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时间:2024-06-22 07:44:10编辑:奇闻君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翻译

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原文: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 〔宋代〕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注释: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者:通这。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此处泛指离歌。武陵人远: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眸(móu):指瞳神。指眼珠。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赏析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_翻译及赏析

味凄然。以其号孤篷,嘱余赋之。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因乘兴,醉梦醒时,却是山阴。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宋代·张炎《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味凄然。以其号孤篷,嘱余赋之。 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因乘兴,醉梦醒时,却是山阴。 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 猜您喜欢风急霜浓,天低云淡,过来孤雁声切。雁儿且住,略听自家说。你是离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别。松江岸,黄芦影里,天更待飞雪。声声肠欲断,和我也、泪珠点点成血。一江流水,流也呜咽。告你高飞远举,前程事、永没磨折。须知道、飘零聚散,终有见时节。——宋代·刘焘《转调满庭芳》 转调满庭芳 风急霜浓,天低云淡,过来孤雁声切。雁儿且住,略听自家说。你是离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别。松江岸,黄芦影里,天更待飞雪。 声声肠欲断,和我也、泪珠点点成血。一江流水,流也呜咽。告你高飞远举,前程事、永没磨折。须知道、飘零聚散,终有见时节。绛唇初点粉红新。凤镜临妆已逼真。苒苒钗头香趁人。惜芳晨。玉骨冰姿别是春。——宋代·莫将《独脚令》 独脚令 绛唇初点粉红新。凤镜临妆已逼真。苒苒钗头香趁人。惜芳晨。玉骨冰姿别是春。挂冠归去旧烟萝。闲身健,养天和。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歧路、足风波。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时醉唱里棱罗。天公奈我何。——宋代·刘述《家山好》 家山好 挂冠归去旧烟萝。闲身健,养天和。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歧路、足风波。 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时醉唱里棱罗。天公奈我何。


凤凰台上忆吹箫·同前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凤凰台上忆吹箫·同前 [作者] 曹勋 [朝代] 宋代 碧玉烟塘,绛罗艳卉,朱清炎驭升晹。正应运、真人诞节,宝绪灵光。海宇均颁湛露,环佩拱、北极称觞。欢声浃,三十六宫,齐奉披香。 芬芳。宝薰如霭,仙仗捧椒扉,秀绕嫔嫱。上万寿、双鬟妙舞,一部丝簧。花满蓬莱殿里,光照坐、尊俎生凉。南山祝,常对化日舒长。 曹勋的其它作品 ○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 夹竹桃花·咏题 ○ 武陵春·春到小园春草绿 ○ 法曲(遍第三) ○ 清平乐·去年春破 ○ 曹勋更多作品


《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

导语:《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暮暮朝朝。






(通篇叠字,二十余韵,回环咏叹。)

        此阕词全用迭字,李易安后一人而已,何况她是个遭遇悲惨的农妇,较之易安尤为难能可贵! 这首词写离情,乃与邻女韩西离别后所作。上阕写送别时的留恋,言在微云残照间眺望山水,怀念韩已远去,今后当永远怀念她;下阕写别离后的凄凉,言知己已去,无人能理解她以素粉吟诗、写字的心情。全词不仅缠绵悱恻,在别离词中写出了新意,而且全用迭字,不见勉强,反而是增加了全词压抑凄伤的情味。迭字词,最著名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不少人认为是千古绝唱。而这首词连用二十一个迭字,加上“断魂魂断”“见谁谁见”二个交错的迭字,共二十三个;而且工稳生动、情词宛转,在艺术上确实难能。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写傍晚送别时夕阳衔山的景色。“残照”,夕阳。“有无明灭难消”,写夕阳欲落未落时的状态。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写因极度哀伤而精神恍惚。“断魂”,形容情深或哀伤。“闪闪摇摇”,形容神魂飘荡的样子。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隐隐迢迢。 写行人在山水中远去,逐渐隐约不清。唐·宋之问《江亭晚望》:“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隐隐迢迢”,逐渐远去,逐渐看不分明。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意思是今后的凄苦,将永远和此刻别离时一样。

