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简介

时间:2024-06-12 03:20:38编辑:奇闻君

赫哲族介绍。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有观点认为应归入那乃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由于居住地域广阔,赫哲人的自称较多,如“那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为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饮食:赫哲人的饮食以鱼、兽肉和野菜为主,小米是副食。赫哲人的饮食分生、熟两种。生食有鲜鱼和鱼、兽肉干;熟食则有鱼松、炖鱼、煎鱼、炸鱼、烤鱼、兽肉干、炖肉、炒肉、鱼肉粥等。鱼松是每餐必上的一道菜。生吃的鱼类有鲟鱼、鳇鱼、鲤鱼、白鱼、草根鱼、鲢鱼等。赫哲族常食拌菜生鱼,鱼被放血后,将剔下的鱼肉切成细丝,拌上野生的“江葱”和野辣椒,加适量的醋和盐。在春、夏、秋季,把活鱼和新鲜的鱼肉剔下,切成薄片,蘸醋、盐食用就叫“拉布特喀”;把新鲜鱼肉剔下,切成连在鱼皮上的薄片,用削尖的鲜柳条串上,放于旺火燎烧成三四分熟,蘸醋、盐食用,就叫“达勒格切”;将去皮的冻鱼削成很薄的冻鱼片(类似于刨花),蘸醋、盐水和辣椒油食用,称之为“苏日阿克”,这是下酒之佳肴。

[create_time]2021-09-10 14:06:57[/create_time]2014-03-12 11:23:27[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0[alue_good]赋予你我的眼[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c224f4a20a446231ac186f38a22720e0cf3d713?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赋予你我的眼专注游戏解说[slogan]赋予你我的眼专注游戏解说[intro]2414[view_count]

贺世哲的介绍

贺世哲,中国流行女歌手,被誉为内地“甜歌小天后”。1992年2月9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现居北京。 其代表作品:《一加一等于我爱你》《不小心》、《相信我没有错》1《做你怀里的那只猫》等。2014年7月发行首张专辑《一加一等于我爱你》2,并以一首《一加一等于我爱你》让广大歌迷所熟知。2016年4月,发行歌曲《只是偶尔会想你》3。

[create_time]2016-05-10 22:21:12[/create_time]2016-05-25 17:55: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手机用户9387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c4a03f7.MmaNccAv-_xlAPAeM-yIvA.jpg?time=7464&tieba_portrait_time=7464[avatar]TA获得超过15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5[view_count]

赫哲族在哪里?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由于居住地域广阔,赫哲人的自称较多,如“那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为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三月,1934年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赫哲族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前,赫哲人普遍存在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灵物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及萨满教信仰。万物有灵论构成了赫哲人原始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图腾”意为“他的亲族”。将某一动物、植物等视为自己氏族的保护者和忌物,有血缘关系。过去赫哲族有熊图腾和虎图腾崇拜的痕迹。赫哲族在猎杀和食用熊、虎肉后,都有谢罪等仪式或举动。赫哲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如树神、山神、水神、火神、虎神、熊神、狼神、鹰神、闪电神等等,不胜枚举。赫哲人认为,某一物体是神物,就能够驱凶避邪。对奇山、怪石、神树、护身符的崇拜属于灵物崇拜。在婴儿摇篮边悬挂熊、虎、狼等兽牙的习俗,即认为上述物体可以驱凶避邪,是保护婴儿的神物。

[create_time]2021-05-13 08:35:03[/create_time]2021-05-27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小小鱼鱼爱旅游[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91088b6adb47ebe79f1af3c7ae7a4f1.jpeg[avatar]专注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旅游小常识[slogan]专注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旅游小常识[intro]4441[view_count]

简要叙述赫哲族概况?

赫哲族只有4千余人,属我国人口很少的民族之一。其族源与东北的古代居民“肃慎”、“挹娄”、“勿吉”、“黑水靺鞨”、“野人女真”关系密切。赫哲族世代聚居的黑龙江三江原野,江流奔腾,山岭葱郁,烟波浩渺,成为赫哲人捕鱼狩猎的天然场所。

[create_time]2019-12-26 20:31:45[/create_time]2020-01-10 20:26: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漫阅科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d95cd2de60061d950b7bf6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800,h_45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6[view_count]

