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时间:2024-06-13 06:47:53编辑:奇闻君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第一首写诗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时与客共饮,沉醉于西湖的雨景之中;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尤其是其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一、作品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2 、朝曦:早晨的阳光。3、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4、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5、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6、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7、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三、白话译文其一早晨迎客之时,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下了阵雨,客人不胜酒力渐入醉乡。这种雨中之意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美丽的雨景应酌酒和“水仙王”一同欣赏。其二天清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濛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四、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二月间。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create_time]2023-05-30 03:13:10[/create_time]2023-06-14 03:03: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wut的大吴学姐[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574012883,39792336&fm=3012&app=3012&autime=1695179406&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16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 【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赏析: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二月间。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对于“西湖比西子”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create_time]2023-01-03 20:28:58[/create_time]2023-01-11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佩奇星座达人[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c0a2341.aadMlbacs1KmljwRoMdTzw.jpg?time=2446&tieba_portrait_time=2446[avatar]乐于助人是我的座右铭[slogan]星座看个性,星座看人生。[intro]313[view_count]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原文如下: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宋代〕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译文如下: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注释: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朝曦:早晨的阳光。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正、二月间,本首诗即是其中一首。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年—公元1074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赏析如下: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关于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create_time]2023-08-04 11:56:45[/create_time]2022-08-11 09:11:22[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山高松柏林森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9e286f9.Y04DiqK8509s04fLk-cUqw.jpg?time=13374&tieba_portrait_time=13374[avatar]TA获得超过121个赞[slogan]嚯嚯嚯嘿嘿嘿[intro]1591[view_count]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诗是什么

