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的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我的杜鹃是怎么了?
杜鹃花在花期叶子干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它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极高,如果没有满足这一要求,就会影响它的生长,让它出现叶子干枯的现象。
解决方法:它适合生长的温度是在15到30度之间,湿度在60%以上,这样就可以让它的叶子尽快恢复过来。
2、减少或增加光照:它是短日照的植物,很喜欢阳光,若是长时间没见到阳光的话,叶子就会开始干枯,但也不能使光照太强了,不然会灼伤叶子,让叶子干枯。
解决方法:可以将它移到阳光多的地方,然后根据不同时期对光照进行调整,在冬天时,可让光照强一点,到夏天时,可将它移到半阴地方养护。
3、减少浇水 原因:任何植物浇水过多的话,都会影响根的呼吸,这样根就容易烂掉,从而引发叶子干枯,杜鹃花也是这样。
解决方法:此时要将多余的水倒掉,或者将盆土重新更换下,并且暂时不可施肥,要对它经常松土,这样才能保证土壤的良好透气性。
4、适当施肥:杜鹃花对养分的需求是很高的,它需要肥料来补充养分,如果长时间没有对其施肥,就会让它营养不良,这样叶子就会开始干枯了。
解决方法:它对养分要求高,所以我们要及时给它施加肥料,可以用海和威含氨基酸水溶性叶面肥,这样才能让植株正常生长。
鳄鱼手记的鳄鱼是什么意思
《鳄鱼手记》是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爱情和生命意义的故事。而其中的“鳄鱼”则代表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某种感受或者经历。具体来说,“鳄鱼”这个词在小说中被用来形容主人公对于自己过去所犯下错误行为所带来的负罪感和内心挣扎。就像真正的鳄鱼一样,这些负面情绪潜伏在他内心深处,并且时不时地出现并威胁着他。但随着故事发展,主人公逐渐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内心中那只“鳄鱼”相处,并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之道。因此,“鳄鱼手记”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都有自己内心混沌不清、困扰我们已久却无法摆脱的东西,但只要勇敢面对并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就能够战胜它们并走向更加美好幸福明亮未来!【摘要】
鳄鱼手记的鳄鱼是什么意思【提问】
《鳄鱼手记》是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爱情和生命意义的故事。而其中的“鳄鱼”则代表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某种感受或者经历。具体来说,“鳄鱼”这个词在小说中被用来形容主人公对于自己过去所犯下错误行为所带来的负罪感和内心挣扎。就像真正的鳄鱼一样,这些负面情绪潜伏在他内心深处,并且时不时地出现并威胁着他。但随着故事发展,主人公逐渐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内心中那只“鳄鱼”相处,并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之道。因此,“鳄鱼手记”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都有自己内心混沌不清、困扰我们已久却无法摆脱的东西,但只要勇敢面对并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就能够战胜它们并走向更加美好幸福明亮未来!【回答】
不好意思,麻烦再讲详细些呢?【提问】