赫哲族历史渊源 赫哲族的历史发展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 赫哲族它的先民可以上溯先秦时代的肃慎人。赫哲族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肃慎文化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靺鞨,赫哲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的《清实录》上记载并得以传承。 清顺治初期,即自1644年(顺治元年)起的几年内,赫哲部被清 *** “编户”形成族体。“赫哲”作为族称,最早见于官方文献是《清圣祖实录》:“康熙二年癸卯……三月、壬辰(公历1663年5月1日)命四姓库里哈等进贡貂皮,照赫哲等国例,在宁古塔收纳”,这里的“国”是女真各部,不是今天国家的概念。 俄国人曾称赫哲(那乃)族为“高尔谍”、“戈尔德”、“乌德哥”、“阿枪”及“阿其泱”人,或称之为“那笃奇斯人”与“纳特基”人。译文中,称“那乃”之前多称为“果尔特人”。中国清 *** 刊刻的《皇清职贡图》中出现了今天赫哲族的三个组成分支——“奇楞”、“七姓”、“赫哲”。“奇楞”的意义和来源有“与鄂伦春同源说”和“姓氏说”等几种。“七姓”是赫哲族的七个氏族,并非族称。“赫真”是“东方”、“下游”之意。他们对外都自称“赫哲”。 “赫哲”是从“赫真”变音而来,而“赫真”又是“黑斤”、“黑金”、“黑津”、“黑筋”、“黑哲”、“黑折”、“赫斤”、“赫金”、“赫锦”等的同音异写,这些名称在《清实录》、《满洲源流考》、《宁古塔纪略》、《柳编纪略》、《宁古塔山水记》、《西伯利东偏纪要》、《吉林通志》等历史文献中都出现过。俄国东侵之后被分裂为跨国民族。居住在俄国境内的约2万多人,称为“那乃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约4600人,仍称“赫哲族”。 2010年,全国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 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2万余人,当地人称他们为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特色。 赫哲族历史悠久,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肃慎”、“挹娄”、“勿吉”、“女真”等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清代的“黑斤”、“赫哲哈喇”即是赫哲族的先民。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东海女真赫哲部反抗建州女真的征服,呼尔哈路千余人围攻重镇宁古塔,给建州女真联军沉重打击。 公元1651年(顺治八年),乌扎拉村的赫哲人及其附近的满洲八旗、奇勒尔人(东海女真),配合宁古塔章京海色反击沙俄入侵者以哈巴罗夫为首的哥萨克;揭开清朝军民联合反抗沙俄入侵的序幕。公元1657(顺治十四年),沙俄侵略者斯捷潘诺夫等哥萨克入侵松花江流域依兰县附近尚坚乌黑等处;赫哲、满八旗、奇勒尔人配合宁古塔章京沙尔瑚达所率清军痛击入侵者。此年于松花江口击毙斯捷潘诺夫。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赫哲族人民遭受殖民统治。在中国 *** 的领导下,赫哲族人民参加东北各种抗日行列和各族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赫哲族的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赫哲族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靺鞨,元明清时称女真。赫哲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实录》上记载并得以传承。现在,全国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 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2万余人,当地人称他们为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特色。 赫哲族历史悠久,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肃慎”、“挹娄”、“勿吉”、“女真”等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清代的“黑斤”、“赫哲哈喇”即是赫哲族的先民。反抗满族统治者: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赫哲族反抗满族统治者的政征服,呼尔哈路千余人围攻满族重镇宁古塔,给满族统治者以打击。 反沙俄入侵:公元1651年(顺治八年),乌扎拉村的赫哲人及其附近的满、奇勒尔人,配合宁古塔章京海色反击沙俄入侵者以哈巴罗夫为守的哥萨克;揭开清朝军民联合反抗沙俄入侵的序幕。公元1657(顺治十四年),沙俄侵略者斯捷潘诺夫等哥萨克入侵松花江流域依兰县附近尚坚乌黑等处;赫哲、满、奇勒尔人配合宁古塔章京沙尔瑚达所率清军痛击入侵者。此年于松花江口击毙斯捷潘诺夫。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赫哲族人民遭受殖民统治。在中国 *** 的领导下,赫哲族人民参加东北各种抗日行列和各族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create_time]2022-10-19 22:37:36[/create_time]2022-11-02 14:14: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62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你所不知道的赫哲族语言文化

  语言是人与人能有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人们借助语言的功能进行文化思想上的传递。赫哲族文化的传承里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赫哲族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但是通过口口相传的 赫哲族文化 一样在民族文化里占据一席之地。



  一种语言不能没有文字。所以,借用外族文字书写记录自己的语言是极普遍的现象。有的把其它民族的文字直接拿来使用,更多的是先拿来使用,再修改完善,形成自己的文字。与赫哲人有渊源关系的女真人曾使用改造过的汉字,既大小金字。到后来,满民族借用蒙古文字创造了满文,而蒙古文实际上又源于阿拉伯文。

  赫哲语没有文字,但其民族历史悠久,既有口头文学的打磨砥砺,也有在开放环境下丰富发展的历程。赫哲族人口虽少,既与血亲族群往来密切,也和其它民族交流广泛。从今天保留的赫哲语看,尽管是口头语言仍然比较规范,具备使用文字的条件。

  赫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大多数通用汉文。赫哲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神话、传说、民间歌谣故事等,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赫哲族神话,如:《莫日根射日》、《月亮》、《北斗》、《彩虹》、《山神的传说》、《虎的传说》等,具有民族特色。

  “伊玛堪”是赫哲族特有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常在猎场、网滩或渔村土筑茅屋里说唱。它以讲唱古史和英雄故事为特色。“伊玛堪”说一段唱一段,不用乐器伴奏。大部头的“伊玛堪”要说唱很多天,小部头也得唱几天,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形式自由。“伊玛堪”的内容,有的歌颂英雄事迹,有的讲述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

