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

时间:2024-06-22 04:26:53编辑:奇闻君

空空导弹的原理

导弹在载机截获目标并满足发射条件后被发射,脱离载机,火箭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便停止,导弹进入惯性飞行段。空空导弹(air-to-air missile)与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相比,具有反应快、机动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与航空机关炮相较,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优点。它与机载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和检查测量设备构成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一些新型空空导弹(如“流星”)采用冲压喷气发动机,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弹翼用以产生升力,并保证导弹飞行的稳定。


空空导弹究竟怎么用,

空空导弹究竟怎么用,经过数代的发展迭代,空对空导弹很大程度上已取代机炮,成为战斗机最强大的武器。总的来看,空对空导弹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被称为半主动雷达引导阶段,以美军的AIM-7麻雀等为代表。半主动雷达引导意味着战斗机在发射导弹之后,还需要用自己机上的火控雷达长时间照射对手战斗机,用来为导弹提供对手的详细位置,这也限制了本机进行战术机动来躲避对方导弹,因为一旦自己进行机动飞行,很容易丢失目标。使用半主动雷达导弹更像是勇气的比拼,在双方同时发射导弹的情况下,谁先做战术机动开溜,谁的导弹就会失去引导从而变成一枚无控火箭弹。如果双方飞行员都很勇敢,最后甚至可能出现“极限一换一”的惨剧。到了第二个时期,各国开始装备如AIM-54、AIM-120等主动弹,不再需要载机保持雷达照射。主动弹其实更为简单一些,战斗机只需要锁定对手一次,机载计算机便会将对手战斗机的大致数据输入到导弹控制系统,随后便可以直接发射导弹。在导弹发射完毕后,战斗机便可以立刻进行战术机动,摆脱对手的锁定避免被击落,这就是“射后不理”能力。比起半主动引导时期50公里的射程,显然主动导弹的射程要远得多。在美国AIM-120D导弹的宣传中,雷声公司表示这款导弹可以命中150公里之外的目标。一般来说,武器公司都会将导弹的最远射程标注出来,也算是一个噱头,但AIM-120D真的可以轻松命中150公里外的目标吗?其实并不是这样,轻信“奸商”的飞行员都没什么好下场。真要说AIM-120D的实际射程,大概在70公里到80公里左右,相当于个雷声公司所谓的150公里打了个对折。最远射程表明这款导弹最远可以飞行150公里,但绝不代表着它能够命中150公里之外的目标。现代导弹大多装备了一台发动机,在发射后发动机会自动点火为导弹提供飞行动力,但是导弹发动机的燃料往往不算太多。据推测来看,AIM-120D发动机所提供的推力只够导弹飞行约70-100公里,剩下的距离大多是靠导弹的惯性飞行。对于现代战斗机来说,对付一枚发动机已经关闭的导弹并不困难,只需要进行垂直机动便可以大大消耗对手导弹的剩余能量,随后便能“逃出生天”。如果AIM-120D的目标是大型运输机或空中预警机,那么其射程很有可能会达到100公里。但如果AIM-120D的对手是一架战斗机,那实际射程则就像上面所说的对折了。原因很简单,导弹的目标往往不会在空中静止不动,基本上都会进行机动躲避导弹。这时候就要引入“不可逃逸区”概念了,不可逃逸区指的是载机在该地区发射导弹,对手的机动过载在导弹过载能力之下,不论目标进行何种战术机动都无法躲避。对于不同机型、不同发射角的情况,不可逃逸区也会不同,例如迎头发射时候不可逃逸区就要比尾追范围大得多。正是由此,现实空战中是不可能存在双方在最远射程上发射导弹,然后同时转身躲避导弹的,因为这样做就是在浪费弹药。现代空战中各国战机会在对手进入自己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后再发射导弹,力争最大限度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毕竟谁也不想上百万美金一枚的导弹变成昂贵的烟花。等到导弹发射完毕后,战斗机会打乱编队立刻进行机动来躲避导弹,这些动作往往会被限制在一片50x50千米的空域中。一般来说,战斗机只有两次发射中距空空弹的机会,等到携带的四枚空空弹发射完毕后,便会进入视距内空战状态,这时就要用近距格斗弹和机炮解决战斗。也正是因此,大部分战机采用四中两近的基本挂载方式,以力求在空战中不浪费每一克挂载。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空空导弹是什么??

