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翻译
翻译:有的人以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来。一、译文陈胜又说:“天下受秦朝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他来继位,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规劝皇上,皇上派他领兵在外地驻守。现在有人听说他并没有什么罪,却被二世皇帝杀害了。不过,老百姓还不知道他已经死了。还有,项燕原来是楚国的大将,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的人以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来。现在如果我们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造反,响应的人一定很多。二、原文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三、出处《史记·陈涉世家》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筑长城、修驿道,并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订了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二世元年七月大泽乡九百人走投无路的命运,正是全国劳苦大众处境的缩影,这也是大泽乡的星星之火能点燃全国范围农民起义燎原烈火的原因。由于当时秦王朝的力量还很强大,加之陈胜本人不善于团结内部和贪图王侯生活,脱离群众,这支起义军经过短短六个月就失败了,陈胜本人也被叛徒杀害。但在这次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各路起义军迅速席卷全国,使由秦始皇子孙万世统治中国的幻想破灭,秦王朝仅存在了15年便被推翻。二、作品赏析《陈涉世家》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文章也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陈涉和吴广的形象。三、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其父司马谈学识渊博,曾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20岁开始游历,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编写《史记》。后因上书替李陵辩解而触怒汉武帝,下狱并被处以宫刑。太始元年(前96年)获赦出狱,担任中书令。司马迁发愤著书,大约在55岁那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涉世家
[create_time]2019-06-16 21:10:43[/create_time]2011-11-10 13:20:06[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7[alue_good]城市秋天1[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f2a5b6bcfa48b5b06c4f6d68dfbc67f1.jpeg[avatar]日常,旅游,美食,情感经历,创业[slogan]日常,旅游,美食,情感经历,创业[intro]10612[view_count]死ぬのがいいわ翻译
应该是“死にがよい”吧?意思是:死好。好死。日语:死ぬ假名:しぬ罗马音:si nu汉语谐音:西 奴。PS:不作死就不会死怎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是流传于网络的一句名言,原句出自高达Z第12集卡缪在提坦斯击毁敌军一台剑鱼战机时说的一句广为人知的台词:抵抗すると无駄死にするだけだって、何故分からないんだ!?这句名言在大概11年时被一些百度贴吧发扬光大,具体帖子出处不可考。引用频率最高的例如D吧、窝吧、大B吧、A岛、SD敢达吧等等,配合一些禁止事项的图莫名喜感。在二次元中,某些反派做出刺激强力主角的举动后,往往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也可以引用这句话来吐槽。“死ぬ”是动词原型,相当于英语的“die”。“死ね”是“死ぬ”的动词命令型。命令型的变化规则是:将动词的末尾假名变成相应的え(e)段假名,所以死ね(shinu)变成死ぬ(shine)。命令型,顾名思义就是命令他人作某事。所以,“死ぬ”用于一般陈述,“死ね”是“去死吧”、“给我死吧”、“拿命来”等含义。基本信息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
[create_time]2023-02-01 20:26:33[/create_time]2023-01-27 19:01: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信曼岚5h[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bc79163.GZy0zN1Qs6uc2bPYVZPMaQ.jpg?time=7803&tieba_portrait_time=7803[avatar]TA获得超过74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76[view_count]蝜蝂之死的译文
蝜蝂之死
——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
原文: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②持取,卬(ang二声)③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④不止也。其背甚涩⑤,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⑥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⑦。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⑧,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⑨,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⑩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⑾而踬也,黜弃⑿之,迁徙⒀之,亦以病⒁矣。苟能起,又不艾(yì)⒂,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译文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放在背上继续背。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理解: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虫蝜蝂言事,讽刺某些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文章虽然短小,但却像一面明镜,映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情景如同目睹;文章叙事生动,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寓意:
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注释: 1.蝜蝂(fú bǎn):一种黑颜色擅长背负的小虫。 2.辄:就。 3.卬(áng):通“昂”,抬头向上。 4.困剧:非常劳累;疲乏至极。 5.涩:不光滑 6.踬仆(zhì 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仆,向前倒下。 7.负:作名词,指背的东西。 8.上高:往高处爬。 9. 嗜取者: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 10.累:负担。 11.怠:通“殆”,危险。 12.黜弃:罢官。 13.迁徙:这里指贬诉、放逐。 14.病:疲惫。 15.艾:停止,悔改。
[create_time]2011-08-25 11:32:08[/create_time]2011-09-08 11:46:13[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5[alue_good]暴雨梨花猫[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4e2f9f0.25o0k7RK35SggcdtC6sDWQ.jpg?time=2894&tieba_portrait_time=2894[avatar]TA获得超过12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77[view_count]
《蝜蝂之死》翻译
一、译文蝜蝂(fù bǎn)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蝜蝂)如果能爬行,又像早先一样抓取东西。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直到(从高处)摔下死在地上。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二、出处中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原文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集团倡导的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因此而遭贬。永贞元年九月,先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再加贬永州司马。从此时到元和十年(815年)一月接诏回长安,柳宗元在永州一共生活了十年。这篇文章即创作于贬官永州时期。二、赏析此文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蝜蝂贪得无厌,最终因此丧身于这一性格,形象地写出贪官污吏的贪婪愚蠢以及最后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腐败的厌恶以及批判。联系作者的政治历程来看,这篇文章同时应包含着作者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取得的教训。这篇文章,行文简约精妙,说理师法自然,结构细密,逻辑严谨,类比恰切,过渡自然,语言犀利,叙事生动,议论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更妙的地方是,连作者自己都可能始料未及,此文给后世的阅读者、研究者提供不尽的想象空间,千载以后,仍能警戒世人。三、寓意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得到,那么身上的负荷就会越来越重,行走就会越来越艰难,一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但前进不了半步,还会被负荷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无法再前进。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既要有所索取又要有所放弃,有些人一错再错,就是要往绝路上走,多么像蝜蝂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蝜蝂之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create_time]2019-09-10 15:21:10[/create_time]2013-07-05 12:53:34[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55[alue_good]秋狸_[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66fb0b8.lTGWXFTpZ4PtG8exa7dizw.jpg?time=3836&tieba_portrait_time=3836[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254[view_count]《蝜蝂之死》的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摘自百度.