        青遥。 意思是呼天不应。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凡人劳苦倦极,未尝不欲呼天也。”“青遥”,青天高远。 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形容孤独无依,无处诉说内心的愁苦。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意思是从此无人管顾、无人怜惜自己。“花娇”,自指。唐·韦庄《抚盈歌》:“笑颊兮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清·史梧冈《西青散记》记贺双卿因在家庭中处境恶劣,她的创作都是避着人用白粉写在枯树叶上,这三句即写出了这种境况。 谁还管、生生世世,暮暮朝朝。 悲叹自己的一生,日日夜夜,将永远处在愁苦之中。最后结句“暮暮”,《西青散记》作“夜夜”,此处依徐乃昌刻本。






      《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巧用叠字抒情写意,而叠字的应用在古诗词中常常是篇章里的亮点。赏析这些叠字的应用技巧和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 叠字的构成和语法功能。

        我们根据所叠两字拆开后的单字与原义的接近与否可以把叠字分成单纯词(连绵词)的叠字和合成词的叠字这样两类。单纯词(连绵词)的叠字,古人称这种情况为叠音、重言。这类叠字的特点是由一单音词重叠而成一双音词,但词素是一个。我们在《诗经》中见到的“关关雎鸠”、“杨柳依依”、“伐木丁丁”这样的叠字均属于此。这类叠字大部分是拟声词和形容词,多用以摹声和摹状。合成词的叠字的特点是把一个字重叠起来,从而产生新义。产生的新义和单个字的本义虽然有些不同,但彼此关连比较大,产生的新义往往是单字本义的强调,达到动作的重复、范围的扩大、时间的延长、程度的加深等目的。如“寻寻”和“觅觅”是“寻”和“觅”两个动作的重复,强调“寻”、“觅”的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又如“点点”和“滴滴”是“点”和“滴”两个量词的重叠,能把水下落的动作的频繁、持续时间的长久等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依照合成词自身的词性,合成词的叠字多分为形容词叠字和动词叠字两大类。它们一般充当形容词或副词,是加强表达效果时常用的词汇。

        其次,要把握叠字在诗词中的应用及赏析的基本规则。

        诚如英国学者赫兹里特所言,“词汇的力量不在词汇本身,而在词汇的应用。”自《诗经》始,诗词作者均有意识地在创作中运用大量叠字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诗词中,叠字不仅是意、形、声、韵的重叠,而且荷载着深厚的文化及情感的内涵。因此,赏析叠字技巧必须结合整首诗词,不能孤立地就叠字分析叠字。下面就以《迢迢牵牛星》、《声声慢》为例,具体研讨叠字在诗词中的应用及赏析。






        先看《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整首诗用的六组叠字布排相当有讲究。贺拉斯说:“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迢迢牵牛星》把前四组叠字放在诗的开头,后两组放在收束处。前呼后应,整齐中寓有变化。较之《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同时代的《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唐代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王建的《叠字诗》:“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迢迢牵牛星》的六组叠字,有效避免了单调繁复,经济而又高效。“迢迢”,强调织女与牵牛星距离之遥,显示出彼此睽隔的空间之广;“皎皎”,蕴含星辰灿烂与美女明艳两层意思,状物写人兼备。开头两组叠字,将女主人公的形象写得光艳照人,将女主人公的心绪烘染得玲珑剔透。“纤纤”从视觉上描摹女主人公的手的形态和动作,既表现其织布动作的娴熟,也在赞美其女性特有的柔美(手是人的第二张脸,“纤纤”一叠,女性柔婉之态宛然可见);“札札”属象声词,从听觉上刻画女主人公织布动作的熟练,同时以机杼的声响,传达女主人公内心无法平息的怀人情思。开头四句,每句句首均用了叠字,读来音韵流畅、琅琅上口。间隔四句后,在结尾又用两组叠字,显得一波三折,山鸣而谷应。“盈盈”兼指水的明亮和女性眼波的柔媚;至于“脉脉”,更是将传统诗歌“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美极致落实在具体的相爱不能相守的爱情题材中,以时间上含情不语的久长遥对开头空间上“迢迢”阻隔的阔远,真是匠心独运,令人叫绝!






