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高度重视。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国情教育中,教师在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
2.丰富教育形式。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还可组织一些其它的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搞专题报告会等等。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挂图、幻灯、录像等,使之真正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
3.正确分析认识国情。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
4.巧用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国情教育只有将它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长短差距,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5.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在历史教学中,在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讲国情中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产生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6.注意结合实际。国情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与现实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create_time]2018-06-01 09:11:17[/create_time]2018-06-16 08:57: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毗沙王[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fa9994b.RZNqhPAMvQgw5riPAtny5w.jpg?time=3929&tieba_portrait_time=3929[avatar]爱收集历史素材[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3[view_count]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有着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更重大的使命——素养养育,铸造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让他们的精神站立起来是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历史学科的真正价值不在教与学的法则,而在于学习历史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成功、成人的养育价值,即对人性的养育。当历史教学还在普遍流行历史知识传播手段或传授技术上的不断花样翻新、想尽各种法与招式解决学生“怎么吃”的问题时,我们会经常这样问自己:对于一个几近成年的高中学生来说,历史课堂教学是告诉他们“怎么吃”重要?还是“吃什么”更重要?理所当然,中学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吃的问题,而是要基于成长的需要,解决吃什么,提供什么样“营养”的问题,吃什么比怎么吃更重要。成长需要营养,它不会管太多这个营养是怎么吃进来的,如同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吃鸡蛋是因为它有我们所需要的营养,而不是天天去研究这个鸡蛋是哪个母鸡生的?是怎么生下来的?我怎么把鸡蛋吃下去?因此,以养育学生人格人性为主要目的的历史教学内容选择与历史教育价值的挖掘就显得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重要得多了。知识固然可以产生力量,过程与方法也能培养能力。但从历史知识中挖掘出的价值观却能决定方向,用真的史实和美的方法养育善的价值观。历史知识只有在帮助学生追求真善美时,才是最重要的,智慧与价值观比知识与能力更重要。如果高中历史课堂缺乏价值引领的正确选择,就很容易培养有学问甚至是有艺术修养的恶魔,或精神变态者;任何机会都有可能变成陷阱与危害,能力越大,破坏性越大。素养立意与养育是中学历史课堂的核心目标与最主要的追求。1.笨鸟也有矮树枝:人人都是爱因斯坦的人才观是素养养育的基础斯黛肥在《这才是判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一文中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新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雄也认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新教育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自然生命强调长度,社会生命强调宽度,精神生命强调高度”。“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法,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在学校里呈现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和伟大事物相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最终成就自己[1]。”而中学历史教材描述、记录和呈现的大部分都是历史上的“伟大事物”,历史课堂就是直接让每个学生与“伟大事物”经常相遇的场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课堂上相遇伟大的事物,历史教师就首先必须具备全面的人才观。因为每个生命都会有自己的光芒,即使是一只笨鸟,上帝也为他准备了一根矮树枝。这也是中学历史课堂进行素养养育的基础。第1,人才不再只是精英的专属。当今世界既需要少数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大量做普通事的大众化人才。任何人只要他遵纪守法,对社会有所贡献,被这个社会所接纳或需要,他就是人才。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分层培养,重点应该放在普通人才培养上;不能为了培养少数精英人才而让大部分普通人才陪玩“高尔夫”。随着4D工业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人人都是爱因斯坦,乔灌各擅其美,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不可缺乏的人才。乔木大材可以做高大上的栋梁,或桌椅板凳;灌木在社会上同样不可缺少,可以绿化这个世界,改善人类所需要的空气;也可以减少雾霾;还可以制药,或制成黑粗茶或普洱茶。当人们把乔木制成栋梁之才时,灌木黑粗茶也会因为收藏时间长而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宝贝。因此,当今的教育必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能力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走向“素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让教育不再只是为培养少数几个精英分子服务,它必须面向所有学生,为所有学生的成长和提高他们素养提供“有机肥”。第2,大众教育时代的来临,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基础化、通识化和大众化。这种普遍化的大学教育,已无法为学子们提供“超额利润”,知识已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了,也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阶梯。从概率上讲,社会所认可的世俗成功,往往只是少数人的成功。事实上,现在的高考早已不再是选拔几个精英分子了,大学也不仅仅只是培养少数几个顶尖人才。