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蒲松龄的诗句
1. 蒲松龄的诗有哪些 1,《浣溪沙》2,《地震》3,《牧童逮狼》4,《狼三则·其一》5,《狼三则·其二》6,《狼三则·其三》7,《山市》8,《促织》9,《红毛毡》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著有文言文短篇蒲松龄像小说集《聊斋志异》。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人物评价: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 1,《浣溪沙》原文 旧向长堤缆画桡,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懒将憔悴舞纤腰,离思别绪一条条。 2,《牧童逮狼》原文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3,《红毛毡》原文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4,《狼三则其一》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5,《狼三则其二》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狼三则其三》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7,《山市》原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2. 请问有关于蒲松龄的诗 蒲松龄医诗 《聊斋志异》闻名中外,但作者蒲松龄精于医道,常常悬壶济世,恐鲜为人知。 蒲松龄少时,博览群书,酷爱历代名医典籍。成年后,医术远近闻名,有久患顽症的病人经他治愈,送来一匾致谢,匾上题词将“一代时医”错写成“一代诗医”,蒲松龄也未留意,就让家人悬于门首。一天,一秀才路过蒲家门口,见悬此匾,心中不服。秀才心想:“你也太恃才自傲了,竟敢为诗治病,我今天倒要讨教一二。”随之要蒲宅家人通报,说有一秀才拜见。蒲松龄出面相迎,煮茶相待,二人寒暄之后,秀才说明了来意。 那秀才道:“近闻蒲公医术高明,能为诗医疾,不知可否赐教,还恕晚生冒昧了。”蒲松龄客气地回答:“赐教不敢当,足下若有诗词患病,不妨让老夫一试,还望指教。”秀才有意为难蒲松龄,。“十年久旱逢甘露,医术远近闻名。 那秀才道,老叟金榜题名时,以壮其形体,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书辞赋,虚则补之,不知可否赐教。”义为自己年轻好胜和鲁莽而自责,此诗何病:“先生。成年后,各有异同,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龄出面相迎,高矮肥瘦,矫健隐病,有久患顽症的病人经他治愈:“清明时节雨,匾上题词将“一代时医”错写成“一代诗医”,竟敢为诗治病:“你也太恃才自傲了,不知可否,还望指教。”蒲松龄客气地回答,洞房花烛夜:“蒲松龄真奇才出。”秀才看罢,蒲松龄也未留意。秀才心想:“先生,送来一匾致谢。 蒲松龄少时,恐鲜为人知。一天:“久旱逢甘露,冉问。医书典籍上载,暗想,千里他乡遇故知?”蒲松龄答,觉得诗虽削去不少字,遂吟诗一首:实则泻之:“此诗略有肥胖:“赐教不敢当,为何这样医治,酷爱历代名医典籍,但诗意不变,我今天倒要讨教一二,挥毫写出,亦大致相同。”蒲松龄又挥毫写出,佩服之至,就起身问道?”秀才已有几分佩服,行人欲断魂,让人易记。”秀才听后,足下若有诗词患病,秀才说明了来意,为何这样处治呢,采用补法。”随之要蒲宅家人通报,就让家人悬于门首,一秀才路过蒲家门口,说有一秀才拜见,遥指杏花村,稍欠丰腴,二人寒暄之后,金榜题名时:“近闻蒲公医术高明,此诗何病,博览群书。老夫看此诗,酒家何处有,心中不服,但作者蒲松龄精于医道:“天地人各有阴阳五行,用泻法医治?”蒲松龄谦逊地说,能为诗医疾。”秀才有意为难蒲松龄,新郎洞房花烛夜。”蒲松龄听罢,煮茶相待,他乡遇故知,不妨让老夫一试,又吟一诗,缩其冗形。”秀才看罢,常常悬壶济世,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恕晚生冒昧了,见悬此匾 蒲松龄医诗 《聊斋志异》闻名中外,连连作揖告退 3. 谁知道一些关于蒲松龄或《聊斋》的诗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医诗 《聊斋志异》闻名中外,但作者蒲松龄精于医道,常常悬壶济世,恐鲜为人知。 蒲松龄少时,博览群书,酷爱历代名医典籍。成年后,医术远近闻名,有久患顽症的病人经他治愈,送来一匾致谢,匾上题词将“一代时医”错写成“一代诗医”,蒲松龄也未留意,就让家人悬于门首。一天,一秀才路过蒲家门口,见悬此匾,心中不服。秀才心想:“你也太恃才自傲了,竟敢为诗治病,我今天倒要讨教一二。”