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艺

时间:2024-06-24 02:35:16编辑:奇闻君

梁耀艺的生前梦想

因为脑肿瘤的痛苦,曾经的他还想着要改变自己的理想与志愿。只要能康复,他就要当一名医生,要治好大家的病。在这之前,他只想去当一个挣大钱的老板,日后好孝顺妈妈。遗憾地是他不能当一个医生了。他决定捐出自己的器官,并将自己的遗体也捐给医学院,这样算完成了自己走进医科大学的梦想。小耀艺是家中的老小,虽然上面还有哥哥姐姐,但在大家眼里,他没有一点因为自己最小而被家人惯坏的影子。不仅如此,梁耀艺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器重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他身兼了多个科目的课代表。但命运弄人,病魔却带走了这个聪慧英俊的小男孩。在手术室外,问起为什么要作出器官捐献的决定时。小耀艺告诉妈妈,来到深圳后看到有很多人献血,很多人做好事,我觉得他们都很伟大,我也想做一个伟大的小孩。刚来深圳时,哥哥带小耀艺去逛深圳书城。好多书,花花绿绿的,让充满好奇心的小孩东张西望。哥哥买了一本少儿科普书给他——《世界最伟大的100种科学发现发明》,这是小耀艺人生第一本课外书,他像宝贝一样爱惜它。也许是太爱看了,随时都去翻,书本已被翻得残旧。书中的原子弹、飞船、飞机等玩意儿深深地吸引了小耀艺。他不断地拿去问姐姐和哥哥,“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种孩子特有的好奇让哥哥姐姐欣慰。他们都没读过多少书,心里更加希望最小的弟弟能够多学点科学知识。也是在那本书里,小耀艺知道了很多关于火箭的知识。躺在儿童医院的病床上,小耀艺突然对妈妈说,“等我好了以后,我想当一名发明家。我要造火箭,像爸爸以前用过的氧气瓶那么大。”病情逐渐地恶化,坚强的小耀艺也有点撑不住了:“妈妈,我好可怜。”与此同时,脑瘤带来的痛苦,甚至让这个男孩想着要改变自己的理想。他不要造火箭了,他想当一名医生。他想要治好大家的病,让孩子们不再有病痛。为了不把医院的床单弄脏,“妈妈,我要尿尿”是这两个月说得最多的话。男孩的懂事让医院的护士看着都为之动容。

梁耀艺的介绍

梁耀艺,广东湛江市廉江人,深圳市龙岗区金稻田学校四年级三班学生,2014年4月在医院检查出身患脑瘤,6月6日下午4点35分06秒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内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年仅11岁。临走前他决定捐出器官和遗体,(妈妈,如果我活不了,就把我捐出去吧!),6月6日,他的心愿达成,其捐出的器官在8小时内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他的举动感动了深圳,感动了全中国。小耀艺的事迹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和热议,他被誉为“伟大的小孩”。

