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国正式宣布转基因有毒》
谣言: 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对于转基因的的侵害原理,研究院指出: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吃了之后,我们虽然不吃转基因食物,在我们体内仍然不断产生有潜在危害的基因蛋白质,“说透彻一点,吃转基因玉米,会把我们的肠道细菌转变成生活着的农药制造厂,可能直至我们死为止。” 辟谣: 首先,要说明的是文章引用的这个持反转基因立场的机构(Americ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没有在权威的美国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Medical Specialties)认可的学术组织名录里。 其次,的确有这样一个美国机构发布过一个报告(https://www.aaemonline.org/gmo.php),但是,中文自媒体帖子“美国宣布转基因有毒”的作者发挥其一如既往的曲解、夸大、篡改文件的特长,将一个略显消极的报告做了进一步歪曲引申为反转证据进行传播。报告列举一些研究观察到饲喂转基因农产品后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暗示可能影响健康。但引用的参考文献原文是明确的说和健康无关! 一、报告引用的部分文献并不支持转基因农产品危害健康的说法 第一篇文献看标题也许会认为是转基因玉米影响人体健康的文献,但是摘要里最后两句“No adverse clinical or behavioural effects, or biomarkers of adverse health, were observed in rats fed GM corn compared to the other corn die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N810 has negligible effects o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rats at the cellular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well-documented toxicity observed in susceptible insects.” “No adverse没有不良”和“negligible微不足道的”两个关键词已经表明了MON810的安全性与非转基因玉米没有差异。这是因为引用者故意把实验观察统计数据的正常波动,夸大为显著差异,这已经歪曲了研究论文作者的结论。 第二篇文献是关于抗虫玉米的,但是结论如下“In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showed minor histopat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in rats fed with Bt corn, long-term consumption of transgenic Bt corn throughout three generation did not cause severe health concerns on rats. ”加粗的部分应该很明了了吧。(编者译:研究中的结果显示,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并未给老鼠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第三篇文献只是观察到一些指标的变化,但并没有说这些指标变化就对免疫系统有损伤,只是建议在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时考虑这些因素。“Althoug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data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se alterations reflect significant immune dysfunc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gut and peripheral immune response to the whole GM crop, as well as the age, in the GMO safety evaluation.” 很显然,这个报告以及“美国宣布转基因有毒”的说法都夸大和歪曲了原论文的研究结果。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脑补”的“转基因的侵害原理”更是一本正经的危言耸听。 首先、报告(https://www.aaemonline.org/gmo.php)中没有提到这个侵害原理,也没有任何正规生物教科书说有这么个原理。其次这个所谓的“原理”更是荒诞可笑。“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作者没有给出任何具体实验依据和数据,要知道转基因做之前人类胃肠道细菌跟人类共同生活演化数百万年了,没有到今天才突然出现的细菌间基因转移。我们运用的转基因都是自然界早就存在的,基因和基因产物是借用的,不是凭空发明,即使在细菌中转移也是要经过自然选择的,细菌不会接受无益的基因遗传下去。而且这些基因和产物对人类无影响。“这意味着吃了之后,我们虽然不吃转基因食物,在我们体内仍然不断产生有潜在危害的基因蛋白质”。这句话更是前言不对后语,啥叫吃了转基因食品后又叫“虽然不吃转基因食物”?