恤“庶民”、亲善百姓的皇帝。其五,亘古通今的政治变革。秦国在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它开疆扩土,收复西垂,经略巴蜀,开发南越,统一中国,并创制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它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创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二是创立郡县制;三是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实施法治;四是推行土地私有制;五是实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不仅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封建割据向封建统一转变,而且他在这一转变中对每一个历史关节点的准确把握和驾驭、创立了影响中国社会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
[create_time]2016-06-01 00:51:47[/create_time]2016-06-15 22:27:32[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唯爱鹿晗鹿晗鹿B591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118da0f.4ZzcBEG6rQ9IczkFt0uV7A.jpg?time=1303&tieba_portrait_time=1303[avatar]超过6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3[view_count]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所谓先秦,指的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先秦时期的文化
春秋时期的思想:
老子的思想:“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哲学思想: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是运行的,事物具有对立面,并且相互依存在,不断的变化.
老子是大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是进步的,其无为的政治主张对缓和社会矛盾有一定积极作用.
孔子的思想:
思想内容:1·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即“爱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2·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3·主张以德治民,在政治上主张逐步改造.
教育成就及文化贡献:教育方面;他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编订和整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即“五经”
对孔子思想及实践活动的评价: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及教育家,儒学的创始人.其仁的思想,以德治民的思想,反对苛政,包含着维护统治秩序和缓和阶级矛盾,使得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安定人民生活具有进步意义.其维护周朝的礼,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是维护奴隶制,反映了儒家学派厚古薄今变得历史观,所以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同时孔子对推动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古代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孔子在思想上,学术上,教育上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儒家学说经历代儒学家的发展和改造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同时对东亚一些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1·物质条件: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社会需要:春秋战国作为社会大变革时代,社会历史需要重新认识,百家争鸣是历史变动在认识上的表现.
3·政治变革需要:各国的政治变革与互相竞争需要理论指导.在尖锐的斗争中,实力无疑是基础.然而,没有适当的谋略,优势也可能转换劣势,所以当时统治者对人才相当重视.
4·环境与氛围:当时诸侯国纷争林立,政治空隙比较多,思想环境较为轻松,便于知识分子自由讨论问题,施展才华.
5·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
6·不同的阶级对社会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主要学派与思想
墨家:代表:墨子
主要思想:1·“兼爱”——不分阶级差别
2·“非攻”——反对一切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的愿望) 3·“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的任人唯亲.
4·墨子一书记载了许多关于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知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科学认识水平.
反映了战国初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队伍不断壮大的现实,这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和睦相处,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以保证生产发展,提高政治地位的思想.墨家学说在当时成为最有实力的派别之一,有“非儒即墨”之说.
儒家:
孟子:
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重民”思想表现:1·“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2·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得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主张宽刑薄税.
这种思想反映了孟子在社会变革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其仁政的思想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但其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与统治.
荀子:
哲学观点: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同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战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改造增强.
