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和朗读者?
《朗读者》是抄袭《见字如面》吗?
《朗读者》是作为董卿从业21年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新起点,整个节目从初步的想法到完成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见字如面》9月份第一次出现在网络平台,12月份直接上线,可见它并不是“抄袭”,并且两个节目的体现完全不同。
《见字如面》是来找不同的明星专门朗读书信,书信是都准备好的,看的便是明星的台词功底,来感受不同时代的情感。
但《朗读者》是邀请明星来分享自己的故事,节目每期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故事。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立意还是内容,两个节目都是不同的。
《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两者差异,哪个更好
个人更喜欢后者,后者会讲述朗读者自己的故事,然后分享的文字契合度更高
朗读者和见字如面有什么区别,朗读者为什么这么火
都是炒作的结果。
朗读者好看吗?
这档节目跟《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之前爆红的《见字如面》气质相仿,豆瓣评分高达9.3。“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温文尔雅地给了大家一碗文化鸡汤。
令我震惊的是,董卿真是有粉丝的。不是大家喜欢一个还不错的女主持人那种粉,应该也不是水军,而是真卿吹!
在豆瓣关于《朗读者》的微博和其他一些微博下边,卿吹们和拿《见字如面》作比较、质疑节目抄袭《见字如面》的网友撕了起来,老认真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的国家顶级文学家、出版人、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主持人的另一面。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为什么火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年伊始,一批有内涵、高品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纷沓而至,火爆荧屏,直抵人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和素材,已成为越来越多广电工作者的共识。从分享知识和智慧的《百家讲坛》,到探寻文字诗词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以人生感悟传递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电视文化精品坚定文化立场、坚守文化品格,萃取中华文化基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精神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润物无声中成风化人,展现了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既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也赢得了观众的口碑,社会反响热烈。原因如下:
1、随着广大受众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审美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渴望通过精神上的共享共情共鸣,获得文化滋养和审美愉悦,文化类节目巨大的市场需求,有着比以往更坚实的受众基础、更强劲的内在动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为广播电视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要有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广,还要有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传承弘扬,更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辩证取舍、科学扬弃,推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要提倡创新精神,防止简单模仿导致的千篇一律,警惕一哄而上导致的跟风同质化,也要发扬工匠精神,克服急功近利导致的快餐式消费倾向。
《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再火,能治好中国人的阅读贫困吗
阅读是需要时间和闲暇的,若一国民众还处在一种大范围的疲于奔命状态,为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殚精竭虑,要求他们多花些时间读书,终究显得强人所难。
朗读者3月25日的观后感
如今人们在综艺电视节目上消磨的时间毫不亚于影视剧。有人说类似《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这样弘扬文化的综艺类节目的出现,预示著真正优质的“中国综艺”,终于从《跑男》等真人秀节目所开辟的流俗泥沼中脱颖而出,并有望将主流的电视节目观,引领到一个传播文化、更具深远意义的层面。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作为主持人兼制作人早已圈粉无数的董卿必然是节目一大看点,关于节目走红本身对“中国综艺”的大局观影响她也发表过这样的见解:“我并不认为《朗读者》获得关注标志著文化节目就开始大火,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