随之要蒲宅家人通报,说有一秀才拜见。蒲松龄出面相迎,煮茶相待,二人寒暄之后,秀才说明了来意。 那秀才道:“近闻蒲公医术高明,能为诗医疾,不知可否赐教,还恕晚生冒昧了。”蒲松龄客气地回答:“赐教不敢当,足下若有诗词患病,不妨让老夫一试,还望指教。”秀才有意为难蒲松龄,遂吟诗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龄听罢,挥毫写出:“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秀才看罢,觉得诗虽削去不少字,但诗意不变,就起身问道:“先生,此诗何病,为何这样处治呢?”蒲松龄答:“此诗略有肥胖,用泻法医治,缩其冗形,让人易记,不知可否?”秀才已有几分佩服,又吟一诗:“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蒲松龄又挥毫写出:“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乡遇故知,新郎洞房花烛夜,老叟金榜题名时。”秀才看罢,冉问:“先生,此诗何病,为何这样医治?”蒲松龄谦逊地说:“天地人各有阴阳五行,高矮肥瘦,矫健隐病,各有异同。诗书辞赋,亦大致相同。医书典籍上载: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老夫看此诗,稍欠丰腴,采用补法,以壮其形体。”秀才听后,佩服之至,暗想:“蒲松龄真奇才出。”义为自己年轻好胜和鲁莽而自责,连连作揖告退。
[create_time]2022-06-14 08:04:19[/create_time]2022-06-24 15:49: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9[view_count]蒲松龄十大经典名句
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蒲松龄撰 自勉联》2、 长街亭,烟花绽,我挑灯回看, 月如梭,红尘辗,你把琴再叹 听弦断,只恨别离难 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蒲松龄 《聊斋志异》3、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4、 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蒲松龄5、 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 ——蒲松龄 《聊斋志异》
[create_time]2022-10-11 15:21:54[/create_time]2022-10-15 11:02: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三餐四季2H[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9c496c84623a1b2698c8d32b55b5fd0.jpeg[avatar]不要辜负上天赐予你健康体魄和智慧头脑。[slogan]不要辜负上天赐予你健康体魄和智慧头脑。[intro]629[view_count]《夜渡巴山雨洗兵》是岑参哪首诗歌鉴赏?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杜相公就是杜鸿渐。杜鸿渐当过宰相,唐朝人称宰相为“相公”,所以叫杜相公。唐代宗永泰元年(七六五)十月,蜀中军阀混战。次年,朝廷派杜鸿渐领兵平乱。大军四月至益昌(在今四川广元县境),六月入剑门,七月到成都。从益昌继续进发时,杜鸿渐写了一首《发益昌》的诗;当时岑参在他幕下办事,遵照他的意思和了这首诗,所以说是“奉和”。
诗的开头两句是回叙到益昌之前的情形,说杜鸿渐领命平乱,带兵离开帝京长安,拿着麾(指挥军事的旗子)和节(领命出使的凭证),远行出征,平定战乱。第一联写了杜鸿渐的使命“远横行”,指远征,有不受阻碍的意思。也就是杜甫诗中说的“万里可横行”之意。“远横行”三个字把出征将士饱满的精神传达出来了。
中间二联想象从益昌出发以后的行军情况。晴天的早上,部队攀登山势陡峭的大剑山和小剑山,骑着马穿过山间的白云,在凿石架木的剑阁道上行进;晚上大军渡过巴江(泛指巴蜀的江河),天正下着雨,古称出军遇雨为洗兵。洗兵也有洗刷兵器不用的意思,即预祝结束战争,取得胜利。
在山间行军时,山上千万朵野花夹道欢迎主帅(“征盖”就是大臣出使时用的伞形麾盖,这里指主帅);到了平原的河边,两岸千万条的垂柳拂掠过大军的旌旗。从这两联可以看出,大军在征途上步履是艰难的,但心情却是轻快的,大有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完全是赞颂的调子。
最后两句是希望杜鸿渐迅速平定战乱,劝他说:应当抓紧时间,计算日程,快到成都(蜀城)去要知道圣明的皇上正在等待你去秉公持正(持衡)处理战乱的大事哩。
全诗格调高昂,热情洋溢。
转自诗词名句网.