  据调查赫哲族民间保存的“伊玛堪”作品有40余部,已采录的有《希尔达鲁莫日根》、《满斗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安图莫日根》、《香叟夏日丘莫日根》等十余部。此外,还有“说胡力”和“特伦固”等形式在民间也很盛行。

  “说胡力”是以讲述故事为主的文学。内容包括寓言、童话、神话等各种体裁,形式活泼,短小精悍。通常是老人给儿童们讲述,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特伦固”内容多为传说,如《天鹅姑娘的传说》、《金鹿的传说》等。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


[create_time]2022-05-20 13:37:40[/create_time]2022-06-01 02:01: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学海语言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6eb0f82.6a5JmxLjQp62cOG7xZwTz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4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赫哲族艺术 赫哲族 桦树皮工艺简介

四排赫哲族乡依山傍水,是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赫哲族世代沿江而居,漫长的渔猎生活赋予了这个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赫哲先人用桦树皮制作生活器具承载岁月年轮,凝刻对江风渔火的记忆。据考证,早在3000年前桦树皮工艺就开始在北方民族延续,因此桦皮工艺在文化人类学上有着“活化石”的称誉。 桦树皮质地独特,具有很好的防水和抗腐蚀性能,制成的器皿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是过去赫哲族人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桦树皮器具外表美观、形式多样,主要有船、篓、箱、盒、碗等,这些桦皮制品多采用兽筋缝制和精美的自然咬和而成,上面刻有反映赫哲族人渔猎生活的各种图案和花纹。就这一张普通的桦树皮,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但在赫哲艺人的眼中,却是一张上好的桦树皮工艺品制作原料。 桦树在饶河县有广泛的分布。大顶子山就是当年赫哲人集中采集桦树皮的地方。过去漫长艰苦的岁月,赫哲先人为了生存用桦树皮制作生活器具。 在赫哲人的精神世界里,草木万物皆有灵气,他们既要为生存而采集桦树皮,又要保证桦树的存活,一代又一代的赫哲人积累了非常成功的做法。 如今的赫哲人早已进入了现代文明,他们喜欢的桦树皮器具渐渐退出了现代人的生活,现在能够掌握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门古老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赫哲艺人付占祥早在20多年前就致力于桦树皮制作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他在民族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挖掘出了别具一格的桦树皮工艺品。


[create_time]2022-10-20 07:46:58[/create_time]2022-11-02 22:26: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清宁时光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66817d0.sg2uptlA4rVTuV_qaAgZJw.jpg?time=582&tieba_portrait_time=582[avatar]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view_count]

古老的赫哲族渔猎文化

  人只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才能得以生存。不同的环境给各民族文化造就不同的生存方式。古老的赫哲族根据环境,赖以生存的便是渔猎了,通过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拥有一整套的捕鱼技巧。可以说只要赫哲族生生不息,那么渔猎就长存与赫哲族文化之中。

  捕鱼是赫哲人赖以生存的一项生产活动,渔民根据各种鱼的习性特点和活动规律以及所熟悉的捕鱼场所,按照不同季节进行捕捞。赫哲人捕鱼大致分为“春、秋、冬”三个季节,最佳捕鱼季节为秋季马哈鱼汛期。春天,赫哲人捕捞各种杂鱼;夏天,他们修理渔网、整理渔具。

  秋天,那可是赫哲人收获的季节,他们尽情地捕捞大马哈鱼、鲟鱼和鳇鱼;到了冬天,他们则凿冰眼、拉大网捕鱼……赫哲人的生活离不开鱼。早年的时候,他们以吃大马哈鱼的次数来计算自己的岁数,吃过几次大马哈鱼就是几岁。连孩子们的游戏也离不开鱼,他们常常玩一种“叉草球”的传统游戏,就是模仿渔业生产中叉鱼的样子追逐嬉戏。

  赫哲族人生活在北纬45度以北的严寒地区,这里有长达7个多月的结冰期。冬季到处是冰天雪地,江水结冰达1-2米,而这正是赫哲人民捕鱼的大好季节。他们的冰下捕鱼方法,既有网捕,又有钩钓。大拉网有百米多长,怎样下到冰层以下需要一套熟练的技巧。

  下网前,选择地点十分重要,经验丰富的赫哲老渔民只要审视冰面的颜色,就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下网。选定地点后在冰面打好两排冰眼,把网纲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鱼网拉到冰面上。

  冬季冰下鱼群聚集,用大拉网一次可以捕到成千上万斤鱼。在冬季,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捕捞,人们都喜欢随身携带鱼叉。使用鱼叉叉鱼,是一种传统的技巧。赫哲人使用鱼叉,分不脱柄和脱柄两种。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用不同的鱼叉。而且其叉鱼的方法也有许多种。

  他们的冰下捕鱼方法,既有网捕,又有钩钓。大拉网有百米多长,怎样下到冰层以下需要一套熟练的技巧。下网前,选择地点十分重要,经验丰富的赫哲老渔民只要审视冰面的颜色,就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下网。

  选定地点后在冰面打好两排冰眼,把网纲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鱼网拉到冰面上。冬季冰下鱼群聚集,用大拉网一次可以捕到成千上万斤鱼。