我认为是欧洲的流星,采用了冲压发动机,动力射程远大于AIM120,动力射程的意义非常重大,平时我们说某某导弹射程多少公里,其实最后都是滑翔飞行,发动机已经不工作,导弹的速度和机动性都越来越慢,这样在最大射程上就很难对付高机动目标,有资料显失AIM120-c5对战斗机的不可逃逸射程仅为60km,而流星基本上全程都可以保持相同的速度和机动性


霹雳-3空空导弹

霹雳-3空空导弹霹雳-3空空导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空空导弹,其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射程、提高精度和杀伤威力,满足新一代战斗机歼8(J-8)的作战使用要求。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技术数据名称:霹雳-3(PL-3)空空导弹研发单位:航空工业部研制时间:1962年6月射程:洲际导弹弹长:2.123米弹径:0.135米翼展:0.654米射程:11.5千米引信:红外近炸引信制导系统:被动红外最大速度:2,450千米/小时

霹雳-4空空导弹

霹雳-4空空导弹霹雳-4空空导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个空空导弹,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技术数据名称:霹雳-4(PL-4)空空导弹研发单位:航空工业部研制时间:1966年3月射程:近程导弹弹长:3.235米弹径:0.19米射程:18千米制导系统:半主动雷达(PL-4A),被动红外(PL-4B)最大速度:2,695千米/小时

空空导弹有哪些分类?

空空导弹可以用很多方法分类,根据作战任务可以分为拦射型和格斗型两种。根据射程可以分近距、中距和远距三种。根据制导体制可以分为主动、半主动、被动和复合制导等多种。根据导弹对目标的探测波段可以分为红外型、雷达型和双模、多模型空空导弹。空中导弹在结构上一般由导引头、飞行控制舱、引信、战斗部、发动机和舵面翼面组成,在导弹功能上空空导弹一般由制导、引战、推进分系统以及发射控制分系统构成导弹系统,武器装备空中导弹系统还包括地面保障和支援设备。因此,广义地说,空空导弹包括导弹发射控制装置和地面设备。空空导弹按攻击方式分为格斗导弹和拦射导弹;按制导方式分为激光、红外、主动雷达、半主动雷达、被动雷达和复合制导等;按射程分为近距、中距和远距3种。格斗导弹是以攻击目视距离内的目标为主的导弹,又称近距格斗导弹,多采用红外寻的制导,发射后可以不管。导引头的跟踪范围和跟踪角速度大,能实施离轴发射,最小发射距离为300~500米。横向过载30~60克,机动能力强,能对目标实施全向攻击。迎头攻击时,最大发射距离可达18~25千米。拦射导弹有中距、远距拦射导弹之分。中距拦射导弹的最大发射距离从25千米到100千米不等,多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远距拦射导弹采用复合制导,可由载机在距目标100千米以外连续发射数枚,攻击不同方向的数个目标。拦射导弹与载机上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火控系统相配合,具有下视、下射能力,能攻击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有的兼有近距格斗能力,可用于全高度、全方向、全天候作战。

空空导弹怎么分类?

空空导弹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按照制导方式分,也可以按照攻击方式分,还可以按照射程来分。如果按照射程分,可以分为:近距、中距、远距三类。射程在10千米以内的称为近距空空导弹,射程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中距空空导弹,射程在100千米以上的称为远距空空导弹。空空导弹主要由动力装置、制导装置、战斗部和引信几部分组成。动力装置为导弹飞行提供动力,制导装置是导弹的“大脑”,它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指引导弹飞向目标。战斗部装有炸药,用来摧毁和攻击目标。引信的作用是引爆战斗部的。