[create_time]2022-09-02 08:00:47[/create_time]2022-09-14 00:54: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蝜蝂之死的作品原文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②持取,卬(áng)③其首负之。背益重,虽困剧④不止也。其背甚涩⑤,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⑦。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其又好上高⑧,极其力不已。终坠地而死。今世之嗜取者⑨,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⑩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⑪而踬也,黜弃⑫之,迁徙⑬之,亦以病⑭矣。苟能起,又不艾(aì)⑮,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
[create_time]2016-05-12 18:24:56[/create_time]2016-05-27 13:37: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7[alue_good]若儿轵錹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38893b2.OOi1s8c1d6W9sGeXQMIgZw.jpg?time=3662&tieba_portrait_time=3662[avatar]TA获得超过19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90[view_count]蝮蝂文言文
1. 蝜蝂 (文言文) 1.解释下列词语 善(擅长) 辄(于是。。。就) 虽(即使) 卒(终于) 或(有的) 苟(如果) 故(原来) 已(停下来) 2.解释下列句中“负”的含义 善负小虫也(背) 昂其首负之(背) 为去其负 (负重的东西) 3.翻译句子,并指出其句式上的特点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翻译:蝜蝂是一个擅于背东西的小虫子。 句式特点:判断句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不要太贪心,不要把什么都包在自己身上,会把自己累死的。 你是不是做语文方法指导,P94页的文言文? 2. 蝜蝂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翻译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来魁梧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思想却和小虫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出处:从字典上看,蝜蝂这种昆虫是柳宗元杜撰的,但比柳宗元的作品更早的《尔雅》上,却有蝜蝂的记录。 在柳宗元的《蝜蝂传》中,说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贪得无厌、不自量力的人。本文虽然短小,却如明镜般,映照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3. 《媍蝂传》 的翻译 译文: 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困难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来庞大,他们叫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 也太可悲了。 4. 柳宗元(蜕蝂传)翻译 蝜(fù)蝂传 (唐)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áng)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翻译: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 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 这也太可悲了!,谢谢。
[create_time]2022-10-31 23:18:28[/create_time]2022-11-11 13:00: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883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view_count]
蝮蝂之死的译文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于跌倒摔死在地上。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create_time]2016-06-03 01:07:59[/create_time]2016-06-17 22:43: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允天禄00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31b0a7f.VtM4-cVhMie6v30WSCwHhA.jpg?time=3668&tieba_portrait_time=3668[avatar]TA获得超过5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3[view_count]蝜蝂传的寓意是什么啊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这则寓言用蝜蝂(fu ban.一种黑色小虫 )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财迷和拼命往上爬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的愚蠢,结果必然要自取灭亡。
[create_time]2016-05-01 06:13:23[/create_time]2007-02-03 13:52:51[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71[alue_good]我认得你xix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064c447.F0hpK6p4izfcrsox8o3-sg.jpg?time=2814&tieba_portrait_time=2814[avatar]TA获得超过6.4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6209[view_count]
以死谁怼的翻译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解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诗词名称:《介之推不言禄》。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以死谁怼”的详细介绍:一、《介之推不言禄》的全文点此查看《介之推不言禄》的详细内容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二、注解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赏:赐有功也。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置:立。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诬:欺骗。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蒙:欺骗。盍:何不。怼:怨恨。尤:罪过。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田:祭田。志:记载。旌:表彰。三、译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四、左丘明其他诗词《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五、赏析感:感觉到很重的怨怼和酸楚情绪,总有言不由衷的感觉。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并且孝敬母亲不遗余力。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另外,寒食节为介之推而设,中国历史上以人命铭纪念传统节日,介之推为第一人。介之推,一些著作中也称介之绥。《列仙传》曰其姓王,名光,字裕。介之推祖籍一说为山西夏县裴介村;一说为铜_人(山西沁县南,文见《重建洁惠侯庙碑记》);明代沈周《疏介夫传》曰:“其先赵魏之郊,从树艺为生,子孙甚繁衍,至今始徙于宋其后,介之推又徙晋,晋以其先人之闻纳之”。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相同朝代的诗歌《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介之推不言禄的详细信息
[create_time]2023-05-09 21:26:35[/create_time]2023-05-24 21:26: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