  在冬季,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捕捞,人们都喜欢随身携带鱼叉。使用鱼叉叉鱼,是一种传统的技巧。赫哲人使用鱼叉,分不脱柄和脱柄两种。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用不同的鱼叉。而且其叉鱼的方法也有许多种。

  赫哲人还创造了冰封江面时的干钩钓鱼法。这是一种在江面上凿冰捕鱼的方法,赫哲族的男女老幼都十分喜爱并精于此道。

  常用捕捞工具有:网、钩、叉船。网具:丝挂子、拉网、趟网、旋网等。钩具有:滚钩、钝钩、蹶哒钩等。鱼叉分连柄鱼叉和带手绳鱼叉两种。船有三叶板船、桦皮船、快马子船等。


[create_time]2023-01-05 11:59:37[/create_time]2023-01-18 06:36: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19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古老的赫哲族渔猎文化

  人只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才能得以生存。不同的环境给各民族文化造就不同的生存方式。古老的赫哲族根据环境,赖以生存的便是渔猎了,通过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拥有一整套的捕鱼技巧。可以说只要赫哲族生生不息,那么渔猎就长存与 赫哲族文化 之中。



  捕鱼是赫哲人赖以生存的一项生产活动,渔民根据各种鱼的习性特点和活动规律以及所熟悉的捕鱼场所,按照不同季节进行捕捞。赫哲人捕鱼大致分为“春、秋、冬”三个季节,最佳捕鱼季节为秋季马哈鱼汛期。春天,赫哲人捕捞各种杂鱼;夏天,他们修理渔网、整理渔具。

  秋天,那可是赫哲人收获的季节,他们尽情地捕捞大马哈鱼、鲟鱼和鳇鱼;到了冬天,他们则凿冰眼、拉大网捕鱼……赫哲人的生活离不开鱼。早年的时候,他们以吃大马哈鱼的次数来计算自己的岁数,吃过几次大马哈鱼就是几岁。连孩子们的游戏也离不开鱼,他们常常玩一种“叉草球”的传统游戏,就是模仿渔业生产中叉鱼的样子追逐嬉戏。

  赫哲族人生活在北纬45度以北的严寒地区,这里有长达7个多月的结冰期。冬季到处是冰天雪地,江水结冰达1-2米,而这正是赫哲人民捕鱼的大好季节。他们的冰下捕鱼方法,既有网捕,又有钩钓。大拉网有百米多长,怎样下到冰层以下需要一套熟练的技巧。

  下网前,选择地点十分重要,经验丰富的赫哲老渔民只要审视冰面的颜色,就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下网。选定地点后在冰面打好两排冰眼,把网纲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鱼网拉到冰面上。

  冬季冰下鱼群聚集,用大拉网一次可以捕到成千上万斤鱼。在冬季,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捕捞,人们都喜欢随身携带鱼叉。使用鱼叉叉鱼,是一种传统的技巧。赫哲人使用鱼叉,分不脱柄和脱柄两种。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用不同的鱼叉。而且其叉鱼的方法也有许多种。

  他们的冰下捕鱼方法,既有网捕,又有钩钓。大拉网有百米多长,怎样下到冰层以下需要一套熟练的技巧。下网前,选择地点十分重要,经验丰富的赫哲老渔民只要审视冰面的颜色,就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下网。

  选定地点后在冰面打好两排冰眼,把网纲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鱼网拉到冰面上。冬季冰下鱼群聚集,用大拉网一次可以捕到成千上万斤鱼。

  在冬季,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捕捞,人们都喜欢随身携带鱼叉。使用鱼叉叉鱼,是一种传统的技巧。赫哲人使用鱼叉,分不脱柄和脱柄两种。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用不同的鱼叉。而且其叉鱼的方法也有许多种。

  赫哲人还创造了冰封江面时的干钩钓鱼法。这是一种在江面上凿冰捕鱼的方法,赫哲族的男女老幼都十分喜爱并精于此道。

  常用捕捞工具有:网、钩、叉船。网具:丝挂子、拉网、趟网、旋网等。钩具有:滚钩、钝钩、蹶哒钩等。鱼叉分连柄鱼叉和带手绳鱼叉两种。船有三叶板船、桦皮船、快马子船等。


[create_time]2022-06-17 16:26:03[/create_time]2022-06-26 17:51:1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22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赫哲族的传统节日

