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时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许多人的家园变为废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摘要】
2008年汶川地震时间【提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许多人的家园变为废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回答】
2008年发生了什么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汶川地震受灾范围在汶川地震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超过了十万平方千米,其中包含汶川、茂县等十个极重灾区,成都、陇南和宝鸡等四十一个较重灾区,以及双流县、郫县等一百八十六个一般灾区。这次地震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共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4人受伤和17,923人失踪 ,这也中国自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伤亡最严重的的一次地震,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大的地震。
南京会有地震吗?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震吗?
南京市确实是处在地震带上,这个地震带是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这个地震带以中强地震活动水平为主。“所谓中强地震就是发生5—6级左右地震。南京目前建筑抗震是按照7度设防,按照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就是发生7度破坏,建筑基本上是轻微破坏,主体结构不受损,经过适当维修可以使用的状态,而7度也就相当于5级左右的地震水平。”历史上南京最大的一次地震是公元548年发生的5.25级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是7度。隋唐之前南京小震多南京历史上很少有大地震,不过隋唐之前却小震频发,史官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记载。晋太康二年(281)二月淮南、丹阳地震;晋太康八年(287)八月丹阳地震;晋太康九年(288)正月江东四郡地震;晋太康九年(288)四月江南八郡国地震;晋太康十年(289)十二月丹阳地震;晋太兴三年(320)五月丹阳等地震。晋太元二年(377)春夏屡有暴风折木,地连震;晋太元十七年(392)六月建康地震,涛水入石头,毁大航漂船舫。十二月,地震;宋升明三年(479)二月,建阳门地震;梁天监五年(506)十一月,建康地震梁普通三年(522)正月,建康地震梁普通六年(525)十二月,建康地震梁中大通五年(533年)正月,建康地震梁大同三年(537)十月,建康地震陈祯明元年(587)正月,建康地震扩展资料: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节点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总面积6587km² ,2018年建成区面积971.62km²。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至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南京历史上有地震?具体资料!!谢
有过,但震中大都不在南京,或者是小地震,或被附近地震波及1624年最大地震墙垣动摇城垛倒塌 目前在历史文献上可以查到的南京最大地震,发生在明天启三年(1624年2月10日),地震为6级(震中在邻近的扬州,亦有专家认为在南京),为南京历史上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据《明实录》载:“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忽觉地震失常,令行通查府属州县有无伤损等因,当据上元、江宁、句容等县各称:地从西北方震起向东南去,墙垣动摇,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 据地震部门推测,三百多年前的这次南京古地震达到6级以上,影响所及,遭受破坏的州县多达10个,距震中最远的240多公里,地震有声有方向的州县有8个,离南京最远的达300多公里;地震有声无方向的州县有4个,离南京最远的250多公里。 “南直应天府、苏、松、凤、泗、淮、扬、滁州等处同日地震。 ”据“常州、镇江、扬州等府称:地震有声,自西南来,屋瓦摇落,房窗斜倾,且多倒塌。 一连两次,移晷方定。 ”当时的民间史家金日升在他的《颂天胪笔》中留下了其亲身所经历的地震现状记录:“天启壬戌(癸亥)十二月二十二日,应天府申时地震,声如巨雷,两个时方止。 常、镇、扬、泰州俱然,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 《明实录》亦证实:“扬州倒卸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 ”此次地震损失惨重,由此可见一斑。 1668年山东地震波及南京“人立俱仆” 据资料记载,南京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地震。 如499年8月4日,在南京发生4.75级地震。 《南史·齐本纪》记载:“地震。 自此来岁昼夜不止,小屋多坏。 ”《南齐书》则称:“七月,地日夜十八震。 ”南京地方《上江两县志》记录得更为详细:“秋七月辛未(8月19日)淮水变赤如血,建康大风十围树及宫舍民屋皆偃拔,京师地震。 丁亥涛水入石头,漂刹缘淮居民。 ”在这次地震约50年后,南京又发生了一次5.25级地震。 “江左地震,江左尤甚,坏屋杀人,地生白毛,长二尺。 ”清康熙七年(1668年)7月,在山东郯城发生8级大地震,余震波及南京。 “戌时,江南地震,自西北起东南,屋宇摇撼,河水尽沸,约一刻止。 翌日遍地生白毛。 两越亦于是日地震。 继而北直、山东、河南皆以地震告。 五省同时同刻,真古今异变。 ”“六月十八日戌时,江宁府属地大震,水翻波斗,屋倾墙圮,人立俱仆。 ”清代徐岳的《见闻录》就记录了这次地震的感受:“七年地震时,在江宁病目。 早寝,初觉床帐飒飒有声,尤疑猫攫鼠,鼠奔窜声。 少顷大动。 下床履地如立车辆上,始知地震。 恐屋塌,急趋出空院,则数起数伏。 连日大震,各省俱震,声如战斗,倒坏官民房屋不计其数,压死男妇亦不考,山东尤甚云。 自西至东,不时摇动,甚至地裂数十丈,深不可测,如黄水涌河。 ”山崩地裂,十分可怕。 1712年12月22日,南京高淳、仪征等地又发生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后南京街头巷尾盖满防震棚 如今南京的年轻人多没有经历过地震,老南京则不同了,1977年溧水4.6级地震和1979年溧阳6.0级地震都曾使南京遭到轻微破坏。 此外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们还“体验”过大地震将要发生的恐慌。 老南京余闻告诉记者,1976年他才二十来岁,唐山地震伤亡巨大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市民都很恐慌,谣传南京也很快要地震。 当天晚上,所有的市民都不敢在家里待了,纷纷将床搬到空旷的大街小巷,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是单人床、双人床,甚至还有用门板搭建的简易床。 大伙儿聚在一起,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街坊邻居又可以聚在一起乘凉聊天,害怕的是地震会突然光临。 在街头睡了一夜后,第二天市民就开始搭建防震棚,一时间,有塑料布出售的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全市的塑料布和帆布库存很快被抢购一空,竹子木头也很紧俏,一些单位甚至将包装袋发给了职工。 一天之内,南京市民的屋前屋后就搭满了防震棚。 危难时刻现邻里真情,一些青壮年劳力主动帮那些老弱邻居搭棚子,搬家具。 在防震棚住了半个多月之后,地震还没有来,大伙儿也放下心来,一些人逐渐搬回了家,但棚子却没拆,随时“待命”,直到几个月后才逐渐消失。 隋唐之前南京小震多 南京历史上很少有大地震,不过隋唐之前却小震频发,史官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记载。 晋太康二年(281)二月淮南、丹阳地震;晋太康八年(287)八月丹阳地震;晋太康九年(288)正月江东四郡地震;晋太康九年(288)四月江南八郡国地震;晋太康十年(289)十二月丹阳地震;晋太兴三年(320)五月丹阳等地震;晋太元二年(377)春夏屡有暴风折木,地连震;晋太元十七年(392)六月建康地震,涛水入石头,毁大航漂船舫。 十二月,地震;宋升明三年(479)二月,建阳门地震; 梁天监五年(506)十一月,建康地震; 梁普通三年(522)正月,建康地震; 梁普通六年(525)十二月,建康地震; 梁中大通五年(533年)正月,建康地震; 梁大同三年(537)十月,建康地震; 陈祯明元年(587)正月,建康地震。
江苏再次地震,会是大地震的前兆吗?
