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1.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所有的一词多义 安 (1)安定的生活、安逸的生活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安稳、稳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4)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怎么 例:安能辨我是雄雌。 兵 (1)士兵 军队 例:可汗大点兵 ( 2)兵器 武器 例: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1)护城河 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水池 例:墨池记 出 (1)出现、露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出去、出来 例:不复出焉 (3)拿出 例:皆出酒食 处 (1)(chù)地方 例: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ǔ 处在 例: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 层次 例: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次、编排 例: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从 (1)跟从,跟随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 (2)依从 例:从民欲也 道 (1)动词 说 例: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例: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 例: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方法 例: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例: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例: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 ,能够,可以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例: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例: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3)动词 发出 例: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派 例:发闾左谪戍鱼阳 负 (1)动词,背负 例: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例: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 感动 例: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例: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看,阅读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故: (1)老,旧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 (2)原来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所以,因此 例:故时有物外之趣 (4)学过的知识面 例:温故而知新 舍 (1)房屋 例:屋舍俨然 (2)舍弃 例:例舍船,从口入;太丘舍去 朝 (1)zhāo早晨 例: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窥镜 (2)cháo朝庭 例:于是入朝见威王 (3)cháo朝见 例:皆朝于齐 美: (1)美丽 例:吾与徐公孰美 (2)认为……美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好 例:价廉物美 修 (1)身高 例:邹忌修八尺有余 (2)修建 例:乃重修岳阳楼 间 (1)间或,偶然 例:数月这后,时时而间进 (2)参与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夹杂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隔开,间开 例: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时候 例:奉命于危难之间 (6)一会儿 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7)私自,偷着 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伐: (1)讨伐 例:十年春,齐师伐我 (2)砍伐 例:伐竹取道 加: (1)虚报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 戴 例: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孰: (1)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仔细 例:孰视之 私: (1)偏爱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 私情 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方: (1)方圆 例:方七百里 (2)才 例:方出海门 且: (1)将近 例:年且九十 (2)况且 例:且焉置土石 曾: (1)且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可译成“连……都……” 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通“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 固: (1)顽固 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本来 例:因以怪之矣 (3)坚持 例:吾义固不杀人 亡: (1)通“无”,没有 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2)逃走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 (1)同样 例: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 例: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数: (1)多次 例:扶苏以数谏故 (2)几 例:卒数万人。 书 (1)写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字条 例:得鱼腹中书 属: (1)类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连接 例:属引凄异 (3)通“嘱”,嘱咐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2. 谁帮我找一下初三人教版的文言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句式例析 文言句式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句式,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古代汉语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我们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一些固定句式。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用动词“是”表示,古汉语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更多情况下古汉语常用“……者、……也”“……,……也”“……者也”等句式表判断。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②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另外还用“则”“乃”“为”等这些词表判断的,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2、被动句。现代汉语多用“被”(也用“为”)表示,而古汉语则常用“于”“为”或用“为……所……”等格式表示被动。 如: 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 还有一种没有标志性的词语,语意上有被动。 如: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句中的“感其诚”即“被……所感动”。 3、省略句。这是文言语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指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在不同的表达情况下有省略现象,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省略主语。 如: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句中省略主语“渔人”和“洞口”,补全应为:(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谓语。 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其中,“再而衰”、“三而竭”中省略了动词“鼓”,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 ①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②使与台齐(《童趣》) 例句中,分别省略了宾语“渔人”和“身”,完整的语序应为:①问(渔人)所从来。 ②使(身)与台齐。 (4)省略介词“于”。 如: ①场主集薪其中。(《狼》) ②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涉世家》) 例句①中,完整的语序应为:场主集薪(于)其中。“于”表方向、处所,译为“在”。 例句②中,完整的语序应为: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表对象,译为“向”。 (5)省略量词。如: 船头坐三人。 (《核舟记》)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对于省略句,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将其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以使语言顺畅,语意明确。 4、倒装句。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形成倒装句式,而这里的倒装主要是针对现代汉语的表意语序而言的。 为了能正确翻译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倒装句,一般而言,常见的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谓语前置。比如,“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即“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比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其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第二种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比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其中的“未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 (3)定语后置。在文言文的语意表达中为了突出中心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就将定语放在中心句的后面。 比如: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其中的“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其中的“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2008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 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 李朝国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即通用,“假”即假借,在具体语境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通的词来代替,这就是通假。 在阅读过程中,通假字的读音按本字的读音读,词义按照本字的含义理解。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就通“慧”,译为“聪明”。 学习文言文,掌握常见的通假字方法有两个:一是要充分利用注解,对一般通假字,教材注解中都已注明;二是要注重梳理积累,掌握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常见通假字。为便于同学们复习备考,特将七—九年级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如下: 1、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趣》) 2、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论语》十则) 2008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课文中的常见虚词集录 四川省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 李朝国 之 (一)作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这(件)事”等,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3.