到底吃没吃呢? 再退一万步讲,细菌表达抗虫蛋白咋就对人体有害呢?抗虫蛋白对人体是否有害和其本身的物化性质有关,难道在作物里表达抗虫蛋白对人体没有害,在细菌的表达同样的蛋白就有害了?转入的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安全性是很容易通过实验评估的,完全是日常工作,并非科学难题,既然已经获批上市,说明这些转基因作物是安全性的。作者从其观点的最基本支持点(抗虫蛋白的安全性)到荒诞的“转基因的侵害原理”没有一点科学基础,无非又是假借一个国外机构的报告来继续通过炮制谣言妖魔化转基因,同时煽动公众对政府监管的不信任。 我们要强调的是为科学共同体接受的规范研究都一致表明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与谣言文章假借的类似研究其实早就有定论,如2008年日本科学家的104周转基因大豆饲喂F344大鼠实验表明,转基因对大鼠没有影响,再有2014年杨晓光研究组发表转基因抗虫水稻长期食用安全性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食用转基因水稻是安全的。 此前,为平复公众间的争论,法国及欧洲当局决定展开三项研究计划,分别为由欧盟资助的“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与证据交流”项目(GMO Risk Assess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Evidence, GRACE)和“转基因作物 2 年安全测试”项目(GM Plant Two Year Safety Testing, G-TwYST),以及法国资助的“90 天以上的转基因喂养”项目(GMO90+, 01.2014-12.2016)。如今历时六年,三项研究均已结束,共耗资 1500 万欧元,约合 1.17 亿元人民币。已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在动物实验中并没有引发任何负面效应,也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更没有发现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毒理学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在多个期刊及近期的法国植物生物技术协会的报告上进行了发布。 辟谣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 柳小庆 复核专家: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姜韬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有关美国
受诸多因素影响,美国的死刑犯大多数不是立即执行。有些死刑犯,从判决到执行常常要等很多年,甚至老死在囚室。佛罗里达州立监狱里就有这么一位:死刑犯阿尔佛德1974年4月11日因杀人被判死刑,当时他二十七岁。如今,他已在死囚室内度过了三十六年,是美国关在死囚室里时间最长的犯人。
1973年6月18日,佛罗里达州希尔斯堡的一栋民宅内,发生了一起惨案。五十三岁的葛洛莉亚被发现死在卧室内,她三十六岁的女儿安妮死在客厅过道,十八岁的外孙女琳恩死在厨房。三人都被人用尼龙绳勒死,琳恩死前还被强暴。警方很快锁定凶手,并将其缉拿归案。这个人,就是阿尔佛德。
法院很快判了阿尔佛德死刑,但他的精神病史,却让执行一拖再拖。阿尔佛德曾患有精神分裂症,多次逃出精神病院。在逃跑期间,他曾经绑架并强暴了一名十岁的女孩。1971年,他再度从医院逃走,后来在葛洛莉亚家制造了血案。接下来的几年中,阿尔佛德一会儿被送去诊断,一会儿又转回囚室。阿尔佛德也曾上诉,但被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驳回,1998年,联邦最高法院也拒绝审核这个案子。最终,案子没人管了。有人说,当局也许就是希望“让他在死囚牢里烂掉”了事。
判了死刑,却一直活着,这种情况在美国正变得十分普遍。在美国的五十个州中,目前有三十四个州实行死刑,超过三千二百名死刑犯正在等待处决。但他们中很多人都已在牢里关押了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010年2月,九十四岁的纳什在亚利桑那州监狱自然死亡,成为美国“老死”狱中年龄最大的死刑犯。纳什三十二岁时因枪击警察被判入狱二十五年。出狱后再度开枪杀人,被判终身监禁。六十七岁成功越狱后又开枪杀人,被判死刑,却因各种原因一直未执行,最后监狱为他“养老送终”。
2008年9月2日,佐治亚州死刑犯阿尔德曼被带到了监狱长办公室,等待他的是一份死刑执行令。他没有机会返回死囚牢房和大家告别,就被送进了“死刑等候室”,两星期后的9月16日,一支毒针送他上了路。
1974年9月,阿尔德曼的妻子芭芭拉死在自己的车里。阿尔德曼被捕,佐治亚州法院后来以杀人罪判处他死刑。这个案子的复杂之处在于证据不确凿,被控同案犯的布朗先是承认自己杀了芭芭拉,后来又翻供说是阿尔德曼雇他杀人,而布朗是个吸毒者,很多人怀疑他的话,并坚信阿尔德曼无辜。于是,案子经过多次上诉,反复调查,阿尔德曼在死囚牢内生活了将近三十四年后,最终被处决。他因此成为美国最终被处决的、“等死”时间最久的死刑犯。
判了死刑不执行,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美国死刑案的起诉和审理都相当复杂,判决之后还有多轮上诉复核程序,“走程序”的时间十分漫长。死刑犯还有一道请求赦免的必经程序,而州长有权免其一死。州长们的赦免往往出于各种考虑,包括顾忌州内反对死刑的民意,以及“宁可放错,不愿杀错”,等等。
