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名词解释妙高山是什么意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妙高山王
(杂语)妙高山为山中最高者故曰王。药师经曰:‘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俱舍论十一曰:‘妙高山王四宝为体。’
——《藏传佛教辞典》妙高山
或作妙光山,或善积山。梵音译作须弥山、苏迷卢山。佛家宇宙学所说器世间基础金轮上形成的高山。形势优美故妙,群山之王故高。山东面银质,南面琉璃,西面赤晶,北面黄金。四面天空以及海水,各呈各方宝物光彩。山没海下八万由旬,高出海面亦八万由旬。《藏汉佛学词典》
妙高山,须弥山,苏迷卢山。印度神话中的名山,佛书说此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圆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有四大部洲。《噶举教派史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妙高山
(杂名)须弥山之译名。秘藏记本曰:‘苏者妙也,迷卢者高也,故曰妙高山。’
——《佛学常见辞汇》妙高山
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create_time]2014-10-19 23:28:57[/create_time]2014-11-03 20:50:3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55[view_count]
佛教网名词解释妙高山是什么意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妙高山王 (杂语)妙高山为山中最高者故曰王。药师经曰:‘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俱舍论十一曰:‘妙高山王四宝为体。’ ——《藏传佛教辞典》妙高山 或作妙光山,或善积山。梵音译作须弥山、苏迷卢山。佛家宇宙学所说器世间基础金轮上形成的高山。形势优美故妙,群山之王故高。山东面银质,南面琉璃,西面赤晶,北面黄金。四面天空以及海水,各呈各方宝物光彩。山没海下八万由旬,高出海面亦八万由旬。《藏汉佛学词典》 妙高山,须弥山,苏迷卢山。印度神话中的名山,佛书说此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圆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有四大部洲。《噶举教派史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妙高山 (杂名)须弥山之译名。秘藏记本曰:‘苏者妙也,迷卢者高也,故曰妙高山。’ ——《佛学常见辞汇》妙高山 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create_time]2017-03-23 01:29:08[/create_time]2017-04-07 01:27:4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百度网友d7b8a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2d448f9.S36lzeRJtGurNeY8Y63VLg.jpg?time=7385&tieba_portrait_time=7385[avatar]TA获得超过77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79[view_count]
妙高山的妙高祖师
“妙高,蜀之古刹也。僻处棠治西南隅四十里许。溯其源,自祖关通禅师开辟,迄今数百年矣。”“元妙凯,苏姓,沪州刺史,弃官遁空门,建寺于大足妙高山顶,人呼为妙高祖师。圆寂后,肉身不坏。”“妙高和尚,大足人。住邑之妙高寺,一室独处,未尝出户,一夕,忽谓僧众日:‘吾将逝矣,可置吾桶中覆之,三十年始开。’僧众依之,盛以木桶,以竹箍之。届期桶自开,端坐如生,乃移之龛中事之,幻身尚存。”清李型廉撰记云:“祖师阁,阁像八卦形,高三丈有奇,深广各二文有奇,中建一塔,藏祖师肉身。”
[create_time]2016-06-02 09:47:52[/create_time]2016-06-17 07:09: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哈比EI9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07af83d.syXTAeTYRjNTbH2yZAYGZA.jpg?time=3628&tieba_portrait_time=3628[avatar]超过4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7[view_count]佛言禅语100句:心美,看什么都顺眼
您好,引晚晴集给您看看吧!晚晴集 弘一法师编订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 ○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 ○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部律》)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智者) ○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智者)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道宣律师)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翠岩禅师) ○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黄檗禅师) ○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耶?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飞锡法师)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盘山禅师) ○元无我人,为谁贪瞋?(圭峰法师) ○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佛眼禅师) ○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大慧禅师) ○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永明禅师) ○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归宗芝庵禅师)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禅师)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 ○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 ○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妙叶禅师) ○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莲池)○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莲池) ○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莲池)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 ○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袁了凡) ○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西方确指》)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蕅益) ○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蕅益) ○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蕅益) ○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蕅益) ○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蕅益) ○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蕅益) ○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诵帚禅师) ○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 ○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印光法师) ○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印光法师) ○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印光法师) ○直须将一个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印光法师)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无量寿经》) ○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观无量寿佛经》) ○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善导) ○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瞋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则生清净土。(《诸法无行经》) ○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灵芝元照律师) ○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王龙舒) ○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天如禅师) ○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天如禅师) ○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此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隐伏。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以极乐愿王为归,谁为救护?(妙叶禅师) ○闻教便行,奚待更劝。(妙叶禅师) ○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瞋心、瞋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妙叶禅师) ○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妙叶禅师)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幽溪法师) ○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瞋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瞋。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幽溪法师) ○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西斋禅师) ○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袁宏道) ○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袁宏道) ○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福薄?答:此言甚是。(莲池) ○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莲池) ○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莲池)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蕅益) ○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蕅益)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蕅益)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薰修净业。(彻悟禅师) ○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彭二林) ○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 ○莲花种子,荣悴由人,时不相待,珍重珍重!(彭二林) ○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张守约) ○念阿弥陀佛正觉圆满之名,观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之相,如此滞著,只怕未能切实;果能切实,则世间种种幻化妄缘,自当远离。(悟开禅师)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印光法师,以下悉同) ○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玆行以往生耳。 ○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深信佛言,了无疑惑。 ○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 ○入理深谈,且缓数年。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 ○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尚犹悠忽度日,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 ○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耳。 ○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 ○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末世众生,无论有善根、无善根,皆当决定专修净土。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 ○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 (弘一法师自“晚晴老人”,年夏掩关福林寺,
录写佛经祖语警句则,辑为此集,时年六十二岁。) PS:其实,我最推荐您念佛,就是“南(音:拿)无(音:磨)阿弥陀佛(音:浮)”,因为佛有灭妄想的作用,只要身心起“妄想、分别、执着”,就以佛化下去,有空的时候可心中想着一尊佛像念,在做事儿的时候不用想,只用念就行,如果您根器比较利,那么效果很快就能显现!另外,我自己心浮躁、烦乱等时候,念经也可以静心,我室友抄经也有很好的安定效果!如有疑问,可追加,谢谢~祝您顺利!