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陈涉世家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及通假字 【发闾左讁戍渔阳】“讁”通“谪”,驻守,发配.【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古今异义词(加粗字)【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拥戴,爱戴 今义:怜惜,怜爱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藉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暗中 今义:间隙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自己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词类活用【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尉果笞广】 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罩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法皆斩】 法:名词做介宾短语,按法律.【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失期,法皆斩】 法:名词作“斩”的状语,依法一词多义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的停留) 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作为)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书: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 数: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卒数万人(几)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国号) 以: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与: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与……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上: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皇上) 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4.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陈涉世家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及通假字 【发闾左讁戍渔阳】“讁”通“谪”,驻守,发配.【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拥戴,爱戴 今义:怜惜,怜爱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藉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暗中 今义:间隙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自己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尉果笞广】 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罩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法皆斩】 法:名词做介宾短语,按法律.【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失期,法皆斩】 法:名词作“斩”的状语,依法 一词多义 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的停留) 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作为)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书: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 数: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卒数万人(几)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国号) 以: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与: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与……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上: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皇上) 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孩子上初中没有房产证怎么办??
可以上,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跟房子是没有关系,有户口就行。只要情况属实,拿不出房产证的话,家长可以提供其它充分的证据,能证明自己确实在学校所在的片区居住。 小升初择校是按户口即可。1、小孩上学是不需要房产证的,只需要户口就能分配上学。2、根据国家规定,入学儿童是按户口所在地分配到就近的小学读书的,不会按房产证分配上学的。3、在国内绝大部分城市中,相当的一部分家庭,他们住的是公租房、分配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他们同样没有房产证,他们的小孩也是同样分配在上小学。4、只有是异地人员没有户口,可能才需要有房产证,否则就需要缴择校费了。扩展资料:1、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要求,2014年1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2、主要内容有: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单校划片学校,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多校划片学校,按随机派位等方式招生。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到2016年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升初
九年级文言文一词多义
1.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所有的一词多义 安 (1)安定的生活、安逸的生活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安稳、稳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4)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怎么 例:安能辨我是雄雌。 兵 (1)士兵 军队 例:可汗大点兵 ( 2)兵器 武器 例: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1)护城河 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水池 例:墨池记 出 (1)出现、露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出去、出来 例:不复出焉 (3)拿出 例:皆出酒食 处 (1)(chù)地方 例: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ǔ 处在 例: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 层次 例: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次、编排 例: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从 (1)跟从,跟随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 (2)依从 例:从民欲也 道 (1)动词 说 例: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例: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 例: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方法 例: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例: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例: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 ,能够,可以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例: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例: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3)动词 发出 例: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派 例:发闾左谪戍鱼阳 负 (1)动词,背负 例: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例: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 感动 例: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例: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看,阅读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故: (1)老,旧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 (2)原来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所以,因此 例:故时有物外之趣 (4)学过的知识面 例:温故而知新 舍 (1)房屋 例:屋舍俨然 (2)舍弃 例:例舍船,从口入;太丘舍去 朝 (1)zhāo早晨 例: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窥镜 (2)cháo朝庭 例:于是入朝见威王 (3)cháo朝见 例:皆朝于齐 美: (1)美丽 例:吾与徐公孰美 (2)认为……美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好 例:价廉物美 修 (1)身高 例:邹忌修八尺有余 (2)修建 例:乃重修岳阳楼 间 (1)间或,偶然 例:数月这后,时时而间进 (2)参与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夹杂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隔开,间开 例: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时候 例:奉命于危难之间 (6)一会儿 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7)私自,偷着 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伐: (1)讨伐 例:十年春,齐师伐我 (2)砍伐 例:伐竹取道 加: (1)虚报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 戴 例: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孰: (1)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仔细 例:孰视之 私: (1)偏爱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 私情 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方: (1)方圆 例:方七百里 (2)才 例:方出海门 且: (1)将近 例:年且九十 (2)况且 例:且焉置土石 曾: (1)且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可译成“连……都……” 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通“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 固: (1)顽固 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本来 例:因以怪之矣 (3)坚持 例:吾义固不杀人 亡: (1)通“无”,没有 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2)逃走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 (1)同样 例: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 例: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数: (1)多次 例:扶苏以数谏故 (2)几 例:卒数万人。 书 (1)写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字条 例:得鱼腹中书 属: (1)类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连接 例:属引凄异 (3)通“嘱”,嘱咐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2. 