赫哲族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部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平原”沿江地带。赫哲族现有人口464.0多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街津口民族乡和饶河县四排民族乡,佳木斯市郊区敖其村;少数赫哲族人则分散杂居在抚远、依兰、绥滨、富锦、宝清等县,哈尔滨、长春、北京、新疆等地也有分布。   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信仰萨满教。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现在兴办起了小学、中学,发展了渔猎生产和民族贸易。   居住在不同地区的赫哲族人的自我称呼不同。居住在同江县街津口村以下至乌苏里江沿岸者自称“那尼敖”,居住在富锦县大屯以上松花江沿岸者自称“那贝”。这里的“那”是“本地”的意思。那尼敖,那贝皆本地人之意。赫哲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汉蒙等其他民族互相融合,并于清朝初期形成多源多流的民族共同体。   与其他兄弟民族相比,赫哲族的节日不算多。春节是赫哲族人的隆重节日,此外还有传统的民族节日“鹿神节”、乌日贡节等。赫哲族人早年不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后来与汉族杂居,相互交往密切,一些习惯也与汉族逐渐相同了,这些传统节日也一样同汉族兄弟过了。 赫哲年   赫哲年,即春节,是赫哲族的隆重节日。赫哲族人和汉族人一样,对春节十分重视。赫哲族称年节为“佛额什克斯”,也就是大年除夕之意,从腊月起直到正月十五止。   起初,赫哲族人没有自己民族的独特节日,后来受满、汉的文化影响,才开始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而尤以春节最为隆重。而且赫哲族对节日的解释与过节的方式也没有很大的区别。   赫哲族世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j江平原,这里江河交织,山多林密,故赫哲年充满了浓厚的北国水乡风情。一进腊月,赫哲人便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男人们一般是推磨磨面,到江面凿冰窟窿钓鱼;妇女们则忙着做鱼毛(鱼肉松)、兽肉干、臭李子饼、黏豆包等;小孩子跟着大人学剪纸、糊纸灯笼。春节来临之际,赫哲族人总会把房屋修整一新,“介”字形高大房屋的屋檐下挂满了整齐的鱼干和鲜艳的红辣椒,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室内的家具和器皿摆设讲究,美观大方。他们在家具、器皿上,尤其是桦树皮盒子上,大都刻上精细的云纹、花鱼、鸟兽、山水等图案,虚实均匀,精美悦目。他们还喜欢把木头雕刻成鱼、兽、人,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然后都井井有条地摆设在屋内。   腊月二十三日这天要过小年。赫哲族人往往扫灰掸尘,给灶王爷烧香上供,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往灶神的嘴上抹“拉拉”(稠粥)。年三十赫哲语叫佛额,即大除日,各家都要吃年饭,有小米干饭和肉。吃过年饭后,才能吃大米、白面和炒菜。晚上还要吃饺子。从前赫哲人不会包饺子,过节是用白面做成丸子供神,还煮一些小米粥分给邻居。后来改用饺子供神。供神的饺子叫“五更饺子”,因为是在初一早晨四五更时包成的。饺子煮熟后要先端一部分去供神敬祖先、然后一家人才吃。除夕之夜一般不睡觉,男人喝酒唠家常;妇女则忙于炖肉、做饭;小孩则做各种游戏。以往,有的地方在三十晚上要“烧包袱”,给死者送吃喝。“包袱”是用金箔叠成元宝形的镍子,与打印有铜钱痕迹的黄纸放在一个纸口袋里,然后用芳草或木柴烧掉,往火上洒一些酒与食物,这不仅是给祖先送钱和食品,对先人表示怀念,也是表示对在除夕之夜保卫金朝上京会宁府中死难者的悼念。此外,还要在西墙上供奉祖宗三代,在房外山墙上供奉天地神,在锅台上方墙上供奉灶神,插几根篙子代替香火。   除夕之夜,赫哲族全家老少还要向火神磕头。半夜时分,家长到门外“接神”(山神、河神、树神),烧纸、点香、上供品、敬酒、磕头。接神后,家中的晚辈先给老人、长辈磕头,拜年,祝愿他们幸福长寿;长辈也要对孩子们说些祝福的话;平辈之间则相互问安。   正月初一早晨,姑娘、媳妇和孩子们换上崭新的绣了云边的抱皮衣裤,到亲戚、邻居、朋友家中拜年。   