苏联AA—11空空导弹

苏联AA—11空空导弹苏联AA—11空空导弹是前苏联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先进的红外格斗导弹,北约国家称其为“射手”AA-ll。该弹于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可挂载在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苏-27等飞机上,能在昼间和夜间对作机动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实施攻击。武器性能中文名:苏联AA-11空空导弹最大速度:M3.7 最小射程:300m使用高度:≤20000m基本资料苏联AA—11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第四代近距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两个主要从事空空导弹设计的集团——“闪电”(俄文Молния)和“ 三角旗”(俄文Вымпел)机械制造设计局之间进行竞争的产物。前者取胜,推出的是首次采用气动与推矢控制方案的机动性极好的全向攻击空空导弹,代号为Р- 73;后者失败,推出的是美国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的翻版,机动性差且无发展潜力,代号为Р-14。Р-73由“闪电”设计局于1976年开始研制。主要数据最大射程: 20km(Р-73МД1) 30km(Р-73МД2)最小射程: 300m 最大速度: M3.7使用高度: ≤20000m最大过载: 50G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引 信: 主动雷达战 斗 部: 连续杆式,重8kg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105kg(Р-73МД1) 弹 长: 110kg(Р-73МД2)弹 径: 2.901m(Р-73МД2) 翼 展: 3.200m(Р-73МД2)弹 径: 170mm 翼 展: 510mm 设计特点1982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研制成功R-73K(西方国家称之为AA-11“射手”)近距空中格斗导弹。该弹由红外导引头、控制舱、主动雷达引信舱、连续杆式战斗部舱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共5个舱段组成。这种导弹采用了舵面位于弹翼前的“鸭”式气动布局,弹翼上采用了稳定副翼,弹翼前采用了前升力小翼,弹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并对称。在尾部4片矩形弹翼的后缘各装有1片活动副翼,取代传统的陀螺舵,以限制横滚角速度,从而保证导弹飞行弹道的稳定性。首次在近距空空导弹上应用推力矢量与空气动力综合控制技术,即在尾喷口四周加装4片偏转舵面实现推力矢量控制,并与空气动力控制相结合,使导弹的控制通道由传统的双通道控制变为5通道控制,即2个喷流偏转舵控制通道、2个空气动力舵面控制通道和1个副翼控制通道,从而使导弹在主动段上的最大机动过载达到 60G。 R-73K导弹装带有深致冷光电探测器的红外寻的制导系统,这种系统大大提高了寻的的灵敏度和截获目标的距离,并保证了导弹的全方位攻击能力。目前,俄罗斯国土防空兵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都装备有这种导弹。红外导引头位标器离轴角±45°~±60°,具有很强的离轴发射能力,由于采用氮气致冷的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元件和脉冲调频技术,增强了探测距离、抗干扰能力和全向攻击能力。连续杆式战斗部爆炸后的扩展半径为4m。 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飞机机头偏离目标达55度的条件下仍可发射导弹;另一特点是能与头盔瞄准具连接,飞行员“看准“哪一个目标,导弹即同步跟踪,提高了作战效能。 该弹的布局形式与 R—60差不多,但导引头更先进、弹体更长、射程也远得多。 R—73的弹长约2.9米,弹径 0.17米,翼展约 0.51米,战斗部重 8千克。它分为两种型号,一种是MIKl,重约105千克;一种是 MK2,重约l10千克。该弹采用主动雷达近炸引信,导引头可与飞行员头盔瞄准具联动,达到快速瞄准跟踪、快速发射的要求。其离轴发射角约为60度。 R—73 使用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尾喷口内装有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因而其过载能力很强,最大可达40g, 能攻击做 12g机动的目标。这种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导弹的最小发射距离仅 300米,是所有现役空对空导弹中最小的,而其最远发射距离则可达30千米,在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中也是比较大的。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透露了R-73近距空空导弹的两种型别:一种是R-73EL,采用改进的激光近炸引信,可提供出口;另一种是仍在研制的K- 74ME,将装具有60°离轴能力的新导引头,而普通R-73导引头的离轴角为40°。新导引头更加灵敏,可使其最大攻击距离从30千米增加到40千米。R-73向后发射型已由苏-27作了试射。向后发射的方法可在发射前锁定,并减少攻击目标所需的时间。向后发射R-73的最大攻击距离为10~12千米,最小攻击距离为1千米,而且可攻击50米至13000米高度的目标。它在离发射轨达60度角可进行有效攻击,而且可在亚音速和超音速情况下发射。向后发射R-73可能首先在苏-32FN上使用。