其次,不断增多的误判也在加剧着人们对死刑执行的担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詹姆士博士十年前就组织过调查,研究了1973年至1995年的四千五百七十八个死刑案例,结论是:美国死刑案中至少有三分之二属错判。
很多学者认为,死刑不能“落实”,对犯罪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而现在美国的死刑,在不少州有名无实。而且,长期关押死刑犯也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在加利福尼亚州,每个死刑犯每年要花费纳税人九万美元,比培养一名大学生的开支高得多。
美国正式宣布转基因食品有毒吗
谣言: 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对于转基因的的侵害原理,研究院指出: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吃了之后,我们虽然不吃转基因食物,在我们体内仍然不断产生有潜在危害的基因蛋白质,“说透彻一点,吃转基因玉米,会把我们的肠道细菌转变成生活着的农药制造厂,可能直至我们死为止。” 辟谣: 首先,要说明的是文章引用的这个持反转基因立场的机构(Americ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没有在权威的美国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Medical Specialties)认可的学术组织名录里。 其次,的确有这样一个美国机构发布过一个报告(https://www.aaemonline.org/gmo.php),但是,中文自媒体帖子“美国宣布转基因有毒”的作者发挥其一如既往的曲解、夸大、篡改文件的特长,将一个略显消极的报告做了进一步歪曲引申为反转证据进行传播。报告列举一些研究观察到饲喂转基因农产品后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暗示可能影响健康。但引用的参考文献原文是明确的说和健康无关! 一、报告引用的部分文献并不支持转基因农产品危害健康的说法 第一篇文献看标题也许会认为是转基因玉米影响人体健康的文献,但是摘要里最后两句“No adverse clinical or behavioural effects, or biomarkers of adverse health, were observed in rats fed GM corn compared to the other corn die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N810 has negligible effects o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rats at the cellular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well-documented toxicity observed in susceptible insects.” “No adverse没有不良”和“negligible微不足道的”两个关键词已经表明了MON810的安全性与非转基因玉米没有差异。这是因为引用者故意把实验观察统计数据的正常波动,夸大为显著差异,这已经歪曲了研究论文作者的结论。 第二篇文献是关于抗虫玉米的,但是结论如下“In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showed minor histopat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in rats fed with Bt corn, long-term consumption of transgenic Bt corn throughout three generation did not cause severe health concerns on rats. ”加粗的部分应该很明了了吧。(编者译:研究中的结果显示,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并未给老鼠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第三篇文献只是观察到一些指标的变化,但并没有说这些指标变化就对免疫系统有损伤,只是建议在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时考虑这些因素。“Althoug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data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se alterations reflect significant immune dysfunc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gut and peripheral immune response to the whole GM crop, as well as the age, in the GMO safety evaluation.” 很显然,这个报告以及“美国宣布转基因有毒”的说法都夸大和歪曲了原论文的研究结果。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脑补”的“转基因的侵害原理”更是一本正经的危言耸听。 首先、报告(https://www.aaemonline.org/gmo.php)中没有提到这个侵害原理,也没有任何正规生物教科书说有这么个原理。其次这个所谓的“原理”更是荒诞可笑。