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朗读者》的节目编排很简单,每期会设定一个串联全场的主题词,比如第一期是“遇见”。以此为题,以诗词,散文等形式来分享嘉宾故事,感动观众。有些观众看过第一期后不由会想起《见字如面》,虽说实际《朗读者》与其在企划上并无关联。但事实上,同属三大“清流综艺”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曾采用过与之相似的形式,将参赛选手的“诗词人生”植入节目内核,引起观众共鸣。
另类综艺清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什么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文化类综艺节目。
文化类节目不仅要成为知识的载体,更要集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节目的主题选择、情景设置、规则制定等各环节,充分调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诗情画意地展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之美、境界之美、形式之美,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设计配以卷轴效果,让诗词在画面呈现中灵动起来,第一季以“草船借箭”为理念设计赛制,“战船”“射箭”妙趣横生,第二季“飞花令”对诗环节悬念十足。
在传播手段上寻找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多屏联动,进一步推动全民互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媒体传播矩阵。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全程开启移动端,吸引了四五十万观众与现场选手同步答题、吟诗作赋,实现了以大屏带动小屏、以小屏深化大屏的传播效果。《见字如面》先将读信单曲放在互联网上引发裂变式效应,形成热点话题,随后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步推出合集版,引发新一轮收视热潮。适应新的传播格局,电视文化类节目要主动出击,要素先行,使多样化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延展,获得更广泛的传播面和更强的受众黏性。
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举办的意义
升华境界
《朗读者》和《见字如面》有什么关系
《见字如面》与《朗读者》比较分析
《朗读者》是一档融合素人、明星,结合自身经历,选择一篇作品进行朗读,从故事升华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情感的节目。
《见字如面》是黑龙江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明星书信朗读节目”,节目带领观众重温书信的时光和记忆,以书信这种“古老的方式”重温中国故事。
《见字如面》和《朗读者》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见字如面》是以书信为依托,一部分是艺术再现,一部分是对书信的解读。简单明了,一封信和另外一封信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节目也是有一个个片段组成。
《朗读者》以共同的情感作为主题,朗读者对作品的选择是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情感相印证的,真实的故事依托作品由朗读者自己诠释。而且每个作品都围绕当期的一个主题,在故事与故事间的连贯性上有更好的衔接。
详情可参考网页 掷地有声——《见字如面》与《朗读者》比较分析
v4.cc/News-4008606
望采纳。
董卿的腾讯微博是多少?
1、董卿没有开通腾讯微博,她本人也说过,她没有微博。
2、董卿(1973年11月17日—),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出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和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1994年到浙江电视台工作,开启其主持生涯。1996年到上海东方电视台工作,1998年因主持《相约星期六》受到观众关注,开始小有名气。1999年到上海卫视任节目主持人。2002年走进央视。曾先后主持了《魅力12》、《欢乐中国行》、《我要上春晚》等多档栏目,并凭借大方亲和的主持风格获得观众喜爱。2004年因主持第十一届青歌赛使其事业脚步稳步前进。2005年,颇具黑马气质的董卿首次亮相央视春晚,随即被观众所熟知。此后,连续十年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连续八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连续七年排在央视挂历女主持人中前三甲。成为实至名归的“央视一姐”。
《朗读者》和《见字如面》有什么关系
