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针灸穴位图
1 颈夹脊 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2 天柱穴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哑门(督脉)旁1.3寸,当顶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取穴。 3 后溪穴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4 申脉穴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穴位
颈椎病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穴位。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穴位 按摩方法:可以采取针灸和手指揉按的方法。采用左手的四指捂住右手的小拇指,这样左手的大拇指正好抵在后溪穴这个位置,采取交替按摩的方法,能够缓解上班族的颈椎痛。另外,双手也可以同时按摩,将双手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这样坚持三五分钟也能起到按摩效果。 功效主治:这个穴位是属于小肠经上的穴位,能治疗头和脖子的疼痛,背部和手肘等部位的挛痛等。所以在医学上常针灸这个穴位治疗腰部扭伤、落枕和耳聋等现象。 颈椎病的治疗 目的: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力学特性,阻断疼痛一肌紧张一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调整颈椎节段异常位移或成角,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扩大椎间孔、椎管、横突孔非连续骨性管道的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 治则:松解,调整。 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 颈椎病推拿应分期分型治疗。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松解手法宜在逐步放松的情况下用轻缓柔和的刺激性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拇指按揉法在颈项肩背部操作,刺激关键穴位及部位,并在手法刺激的同时,轻巧地小幅度被动运动头颈部。当患者颈肩背部肌肉逐渐放松之后,宜在颈椎拔伸状态下小幅度旋摇颈椎,以调整颈椎微小错移。整理手法主要采用拿法刺激两侧风池穴、两侧颈椎诸夹脊穴及两侧肩井穴,最后顺势用指、掌从肩井向两侧分推。 1.急性发作期治疗 (1)颈型:以颈部肌群松解和颈椎小关节调整为要点,通过刺激类手法和颈椎拔伸微调手法来实现。 (2)神经根型:以神经根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3)脊髓型:以脊髓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微调或特殊的颈椎整复手法来实现。 (4)椎动脉型:以解除椎动脉扭曲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5)交感神经型:以解除交感神经刺激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2.症状缓解期治疗 (1)颈型:以局部肌肉松解为主,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 (2)神经根型:常规操作基础上再以轻柔手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经推拿,以进一步消除神经痛。 (3)脊髓型:以局部肌肉放松为主,在经过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和Mm检查资料的前提下,采用轻巧的颈椎微调手法使脊髓逐渐减压。最后以手法在下肢操作,以改善下肢肌痉挛状态。 (4)椎动脉型:常规操作基础上再以手法轻柔地刺激患者两颞及前额,以消除头面部症状。 (5)交感神经型:常规操作基础上以轻巧的手法在颈前气管两侧循序推移,使痉挛椎前肌群放松。然后视患者临床症状特点,采用不同手法操作。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 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艾灸治疗面瘫穴位
提起针灸,大家都不陌生。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是“针”与“灸”两种治疗方法的总称。一根小小的银针具有神奇的疗效,同样,灸法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功能。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艾灸治疗面瘫,希望能帮到你。 艾灸治疗面瘫 由于天气闷热,一些人喜欢开着电扇、空调睡觉,或是躺在窗户下享受“过堂风”。可是,这样却很容易导致人们出现面瘫症状,一早醒来,发现嘴歪、漱口漏水、一侧眼睛不能闭合,半边脸僵硬麻木,耳后出现疼痛等。 发生面瘫后除及时到医院治疗外,同时可以自己在家艾灸配合治疗。 灸法中最常见的是艾条灸。其中“艾”指“艾条”,即用艾叶卷成的细条。艾叶是一种中草药,具有逐寒湿、理气血的作用。点燃后,借其温和的热力和药物作用,刺激某些相应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驱寒除湿、温中补虚等作用。 艾条可以很容易在药店买到,且其灸法操作简便,您只需掌握一些简单的要领和穴位,就可以在家进行自我保健了。 传统艾灸的缺陷是纯手工操作、耗时、费力;灸疗过程中有烟雾和灰尘产生,污染环境;温度不好控制,起泡的可能性较大。灸大夫则克服了这些缺点,特别适合自己艾灸。 操作方法:取一根艾条点燃其中一端;一只手拇、食、中三指拿住艾条,同时小指放在皮肤上作为支撑;对着镜子找到以下几个穴位,将艾条悬于穴位之上,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使穴位局部温热红晕,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每穴灸10—15分钟,每天1—2次,7日为一个疗程。 