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

时间:2024-07-01 15:09:21编辑:奇闻君

李新民的人物简介

李新民,,党员。1990年从大庆石油学校分配到1205钻井队,先后担任1205队钻工、技术员、副队长、党支部书记,现任钻井二公司GW1205钻井队海外项目部经理。作为钢铁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铁人精神的传人,李新民同志融入铁人队,志做新铁人。工作17年来,他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坚持以现代管理理念建设队伍,立足岗位学铁人,胸怀全局做贡献,不断赋予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曾荣获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为全面提高全员技能水平,他带领1205队在全国率先创建“青工岗位技校”,在井场办技校,以岗位当课堂,使全队职工基本达到“本岗精、多岗通、全岗能”;为加快提升队伍技术能力,他组建了革新小组,带领全队职工钻研前沿技术,割掉钻机“猫头”,实现了小井眼钻井、丛式定向井、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施工上的新突破;为锤炼闯国际市场的能力,他带领项目组人员努力学习外语和涉外承包知识,通过了英语900句、HSE和IADC井控培训考试,他本人顺利通过了托福考试。2006年3月,他组织GW1205队项目部6名成员仅用6天完成清关和设备装运,17天实现102车设备1600多公里安全陆运,创出苏丹港清关、装载钻机设备最短纪录,打响了初到苏丹的第一炮。在设备安装调试中,他带领项目组人员顶烈日、伴星辰,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高温当桑拿、汗水当淋浴,每天满负荷工作12小时以上,历经10多天,一次性通过甲方和第三方检测,获得钻井施工许可,被甲方誉为“服务质量NO.1,工作标准NO.1”。目前,GW1205队在苏丹已成功打井13口,口口质量全优,实现了铁人老队长的夙愿。

李新民的履历

1971.02——1972.03,河南省驻马店内衣厂工作;1972.04——1975.08,河南省郑州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后回原厂工作;1975.09——1984.04,河南省驻马店工交办、计委办事员;1984.05——1987.12,河南省计经委经济政策研究副主任;1988.01——1993.0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1993.05——1997.03,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1997.04——1997.12,中共河南省鹤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1997.12——1998.03,中共河南省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1998.03——2003.01,中共河南省鹤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2003.01——2006.01,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05.12——2006.01,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党组成员;2006.01——2011.10,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2011.10.30 ——不再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常委;2012年1月13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大会上补选为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3年1月20日——在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代表。现任河南省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谁是 铁人

在大家常识性的认知里,“铁人”是指大庆油田发现时的一位伟大石油工人——王进喜。他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1950年当上国家的第一批钻工,1956年入党,1960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从玉门来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直至47岁去世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奋斗。主要事迹是“人拉肩扛运钻机”、“凿冰取水打钻井”、“带伤跳进泥浆池”,留给后人宝贵的石油钻探知识、技能和铁人精神。
同时,铁人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等等
坐落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的铁人纪念馆内,入目的是铁人的全身雕塑,同时该馆以“工人”两字为整体的建筑外观设计,进馆阶梯共计47个台阶,记录了铁人47年的生命历程,馆内有铁人——王进喜的一生缩影,欢迎大家参观学习。