《见字如面》与《朗读者》比较分析《朗读者》是一档融合素人、明星,结合自身经历,选择一篇作品进行朗读,从故事升华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情感的节目。《见字如面》是黑龙江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明星书信朗读节目”,节目带领观众重温书信的时光和记忆,以书信这种“古老的方式”重温中国故事。《见字如面》和《朗读者》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见字如面》是以书信为依托,一部分是艺术再现,一部分是对书信的解读。简单明了,一封信和另外一封信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节目也是有一个个片段组成。《朗读者》以共同的情感作为主题,朗读者对作品的选择是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情感相印证的,真实的故事依托作品由朗读者自己诠释。而且每个作品都围绕当期的一个主题,在故事与故事间的连贯性上有更好的衔接。详情可参考网页 掷地有声——《见字如面》与《朗读者》比较分析http://www.v4.cc/News-4008606.html望采纳。
央视《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范文【1】 上周日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央视频道正在播出朗读者,董卿主持正在采访濮存昕,看了一段被这个节目深深吸引。它和以往的访谈节目大不相同,除了简短的采访,嘉宾还会朗读一段文字分享给特定的人群。一期节目会有四到五位嘉宾,满满的温暖。 濮存昕带来的是《老舍散文》中的《星月大师》。大师笔下总是那种淡淡的情怀,平静的叙事,却包含真情。“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在成长的历程中,谁又没有遇到过需要感恩的人呢。 《答案在风中飘扬》那一声声质问,那一句句“Theanswerisblowinginthewind”作者鲍勃?迪伦对战争的质疑、无奈和无国界医生蒋励面对超出救治范围的孕妇,感觉到的无力、无助以及快要崩溃都让我们更加祈盼和平。 柳传志的《写个儿子的信》更是一个平凡父亲对儿子的真情告白。“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如当初自己的父亲将这句话告诉柳传志一样,如今他又把这句话告诉即将迈上人生新起点的儿子,这种减压式的鼓励放手让儿子去闯,和我们走出家门父母的那份殷切关怀毫无二般。 已经太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爱情,二十多年仍处于热恋中,为彼此读情诗。当他们读着朱生豪的情诗,双目对望走向彼此,就像董卿说的,我还很少羡慕一种生活,但你们描述的'这种生活,真的让我特别羡慕。一起看花、看星星、看月亮,这样的日常,确定不是诗人笔下的臆想。“醒来觉得甚是爱你”真实得仿佛可以看到晨光中你熟睡的模样。“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你舍得么。“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爱而不得,即为羁绊。朱生豪和宋清如没有长久的过上这样的生活,但却成了鲜花山谷夫妇真真实实的日子。 认识刘瑜是看她的《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在她亲和俏皮的文字中是对公共社会的满满关怀,而这篇《愿你慢慢长大》则是击中心底的柔软处。面对百天的小女儿那种深爱、期待,忍不住给她列下来一条条。“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多么通达的母亲,不以自我意识绑架子女,只希望她快乐成长。“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亚洲首位获得北极光文学翻译奖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译作就来不及读了,不过这位还精力旺盛的老人确实可爱到我了。在解释道自己名片上的“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笑着说自己是实事求是,“大家不知道看了没有,反正是书在那嘛。”讲到翻译林徽因的《别丢掉》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自己也笑起来了,但是忆及当时的爱而未得,双目盈泪,充沛的情感不能不引人动容。讲到翻译时,译文的比别人好,比以前的自己好,这种乐趣无人可以剥夺。在讲活着不是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有多少可以记忆的日子,一句“还有不知道哪位作家说的了”真的是将可爱的真性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范文【2】 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 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天接受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一季比一季低,倒是时不时的有一些文化类清流综艺节目博得了更多的眼球。 受众品味早已开始改变,一贯的套路开始得不到人心,国内的综艺节目究竟该怎么办?这创新的道路道阻且长啊! 综艺节目这么多,质量却良莠不齐,看的人真是心累。何不这个时候反思一下自身呢?读信、诗词,这些不走寻常路的文化类清流综艺就是很好的证明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范文【3】 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这个大型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这档综艺节目的总主题是:一个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 通过这档综艺栏目,我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怎样让朗读带有感情。