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

时间:2024-06-20 14:36:57编辑:奇闻君

《桃花溪》的原文和诗意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创作的一首写景诗。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溪》的原文和诗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溪

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注释】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⑵飞桥:高桥。

⑶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⑷尽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作者简介】

张旭,唐代书法家。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年),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年),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那时候,张旭有个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邻人,便在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将信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果然不到半日就被争购一空。邻人高兴地回到家,并向张旭致万分的感谢。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说:“张旭是中国书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若更自由,文字将不可辨读,书法也就成了抽象点泼的绘画了。”

有《郎官石柱记》传世,是最为可靠的张旭真迹,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严仁墓志》,书于天宝元年(742),1992年河南洛阳出土。

张旭死后,大家都很怀念他。如杜甫入蜀后,见张旭的遗墨,万分伤感,写了一首《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中曰: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李颀在《赠张旭》一诗中说: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见大家对张旭的敬爱之深。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洗笔砚的池塘也曾长期保留,称为“洗砚池”。苏州将兴建唐代张旭草圣祠。位于唐寅墓西侧,全部采用古建筑材料兴建,将草圣祠建成类似浙江绍兴兰亭的建筑,陈列展示张旭书法艺术成就,并成为国内外文人雅士笔会场所。苏州百姓以书法家张旭引为自豪。草圣张旭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光荣。

【赏析】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张旭因此而受启发,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诗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站在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上,向溪里漂动摇荡的渔船大声询问。这里一个“问”字,将诗人自己也写入了画中,静止的景物和活动的人一起构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诗人看着飘满桃花的溪水,不由得被这里的幽静和美丽陶醉了,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绘的那个桃花林中,他不由得把渔船上的渔夫当成了武陵人,于是,脱口就问渔人:“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那么可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吗?一个“问渔船”,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源环境的向往。可是这个洞在哪里呢,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这一问,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言尽意犹存,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用精练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妙无穷。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语,让人沉浸在诗人笔下的幽美环境中浮想联翩,意蕴深长。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构思非常巧妙,该诗正面写实景由远及近,然后用一个问句由实入虚,布局新颖,角度变换灵活。诗人文笔简练、清丽自然,诗文意境空灵缥缈、情趣深远。


[create_time]2022-05-18 10:11:28[/create_time]2022-05-29 02:20: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20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66[view_count]

桃花溪翻译及原文

张旭(675?—750?)字伯高,排行九,苏州人。曾官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为盛唐草书家,性嗜酒,时称“张颠”,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新唐书》有本传。《全唐诗》存诗6首。 张旭〔唐代〕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译文: 山谷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若隐若现;站在岩石西侧询问那捕鱼归来渔人。 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桃花溪:在湖南常德桃源县境内。 石矶:水边突出的巨石或石滩。解读: 张旭是以书法出名,他的狂草被后人称之为“张颠”,但他也是一位诗人。这首诗其实暗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意境,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诗的前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烟雾缭绕的深山幽谷之中,一桥横跨溪谷之上,“隐隐”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桥在烟雾之中若隐惹现,也点明了作者是远观桃溪,所见的景物更显得朦胧神秘。 后两句由实入虚,桃花花瓣随水飘流,仿佛是从桃花源中流水一般,可桃花源却在何处呢?全诗在最后提出的这个问题,引起读者对缥缈难求的桃花源无限遐想。 全诗描写景物,由远及近,对景物只是淡淡几笔,明快含蓄,后两句借用《桃花源记》所创造的意境,营造了一个富有画意、引人遐想的境界。《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曾说这首诗是“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

[create_time]2022-10-08 21:30:13[/create_time]2022-10-15 10:32: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常眠ing[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bac3b40cf705a1cf4155e286b473533e.jpeg[avatar]都可以成为那亿万分之一[slogan]都可以成为那亿万分之一[intro]1367[view_count]

