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

时间:2024-06-17 23:08:42编辑:奇闻君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意思及全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hǎi ni cn zhī jǐ,tiān y ru bǐ ln 成语解释: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成语出处: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分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文解释】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全诗及赏析意思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1】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赏析2】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及全诗 柴门闻犬吠出自那首诗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译文: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2]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4]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早安感悟:远时咫尺若天涯,近时天涯若咫尺 不忘来路 山水相逢的是一段往事; 蝶恋春天的是一种情怀; 而我们相遇的,是一个故事。 有些人在我们的生命里,不期而遇, 又在寂静的时光里,渐行渐远。 有些人一旦入心,便再也不会忘记。 时光易老,不忘来路,不改初心。 咫尺天涯 路与路的距离,总可以跋涉; 迟与早的距离,总可以追赶; 成与败的距离,总可以攀越; 生与死的距离,总可以看透。 只有心与心的距离,我们无法估摸。 远时咫尺若天涯,近时天涯若咫尺。 我们熟悉着也陌生着, 在相距很近的地方,在相距很远的路上。 自然随意 关心,不需要甜言蜜语,真诚就好; 友谊,不需要朝朝暮暮,记得就好; 问候,不需要语句优美,真心就好; 爱护,不需要某种形式,温暖就好。 人活着, 圈子不要太大,容下自己就好; 朋友不在多少,自然随意就好。 成熟淡定 真正的成熟不是故作深沉, 而是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的内心淡然; 真正的成熟不是忍受痛苦, 而是知道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成熟最后的举动就是沉默。 接受不了的事,就悄悄承受; 看不惯的人,就默默转身; 最成熟的表情: 不是撕裂的哭声,而是淡定的笑容。 千回百转 流年无恙,浮世清欢, 经过了人生的千回百转,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生命宛如一条河流, 已变得舒缓平静。 那些曾经的伤痕,早已风轻云淡; 那些曾经的快乐,早已一笑而过。 初心不改 岁月无痕,我心已飞过, 当人生的熟季, 收获了沉甸甸的质感。 那份初心, 何尝不是生命里一份欣然的感悟。

[create_time]2022-08-14 20:25:03[/create_time]2022-08-29 13:04:5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72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09[view_count]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谁的诗

这首诗是王勃的诗,诗名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前两句诗从送别的地点落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人站在京城郊外,看到雄伟的长安城为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拱卫,向远处眺望,在风烟迷蒙的地方便是四川的“五津”,点出杜少府要赴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

[create_time]2023-01-31 08:07:06[/create_time]2023-02-05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ray聊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bc3305d307f38cb68b2eba1dff9fb63.jpeg[avatar]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slogan]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intro]4468[view_count]

天涯若比邻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无为在歧路。全文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虽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create_time]2021-10-22 13:23:05[/create_time]2013-06-08 01:05:18[finished_time]10[reply_count]0[alue_good]娱眼大观园[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fd4238c3db56bb62e7f36f566d10684c.jpeg[avatar]人生短短数十载,娱乐至上[slogan]人生短短数十载,娱乐至上[intro]4787[view_count]

什么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是什么?

天涯若比邻上一句:海内存知己。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严整对仗;颈联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create_time]2021-10-28 11:25:07[/create_time]2021-11-09 13:29: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小熊生活百科[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7cdb732a5510b912c9fc2ea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小熊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slogan]小熊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intro]3261[view_count]

“天涯若比邻”的全诗是什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create_time]2007-04-22 12:54:00[/create_time]2007-04-22 12:58:04[finished_time]7[reply_count]1[alue_good]斗猎人的狐狸[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f1bc37c.pUiZZxIkkCYsWFQ2BtvcIA.jpg?time=2827&tieba_portrait_time=2827[avatar]TA获得超过317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588[view_count]

天涯若比邻全诗是什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create_time]2007-05-08 20:35:46[/create_time]2007-05-09 19:24:42[finished_time]8[reply_count]33[alue_good]小倪小猪[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0de5fa1.6vFfJ91mgLnAoyMNROFmaA.jpg?time=2866&tieba_portrait_time=2866[avatar]TA获得超过1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618[view_count]

天涯若比邻的全诗

天涯若比邻的全诗如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朝代】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create_time]2022-11-24 23:29:46[/create_time]2022-10-25 16:46: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脑袋控控[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4dec0b0.PAsQVf9Q6d3AJKQdSkV2gQ.jpg?time=4804&tieba_portrait_time=4804[avatar]TA获得超过31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7[view_count]

天涯若比邻的全诗

天涯若比邻的全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create_time]2023-01-31 19:53:52[/create_time]2023-02-05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伟说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0bee4ba9eadafdf28c92874b973608328709.jpeg[avatar]专注解答教育领域难题。[slogan]专注解答教育领域难题。[intro]19[view_count]

1 “天涯若比邻”——王勃

【读诗人】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并称“初唐四杰”。 后人常称他们“王杨卢骆”。王勃现存的诗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  




【读典故】

滕王阁王勃扬名

  王勃二十六岁那年,去交趾(今越南)探望在那里做官的父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时,王勃听说此地有一处名胜,叫滕王阁,便想乘机游览一番。




  王勃来到滕王阁时,发现阁中热闹非常,原来是洪州刺史阎公在阁中大宴宾客,以庆贺滕王阁重修竣工,当地许多官员和文人学士都来了。王勃于是也递上名帖,以文会友。

  不一会儿,宴席开始了,宾主推杯换盏,好不尽兴。王勃正喝得高兴,只听宴会的主人阎公大声说:“诸位,滕王阁修缮完工,今日盛宴高朋满座,不可无诗文记述啊!不知在座的哪位愿意一显身手?”