“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作者没有给出任何具体实验依据和数据,要知道转基因做之前人类胃肠道细菌跟人类共同生活演化数百万年了,没有到今天才突然出现的细菌间基因转移。我们运用的转基因都是自然界早就存在的,基因和基因产物是借用的,不是凭空发明,即使在细菌中转移也是要经过自然选择的,细菌不会接受无益的基因遗传下去。而且这些基因和产物对人类无影响。“这意味着吃了之后,我们虽然不吃转基因食物,在我们体内仍然不断产生有潜在危害的基因蛋白质”。这句话更是前言不对后语,啥叫吃了转基因食品后又叫“虽然不吃转基因食物”?到底吃没吃呢? 再退一万步讲,细菌表达抗虫蛋白咋就对人体有害呢?抗虫蛋白对人体是否有害和其本身的物化性质有关,难道在作物里表达抗虫蛋白对人体没有害,在细菌的表达同样的蛋白就有害了?转入的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安全性是很容易通过实验评估的,完全是日常工作,并非科学难题,既然已经获批上市,说明这些转基因作物是安全性的。作者从其观点的最基本支持点(抗虫蛋白的安全性)到荒诞的“转基因的侵害原理”没有一点科学基础,无非又是假借一个国外机构的报告来继续通过炮制谣言妖魔化转基因,同时煽动公众对政府监管的不信任。 我们要强调的是为科学共同体接受的规范研究都一致表明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与谣言文章假借的类似研究其实早就有定论,如2008年日本科学家的104周转基因大豆饲喂F344大鼠实验表明,转基因对大鼠没有影响,再有2014年杨晓光研究组发表转基因抗虫水稻长期食用安全性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食用转基因水稻是安全的。 此前,为平复公众间的争论,法国及欧洲当局决定展开三项研究计划,分别为由欧盟资助的“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与证据交流”项目(GMO Risk Assess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Evidence, GRACE)和“转基因作物 2 年安全测试”项目(GM Plant Two Year Safety Testing, G-TwYST),以及法国资助的“90 天以上的转基因喂养”项目(GMO90+, 01.2014-12.2016)。如今历时六年,三项研究均已结束,共耗资 1500 万欧元,约合 1.17 亿元人民币。已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在动物实验中并没有引发任何负面效应,也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更没有发现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毒理学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在多个期刊及近期的法国植物生物技术协会的报告上进行了发布。 辟谣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 柳小庆 复核专家: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姜韬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的公司历史
《商业周刊》:“1980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上市,一个小时内每股从35美元剧涨至88美元,公司的身价因此激增至3500万美元。这一事件是美国股市涨幅最大的案例之一。”Genentech,即基因工程技术公司,成立于1976年,创始人是风险投资家罗伯特·斯万森(Robert A.Swanson)和生物化学家赫伯·玻伊尔博士(Dr.Herbert W.Boyer)。20世纪70年代早期,玻意尔(Boyer)和遗传学家史丹尼·科恩(Stanley Cohen)开创了一个名为DNA重组技术的科学新领域。斯万森(Swanson)为这一突破激动不已,他打电话给玻意尔请求会晤。玻意尔同意给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十分钟的时间。斯万森对这一技术的热心和对其商用前景的坚定信念是富有感染力的,会晤由10分钟延长到了3个小时:其结果是,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宣布诞生。尽管学术界和商界都对斯万森和玻意尔表示怀疑,他们俩还是坚定不疑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他们就证明了持异议者的错误。这里可以回顾一下Genentech公司的发展史。 1976年,斯万森和玻意尔于4月7日创立基因工程技术公司。1977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通过微生物(大肠杆菌)首次制造出人体蛋白(生长激素抑制素)。1978年,人工胰岛素由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们合成。 1980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上市,一个小时内每股从35美元剧涨至88美元,公司的身价因此激增至3500万美元。这一事件是股市涨幅最大的案例之一。1982年,第一种DNA重组药品市场化:人工胰岛素。(Eli Lilly and Company得到特许权。)1984年,凝血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的实验室产品问世。基因工程技术公司授予Cutter Biological公司凝血因子Ⅷ全球生产和销售的特许权。