梁耀艺的人物经历

11岁的梁耀艺来自廉江,两年前,小耀艺随着哥哥来到深圳读书,那时候他才上小学三年级。姐弟几个在这个城市相依为命。姐姐梁李君比梁耀艺大10岁,已经成家。哥哥梁培洪比小耀艺大8岁,在一家企业上班。小耀艺和哥哥同睡一张床,他是家里的宝贝。“耀艺,快去洗澡。”2014年4月12日晚上,姐姐的催促依然没有使他动身,这可不是弟弟平时乖巧听话的风格。他可能有点头晕,或许是感冒了。哥哥姐姐都没太注意弟弟的反应。第二天早晨,耀艺从房间出来,突然连路都走不稳,几乎摔了一跤。这可把姐姐吓着了,赶紧往医院送。一检查,脑瘤。姐姐和哥哥都慌乱了,怎么会这样?母亲李群在老家廉江接到女儿的电话,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我以为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再难的病都可以治好的。”她取出家里的存款,再和亲友凑了点钱,急忙往深圳赶。4月份的深圳已经渐渐变热,她坐在病床边寸步不离地守着小耀艺。医生说要做手术了,“那就做吧,赶快做,做完手术就好了。”2014年4月16日,梁耀艺做了第一次手术。可是结果却不像李群预料得那么乐观,耀艺的病情并不见好转,肿瘤反而有越来越大的趋势。5月8日,第二次肿瘤切除手术进行。李群开始越来越担忧。反而是病床上小耀艺十分坚强,几次手术从没有掉眼泪,咬牙坚持。痛苦的表情看得妈妈和姐姐于心不忍,锥心地痛。小耀艺还不断安慰妈妈,叫她不要担心。看着姐姐每天送饭,小耀艺对姐姐说不用辛苦了,根本就进不了食。病情越来越严重,小耀艺变得连说话都困难。6月初,小耀艺似乎感觉得到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妈妈,如果我活不了了,就把我捐出去吧。”妈妈李群一开始没听懂,她再次问儿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小耀艺说:“把我的器官捐出去。”这个对成年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却从一个11岁的男孩嘴里脱口而出。妈妈李群先是震惊,转念一想,却也很平静地面对。虽然没上过什么学,她从电视节目当中也看到过器官捐献的事情,她很快听懂得了儿子的意思。姐姐梁李君一开始本来是极力反对的,怎么可以把弟弟的身体捐出去,起码也要入土为安。但一想到弟弟给他讲的那些课本故事,她也理解了弟弟的心愿。“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11岁的小耀艺告诉守在身边的家人,他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做好事,“我觉得他们都很伟大,我也想做一个伟大的小孩。”2014年6月5日,梁耀艺被转到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月6日中午11点45分,一个医生拉开ICU病房的小窗户,向走廊喊了一声:“梁耀艺的家人在哪里?”李群轻轻地抖了一下,静静地走上前,在医生递过来的一张纸前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签上了字。抢救已经结束。妈妈反复收拾着小耀艺的玩具、书包、文具盒、作业本、课本……一个都舍不得扔。妈妈李群向医生打听到了深圳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的电话,随之向高敏咨询器官捐献的事情。2014年6月6日下午4点35分06秒,梁耀艺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内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下午5点19分,小耀艺的肾脏和肝脏被放进装满冰块的保温箱里,这些器官将在8小时内挽救更多的生命,而这一切,都是这个11岁的广东小男孩自己的决定。小耀艺成为深圳第142位多器官捐献志愿者,深大医学院第158位“无语体师”捐献志愿者。那天广州的天空下起瓢泼大雨,李群呆呆地望着窗外的暴雨,此时此刻她也许想了很多,也许什么也没想。过了一会,她开始捂着脸哭泣,手里捏着小耀艺的照片。 2014年6月11日,共青团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决定追认梁耀艺同学为“深圳好少年”。 2014年6月25日,龙岗区文明办召开座谈会,授予梁耀艺第三届“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荣誉称号,并号召开展向梁耀艺学习活动。

您对现在的社会有什么看法?

对社会的看法应该看你个人站在哪个角度,我是一个学生,那么我仅谈对教育的角度,我认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很快,而在教育上的改革速度很慢,一项制度出如不是马上实施,而还要等几个三年或两年计划或试点后才能实施,这次出台的系列中考高考改革方案就是,盼了很久了,有了方案还要等 ,现在国外那么多国家都有成型的经验了,为什么还要等,人的一生真正学习的黄金时间有几年,我们等不起呀,损失了多少科学家的梦呀!!!快点行动起来吧!!!!!!


器官捐献,让生命“接力”前行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器官捐献,不仅是对一个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世界需要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数量与所捐献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为20∶1。而据《工人日报》报道,截至2020年,我国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2万例,移植的缺口很大。一方面,大量的潜在捐献者因各种原因没有进入捐献的范畴;另一方面,众多患者因缺少器官供体,面临失去生命的威胁。

受“死要全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传统观念影响,我国每年20万突发性死亡人数的宝贵器官资源绝大部分化为灰烬。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这样的政策变化解决了死囚器官捐献的伦理困境,受到外界一致肯定,但同时也使得器官捐献变得更加紧绌。

对于遗体器官捐献,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国民中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的文明意识。这种意识不可能与生俱来,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传统思维。另一方面,捐献者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敬仰。而且,一旦出现捐献者,相关机构应该尽一切可能提供临终服务,让其在离开人世时不留下遗憾。给捐献者更多的尊重,才能让更多人加入遗体捐献行列。