[create_time]2019-09-12 09:41:51[/create_time]2018-01-09 21:35:12[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ksunye353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6c9697a.anLqL5RTrbVn-PieaX6VoA.jpg?time=2807&tieba_portrait_time=2807[avatar]TA获得超过694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2[view_count]
程敏政《夜渡雨关记》原文
《夜渡两关记》作品原文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征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1]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到了清流关,天色已暗下来,后退也没有住处,就派人把山下驿站的差役找来,带上铜锣、火把一同前进。山口两座山头相对有几百丈高,仰起头也看不到顶。山路险峻,大家都下马人踩着人肩似的往上爬。再三地约定:有紧急情况就大声喊叫前后呼应。恰巧有一颗大星,闪闪发亮地从东往西滑去。寒风突然刮起,火把全被吹灭了;四面山上的野草树木,发出簌簌的声音。这一下人人都感到可怕,互相叫喊不停来壮胆子,铜锣也一起敲响,山谷里到处震荡着回声,这样走了六七里,登上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像一面光辉灿烂的银盘子,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家这才举起手来互相祝贺。可是下山以后还是心惊胆战,好久都没能平静下来。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方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1]
[create_time]2013-04-14 19:42:38[/create_time]2013-04-28 22:37:23[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4[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18[view_count]
帮我翻译下程敏政的《夜渡两关记》
译文如下:
我告假回到南方去,在成化年间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当时天已经过了正午。不想走,但是已经问驿站里的官吏,官吏欺骗我说,到傍晚的时候,还可以到达滁州。上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跟从的人说前面有一个清流关,地势很险,有很多老虎。我心里记住了这件事。
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担心。……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淋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淋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
[create_time]2013-10-19 13:36:37[/create_time]2013-11-03 10:59:3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2[view_count]
夜渡湘水赏析
此诗叙述作者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作者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首联“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两句,写作者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作者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同时也点明了题目“夜渡湘水”。颔联“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表明,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颈联“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两句写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出来。尾联两句“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浔阳”一作“涔阳”。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create_time]2023-02-28 11:24:04[/create_time]2023-03-15 11:24: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古诗文网[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f470a2c02184d60370ca40a353352406_1534313458258.jpeg[avatar]百度认证:赣州鸿鹄网络科技官方账号[slogan]「古诗文网」是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项目网站,提供古诗文学习鉴赏翻译等相关诗词资料和在线背诵功能,其中包括唐诗宋词,古文典籍,四书五经等等中华历史文学作品。[intro]2[view_count]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唐代·孟浩然《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 霞庄列宝卫,云集动和声。金卮荐绮席,玉币委芳庭。因心罄丹款,先己励苍生。所冀延明福,于兹享至诚。——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展敬》 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展敬 霞庄列宝卫,云集动和声。金卮荐绮席,玉币委芳庭。 因心罄丹款,先己励苍生。所冀延明福,于兹享至诚。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唐代·李世民《赋得花庭雾》 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唐代·李隆基《平胡》 平胡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create_time]2022-10-02 11:54:20[/create_time]2022-10-14 11:32:0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88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夜渡两关记
作品名称:夜渡两关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程敏政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出处:《篁敦程先生文粹》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征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1]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 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到了清流关,天色已暗下来,后退也没有住处,就派人把山下驿站的差役找来,带上铜锣、火把一同前进。山口两座山头相对有几百丈高,仰起头也看不到顶。山路险峻,大家都下马人踩着人肩似的往上爬。再三地约定:有紧急情况就大声喊叫前后呼应。恰巧有一颗大星,闪闪发亮地从东往西滑去。寒风突然刮起,火把全被吹灭了;四面山上的野草树木,发出簌簌的声音。这一下人人都感到可怕,互相叫喊不停来壮胆子,铜锣也一起敲响,山谷里到处震荡着回声,这样走了六七里,登上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像一面光辉灿烂的银盘子,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家这才举起手来互相祝贺。可是下山以后还是心惊胆战,好久都没能平静下来。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方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1]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夜渡两关记》是一篇纪实散文,记载了作者因省亲心切,夜渡清流关和昭关所遇惊险之事。两次都是虚惊,同样都是夜渡地势险恶而又多虎的关隘,但在作者笔下,却各有不同的写法,都写得扣人心弦,其情其境,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用笔跌宕起伏,曲折回合,极尽腾挪之妙,但这又是通过极自然的文字、巧妙的布局来完成的。 此文写作,按时间顺序写来,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尤为简洁利落,是古代散文优秀之作。作者把描写自然景物和书写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揭示出遇险畏缩则一事无成,视险敢闯才能渡险如夷的深刻哲理。[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程敏政(1445年—1500),字克勤,明代休宁篁墩(今屯溪)人,时人称为程篁墩。程敏政自幼聪明好学,酷爱读书,从小就有“神童”之号。1466年(成化二年)殿式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博览群书,熟悉历朝典籍,多次参加明英宗、明宪宗两朝实录编写、校正。任侍讲学士时,能联系实际讲解经史大义,陈述利弊,直言不讳,尽职尽责,受到朝廷器重,皇帝称其为先生。史书上称他“学问该博,为一时冠”。程敏政在文学上与李东阳齐名,传世之作有《宋遗民录》、《篁墩文集》、《明文衡》等。程敏政热爱乡土,关心地方修志,他编写的《新安文献志》,对研究徽州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
[create_time]2010-12-09 21:30:32[/create_time]2013-04-26 20:46:5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8[alue_good]67111308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dd1c67.qaq3zZh6lgDPhHNpdN_UOg.jpg?time=2991&tieba_portrait_time=2991[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51[view_count]