1.地仓穴: 在面部,瞳孔之下,平行嘴角的位置,大概相当于嘴角外侧0.5—1厘米。 2.颊车穴: 在耳朵下方,简便的取穴方法是,做咀嚼的动作,同时用手去摸腮帮,那块隆起的肌肉就是颊车。 3.迎香穴: 在鼻翼两旁的鼻唇沟中。 4.翳风穴: 大约在耳垂后面的凹陷处。 5.合谷: 在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虎口”。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选取新鲜生姜切成直径约5cm、厚度约5mm左右的姜片,中间扎8mm孔备用;患者仰卧位,将姜片贴于地仓、大迎、颊车、头维穴处;点燃艾条,距离面部约5~10cm,沿着地仓、大迎、颊车、头维穴,往复施灸,温度以面部感觉温热为度;一般施灸时间为10~15分钟,施灸者可观察到姜片表面变干,患者应感到姜片热度渗透至皮下。 整个过程中应及时弹去艾条艾灰,距离适度、避免烫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西医认为面瘫和感冒一样,由于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自然病程两周左右即可恢复。 事实上,还有一部分面瘫患者,由于其病毒侵袭部位较深、自身体质较弱等因素,往往形成重型、顽固性、难治性面瘫,从而遗留后遗症。 因此,当面瘫患者发现自己耳后疼痛难忍、流泪、味觉异常等症状,或是伴有糖尿病、带状疱疹等,则往往提示侵袭部位较深、病情较重,应及时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 艾灸治疗面瘫注意事项: 1.面部穴位灸患病一侧,合谷穴灸左右两侧。 2.由于面瘫患者局部皮肤感觉下降,因而要特别注意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切不可过近,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被灸穴位处以感受温度变化。 3.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处于水肿状态,不宜灸,3天后才宜施灸。 4.施灸后,面部毛孔张开,应注意避风
面瘫打针针灸哪几个穴位?
面瘫针灸的穴位主要有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面瘫的局部取穴主要还是针对瘫痪的肌肉,比如说额肌瘫痪会扎额头上的阳白穴,眼轮匝肌闭合不全会扎眼轮匝肌。另外常规的像迎香、口禾髎、人中、地仓、颊车、承浆,这些都是常规的取穴,主要还是针对瘫痪肌肉进行取穴。另外,在面神经的主干道上,比如像翳风、乳突,是从面神经从颅内穿出来以后就会通过这两个穴位,可以在这个上面进行刺激。
还有非常常用的远道取穴,就是合谷穴,合谷穴是一个经验取穴。在面瘫的后期,因为气血不足,会选择足三里、三阴交进行补益气血。
专家提示:面瘫针灸取穴分为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局部取穴主要针对瘫痪的肌肉进行取穴,常规取穴部位有阳白、迎香、口禾髎、人中、地仓、颊车、承浆以及翳风、乳突等穴位。远道取穴主要以取合谷穴为主,后期由于气血不足,还会取足三里、三阴交等补益气血。
偏头痛可以针灸治疗吗?
偏头痛可以针灸,而且针灸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适应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几十种针灸适应症,偏头痛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原理就是疏风通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经过研究,相当于西医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量,使大脑中的舒血管物质和缩血管物质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产生镇痛的效果。我们治疗偏头痛针灸也有好多办法,比如说扎体针或者头针、腹针,舌针、耳针乃至拔罐或者穴位放血这些疗法。
相对于服西药的方法来讲,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而且它是物理疗法,对患者的身体没有伤害。
偏头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偏头痛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家常便饭了,会经常地偏头痛,这种疼痛会一直给患者带来麻烦,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睡眠质量,还有工作压力过大,得不到放松,情绪时常低落.得不到释放,这些都会引起偏头痛。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偏头痛的针灸方法吧。
偏头痛的针灸方法
偏头痛是头痛常见的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可见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常于10~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偏头痛的主要表现为:
1.头痛起病初期往往先为一侧头痛,自颞部开始,出现胀痛、钻痛或搏动性痛,然后扩展至整个半侧头部或全头部,或头沉、紧压、麻木感,但每次头痛可只局限于一侧,亦可左右两侧交替发生。发作前可有幻视和偏盲的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头痛的程度逐渐加重,弯腰、俯首或用力时头痛加重,并且烦躁不安,怕吵声,怕强光。
2.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相似,发作间歇期如正常人。
3.可有家族史,可于紧张、劳累、睡眠不足、经期前后或期间、或某种饮食后发病。
针灸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期以控制头痛为主,缓解期着重预防发作。