毋庸置疑,器官捐献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爱的传递。目前,一些城市红十字会设置了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把捐献者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每年举行纪念活动。其亲属可以向红十字会申请人道救助,让捐献变得更加温暖,也使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捐献人体器官,把这种大爱精神传承下去。

器官捐献,让生命“接力”前行。“生命有终点,但人类相互关爱是永恒的”这是器官捐献者带给我们深刻的生命启示和价值教育。当然,让器官捐献成为拯救生命传递大爱的社会文明自觉,依然是亟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需要加大科普宣传和提升群众素养,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加入到器官捐献者的队伍中来,传递人间大爱。


捐献器官

  ■咨询
  捐献者首先应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情况。

  ■登记
  此次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在其身故后自愿的器官捐献,不涉及活体器官捐献。捐献登记要到市红十字会登记。所有的器官捐献者都必须满足自愿、无偿、死亡这3个条件。有关器官或组织功能良好,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者,一般都适合捐献器官。
  ■签字
  1.捐献者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2.由捐献者本人或直系亲属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未成年的捐献者捐献器官必须经父母同意并代为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需要志愿者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成年子女、监护人)同意签字。如果没有登记的,在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和父母也可以书面形式捐献器官。
  3.《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填写完整后由捐献者本人或委托他人交到当地红十字会,并携带捐献者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并经公证处公证。《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一式两份,红十字会审核后盖章,一份存档,一份交给本人或委托人自行保管。
  ■时间
  因器官捐献有较强的选择性,病人病情恶化后请电话告知红十字会,病人逝世后,以最短的时间内电话通知红十字会及接收单位。接收医生就会启动捐献程序,把捐献者尚能使用的器官,移植给临床急等移植器官救命的患者,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器官捐献者在完成捐献后的遗体,将由医院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恢复遗体原貌。
  ■用途
  器官的利用严格遵照捐献人的意愿,用于人道主义救治病人,不可进行其他营利性使用。


  祝你好人有好报!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恋爱--看到新闻说人有重病要人捐器官你们会有感动吗?还是觉得是陌生人就是有怜悯心但也不会捐器官?

如果自己重病有人捐献器官总是会心存感激的,但是自己捐献器官,第一如果是活着的时候捐献器官一般人都不太愿意,多少回影响自己的健康,除非是亲人、爱人;第二捐献器官在法律上是有严格规定的,死后捐献比较容易,但是活体捐献比较难,只有亲人才行,因为法律上要避免器官买卖。所以对于陌生人,大部分都只是怜悯,基本不会捐献,毕竟是器官不是献血。


陈晓旭演了一回林黛玉,捐了款,就如此得人心?而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普通人捐遗体器官的,却没人报道

首先,轻描淡写的用一句“演了一回林黛玉”来总结她,我觉得不够到位。1984年,她主演了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而在那个时代,她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演绎得很到位,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她演的林黛玉是一个经典,这不可否认。这是她得到人们认可和喜爱的一个原因。2007年5月13日,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终年42岁。5月17日,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发表声明:“遵其遗愿,即日起成立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始创基金5000万元人民币……晓旭一生广结善缘,乐善好施,先后捐款捐物数千万元。此次成立基金会为晓旭遗愿,亦是其多年夙愿。基金会将全部用于教育和医疗等公益事业,资助因贫困而失学的优秀学子和无力医治疾患的困难群众。”也正是因为她演的林黛玉让她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所以媒体才会报道,给社会以正能量。
其次,我想说的是现实中的普通人,我们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的乐于奉献,为他们的善良感到敬佩。他们用自己剩余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是出于对这个社会的一个报答,是想让自己的死亡,换来别人的新生,这具有更大的意义。正像你所说,这些普通人很少有人报道,为什么呢?其一,在这个信息媒体时代,明星捐款本身具有很大的带动意义,因为他们是偶像,可以给粉丝以榜样;第二,我们生活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像你所举的例子肯定有很多,报纸肯定会选更有代表性的,记得以前看过的新闻中,是一个年纪小的孩子捐赠被报道;第三,我知道你是为他们打抱不平,但请你相信,他们不是默默的英雄,他们的遗体捐赠肯定会被人知道,家人、医院、亲属、或者是周围的邻居,这样满满的正能量会传到更多的人耳中。


上一篇:异界之风流掌门

下一篇:烟台海参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