1985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会(FDA)获得许可,把它的第一项产品——Protropin(R)(注射用促生长素)推向市场。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儿童生长素匮乏症的生长素。这也是由生物技术公司第一例生产和销售的利用DNA重组技术制药产品。1986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以Roferon(R)-A的商标授权Hoffmann-La Roche公司的干扰素α-2从FDA获准用于毛状细胞白血病治疗。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启动非保险计划,为美国没有保险的贫穷病人提供免费的人体生长素。1987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从FDA获准将Activase(R)(Alteplase,重组体)推向市场,这是一种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素(t-PA),可溶解心脏病人突发心肌梗塞时形成的血块。1988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非保险计划的范围扩大到了Activase。1989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开放了托儿中心“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下一代(Genentech’s Second Generation)”,这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下属托儿中心之一。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经FDA批准将Activase市场化,用于急性大块肺血栓的治疗。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和瑞士的贝赛尔罗西有限公司完成了21亿美元的兼并。 1991年,两家日本的t-PA特许权获得商开始这一产品在日本的销售。1992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和罗西公司公布了在欧洲各主要国家合作开发、注册和销售Pulmozyme(R)(链道酶α,重组体)吸收液的协议。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和罗西公司进入了以下领域的研发合作:基于生物技术的罗西化学图书馆自动检索系统,以鉴定备选新药。一种基于肿瘤坏子因子(TNF)摄取体的特制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公司投入使用了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创建者研究中心。中心的荣誉被献给创建者Robert Swanson和 Dr.Herbert Boyer,以褒扬他们全心追求生物技术事业发展的眼光和决心。1993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将FDA批准将Nutropin(R)[以核糖体DNA为复制起点的注射用促生长素]市场化,这种产品用于儿童慢性肾亏患者在植肾前的治疗。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建立了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生长发育基金会,这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宗旨是为了推动人们对儿童成长发育的了解,鼓励开业医生和护士从事研究,为他们创造以前不具备的机会。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从美国、加拿大、瑞典和新泽西的统销商处获得销售用于治疗胆囊纤维症的Pulmozyme的许可。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凝血因子Ⅷ ——1984年授Miles公司以特许权(之前是Cutter Biological)——经FDA批准用于血友病A的治疗。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牛生长素 ——授Monsanto公司以特许权并以Posilac的品名分销的——获得了FDA许可。Gusto(对冠动脉闭塞症的链霉素和t-Pa全球使用)试验表明,在对41,000例病人的试验中,Activase与4号肝膦脂混合快速注入比之单独注射链霉素(Kabikinase牌),能将心脏病人的死亡率降低14%。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公布了针对Wellcome基金会的永久性条令,在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专利限2005年到期之前禁止Wellcome在美国销售t-PA。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启动了Access Excellence,一项耗资100万美元的全国通讯网络工程项目,为使全国的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与专家和他们的同事建立联系。