  说完,阎公命人取来纸笔,逐桌邀请,但上座那些贵客纷纷辞让。到了王勃面前,他觉得自己正有感想要抒发,就没有推辞,接了下来。没想到,阎公见此情景,却立刻变了脸色。原来,所谓的即景写作只是幌子,阎公的女婿数日前已把文章想好,就等着今天崭露头角了,不料他的如意算盘却被一个不速之客打乱了。阎公一气之下,拂袖离席,到侧厅去休息。

  王勃不慌不忙地拿起笔来,写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两句。早有人报给阎公,阎公说了一句:“老生常谈,平平而已。”

  之后,但见王勃运笔如飞,阎公的家人不断奔进奔出,传递文句。阎公越往后读越惊奇,当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时,不禁拍手叫绝,回到大厅,要亲眼目睹王勃的风采。

  一个时辰不到,王勃就写完了传世名作《滕王阁序(并诗)》。阎公和宾客们读罢再三赞叹,认为王勃的一诗一序, 真乃天才之文,滕王阁必定因此文而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读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2.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3.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这里泛指蜀川。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读后诵:这是一首有名的送别诗。请背诵。

2.读后思:

(1)诗中,王勃的朋友_____将远赴_____上任。

(2)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慰鼓励友人。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拓展】

    公元672年(唐高宗咸亨二年),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无所事事,到蜀地游历,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看到眼前景物,诗人却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于是写下了这首《山中》,请读一读,背一背。

山 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大意: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小锦囊】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甚至再难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这就是——送别诗。

【小展台】

请选择一项任务进行研究,下节课课前展示:

1.百家诗坛:选择王勃的一首诗,讲一讲相关故事。

2.百家诗画:选择王勃的一首诗,配上合适的图画。

3.百家诗乐:选择王勃的一首诗,配乐唱一唱。

4.主题研究:再探究其他的送别诗。


[create_time]2022-07-11 03:10:12[/create_time]2022-07-22 16:17: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那首诗

  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扩展知识:
  1、全诗欣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作品简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3、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create_time]2018-07-31 05:40:54[/create_time]2015-12-06 21:12:32[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2[alue_good]三国之长空[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f80fce46.aIg6onNbDkEwbS6r__Qtwg.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slogan]本人爱好文学,喜欢读名著诗词。[intro]5178[view_count]

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天涯若比邻的意思:原为唐诗一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常用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特指对外国人的情谊。【拼音】[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例句】这次大家就已经许下了一个在未来的约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义词】咫尺天涯、千里迢迢天涯若比邻的近义词1、咫尺天涯【拼音】[ zhǐ chǐ tiān yá ]【解释】比喻虽然相距很近,却又很难相见,像是远在天边一样。【近义词】天各一方、咫尺千里、千里迢迢、咫尺万里【反义词】一衣带水、近在咫尺、天涯若比邻2、千里迢迢【拼音】[ qiān lǐ tiáo tiáo ]【解释】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途遥远。【近义词】天各一方、天南海北、不远千里、路远迢迢【反义词】望衡对宇、朝发夕至、近在咫尺

[create_time]2022-01-01 14:55:06[/create_time]2022-01-06 16:16: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徐老师带你看世界[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8e3ef46fa0072b8a34485cf4f7d35f7e.jpeg[avatar]职员[slogan]环游世界,带你去看浪漫的土耳其。[intro]3777[view_count]

天涯若比邻的全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朝代:唐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扩展资料: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reate_time]2020-12-05 19:15:19[/create_time]2018-10-06 04:01:45[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3[alue_good]娃娃教育小能手[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d6277f9e2f07083c5ceb7ff924b899a901f27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我擅长答教育标签,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您。[slogan]我擅长答教育标签,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您。[intro]2818[view_count]

天涯若比邻上一句?

天涯若比邻上一句:海内存知己。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严整对仗;颈联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create_time]2022-06-30 17:40:30[/create_time]2022-07-15 17:40: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熊生活百科[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e3df8dcd100baa17cdb732a5510b912c9fc2ea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小熊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slogan]小熊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intro]13[view_count]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create_time]2022-08-31 00:27:40[/create_time]2022-09-11 19:01: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3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view_count]

上一篇:天涯明月刀神威

下一篇:天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