道家:
庄子:
哲学: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属主观唯心论;
社会思想:鄙视富贵利禄,反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庄子的这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法家:
韩非子:
1·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按社会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2·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以严刑酷法统治臣民;
3·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法家思想体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封建制度的要求,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create_time]2022-06-18 20:57:52[/create_time]2022-06-28 18:42: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科创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93bbde8.PVbP8BkQWcgeD7mtuhrfPw.jpg?time=4991&tieba_portrait_time=4991[avatar]TA获得超过482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89[view_count]
秦汉时期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1.政治方面: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2.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3.对外关系方面: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
思想方面都是独裁统治,秦朝焚书坑儒,倚仗法家思想治国。汉朝独尊儒术,儒家成为正统思想,但是汉朝时的思想中也蕴藏法家思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create_time]2022-11-10 20:29:19[/create_time]2022-11-25 20:10:20[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2[alue_good]jim轻轻[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b17e421.S5TyVqvxXXoQNSkI05kJlA.jpg?time=6793&tieba_portrait_time=6793[avatar][slogan]问题解决者[intro]852[view_count]
秦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把与秦朝采取的措施有关的知识?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措施。以下是对秦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的简要概述:1. 政治措施:秦朝建立了皇帝制,使皇权至高无上,并实行了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秦朝推行了郡县制,设立了各级行政机构。此外,秦朝还建立了上计制,以确保行政的顺畅运行。2. 军事措施:秦朝保留了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并实行了虎符制、印玺制等制度。同时,秦朝还北征匈奴,建立万里长城以防御外敌,南征夷越,向南开疆拓土,并收天下兵器,毁城防,修驰道、五尺道,以确保国内的军事运输和战略部署。3. 经济措施:秦朝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并迁徙豪富到咸阳,发展地主经济。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4. 文化措施:秦朝实行了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等政策,统一了文字,制定小篆为通行文字,并制定了严苛的秦法。这些措施有助于统一国内的思想和文化,强化中央集权。以上是秦朝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的简要概述,这些措施对秦朝的巩固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create_time]2023-07-17 15:39:08[/create_time]2020-02-14 11:38:04[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佟佳凝丹73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37c72f0.PpNHOtQFR8-dWTMYiqPj0Q.jpg?time=10437&tieba_portrait_time=10437[avatar]TA获得超过1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04[view_count]
秦朝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高度集权的专制帝国.秦王朝的统治表现出的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高度的集权,高度的专制.秦王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也有同样的风格.
秦始皇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及专制主义中央的统治,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在若干方面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秦始皇推行的文化政策主要有两项,第一是书同文,即同一文字.“书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思想,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统一的象征.但是在孔子的时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力政,不遵从周天子,于是礼乐典籍受到破坏,天下分为七国,各自特征都不同,尤其是战国时期,分裂形势更为显著,书不同文成为体现当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书同文实际上只是一种空想.
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最终实现统一.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以秦文为基础,实现天下文字的统一.秦朝统一文字,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转折.
所谓的“书同文”,并不是简单的只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在短时期内全面实现的过程.文字的变革,因为秦王朝的短促而亡,并没有真正完成,直到汉武帝时代才逐步走向完型.因此,汉代的文字与先秦的文字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秦王朝的书同文虽然没有彻底地成功,但是在当时提出这样的文化进步规划,并且开始了这样的文化进步的实践,已经是一个肯定的创举.“书同文”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的统一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秦始皇推行文化统一的政策,并不仅仅限于文字的统一.
在秦始皇出巡时在各地的的刻石文字中,可以看到要求各地民俗实现统一的内容.例如,对各地民间家庭婚姻习俗的强制性改造的方针,表现出新政权文统制的空前严厉.而强求民俗统一的形式,是法律的规范,从中体现出秦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统一国家的建设,必然促成文化的融合与统一,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问题在于实现这一过程的手段和方式.各地的文化风俗都有差异,想要促成文化的融合与统一,就需要用正确的文化导向.然而秦王朝企图用强制的手段将秦地的风俗推行全国,追求所谓天下民俗文化的中和.
秦王朝在思想文化方面谋求统一,是通过极其强硬的专制手段推行有关政策的.所谓焚书坑儒,就是企图完全排斥东方文化,以秦文化为主体实行强制性的文化统一.为了实现这种统一,甚至不惜采用极端残酷的手段.
秦王朝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之后,战国时代旧有的文化体制被否定,文化成为政治军事的附属,私学盛行的形势一去不复返,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被洗荡一空.因而激起一些儒生的不满,于是,他们利用儒学经典以古非今.
儒者们遵行古制,李斯认为他门上则损害皇帝的威望,下则扩大私党的影响,必须严厉禁绝.因此建议秦始皇焚书.并且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秦始皇采纳他的建议将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予以销毁.
秦始皇焚书,是为了消除不同意见,统一人们的思想,为禁止反动思想而焚掉古代文献,手段是粗暴的,但它却是有进步意义的. 不过,这又是一种愚民政策,究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统治,使自己的统治长久下去.这场运动焚烧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使古代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是文化专制主义的重要表现.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冷酷的否定和粗暴摧残,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严重的浩劫.