当大多数人都有机会读大学时,中学历史教育就必须要服务于广大平凡之辈的人性与成长,以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坦然面对生活挫析与苦难,培养平凡、平谈、平坦、平静、平常甚至平庸的幸福快乐人是今后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常态,不歧视甚至要鼓励学生成为幸福的普通人,历史教育不但要为精英服务,更要为平常人服务。第3,健康、普通而幸福地活着也是人生的成功。为了成功而折寿,或变成了高学历而野蛮的人绝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养育人格,让他们的精神站立起来,帮助他们找到幸福的生活方式。而不单单是世俗是认可的升官发财,或事业有成。“三平两健康(三平是平淡、平凡、平常,两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是一种成功,是一种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拥有的成功。当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遭遇命运的反复无常或不公平时,他能笑着说:我依然能保持着美丽的心灵,继续追求着做一个善人、好人,因为历史让我对未来不再恐惧!第4,适当与适度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才是最好的教育。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基于知识的贫乏和知识对改革开放的重要,人们对知识十分渴求,如同一个人要解决温饱一样,中国初步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应试教育成为了学生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唯一追求,白加黑(白天加黑夜),横七竖八(每周课程表横着看七天,竖着看每天八节),争分夺秒,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多的知识。殊不知,当教师的知识传授过度或热衷于满堂灌的时候,学生知识过量摄入如同吃得太饱一样,容易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容易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下降,严重挤压学生未来发展与提升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能力”决定一切,能力解决一切,能力证明一切,全社会形成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不大,或无法精英化时,他所接受的教育与培养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对精英化人才的过度关注与培养,事实上侵犯了其他非精英人才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力,重点中学、重点班的设置就是最大的教育不公平。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能力体系,历史教育都没有权利强行占满学生的全部时间和空间。的确如此,成长期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但这个主要目标不是学生成长的全部,要给他们留足自我反刍与成长的闲暇时间与活动空间,让他们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真正的教育既要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又要他们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2.用良知点燃课堂:历史教学能让学生习得终生受用的素养“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其中,尤其能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就是核心素养[2]。”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由遗传、环境、社会来决定的,其中的学校教育对个人素质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而这种关键性作用又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各个学科和它的核心素养中,多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共同组成与形成了学生个人的素质。当学生走向社会时,他们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也许早就忘记了,但他们学历史时所形成的核心素养却让他们终生受用,他们与哪些没有学过历史的人在素质方面、特别是情商方面就是有不一样的表现。因此,历史学科在养育学生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核心素养即是“时空逻辑、史料实证、发展眼光、多元联系、客观评判、置身理解”等六个方面。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能时时、处处、事事具备“基于时空与实证、立足发展与多元、善于理解与评判”的价值理念与素养[3]。(1)时空逻辑。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与地理条件下发生。历史时空观具体落实到中学历史教学,主要表现为: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时间逻辑与空间逻辑,通过分期、分段、分地域、分国家、分民族的方式来描述和认识人类过去的发展。并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考察与理解它们存在的意义。时空逻辑对学生进行了人文养育的主要表现有:一是认识任何事情都是建立在时空基础上的,这是学生未来做人处事的基础要求。二是时、空、事三者共生相机,历史事件一定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过去的时空,一定有很多我们已知和未知的事情发生了。时间到了,空间也具备了,我们就应该做完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要理解世间有很多事情不能错过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三是要善于把握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意义是完全不一样,效果和影响也可能是绝然不同的。四是掌握事情发生的、发展乃至整个进程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因素,建构起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因果关系,并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意义,正确对待自己人生过程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或对整个社会的人和事都能做出正确而且合理的解释与恰当相处。(2)史料实证。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人文社会科学。任何历史结论与评判都必须基于真实的、可靠的历史史料,论从史出,证由史来。自觉养成以史料为依据的证据意识,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孤证不立。能够把有价值和意义的史料作为论证历史结论的证据,形成历史论证的实证意识。史料实证对学生进行了人文养育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史料实证至少能够养育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与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待人处事过程中,形成自觉的实证意识,学会如何搜集、选择和使用各种信息,并养成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的习惯,并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比对判断信息能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二是不仅要善于搜集信息,还要善于判明它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史料来源要具有广泛性,以客观的态度辨析史料可靠性和史料价值,准确判断所选史料的价值,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三是形成较高水平的实证意识,并能从信息中形成新的问题,建构属于自己的价值叙述和情感态度。