《鳄鱼手记》是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爱情和生命意义的故事。而其中的“鳄鱼”则代表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某种感受或者经历。具体来说,“鳄鱼”这个词在小说中被用来形容主人公对于自己过去所犯下错误行为所带来的负罪感和内心挣扎。就像真正的鳄鱼一样,这些负面情绪潜伏在他内心深处,并且时不时地出现并威胁着他。但随着故事发展,主人公逐渐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内心中那只“鳄鱼”相处,并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之道。因此,“鳄鱼手记”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都有自己内心混沌不清、困扰我们已久却无法摆脱的东西,但只要勇敢面对并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就能够战胜它们并走向更加美好幸福明亮未来!【回答】
鳄鱼手记的内容梗概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大部分章节以大学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七个男女主人公的同性、双性恋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通过解放的性及性别观点,描绘了当时大学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认同的感情经历给彼此的成长过程带来的痛苦和收获。其他章节则以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另组合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寓言,讽刺、影射“鳄鱼/性异常者”在人类社会孤独、受压迫的命运。这些彼此穿插的叙事线索以复调双声的结构牵动出同一主题的心理及政治层面。
邱妙津经典语录
1.爱不在任何结局,能爱而去爱或不能爱而不去爱这种过程,才是终极的意义。《蒙马特遗书》 2.而只要是记忆就具有时间的磨灭性,只要是刺激就具有生物的疲乏性--所以爱终归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心理状态。《邱妙津日记》 3.很想打一个不说话的电话,只要你在电话那端,我可以枕着电话筒就好。《蒙马特遗书》 4.慢慢的你也会更明白你放弃的了具体的我,放弃的了我的生命,但是,你是放弃不了我之于你的意义的,还有我们的关系。即使我死了,你还是会在这个关系里,你的身体哪里都可以去,然而你的精神哪儿也去不了。《蒙马特遗书》 5.那是我的疾病也是我的天赋,是我的宝藏也是我的残缺。《蒙马特遗书》 6.你不知道纵使你的人再如何离开我去爱别人,你的身体再被如何多人所拥有,我都不在乎这些。我也明白,我并没有办法因为这些远走、背叛而不爱你。还是一样,不会有改变的。《蒙马特遗书》 7.你知道的,我总是爱上女人,这就是我里面的图案。然而你不知道,当年陪伴着你走的我,内心有什么样的痛苦,那是我没办法让你明白的。活着就是痛苦,活着就是罪恶,那把我跟你隔开。《鳄鱼手记》 8.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蒙马特遗书》 9.我并不曾真正地使她明白,我最重要的是她的永在性,且正是她,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蒙马特遗书》 10.我不知道该如何才能使你明白,我对你的渴望是超出被爱的渴望或性的满足之上的,我渴望的更是整个生命、整个性灵的相结合。《蒙马特遗书》 11.我羡慕你,羡慕你能得到一颗美丽心灵全部的爱,且这爱是还会成长,还会自我调整,历经劫难还会自己再回来,还是活生生,还会再孕育生产新东西的爱。《蒙马特遗书》 12.无论这个人发生任何变化,生老病死,我都能恰如其份地爱她,照顾她,为她做一切的努力,且持续我的这一辈子。我渴望有一个完全像她的人类会一辈子需要我的爱及照顾。《蒙马特遗书》 13.有些悲哀与痛苦的深度是说不出的,有些爱的深度是再爱不到的,它在身体内发生后,那个地方就空掉了《鳄鱼手记》 14.远离,不是放弃你,只是无法再接受你以我不愿意、不适合的方式来对待我。不愿意待在一个一点都不美丽,一点都不符合我本性的关系里。