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贞简介不知道
你到底要哪个翠贞,自己选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翠贞
生于1910年12月15日,1966年9月9日于上海逝世。自幼在家苦练钢琴,并显露出特殊的音乐才能。1929年10月,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专为她举行一次钢琴入学考试。在考试中,她能按主考教授任意指定演奏 L.van贝多芬全部32首钢琴奏鸣曲的某一乐章,表现出惊人的音乐记忆力和高度的技术水平。她的学习成绩优异,只用1年时间就取得了钢琴课程大纲规定的60个学分而提前毕业。1934年李翠贞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又以突出的学习成绩结束学业,并于1936年 9月被吸收为英国皇家音乐协会会员。1942年后,曾先后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钢琴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系主任。
李翠贞在演奏上表现出高度的艺术造诣,熟悉和掌握大量钢琴作品。对乐曲的处理有丰富的想象力,感情表达细腻,音乐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特别对节奏和音色变化的处理,表现了她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上,她注意准确掌握作曲家的风格,培养学生的独立处理能力和大胆创新。她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其中大多已成为各院校、团体的艺术骨干,有的还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
陈翠贞
陈翠贞(1898~1958),女,北京人。民国9年(1920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维斯理安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后转入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该学院授予金钥匙。
民国13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讲师、中央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上海医学院教授兼中山医院儿科主任。解放后,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儿科学教研组组长、儿科系主任及附属儿科医院院长。曾被推选为全国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市妇联执行委员。
[create_time]2016-05-08 20:25:50[/create_time]2016-05-23 20:22: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我是龙的传人76b8a219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7f39f2d.958t1ksd0ws7Rl1hTjzG9g.jpg?time=5122&tieba_portrait_time=5122[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4[view_count]
翠贞的简介
李翠贞 曾任重庆音乐院、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钢琴系主任。陈翠贞 陈翠贞(1898~1958),女,北京人。民国9年(1920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维斯理安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后转入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该学院授予金钥匙。史翠贞 史翠贞 原名史荷仙。女,演员。浙江嵊州雅良人,1922年5月出生。1932年入雅良荣华大舞台科班学戏,工花旦。
[create_time]2016-05-17 20:39:18[/create_time]2016-06-01 20:37: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8[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4[view_count]
傅雷给恩德上翻译时吗
答案:是的,傅雷曾经给恩德上翻译。傅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化名人,曾经翻译过许多西方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的作品、狄更斯的小说等。其中,他翻译的安德烈·纪德的小说《恩德的游戏》就是备受推崇的作品之一。傅雷在翻译这部小说时,借鉴了许多西方文学翻译的经验,同时也结合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和对文学的独到理解,使得翻译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解释:傅雷之所以能够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他具备了扎实的外语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翻译的态度和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是“意合神通”,即在准确传达原作意思的同时,能够融入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精髓。因此,他在翻译恩德的小说时,不仅注重准确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还在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方面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得翻译的成果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深度。拓展:作为一位多产的翻译家和文化名人,傅雷的翻译作品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对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散文家,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reate_time]2023-05-28 11:47:25[/create_time]2023-06-07 15:21:39[finished_time]19[reply_count]0[alue_good]406134s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b4724e1.anEflEnpF_e_M9sZv5sUpQ.jpg?time=13470&tieba_portrait_time=13470[avatar]超过2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52[view_count]
巢志珏的人物简介
1940年生于上海,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学习钢琴专业。1959年因各科成绩优秀,直升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先后师从丁杏仙老师,杨体烈、马思荪、李翠贞教授学习钢琴。1975年至1980年间在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任舞蹈伴奏。198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任艺术辅导。1987年后在钢琴系及上音附中任钢琴专业主课教学,1991年评为副教授,并担任硕士生导师,2000年退休返聘。巢志珏老师曾与荷兰籍大提琴家林克明先生、德国巴伐利亚州立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尼德·哈默尔先生合作演出。