        从《迢迢牵牛星》的叠字应用上,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基本规则:

一、叠字的布排要讲究整齐中寓变化,不能片面求多求全;

二、叠字在贴切状物摹声之外,必须与整首诗的意境融为一体,要讲究整体效果。布封说得好:“有些人想在文章里到处布置些惊人的语句,这种意图是完全和文章的热力背道而驰的。光明应该构成一整个的发光体,均匀地散布到全文,而那些惊人语句就像许多火星子,只是拿许多字眼互相撞击着,勉强使他们迸出来的,它们只闪一闪,炫耀一下我们的眼睛,然后又把我们丢到黑暗里了,这种火星子是最违反真正的光明的。”

        下面,再来看看李清照的《声声慢》。全词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头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寻寻觅觅”传达出女主人公在遭受亡国丧偶之剧创后,精神恍惚,每每呈现若有所思的情状;“冷冷清清”是经过寻觅后的感受,觅无所得,“物是人非事事休”,空虚寂寞接踵而来;“凄凄惨惨戚戚”是经过“感受”产生的深一层悲苦的心境。这一连七组叠字既有时间上的关连,又有程度上的层递,深刻地表现了词人饱经乱离苦难后惶惶不可终日的凄哀无告的心境。结尾处的“点点滴滴”,有意将雨水与泪水的特点揉和在一起刻画,既能与上片旨在加深凄苦感受的七组叠字相呼应,又能把女主人公的无限愁思推衍得缠绵萦回。

        缘此,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声声慢》词对叠字的运用也是符合我们在赏析《迢迢牵牛星》时得出的两条基本规则的。




补充:

1.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词牌名。

        凤凰台是潮州八景之一

“古凤凰台的由来,传说是凤凰山上的凤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 的景色,经常到这个江心绿色的沙洲栖息、游玩。到了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览沙洲,爱其清静幽雅,同时倍感潮州文风鼎盛,风物非凡,认为这里应是传说中凤凰栖宿之所,绝不是老鸦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鸦洲”改为“凤凰洲”,并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在凤凰洲筑建一座十余丈高的石台,命名为“凤凰台”。自此,这里成为游人徘徊难离的名胜。” 之后才有了凤凰台上忆吹箫,取传说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故事为名

相传战国时期,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因自幼爱玉,故名弄玉。弄玉不仅姿容绝代、聪慧超群,于音律上更是精通。她尤其擅长吹笙,技艺精湛国内无人能出其右。弄玉及笄后,穆公要为其婚配,无奈公主坚持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她。一夜,弄玉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吹笙,却于依稀仿佛间闻听有仙乐隐隐与自己玉笙相和,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弄玉把此事禀明了父王,穆公于是派孟明按公主所说的方向寻找,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与弄玉成婚后,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和真的凤凰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都引下来了。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这就是凤凰台的由来。萧史和弄玉住在凤凰台上,一连几年不饮不食,亦不下台。有一天,二人笙箫相和后,竟引来金龙紫凤,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升空而去。成语“乘龙快婿”“龙凤呈祥”便是因此而来。 关于萧史其人,最早记载见于汉朝时的《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原文为:“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后来的《东周列国志》,将这一奇事详细叙述,作“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一章,很多人都是从此书中了解到这段轶事的。