欣赏着他们朗读文章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 朗读的人来自不同行业:有成功人士柳总、有无私奉献的无国界医生、也有创建鲜花山谷的夫妇、还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老爷爷……朗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读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师》,来感谢人生路上帮过他的人、有无国界医生朗读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来表示她们对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读《朱自豪情书》的夫妇,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意…… 看完《朗读者》以后,我对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朗读更多的书籍。
观看《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1】 虽然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孝子,但许多人虽心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却总是以为来日方长,停滞了回家的脚步,他们感动很多,行动很少,想得很多,做得很少。尽孝对很多人来说,永远是“未来时”和“未完成时”。 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将永远没法弥补,尽孝就是。毕淑敏曾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自以为拥有了可以孝顺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能吃不动了也穿不了,有的父母也许会远离尘世。 所以,不论你走多远,不论你多忙,不论做了多大的官,不论你挣了多少的钱,别忘了是父母给了你生命,教会了你说话和走路,教会了你做人的道理。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宝贝,是父母的牵挂,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视线和心里。 你听了是不是也很有感触呢?在省教科院附小,每周四进行的这项活动,学名叫“童心说事”,因为参与的都是孩子,说的都是孩子的心里话。 校长张翼文说,之所以推出这项活动,主要是想给孩子们提供平台,展示自己的观点、爱好与特长等等,学校的办学初衷,正是“一切从孩子出发,亮出孩子”。 数据显示,去年4月至今,将近一年时间,已有220名学生登上“童心说事”的舞台,占学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参与面很广。该校老师罗茜莎告诉钱报记者,最近在“学校文化或活动等印象最深的内容”问卷调查中,“童心说事”也位居前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已经当了几次听众的五年级学生华翰铭说:“每次去听‘童心说事’,我和其他小听众都会早早地吃完饭去旋风舞台,整个大厅可就热闹了!每次听完都收获不小。‘童心说事’不仅锻炼了上台同学的胆量,而且让台下的听众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家长也持相同观点。五年级班主任朱斌品报料,现在参加“童心说事”,爸妈跟孩子一样积极,经常在班级群里问这事—— “啥时候轮到我们班的孩子去讲?”“我家孩子有没有机会上台?”“听说家长可以陪孩子上台一起说,我能提前报名吗?”……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2】 近日,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火爆荧屏,朗读的庄严感赋予了这档朗读性节目独有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使它与时下某些油腔滑调、痞里痞气、没有正经、缺少底线的娱综节目区别开来。朗读赋予了读者庄重的情感体验和怡情审美的精神愉悦,它的魅力来自于真情实感的外化和其中所蕴含的超功利的神圣之美。朗读从来不只是嘴皮子上那点事儿,而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歌声。它是深沉隆重的内心表白和直击心灵的情感活动,是读者对作者的一次庄严致敬。通过朗读,读者和作者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将彼此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融为一体,让智性的文字转化成富有感染力的声线,共同完成对文字音色内涵的塑造和养心怡情的审美创造,让人在诗词意境中领略生命的大美和庄严。 在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著名长篇小说《朗读者》中,朗读作为一个联结肉体和精神的载体,串起了二战后一个关于羞耻与谎言、反思与救赎的故事。朗读在剧中不仅是爱情的表征,更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和指向灵魂深处的告白,同时也是女主人公汉娜的生命得以延续的主要动力。它以这种最得体、最庄重的方式,传达出战争带给人心灵深处的创伤,给人以一种肃然心动的力量,而这力量正部分来自于朗读所带来的真诚和庄重,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冲刷心灵污垢、将人导向光明的能量。 基于朗读艺术庄严的诗意体验和脱俗的端庄气质,诵读文化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盛和传播,《为你读诗》《为我读诗》《我们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和各种文学群、诗词文化朗读群相继活跃起来。