四是学会在论证过程中注重逻辑推理;论证过程严密,结论必须是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史实基础上的,只有史实史料真实了,结论才可靠。五是虚假或伪造的历史培养不出善良与诚实的公民,达不到凭证据说话和理性处事是公民社会这个基本要求。只有真实而崇高的历史才会让我们拥有走向未来的信心。(3)发展眼光。人类历史是永无止境地向前发展的,任何人、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在中学历史教学任务中具体体现为: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线索、变化和发展的基本情况,辩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形态,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潮流。发展眼光对学生进行了人文养育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对历史进程中变化、延续、继承、发展的总体把握能力和具体辨明历史发展变化基本形态与类型的能力。二是人类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是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前行的;它不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即便是历史有停滞或后退现象,那也只是发展过程中的暂时曲折。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学科知识的延续、变化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了只有具备历史发展变化这个宏大的视野,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和自己未来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趋势。三是理解不同时期历史发展的差异性与演进的关联性,明了不同时代之间、过去与现在的共同点与区别,以及历史的传承;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的借鉴性与现实性。(4)多元联系。历史不但是发展,而且联系是多元的,这种多元联系往往表现在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具体性与特殊性之中。历史的多元联系落实到中学历史教学主要表现为:多元联系既体现在民族、国家、地区之间;又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宗教、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也体现在社会中每个个体存在的不同经历、想法、信仰与态度。了解人类历史在各个地区、国家、民族以及各个领域的多样化发展情况及纵横联系,需要我们精准把握和认识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多元联系对学生进行了人文养育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学生未来的人生和所处的社会,与我们学过历史一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机关联,多样性、复杂性、具体性、特殊性不但常常表现为内外联系,如纵横联系、古今联系和中外联系等。二是学会从整体关注、把握和解释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普遍联系,不能单一的、独立的、分散的看待事物。三是具备历史发展存在多样性与多元选择的观点,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也要看各个文明之间的独特性、交融共进及相互影响。四是重视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系,立足现实,追溯历史,研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五是善于把各国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发展大背景中进行综合考察,也要善于挖掘各国文明的影响与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服务。如政治文明中的“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经济文明中的“社会公平、整体效率、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中的“宽容、妥协、尊重、欣赏、开放”等。(5)客观评判。秦晖认为:“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解释,去解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如果不去解释,历史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4]。”冀朝鼎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书自序中认为:“新的经验会导致新的历史见识,而根据新的见解,又可以阐述新的问题,可以重新审查新老论据,可以从大量似乎无用的资料中挑选出颇有意义的事实来。因此,历史必须不断地加以再写,才能满足各个特定时代中人们的需要,再写历史是人类为驾驭历史力量所作努力的一部分,而在历史过程的每一转折点,这一任务都变得特别迫切。”克罗齐也认为“从观念形态上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上三位贤哲告诉我们这要样一个历史规律:每一代都有权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对历史,一代有一代的经验,一代有一代的解释。历史评判是建立在对史实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任何历史叙述实质上是对过去的阐释与评判,不仅包括史实的描述、整理、组合,也包括叙史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如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人对历史的解释与评判是不相同的,是多元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历史的解释与评判也有可能不同。客观评判落实到中学历史教学就主要表现为: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阐释,辩明导致历史解释与评判不同的原因;能够对史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判断,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能够运用正确的史观,全面清晰地论述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不能预设结论进行推理论述,要么一否到底,缺乏必要的敬畏与温情;要么顶礼膜拜,满是盲从与妖媚。温情敬畏、折中持平、严厉谴责等都可以是自己的观点与结论,但这种结论或观点不能是先预设好的,严重违背论从史出的研究逻辑。客观评判对学生进行了人文养育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历史评判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史实基础上的,历史不是胜利者的宣言书,也不是失败者的墓志铭,它因真实而崇高。在课堂上,我们既不能神化、圣化、美化、正统化、维新化、妖媚化历史,把他捧得缩地戡天;也不能丑化、矮化、僵化、妖魔化历史,把它骂得天诛地灭。二是立足于当代社会需要,置身当时历史情境,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要性。正如史学大家袁伟时所说的那样:“现实环境也会刺激历史研究者的思考,影响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对史料的选择和分析。”三是接触不同的史料的历史叙述,理解别人的历史评判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段和不同方式形成对历史的解释,并探究其意图,客观评价各种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了解为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体系会导致不同的评价。