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问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山中问答原诗是什么
1、原文:《山中问答》 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注释: 余:我。 栖:居住。 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县内,山下桃花岩是李白读书处。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3、翻译: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4、赏析: 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create_time]2022-12-28 09:03:22[/create_time]2023-01-08 00:49: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哲哥聊历史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bc5058.uDLqq7qJv72XkTo3E4qqOA.jpg?time=6618&tieba_portrait_time=6618[avatar]TA获得超过200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李白山中问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山中问答原诗是什么
1、原文:《山中问答》
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注释:
余:我。
栖:居住。
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县内,山下桃花岩是李白读书处。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3、翻译: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4、赏析:
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create_time]2022-07-04 07:35:40[/create_time]2022-07-13 13:27: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70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9[view_count]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阅读|赏析
问余何事栖碧山①,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②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在安陆(今河北安陆)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山中答问》,一作“山中答俗人。”俗人是碧山里面的人,也泛指世俗的人。他们看到李白这样有很高的文化和才能的人,却长期住在深山里,而不到热闹的城市中去,设法弄个官做做,感到不好理解。诗的开端,“问余何事栖碧山,”很自然地提出了疑问。 你也许等待着李白回答吧,可是他却“笑而不答。” 俗人的疑问,说穿了,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无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李白所以隐居,是有意造就声誉,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荐,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真诚地爱好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他的隐居,可不是遁世,而是想要等待时机到来,就做一番 “济苍生”、“安社稷” 的事业。及到功业既成,就飘然引退,“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隐居的思想是这样复杂而且充满矛盾,他怎么能跟俗人说明白呢。 “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闲的,神态有些悠然自得。 诗的后两句用陶渊明 《桃花源记》 的典故。“桃花流水窅然去’”一片清幽的图景,多么吸引人呵。这自然使我们想起 《桃花源记》 里所说的: 武陵有个渔人,沿着溪水向前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继续向前走,终于发现了与外界隔绝的仙境般的桃花源。 桃花随着清澈的流水飘流到远处去,那么,飘流到哪儿去呢?诗人没有说,但以后面两句的艺术构思,并和全诗相联系,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桃花源。 诗的结尾紧承上句,点明桃花源真是“别有天地非人间。”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别有天地,妙趣无穷,他就爱在这山中隐居。诗人在前面对俗人的疑问“笑而不答”’在这里才作出了巧妙的回答。 那么碧山桃花岩和李白在那儿隐居的情况又怎样呢?这也是我们读了这首诗以后乐意知道的。还是让诗人自己来回答吧。他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 这首诗中,描写他三十年来的隐逸求仙的生活和回到碧山桃花岩以后的观感,恍如仙境,也是很美的诗境:“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莱虽冥绝,鸾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岭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园。芳草换野仓,飞萝摇春烟。”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见碧山桃花岩的风光和李白在那儿隐居的情景。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象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意境甚美,构思很巧妙,更使全诗为之增色。
[create_time]2022-11-22 14:58:30[/create_time]2022-12-01 08:25: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影视达人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fdb0df4.1R9HbxUmgzjnefs5MxoiUQ.jpg?time=4643&tieba_portrait_time=4643[avatar]TA获得超过458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6[view_count]
李白 《山中问答》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诗鉴赏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可见“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起句,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却故意笔锋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自得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引起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是山居心境的写照,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也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诗人没有说,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所抒写的并非是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的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风格,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对此,明代李东阳曾评论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create_time]2022-09-28 17:24:47[/create_time]2022-10-12 19:26: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61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
读唐诗 学写诗 《山中问答》赏析
山中问答
李白(唐)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余:我。栖:居住。碧山:湖北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为李白读书处。