人们通过手机APP软件录制配乐音频,借此表达对优美文字的赏读和对生命灵性的体悟,为奔忙的灵魂探寻一片诗意的栖息地。此外,北京单向街书店的流动朗读盛宴、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文化中心的品红课等读书沙龙活动和网络电台,也通过现场和微信平台互动等方式,定期与观众诵读曹雪芹、鲁迅、加缪、海明威、苏珊·桑塔格、伍尔夫、辛波丝卡等大师的作品,通过文字音律之美回望历史、品鉴经典,享受与大师同频共振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快感。在欧美国家,朗读作为新书销售的“敲门砖”一直是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心灵倾诉和情感交流的有力手段。欧美作家在新书签售时往往要面对公众朗诵自己的作品,借着朗读,作家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新作和心路历程,读者也借这个机会满足了“看下蛋鸡”的好奇心。在台湾文学界,朗读在有些作家眼里被视为另一种凝视。台湾文化总会为台湾著名作家录制了“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为台湾文学界保留了几代文学家真实而深情的声音文本。这其中有黄春明开朗说故事的笑声,郑愁予时而激昂时而柔情的朗读,白先勇用温柔的声音朗读《永远的尹雪艳》,王文兴以地方口音朗读《背海的人》,司马中原用诙谐的声音说鬼故事等,百位作家不同的声音质地和口音,一如他们的作品般特色鲜明,交融出台湾文学深情多彩的面貌。在台北城南历史博物馆到中正纪念堂的南海路一带的站牌边,设置有文化总会“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只要用户连上手机,就可以聆听郑愁予、余光中、洛夫、痖弦、张默等台湾著名诗人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朗读的自己的诗作。不仅如此,台湾文化总会为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制作了文学录音节目,以期透过文学艺术这种温柔、安静的力量让犯人们走上新的人生路。实践证明,他们看到了生命改变的可能。可见,朗读不仅能使语言凝结成诗,使文学插上翅膀,还能消除身体里淤积的浊气,冲刷心灵的尘埃,撞击生命的火花,触动心底最柔软处的.神经,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光亮。更重要的是,它是读与思的结合、口与心的交汇,既悦耳又悦心,兼具美学品格和力量,蕴含着强大的生命感召力。 在当前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综艺节目《朗读者》如一股清流,把人们从单纯娱人耳目的视觉和听觉的暴力中超拔出来,为公众构建了一个朗读的空间,召唤出人们心底潜藏的读书热情,这正是它积极的文化意义之所在。固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几档文化综艺节目就能改善阅读的贫瘠并抵达文化的深处,但它至少为诵读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情境,用深沉而朴素的情怀守望了初心,让国人从中重拾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在淡淡书墨香、琅琅读书声的缭绕中走向雅致、走向深邃。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3】 要说近来最火的电视节目,《朗读者》肯定名列其中。 不久前,朗读亭被请进钱报记者所在的浙报大院,结果天天都有人捧着书本或文稿在亭子外排队,想做一回“朗读者”,其中有不少是闻讯赶来的中小学生。而事实上,杭州早有学校领先一步,去年春天就在校园里开辟出专门场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登台成为“朗读者”,在全校师生的面前,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讲讲打动自己的故事。 换言之,杭州的“校园朗读者”比今年央视热播的《朗读者》更早问世! 这所有超前意识的学校,是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小学,位于杭州拱墅区,在半山脚下。 每周四中午,是省教科院附属小学小朗读者雷打不动的展示时间,每班轮流派代表上台。 上周四,钱报记者去当了回听众,一群热心的娃朝教学主楼下一指:“他们都在那儿说。” 果然那里有一方醒目的红色舞台,舞台背景是一幅鲜艳的油画,画中的孩子们正在开心地嬉戏,油画上还写了四个字“旋风舞台”。 对省教科院附小的孩子们来说,旋风舞台就是最棒的朗读亭。 中午12点,舞台还是空的,台下听众却已翘首以待。小朗读者来自五年级,听众是一到六年级的学生。有小听众向记者报料,因为场地有限,各班同学是轮流来听的,每回每个班5个名额,所以能来听觉得很荣幸。 没过几分钟,主角们登台了,声情并茂地开始讲述自己的旅行故事。稚嫩的声音,却说得有条有理,连旁听的老师们都忍不住点赞。 钱报记者打听了下,该校小朗读者的素材非常丰富,有读经典名著的,有讲历史人物故事的,有谈论各地风土人情的,有说动植物的,还有点评时事的,包括不久前的老虎伤人事件。他们的讲述都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看待世界,非常打动人心。 让语文老师侯伟印象最深的,是六年级学生陈思涵和小伙伴一起讲“孝”。 小朋友们从甲骨文演变、《说文解字》开始解析“孝”字的来历,又通过《周易》、《仪礼》、《礼记》、《诗经》等先秦文献,分析“孝”的含义,然后借用一则唐宪宗断案的故事讲到中国的孝道文化。
从春晚常客到没工作零收入,刘谦为什么“消失”了?