焚书之后不久,又发生坑儒事件.秦始皇晚年,独断专行,又迷信方术,欲求长生.曾经受到他信用的大臣不满秦始皇贪于权势,专好以刑杀强化自己的威权,相约逃亡.秦始皇大怒,于是将所谓违反禁令的四百六十多人坑杀于咸阳,以警告天下有不同政见的文化人,这里反映出秦始皇残暴的本性,也突出了秦王朝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也成了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
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构成了思想文化的凋零,同时特激起读书人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
秦王朝对于思想文化控制的手段极其残酷.这反映了秦王朝当政集团比较急进的行政作风,同时又表现出长期战争之后行政军事话的历史习惯.
[create_time]2022-06-29 21:04:30[/create_time]2022-07-08 00:31: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47[view_count]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是什么?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风力局面,建立了君主专制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秦朝的教育政策。秦朝的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以法治的思想指导教育实践。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统一文字。秦统一六国,以前各国文字很不统一。国家统一后这种文字混乱的状况严重阻碍了统一政令的推行,而且也阻碍了各地区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为了顺应客观需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的工作,下令“书同文字”,以秦国字形为基础,吸收六国字形,总结出一种新的字体小篆,编成字书颁发全国。由于小篆书写比较困难后又产生了草体秦篆,后面又简化成隶书。秦朝对文字所做的整理工作是汉字规范化,定型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奠定了汉字统一的基础。其次,严禁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对私学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政策。讲学是传播学术思想的途径,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李斯在提出禁私学的同时,也提出了焚书的主张,国家统一后,需要有统一的政治指导思想。但是秦国为了达到思想的统一,简单粗暴的采取了禁学,烧书的手段,不顾民众基本的精神自由和文化需求。最后,吏师制度。为了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培养了大批执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的,秦国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政策。为了移风易俗,巩固统一政权,统治者还利用行政权力制定了一些“行同论”的新法令,以形成新的道德习俗。以上就是小编对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create_time]2022-04-15 15:33:48[/create_time]2022-04-30 09:09:09[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3[alue_good]微凉9909[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705143931,3824749268&fm=3012&app=3012&autime=1695179815&size=b200,200[avatar]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80[view_count]秦朝的文教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书同文;言同一;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文教政策简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背景及具体措施:作用:(1)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影响:(2)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reate_time]2023-02-01 09:25:18[/create_time]2023-02-12 09:23:0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嗨学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61be02a.QUtI0XGXBlJor8_KYs7giw.jpg?time=2807&tieba_portrait_time=2807[avatar]TA获得超过13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9[view_count]汉代文化是如何继承秦文化与出文化的?
汉文化,是取代秦文化而在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它是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在全中国确立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然后又随两汉(前206—220)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汉文化固然不是秦文化,但也不是楚文化。汉文化是全新的综合性的新文化并非直接来源于单一的文化,而是继承多种文化而形成的。无论较之秦文化还是楚文化,它都更为开放,更具兼融性,内容更为丰富,气魄更为宏大。
据说,北宋苏轼官翰林学士时,其幕下士曾以“柳郎中词只合十八七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来概括柳永、苏轼词作的不同风格。那么,我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最能代表秦文化、楚文化和汉文化不同风格的事物来呢?