《蒙马特遗书》 奇葩说4邱晨经典语录 邱晨:要保护你最心爱的人重要的不是你逃避的能力而是你改变的能力 邱晨:所有导致你分手的原因都是阻止你分手时好好说话的理由 邱晨:你在手机里面打下了一行字,说难道我们就这样子了吗?到最后却把他们全删了,没有发出去的时候,这才是你们真正分手的时候 邱晨:你能想象分手是一场盛大的闭幕式上面的烟花表演。可是不是分手其实是所有的烟花散去之后,无尽的空洞和冷漠 邱晨:我们就是没有勇气的人,但凡我还有一丝一毫的勇气,我们能不能把它用来在一起,而不是要把它花在分开上 邱晨:我们高等生物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小小的偏好来安排其他生物的生存死亡,所以我们有资格在这里畅想未来我们可能会跟更高等的生物有平等的交流呢 邱晨:我们低等生物永远不可能理解高等生物在想什么,就好像我们作为地球上的高等生物,也不被其他低等生物所理解 邱晨:与更高端的文明,平等的交流必须建立在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去制衡上,而这个制衡其实就是要有毁灭性的打击为备书 邱晨:你们可以对这个蛋做任何事情,但是麻烦你不要叫它呵护,因为这样会显得我们非常无知,而且傲慢 邱晨:我过去的那条路走不通,原来是为了让我在这条路上走的久一点远一点,那我可以方便遇到你 邱晨:你们知道真正的暴击是什么吗?不是那种一瞬间的兜头盖脸那种暴击真正的暴击是漫长的时间,一分一秒的凌迟你的尊严 邱晨:如果你不想把这份功劳让给它不配的人,你就更应该积极的去邀功。如果你是真的讨厌那些不劳而获的人的话,请你现在就去邀功邀完他们的工,让他们无功可邀。 邱晨:把邀功这件事情污名化,那么那些好人做了事情的人不能够光明正大的邀功,于是就剩下那些有不良用心的坏人敢去做邀功这件事情,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吗? 邱晨:偷懒的人,他会比你更积极的去邀功,因为如果他不邀功,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他必须用邀功来掩盖他一事无成的这个现实 邱晨:就普遍而言骗子都比较伶牙俐齿,所以我们觉得嘴笨可能就是真诚,我们把嘴俐当成了欺骗的标志,把邋遢当作了善良把精致当作了贱人的标志 中国台湾籍演员邱泽经典语录摘抄 邱泽(Roy Chiu),1981年10月14日出生于台北市南港区,中国台湾籍演员、歌手、赛车手。 2001年06月12日正式在媒体上曝光,2002年本名出演《雪地里的星星》而崭露头角,随后接拍了《原味的夏天》《篮球部落》《天使我爱你》《风中战士》《让爱自邮》等多部影视剧中的主要角色,出版了《邱泽》《不懂》《REMEMBER全记忆精选》三张音乐专辑。2006年因服兵役而淡出演艺圈,2008年复出后接拍了《无敌珊宝妹》《福气又安康》《佳期如梦》《夏家三千金》《无懈可击之高手如林》《爱情睡醒了》等收视不俗的作品。 邱泽经典语录: 寂不寂寞,并不是你身边有没有人,而是你心里有没有人。 危险中的美会更美,泥沼中的美会变丑...人在环境条件状况好的时候留胡子叫颓废,状况不好的时候叫落魄...什麼歪理啊....我知道我们都要长大,但记得,不要变成你讨厌的那种大人。 自由并不是想做什麼就做甚麼,而是不想做什麼的时候,还能够不做甚麼.... 该比较的并不是谁拥有的比较多,而是谁需要的比较少,什麼叫富有,欲望少了...就富有了... 冷漠并不代表无情,说穿了,只是怕痛而已... 迁就...表示能力大於事...,将就...表示到此为止... 当某些经历正在发生时,有时候,都会暗自告诉自己,将来不管怎麼样,都要记得眼前这一幕...但往往隔天就忘了...有时候,那些已经被遗忘很久的事,可能因为一首歌,当时所有的画面,心情,甚至味道...都会一瞬间一起出现... 生命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前往的方向,在前往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竞争的人,你必须要对他充满感谢并且充满敬意,因为...是他让你看到,你到底有多少能耐.... 若物体在空间移动越接近光速,越会进入未来;但若超过了光速,便会回到过去 ...同鞋们...努力超过光速吧... 你的心决定你看见的...所以首要条件是先找到你的心...而不是快乐...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远... 