简短的劳模故事

简短的劳模故事 简短的劳模故事, 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每个人不一定都能成为劳模,但人人都能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的劳模,劳模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下分享简短的劳模故事。 简短的劳模故事1 中国劳模代表人物事迹1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中国劳模代表人物事迹2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 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和第一颗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简短的劳模故事2 xxx是一名兽医又105队牛场场长,他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思想上与党中央坚持一致,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自我从事的畜牧兽医工作,进取投身于动物防检疫和畜牧业技术的服务工作中,努力为畜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做出贡献。 在业务上求精通、在学习上不断提高 xxx注重政治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实践科学理论,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努力做到了用理论武装头脑,经过全方位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本事。参加工作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服务群众。 工作上力求务实,争创佳绩 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者,xxx深感自我肩负的职责重大。他始终把防疫做为牧业生产的重要工作,投入主要精力搞好防疫工作。 应对禽流感、口蹄疫、小偶蹄疫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威胁,异常是新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他起早贪黑,努力工作,防疫工作周密部署,认真筛查病畜,全面抓好动物的防检疫及免疫工作,为职工经济的平稳增长做出了贡献。 在养殖户牲畜保险工作中,xxx响应上级的安排。挨家逐户到职工家中做宣传,把惠民政策传递给职工家庭。此项工作中,xxx不畏辛苦认真负责,按时保证完成了工作任务,为职工群众畜牧养殖减少了风险,降低了损失,保证了收入。 服务群众、真心为群众着想 他是职工群众的知心人,主动了解群众的疾苦,进取帮忙职工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维护群众的权益,坚持以服务职工群众为落脚点,把群众当成自我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我的事,饱含真情地走进群众,满怀真诚倾听民意,真心解决困难,切实关怀和温暖群众。 为了适应业务工作的需要,他虚心向同行学习,将自我学到的书本知识结合到实践中。他不仅仅对上门求助的群众热情服务,并且经常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走街串户,为群众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广泛宣传和动员群众搞好动物防疫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遵纪守法、言行一致 他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带头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依法管理本事和水平。带头执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恪守职业道德。 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认真完成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以真正的本事和水平带动身边的人,用自我诚恳坦诚感动身边的人。 简短的劳模故事3 一、大庆“新铁人”——李新民 李新民,男,1967年出生,中员,*石油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鲁迈拉项目部副经理、哈法亚项目负责人兼dq1205钻井队队长。1990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在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钢铁队伍1205钻井队工作,2003年成为第*任队长。 担任队长期间,1205队钻井总进尺在全国率先突破了200万米,相当于钻透了226座珠穆朗玛峰;2006年2月,组建dq1205队,走上了海外创业之路,成功打入*钻井市场,使铁人旗帜在海外高高飘扬,用实力叫响了大庆品牌。 他扎根钻井生产一线,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为加快国家资源的开发拼搏奉献。他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获得中石油集团公司 优秀员、“十大标兵”和*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2011年被集团公司授予“大庆新铁人”荣誉称号。 二、创新劳动的当代工人——方文墨 方文墨,男,1984年出生,*预备党员,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创造了“0.003毫米加工公差”的“文墨精度”,被誉为“全国最好的钳工”。 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他搜集整理了20余万字的钳工技术资料,自制*、量、夹具100余把(件),改进各种*、量、夹具200余把(件),改进工艺方法60余项,改进设备2项,研究生产窍门24项 总结先进*作方法和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并取得了“定扭矩螺纹旋合器”、“加工钛合金专用丝锥”、“多功能测量表架”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5年以来,他先后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三、国境线上守边人——马*武 马*武,男,汉族,中员,1969年4月出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一八五团职工,1988年9月担任护边员,他23年如一日坚守在边境,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8年以来,马*武和妻子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哨所为家,23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在二十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边、守水、护林任务,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对夫妻的坚守。 走了29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圈的长度,磨破400多双胶鞋,剐坏了40多套*便装和迷*服,记满了27本边情值班记事本。马*武和妻子驻守的桑德克龙口地区从未发生一起违反边防政策事件和涉外事件,报告并排除险情近百次。 哨所被人们称为西北边陲“桑德克民兵夫妻哨所”、“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2003年,桑德克民兵哨所、32号界碑、抗洪守土纪念碑被列入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劳模感人小故事