苏联AA-3空空导弹

苏联AA-3空空导弹前苏联于6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AA-3空空导弹是一种既可装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也可以使用红外导引头的空对空导弹。 AA—3 在前苏联的编号为R—9和R—98,该弹于l963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主要配备雅克—28、苏—ll、苏—15等战斗机。武器性能中文名:苏联AA-3空空导弹配 备:雅克—28、苏—ll、苏—15解 释:一种可装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装备时间:1963最大速度:M2.8基本数据AA— 3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型长 3.6米,红外制导型约长3.3米,导弹直径 0.22米,翼展 1.3米。发射重量:半主动雷达型为 270千克,红外型为260千克。战斗部重 40千克,射程 l9千米。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时,该弹的有效射程主要受导引头接收目标回波灵敏度的限制。该弹于1965年开始服役。主要数据最大射程: 2km(Р-8Р/Т) ;18km(Р-30Р/Т) ;26km(Р-98Р/Т);30km(Р-98МР/Т) 最小射程: 2.0km(Р-8Т、-30Т) ;1.8km(Р-98Т) ;9km(Р-8Р、-30Р) ;<9kmk(Р-98Р、-8МР) 最大速度: M2.8 使用高度: 15250m制导系统: 触发延时引信 引 信: 触发延时引信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40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275kg(Р-8Р、-30Р) ;227kg(Р-8Т、-30Т) ;292kg(Р-98、98М) 弹 长: 4.27m(Р-8Р、30Р、-98Р)   4.0m(Р-8Т、-30Т、-98Т) 弹 径: 75mm 翼 展: 130mm 设计特点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小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装在弹头后部,4片大切梢三角形弹翼装在弹体后部,4片弹翼后缘各带有1个横滚稳定片。关于该弹的性能,过去一直将其视为近距空空导弹。但是,从苏联解体后透露给外界的消息表明,该弹首先并不是为近距空战、而是为拦截空战设计的中距雷达型空空导弹,是苏联国土防空空军的第1个半主动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工作波段为I波段(8~10GHz),原型导弹Р-8的射程为12km,改进型导弹Р-30的射程为26km,最后改进型导弹Р-98的射程在26km以上。由于该系列导弹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通过互换导引头的办法,使得能在其基本型—— 半主动雷达型基础上很快发展被动红外型,但由于受当时红外器件性能制,红外型只能用于尾追攻击。 建造背景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一种中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取代仍在服役的РС-1/2近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后者的主要问题是射程短、与机载雷达不匹配。20世纪70年代60年代初,比斯诺瓦特总设计师研制出P-8(西方国家称之为AA-3“阿纳布”)第一代中程空-空导弹,后于1965年又研制出P-98中程空-空导弹。P-98导弹后来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P-98MP和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P-98MT。 在俄罗斯推出Р-98的同时, 西方国家就已经装备了比Р-98先进得多的中程空-空导弹,如美国的“麻雀”-7和法国的“玛特拉”-530。由于50年代中期,在РС-1/2导弹基础上改进的К-6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系统,最终未获准投入批生产,因此苏联国土防空空军决定研制中/远距新型空空导弹系统,装备新型防空截击机如雅克-28、米格-Е-152、苏-11等。参加竞争研制的单位有四家飞机设计局和两家导弹设计局,从而造成研制工作大量重复。