回到2009年,那年的春晚可谓是精彩不断,有小沈阳的《不差钱》,有周杰伦的《本草纲目》。那一年也让我们许多人开始对魔术感兴趣,因为那年的春晚有个魔术师超帅,没错,他就是刘谦。帅气的外表,新颖的表演方式,特别是那句“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更是成为了如今还在流行的语句。那年春晚结束之后,不仅是观众都开始破解这些“奇迹”,甚至连魔术道具都成为了热销产品。刘谦一夜成名,火遍全国,还拥有“华人之光”的美誉,但就是如此优秀的刘谦,为什么后来“销声匿迹”了?他到底得罪了谁?一夜成名,却备受争议刘谦出生于1976年,从7岁开始就对魔术产生了浓重的兴趣。8岁时,刘谦就开始在台上给同学们表演魔术:把铅笔放进嘴里,再从脑袋后面拿出来。其实他不是那么有天赋的,一个动作总要练几千遍才能成功,可想而知刘谦从小有多喜欢魔术。通过不断地努力,12岁的刘谦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座冠军奖杯。之后刘谦跟着职业魔术师在课余时间学习魔术,16岁到20岁是他进步最快的时期,在高中课余时间,他也会去酒吧兼职表演魔术。23岁大学毕业,刘谦开始正式开始自己的魔术表演事业。此后的刘谦获得了无数奖项,也终于在33岁时登上了2009年春晚的舞台。刘谦与周杰伦凭借极具个人特色的表演方式,帅气的外表,稳健的台风,使他在春晚之后一夜成名。除此之外,当然他的魔术表演手法也是有很大功劳。然而好景不长,刘谦大火的第二年,就被曝出“为钱跪拜日本天皇”的消息。消息一出,引起了一波不小的轰动,刘谦的形象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还传出被封杀的消息。此后,刘谦的经纪方发出回应,否认网上传闻,并且表示网上传言均为不实传言。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刘谦在日本参加一档综艺节目,在节目中的姿势正是当地习俗的正常坐姿,并不是在“跪拜”。虽然这件事件得到了澄清,但之前的各种报道已经对他的形象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当时这件事引起了极大的舆论风波,也把刘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也有很多人认为他不能再登上春晚了。然而“跪拜”事件并没有阻止他登春晚,在2010、2012、2013都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他还是有自己的魅力,表演魔术时依然很吸引人。然而在2013年春晚上,他才真正从神坛上摔了下来。因“失言”而跌入谷底那年春晚,李云迪作为助阵嘉宾,有一个片段对刘谦低声说着耳语,刘谦则惊讶的说:“谁?找力宏?”不过短短数秒的一句话,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那段时间,李云迪和王力宏关系很好,经常一起看电影吃饭逛街。媒体借此,开始了大肆宣传,甚至传出了王力宏和李云迪是“好基友”的绯闻。刘谦的这句话更让两人卷入了更大的风波中,虽然刘谦表示自己只是想娱乐的想法,但还是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最关键是,刘谦说台词是双方商量好的,但官方则说这是刘谦即兴发挥,并没有提前定台词。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曝出,王力宏和李云迪在深夜互相取关了对方。不得不说,刘谦的一句话,确实给大众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还有很多人怪刘谦口无遮拦。无论如何,刘谦确实是因为这件事而退出了春晚的舞台。在这中间,刘谦就好像“消失”了一样,6年时间都几乎都没有他的消息。期间,很多人说刘谦过的很落魄,甚至要靠妻子养活。但后来刘谦说自己那几年并没有闲着,他成立了一家魔术公司,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研究魔术上。时隔6年复出,却被质疑“作弊”时隔6年,2019年的春晚上,刘谦的身影再次出现,表演了一个“魔壶”的魔术。用空的壶变出各种饮品,刘谦走到观众席上,随即问观众想喝什么,神奇的是,观众说喝什么,壶里就会变成什么饮品。但在春晚结束之后,却传出了一段“作弊”的视频:刘谦在与观众交谈时,把酒壶拿到身后,助手又从一边过来,把原本的壶拿走,再换成另一个壶。有一部分现场观众也都看见了这一幕,但没表现出任何异样。这段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之后,不少人都发出了吐槽:“我们都知道魔术都不是真实的,但你好歹也要藏好一点啊,这么明目张胆,当我们是傻子?”此后刘谦做出回应,表明自己没有作弊:“我说没有托儿就是没有,我不认识现场观众,也没有串通任何人,我也可以用我全家性命担保。”不得不说,刘谦的专业能力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他也是获得许多国际奖项最多的中国人。不可否认,他也确实是“华人之光”。但春晚上的“穿帮镜头”,也许是我们业余人士所不能理解的吧。刘谦从第一次登上春晚之后,就饱受争议,各种不好的传闻扑面而来。一夜成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被扒,被指“居心叵测”。如今刘谦已经远不如从前,甚至可以说已经“销声匿迹”了,为此也有很多人怀疑,他到底得罪了谁?有人说是因为当年“找力宏”事件得罪了王力宏,也有人说是因为“穿帮事件”得罪了观众。不得不说,刘谦从爆红一步步走到今天,也是挺“戏剧性”的。娶小10岁“富三代”妻子,恩爱至今不过好在,刘谦的妻子从未离弃,在刘谦备受争议时,也一直陪在他身边。刘谦的妻子是一名“富三代”,名叫王希怡,比刘谦小10岁。她是历家菜第三代传人,家族在全球都有多家餐厅。成龙、金庸,甚至许多社会名流都曾光临过。王希怡不仅家境富裕,还是一名平面模特,看到模特就能想到她身材样貌都不差吧?两人在2015年结婚,那时正是刘谦的事业低迷期,但王希怡也丝毫没有嫌弃,两人婚后十分恩爱。两人奉子成婚,婚后没多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至今恩爱。不少人都说刘谦后来挺惨的,其实一点也不惨,与妻子相爱至今,家庭幸福,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