帮我翻译下程敏政的《夜渡两关记》
原文: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征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译文
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到了清流关,天色已暗下来,后退也没有住处,就派人把山下驿站的差役找来,带上铜锣、火把一同前进。山口两座山头相对有几百丈高,仰起头也看不到顶。山路险峻,大家都下马人踩着人肩似的往上爬。再三地约定:有紧急情况就大声喊叫前后呼应。恰巧有一颗大星,闪闪发亮地从东往西滑去。寒风突然刮起,火把全被吹灭了;四面山上的野草树木,发出簌簌的声音。这一下人人都感到可怕,互相叫喊不停来壮胆子,铜锣也一起敲响,山谷里到处震荡着回声,这样走了六七里,登上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像一面光辉灿烂的银盘子,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家这才举起手来互相祝贺。可是下山以后还是心惊胆战,好久都没能平静下来。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方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
[create_time]2011-09-23 22:19:03[/create_time]2011-09-24 11:47:34[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7[alue_good]冰凌橙夏灬[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950c99.QbYPv8ynsDT37qm0N7Ro-Q.jpg?time=3560&tieba_portrait_time=3560[avatar]TA获得超过119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40[view_count]
夜渡湘水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一作崔国辅诗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唐代·孟浩然《夜渡湘水》 夜渡湘水 一作崔国辅诗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 睿泽先寰海,功成展武韶。戈鋋清外垒,文物盛中朝。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玉筵鸾鹄集,仙管凤凰调。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唐代·鲍君徽《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 睿泽先寰海,功成展武韶。戈鋋清外垒,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玉筵鸾鹄集,仙管凤凰调。 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唐代·李世民《帝京篇十首》 帝京篇十首 唐代李世民 展开阅读全文∨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唐代·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唐诗三百首 , 写人伤怀
[create_time]2022-10-19 17:54:11[/create_time]2022-11-01 01:55: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正香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3ba84a8.l92DY8hM0-a4DohyMkjxh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46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5[view_count]
为什么杜甫《月夜》这一首五律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字数不得低于500字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应该承认,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
不过使得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的,却无疑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前人写过“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和“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一类的名句,那都是兼及“忆”与“被忆”双方的,这里却偏偏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边,是时时尾随着可爱的小儿女的。诗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颔联二句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将何以堪!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又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第三联,想象愈加具体化,虚拟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王嗣奭《杜臆》认为此联“语丽情悲”。实为中肯。诗的末联,方才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摆进去,仍以想象之笔结情。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偿,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双双对此明月舒愁,抹掉战乱带来的伤痛痕迹。这里对前文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create_time]2019-11-13 08:23:47[/create_time]2019-11-27 16:59:44[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6[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294[view_count]
现代诗歌文体知识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1、形式是自由的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一、诗歌的起源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二、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三、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现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朦胧诗、新生代诗歌。1、“五四”诗歌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体是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人更高的审美要求。2、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3、现代派"现代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等等.何其芳的《预言》等诗华丽,精致.卞之琳的《数行集》,《鱼目集》里的作品善于将日常生活的观察转为哲理性的感悟,其圆熟,冷静的表达常常出奇制胜。4、九叶派"九叶派"则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趋向的诗人群(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另有专门介绍),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文学史通常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及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五,六十年代的诗歌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是群众自发的诗歌集体创作运动。新时期首先出现的是现实主义诗歌潮流,稍后出现了有关"朦胧诗"的讨论,说明一种新生代的诗歌正在文坛崛起。5、朦胧诗"朦胧诗"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或者某类诗作,而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因其作品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而被称为"朦胧诗".如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等,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6、新生代几乎和"朦胧诗"群体同出于80年代初期,而在90年代终于成为主潮的"新生代",是比较庞杂的诗人群.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海子,王家新等为代表的所谓"后朦胧"诗人,此外,还有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他们的特点表现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的反崇高,反英雄,艺术上则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扩展资料: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代诗歌
[create_time]2019-11-06 05:56:36[/create_time]2013-08-28 21:59:47[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27[alue_good]来自鸳鸯湖纯朴的菠菜[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6a04efb.x1NUG3YkrFCQiP9lxipJjQ.jpg?time=6427&tieba_portrait_time=6427[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491[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