虽然江苏常州此次又发生了4.2级的地震,但这并不是大地震的前兆。实际上在2021年的11月17日,江苏盐城大丰区海域也是发生了5.0级的地震,而那一次的地震震源深度比这次的更大,达到了17千米,如此频繁的发生地震,所以很多网友也是特别的害怕,主要是害怕,这是大地震来临之前的前兆。其实大家也没有必要过于的担心,由于江苏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以在历史上很少有大地震的出现,这段时间的地震其实就是偶发性的地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江苏发生地震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最大的一次地震应该是在17世纪60年代,当时的南京扬州地区出现了6级的地震。另外就是在1979年的时候,江苏溧阳也发生过一次6级的地震。从1970年开始,其实江苏陆陆续续的也是发生了好几次比较有破坏力的地震,但是和其它地区比起来,江苏这边发生大地震的概率确实是比较小的。其实有一部分朋友肯定想到了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应该是国内东部的一条大型断层带,可事实上,常州距离郯庐断裂带还有40公里左右,虽然也是在范围之内,但这个距离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安全的一个距离。虽然未来不排除会有大地震的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所以大家还是可以放宽心。当然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做好一些准备,所以说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比较的低,但并不是100%不会发生大地震,所以平时我们自己也要掌握一些地震来临之时逃生的小技巧。未来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了大地震,这样我们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储备成功逃生。
江苏可能发生大地震么
江苏可能发生大地震。江苏处在华北地震区的郯城—营口地震带上,这是东部大陆区一条相对活跃的地震带,这条地震带包括从江苏宿迁到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分或部分地区。南通属于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这个地震带在华北地震区东南部,有资料称其在华中地震区,不在上文提到的6大地震区,可以看出此地震带非关键地震带,应该是不活跃且发生地震的级别相对较小。无论如何分析,都是一种预测,而地震的预测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们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是完全正确的,学会在地震中科学自救更是重中之重。地震逃生自救方法如果在室内,尽量躲在牢固的桌子、床下或承重墙墙角,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并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在晃动停止后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如果在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体育馆等,应趴在座椅旁或舞台脚下。如果在教室内,应迅速躲在课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教室。如果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到开阔地靠边停车,留在车内。如果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尽可能跑到空地上。在逃生过程中,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乱跑乱窜,以免发生踩踏事件。
那个地方不会地震
没有任何地方是完全不会发生地震的.
首先要知道地震是什么,地震是地壳应力逐渐积聚达到一个临界点,然后地壳快速释放这些能量的过程.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对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这些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就比较频繁,地震发生的也就比较多一些.
但是并不是说板块内部就一定不会发生地震,因为板块内部还有次一级板块.比如汶川,是在欧亚板块的内部,相对太平洋地震带来说地震几率很小,但是它又处在次一级的青藏板块和扬子板块的交界.
那么在次一级板块的内部是不是就绝对不会发生地震了呢?应该是不会的,因为我们脚下的岩石圈并不是铁板一块,如果你想,可以一直将板块细分下去.事实上,我们脚下的土地经常都有地震发生,只是量级很低,大家都没有震感,可以忽略.但是一旦这些低量级的地震发生的频率增加,量级也明显增加,这时就需要注意做好避震防震准备了.
为什么有些地方地震,有些地方不会地震?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每时,每刻,都会从世界各地发生地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都有上百万次.对于一些所谓的“无地震区域”,都是人们近年观察,得出该地多低震感地震.因为大多数地震均为3级以下的“无震感地震”,所以在观察时就变成了“无地震区域”.其实这样的区域是不存在的.
在全世界的版块构造图中,世界是由7大版块和多数的小版块组成的.七大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七大板块会时刻运动着,这就造成了版块之间会互相碰撞,导致地震.
在实际运动中,由于实际碰撞的多为板块边界,所以在版块交接处的国家震感会比较强烈,内陆国家则震感不强,有无感地震的趋势.
根据世界地震趋势,科学家已造出了世界地震带分布图.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远离这两大地震带的国家地震较少,强度较低,而在地震带或小版块交界处的国家地震就会较为频繁,强度较高.所以就会出现“有些地方地震,有些地方不会地震”的情况出现.