因为传说中萧史弄玉是居住在华山中峰的,所以现今中峰又名玉女峰。玉女峰上许多胜迹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人们在中峰上修建了玉女祠,祠前有一石臼,名为玉女洗头盆;它前面的石台,就是玉女梳妆台;那下面的石洞,是玉女当年的居室,称作玉女室。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箫台、引凤亭,是萧史吹箫引凤的地方。

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诵这段历史,“凤凰台上忆吹箫”也由此而来,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直至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

2.诗人的故事

贺双卿(1715~?),字秋碧,江苏丹阳人。据其同里史震林《西青散记》载:双卿生在绡山一农家,“负绝世才”,“秉绝代姿”,嫁金坛村夫周某,姑恶夫暴,劳瘁以死。生平所为诗词,不愿留墨迹,每以粉笔书芦叶上,以粉易脱,叶易败也。因此作品多散佚,流传下来的词只有14首,后人辑为《雪压轩词》。

贺双卿是勤劳受苦的农妇,又是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别具风格,自成一家。正如清代词学家黄燮清所说:“双卿词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曲曲写来,头头是道。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穷,为古才媛所未有,每诵一过,不知涕之何从也。”

贺双卿出身于农户,自小聪慧,在学馆旁听三年,学会了读书写字,还入了吟诗作文的门。善师能文的她,比其他的农村姑娘多了一份含蓄与深度,虽有卓越的才华,却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到了出嫁的年龄,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给了一户周姓农民。与丈夫不仅没有情感上的沟通,而且常常受到丈夫和婆母的虐待打骂。特殊的经历使贺双卿的词不但感情凄怨愁苦,而且格调清幽窈曲,意蕴深厚,耐人品味。

双卿写诗作词,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不为刻意留存于世,她用工整漂亮的小楷,将诗词写于芦叶、竹叶、桂叶,任其自然脱落、消逝。一年夏天,金坛举人史震林和段玉函等几个才子来到绡山村,在耦耕堂避暑读书。一日,偶见一婀娜女子手执畚箕出外倒脏物,史震林非常惊奇:穷乡僻壤,何来如此美貌女子?经打听,方知双卿身世,不由十分同情。后又读到双卿的诗词,更是敬佩至极,于是写诗作词以示问候。双卿钦慕才子,不由也诗词唱和,但她“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始终不越雷池一步。

羁留绡山的日子里,史震林着意搜集双卿的诗词。读着这些凄恻动人,才思超卓的作品,他不由深深地震惊了。一个如此才貌双全的奇女子,竟有如此悲惨的命运。“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史震林把这个苦命才女的遭遇写进了他的《西青散记》中,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才女。

由于贫病交加,贺双卿于20岁左右即含恨离世。

《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是为别韩西而作,细腻地表现了她内心抑郁的情绪,再现与女友分别使她堕入深渊的情景。巧用叠字抒情写意,堪与词作大家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句媲美,并将她后半生的酸楚尽相倾诉。“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这首词,情境哀凄,词义悲苦。用双字二十余叠,丝毫不露牵强痕迹。末尾三句,“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余怨无穷,紧紧扣人心弦,令人动容。故清人秋梦云在《绮霞轩诗话》里评价道:连用四十余叠字,脱口如生,灵心慧舌,不让易安专美于前。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易安,知否?

  曾经见过无与伦比的美,看见你之后,我的满纸离愁无处安歇。 

  笑容倦了,自有忧郁遮着;笔墨倦了,自有思绪掩着;人倦了呢?你倦了呢?