窅yǎo然:远去貌。别:另。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的是诗人的隐居生活。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开元十五年(727),时李白东游归来,在湖北安陆入赘许府,隐居在碧山中,以诗酒会友。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首句对应诗题,抛出一问,此问意味深长,问我到底是什么原因居住在碧山呢?这问应是旁人,诗人只是引用旁人问话,于平淡中引出下文。这一问已是反衬出李白意在摆脱俗世的心灵追求,诗人当时约二十九岁,如此年轻,却选择这样的隐居生活,在俗世的眼中实难以理解,故常有人问“何意”,至此,读者也不免好奇了。首次句诗人用“笑”作为回答,答案就在这一笑中。“我”笑了笑,并不回答,内心安然自适,诗人只依照自己的心,去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心自闲”便是这主要原因了,旁人问诗人,诗人只问心。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第三句写眼前之景,但只见桃花朵朵,艳如彩霞,风过花飞,飘落在水里,随那流水去往那不可知的远方,落花流水,本是惹人伤感,然而在诗仙的笔下,翩然飘飞于尘世之外,不见丝毫人间烟火气。“窅然”二字极妙,不觉间已将读者的视线引领到神秘的远方,思绪也已飘流到天之涯了。尾句诗人直抒胸臆,只因为另有一番天地,不是人间。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在尘世之外,那里的世界,没有功名利禄,没有违心奉承,只有真实的,回归本心的自我,无拘无束,放飞心灵。
此诗犹如一幅淡淡的写意画,诗人淡笔勾勒,展现在眼前的已是一个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明代 李东阳评 :“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参考网站 古诗文网
[create_time]2022-06-22 22:04:50[/create_time]2022-07-02 09:03: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883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
山中问答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赏析: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译文: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山中问答【作者】李白 【朝代】唐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创作背景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白兆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年)或十八年(730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create_time]2021-05-09 06:25:59[/create_time]2021-05-22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小青清爱生活[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03fa718.HTVHLo-udJzhwMpJKqs4Qw.jpg?time=9591&tieba_portrait_time=9591[avatar]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8[view_count]李白《山中问答》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中问答原文: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翻译及注释 翻译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释 1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2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3「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著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4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山中问答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著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山中问答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巖。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巖隐居时期。 诗词作品: 山中问答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白 诗词归类: 【典故】、【隐居】、【生活】
[create_time]2022-10-27 02:56:44[/create_time]2022-11-07 02:26: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4[view_count]
李白的《山中问答》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李白的诗往往给人一种深沉之感,这也正是他作品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而他的这种深沉,也正是由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为此也令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山中问答》这首诗是李白所有诗词中少见的一首深沉,却又豁达的作品,短短四句,就将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展现出来。桃花流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一首古绝,是诗人隐居时闲情逸致的描写,但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早年间的李白,人生理想伟大也遥远,可唐玄宗当他为小丑,这也让他不得志,有才情,无用处。得不到重用,他不上仕途,李白也过上隐居山林的闲逸生活。但是离开了长安,对于李白来说又是痛苦的开始,毕竟如此有才华的一位诗人,他是想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可是现实却丝毫没有给他一点点的善意。这首《山中问答》虽然同样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可是那一份豁达的人生态度却又是令人感动,从而也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李白的很多作品都很是抒情,也很是唯美,而这首诗通篇的孤独,却也是李白真性情的一种体现。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那份诗仙的气度,和与众不同的人生观。
[create_time]2022-07-06 02:34:49[/create_time]2022-07-21 02:34: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47[view_count]山中,王维
1、译文 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2、原文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简析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诗人悲己思乡之情。
[create_time]2017-03-24 07:28:42[/create_time]2017-04-08 07:26:50[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3[alue_good]houzheng197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72f64251.V9glLiqhb33xkeB1LPCd5g.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slogan]无锡机电分院数学教研室主任 无锡机电分院文化课科研指导委员 无锡机电分院骨干教师负责人[intro]126[view_count]
《山中问答》古诗赏析
【作品介绍】 《山中问答》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8卷第5首。 【原文】 山中问答 作者: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⑴余:我。 ⑵栖:居住。 ⑶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⑷闲:安然,泰然。 ⑸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⑹别:另外。 ⑺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create_time]2022-05-29 10:50:05[/create_time]2022-06-11 07:49:0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刚阳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3002d3.quHGwluozlicJTypiQAQgw.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0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5[view_count]山中译文 | 注释 | 赏析