1994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引入了“Pulmozyme病人保证”以确保美国每一位需要Pulmozyme及其相关设备并有资格的胆囊纤维症病人能获得之,确保公司在胆囊纤维症方面的研究继续保持不懈的步伐。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宣布它将把耗资1亿5千万美元的新工厂建在加里福尼亚州的 Vacaville。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和Eli Lilly and Company解决了所有悬而未决的专利侵权、违反合同和相关要求权问题,结束了关于重组人体生长素的长期争端。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与Alkermes公司达成协议,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两种蛋白质的持久释放过程研究,这两种蛋白质都用到了Alkermes专有的ProLease(r)微封装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与IDEC Pharmaceuticals达成开发IDEC的anti- CD20单克隆抗体C2B8的协议,这一产品用于治疗非霍德金B细胞淋巴瘤。公司获得FDA的许可,将Activase的一种快速注入疗法上市。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与Roche Holding,Ltd.签署了协议,延长了Roche以每股高出1/4达到82.5美元的先决价购买公司可偿还普通股的4年选择权。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开始因Roche为这些产品的销售负责而从Pulmozyme在欧洲以及所有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产品在加拿大的销售中获专利。1996年:公司庆祝成立20周年纪念。公司经FDA批准将Nutropin AQ(R)(以核糖体DNA为复制起点的注射用促生长素。)上市,这是第一种和惟一的一种液体(水成)重组人体生长素,用于在移肾前期治疗患慢性肾亏儿童的生长缺陷,也可用于儿童生长荷尔蒙不平衡的治疗。公司获FDA批准将治疗急性局部缺血症和脑溢血的Activase上市。公司经FDA批准将治疗矮身材及Turner并发症的Nutropin上市。公司经FDA批准将治疗病情恶化的胆囊纤维症病人的Pulmozyme上市。1997年,公司及其合作伙伴partner IDEC Pharmaceuticals,Inc.经FDA批准将Rituxan(R)(Rituximab)上市,用于复发及难治的低等或小囊泡CD20非霍德金B细胞淋巴瘤病人的治疗。公司经FDA批准将Nutropin AQ上市,用于治疗矮身材并发Turner症。公司经FDA批准将Nutropin和Nutropin AQ上市,用于成人生长素匮乏症的治疗。公司为生长素病人、肿瘤病患者及他们的医生启动了一项称为SPOC(单点接触)的服务,以提供为顾客考虑的偿还援助。公司与Alteon,Inc.就Pimagedine的进一步开发和行销签定协议。Pimagedine是一种高级糖基化作用终产物(A.G.E.)结构止氧剂,目前正处于第三临床试验阶段,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肾治疗。协议还包括对目前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第二代A.G.E.结构止氧剂的权利。公司与LeukoSite,Inc.就LeukoSite的LDP- 02的开发和商业化签定协议,这是一种用于治疗肠炎的人工单克隆抗体。公司与Incyte Pharmaceuticals,Inc.就Incyte的 LifeSeq(Tm)的DNA排列次序和基因表现信息库使用签定协议。公司用重组体人造凝血因子Ⅷ治疗血友病的技术及重组体人造凝血因子Ⅷ制药技术被授予专利。相应地,1991年在欧洲的专利也被授予。作为对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在本市创建生物技术工业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旧金山市以“DNA路”将Point San Bruno大道的400个街区重新命名,并将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在新大道的地址定为“DNA路1号”。1998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经FDA许可,改换Pulmozyme的商标,包括对5岁以下的胆囊纤维症患者使用Pulmozyme的安全和变通管理方式。基因工程技术公司获得了关于t-Pa的变异体的两项新专利。公司向Centecor,Inc.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责Centecor公司在美国的Retevase(Reteplase,重组体)t-PA销售、销售报价、使用和进口行为侵犯了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这两项新专利。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寻求永久性的法令保护和损失赔偿。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同意提供Sumitomo制药有限公司在日本开发、进口和分销Nutropin AQ和ProLease封装的持续释放人体生长素。