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哪个人提出的?
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之诗歌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移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县。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句显示出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更是白居易讽喻时事诗的基本宗旨,即诗歌应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我们知道,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已。因此,白居易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如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观刈麦》《采地黄者》《上阳白发人》等;如对统治阶级的“荒乐”以及与此密切关联的各种弊政进行揭露,《卖炭翁》《红线毯》等;更有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主义思想,《西凉伎》《缚戎人》《新丰折臂翁》等。白居易这种诗歌创作主张增加了诗歌的教化作用,在阐发了诗歌的特性的同时,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如《与元九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騃,……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精神。“实义”即以义为果实,也就是要“经之以六义”,使诗具有美刺的内容。总的来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表现了一个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敏锐的洞察力,是每一个时代都不可缺少的记录者。
[create_time]2021-08-19 13:12:50[/create_time]2021-08-10 09:54:58[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7[alue_good]一ke千禧果[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959527368,2698969372&fm=3012&app=3012&autime=1689658383&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28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924[view_count]“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一位诗人的主张?
这句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来的,是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从字面意思来看,在进行文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符合时事,符合当前的社会现状,而诗歌的创作要基于现实情况。此句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当时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希望广大的文人墨客写作要基于现实。据相关史料记载,杜甫是新乐府运动的开创者,他一生写了许多描述民间疾苦的诗词,后来到了“元白”时期,新乐府运动也被推向了高潮。新乐府运动的发生背景,当时唐朝刚刚结束安史之乱,这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一方面藩镇割据严重,并且社会混乱,许多普通百姓都流离失所,,另一方面统治阶级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对普通百姓增加赋税,压榨更加的严重。在这样的的社会环境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当前的社会弊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所以他们就希望统治阶级能通过改良政治,出台利民的政策,关心百姓疾苦,从而缓和当前的社会矛盾。于是这批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们,开始发表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及言论,尤其是白居易主张,写诗歌文章要“为君、为民、为臣、为事”,不能单纯为了写作而写作。诗歌要注重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要有一定的纪实性,不能单纯的描述一些虚无缥缈的些风花雪月、岁月静好,整日里无病呻吟。因此,白居易发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样的倡导,也为后来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奠定基础。他之后的文章中也将这个理论贯彻到底,描写了中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
[create_time]2021-11-04 16:25:54[/create_time]2021-11-19 13:44:45[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3[alue_good]卓企文化传媒[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081161901,1288576840&fm=3012&app=3012&autime=1692857720&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17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690[view_count]哪位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来的,是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从字面意思来看,在进行文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符合时事,符合当前的社会现状,而诗歌的创作要基于现实情况。此句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当时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希望广大的文人墨客写作要基于现实。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1-2]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3]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 [45]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也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create_time]2022-01-10 14:39:13[/create_time]2022-01-23 15:24:58[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盼少侃大山[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4196118413,843371007&fm=3012&app=3012&autime=1689248167&size=b200,200[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17[view_count]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什么?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是说文学创作应该反映时事。作为诗文,究竟应该反映什么,起什么作用。白居易的“为时”说,提出“因事立题”,“惟歌生民病”,他的“讽喻诗”可谓“篇篇无空文,句句必有规”,起到了揭露暴行,同情人民的作用:“可讽放佚君”,“可诲贪暴臣”,“可感悍妇仁”,“可劝薄夫谆”以及“为君,为臣,为民,不为文而作”,充分地表现了白居易创作思想中的人民性,这就把传统的文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应作品他的诗分为四大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其中以讽喻诗最为突出。《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是讽喻诗的代表作品。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且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因而得到广泛流传。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因而开辟了诗歌体的新道路。
[create_time]2022-02-15 15:38:42[/create_time]2022-02-26 10:51: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教育细细说[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8c2cd3521bff1dbad549292134eee0c7.jpeg[avatar]学生[slogan]专注于分享教育知识。[intro]1472[view_count]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谁提出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晚唐张为著有《诗人主客图》,将中晚唐诗人按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分为六类,其中白居易被列为第一类诗人之首,号为“广大教化主”。他对白居易的这一评判无疑是非常有道理的。白氏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回应了当时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因其注重发挥文艺的基本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获得后世广泛的共鸣,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白居易的理论观点白居易论诗文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与元九书》中,除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还以自身创作实践为依据,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主张,如认为诗歌应“经之以六义”“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诗人应“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create_time]2022-03-13 09:40:26[/create_time]2022-03-23 16:05: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晓婷小楼爱生活[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1529822720e0cf30f222d691846f21fbf09aa4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专注研究生活中的小妙招[slogan]专注研究生活中的小妙招[intro]2988[view_count]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此句出自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所作的《与元九书》,原句是:“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白话文意思是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是一篇书信散文,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当时四十四岁的自居易正在江州司马任上。从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后,经过十多年的宦海风波,被贬到江州当一名有职无权的司马,经历了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内心充满愤慨和忧伤,思想上也不免矛盾和彷徨。这时收到时任通州司马的好友元稹寄来的《叙诗寄乐天书》,乃思前想后,有感而发,在寒冬腊月的偏僻小城里,写下这封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长信。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这篇文章是在吸取前代和同时代作家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自己的诗歌理论的纲领,总结他创作政治讽谕诗的经验,观点鲜明,文字生动流畅,有较强的说服力,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reate_time]2023-01-22 15:28:46[/create_time]2023-02-03 02:25: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韩琴100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38d8560.hQ8m5kFd-wJQd2OzujPs6Q.jpg?time=3598&tieba_portrait_time=3598[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外贸老鸟,英语[intro]60[view_count]文章合为时而着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合为时而着的下一句是什么?
A.卧看牵牛织女星。
B.歌诗合为事而作。(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响亮地提出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赋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create_time]2022-12-24 19:29:41[/create_time]2023-01-03 14:06: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197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