  “眼波才动被人猜”是你散不尽的婉约; 

  “赌书消得泼茶香”是你看不厌的真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是你止不住的思念;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你悲不绝的忧愁

      看着你的诗词,看着你满含忧愁的双眸,默默的感受着,体验着,也曾倚门回首,静把青梅嗅,仿佛你的生命里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影子,那个人,一定会是赵明诚吧,你们的琴瑟和谐,情投意合,羡煞了世人。里尔克说:“爱是最难的事”,你们的爱,老天终究是嫉妒了,给了你绝世的才华,给了你一个美好的开始,却也忍心给你一个“国破家何在”的凄凉收场。建炎三年,赵明诚在去建炎赴任的路上悄然离去,你的不绝忧愁自此开始,永不终结。

      其实,我不懂,难道就是为了让你的诗词再添一点浓郁之气,添一点忧民的慨伤?就一定要让你,随着国家漂浮,在人世间颠沛流离,孤独终老?英雄美人,海誓山盟,原来也是要迎合时代的,倘若难以迎合,就会饱经忧患和历经沧桑。

      “终日凝眸,从今故添,一段新愁。”丈夫离去,山河破碎,任是自身命运的潦倒,仍念念不忘国恨,当别人纸醉金迷时,你却因这末世中的短暂繁华而大起悲念,一个女子的沉吟入骨三分。

      “从今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你的梦里,有太多的真爱与忧愁;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的泪里。有太多的辛酸与坎坷;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你的心里。有太多的抱怨与不舍;

      在命运多舛的岁月里,你又何处安然?于夕阳西下时,独上西楼,凄婉的笑,像秋风一样萧瑟,人生?竟是如此凄凉。你们的遇见只是收稍,只可惜断送的一生憔悴,只消得几个黄昏。

      恋你的诗词,试图对懂你的忧愁,或许你我之间故事无从说起,但我深知,我走来的方向,你以亘古的深情凝眸于我,我一雕塑的姿势凝望于你。“人在何处,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我相信只要用情就能清晰回忆起,凤凰台上你那孤独吹箫的单影。光年逆转,闭上眼睛,追溯其一点一滴,与你之间轻声别离,在经历断肠之痛后,安静回归。

    归途中,终明白—

    相思是杯离愁之酒,有绝世的香浓,但只要轻轻一嗅,便会,断肠,心伤。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地名。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视。

赏析: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词牌鉴赏之《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又名忆吹箫。其名字来源于一段传说,相传战国时期,秦穆公小女弄玉,精通音律,当公主及笄之后,坚持要找一位精通音律的老公。 在某个夜晚,当弄玉在吹笙时,依稀听到有人用箫声相和,穆公派人去寻访,一直寻访到华山,终于在樵夫口中打听到此人。故事的结局带有神奇色彩,说是弄玉和萧史两人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 这故事的结局当然是鬼话,但这个词牌却由此而诞生。