参考资料:
南京历史上有过什么地震
有过,但震中大都不在南京,或者是小地震,或被附近地震波及 1624年最大地震墙垣动摇城垛倒塌 目前在历史文献上可以查到的南京最大地震,发生在明天启三年(1624年2月10日),地震为6级(震中在邻近的扬州,亦有专家认为在南京),为南京历史上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据《明实录》载:“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忽觉地震失常,令行通查府属州县有无伤损等因,当据上元、江宁、句容等县各称:地从西北方震起向东南去,墙垣动摇,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 据地震部门推测,三百多年前的这次南京古地震达到6级以上,影响所及,遭受破坏的州县多达10个,距震中最远的240多公里,地震有声有方向的州县有8个,离南京最远的达300多公里;地震有声无方向的州县有4个,离南京最远的250多公里。 “南直应天府、苏、松、凤、泗、淮、扬、滁州等处同日地震。”据“常州、镇江、扬州等府称:地震有声,自西南来,屋瓦摇落,房窗斜倾,且多倒塌。 一连两次,移晷方定。”当时的民间史家金日升在他的《颂天胪笔》中留下了其亲身所经历的地震现状记录:“天启壬戌(癸亥)十二月二十二日,应天府申时地震,声如巨雷,两个时方止。 常、镇、扬、泰州俱然,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 《明实录》亦证实:“扬州倒卸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此次地震损失惨重,由此可见一斑。 1668年山东地震波及南京“人立俱仆” 据资料记载,南京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地震。 如499年8月4日,在南京发生4.75级地震。 《南史·齐本纪》记载:“地震。 自此来岁昼夜不止,小屋多坏。”《南齐书》则称:“七月,地日夜十八震。”南京地方《上江两县志》记录得更为详细:“秋七月辛未(8月19日)淮水变赤如血,建康大风十围树及宫舍民屋皆偃拔,京师地震。 丁亥涛水入石头,漂刹缘淮居民。”在这次地震约50年后,南京又发生了一次5.25级地震。 “江左地震,江左尤甚,坏屋杀人,地生白毛,长二尺。”清康熙七年(1668年)7月,在山东郯城发生8级大地震,余震波及南京。 “戌时,江南地震,自西北起东南,屋宇摇撼,河水尽沸,约一刻止。 翌日遍地生白毛。 两越亦于是日地震。 继而北直、山东、河南皆以地震告。 五省同时同刻,真古今异变。”“六月十八日戌时,江宁府属地大震,水翻波斗,屋倾墙圮,人立俱仆。”清代徐岳的《见闻录》就记录了这次地震的感受:“七年地震时,在江宁病目。 早寝,初觉床帐飒飒有声,尤疑猫攫鼠,鼠奔窜声。 少顷大动。 下床履地如立车辆上,始知地震。 恐屋塌,急趋出空院,则数起数伏。 连日大震,各省俱震,声如战斗,倒坏官民房屋不计其数,压死男妇亦不考,山东尤甚云。 自西至东,不时摇动,甚至地裂数十丈,深不可测,如黄水涌河。”山崩地裂,十分可怕。 1712年12月22日,南京高淳、仪征等地又发生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后南京街头巷尾盖满防震棚 如今南京的年轻人多没有经历过地震,老南京则不同了,1977年溧水4.6级地震和1979年溧阳6.0级地震都曾使南京遭到轻微破坏。 此外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们还“体验”过大地震将要发生的恐慌。 老南京余闻告诉记者,1976年他才二十来岁,唐山地震伤亡巨大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市民都很恐慌,谣传南京也很快要地震。 当天晚上,所有的市民都不敢在家里待了,纷纷将床搬到空旷的大街小巷,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是单人床、双人床,甚至还有用门板搭建的简易床。 大伙儿聚在一起,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街坊邻居又可以聚在一起乘凉聊天,害怕的是地震会突然光临。 在街头睡了一夜后,第二天市民就开始搭建防震棚,一时间,有塑料布出售的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全市的塑料布和帆布库存很快被抢购一空,竹子木头也很紧俏,一些单位甚至将包装袋发给了职工。 一天之内,南京市民的屋前屋后就搭满了防震棚。 危难时刻现邻里真情,一些青壮年劳力主动帮那些老弱邻居搭棚子,搬家具。 在防震棚住了半个多月之后,地震还没有来,大伙儿也放下心来,一些人逐渐搬回了家,但棚子却没拆,随时“待命”,直到几个月后才逐渐消失。 隋唐之前南京小震多 南京历史上很少有大地震,不过隋唐之前却小震频发,史官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记载。 晋太康二年(281)二月淮南、丹阳地震;晋太康八年(287)八月丹阳地震;晋太康九年(288)正月江东四郡地震;晋太康九年(288)四月江南八郡国地震;晋太康十年(289)十二月丹阳地震;晋太兴三年(320)五月丹阳等地震;晋太元二年(377)春夏屡有暴风折木,地连震;晋太元十七年(392)六月建康地震,涛水入石头,毁大航漂船舫。 十二月,地震;宋升明三年(479)二月,建阳门地震; 梁天监五年(506)十一月,建康地震; 梁普通三年(522)正月,建康地震; 梁普通六年(525)十二月,建康地震; 梁中大通五年(533年)正月,建康地震; 梁大同三年(537)十月,建康地震; 陈祯明元年(587)正月,建康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