空地导弹的特点和优势

空地导弹的特点和优势空地导弹是由飞行器上发射的攻击地面目标的导弹,是航空兵进行空中突击的主要武器之一。包括反舰导弹、反雷达导弹、反坦克导弹、反潜导弹以及多用途导弹。按作战使命分为战略空地导弹和战术空地导弹。战略型空地导弹是专门为轰炸设计的一种远程攻击型武器,主要有机载洲际导弹、空射巡航导弹和一般战略导弹。多采用自主式或复合式制导,最大射程可达2000多公里,弹重在10吨以内,速度可达3倍音速以上,通常采用核战斗部。如美国1981年装备使用的AGM—86B战略巡航导弹,发射重量1450公斤,射程2500公里,飞行速度每小时885公里,核弹头当量达20万吨TNT。它主要由B—52轰炸机携载,每机装12枚。这种导弹射程远,采用惯导加地型匹配制导,命中精度高。战术空地导弹的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多采用无线电指令、红外、电视、激光或雷达寻地制导。射程多在100公里以内,弹重数十至数百公斤,采用常规战斗部。这种导弹的种类最多,装备数量最大,实战中应用最广。海湾战争中双方展示的空地导弹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号:“小牛”空地导弹“小牛”是美国休斯飞机公司为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研制的空地(舰)导弹,代号为AGM—65,用于攻击地面和水上目标,包括车辆、导弹与高炮阵地、防御工事,桥梁、指挥所、雷达、舰艇等。这种导弹已有6个型号,组成“小牛”导弹系列,各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引导头和战斗部不同。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为;弹长2.49米,弹径305毫米,翼展720毫米,发射重量A、B、D型210公斤,C、E型299公斤,F型306公斤。制导方式,A、B型为电视制导,C、E型为半主动激光制导,D、F型为红外成像制导,射程为0.6到48公里,速度为1马赫。经过1100多次实弹射击和100多次实战表明,“小牛”导弹抗干扰性好,可靠性高。可装备在F—5、F—111、A—6、A—10“阿尔法”、“狂风”等作战飞机上。一般战术飞机可携带6枚“小牛”导弹。“斯拉姆”空地导弹AGM—84型“斯拉姆”导弹是美国麦道武器系统公司专为海军舰载机执行“外科手术”式攻击任务而研制的一种机载远距离空地导弹,是“鱼叉”反舰导弹的改型,1988年11月交付美国海军,1990年初正式列装。“斯拉姆”导弹弹长4.49米,弹径34.3厘米,重628公斤,射程约90公里,误差不超过10米。这种导弹采用了“鱼叉”导弹的结构、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并采用了“小牛”空地导弹的改型热成象红外寻的器和“白星眼”空地导弹的数据链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处理机。“斯拉姆”导弹的特长是能实施远距离攻击。携带这种导弹的舰载攻击机可在敌地空导弹防区以外发射导弹,导弹一旦射出,飞机便可调头撤离目标区,机上人员只需在导弹飞行末段控制导弹,锁定目标(或由另一架飞机实施控制),导弹引导系统可自动引导导弹命中目标。首先装备“斯拉姆”的是海军的A—6攻击机和F/A—18战斗攻击机。1991年1月18日,海湾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两架载有“斯拉姆”空地导弹的美国海军A—6E“入侵者”舰载重型攻击机和1架A—7“海盗”舰载轻型攻击机。从红海的“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执行摧毁伊拉克发电厂的任务。接近目标后,前一架飞机首先发射了一枚“斯拉姆”导弹,把坚固的厂房炸出一个直径10米的大洞。2分钟后,另一架飞机发射的第二枚“斯拉姆”导弹,竟从第一枚导弹炸开的大洞口穿入厂房内部爆炸,将电站彻底摧毁。“AS—301”空地导弹这种导弹是法国研制的一种激光制导的空对地导弹。该弹1973年开始研制,1976年开始飞行试验,1983年正式投产,到1984年底已生产近400枚,装备“美洲虎”飞机。导弹最大射程10到12公里,最小射程3公里,飞行速度1.5马赫,发射高度50到1000米,命中精度0.5米,弹长3.65米,弹径0.342米,翼展1米,发射重量520公斤,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助推器和一台固体主发动机。载机到达目标区后,驾驶员借助电视摄像机搜索识别目标,选定目标后就启动自动跟踪器跟踪目标并用激光照射器照射目标。当弹上导引头接收到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并稳定地跟踪目标后就可发射导弹。