赫哲族人十分好客,对前来拜年的客人,主人总是盛情招待,端上茶、瓜子等食品,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赫哲族人的年节食品过去大多是鱼类和野味,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的花样也增多了,但传统的鱼类和山珍还是主打菜。在年节里,一般人家都要吃“吐火宴”。宴席上以鱼、兽肉食品为主,还用野生的李子制成饼,摆上宴席。当然,席上少不了蝗鱼、终鱼、大马哈鱼,其中有一道菜叫“炒鱼毛”,是用类似鱼松一类的干制品烹制的,味道清香诱人。当地有句话说得好,叫“不吃炒鱼毛,不算赫哲家”,还有一道名菜叫“塔拉哈”。其做法是用刀把哲罗鱼两边的肉剥下来,切成细丝,放在盆里,稍经加工、烤制即成。另外,粒大如黄豆的大马哈鱼子也非常好吃。   赫哲族由于依江河山林而生,因此以食鱼、兽为主,具有许多食鱼、兽的特殊方法。   杀生鱼是赫哲族的名菜,多为招待客人时用,其吃法很多:   1.拌菜生鱼。赫哲语为“他拉克啊”,是以黑龙江盛产的鲜、蝗、鲤、草根、白鱼等活鱼为原料,放血后剔下肉,切成细丝,然后往鱼丝中加姜、葱、野辣椒,再加盐、醋即可食用。缺醋时,将野樱桃酱拌上也可食用。如再加上味精、粉丝,味道就更加鲜美。   2.生鱼片。赫哲语为“拉布塔哈”,是把活鱼放血后,刮去鳞片,将肉削下,切成薄片,蘸醋和盐吃,如果再加点辣椒油,味道更为可口。   3.刨花。赫哲语为“苏拉卡”,即冬季把冻鱼肉剥皮,切成刨花一样的薄片,然后蘸醋、辣椒油、盐吃。这种吃法只有以鲜、蝗、狗、哲罗、细鳞、牙布沙等上好的鱼为原科,尤其鲜、蝗、鲤鱼最好。如果是鲜鱼,可以骨、肉齐吃,香脆可口,是上等佳肴。   4.塔拉哈。从鱼的脊梁骨两侧连皮片下的肉,切成薄片,用柳条串好烤,待三四分熟即可蘸醋和盐吃,鱼肉又香又脆,美味可口。   此外,还有生拌鱼籽、鱼骨、鱼翅等。至于熟鱼的吃法,以用江水清炖卿鱼汤为鲜。   赫哲族还喜欢吃野兽肉,吃法也很多:   1.晒兽肉干,俗称“胡烈克特”。将鹿、抱子、野猪、熊等野兽的四肢肉和脊肉片下来切成小块,置于旺火上至四五分熟,即可食用。也可晒干后储藏起来,吃时蒸、煮皆可。   2.晒肉条,赫哲语叫“乌切克特”,是将鹿、袍子等野兽的脊肉和四肢肉切成肉条子,生着晒干,然后储藏起来,‘吃时加盐烧熟即可。   赫哲族人由于以渔猎为生,所以早年一直以鱼类、兽类之肉为主食。清代以后开始用鱼干、皮张等换小米等,做小米粥或苞米抱子粥,加上鱼毛、色油之类,赫哲族称为“拉拉“饭,十分珍贵,香甜可口。还有一种是把小米和鱼肉块一起煮,再加点盐,赫哲族叫“莫温古”饭。   早年赫哲族主要采集野菜,其中有:山菠菜、枪头菜、老钱菜、山白菜、抱子耳朵菜、明叶菜、柳篙芽、猴头、黄花菜、野葱、野韭菜、野辣椒、蘑菇等。柳篙芽是赫哲族人喜欢的野菜,称“额恩比”。赫哲族人居住地的山林中有各种野果,其中有一种长在岛上大树上的果实—稠李子(应克特),可直接拌鱼松吃,也可和小米一起煮粥吃。还可将成熟呈黑色的稠李子捣碎做成薄饼,圆圆的,赫哲语叫“得布西克特”,晒干后装人放鱼毛的坛子里浸泡,吃时取出,又甜又香。   节日期间的文娱活动极为丰富。小姑娘爱玩套花绳、老鹰捉小鸡游戏;青年妇女则聚集在一起“摸瞎糊”“掷骨头”(即把锡灌入虎子的后腿胫骨,放在炕上玩);男孩子和小伙子喜欢聚在一起比赛叉草球、捉迷藏、射草靶、滑冰、滑雪,这其中尤以叉草球最富有赫哲族情趣。   叉草球比赛时,先由一人将草球一个个扔出去,参加者依次投出鱼叉,谁叉中的草球多,谁就获胜。草球扔出去后,在地上滚动,要叉中它,必须眼明手快。赫哲人从小开始练叉草球,目的是为了掌握叉鱼的本领。比赛时,球场上喊声不断,队员来回奔跑,气氛热烈。   赫哲人还喜欢听“伊玛堪”。节日期间,村里的老人往往爱到民间艺人家中去,敬他喝酒,请他演唱“伊玛堪”。“伊玛堪”是一种散韵结合的口头说唱文学,既有传统唱段,又有即兴抒情。表演“伊玛堪”的民间艺人被称作“伊玛堪奈”,意为聪明智慧之人,很受人尊敬。   “伊玛堪”有不同的唱腔,内容也很丰富,有歌颂民族英雄的,有表现渔猎生活的,有歌唱纯真爱情的,也有向往自由幸福、鞭挞丑恶势力的神话故事,浪漫主义色彩颇浓。英雄史诗《满斗莫日根》《安徒莫日根》等比《荷马史诗》产生得还要早。在故事传说中,最为动人的当数在赫哲族中广为流传的关于“空康会”(口弦琴)的故事。   冰天雪地里,小男孩还喜欢将猎狗套在雪橇上,跑到山坡、冰上玩耍。还有的年轻人则唱起赫哲族民歌,尽情欢乐,他们喜欢即景生情地演唱“嫁会阔”“阿尼呐”等民族歌曲,“嫁会阔”曲调悠扬,多是歌唱大自然,抒发赫哲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阿尼呐”乃民间小调,是妇女唱的,曲调明快,多是演唱船歌、猎歌、情歌的。赫哲族的《乌苏里船歌》歌颂了美好的新生活,传遍了全球。   