劳模感人小故事30字 劳模感人小故事30字,劳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小故事也总是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这些简短的经典劳动小故事,会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生的大道理。下面是劳模感人小故事30字。 劳模感人小故事1 朱德的扁担 1928年秋天,国民(min)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党中央向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的号召。朱德积极响应,他和战士们一样,脚穿草鞋,身背斗笠,翻山越岭去挑粮。 当时,朱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白天挑粮上山,夜里还要批阅文件。战士们生怕他累坏了,怎么办呢?有一回,一位小战士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他对大伙说:“我们把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 可是第二天,朱德又拿了新削好的扁担出现在挑粮队伍中。战士们又藏了朱德的扁担,朱德马上找了一根上好的毛竹,又削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刻了“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见朱德态度这样坚决,也就不好意思在藏了。 从此,“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首歌谣和“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在井冈山传开了。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毛泽东学打草鞋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由于国民(min)党反动派的封锁,井冈山生活十分困难。面对困难,毛泽东向红军指战员发出号召:没有粮,我们种;没有菜,我们栽;没有布,我们织;没有鞋,我们自己动手编! 一天,毛泽东看见半山坡的一间小茅屋前坐着一位白发老汉。走近一看,老人正在打草鞋。毛泽东高兴地走上前去,笑着说:“老人家,我拜你为师来啦!”毛泽东坐在一旁仔细地向老人学习打草鞋,每个步骤、每个动作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不一会儿,一只草鞋打好了。毛泽东学会了打草鞋,又一招一式地教给战士们,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勤劳俭朴的好榜样。 少不勤劳,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劳模感人小故事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隔断了边区和外界的交通,使边区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发出了“自力更生”的号召,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了。 这天,警卫班的战士们正在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附近召开生产动员会。会上,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场,争当生产模范。这热烈的气氛惊动了毛泽东,只见他快步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你们在开生产动员会,这很好嘛!”毛泽东来到了战士中间,满面笑容地说,“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生产运动,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可要带好这个头!” 毛泽东双手叉着腰,环顾着两旁的山坡,充满信心地说:“杨家岭上的土地足够我们种植瓜果蔬菜了。我们还可以养猪,解决自己的吃肉问题。假如再能搞一个合作社,那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说到这儿,毛泽东爽朗地笑了。 战士们被毛泽东这么一说,仿佛看到了满山满坡菜绿瓜黄的丰收景象,于是群情更加激奋。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怎样开荒种地,怎样引水浇田,并决定几天以后正式开工。 到了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钁头下地了。战士们经过毛泽东住的窑洞门口,看到里面灯光仍然亮着,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谁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蹑手蹑脚地从门口走过,生怕打搅了主席,不料还是被毛泽东听到了。没一会儿工夫,只见毛泽东扛着钁头找来了,他边走边说道:“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块地吗?我的一份在哪儿呢?” “主席,您考虑革命大事,非常劳累,这开荒种地的小事就不用参加了。您的活,我们加把劲就都完成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行!不行!开荒种地是党的号召,我也不应该例外。” 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在临河不远处给他划出了一亩来地。 毛泽东分到责任田后,对这一“争”来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去挖地。战士们发现后,一齐赶来帮忙,毛泽东总是坚持自己完成。他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块地,你们挖了叫我挖什么呢?别看我的年纪比你们大,我还敢与你们比一比,看谁的田种得好!” 此后,毛泽东硬是忙里偷闲,一钁头一钁头地把地挖好,又垒了一个小水坝,将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毛泽东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施肥、锄草,蔬菜越长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夏天到了,毛泽东田里的西红柿结得又红又大,辣椒又尖又长,黄瓜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个个顶花戴刺的,真是诱人极了。人们每走过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称赞一番。 毛泽东亲手开荒种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延河两岸,军民大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劳模感人小故事3 中国名人劳动模范事迹1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中国名人劳动模范事迹2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1898年他生于河北丰润县一个贫农家庭。18岁那年,家乡大旱,他只身闯关东,到抚顺栗子沟当工人,后来到鞍山,进了日本人开的制钢所。 1948年2月,党派孟泰参加通化铁厂高炉的修复工作,他带领着伙伴,只用35天就修复了原定80天修复的两座高炉。 1948年底,孟泰回到鞍钢。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孟泰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 几个月后,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孟泰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孟泰也是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模范。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水系统维护操作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同行管他叫“高炉神仙”。 五六十年代,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1957年,他担任炼铁厂副厂长;1961年,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1966年“_开始后,鞍钢陷于混乱,他在被诬陷、被__的逆境中坚持工作,并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 1967年6月,中央着手解决鞍钢问题,周总理特邀孟泰赴京。同年9月30日,孟泰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孟泰恢复了名誉。

李新民为什么被免职

身体原因。李新民先生由于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董事长职务,并相应辞去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董事会一切职务。李新民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李新民,男,汉族,1951年11月生,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罗店乡双庙村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参加工作。2012年1月13日当选为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代表。现任河南省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上一篇:袁迪宝李丹妮

下一篇:书籍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