自由是最重要的,若想什么人陪你,又想有自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两个人总会有迁就。所以我将来的她,一定也要懂得空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她自己也该是自由的。我喜欢心思细腻,话少一点的女子。 退出的决定是为了让自己更自由。我真的觉得人一生时间不多,我很难想像自己30岁时还可以背着吉他在台上跳的样子,我只有现在就做,而且,现在有时间却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更难过。 演员没有个性,拿到剧本照着演就可以了。偶像也是这样塑造的。演员通过角色可以去表达很多内容,但还是很局限,相比来说,我更喜爱音乐,我粗浅地认为,音乐要宽广得多。 当某些经历正在发生时,有时候,都会暗自告诉自己,将来不管怎麼样,都要记得眼前这一幕...但往往隔天就忘了...有时候,那些已经被遗忘很久的事,可能因为一首歌,当时所有的画面,心情,甚至味道...都会一瞬间一起出现... 有时候...明天会突然变得很远......因为今天怎麼样都过不去...我会把世界的范围缩小,缩到只剩眼前,把面临的事,一件一件,老老实实的做好,开始不去期待,自己做的有多漂亮,而是想尽办法让自己不要犯错,因为有些错一但发生了...是挽不回的...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的世界变亮了.. 投入到一定的情况的时候,环境发生的事,会影响人的想法...也就是说,当你竭尽所能的去控制发生的事情,同样的也就能够控制人的想法。 当想要变成需要的时候,大部份,事情已经不对劲了...当需要变成想要的时候,那表示,它有可能正慢慢的离你远去... 当你开始重视的时候,那样事物会变得神圣,高尚,被赋予使命或著变得低俗,廉价,平凡无奇......再回过头来看,其实,它不是别的,它是交通工具有时候,扭曲的并不是那件事物本身而是你自己... 学著不再追赶明天...因为明天永远是明天... 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的,但心看到的,有可能是真的... 如果不能全神贯注,就会产生时间的问题, 面对时间这件事,千万不能用乞讨的心态, 首先要面对的,是心智,而不是那些稍纵即逝。 赛车手就是用最快单圈来证明自己适合更快的车,所以我们只能用尽全力的往前跑,找著最晚的煞车点,豁出性命的超著每一台车。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能现场演唱自己的创作,真的很棒,酬劳不是重点,最重要是那个感觉。 海涅妙的语录 哪儿有幸福,那儿就有永生,那儿就会爱火熊熊,光明温暖,不复存在空间、时间。 ——《海涅抒情诗选集》 抵达海港的人幸福了,他已脱离了大海和风暴。 ——《海涅抒情诗选集》 若是现象世界和我们的内心世界消融在一起,绿树、思想、鸟歌、忧愁、蓝天、回忆和香草组成美妙的织锦,这感觉是无限幸福的。 ——《哈尔次山游记》 你将在我的怀中休憩! 一想到这迷人的问题, 我整个的心就发抖发胀, 充满了无底的欢喜。 你将在我的怀中休憩! 我将抚弄你美丽的金发! 你那温柔的头, 将靠在我的肩上。 你将在我的怀中休憩! 这梦想定会实现, 我会就在这世间 享受天国的无上快乐。 ——《罗曼采罗》 最美丽的童话时常被破坏!……爱情的梦很少得到美好的结局。 ——《哈尔次山游记》 啊,不要全无享乐、 虚度你一生的时光! 要是子弹打不着你, 你就让他们去放枪。 ——《罗曼采罗》 幸福是一个轻薄的姑娘, 不爱老呆在一个地方。 她抚摩你额上的头发, 慌忙地吻你,就逃得不知去向。 ——《罗曼采罗》 泪水有时更比美酒清醇甘洌,泪水里有许多铁质和盐分。 《论浪漫派》 我懂得世界上还有比得不到心爱的对象或者由于死亡而失去心爱的对象更加痛苦的爱情。 ——《论浪漫派》 由于生活而失去心爱的对象比由于死亡而失去心爱的对象更为痛苦。 ——《论浪漫派》 我的身上正成长着一种愤怒的成见,我开始相信,我是由另外一种灵魂构成的,比任何人的灵魂都深沉。一种阴沉的愤怒像一块赤红的铁板压在我的灵魂上,我非常渴望永久的黑夜。 ——《海涅评传》 啊!我是多么喜欢以一个志愿猎兵的身份来从事这个歌德的解放战争,可是我却在这罗马式的沼泽中一直陷到喉咙。我自己没有这份力量,不得不为活命的面包而担忧。 ──《海涅评传》 时间这蜗牛,令人不寒而栗, 它向前爬前,多么慢条斯理, 而我一动不动。 