[create_time]2016-06-05 13:07:07[/create_time]2016-06-20 10:40: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司翰203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8a7a535.P8PFMq3lA1vf0-PA8PKAtQ.jpg?time=3621&tieba_portrait_time=3621[avatar]TA获得超过32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view_count]翠贞简介不知道
李翠贞
生于1910年12月15日,1966年9月9日于上海逝世。自幼在家苦练钢琴,并显露出特殊的音乐才能。1929年10月,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专为她举行一次钢琴入学考试。在考试中,她能按主考教授任意指定演奏 L.van贝多芬全部32首钢琴奏鸣曲的某一乐章,表现出惊人的音乐记忆力和高度的技术水平。她的学习成绩优异,只用1年时间就取得了钢琴课程大纲规定的60个学分而提前毕业。1934年李翠贞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又以突出的学习成绩结束学业,并于1936年 9月被吸收为英国皇家音乐协会会员。1942年后,曾先后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钢琴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系主任。
李翠贞在演奏上表现出高度的艺术造诣,熟悉和掌握大量钢琴作品。对乐曲的处理有丰富的想象力,感情表达细腻,音乐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特别对节奏和音色变化的处理,表现了她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上,她注意准确掌握作曲家的风格,培养学生的独立处理能力和大胆创新。她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其中大多已成为各院校、团体的艺术骨干,有的还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
[create_time]2016-05-08 20:27:23[/create_time]2016-05-23 20:22: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2[alue_good]我是龙的传人76b8a219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7f39f2d.958t1ksd0ws7Rl1hTjzG9g.jpg?time=5122&tieba_portrait_time=5122[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28[view_count]
《傅雷家书》第一封信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一章是一封和他的儿子说对不起的信,傅雷在劝慰儿子的时候举例克里斯多夫这么一个例子,是要他儿子学习克里斯多夫的那种艺术家气质。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内容赏析: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create_time]2022-03-14 15:55:35[/create_time]2022-03-23 16:05: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7[alue_good]爱生活hc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ee9b33b.up8-5bRNMURCjqlASxFcqw.jpg?time=8507&tieba_portrait_time=8507[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328[view_count]《傅雷家书》1955年每封信概括是什么?
傅雷家书1955年每封信概括是如下:1、《傅雷家书》1955年第一封信:第一封家书是在儿子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之。作者在信中告诫儿子“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2、《傅雷家书》1955年第二封信: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时候写的。为儿子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幸福和骄傲,“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涕泗横流的”,道出傅雷的喜悦之情。3、《傅雷家书》1955年第三封信:面对社会千变万化,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希望用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儿子少走怨路。父母走的弯路,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他们都希望子女能比自己过得更好。4、《傅雷家书》1955年第四封信: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母亲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5、《傅雷家书》1955年第五封信: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太过严厉。傅雷反思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傅雷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create_time]2022-03-15 16:54:48[/create_time]2022-03-23 18:38: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2[alue_good]鲨鱼星小游戏[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0771db3ca32eb1b531f4a1de2d92297a.jpeg[avatar]最爱分享有趣的游戏日常![slogan]最爱分享有趣的游戏日常![intro]8690[view_count]忍受屈辱成大事的例子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
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对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create_time]2016-02-05 19:46:49[/create_time]2016-02-05 19:50: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6[alue_good]彼岸的暗夜f5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9db4685.Gl6YYK70I2yAwdQxpKCR5A.jpg?time=3117&tieba_portrait_time=3117[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宅[intro]2727[view_count]
名人受屈辱的事例