“文化”一词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对它的使用,必须十分严谨而慎重。
说到“秦文化”,必须认识,其意义是多重叠合的。它本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区域文化,其分布的腹地、范围大致上是今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甘肃一带。它为秦人(秦族)所有,存在于西部的诸侯国秦国的领地内。它又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历史,经过许多世纪,达到顶峰,有一个极短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以政治统一为背景的全国性的文化——这就是秦朝文化。
春秋、战国期间秦国的占领范围不断扩大(到公元前3世纪初,已拓取今四川大部、湖北西部等地)。随着秦的军事征服、势力扩张、人员迁动,秦文化所影响和覆盖的地区不断扩大。在这样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秦文化对其他文化也有吸收,内容是越来越丰富的。
到秦朝完成统一,实现了对全中国的统治,进而又采取许多措施巩固和发展统一,包括实行一系列的政策,有意识地统一思想、文化,以至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礼书》指出:“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这是说,秦朝对六国文化是加以吸收而能予以兼容的。但是,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确定的原则是不师古,不崇经,以法为治,以吏为师。推行这些政策的极致,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野蛮举措,予文化以严重的摧残,对思想和学术自由更是沉重的打击。因此,秦文化对于中原传统文化又并非主要是“依古以来典法行之”。
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其目的在于统一思想文化的政策并未来得及完全实施,亦未取得预期的成效。与此同时,秦文化也未能在政治统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他文化予以充分吸收和消化。因此,在秦朝统一的短时期内,秦文化并没有和东方六国文化融为一体,其作为全中国的主导文化的地位,也没有来得及完全得以确立。在原属东方六国的广大地区内,各区域文化继续表现着它们的特色和活力。
随着秦政权的被推翻,秦文化所依倚的政治支柱倒折了,秦文化也由文化融合的主体变为客体,其作为全中国统治文化的短暂时期也就宣告结束。不过,在代之而起的汉代,秦文化的要素继续存在,而且还保持着强有力的影响。“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秦文化奠定了大一统国家形态和大一统国家观念的基础,也就是奠定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对后世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应当说是它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
战国以至于秦汉时期,经常有人注意并描述秦文化的一些特点。如魏国的信陵君说:“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仪德行”。西汉初年,贾谊痛说“秦俗日败”,指出: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直是“并行于进取”,虽然“功成求得”,但却出现了社会道德水准严重下降的恶果,秦始皇又“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更把秦朝推向灭亡。《淮南子·要略》说:“秦人之俗,贪狠强力,寡义而趋势利”,司马迁也说:“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这里所说的“俗”,部分地有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含义。以上言论,虽然包含了对秦国或秦人的敌对心理,但却也揭示了秦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秦人因其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影响,在性格上受戎翟即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倾向于强悍好斗,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狠下决心,不惜一切。秦文化注重实效、功利,质朴而率直,不事虚浮,追求大和多,不停地拓展,主动性极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定会一往直前,不容任何困难和力量的阻挡。秦文化的这些特点,似已得到当今学者的普遍确认。
汉文化,是取代秦文化而在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它是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在全中国确立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然后又随两汉(前206—220)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有的当代学者认为,汉文化就是楚文化。这一说法未免有点绝对化。但也因此提出了汉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很有意义的问题。