基因工程技术公司授权Connetics公司在美国销售控制慢性肉芽瘤病用Actimmune,以及这一产品的其它性能的美国地区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基因工程技术公司提交专卖申请,请求将Herceptin(R)(trastuzumab)上市,用于恶性乳腺癌的治疗。 Herceptin获得了FDA的快速跟踪产品指定,这一指定可以保证寻求市场开拓的专卖申请项得到及时的审查。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与DAKO签定协议, DAKO可据此开发一套体外诊断设备,可用于甄别由某种称为HER2的生长素摄取体分泌过多引起的乳腺癌患者,DAKO还有权就人工单克隆抗体对 HER2,Herceptin的治疗与基因工程技术公司进行后继合作。基因工程公司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力图保持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生物技术是具有很大前景的产业。在世界经济的大圆盘中生物技术相对于信息技术产业来说可谓微不足道。生物医学不像IT产业,它具有投资期限长的特点。但是,真正有眼光的投资家,特别是风险投资家,以及生物医学界的创业者都不会放弃这块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天地。罗伯特·斯万森和赫伯·玻伊尔就是其中一对很好的合作伙伴。 罗伯特·斯万森(Robert Swanson)(1947-)概要在生物技术发展史上一位风险投资家留下了什么呢?为了创立企业,使药品最终能为需要的人们获得,风险投资,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商业头脑和创造性,是基因工程技术本身强有力而必不可少的伙伴。生涯那年罗伯特·斯万森仅27岁,供职于硅谷一家最有影响力、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他开始考虑实验室那些被好奇地刺戳摆弄的细胞中埋藏着的黄金。这些实验室遍布世界各地,更吸引人的是,也许就在他自家的后院呢?他四处寻找,与各方面他认为能启发他从微生物学那些激动人心的发展中寻找商机的人会晤。他的教育背景给了他从事这一事业的有力保证。他拥有MIT化学学士学位及MIT斯隆商学院的硕士学位。他还曾担任了4年Citibank的投资总监。但斯万森只是在这些朦胧的意识中苦思,而没有明确精深的知识。他没有预料到随意安排的一次和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一位科学家的拜访会把已经将遗传控制的可能性转化为一项颇具市场潜力的技术的那个人带到他面前。科学事业和商业都有一条亘古真理——机遇总是与最敏捷的头脑相随——而这正是斯万森无法否认的素质。当他安排这一会晤之时,他记起了自己在基因工程这一刚具雏形的科学领域孤注一掷的决心,预备离开在Kleiner Perkins的舒适工作,将自己所有的鸡蛋都放到刚起步的公司这一个篮子里去。1975年的这次会晤,后被证明是斯万森及其他许多从基因工程的商业化获益的人们事业和生命的里程碑。当时对UCSF工作过度、资金不足的赫伯特· 玻意尔来说是刺激的。正如斯万森的回忆:“所有我打电话找到的那些学者都说基因分离的商业应用还有10年之久,赫伯特没有。”斯万森的眼光和热情深深地打动了玻意尔,两人边吃三明治喝着啤酒,畅想着未来,长达数小时。尽管已经成功地追求到了科学,玻意尔还没有被拉入到对生意和创业合作的追求中来,因为斯万森还仅是一个毛头小伙。1976年春天,斯万森还没有使玻意尔确信开创公司已万事俱备,但他已经说服了他的老板托马斯·帕金斯。帕金斯拿出了种子基金,斯万森认真地着手,以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将企业的资金、目标和投资回报等结合到一起,这被证明是他非常擅长的一项工作。公司首先着眼于人胰岛素的合成,这一工作由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们在1978年完成。把这一技术的特许权授以Lilly公司之后,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于1985年成为首家推出自己的生物医药制品——人体生长素。基因工程技术公司自此奠定了它在生物技术工业和保健行业的领袖地位——一个异常成功的商业和科研机构。职务斯万森自公司创始之日起一直担任公司的董事和总裁,直至1990年他被任命为董事长。与他热爱运动的合伙人赫伯特·玻意尔不同,斯万森的业余爱好倾向于艺术一类。除了在各专业委员会的一长串头衔外,斯万森还是一位艺术事业的惠顾者,同时任职于旧金山芭蕾委员会和现代艺术博物馆委员会。 概要赫伯·玻伊尔(Herbert Boyer)赫伯特·玻意尔1936年出生于西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偏僻乡村,并在那里长大。那里大多数年轻人的最终归宿是铁路公司和矿务局。读完高中后,玻意尔继续在附近Latrobe的圣·文森特专科学校求学,一边住在家中准备医药预科的课程。在高中以前,显然,他不可能从培养医生的寻常模式中取捷径。在医生这一职业的短暂诱惑中,这时他还没有发现自己会被深深吸引到研究工作中不可自拔,玻意尔的事业生涯和许多其他作为先驱的分子生物学家迥异。生涯1958年玻意尔从圣·文森特专科学校获得生物学和化学的学士学位,1959年和Grace结婚。研究生阶段的工作是1963年在匹兹堡大学完成的,之后他又在耶鲁做了3年博士后研究生。当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和酶学吸引他的注意力时,他参加了当时风行全国的公民权利运动。1966年,玻意尔向西迈进,自然地申请了旧金山加州大学的助教之职。1969年,一种普通的内脏细菌——大肠杆菌,引起了他的注意——特别是大肠杆菌中一些具有特别有用性质的抑制酶。