“屈辱地站着”——无论多艰难,多困苦,多屈辱,都要站着。钻裤裆是奇耻大辱,但韩信是不得不钻的,如果不钻,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他被那屠夫杀掉,从此没有了韩信;二是他把屠夫杀掉,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从此也没有了韩信,因为他杀人了,杀人者偿命,他会被法律杀掉。任何一个结果,历史上就不会有韩信这个人。韩信之所以能作为成大业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就因为他在忍辱负重时眼睛是看着未来的,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降伏,勾践佯装称臣,为吴王夫差养马,吴王患病,勾践亲口为其尝粪,获得信任,被放回国。回国后的勾践体恤百姓,减免税赋,并和百姓同吃同住。他还在头顶挂上苦胆,经常尝苦胆之苦,忆在吴国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练,勾践终于一举灭吴,杀死夫差,实现了复国雪耻的抱负。 忍耐需要修养,忍辱需要度量,而忍辱负重则是一种境界。忍,乃是心头一把锋利的刀,要培养刀捅心头而不惊的气度,就要忍得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胯下之辱、占攻之欺、争锋之伤……司马迁如果不能忍受宫刑之侮,怎么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成为人人敬仰的史学家,后人尊称的“太史公”?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create_time]2017-03-19 13:08:56[/create_time]2017-03-19 13:09: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2[alue_good]ya...6@163.com[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0e79574.M4JXWRt4zbVjtJGgjxprRQ.jpg?time=7385&tieba_portrait_time=7385[avatar]超过3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73[view_count]
傅雷先生的儿子叫什么
傅雷的儿子:傅聪(大儿子),傅敏(二儿子)(1)傅聪简介: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个人经历:钢琴,是傅聪的终身“情人”;音乐,是他灵魂的避难所。过去,对时间一向吝啬的傅聪,每天近11个小时与钢琴“促膝谈心”,而且绝不允许任何人打扰。傅聪的情感世界,孤独而多彩,但永远对外人封闭。不过,朋友还是透露了他的一个小秘密。在傅聪卧室的床头,挂着一幅初恋女友的素描画像。那是早年傅聪前往波兰学习时,女友亲笔画好后送给他的。没想到,这幅素描画像竟成了他一生美丽的记忆。浪漫、唯美的天性让傅聪经历了3次婚姻生活。后来,在钢琴家鲁普的介绍下,傅聪结识了在香港长大的钢琴家卓一龙,两人结婚后,傅聪漂泊的“航船”,才停靠进了平静的港湾。一家四口生活在伦敦,其乐融融。遗憾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尽管非常喜欢音乐,却没有继承他的“衣钵”。三四岁时的傅聪,已能感受到音乐的强大吸引力,显露出对音乐不寻常的热爱。七岁半时被父亲的挚友雷垣发现其极高的音乐天赋,从此傅雷打消了让傅聪学画的念头,转而拜雷垣为师,学习弹奏钢琴。九岁半时傅聪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时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的梅帕器(Mario Paci)为师。梅帕器是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傅聪在其门下受教三年。傅聪于1951年夏再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Ada Bronstein)夫人为师。傅聪刻苦用功,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在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稍休。而他对音乐的理解也显出有独到之处。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举行。经国内选拔,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联欢节” 的钢琴比赛,结果获三等奖。当时他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曾将苏联选手感动得不禁泪下。1955年3月,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74名选手齐聚波兰首都。傅聪是唯一的中国选手,也是音乐资历最为薄弱的一位选手,经三轮比赛,他以与前两名相近的分数获第三名,还获《玛祖卡》演奏最优奖。这是东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赛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虽为第三,但傅聪的演奏魅力,足以使他成为该届比赛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赛后傅聪继续在波兰就学于杰维埃茨基教授门下,直到1958年底提前毕业。这期间,傅聪曾于1956年8—10月返回中国休假,在北京举行了个人独奏会,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莫扎特协奏曲音乐会。此外,还在东欧各国许多城市演奏,到1958年离开波兰前,已达五百余场。这些国家的广大听众领略了中国青年钢琴家的风采,傅聪也积累了宝贵的专业钢琴家的舞台经验。1958年12月傅聪离开波兰,移居英国伦敦。在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与包括耶胡迪·梅纽因、托塔里、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郑京和等等在内的许许多多国际著名演奏家合作过;录制了约50张唱片;担任过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太后国际音乐比赛以及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东南亚等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比赛的评委;演奏的足迹遍及几乎整个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日本、大洋洲各地。如此广泛、持久、频繁的艺术活动本身,已经是高度艺术成就的证明。他以辛勤的劳动赢得了“有分量的巨匠”的评价。时代周刊亦曾在60年代誉其为“当今最伟大的中国音乐家”。1959年,其父傅雷被划为右派。女友偷偷写信将发生的一切告诉傅聪,并告诫他不要回来,否则他的艺术就完了!正是这封信,促使傅聪出走。而傅聪因此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大家。虽然傅聪没有证实这个“秘密”,但他还是解释了当时出走的原因:“我出走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因为那时候国内没有艺术,而我离开艺术就没法活下来!”去国千里,傅聪将思国之情与无奈悲哀,全部融化在他弹奏的肖邦乐曲中。1960年,他的音乐感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赛,黑赛写下一篇名为《致一位音乐家》的文章,还亲自把文章印了一百多份分发给朋友。1976年,傅聪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同年的12月傅聪再度返国。以后,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奏、讲学,已经到过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昆明、香港等地。