四是通过对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与评判,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是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评判,让本质性的认识成为历史教学的灵魂与学生成长所需要的人文素养,历史让学生对未来不再恐惧。这也是学生通过客观评判历史获得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的养育。(6)置身理解。置身历史理解是指历史本身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理解的认识过程。前者以史料为主,后者以历史概念、历史范畴为主;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和内容,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再现;两者不能等同,后者是抛弃了历史发展中大量非本质的、支流的、偶然的东西,集中反映历史发展的本质的、主流的、必然的东西,从而形成了客观的历史理解;后者反映前者不是对历史的背离,而是以严密的逻辑、前后一贯的形式对历史的深刻的反映与认识,它主要体现在客观解释历史、宽容历史、认同历史之中。置身理解具体表现为:能够理解各种历史叙述的内容含义与要点;能够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实,对历史形成合理的想象与理解;认同并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动机与效果、偶然与必然。这种建立在历史解释基础上所形成的历史认识,不但是中学历史的灵魂,更是学生成长需要的人文素养,历史让学生对未来不再恐惧。置身理解对学生进行了人文养育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将历史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考察、阐释与理解,设身处地理解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二是让思维回到历史现场,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结果、性质、影响,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三是从历史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不能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或标准苛求于古人;从而分析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性质、意义和影响。四是理解是基于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反过来,历史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价值取向有助于养育上述“三观”。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不仅是机械传递人类自己的记忆,更重要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与人类共同追求,为社会个体提供成长养分与人生启示。五是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六是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尊重、理解、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与胸怀。3.心中时常有风景:历史教学素养目标的挖掘与制定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文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并特别强调它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是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导航仪。历史教育的本质是养育人格,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的精神站立起来。提前准备好从事各种职业或事业所要求的素养基础,尽量避免德不配位。当一个人智商不够、能力不强时,超强超足的情商、品德和素养都可以弥补其不足,同样可以让他事业成功,人生幸福。但是,当一个人智商超高、能力超强而情商、品德和素养严重不足时,高智商和超能力根本无法弥补德行和素养缺陷,人生很难获取巨大成功,容易遭遇各种障碍,甚至毁灭性打击。因此,中学历史要善于挖掘、制定、落实每一个历史知识的素养目标,让它们为学生成长服务。第1,挖掘与制定素养目标不可缺失的观念:以素养养育为核心的中学历史教学目前存在六大问题:一是对历史教学素养概念的认识和界定摇摆不定。二是对每个或几个历史知识点素养目标的制定含糊其辞。三是对历史的解读与认识是一知半解,或过度解释。四是围绕素养养育核心目标的教学设计是两张皮。五是价值观引领容易扭曲变形。而当前我们的历史课堂主要是存在第六大问题:课堂以展示教师的优秀为主,远离以学生为核心。课堂教学中表演的丰富性、游戏比赛与讲故事的灵活性、绘画演讲与对话的新颖性等都是用来佐证上课老师的卓越,而不是用来服务学生的。不断让课堂来展现上课教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超群的专业技能、新颖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手段等,让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中的配角。学生之间的同伴交流与合作也主要是为衬托老师而做秀,课堂的讨论、合作、思考和多姿多彩的活动只是为了制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假象。即便是这样的做秀也被严格限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以不影响展示教师的优秀为目的。学生的讨论与真正意义上的探究都是蜻蜓点水,始终处于变相的被压制状态;深度思考与思维发展更是浅尝辄止。上述这些不良现象在各级各类优秀课、示范课、比赛课中表现得更加严重。正是基于当前的历史教学现实,素养目标的挖掘与制定必须具备几个不可缺失的观念。其一,学生是一切素养目标的最终目的,是历史课堂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养育学生素养、为他们成长提供合适的营养是中学历史课堂最主要的目标和功能,基如此,历史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历史教学内容的恰当选取、历史教学流程的合理编排、历史教学评价的选择与使用等都必须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基础上。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知识构建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与个性形成、合作竞争与交流互动等都是所有学生的事,人人有份。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效能是既能让学生广泛参与,又能学生满足个性需求。其二,素养目标对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起着指导、引领、辐射作用,是学科素养目标的上位目标,是建立在“目”基础上的“纲”。知识与技能产生力量,过程与方法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决定方向;进一步简言之即是“知识产生力量、价值观决定方向”。过去,知识立意与能力培养是学生的整个世界;但知识与能力也如同喂养孩子的母乳,开始不吃,成长会受一定影响,但如果一直吃下去,就一定会精神营养不良。现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已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走向更为本质的素养体系。因此,再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都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或主旨,课堂一切的主旨是学生的需要与对他们成长的养育,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永远只能附从学生素养养育的需要。没有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的历史教学课堂,只要它符合上述要求,同样是精彩的课堂。