仍然呆在原地。 在这阴暗的斗室里 射不进阳光,也没有希望, 我知道,只有墓地坟茔, 换掉我这恶运般的卧房。 ——《海涅选集》 岁月来来去去不停, 人类的眼泪滴下, 流到地上、地面 怀着默默的贪心把它吸进。 ——《罗曼采罗》 狗啊,谢谢你的唾液—— 可是它仅能清凉缓和—— 只有死亡才能将我治愈, 可是,唉,我却是不死之身! 《罗曼采罗》 这灰色的云团 是从欢喜的海中升起。 昨天我是十分幸福, 今天就得饱尝痛苦。 ——《罗曼采罗》 世间的幽灵向我凄然呆望! 天空看上去显得一片荒凉, 变成无神的沉默的蓝色墓场。 我在林中伛偻地四处彷徨。 ——《罗曼采罗》 不幸夫人却和她相反, 总是把你搂着和你纠缠; 她说,她没有要紧的事情, 她老是坐在你的床边编结绒线。 ——《罗曼采罗》 死是清凉的黑夜,生是闷热的白天。 ——《海涅抒情诗选集》 若是人傍着月光在镜里看见自己的面貌,没有比这更为凄凉了。 ——《哈尔次山游记》
邱妙津的作品介绍
《蒙马特遗书》在“泰坦尼克”撞得大半个星球天昏地暗之前,台湾先已为一卷遗书引发了一场“地震”:一部名为《蒙马特遗书》的书信集,轰得整个岛屿发抖。——26岁女生邱妙津自杀前写于法国的数封信件,缘何会在台岛青年中激起如此深切的共鸣?这部以发现地蒙马特命名的《蒙马特遗书》,缘何能在出版后连登《中国时报·开卷》“一周好书榜”、《联合报·读书人》“每周新书金榜”,获得“96年金鼎奖优良图书推荐”,并最终摘取“《联合报·读书人》96年文学类最佳书奖”?轰动性图书常让人感叹“花期”短暂,这卷遗书又如何时至今日仍“余震”频频?……日前来京的台湾著名作家兼学者、东海大学美术系教授蒋勋,就此接受了本报专访。当年,蒋勋正作为《联合报》评委亲自参与了“96年文学类最佳书奖”的评审全过程。谈起《蒙马特遗书》的初读感受,蒋勋第一句话就是:“这部书让我吓了一大跳”。吓人一大跳的作者这部书的作者先就要吓人一跳:邱妙津,女,研究生,一个公认的天才,拥有一张从台北第一女中到台大心理系的“阳光履历”;但她同时是一个同性恋者,这一重隐秘身份人们只有在她死后才从其日记里得知——这个双面女孩好像一茬不规则的刀锋:既不为正常社会所兼容,亦不能游刃于正常社会。关于邱妙津的自杀,说法有很多。一个也许不是最关键但却起了点火作用的因素是感情困扰:邱妙津赴法继续心理学研修时,陷入了一场狂乱的三角恋爱。最后她选择了一种激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水果刀刺入胸口,“只有26岁,大二就能用法文读原典……这样一个女生,却说死就死”。邱妙津在巴黎自杀后,从附近的蒙马特地区,人们发现了她死前写给女友的信;逐一收集起来,辑成《蒙马特遗书》。无法在白天启齿的话,邱妙津在遗书里披露无遗。“女性的情欲和肉体往往是男性描写的对象;我从没见过一个女性自己写自己的情欲与肉体写到这么细”,凭藉多年的阅读体验,蒋勋认为就“年轻人的情欲”这一面,《蒙马特遗书》实现了某种原创性书写。但这种书写又与暴露性、展览式写作判然有别。蒋勋指出,《蒙马特遗书》不是对人类窥视癖的迎合或满足;而是向每一个阅读者开启“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对于这个领域,在看这本书之前人们的态度多半还是不屑、嘲笑或责难(惯性思维和传统标准早已成就无数的共识);但《蒙马特遗书》却会使读者从“真正进入的一刻”起突然被感动甚至于——“悲悯”。绝对的“遗书式”写作两类写作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蒋勋认为根源在于不同的写作预设:如果说展览式写作更多是一种投合阅读、讨好市场的商业行为;《蒙马特遗书》则是一种设定死亡后的绝对写作,换句话说,“这是一部真正的‘遗书’”。“只有当设定了自己的死亡之后,才会这样写”,在蒋勋看来,“死亡是解构的最大力量——惟有死亡能解脱‘生’的相对性”。从而这里所谓“遗书式”书写,并非指写作内容,而是强调作者在写作之始预设的死亡坐标:整部作品由此获得了一种终极意义并显示出一种绝对重量——读者也正是为这种“空前的重量”而悲悯。为了说明这种写作的特质,蒋勋举出另一位和邱妙津相类的作者——同样要“吓人一跳”的法国作家惹内。当惹内还是一个孩子时,他因为讨厌制服而“逃”进黑社会;人生的定型期完全浸泡在反体制的环境里,长大后的惹内成了一名惯偷和男妓。他一次次的坐牢,一次次遭重判,判决又一次次累积,以至最后成为一名无期刑犯——惊人的是惹内竟以“无期刑犯”的身份开始了个人写作:写自己的故事,写监狱里男性间的情欲关系……这些作品大多散失狱中或被看守们毁掉;但有一部分却意外地传到了萨特手里。