桃花溪古诗的意思

《桃花溪》古诗的意思是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叫桃花源,张旭因此而受启发,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诗文《桃花溪》。全诗: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中“飞桥”是高桥的意思,“石矶”指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尽日”指整天的意思。因此《桃花溪》的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create_time]2022-03-07 06:38:59[/create_time]2022-02-28 20:30: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站在太阳下[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802456286,3086947360&fm=3012&app=3012&autime=1686738610&size=b200,200[avatar]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12[view_count]

《桃花溪》原文注释与赏析

桃花溪①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②。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③。 注释 ①桃花溪:《一统志》有“在湖南常德府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桃花山,北流入沅江”之语。②隐隐:模糊的样子。飞桥:形容桥高而且跨度长。石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③尽日:整天。 赏析 这首诗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描写桃花溪的景色,抒发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句写桃花溪远处迷茫的景色,睹之有出世之感。紧接着写向曾去过桃花源打鱼的船家询问洞口,结果是不得而知。明知桃花源系子虚乌有,但却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可以追求的目标,诗人的浪漫情怀跃然纸上。全诗写景清新如画,叙事饶有趣味。


[create_time]2022-10-06 03:46:02[/create_time]2022-10-16 17:21: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cfe853e.n2L4jJuvR9CGPFsbSiQtBA.jpg?time=250&tieba_portrait_time=250[avatar]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

桃花溪的诗意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作品原文
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意境深邃,画意甚浓,耐人寻味。


[create_time]2022-03-11 03:04:30[/create_time]2022-03-04 10:41: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居家能手小晴[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57530568,3421586513&fm=3012&app=3012&autime=1689342854&size=b200,200[avatar]世界很大,慢慢探索[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1[view_count]

张旭桃花溪详细讲解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桃花溪》;
【作者】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这首诗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一首写景诗,诗的大概意思是说,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了这里的意境;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接着往后看,【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三、四两句是问讯渔人的话,【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地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桃花溪》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create_time]2023-07-15 04:50:09[/create_time]2023-07-30 04:40: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桃花溪 张旭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桃花: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解释】荒野中一片云烟,缭绕着隐现的小桥,我伫立在石矶上,询问划来的渔船,桃花随着流水,不分昼夜漂走,溪流的哪边,是仙境桃花洞【解析】此诗是写作者对桃花源存在的怀疑的。诗的首句写远景:这一带山路幽曲,溪水漫长。烟霭霏霏,林花漠漠,溪水深处似有一座长桥,被青烟红雾缭绕。这些景色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述的非常相似,但张旭心有疑虑:如果说当年武陵渔人就是从这里驾舟寻源,发现了那处神秘的桃花源的话。那么,也许桃花源至今还在。诗的次句就写诗人站在石矶的西侧询问渔舟上的渔翁:桃花整天随溪水漂流而去,你们知道桃源仙洞究竟在哪里么?言外之意还有:你们不也是渔人么?当年那位打鱼人寻到了桃花源。那么,你们寻到过么?诗的这后二句固然表达出诗人迫切地寻找桃花源的愿望,也显示出诗人时桃花源是否存在的怀疑。

[create_time]2019-09-27 07:53:41[/create_time]2019-04-11 17:24:3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6[alue_good]易书科技[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437f992c8155dba988bb25a25943ec6f_1540194217793.jpeg[avatar]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slogan]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intro]2954[view_count]

桃花溪翻译及原文

桃花溪翻译: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原文:【作者】张旭【朝代】唐。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写作背景: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前后在世。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世呼为“张颠”。其诗存世六首,均为写景色绝句,以意境幽深、构思精巧见长。

[create_time]2022-08-22 17:44:25[/create_time]2022-08-30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时光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7e8e6b0.P4RyoUxjbeA58YgLBuLdpw.jpg?time=9914&tieba_portrait_time=9914[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我是教育达人,分享专业的教育知识。[intro]86[view_count]

桃花溪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白话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扩展资料: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意境深邃,画意甚浓,耐人寻味。“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create_time]2020-12-04 20:37:43[/create_time]2016-08-08 14:13:38[finished_time]14[reply_count]30[alue_good]小高清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bf33a87e950352a64e6bd774343fbf2b3118bc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intro]40073[view_count]

上一篇:桂英挂帅

下一篇:案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