玻意尔发现这些酶具有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将DNA链切断的能力,这使得在DNA链上留下了所称的“粘端”。这些经过剪切的端头通过精确的运动将DNA碎片粘贴到一起。因这一发现,玻意尔在夏威夷的某次会议中和斯坦福一位名为Stanley Cohen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交谈。Cohen当时正在研究DNA中被称为质粒的小环结构,这一结构能在某些细菌细胞的细胞质中自由流动,通过DNA链译码独立地自我复制。Cohen开发了一套从细胞中分离这些质粒、将它们植入其他细胞的技术。将这一过程与DNA分裂结合,Boyer和Cohen就可以将DNA段组合成需要的结构,并将之植入细菌细胞中,这就能使植物生产满足特殊需要的蛋白质了。这一突破是生物技术工业建立的基石。1975年,当时受雇于硅谷最大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一位名叫Robert Swanson的年轻人,看到了新兴的生物技术的前景而来和Boyer 接触。随之而来的两人之间的对话开阔了Boyer的视野,使他看到了用细胞作为“工厂”制造激素来生产激素的可观商业潜力。1976年,两人合作创立了 Genentech(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并着眼于人体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这一目标由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们在1978年完成。在授予Lilly公司人胰岛素特许权之后,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于1985年成为首家推出生物医药产品的生物技术公司,它的成果是人体生长素。Boyer自公司成立起一直担任副总裁直至1990年。那时,他将副总裁的位置让出,换取了董事会的一席之地。基因工程公司作为美国最早和最大的生物技术类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代表着美国生物医学产业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世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的公司合作
在2003年,基因泰克还上市了与Tanox公司开发的哮喘治疗药抗IgE抗体柯耐尔(Xolair,omalizumab)和与Xoma公司开发的银屑病治疗药Raptiva(efalizumab),两种药物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基因泰克正在与合作伙伴OSIP公司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他西卫(Tarceva,erlotinib HCL)的上市准备。 由于具备了技术优势,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基因泰克又研发出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贺喜汀(Herceptin,群司珠单抗),并于1998年获得FDA批准。贺喜汀可以阻止生长因子为乳腺癌细胞提供养分。在2001年基因泰克22亿美元的销售额中,贺喜汀占了3.47亿美元。今年6月,欧盟批准了贺喜汀与泰索帝(Taxotere,docetaxel,多西他赛)联用,作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预计该药9月底将在英国与德国上市,随后再在其他国家进一步投放市场。基因泰克研发的抗癌新药Avastin(bevaciz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能够刺激新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令癌细胞无法获得养分而被“饿死”。该药是基因泰克的骄傲,自今年2月26日在美国上市以来,在药物市场和资本市场刮起了一阵旋风。该药二季度的销售额高达1.33亿美元,远远超出诸多分析家估计的8500万美元,使基因泰克二季度总收入出现41%的暴涨,公司季度销售额冲破了10亿美元的历史大关,总收入达11亿美元。预计Avastin2004年的销售额将达4亿~5亿美元,2005年可望进入重磅炸弹药物之列。 基因泰克有600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包括60个博士后。该公司的科学家每年发表的论文多达200多篇,研究人员至少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公司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实际上增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基因泰克将研发重点放在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上,放弃了基因治疗、心脏病、动植物激素和疫苗的研发工作,更有利于产生突破性的发现。公司的研发战略瞄准创造真正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可用于治疗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由于是独创产品,竞争对手少,上市价格可以很高(Avastin疗法每年需要花费4万美元以上),而且销售压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