苏联AA—1空空导弹

苏联AA—1空空导弹苏联AA—1空空导弹是前苏联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是1956年投入批量生产的K—5(军用型号PC—2y)。西方给这种雷达制导的导弹取名为AA—l,绰号“碱”。该导弹长1.88米,弹径0.178米,舵翼翼展0.32米,弹翼翼展0.58米,弹重82千克,战斗部重13千克,最大射程5—7千米,最大速度M数2,使用高度16千米左右。武器性能中文名称:AA-1空对空导弹所属国家:苏联/俄罗斯导弹类型:雷达型空空导弹制导系统:雷达波束弹径:0.178米弹重:82千克研制机构:第293厂第2试验设计局外文名称:K-5/AA-1研制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射程:7千米弹长:1.88米翼展:0.58米最大速度:2,045千米/小时基本资料(图)苏联AA—1空空导弹苏联AA—1空空导弹苏联AA—1空空导弹是前苏联自行研制的第一种 空对空导弹是1956年投入批量生产的K—5(军用型号PC—2y)。西方给这种雷达制导的导弹取名为AA—l,绰号“碱”。 K—5之后的苏制空对空导弹被依次取名为AA—2、AA—3、AA—4等。K—5于5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1956年装备带有机载雷达的米格—17y。在K—5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K—5M和K—51(军用型号PC—2yc)等改进型导弹,主要装备带有“绿宝石—2”机载雷达的前苏联第一种超1音速战斗机米格—19。 由于K—5的射程较近、速度较低、制导系统比较落后,只能对付轰炸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便已停产。主要数据最大射程: 4.5km(РС-1/2У) 6~7km(РС-2УС) 10km(Р-55)最小射程: 1500m(РС-1У) 1200mm(Р-55)最大速度: M2使用高度: >2000m制导系统: 雷达波束引 信: 无线电近炸引信战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3kg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82kg(РС-1У) 83.2kg(РС-2УС) 91kg(Р-55)弹 长: 1.88m(РС-1У) 2.45m(РС-1УС)弹 径: 200mm 580mm(РС-1У) [1]翼 展: 654mm(Р-55) 结构特点AA-1AA-1苏联AA—1空空导弹(K— 5)采用鸭式气动布局, 4个舵面在前, 4个三角形弹翼在后。其动力装置为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雷达波束制导。在导弹飞向目标期间,需机载火控雷达始终照射目标。苏联AA—1空空导弹空对空导弹长1.88米,弹径 0.178米,舵翼翼展0.32米,弹翼翼展0.58米,弹重82千克,战斗部重13千克,最大射程5—7千米,最大速度M数2,使用高度16千米左右。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5个舱段组成。第一舱为引信和战斗部舱,无线电近炸引信装在头部,最大作用距离13米,破片杀伤战斗部装在引信之后,装填炸药为梯恩梯和黑索近混合炸药。第二舱为制导控制舱,采用无线电驾束式制导,将装在导弹尾部的定向天线接收的机载雷达的照射波束信号,转变为与导弹偏离等强信号线的偏移量和偏移速度成比例的制导信号,输给舵机装置,控制鸭式舵面运动,使导弹沿着机载雷达照射目标的波束方向飞向目标。第三舱为发动机舱,位于弹体中部,内装单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电源,两个排气喷管位于该舱段后部的弹体两侧。第四舱为稳定舱,内装横滚稳定装置和冷气装置,弹体外部装十字形尾翼。第五舱为无线电天线接收机和控制装置舱,位于弹体尾部,用来接收机载雷达的照射波束信号。设计缺陷AA-1AA-1作为雷达型空空导弹,该弹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是由于采用驾束式制导,必须与载机的火控雷达配合工作,使载机不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同时,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机载雷达和导弹本身的性能很差,米格-17ПФ的机载雷达作用距离不超过10km,由搜索转为自动跟踪的距离为3.2km,可发射导弹的距离为2.5km,导弹的射程受发动机推力限制不超过4.5km,导弹的作战高度受地杂波影响不低于2000m,载机只能从尾后攻击机动性差的敌方轰炸机,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建造背景AA-1AA-1РС-1是苏联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空空导弹,也是苏联国土防空截击机用来拦截敌轰炸机的第一种雷达型空空导弹,由位于莫斯科附近的希姆基地区的第293厂第2试验设计局——现在的“火炬”机械制造设计局的前身,在50年代初开始设计,于1956年投入批生产,1957年首次装备米格-17П歼击机,70年代初停产,随后退出现役。该导弹的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К-5(K-5)和И(Izd.1),空军使用代号为РС- 1У(RS-1U)。从苏联解体后透露给外界的消息表明,该弹并不是苏联研制的第一个空空导弹。第2试验设计局的前身——第293厂设计局在马图斯.比斯诺瓦特的领导下,从1948年开始设计并试飞过的СНАРС-250(SNARS-250),才是苏联最早研制的空空导弹,并且是第一个雷达型空空导弹,计划用于苏联第一批装备机载雷达的歼击机——“拉沃奇金”200和“米高扬”И-320。该弹重250kg,战斗部重30kg,弹长4.2m,翼展1.08m,最大射程 5km,采用第393设计局研制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除雷达型外,还研制了红外导引头和电视导引头。但由于1954年第293厂转为生产ШБ(SHB)-32地空导弹,成立由彼得.格鲁辛领导的第2试验设计局取代前设计局,使СНАРС-250空空导弹未能完成试飞而被取消。但是,第2试验设计局在研制ШБ-32地空导弹的同时,却发展了自已的ШМ(ShM)空空导弹,这就是К-5空空导弹。ШБ- 32和К-5导弹的总设计师均是德米特里.托马舍维奇。