偏头痛发作期的针灸治疗以近部与远部取穴来宣通清窍、祛邪止痛,近部取百会、风池、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等穴以疏通患部经气,远部取外关、太冲、行间、足临泣等穴以通调本经经气。以上腧穴为治疗偏头痛的基本处方,临床还要结合中医辨证与辨经的方法治疗。
辨证治疗: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泉以平肝潜阳;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庭、厉兑、太白以运中祛痰;属气滞血淤者,加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以活血化淤。
辨经治疗:疼痛以前额为主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选用头临泣、头维、印堂、阳白、合谷、阳溪、曲池、足三里、解溪、内庭;疼痛以侧头部为主者,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选用率谷、风池、太阳、曲鬓、头临泣、外关、中渚、足临泣、侠溪;疼痛以后头及项部为主者,以取手、足太阳经穴为主,选用天柱、玉枕、风池、脑户、后溪、少泽、昆仑、京骨、至阴;疼痛以颠顶为主者,取督脉、足厥阴、少阴等经穴为主,选用百会、前顶、后顶、通天、太冲、行间、涌泉。
以上腧穴,每次可选5~9穴,用毫针刺施以泻法,一般不灸,但多用电针,选择高频连续波,予以中强刺激。
偏头痛的饮食保健
1、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主要是:
(1)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奶制品。
(2)动物脂肪,其诱发偏头痛占全部食物因素的49.8%,严格控制此为食物可防止偏头痛发作。
(3)酒精饮料:特别是红色葡萄酒,白酒,柠檬汁,柑橘,冰淇淋等。
(4)牛肉香肠,肉类腌制品,酱油等。
2、头痛的食疗原则
(1)实症头痛:饮食宜清淡,除米,面主食外,可多食青菜,水果类食物。
(2)虚证头痛:可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母鸡,猪肉,猪肝,蛋类以及桂圆,莲子汤等。
(3)有热者,宜吃新鲜蔬菜,水果,绿豆汤,赤豆汤等。
(4)禁忌烟、酒和公鸡,螃蟹,虾等发物。
偏头痛的运动原则
在运动时,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这样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的目的,一定要注意放松。
在运动的时候,也得循矩渐进,动作尽可能缓慢,防止动作过快拉伤肌肉,同时也防止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发生。所以,在运动的时候一定得随时提醒自己一定要“慢”。
不论是偏头痛还是其他的疾病,锻炼都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练习后也一定要做一些自我保健按摩,也必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希望每一名患者都要认清自己的病情,做一个长远打算的计划。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科的疾病,一旦不幸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对于患者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很多人可能也知道一旦不幸患上这种疾病那么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平时一旦发现病因要及时治疗,及时用药。
猜你喜欢:
1. 左边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2. 突然偏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3. 左侧偏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4. 偏头痛是怎么回事
5. 春季偏头痛是什么原因
什么是穴位
本来想写什么是经络的,想想要了解经络,还是先来看看什么是穴位吧。
说文解字:土室也。引伸之凡空窍皆为穴。
那么穴位事实上就是一个空间,在人体上的穴位,大到骨与骨之间形成的空隙,小到细胞核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都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广义的穴位。
简单定义: 身体各个层(次)级(别)的组织和组织之间的那个空间,就叫穴位。
如果在显微镜下看,细胞中有很大的独立空间,如果肉眼看,当然就看不到了。推而广之,人体无处不是细胞,故而人体无处不是穴。
这里有个经穴的概念,个人理解经穴其实是具有代表性的穴位,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穴位的连线,就是我们常说的经络线,注意经络线不是经络。
奇穴:通过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检验最后确定对于治疗某些病症有特别好的效果的穴位,就叫奇穴,这个奇穴不在正经上。
补充:
因为每一个穴位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导致每个穴位所流经的气血的数量,组织液的浓度、数量,代谢物的浓度和数量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虽然在同一条经络上的穴位其功能也是不尽相同的。
以上是碧轩本人的一点胡思乱想,请轻拍。
什么是叫穴位
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如阿是穴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扩展资料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穴位
针炙的穴位有哪些?