楚文化,也是先秦时代一种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在其早期,还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早期的秦文化也是如此)。楚文化,从时间上说,是随着南方的诸侯大国——楚国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从空间上说,又是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疆域的不断拓展而向广大的地区扩散的。像秦文化一样,楚文化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和神话色彩,崇尚自由,富有激情,善于想像,善歌好舞,但也信鬼好祠,重神厚巫,原始文化的味道甚浓。
楚文化的诞生和大发展是在江汉地区,这里属于长江中游。春秋时期,楚国曾有志北进,但遇到将它视为蛮夷的北方强国晋、齐的有力遏制。楚国因而改以东进与南拓作为战略目标。到战国初年,楚国向东扩展的势头很猛,基本占有了长江下游地区,其北界已接近黄河,东部属于吴越文化区的吴、越故地已归其所有。同一时期,其南界也达到或越过了南岭。
然而,楚国又遭到来自西方大国秦国的严重威胁。到楚怀王(前328—前299)的后期,楚国在秦国的外交欺诈和军事进犯中,丢失了西北边境的土地。后来,形势益发恶化,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也失守了。在战国后期,楚国的西界一再东移,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移到了长江下游地区。与此同时,也发生了楚文化重心的东移。这一变动从历史记载中很容易看出来。一方面,楚国的都城先由郢迁到陈(今河南淮阳),再迁钜阳(一说在今安徽阜阳北,或说距陈不远),又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楚国的政治中心已移到长江下游地区。与此同时,楚于前[44]1年灭莒,前306年灭越,前256年灭鲁,势力推进到东部沿海地区。楚国的贵族黄歇(春申君)的采邑位于大海之滨的江东,楚国的东境到达徐泗邹鲁一线,这里的居民都开始自称为楚人了。后来,西汉初年,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其所持理由是“齐王韩信习楚风俗”,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清江市西南)人,他所封的楚国都于下邳(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可见,早在战国后期,所谓“楚”的地域概念,重点已不是江汉一带,而是濒临大海的江淮之间了。
综观战国后期天下大势的发展,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武”一“文”的两个东进,前者是秦军东向的凌厉的军事攻势,后者是楚文化的东渐,其影响从长江中游扩大到东部沿海地区。仅仅数十年时间,东部近海的邹鲁吴越一线,已是楚文化的天下了,从此以后,以“楚”的标志冠于这一带的一切,似乎并没有遭致当地居民的严重反感和强烈抵抗。
秦汉之间最显赫的人物项羽、刘邦,都表现了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对于项羽来说,自有其原因,他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因而对故国念念不忘;而刘邦所居的徐泗地区,原本离在江汉平原的楚国中心地甚远,但到战国中后期,楚国的势力已达邹鲁境内,这一带很快“楚化”。刘邦好楚声、楚舞、楚衣,信口吟出的也是很地道的楚辞,可以称得上一个楚文化迷。据载,“沛人语初发声皆言‘其’。‘其’者,楚言也,高祖始登帝位,教令言‘其’,后以为常”。由此可见,徐、泗一带在语言上也受到楚语的影响,而原非“楚人”的刘邦,对此十分欣然,并热心加以推广。
楚汉之间,民间多乐楚声。对此,鲁迅认为:“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势虽三户必亡秦,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以此来解释楚文化的高扬,固合情理,但又必须看到,楚文化在东部滨海地区的长期浸染,早已取得显著的效果,乃是“楚声”大张更深层次的原因。反秦斗争初起之地是在“楚”,陈胜定国号为“楚”并以“张楚”作为政治纲领。秦二世也称陈胜等是“楚戍卒”。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他的政治旗帜依然是“楚”。刘邦继承陈胜等所开创的事业,他又曾受西楚霸王项羽之封。虽然他后来打败了项羽,但他并不以“楚”为讳。
西汉就是在这样的浓厚的楚文化的氛围中建立的。汉初文化上的特色,确实是楚文化基本特点的表现。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黄老之术,“黄”是依托的,“老”即老子,本是楚人。