苏联AA-9空空导弹

苏联AA-9空空导弹苏联AA-9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三种远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属于第三代远距空空导弹。武器性能中文名:苏联AA-9空空导弹弹 长:4.15mm翼 展:900mm弹 径:380mm基本资料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专为新型的米格-31截击机研制了一种重型的中远距空对空导弹,该弹的编号为R—33,北约国家称之为苏联AA-9空空导弹。苏联AA-9空空导弹采用窄长的边条式弹翼。 尾舵位于弹翼之后, 其翼展比弹翼稍大一些。从总体布局上看 , AA-9与美国的AZM54AH不死鸟”颇多相似之处,弹径也一样,同为 0.381米。该弹的长度约为4.15米,亦与“不死鸟”差不多。但AA—9的发射重量达 490千克、比“不死鸟”略重一些。AA-9 是现役空对空导弹中最重的,其有效射程可达100千米。主要数据最大射程:120km最小射程:10~20km最大速度:M3.5使用高度:25000~28000m(最大)最大过载:4~6g制导系统:惯导和指令修正中制导加半主动雷达末制导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弹重:490kg弹长:4.15mm弹径:380mm翼展:900mm设计特点AA-9采用多功能雷达导引头,具有下视、下射能力,既可打入侵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也可用于攻击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能同时拦截4个目标。 AA-9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加大导弹燃尽速度和平均速度。它在米格-31M上用的是冷发射方式。该弹的外形结构与美国的“不死鸟”运距空空导弹相似(仅最大射程差一些,为120km,“不死鸟”最大为200km),而与前苏联/俄罗斯的所有近/中距空空导弹有很大不同。它有4片切梢三角形弹翼和4片矩形尾翼。内部结构分为5个舱段:雷达天线罩、制导和引信、战斗部、发动机、控制舵机。制导方式包括惯导和指令修正中制导加半主动雷达末制导,搜索距离360km,可同时跟踪10个、攻击4个目标,既可攻击飞行高度26000~28000m的高空侦察机,也可攻击飞行高度25~50m的低空入侵的攻击飞机和巡航导弹。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引信,其条状天线分布在弹体外测。

导弹制导系统有哪几种制导方式?

①自主式制导。制导系统装于导弹上,制导过程中不需要导弹以外的设备配合,也不需要来自目标的直接信息,就能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如惯性制导,大多数地地弹道导弹采用自主式制导。②寻的制导。由弹上的导引头感受目标的辐射或反射能量,自动形成制导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如无线电寻的制导、激光寻的制导、红外寻的制导。这种制导方式制导精度高,但制导距离较近,多用于地空、舰空、空空、空地、空舰等导弹。③遥控制导。由弹外的制导站测量,向导弹发出制导指令,由弹上执行装置操纵导弹飞向目标。如无线电指令制导、无线电波束制导和激光波束制导等,多用于地空、空空、空地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等。④复合制导。在导弹飞行的初始段、中间段和末段,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制导称为复合制导。这种制导可以增大制导距离,提高制导精度。

上一篇:奥华激光

下一篇:韩版男装网店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