[create_time]2017-04-09 08:22:36[/create_time]2017-04-24 08:22:10[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16[view_count]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写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情的时候,围绕着“感动”二字为中心展开书写,内容要紧扣,文本要上下呼应,规范一致。内容要丰富,感人。文章要循序渐进,突出“感动”。文章要写的生动,突出亮点。正文:往事如浮云,随风而散。可有一件事却牢牢的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那是我上一年级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妈妈从厨房走过来说:“今天天气预报说会下大雨,要带雨伞去上学,我感冒就不去接你啦!”我说:“今天天气那么好,怎么会下雨,天气预报报错了吧。”说完,我就背着书包哼着小曲去上学了。来到了学校,忽然乌云满天,而且还有闪电,不久后就下雨了,那雨如同从天上泼下来似的。我开始后悔了,自从上完早读课,那雨就不停地下,从第一节课下到第二节课,终于挨到放学啦,可雨好像没有打算停下来似的。教室里的同学一个个都走光了,只剩下我一个。我想:如果当初我听妈妈的话带伞就不会有现在这个结果了,现在我该怎么办呢?妈妈生病,爸爸出差,爷爷奶奶又不在家,没有人会给我送伞了我急得眼泪也快流出来了。忽然,走廊里转来一阵阵熟悉的脚步声,眼前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呀!是妈妈!我马上跑过去抱住了妈妈说:“妈妈,你不是生病了吗?怎么还给我送伞?”妈妈说:“傻孩子,我看你没拿雨伞,就帮你送伞来了。”我忽然观察到妈妈的衣服:“咦!妈妈你生病了,不能穿湿衣服。”妈妈说:“刚刚给你送伞的途中没撑好雨伞,雨水淋湿的,没关系!我没事。”说完,又把我抱在怀中,我的视线模糊了……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事,虽然已过去了很久,但它却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create_time]2020-01-06 19:42:34[/create_time]2010-05-26 17:39:43[finished_time]48[reply_count]124[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b12d35c.fGE97S_ZMyX2Bmp1tIqjug.jpg?time=7117&tieba_portrait_time=7117[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0280[view_count]遂昌白马山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遂昌,那里风景秀丽,大家都说遂昌是个好地方。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遂昌的山——白马山、妙高山。白马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境内,总面积16212公顷。距浙赣铁路干线龙游站60公里,距杭州市区3个多小时车程。山上峰峦接踵,山势巍茂,云雾缭绕。相传昔有丁公骑白马到此山升仙,白马化为山峰,故名白马山,登主峰可眺望遂昌,龙游,松阳县城和衢州市区。
公园内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据调查,公园内有南方红豆杉、长叶榧、鹅掌楸、香果树、凹叶厚朴等11种植物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黑麂、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熊、猕猴、小灵猫等23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马山主峰海拔16214米,山半有两湖,上曰大平田,下曰小平田,大湖广百余亩,来无源而流不竭,视之深不过数尺,探之又不知其底。山中有上中下三井。主要景点有:白马石,白鹤岩,神龟岩,百丈瀑,木鱼石等。白马山甘泉水和白马山小玉笋是著名特产。白马山还是浙江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遂昌县委的主要活动地区。新建白马山庄集食宿、娱乐为一体,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遂昌的妙高山。妙高山风景秀丽。春天,大家都很喜欢道那里去爬爬山、热热身,别提有多热闹了。夏天,大家都到那里去乘乘凉,有许多的老奶奶、老爷爷都拿这扇子,小朋友们都在玩耍。妙高山那个地方还有两个荡秋千。秋天,那里的树叶都纷纷落下来了,像仙女一样翩翩
[create_time]2016-07-31 16:33:00[/create_time]2016-08-15 16:32:27[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alue_good]新生活9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f53422b.cOFrbnOGX7zaA6eiALHtJg.jpg?time=6875&tieba_portrait_time=6875[avatar]TA获得超过586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25[view_count]
妙高山上扫墓的作文
坐在教室里,望着眼前绵绵的细雨,我突发奇想,如果雨能把我带走,带到一个世外桃源,远离这个分数的世界,尽情的在那隐居
……就在我完全沉浸在幻想的王国里时,一滴冰凉的雨水悄无声息的“跳”到了我的脸上,打破了我的梦幻.
啪啪啪!雨像断了线的珠子拍打在窗子上,似“珍珠镶嵌在青玉盘
中”之中。刚才还是牛毛细雨,眨眼间就变成了倾盆大雨,与哗哗地下着,犹如我那颗焦虑不安的心,忧郁的心,担心成绩的心。
[create_time]2015-04-03 22:26:41[/create_time]2015-04-18 22:13: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一起传[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61f1bfc.EqOZCRxzgszlHsdsUjCUIQ.jpg?time=5262&tieba_portrait_time=5262[avatar]TA获得超过3.4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7[view_count]
须弥山的意思 须弥山的意思是什么
须弥山的词语解释是: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_修迷卢_苏迷卢等。有"妙高"_"妙光"_"安明"_"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_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_四大部洲。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须弥山的词语解释是: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_修迷卢_苏迷卢等。有"妙高"_"妙光"_"安明"_"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_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_四大部洲。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结构是:须(左右结构)弥(左右结构)山(独体结构)。 注音是:ㄒㄨㄇ一_ㄕㄢ。 拼音是:xū mí shān。须弥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引《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此山有八山_外,有大铁围山,周_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封神演义》第七三回:“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清昭_《啸亭续录·佛言须弥山》:“佛经言须弥山高数万由旬,日月绕山周行,为其_影所蔽,遂分昼夜。”亦省称“须弥”。宋苏轼《观湖》诗之一:“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_。”