萨特读后惊为天人,作《圣者惹内》指出:惹内是在替所有主流文化“赎罪”;同时说明:这才是一种绝对的写作——而那些意图发表、预设别人评论的写作,其纯粹度往往要打折扣——在这个意义上,《蒙马特遗书》与“圣者自白”表现出相当的同质性。台湾青年为什么因《蒙马特遗书》而发抖从感性的个人生命体验反观《蒙马特遗书》,蒋勋的独特发现是该书中惊心动魄的死亡美学:邱妙津以她自己26岁的绝望,聚焦并凸显了普遍的青春期的向死意识。几乎每个人都或深或浅地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感觉:在最灿烂的年华、在人生的巅峰状态下突然生发对“死”的空前强烈的体感、认同乃至——渴望!也许这就是很多台湾青年都要为《蒙马特遗书》而发抖的原因。这无疑是一种“春寒”;但其冲击范围又远远漫过了青年。“我也经历过青春的死亡”,51岁的蒋勋感到,“一个年轻的蒋勋早已经死去——很多年前,和很多他那个年龄的朋友一起”。所以这原是整个人类的宿命。从青春的向死意识中,蒋勋进一步提升出一种“青春期的死亡美学”——毕业于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数十年沉潜于书画创作和美术史研究的阅历,使蒋勋在作家的感觉之上,又始终贯通一种美学的趣味与眼光。蒋勋以为这种美学只要留心,便可以在古往今来的许多艺术作品中发现。比如西洋美术史上有一个贯穿性的形象组合:一个异常俊美的身体与一支致命的箭;几乎是一种对应,在汉字中有一个意为“花凋”的“谢”字——而它的另一个涵义是“感激”。从这个角度还可以解释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台湾青年中的流行:通过他的作品中总可以共鸣出一种向死的青春的美轮美奂;同样从这个角度回眸中国历史,蒋勋认为最美的一景是辛亥革命:年轻的秋瑾、邹容、陆皓东、林觉民们一一奉上“死”的热烈与“爱”的柔婉——蒋勋在诗集《来日方长》中有一首《致秋瑾与徐锡麟》,其中写道,“他们在人间/匆匆一次来去/就指点完了/江山”。也就是说,青春的死亡之所以美,在于她保持了一种绝对的完整,“正是借那个年轻时死去的蒋勋,我才达到了今天的完整”——因为任何一个状态的极至都是死亡,而死亡也就是开始,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就是蒋勋眼中的《蒙马特遗书》。在北大进行的小型交流会上,蒋勋对在座的文史哲系研究生讲,“如果要我向你们推荐一部书,那就是这一部”。最后蒋勋还要提醒读者:看这部书时要有一种严肃的心情。不是休闲而是沉重。这是蒋勋当年的亲身经历,“我不能像通常一样躺着看下去,我必须坐起来”。——转自《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6日夜读邱妙津 外面在下雨,雨点落在地面的声音如有什么在蚕食着时间,算是秋雨吧,天气会慢慢转凉,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最难熬的夏天给熬过去了——在某一天的深夜中。你看,我还没有睡,双眼鳏鳏,床头堆满了新旧书,一本本翻看,一本本放下,然后联线上网,找一个女子的文字来读。鼠标滑轮不停移动,一目十行,再一次读她最后的遗书,忽然就想去喝一杯烈酒睡了算了——可是,是睡不着。你知道这个女子吗?叫做邱妙津的,台湾女同性恋者,26岁时自杀于巴黎,那已是6‘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网络不发达,所以,她的死并没被我们所知,然后,又很快被所知者遗忘掉了——我们必须遗忘掉死者,有意或无意,因为我们必须活下去。她是用水果刀刺入自己胸口的,如此激烈,如此无望。她死后,那封长长的遗书获得“《联合报·读书人》96年文学类最佳书奖”,然后是种种评述,种种感叹……喂,我甚至有点嘲弄的笑:这算是哀怜或是致敬?对于死者,我们很难学会沉默,用沉默以致敬。然后,今日,我想借她说一点话,我乞求原谅,我知道会得到她的原谅:死者是不会在乎什么的,生者?生者的责难不代表她,我知道自己有点无耻,深夜睡不着的人多少都有一点无耻,因为他们没有很好遵守生存规则: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特别是,去想一些白天不会想而夜晚不该去想的事情。