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再精彩,也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传播手段,是以服务课堂、服务教师、最终服务学生为主旨。万千课堂,唯此为大。其三,评价一堂好课的根本标准是对学生素养养育程度的高低或是否适合。一堂优秀的历史课可以展示教师播音员般的普通话、幽默风趣的语言、前沿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渊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灵活丰富的教学策略、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展现整堂课的丰富性、灵活性与新颖性,让教学有难度、思维有高度、发展有长度、拓展有宽度。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上述所作所为都必须以养育学生素养为中心。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朴实简约重于奢华花哨、内容效果重于形式氛围、价值导向重于知识能力、素养养育重于考试分数。如果基于学生的素养目标无法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雄居山顶的导航塔,或被严重弱化和边缘化的话,本该简约而养育人生的历史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在繁琐、杂乱的人灌或机灌面前无所适从。同时,中学历史课堂还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一堂课的功能无限放大,严重挤压学生成长与养育的时间、自主发展的空间。高效不等于容量大,好课不等于目标多。适时、适量、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吸收和消化才是最理想的课堂容量追求。确定一二个教学目标,解决一二个教学问题,运用一二个教学策略,传授一二个学习技巧,完成一二个教学任务,养育些许人生素养。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是以养育学生素养为核心,教学容量简约而不简单;教学活动适度而不纷繁,不能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多彩但不能变人灌为机灌,更不能眼里只有优秀生而没有全体学生。其四,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养育的基础,“任何认识和结论的得出都要在建立在坚实的史实之上,从历史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社会和人生,没有历史知识作为思考的原料和进行比对的参照,也不可能真实、准确和有实效。从历史素养的高度看,历史知识既是具体的,也是整体的,既是独立的,也需要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左右相逢,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和独特,也要对它进行消化、加工、提炼[5]”。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均对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作了明确的规定。如高考大纲规定了28个一级知识点,90个二级知识点。如果没有历史基础知识作为媒介与依托,学科能力培养与学生人生养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create_time]2017-04-07 06:30:26[/create_time]2017-04-22 06:27:1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闹人风资综765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4f6ebba.nZtszCKPWFXRuh3lrtGRig.jpg?time=7994&tieba_portrait_time=7994[avatar]超过4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68[view_count]
国情教育的国情教育侧重的基本内容
1、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热爱党和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尊严,树立国防意识。教育师范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现实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从而了解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2、渗透基本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环境稳定,热爱人民、国土、资源、文化、语言和优秀传统教育,使学生珍视本民族光荣历史和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鄙视和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深入了解家乡实际,辩证分析本地优势和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3、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展望未来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展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毫不动摇地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create_time]2016-05-31 13:41:51[/create_time]2016-06-15 12:07: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旷畴0D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2d2c101.YT4gWv6WGaEcQvMrI-w9Fg.jpg?time=3663&tieba_portrait_time=3663[avatar]TA获得超过28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90[view_count]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分裂 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势力和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都有所不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虽然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但是也具有共同的内容和特点。教育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入手,特别是要学习近代史和现代史,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积极效力;为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同进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使人民群众懂得我们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国际主义者。
[create_time]2022-10-29 20:59:48[/create_time]2022-11-07 17:38: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枚乐悦5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da1b365.8cMZg63fy0tab-KUGRFlsQ.jpg?time=9704&tieba_portrait_time=9704[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78[view_count]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哪些?