        此词以晁补之词《自金乡之济至羊山迎次膺》为正体,另有多种变体,秉承一贯风格,不讲变体。此词据老夫推断,此词最早应以曲存之。 估计当初的琴曲已经失传了。

晁补之此词虽为开山之作,其词境并不高阔,其词意也不深远。故没有兴趣将其放到此文作鉴赏。要论此词代表,还当数李易安所填之《香冷金猊》,兹摘录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易安词写愁,却是层层深入,既能一笔荡开,又能瞬间收回,在此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由此,令我想起李清照《醉花阴》里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基于诗词不可达诂,故我在品鉴这些词牌之时,尽力不作解释,因为一千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凤凰台上忆吹箫,能填写出名的很少,而清代贺双卿巧妙使用了多处叠字,把感情推向无可企及的高度,这种使用高超文学技巧的词自当摘录如下: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另外,尚有清纳兰性德所填二首,无新意,不作摘录。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 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闺怨词通常多为叙别时之苦、别后之愁,李清照这首词却别开途径,选取欲别未别之时、将别未别之际,时在别前,想到别后,使人可想到别时的难堪与痛苦。 词的上阕分两层来写,一写将别时的气氛和心绪,一写将别时心理和神态。 词从晨起开笔,以物态敷墨。“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词人未直说心情,可是从陈设的状态上尽传人物感情。金属的狮形香炉中的香“冷”了,一个“冷”字,说明炉中的香早已燃尽,是无心无绪继续添香的缘故。无心添香,反映了词人思想专注于将与丈夫分别上,再无情致调弄增加生活乐趣的香了。室内再无香烟袅袅,更觉空寂冷落。词人的床帐是很精美的,“朱樱斗帐掩流苏”(《浣溪沙》),如今被褥不整,“被翻红浪”,散乱的被子如红色水浪。柳永《凤栖梧》中写“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那是轻浮的行径,李清照这里则不涉风情,无关谐谑,纯然是女主人无心整饰房间的写照。词人连头也懒得去梳了,任随梳妆台上积满了灰尘。以上所写种种情状,如果还只是她初醒才起时,那也情有可原。缀之以“日上帘钩”,则为反常了。阳光已照到帘钩上了,还未点香、未叠被、未梳头,可见已打乱了生活的正常程序。“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萧条庭院》)那是在亲人远离,独处深闺时的心情,现在人还没有离去,就已如孤身独守时一般,这是因了已深知丈夫势在必行,又料定离后自己必愁的情况下,才会如此的。因而词接着由实写转人虚写,由结果追溯原因:“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分别之后,有多少关于对丈夫的嘱咐,有多少关于自己的思念的话要说,可是欲说还休。为什么不尽情倾诉呢?也就是因为事太多,话太多,说也说不清,说也说不完,反而不知从何说起,如何说好。如果不是亲尝过“离怀别苦”的人,是没有这么深刻的体会的。因了耽心离怀别苦,竟至人也消瘦了。 上阕两部分先是暗写,后为明说。暗写时,以末句“日上帘钩”传神;明写时,以始句“生怕离怀别苦”达意。暗写时,多项并列,矢向一个中心;明写时,排斥他端,独存一因。两种方法,都起到突显中心的作用。词人用语极为精到,“冷”、“翻”、“慵”、“任”几字,写物性人情,都体物入微,传情熨贴。 词的下阕是前文的延伸,也分为两层,一写人去,一写念人。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过片以“休休”叠字领起,颇有奇峰突起之势。“休休”,意为“罢了,罢了”。也就是说她本不愿丈夫远行,可是无法挽留,“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阳关三叠》,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往往成为人挽留行人的借用语,李清照《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中也写:“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也是用来阻止姊妹远行的。丈夫行意已决,行期已定,留是留不住了。接写想象丈夫行后,自己必将陷入深沉的思念之中。这部分巧用两个“念”字,第一个“念”字,是“我念”,后一个是“念我”。我念的是丈夫就是东汉时的刘晨、阮肇离开仙女而去,自己便象秦穆公女弄玉,被烟霭笼罩在凤楼,不得如弄玉和萧史那样夫妻乘凤升天。“远”,表明离人越去越远;“锁”,透出困顿的无限感慨。“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惟有”的是流水,益见孤栖的寂寥。流水念我的孤寂,实是“我念”的委曲表现法。