然而,尽管汉初楚声是如此高昂,但是,汉文化并不等于楚文化。汉文化不是对任何一种文化的全盘因袭和简单模写,它是在文化上全方位吸纳和扬弃后的更新和创造,其中包括对秦文化和楚文化的继承和改造。西汉在政治上取代秦朝的同时,对于楚文化是吸收的,但对秦文化也并不是完全弃置,同样也是既有继承,也有改造。笔者赞同袁仲一先生的观点:“兼并山东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后,秦文化传布到全国,成为后来辉煌的汉文化的基础”。虽然秦朝存在的时间十分短促,秦朝文化只是昙花一现,但秦朝文化是长期积力蓄能而成,它有着内容上惊人的扩充和创新,故它并不因为存在时间短促而一闪即逝,相反,它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转移到汉文化中,成为汉文化的重要成分,这是一种文化的借壳存身。
汉文化固然不是秦文化,但也不是楚文化。汉文化是全新的综合性的新文化并非直接来源于单一的文化,而是继承多种文化而形成的。无论较之秦文化还是楚文化,它都更为开放,更具兼融性,内容更为丰富,气魄更为宏大。
汉朝和秦朝一样,也曾是一个充满开拓精神和恢弘气魄的政权,汉文化和秦文化相比,至少有以下这些特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其一,无论是秦文化,还是汉文化,其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它们都有基本相同的政治文化和制度文化,而且对于它们来说,政治文化又都是诸文化要素中高于一切、支配一切的。
这两种文化有着基本一致的政治上的制度文化系统。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统治到社会基层、严格约束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的政治统治。这就是后人经常所说的“秦制”。而汉朝,基本沿袭了这一整套制度。所谓“汉承秦制”,主要就是指的这种政治上的继承。
“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损减,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有变更”。这就是说,西汉制度对秦制有因有革,而因袭的一面是主要的。汉朝建立后,最高统治者还是称皇帝,百官制度大体未变,政府的运行机制并无大异,皇帝、百官的行为方式也是基本相同的。以汉武帝刘彻的心理、行事与秦始皇作比较,更可以清楚地看到汉文化和秦文化的大同小异。
其二,秦文化求实重实的质朴风格,汉文化也大体继承下来了。秦大建宫室苑囿,汉也基本如此。汉高祖刚刚取得政权,形势还没有稳定下来,刘邦本人还在为平定四方而奔走,而留守关中的相国萧何,就在长安建了宏丽的未央宫,其规模连身为皇帝的刘邦也觉得过分
但萧何对此的解释是:“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宜,非壮丽无以重威”,如此表述的这一文化心理就是秦文化的潜在表现。汉武帝时,也大治宫室苑囿,其规模已不亚于秦始皇时。武帝为他所宠爱的年轻将领霍去病所修的坟墓“像祁连山”,墓前的石刻,也是巨大而作风浑厚朴实,这和秦人的美感追求,基本上是相同的。
其三,重鬼神,求异效(长生等),浓厚的迷信色彩,虽无发达的宗教,却有宗教式的狂热,这也是与秦文化、汉文化相似的。汉武帝之好鬼神,既像楚人,也像秦人,表面上许多地方像楚人,但就其大动作而言,是更接近于秦人之为的。
如果把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察的重点放在政治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制度文化上,我认为,应当确信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汉文化的主体乃秦文化”,并且,“从这种意义上讲,秦文化的的确确是近两千年中国文化之基石”。
但是汉文化与秦文化还是很不相同的。引用以上论点,并非意味着就要得出“汉文化就是秦文化”的结论。汉文化既不是楚文化,也不是秦文化。
与秦文化相较,汉文化更具有开放性,更善于吸纳,也更有兼容的气量和能力。例如,汉文化就从齐鲁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政治文化营养,无论是在政治思想方面,还是在朝政礼仪方面,汉文化都比秦文化从齐鲁文化中吸收了更多的东西。较之秦文化,汉文化在浪漫气质上加强了,在这方面显然是受楚文化的影响更大。汉文化在尚实的同时,也增添了理性,在理性思辨认识水平上,较之秦文化有了显著提高。这是文化随时代进步的表现,这种提高和进步了的文化,也更适合时代的需要。
西汉时期,许多有识之士曾一再对秦政进行反思,留下了大量的极为可贵的思想资料,这就是著名的“过秦”。“过秦”是一场深刻的历史反思,也是在反思基础上对政治的创造性的探索。“过秦”是全面的,其中也包括对秦文化的反复审思。在反思中,人们认识了秦文化的一些缺陷,探讨予以补正的措施。
从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来说,汉文化表现出比秦文化更强的应变力和适应性。贾谊已经清晰地意识到,秦政之失在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也就是说,任何统治思想和政策都必须切合实际,适应具体的时势,不能一意孤行,也不能拘泥不变。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更化”的要求,也可以说是“过秦”思想的衍生。汉武帝到晚年也终于认识到“与民更始”的重要。两汉有作为的统治者都是注意经常调整政策,顺势而为的。从统治思想来说,汉初按照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等一系列的宽松裕民政策,到武帝时期转为内行兴作、外事开拓的“有为”之治,到昭、宣时期又转变过来。总的说来,汉代统治者在掌握张弛节奏方面,已远胜过他们的前辈,因而能使社会矛盾不至于过于激烈。这也是西汉、东汉都能维持较长时期统治和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因之一。