1、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宋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3、注释湖:即杭州西湖。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是显得很美。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4、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create_time]2022-12-21 16:37:20[/create_time]2023-01-05 16:37:2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create_time]2022-07-10 14:53:31[/create_time]2022-07-23 07:05:5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性宁辜戊[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09d701d.9i9DbLWyeluEmyhatgs1Yw.jpg?time=10649&tieba_portrait_time=10649[avatar]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0[view_count]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谁?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全诗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全诗的字面意思:天清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濛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赏析:这首诗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create_time]2023-04-20 18:43:23[/create_time]2022-11-10 11:20:51[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0[alue_good]大愚若智4[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72309f7905298229dae33bdc7ca7bcb0a46d42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slogan]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intro]397[view_count]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原文与赏析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任杭州通判,有一次在西湖上饮宴,见到“初晴后雨”的美好风光,作七绝二首,这是第二首。从两首游湖诗看,诗人这天从早上一直游到傍晚,边饮酒边玩赏。这一天经历了晴天、下雨、雨止、又雨几个阶段。“朝曦迎客艳重冈”(同题第一首诗),可见早上是晴天;“晚雨留人入醉乡”,则晚上又下雨了。诗人正是通过这阴晴变化,写出了西湖特有的风格。 西湖的湖光山色名闻天下,咏西湖的诗篇难以数计,而苏轼此篇不同于一般的描山绘水之作,独辟蹊径,别开生面。清代王文浩《苏诗编注集成》说:“此是名篇,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本人写西湖的诗作也有多首,可是他对此篇特别得意,因而曾多次使用其中类似的词句。如《次韵仲殊游西湖》:“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濛已敛昏。”《次韵刘景文登界亭》:“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次前韵答马忠玉》:“只有西湖似西子,故应宛转为君容。”诗人写作,不仅力求不步人后尘,而且尽量与自己不重复。这是苏轼得意于此,故津津乐道,不避重复。苏轼上述各句也远不及这首中咏西湖的神秀俊逸。 自从苏轼将西子比西湖后,人们竟至把西湖称之为西子湖,不少诗文由此生发出来,例如方回的《问西湖》:“谁将西子比西湖?旧日繁华渐欲无,始信坡仙诗是谶,捧心国色解亡吴!”(《桐江续集》卷二十四)总之,苏轼这首诗一直脍炙人口,影响深远。 这首诗虽然是概括地写,但比具体地写更给人以实感;虽然是虚笔来写,但比实笔更为生动。诗本身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道出了一条审美规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前句写“水光”,后句写“山色”,切紧了西湖的地貌特点落笔。前句写“晴”,后句写“雨”,应题目的“初晴后雨”。以“潋滟”形容晴朗时的水光,传出西湖波光闪动之美,用“空濛”描摩雨中山色,极尽雨雾迷茫之态。写水光,显示其明洁恬静;描山色,突出其朦胧变幻。诗人不仅直书其形,而且缀之以赞赏之词。“晴方好”,“方好”是正好的意思;“雨亦奇”,“亦”与“方”呼应。“奇”在此也是美好的意思,水光潋滟足以说明晴方好,山色空濛也可以称之雨亦奇。西湖晴光与雨中山色,众形奔会,各色纷呈,万象竞妍,群芳争艳,各个方向,各个侧面, 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诗人如将各种景色一一道来,则言不胜言,于是以虚写实,由赞美之词使人去想象具体景象。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由上两句引发出的议论。“淡妆”与“晴方好”相应。“浓抹”与“雨亦奇”相合。“总相宜”,概及两个方面。诗人构思之巧,还在于以绝世美人西施来作比。西施为春秋末越国美人,曾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宠爱的妃子,吴国因此而误事亡国。西施因其貌美,后世成为美女的代称。西湖在杭州市区西。西施是本地著名美人,西湖是本地著名胜景,两者都各有一个“西”字,以美人喻名湖,自然、生动、贴切、巧妙。西施究竟有多美,没有多少人直接描绘,但从她能倾城倾国,足见其美无与伦比。诗人将西湖与西施比,既具体又概括。说具体,讲她“淡妆浓抹总相宜”;说概括,又没有作细致的描绘和渲染。淡妆与浓抹都能显示其美,这才是真美。如果只能浓抹,那便是靠人工粉饰,这种美是外力加工而成,不是天然丽质;如果只能淡妆,那又是不可修饰,虽有美的内质,而缺乏必要的整治。西子的美,淡妆见其素雅,不觉粗陋。浓抹见其艳丽,不觉粉黛。淡妆时如清水出芙蓉,雅秀动人;浓抹时如余霞散绮,光采照人。西湖也是这样,不管是波光粼粼的晴天,还是雨雾迷漫的雨日,都各有其动人之处。 苏轼在此不仅赞美了西湖的风姿,而且说明了一条审美规律。对于审美对象不可存偏见,要看到淡妆和浓抹都有其审美价值。明代谢榛说:“作诗繁简各有其宜,譬诸众星丽天,孤霞捧日,无不可观。”又说:“作诗虽贵古淡,而富丽不可无。譬如松篁之于桃李,布帛之于锦绣也。”(《四溟诗话》)这就能克服审美活动中的偏见。“偏见对审判极为有害,足以败坏一切智力活动,这点是众所周知的。其实,它对高尚的趣味也同样有害,同样足以败坏我们的审美感。”(休谟:《论趣味的标准》)苏轼正是从淡妆浓抹的体会到其中的美感价值,从而提出了“总相宜”的观点。


[create_time]2022-11-19 04:27:38[/create_time]2022-12-03 10:29: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2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

有谁知道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create_time]2022-06-29 12:50:16[/create_time]2022-06-30 08:12:2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性宁辜戊[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09d701d.9i9DbLWyeluEmyhatgs1Yw.jpg?time=10649&tieba_portrait_time=10649[avatar]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create_time]2022-02-28 02:34:44[/create_time]2022-03-07 13:05: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推倒露易丝的才人C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9edb85.UROOdtgvHjbRpcj7Q9WRoQ.jpg?time=7685&tieba_portrait_time=7685[avatar]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89[view_count]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什么景色?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创作背景: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create_time]2022-08-23 04:59:22[/create_time]2022-09-06 22:31: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生活的小招啊[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c541576.cc0rGQWAT7Koh0gDvhH20g.jpg?time=5533&tieba_portrait_time=5533[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33[view_count]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但,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至于称西施为西子,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还与平仄有关系(第三句最后一个字要求仄声字,而“施”是平声字)。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create_time]2021-04-16 07:42:29[/create_time]2021-04-30 20:35: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1[alue_good]尘心之素[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75214e.DgB5yr0GR8-kgAUpb2yqRg.jpg?time=2225&tieba_portrait_time=2225[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48[view_count]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什么 整首诗内容是什么

1、“饮湖上初晴后雨”意思:在西湖上饮酒欣赏开始的晴天和后来下的雨景色。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reate_time]2022-08-23 10:20:50[/create_time]2022-09-03 07:51: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7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0[view_count]

上一篇:饭煲

下一篇: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