请容我摘录其遗书开端,漫长的开端,copy:“小咏,我日日夜夜止不住地悲伤,不是为了世间的错误,不是为了身体的残败病痛,而是为了心灵的脆弱性及它所承受的伤害,我悲伤它承受了那么多的伤害,我疼惜自己能给予别人,给予世界那么多,却没法使自己活的好过一点。小咏,我和你一样也有一个爱情理想不能实现,我已献身给一个人,但世界并不接受这件事,这件事之于世界根本微不足道,甚至是被嘲笑的,心灵的脆弱怎能不受伤害?小咏,世界不要再互相伤害了,好不好?还是我们可以停下一切伤害的游戏?小咏,我的愿望已不再是在生活里建造起一个理想的爱情,而是要让自己生活得好一些。不要再受伤害,也不要再制造伤害了,我不喜欢世上有这么多伤害。当世界上还是要继续有那么多伤害,我也不要活在其中。理想爱情的愿望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过一份没有人可以再伤害我的生活。小咏,你是我现相信、相亲的一个人。但我一个人在这里悲伤会终止吗?纵使我与世上我所伤害和伤害我的人和解,我的悲伤会终止吗?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伤害,我的心灵已承受了那么多,它可以再支撑下去吗?它要怎么样去消化那些伤害呢?它能消化掉那些伤害而再重新去展开一份新生活吗?小咏,过去那个世界或许还是一样的,从前你期待它不要破碎的地方它就是破碎了;但世界并没有错,它还是继续是那个世界,而且继续破碎;世界并没有错,只是我受伤害了,我能真的消化我所受的伤害吗?如果我消化不了,那伤害就会一直伤害我的生命。我的悲伤和我所受的伤害可以发泄出来,可以被安慰吗?在我的核心里真的可以谅解生命而变得更坚强起来吗?…………你有没有耐心一字字一句句的读完它?你是读亦舒的吧?你嘴角现有没有嘲弄的笑容?亦舒现实到极点的刻薄我们多多少少都感染到一点了吧:不原谅别人,不纵容自己,爱己胜人,等等等等。这些从现实角度来讲完全是正面教材,所以现年过半百的她很健康愉快的生活在一个比较舒适的国度,偶尔写写娱乐性满强的文字让人骇笑。而邱妙津,26岁灰飞烟灭,痛苦中离去——她不是无知妇孺,大二就能用法文读原典是留学法国的心理学研究生,——那又怎么样?解不了自己的心病谁又能救她?她好不好算社会和生命的浪费?亦舒反复的说过什么来着?对,生命是一场幻觉。但是她很坚强的将幻觉延续下去,同时看破世情,告诉我们:社会只爱健康的聪明的,肯拚命的人,谁耐心跟谁婆婆妈妈,生活中一切都变成公事,互相利用,至於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统统是正常的。啊,对不起,我忽然发现自己将两人在做一点对比,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有人偏向死者有人支持活人,没有一个好的准星。但是,我不是作为裁判者,我只是代表自己的观点,对错自负——深呼一口气,现我可以去谈邱妙津了。首先,她是一个女同性恋者,这一身份直至她死后人们才从她日记和文字中得知。但是这绝对不是致死的原因(倒是炒作的好题材),6’年前的社会也不至于去逼迫一个女同性恋者到走投无路,相反,她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中隐藏的很好。不是社会的错,如果你读完她的遗书和所有著作,你会发现,这个女子死于自身,自身的脆弱和……梦想。请你再回过头去读一读前面的遗书,仔细读一读,这象是一个26岁女子所说的话吗?16岁还差不多。她不停的提到“伤害伤害伤害”,世界给她的伤害,现实给她的伤害。其实,没有人压榨过她,她没有饥寒交迫过,她所谓的伤害只是心灵和感情上的——被欺骗被嘲笑,这些,谁不曾有过呢?有许多人甚至比她更深。要是这就是死亡的理由,很多人活到24岁都算很了不起了,可是,我们都活过来了,愈合了,而且决定无论如何要好好活下去,34、44、54、64、74……我们是很坚强和理智地,世界是我们支撑和维持地,不是逃兵地。同时,我们也不是自己梦想的殉卫者,而邱妙津,她是。或者说,她太过脆弱和梦想化了,所以她最终为其付出了生命——我犹豫了很久,不敢去说她是弱者,是错误。真的不敢,不是怕对死者不敬。因为,我敬畏梦想。她活得炽热、真实,沉浸在自己的欲望和情感中,如此纵容自己,一次次跌倒,但没有吸取教训,变得现实坚强,而依然相信他人,相信爱,相信这个世界能容许一点纯粹的东西存在。她以为不去伤害他人就足够了,始终没有学会去保护自己,抗拒伤害,甚至没有学会:放弃。