汉文化的多样性,较之秦文化要明显得多,它在这方面的优点也就可以较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个所谓的“霸王道杂”的汉家制度,也就是杂取不同学派的政治文化治国理天下,这个所谓的“杂”,就是对具有不同政治文化色彩的统治思想,广为吸纳,分别主次优劣,取其精华,兼容并包。
就政治制度而言,汉初与秦代最显著的不同是实行郡国并行制。秦朝君臣曾就到底要不要行分封制而展开过争辩,其实,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无论是主张分封的淳于越,还是主张行单一郡县制的李斯,都是带有片面性的。秦始皇取策于李斯,主导的一面是对的、好的,但从六国分治到天下高度集权,跨度不能不说是太大了。这样一个“进步”是当时的历史所承受不了的。从秦政权灭亡的结果来看,事实上,采取这一制度的负面作用是不能否认的。
汉朝就不是这样,郡国并行,中央政府直接掌管一部分地区,由同性诸侯王各自掌管一部分地区(开始还存在过一些异姓诸侯王,那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久就基本上被消灭了)。诚然,这样做也有很多的问题,而且日后逐渐严重起来,但郡国并行,两种制度,可以使利弊互补而又互制,而且总体而言又有较大的迂回余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是适合的,有其存在的历史理由,不能因为其后来弊端日甚而完全加以否定。
在文化的各个层次上,汉文化都善于兼并收蓄,因而有利于创新和发展,以文学为例,汉代文学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像贾谊,其政论文有秦文化的气魄,而其赋作则从楚文化吸取了更多的营养。正因为多源吸取,思想活跃,灵感大增,汉代文学的繁荣是秦代无法比拟的。
就政治和社会生活而言,汉代也远较秦代开放,更加活跃,更加富于生机。汉政权成功地沟通了社会上层和下层的联系,最高统治者也和生活于社会底层的文人学士有对话的机会,从而能有效地把后者吸收到统治集团中来。从汉代社会精神风貌来说,也更显得豪迈洒脱。总的说来,汉代社会生活虽仍有如秦代那样的制约,但毕竟多了一些弹性和活力,而不是像秦代那样过分地僵硬。
不过,成熟期的汉文化,也有较秦文化退步之处。例如,董仲舒之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及在盐铁会议上表达出来的贤良、文学这类儒生的声音,反映出背离秦文化的功利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倾向。东汉一代,文化中的“文”“德”有余而“武”“力”过弱。自汉武帝以后,大汉的发展有明显的转弱趋势。
据说,北宋苏轼官翰林学士时,其幕下士曾以“柳郎中词只合十八七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来概括柳永、苏轼词作的不同风格。那么,我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最能代表秦文化、楚文化和汉文化不同风格的事物来呢?这当然是不容易的,但我们不妨试试。或许,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的是:《秦律》(原已失传,后因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而使之重现于世人面前)和“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秦始皇巡游天下过程中留下的石刻及其文辞,始皇帝陵墓及其陪葬坑的兵马俑。最能代表楚文化的风格的自然是楚国的青铜器和漆器,是老庄哲学和楚辞,是楚国极富浪漫色彩的祀神歌舞,是出自楚人之口的“三年不蜚(飞),蜚将冲天”的气势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不屈精神。而最能代表汉文化总体风格的,或许可以说是:汉赋,汉武帝时形成的用人选材制度,“天人感应”学说笼罩下的政治,《史记》及集中体现于其中的“究天人之际”的探索精神,盐铁会议上的辩论(其主要情况反映在《盐铁论》一书中),以“孝”为基础的儒家道德教育。如此例举,或致贻方家哂笑,但笔者姑妄为之,是否得当,敬祈指教。
[create_time]2016-11-08 22:50:14[/create_time]2016-11-23 22:48:24[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8[alue_good]糊涂的贝克街[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f68395.clj8GEDPe740_bM1V-eR1w.jpg?time=4135&tieba_portrait_time=4135[avatar]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26[view_count]
秦朝在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什么贡献
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create_time]2014-12-02 20:38:45[/create_time]2014-12-09 11:05: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