山中 [宋代] 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写山 注释 结茅:指盖造简陋的房屋。因其屋顶用茅草所盖,故称。水石:犹言山和水,有泉水又有岩石。澹寂:恬静而又孤寂。益:增加。闲吟:随便吟诗。危楼句:乘着月光爬上高高的楼顶。危楼,高楼也。远寺句:循着钟声去寻找远处的寺庙。江僧:指乘船在江河上漂泊的僧人。期:希望。息心:排除杂念。 简析 秘演所隐居之地是一座幽静美丽的山,这首诗写出了秘演于此山中静修的种种情景。
[create_time]2022-11-01 16:36:23[/create_time]2022-11-12 07:54: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刚阳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3002d3.quHGwluozlicJTypiQAQgw.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0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李白《山中问答》讲解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山中问答》;
【作者】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一句起得突兀,后一句接得迷离,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没有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我们再接着往下看,【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这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像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是一首不错的佳作;
[create_time]2022-10-05 03:45:36[/create_time]2022-10-19 13:40: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刚阳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3002d3.quHGwluozlicJTypiQAQgw.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0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6[view_count]
李白诗山中问答解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山中问答》;
【作者】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一句起得突兀,后一句接得迷离,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没有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我们再接着往下看,【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这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像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是一首不错的佳作;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create_time]2023-07-15 08:16:31[/create_time]2023-07-30 08:06: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view_count]
山中带拼音古诗
山中拼音版注音如下:山中(shānzhōng)。荆溪白石出(jīngxībáishīchū),天寒红叶稀(tiānhánhóngyèxī)。山路元无雨(shānlùyuánwúyǔ),空翠湿人衣(kōngcuìshīrényī)。译文 注释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荆溪:即长水,又称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西北流,经长安县东南入灞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元:原,本来。空翠:指山间岚气。作者介绍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reate_time]2023-02-04 17:22:42[/create_time]2023-02-12 09:23:07[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0[alue_good]甜筒第二支免单[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a580e22.nRmoxfw_me8KyfNTPobp-A.jpg?time=5461&tieba_portrait_time=5461[avatar]TA获得超过160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70[view_count]山中古诗带拼音
山中古诗带拼音如下:jīng xī bái shí chū , tiān hán hóng yè xī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shān lù yuán wú yǔ , kōng cuì shī rén yī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翻译: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山中赏析: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create_time]2023-01-20 11:46:36[/create_time]2023-01-27 19:01: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米米社会生活说[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1af9c1f.L9aFEgTvDfo-0FhKVANpew.jpg?time=3061&tieba_portrait_time=3061[avatar]TA获得超过30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73[view_count]山中问答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李白的诗往往给人一种深沉之感,这也正是他作品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而他的这种深沉,也正是由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为此也令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山中问答》这首诗是李白所有诗词中少见的一首深沉,却又豁达的作品,短短四句,就将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展现出来。桃花流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一首古绝,是诗人隐居时闲情逸致的描写,但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早年间的李白,人生理想伟大也遥远,可唐玄宗当他为小丑,这也让他不得志,有才情,无用处。得不到重用,他不上仕途,李白也过上隐居山林的闲逸生活。但是离开了长安,对于李白来说又是痛苦的开始,毕竟如此有才华的一位诗人,他是想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可是现实却丝毫没有给他一点点的善意。这首《山中问答》虽然同样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可是那一份豁达的人生态度却又是令人感动,从而也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李白的很多作品都很是抒情,也很是唯美,而这首诗通篇的孤独,却也是李白真性情的一种体现。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那份诗仙的气度,和与众不同的人生观。
[create_time]2022-07-04 00:02:03[/create_time]2022-07-19 00:02:0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3[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