求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古文重点字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常见古今异义词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45辛苦:古,辛酸斯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6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47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8少年: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49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衷,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50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51错置: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今,放错了地方。 52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53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4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3. 初中文言文四大板块(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古代诗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清单一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 (《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 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 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 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 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 【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 【古义】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16.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 【古义】纵横驰骋。 17.①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交通——【今义】①往来通达。②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①勾结,②交互相通。 1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 ((冯婉贞)) 结束——【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理好装束。 19.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鞠躬——【今义】弯身行礼。 【古义】恭敬谨慎地 20.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今义】不抽象,不笼统。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 2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会计——【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23.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五人墓碑记》) 慷慨——【今义】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气,意气激昂。 【古义】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24.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 ②不值一提。【古义】①可爱。 ②值得同情。 2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不闭塞,广泛。 2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 【古义】年龄大。 27.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 (《柳敬亭传》) 南面——【今义】南方,表方位。【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 2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 【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29.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宫妃。 30.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 3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32.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其实——【今义】副词,表。 4. 谁帮我找一下初三人教版的文言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句式例析 文言句式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句式,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古代汉语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我们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一些固定句式。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用动词“是”表示,古汉语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更多情况下古汉语常用“……者、……也”“……,……也”“……者也”等句式表判断。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②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另外还用“则”“乃”“为”等这些词表判断的,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2、被动句。现代汉语多用“被”(也用“为”)表示,而古汉语则常用“于”“为”或用“为……所……”等格式表示被动。 如: 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 还有一种没有标志性的词语,语意上有被动。 如: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句中的“感其诚”即“被……所感动”。 3、省略句。这是文言语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指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在不同的表达情况下有省略现象,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省略主语。 如: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句中省略主语“渔人”和“洞口”,补全应为:(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谓语。 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其中,“再而衰”、“三而竭”中省略了动词“鼓”,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 ①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②使与台齐(《童趣》) 例句中,分别省略了宾语“渔人”和“身”,完整的语序应为:①问(渔人)所从来。 ②使(身)与台齐。 (4)省略介词“于”。 如: ①场主集薪其中。(《狼》) ②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涉世家》) 例句①中,完整的语序应为:场主集薪(于)其中。“于”表方向、处所,译为“在”。 例句②中,完整的语序应为: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表对象,译为“向”。 (5)省略量词。如: 船头坐三人。 (《核舟记》)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对于省略句,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将其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以使语言顺畅,语意明确。 4、倒装句。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形成倒装句式,而这里的倒装主要是针对现代汉语的表意语序而言的。 为了能正确翻译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倒装句,一般而言,常见的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谓语前置。比如,“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即“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比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其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第二种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比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其中的“未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 (3)定语后置。在文言文的语意表达中为了突出中心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就将定语放在中心句的后面。 比如: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其中的“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其中的“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2008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 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 李朝国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即通用,“假”即假借,在具体语境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通的词来代替,这就是通假。 在阅读过程中,通假字的读音按本字的读音读,词义按照本字的含义理解。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就通“慧”,译为“聪明”。 学习文言文,掌握常见的通假字方法有两个:一是要充分利用注解,对一般通假字,教材注解中都已注明;二是要注重梳理积累,掌握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常见通假字。为便于同学们复习备考,特将七—九年级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如下: 1、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趣》) 2、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论语》十则) 2008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课文中的常见虚词集录 四川省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 李朝国 之 (一)作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这(件)事”等,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海门四甲两本房产证合并在哪里办?需要什么手续?
在房管局办理。房产证办理流程:
1.买卖双方进行房产交易后一个月内持房屋买卖合同和其他证件到房地产交易所办理买卖过户登记;
2.买卖双方接到交易所办理过户手续的通知后,应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图章等,在交纳了手续费、契税、印花税后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
3.办理完买卖过户手续后,买方应持房地产交易所发给的房产卖契,在三个月内到房屋所在地的市或区(县)的房屋土地管理局登记申请。办理申请需要的证件和资料有:卖方所有的整栋楼的房屋所有权证、《商品房购销合同》、商品房销售发票存根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表》、《墙界表》、《面积计算表》;
4.经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查验证后,买方可领取房地产权证。
需要的资料:
1.房屋购销合同原件及补充合同原件;
2.商品房销售统一发票原件;
3.房屋的外业测绘调查表及分层分户平面图原件;
4.完税凭证(契税缴款书);
5.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