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以及为保卫祖国和维护祖国尊严而献身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如下。1、爱国主义的基础是作为国民对自己祖国的了解。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形象直观,要让他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成就。2、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统一而奋斗。3、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要针对未成年人特点,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等形式,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4、要利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历史遗迹等教育基地,结合节日、纪念日和团队活动开展教育,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create_time]2022-03-08 13:08:37[/create_time]2022-01-14 18:06:4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3[alue_good]anmy202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038a062.cIOyFON8Tl4cXdDs6y7qsA.jpg?time=9740&tieba_portrait_time=9740[avatar]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403[view_count]国情教育的核心基础是什么
爱国主义。扩展内容:1、为所有人,为所有人。朱永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2、是重视心理状态,提倡成功经验。虽然有些人活着,但精神不好,活着总比死好,与死没有区别。这与诗人赞可嘉的一首诗是一致的:“有些人活着,他死了。”尽管诗人有另一种含义,朱永新却用它来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是要使人不断地感到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3、是强调个性发展和个性教育。朱永新说,这些特点并不意味着完美,但这些特点是卓越的。去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全球9个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然而,苏州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完美城市。它有一个双翼城市模式和2500多年的文化遗产。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如此。没有自己的特点,就不能说是才华横溢。4、是让师生以人类的高尚精神交谈。我们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老师真正融入社会,真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我们必须与人类的高尚精神进行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经典是对话的最佳方式之一。
[create_time]2022-12-29 12:59:22[/create_time]2022-12-15 15:11: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百度网友980b5fc[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a24582b.dNJImKN7njT432bkn-ZTug.jpg?time=3068&tieba_portrait_time=3068[avatar]TA获得超过6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7[view_count]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中国基本国情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变化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源于我们已经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表明我国将由大国成为强国;又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create_time]2021-12-28 17:34:33[/create_time]2022-01-04 16:51: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社无小事[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d8320ad30a1e19c1e96686b3d51cd295.jpeg[avatar]游戏也是生活的态度。[slogan]游戏也是生活的态度。[intro]2957[view_count]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基本国情: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5.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扩展资料:1、根本任务: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更多的急流险滩,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基本内涵:我们把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所面临的一些有利和不利因素称之为国情。国情不能简单地与国家情况等同,国情是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联的那部分国家情况。国情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国情从一定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重要类: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基本国情是各类国情的概括和提炼。3、实践证明:重要启示 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从本出发,从主观愿望出发,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还是从中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本国情
[create_time]2019-10-28 10:40:32[/create_time]2014-07-15 22:12:40[finished_time]11[reply_count]110[alue_good]百度网友f5f6f5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c66aa0a.u0RtcwzDvntV_495mWpadQ.jpg?time=5203&tieba_portrait_time=5203[avatar]TA获得超过299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2717[view_count]要广泛开展什么教育
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共六个部分,分别是:总体要求,基本内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加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领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始终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新的教育活动。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它要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其实质是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转化为个体道德品德的过程。
[create_time]2023-06-24 19:25:20[/create_time]2023-07-05 20:34: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谨记小柒6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c3f5183.Bvhd9V8yMpLkHfcL-rzunw.jpg?time=7615&tieba_portrait_time=7615[avatar]TA获得超过42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