主讲过肖邦、莫扎特、德彪西等专题,演奏过这些作曲家的以及舒伯特、斯卡蒂等人的作品。还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协奏曲;与中央音乐学院大学生乐队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协奏曲,并兼任指挥;还专门指导过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小组的训练。他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博得广大师生及音乐爱好者的赞扬和尊敬。上了年纪后,他逐渐把练习时间缩短为6小时。他说,自己天生手硬,从小童子功又没练好,所以一日不练就不行。弹琴时,傅聪常常自得其乐,“这是上天给我事业的一种特殊眷顾!”对音乐,他像基督教徒对待《圣经》般虔诚。年近80,傅聪依然出现在世界各国的知名音乐厅里、大师班上。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钢琴家说:“我是钢琴的奴隶,更确切地说是音乐的传教士,人生的大半辈子消磨在琴上,太辛苦了!但我还没有退休的计划。”与上海音乐学院签了3年合约后,傅聪定期给钢琴大师班授课。如今“傅爷”的尊称,已在校园内传开。“傅爷”诠释的肖邦、莫扎特、德彪西,有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深度和古典美。琴大师班授课。评价:傅聪在国际乐坛受尊敬的程度,远远胜于其他大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曾是美国《时代周刊》以及许多重要音乐杂志的封面人物;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钢琴家仍常常向他求教;世界重要的国际钢琴大赛,他是理所当然的评委。傅聪说:“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音乐的高深。我觉得,60岁以后才真正懂得音乐!”(2)傅敏简介:傅敏, 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 ,是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人物评价: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 。许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对这个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傅敏却知之甚少。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人物家庭:父亲: 傅雷 母亲: 朱梅馥 兄长: 傅聪人物轶事:他和父亲大吵了一场傅敏初中毕业的时候,跟父亲傅雷大吵了一场。原因很简单:傅敏要求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而傅雷则坚决不同意。大概从小耳濡哥哥那黑白键弹奏出的音乐之声,傅敏也酷爱音乐。当傅敏主动要求上音乐学院附中时,万万没有料到,傅雷摇头!傅敏实在想不通,他跟傅聪是亲兄弟,父亲为什么厚此薄彼?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哪!大哭,大吵,大闹,无济于事。傅雷对满脸泪水的阿敏作了如下说明:“第一,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你也要学音乐,我没有这能力;第二,你不是搞音乐的料子(傅聪曾经说过,自己的手不如傅敏适合弹琴);第三,学音乐,要从小开始,你上初中才学琴,太晚了,学个‘半吊子’,何必呢?”最后,傅雷补充了一句:“你呀,是块教书的料!”胳膊拧不过大腿。傅敏从华东师大一附中初中毕业之后,直升该校高中,打消了半途投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念头。
[create_time]2018-02-04 11:55:26[/create_time]2016-11-13 15:36:23[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5[alue_good]a1099202246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c295c7a.aqpAk_30L6lBlaM7foPrvA.jpg?time=3889&tieba_portrait_time=3889[avatar]TA获得超过309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248[view_count]《傅雷家书》1960年和1961年概括是什么?
傅雷家书1960到1961年主要内容是:傅聪因为音乐上一些不同的观点,倔强的傅聪离家出走;接着,傅聪又遭遇了感情上的失策,双重的打击使傅聪陷入了人生的谷底,傅雷了解情况后写信安慰傅聪。【摘要】
《傅雷家书》1960年和1961年概括是什么?【提问】
您好【回答】
傅雷家书1960到1961年主要内容是:傅聪因为音乐上一些不同的观点,倔强的傅聪离家出走;接着,傅聪又遭遇了感情上的失策,双重的打击使傅聪陷入了人生的谷底,傅雷了解情况后写信安慰傅聪。【回答】
傅雷这位优秀家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来劝慰儿子,要学会正确处理感情问题,不要沉浸在感情创伤的痛苦当中,人生苦短,不应浪费,需直视前方。【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喔【回答】
麻烦您给一个赞哦!【回答】
[create_time]2022-01-28 19:38:31[/create_time]2022-02-12 19:36: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15[alue_good]夏夏小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a33df42.VoSEb0DTXVeLpuTm1k4FYw.jpg?time=5307&tieba_portrait_time=5307[avatar]TA获得超过210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079[view_count]
《傅雷家书》1960年内容概括是什么?
傅雷家书1960年概括:用亲身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来劝慰儿子。傅雷在1960年的家书是写给儿子傅聪的,当时的傅聪脾气倔强,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后来,因为遭遇了感情问题。面对这样的打击,傅聪开始变得消沉。了解了儿子的情况之后,傅雷给傅聪写了家书。这就是傅雷家书1960年内容的概括,主要是来劝慰儿子的。具体的内容:1、教导儿子。傅雷告诉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2、提出自己的期望。傅雷告诉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3、给出合理的建议。针对儿子的情况,傅雷做了有益的引导。他在家书中,把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给傅聪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create_time]2022-03-12 17:06:10[/create_time]2022-03-23 16:05: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2[alue_good]娱乐不停歇KX[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a7bb8a2.PK1mroewEMwECdp9qQ3KdQ.jpg?time=5521&tieba_portrait_time=5521[avatar]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489[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