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蚴砂名词解释
棘球蚴砂,亦称囊砂。细粒棘球绦虫(Enchionococcusgranulosus)在幼虫阶段(即棘球蚴阶段)。棘球蚴囊内由生发层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小的子囊悬浮在囊液中,被统称为棘球蚴砂。包虫病(hydatidosis,hydatid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形态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中,是带科绦虫中最小的一种。虫体长度为2~11mm,多数在5mm以下。虫卵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40um,内为六钩蚴,对外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细粒棘球蚴囊或称包虫囊是寄生在中间宿主家畜和人体内的发育阶段,囊壁由两层构成,内层直接包裹着囊液,称为生发层。生发层之外的角质层系由生发层分泌形成,为无细胞的较坚韧的板层状结构。囊液透明,内有原头节,育囊和子囊,子囊壁的结构与母襄同。2.生物学特征(1)发育与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犬的小肠上段(空肠),借顶突钩和吸盘固定在肠粘膜上,不引起宿主症状。从食入原头节到成虫发育成熟所需时间6~9周。孕节中的虫卵每7~14d成熟,每个孕节含有虫卵100~1500个。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牧场、畜舍、皮毛、蔬菜、土壤、水源等,虫卵被牲畜(羊、牛)或人吞食后,卵内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孵出,钻入肠壁,通过门静脉系统进人肝、肺等脏器,约经5个月发育成包虫(棘)球蚴。人仅为中间宿主。动物的包囊如被狗吞食,其头节在狗的小肠经3~10周长成成虫。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与中间宿主范围很广,但主要在狗(终宿主)与羊(中间宿主)间循环。
犬弓首蛔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较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亲,蛔虫会以卵的形式存在于粪便中,这些卵在1~3周的孵化后达到感染阶段,并在环境中可存活数月。犬之所以容易感染,和饲养环境有关,饲养环境脏污就容易交叉感染【摘要】
犬弓首蛔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较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提问】
亲,蛔虫会以卵的形式存在于粪便中,这些卵在1~3周的孵化后达到感染阶段,并在环境中可存活数月。犬之所以容易感染,和饲养环境有关,饲养环境脏污就容易交叉感染【回答】
细粒棘球绦虫的传染媒介是跳蚤哦,也跟饲养环境有关系的【回答】
犬弓首蛔虫的卵还会通过蟑螂爬行于饲料,被狗吃下造成感染的哦【回答】
【问一问自定义消息】【回答】
棘球蚴病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棘球蚴病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3个(含子类)。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人体感染棘球绛虫的幼虫所引起的疾病。全球寄生人体的棘球绛虫幼虫共有4种,我国流行的有两种:细粒棘球绛虫幼虫引起细粒棘球蚴病(囊型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绛虫引起的多房棘球蚴病(泡型包虫病);棘球绛虫成虫寄生在犬、狼等动物肠腔,虫卵污染草原,羊等食草动物吞食虫卵后,虫卵孵化出六钩蚴入侵动物内脏,形成包囊,食草动物内脏被犬、狼吞食后在肠道发育为成虫,完成生活史;人体食入棘球蚴虫卵后,六钩蚴通过门静脉进入人体脏器,成为包虫病。
包虫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
细粒棘球绛虫以狗、狼为终宿主,羊、猪、骆驼、牛为中间宿主。多房棘球绛虫以狼、狐貍、狗为终宿主,啮齿动物,主要是田鼠为中间宿主,它是一种动物源疾病。在牧区狗吞食棘球蚴的家畜脏器而感染,虫卵随狗的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这些卵对低温和化学药物都有很强的抵抗力。虫卵可经手、食物、饮料进入人体,寄生于肝、肺等器官,也可累及皮肤和肌肉组织,因此它是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
包虫病呈世界性流行,分布广泛,主要以牧区为主;我国草原牧区是包虫病流行区。主要发生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及四川西部等地,有的牧区牧民感染率可高达7%以上。我国1905年首先在青岛发现本病。棘球蚴病临床表现高度多样性并反映了幼虫的位置和大小,绝大多数症状是因为幼虫虫体的机械压力或由于疱液流出引起异种抗体。囊包活检查到虫体可诊断。对已发病者,可外科手术摘除囊包。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棘球蚴的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也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或称包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棘球蚴主要有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及泡状(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alveolaris)两种,我国以前者较为常见。棘球蚴病史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侵犯肝脏,其次是肺,其他部位也可受罹。本病几乎遍布全世界,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一) 病 原 在犬小肠内的棘球绦虫很细小,长2—6毫米,由一个头节和3—4个节片构成,最后一个体节较大,内含多量虫卵。含有孕节或虫卵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或草场,牛、羊、猪、人食入这种体节或虫卵即被感染。虫卵在动物或人这些中间宿主的胃肠内脱去外膜,游离出来的六钩蚴钻入肠壁,随血流散布全身,并在肝、肺、肾、心等器官内停留下来慢慢发育,形成棘球蚴囊泡。犬届动物如吞食了这些有棘球蚴寄生的器官,每一个头节便在小肠内发育成为一条成虫。棘球蚴囊泡有三种,即囊单房、无头囊和多房囊棘球蚴。前者多见于绵羊和猪,囊泡呈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由豌豆大到人头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触摸有波动感,囊壁紧张,有一定弹性,囊内充满无色透明液体;在牛有时可见到一种无头节的棘球蚴,称为无头囊棘球蚴。多房囊棘球蚴多发生于牛,几乎全位于肝脏,有时也见于猪;这种棘球蚴特征是囊泡小,成群密集,呈葡萄串状,囊内仅含黄色蜂蜜样胶状物而无头节。在牛,偶尔可见到人型棘球蚴,从囊泡壁上向囊内或囊外可以生出带有头节的小囊泡(于囊泡),在于囊泡壁内又生出小囊泡(孙囊泡)。因而一个棘球蚴能生出许多于囊泡和孙囊泡。(二) 症 状临床症状随寄生部位和感染数量的不同差异明显,轻度感染或初期症状均不明显。牛肝部大量寄生棘球蚴时,主要表现为病牛营养失调,反刍无力,身体消瘦;当棘球蚴体积过大时可见腹部右侧臌大,有时可见病牛出现黄疽,眼结膜黄染。当牛肺部大量寄生时,则表现为长期的呼吸困难和微弱的咳嗽;听诊时在不同部位有局限性的半浊音灶,在病灶处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若棘球蚴破裂,则全身症状迅速恶化,体力极为虚弱,通常会窒息死亡。
细粒棘球绦虫的病源形态
宿主吞食了虫卵和孕节后,六钩蚴在其肠内孵出,然后钻入肠壁,经血循环至肝、肺等器官,经3~5个月发育成直径为1~3cm的棘球蚴。六钩蚴即经肠壁随血循环侵入组织,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若幼虫未被杀死,则逐渐形成一个纤维性外囊,在内缓慢地发育成棘球蚴,故棘球蚴与宿主间有纤维被膜分隔。原头蚴在中间宿主体内播散可形成新的棘球蚴,在终宿主体内可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以顶突上的小钩和吸盘固着在肠绒毛基部隐窝内。体长平均3.6mm。头节略呈梨形,直径0.3mm,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富含肌肉组织,伸缩力很强,其上有两圈大小相间的小钩共28~48个(通常30-36个),呈放射状排列。顶突顶端有一群梭形细胞组成的顶突腺。各节片均为狭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