清姚鼐《题<四更山吐月图>》诗:“环海世界中须弥,光明隐蔽行两规。”⒉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二、国语词典山名。须弥,胡语音译,意译妙高。古印度宇宙观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东面白银,北面黄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四宝构成。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居所。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之外为四大部洲,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也译作「修迷楼」、「须弥楼」、「苏迷卢」。三、网络解释须弥山(宗教术语)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须弥山(梵语:Sumeru),又译为苏迷_、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后为佛教所采用。关于须弥山的诗句须弥山上闻钟撞倒须弥山识破须弥山句否关于须弥山的成语弥天大罪弥天大谎老而弥坚弥山亘野弥缝其阙仰之弥高疮痍弥目芥子须弥弥足珍贵须弥芥子关于须弥山的词语弥山亘野老而弥坚芥子须弥仰之弥高弥山遍野弥天大谎弥足珍贵弥缝其阙疮痍弥目芥纳须弥关于须弥山的造句1、须弥山石窟所在地固原,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要驿,该处民族杂居,提供了吸收不同文化的基础。2、我被俗世隐瞒,转身时又被自己撞倒。从莫须有得罪名起步,行色简单,心术复杂,这时恋人们腾出最敏感的地方,供我痛心。而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3、我独坐在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4、佛经曰‘钵中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得道,披毛带角还。5、烦恼被快乐驱逐,郁闷被轻松取代。一路心情趋近蔚蓝,笑容越发清新自然。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旅途的奥妙,从你安排行程的那刻已然展露。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须弥山的详细信息
[create_time]2023-04-11 17:35:30[/create_time]2023-04-26 17:35: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须弥山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须弥山(梵语: 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后为佛教所采用。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记载: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至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create_time]2017-02-04 21:59:45[/create_time]2017-02-19 12:49:2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3[alue_good]飘零下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d47e3f35.P46GBzZr58Xb4tHTtyzFjg.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slogan]参加工作2年来,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苦学习勤奋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intro]1784[view_count]与马有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与马有关的传说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引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9153531.html
[create_time]2013-12-19 12:36:13[/create_time]2013-12-19 12:57: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46[alue_good]诚德总统[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e1101d4.Qv2ka41QFum_TCsmZMdoJA.jpg?time=5110&tieba_portrait_time=5110[avatar]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06[view_count]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唐高祖与“祝捷饼”中秋节的第一主角是月饼。关于月饼的来历,传说很多,较流行的观点是出现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最终得胜。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上古时,中国古人对日、月、星辰等天体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占星”的风俗,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扩展资料: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2、吃月饼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节
[create_time]2019-04-26 19:31:51[/create_time]2013-12-16 17:28:07[finished_time]33[reply_count]153[alue_good]小T爱旅行[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32196a2ca6fc97e2c679c5f731d14410.jpeg[avatar]导游[slogan]旅游业余爱好者,希望带大家云旅游。[intro]99712[view_count]妙高山的介绍
妙高山,云遮雾绕,岩壑拔峭,竹树翠绿,障屏皆娇。千山竞秀。万卉争妍,其是幽,其色秀,其寺高,“一岩峭翱,势若雄飞,俗呼口鸡公岭,甚奇特。不数武,中开一径,两石旁峙,晃然若门。右镌土地一等,左镌山王一尊,像皆断裂。过此二弓,至山腰,一台横亘,以石砌成,居然式案。折而西,山逼人面,层层石蹬,计二百五十余梯,循梯升入山门,楔上横书‘龙台山’三字。大如斗。进韦驮殿,殿右壁立一碑,审视之,乃成化十年闰二月六日,重镌冯揖宰相记,凡百三十一字,不甚模糊。另刻小字五行,皆详载陈妙聪舍田之状,兹不录,再进而大雄殿,又进而观音殿刹宇荒凉,内所谓‘大和尚三千五,小和尚不胜数’者,荡然无复存焉矣。” 从这段记述中可知,这是一处宗教衰败的胜迹。
[create_time]2016-06-02 09:28:34[/create_time]2016-06-17 06:54: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夕阳丶rL[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107db91.uyYojZAenu3x-2kf0CsbSA.jpg?time=3676&tieba_portrait_time=3676[avatar]TA获得超过28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