就文词看,“我念”和“念我”,施事和受事两方不同。“我念”,“我”是施事方面,“念我”则“我”却成了受事方面,而细究文意,“念我”却是“我念”的受事方面,是我想象流水将“念我终日凝眸”。由此可见前一个“念”为“思念”意,后一个“念”当作怜叹解。唯有流水怜我,可知无由得到慰藉。“凝眸”,是注目远处,盼望归帆。可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怎不要“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人未离开,也就设想到日后的刻骨相思,凭栏眺望。《古今词论》引张祖望的说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颇道出了词人的语意和妙技。 这首词情挚语妙,以未别而写怕别和想别后,更见沉婉蕴藉,这正如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所说:“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感情最强烈倒不在别时,而却在将别未别时,这是普遍规律,最耐人寻味的正是在 *** 的前夕。唐代郑谷《海棠》诗云:“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宋代邵雍《安乐窝》诗:“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宋代汪藻《春日》诗:“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都说明最动人时并非花盛开之日,而在将开之际。同样,分别的感情最炽烈时,也就在这“生怕离怀别苦”的时刻,李清照不愧是词家高手,这首词选定这样的时间来写,正是抓住了最佳时机。同时,词人也掌握了最强的感情状态,有无限的“离怀别苦”,如果一一吐诉,则又一览无余了,词人也是攫取这种时际:“多少事,欲说还休”,说个不休,反不如“欲说还休”。“欲说”,则感情冲动,“休”却抑制住不让宣泄,抑制住冲动,则其冲动力愈大, 蓄势愈强,愈是感到内心的感情急流汹涌。“休休”,则是如上面状态的倒置,是“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便“休休”不再强留,一“休”再唱阳关曲,二休再存挽留意。强烈的挽留,而不能留住,则感情的张力也就大了。总之,李清照这首词选材极具眼力,运思极见功力,为李词中突出之作。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怨情深》(词林正韵) 风往尘香,竹篱庐草,别来柴院忧思。 望远山寒黛,会在记忆某在阳春三月,弹出天籁箜篌蝉儿最喜欢这个季节个不经意的瞬间步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绪颦眉。 回首经年宿燕,冬景里,寄许卿知。 新和故,而今怕是,落幕花飞天河滔滔急流星。。 朝稀,此番况味,唯弱柳扶风,锦字难题。 叹绿幽衫薄,双燕东西。 那一天我是你最后一名恋恋不舍的观众我们在河上皆说寻常流水,鸳枕上,桌前,有苦咖啡一杯何谁北城烟火 天漫楼拨快了一棵树的年轮道依依。 多情苦,萍踪暗藏,倦也芳菲。 《凤凰台上忆吹箫・谁念旧时人》(词林正韵) 冬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放开了手色浮窗,绿罗寒黛,夕云帘幕萧垂。 小阁胭脂雪,乍冷疏眉。 孤零零的站在那风景里 休道良宵呓语,谁料想,一夜风吹。 青梅话,而今燕婉,尽是忧思。 花姿,夜来薄处,香梦惹鸳鸯,缕缕千丝。 宿翠牵酸朗读雨爱情古诗词经典作品篇3:鹊桥仙・纤云弄巧,弦上霏故乡的炊烟啊,霏。 难奈欢情流水,零落个,皆掠夺向烟飞。 微凉簇,浮光几番,怎敌春衣。 《凤凰台上忆吹箫・君梦天涯》(词林正韵) 风往江南,露华秋水,旧时香榭朝游。 冉冉青云尽,黛瓦寒楼。 谁记花朝月影,残照里,半缺清愁。 分明处,烟华水色,一夜难留。 凝眸,落红此去,风客卷匆匆,夙愿沉舟。 呓语佳期境,君梦何求? 花港千帆行尽还有天边的一轮残月,回首处,荷恋成秋。 胭脂雪,天涯此时,渡留不住那一丝残影口幽幽。 《凤凰台上忆吹箫・相思夜语》(词林 在孩子那里正韵) 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风戏胭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脂,到秋香息,一宵花落匆匆。 小聚鸳鸯锦人类惊天事件,,但系飞鸿。 烟水楼台忍顾,芳草事,欲说思浓。 题书 而你深藏不露的灿烂意,多情念念,盼到初冬。 无穷,露寒阵阵,眉底醒三更,落寞盈瞳。我那一天是高山的魂魄 旧昔黄金缕,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烟锁百折不回去尝试,重重。 魂梦微澜生雨,猜薄幸,难说朦胧。 良辰算,凝眸奈何,又恐萍踪。 作者也向根部垂下感恩的头颅/墨华之秋 风送云天闲漫步,度陌临流三五侣。时 如果来生还会不会重复,人清籁笑声频,青莎路,溪桥伫,见说流年红院宇。 QQ:963015905 凤凰台上吹箫胭脂


上一篇:莱芜招聘网

下一篇:施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