人体全身据古书记载有360多个穴位,穴位选择精确、准确和精当直接关系针灸治疗效果。针灸处方在中医理论,尤其是经络学说等指导下,依据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选取穴位进行配伍然后制定治疗方案,所以针刺选穴是根据病情不同需要来选择的。选穴除全身360多个穴位外,还有很多耳部也分布着较多穴位,称之为耳后针,以及足底也有较多穴位等。这些穴位选择涉及到针刺处方,针灸处方相当于中药处方中的药物和用量、用法,选择穴位相当于在开药时开的药物如中药。刺灸方法相当于所用药物是什么用量,然后用有什么方法,如先煎后下之类等等。选穴原则包括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病证不同选取部位也不同。例如,胃痛,近步选穴选中脘,远部选足三里;比如哮喘病,选定喘这种对症特效穴;落枕选落枕穴即手部外劳宫穴;腰痛选腰痛点。所以针刺选穴应根据不同病况辨证选取穴位。
“膻中穴”的膻字怎么读?
“膻”字读dàn。(1)膻中穴膻中穴 (dàn zhōng xué )(RN17)是人体的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2)膻的详细解释[ shān ]像羊肉的气味:~气。~味。腥~。[ dàn ]1.袒露。2.胸中:~中(a.中医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b.针灸穴位名,位于前胸部正中)(3)膻词组1.腥膻[xīng shān] 腥而膻的味道。2.白膻[bái shān] 药草白鲜的别名。3.膻根[shān gēn] 羊及羊肉的别称。4.膻乡[shān xiāng] 借指匈奴地区或北方边地。5.膻臊[shān sào] 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6.膻腻[shān nì] 羶腥油腻的食物。
“膻中穴”的膻字怎么读
拼音:Dàn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反复10次。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续5-10分钟。推法:两只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两侧推抹至侧腰部,20次左右。温灸法:用扶阳罐温灸即可,每次3-5分钟左右。适用于有寒证者或产后缺乳者。通过罐体磁场和红外线刺激该穴位,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
针灸初学者针哪些穴位?
除躯干部外,四肢都能试着扎。临床普遍使用1.5寸针灸针,针头属于麦芒尖,要注意,是麦芒尖,不是马蹄尖(参考注射器尖),因为麦芒尖一般情况下,即便扎到神经也只是刺激而不割断,马蹄尖是会割断神经的。
开始一定要背五输穴和十二原穴,共计66穴,然后再背四总穴(亦或有五总穴),十五络穴等。一般这些穴位最常用且医师资格考试必考。
你自己练用碘伏(小瓶那种,2元左右)和棉签(0.5元/包)消毒取穴皮肤就成,如果你是过敏体质就捡合适的来。如果用酒精的话,首先是消毒不彻底,二是易挥发,三是不易保存且危险。至于针灸针,拿自己练不要给别人扎,谨防交叉感染血液传播疾病。
《医宗金鉴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编纂的《十四经腧穴分寸歌》是个不错的组合,有心的话自己找来看看。至于其他的书,你现在看太早,可以去当当网订本《针灸甲乙经》,或是石学敏研究组的家伙们写的《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但是我还是觉得你看看针灸课本就成,因为贪多嚼不烂。
怎样找准穴位的准确位置
使用经络点穴治疗常见病,最重要的就是找准穴位。不管你的点穴疗法多优越,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穴位,一切都是枉费心机,没有任何意义。大部分人都知道点穴疗法的重要性,因为点穴位不仅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没有针灸的心理负担,但是因为找准穴位比较困难,所以不太被人们使用,这样就不能发挥人体的最大潜能,实在是太可惜了。在这里,我来给大家介绍一种任何人都能使用的,既简便又准确的找准穴位的诀窍。人体穴位找准不是太难,不过对于初学者也不太容易,熟能生巧,只要你们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一、到医疗器械店买一个模型小人,这样比较直观(买不买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决定,买了更好,确实很方便),但是最大的缺陷就是只有大概,不精确;有尺寸的穴位图也行,对于死记硬背比较好,最不方便的就是平面没有立体感。二、找穴位一般按照书上讲的尺寸去找,但是一定注意这里的尺寸不是指的标准的尺寸,而是说的“同身寸法”,即某人一定要用某人自己的指头去寻找----一拇指的宽度为一寸,食指加中指的宽度为一寸五,食指、中指加无名指的宽度为二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加小指的宽度为三寸,一个手掌的宽度为四寸。三、穴位的正常感觉是酸、困、麻。如果你按照以上办法寻找了,但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话,你可以再适当上点、下点、左点、右点,直到找准为止。另外,如果你对身体骨骼的位置比较了解的话,准确地找到穴位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大部分穴位都在骨骼的拐角处(比如阴陵泉穴)、骨骼与骨骼的交接处(比如太渊穴)、骨骼中间的空隙处(比如二白穴)和骨骼的分界处(比如太冲穴)。假如大家掌握了以上穴位的准确找法,那么你寻找起穴位就会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