赫哲族长期过着坐桦树皮船叉鱼、踏着滑雪板用扎枪打猎的生活,形成了与渔猎经济紧密相关、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赫哲年就集中地反映了这种生存方式和淳厚古朴的赫哲族道德风尚。 赫哲族鹿神节   鹿神节是赫哲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九月九日,这个节日来源于赫哲族早年对虎神的崇拜。因为原始的狩猎工具很难对付虎类的凶猛,于是寄托于虎神的保佑,从而产生崇拜,并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风俗节。   传说,很久以前,在三江口住着一户赫哲族老猎户。有一年的秋天,猎人和儿子进山打猎,只有一位老太太在家。一天晚上,突然从屋外伸进一只虎爪,爪上扎了一根木刺,老太太一看,明白了老虎的意思,上前用嘴咬住木刺为其 *** 。老虎叫了几声后走了。以后,这只老虎常来这家串门,在门口扔只狍子、野鹿什么的。老猎人和儿子回到家后,知道了此事。为了感谢虎神,猎人父子带了酒和吃的东西到山里找虎神,可是没有找到。他们就把食物放在山里祭供老虎,给虎神敬了三杯酒,倒在山林里,自己打猎去了。结果打猎顺利,打了许多猎物。他回村跟人们一说,村人皆认为是虎神保佑的结果,从此每年将九月九日这一天作为祭虎的节日。因为祭虎时全村赫哲族人要跟着萨满跳鹿神舞,故又称鹿神节。这一天全村人出动,点上篝火,供上酒肉,载歌载舞,跳鹿神舞以祭祀虎神。在逢年过节的欢宴上,每当举起酒杯的时候,赫哲族人都要用手指蘸几滴酒,弹向空中,以表示对老虎的敬意。 赫哲族跳路神   赫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三月三日,全村赫哲族人要在萨满的带领下跳路神,驱魔避邪,以保佑家家户户无病无灾、平平安安。 赫哲族乌日贡   “乌日贡”为赫哲语,即欢庆的日子,赫哲族的节日。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一次,一般为期两天,主要进行赫哲族民族文体比赛。体育活动有叉草球、射箭、赛船、撒网、顶杠等。文娱活动有唱民歌,跳萨满舞、天鹅舞,以及弹奏口弦琴等。   随着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近百年来,赫哲族受其他各族,尤其是汉族的影响,也过汉族人的节日。赫哲族是十分好客的民族,对客人赤诚相见,热情款待。其中最重要的礼节是敬鱼头和敬酒礼。   请客敬鱼头,敬神供鱼头。赫哲人对客人十分热情,厚礼相待。每逢佳节来客,必留下饮酒,吃饭。招待来客时,赫哲人首先把鱼头端给客人吃,以示尊敬,此种礼节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你只要到赫哲族聚居地做客,上桌的全是全鱼,鱼头对着客人。主人用筷子点点鱼头,示意让客人先吃。等客人动筷后,别人才能吃,否则别人不能动筷。   据史料记载赫哲族早年在祭神时,供桌上供有鳇鱼,鳇鱼骨等,特别要供鳇鱼头,以示对神的诚心诚意。因为鳇鱼是鱼中之皇。赫哲族人对客人和亲友,常常以杀生鱼款待。旧时,为了考察是否够朋友,渔民拔出腰刀,从活蹦乱跳的鱼身上割下一块肉用刀挑起,如果这个人很愉快地从刀上咬下鱼肉吃了,那么他就是赫哲族的朋友,否则就别再登这家的门了!赫哲族杀生鱼常常用最好最新鲜的鲤鱼和鲟鱼。   此外,赫哲人食鱼还有一些特殊吃法:   1.晒鱼干。赫哲语叫“敖尔克奇”。用木架,选些较瘦的鱼晒。春天多晒狗鱼、鲤鱼、鲫鱼等的脊部;秋天多晒大马哈鱼。晒法是将鱼去内脏后直接晒,或先腌后晒。大马哈鱼一般按肥瘦不同部位切成条或块晒。脊上鱼肉干叫“给林”;肚囊鱼肉干叫“乌日克色”;贴骨鱼肉干叫“西格得力”。一年四季可随意选用。   2.晒鱼籽干。赫哲语叫“查发”。主要是晒如黄豆粒般的大马哈鱼籽,晒干后储藏起来。干鱼籽吃法很多,可像吃零食一样直接抓着吃,可放在米里煮粥吃;也可用盐腌鱼籽吃,或直接吃鲜鱼籽,味道鲜美,别具风味。   3.炒鱼毛。赫哲语叫“他斯恨”。将鲢、鲟、鲤、鳇、草根、怀头、干条、哲罗鱼剖腹,去掉内脏后,切成大块煮熟,然后挑出鱼骨刺、把肉捣碎,凉后再炒,炒到焦黄、酥脆为止,即为鱼毛。炒好的鱼毛放进坛子或桦树皮箱子里,浸上鱼油,封口,置于阴凉处储藏。这种做法以肥鱼为佳。如在坛中放些野果饼或山丁子,吃时味道更美。   4.烤鱼干。赫哲语称“稍鲁”。把瘦鱼切成条或块,放在架子上,加火熏烤,等烤熟后将其储藏起来。用时以水浸泡直接食用,或将其切成小块拌鱼毛吃。   5.炸鱼块。赫哲语叫“依斯额母斯额”。做法是将鲤鱼或其他较肥的鱼肥的部位切成小块,用鱼油炸酥,即可食用,拌鱼毛也很好吃。也可将炸好的鱼放进坛子或桦树皮箱子中,用鱼油浸泡储存起来。此种做法以鲤鱼为多。


[create_time]2022-11-12 14:09:11[/create_time]2022-11-25 14:27: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一袭可爱风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395ef26.n9N8duaooP2iWjvaRSNI0A.jpg?time=4591&tieba_portrait_time=4591[avatar]TA获得超过979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赫哲族的传统节日

赫哲族的主要节日是什么?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每年三月三日跳路神节
九月九日鹿神节
“乌日贡”为赫哲语,即欢庆的日子。每年七、八月间进行一次,一般为期两天,是整个民族的文体比赛的盛会。文娱活动有唱民歌,跳萨满舞、天鹅舞,以及弹奏口弦琴等。体育活动有叉草球畅射箭、赛船、撒网、顶杠等。
二月二:赫哲族传统的祭祀节日

关于赫哲族的节日习俗 唱起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那优美舒展的“赫尼哪”调,总会让人想起生活在我国东北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民。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称“赫真”(意为:“东方的人”)、“奇楞”(意为“住在江边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人口约4200多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饶河县、依兰县、佳木斯市郊区敖其村等。   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我国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三江沃野,山水纵横,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蝗鱼、蛙鱼、三花五罗、貂皮、麝鼠……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这里的富庶。 赫哲族传统跳神
赫哲人在饮第一口酒前,要用筷头蘸少许酒甩向空中和洒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诸神。但不喜欢喝茶,有时也把小米炒焦后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叶以及小柞树的花苞采来晒干沏水当茶喝,但大多数一年四季均喜欢喝生凉水。   赫哲族妇女生小孩时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嗄牙鱼汤、兔子肉汤以及“莫温古饭”、面片、面汤、鸡蛋等食品。产后三天内不能吃青菜,以免产妇和婴儿泻肚。在坐月子期间均吃滚烫的热饭,以免受凉,影响身体健康和奶汁。   赫哲族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

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 *** ,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 ***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

民族那些传统节日 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 *** ,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 ***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春节,习俗:沐浴、交友
***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

还有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 *** ,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 ***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收获......>>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哈萨克族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克尔克孜族
圣纪节 *** 教历三月十二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 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 教历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 *** 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赫哲族有个什么节日是与相亲有关的?或者是其他少数民族? 花街节:又叫“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一带傣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傣雅人也过花街节,活动内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节期是在农历五月初六。花街节的主要目的是除旧迎新,节日早上,太阳初升之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元江东岸的热水塘草坪,欢歌笑语庆贺节日。老人们世昔话今,青年们唱歌跳舞,小孩子追逐游戏,尽情欢乐。人们还纷纷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create_time]2022-11-04 12:26:32[/create_time]2022-11-17 01:15: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白露饮尘霜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208c21a.f9V9VBE3sEUezgRl5aWFkg.jpg?time=4585&tieba_portrait_time=4585[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4[view_count]

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语言文化简介

一种语言不能没有文字。所以,借用外族文字书写记录自己的语言是极普遍的现象。有的把其它民族的文字直接拿来使用,更多的是先拿来使用,再修改完善,形成自己的文字。与赫哲人有渊源关系的女真人曾使用改造过的汉字,既大小金字。到后来,满民族借用蒙古文字创造了满文,而蒙古文实际上又源于 *** 文。 赫哲语没有文字,但其民族历史悠久,既有口头文学的打磨砥砺,也有在开放环境下丰富发展的历程。赫哲族人口虽少,既与血亲族群往来密切,也和其它民族交流广泛。从今天保留的赫哲语看,尽管是口头语言仍然比较规范,具备使用文字的条件。 赫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大多数通用汉文。赫哲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神话、传说、民间歌谣故事等,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赫哲族神话,如:《莫日根射日》、《月亮》、《北斗》、《彩虹》、《山神的传说》、《虎的传说》等,具有民族特色。 “伊玛堪”是赫哲族特有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常在猎场、网滩或渔村土筑茅屋里说唱。它以讲唱古史和英雄故事为特色。“伊玛堪”说一段唱一段,不用乐器伴奏。大部头的“伊玛堪”要说唱很多天,小部头也得唱几天,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形式自由。“伊玛堪”的内容,有的歌颂英雄事迹,有的讲述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 据调查赫哲族民间保存的“伊玛堪”作品有40余部,已采录的有《希尔达鲁莫日根》、《满斗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安图莫日根》、《香叟夏日丘莫日根》等十余部。此外,还有“说胡力”和“特伦固”等形式在民间也很盛行。 “说胡力”是以讲述故事为主的文学。内容包括寓言、童话、神话等各种体裁,形式活泼,短小精悍。通常是老人给儿童们讲述,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特伦固”内容多为传说,如《天鹅姑娘的传说》、《金鹿的传说》等。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


[create_time]2022-09-24 13:54:59[/create_time]2022-10-09 00:10: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优点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5238ad2.z6oqOza-I2ngo6zHhxw7sA.jpg?time=676&tieba_portrait_time=676[avatar]TA获得超过602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上一篇:赣州市教育局局长

下一篇:走光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