这个世界不是我们少年时梦想的那样,他人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善意和包容。唉,这个还用说吗?任何一个过了24岁的人都该明白的吧:除非你很幸运的还是暖房中的花朵。如果你已明白但是还是为此痛苦的话,那就活该痛苦下去好了,等34岁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为此痛苦了,人到中年,有更重的生活担子需要你全力去承担了。可是她不明白,或者说是明白了,但是无法释怀。——我们无力去指责世界,我们只能承认现实,然后让现实一点点磨除自己的脆弱,好让自己能好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我们都渴望快乐幸福,而这必须以生命为前提,死亡只能带走一切:我们憎恶和舍不得的一切。那她为什么要去死呢?她可以再去找一个好的爱人,然后熟练运用她的法文,在巴黎享受生命与爱。她已经熬到26岁了,完全可以再熬下去,等下去,改变自己,好好活下去。可是,她选择了死亡,不可逆转的死亡。她已经绝望,不屑,痛苦,不相信,放弃。忽然想起黄碧云笔下那个流落巴黎的中国女子,叶细细,用刀片割开自己喉管的那个,她死后,生者哀叹:细细,何至于此。可是,世界上真的有一种水晶,破碎成千万片,就无法在弥补,那不是水晶的错,亦不是世界的错,根本没有错误,真的,只要生与死为自由意志选择,就没有错误。既然活着,就要好好活下去,亦舒给了我们那么多良方,一定能得到一点收获和幸福;如果活不下去了,熬到底线崩裂,剩下的一切他人也毫无办法,死亡只属于自己——求求你,不要对我说生命不只属于自己,不要太自私,因为谁也不能代替谁痛苦的活着。 唉,我眼睛发涩,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外面的雨还没有停,但是天也会亮,周末已经过去,一切都将恢复正常。我想结束了,我花了2个小时去呓语,说一个女子的死亡,说其实我自己根本无法确定的事,妄言生死,奢谈梦想。最后,那封长长的遗书最后说,对所有生者谦卑而细小的说:我祝福您幸福健康 但我不再能完成您的旅程 我是个过客。 全部我所接触的 真正使我痛苦 而我身不由己。 总是有个什么人可以说: 这是我的。 我,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的, 有一天我是不是可以骄傲地这么说。 如今我知道没有就是 没有。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必须去借一个,有时候。 您供给我一个地方可以眺望。 将我遗忘在海边吧。 我祝福您幸福健康。你看,我也只能如此祝福,结束。然后去睡觉,日出而起,日落难息。——我一直没有告诉你,读她的时候,我居然哭了,这真是件很难启齿的事情,可是只有说出来才能安心说晚安,微笑。” ——转自《文学视界》
邱妙津的人物简介
邱妙津,台湾彰化人,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心理系,1992年12月留学法国,1994年进入巴黎第八大学心理系临床组。1995年6月在巴黎自杀身亡,享年仅26岁。她的著作影响台湾的同性恋文学深远,代表作品有《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等。邱妙津曾在张老师心理辅导中心担任辅导员,之后在《新新闻周刊》杂志社担任记者。曾转入女性主义研究所。是著名的女同性恋小说作家。 邱妙津多方面的才华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充分显现,曾以〈囚徒〉获得台湾中央日报短篇小说文学奖,并以《寂寞的群众》获得联合文学中篇小说新人奖。除了写作,邱妙津还担任义务性的心理辅导工作、杂志社的记者,同时拍摄了一部长度三十分钟的十六釐米影片《鬼的狂欢》。1995年6月邱妙津骤然辞世让台湾文坛一阵惊愕,随即引起一股同志文学的讨论风潮。同年10月她的首部长篇小说《鳄鱼手记》获得时报文学奖推荐奖,书中的「拉子」、「鳄鱼」等词也成为台湾女同志袭用的自我称号。1997年2月台湾同志首次举办十大梦中情人票选活动,邱妙津获得女同志梦中情人的榜首。2000年9月,她的遗作《蒙马特遗书》不但在上海正式授权出版,也由前卫导演魏瑛娟搬上舞台,这都证明邱妙津作品的影响之日久不衰。她的主要著作有《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鬼的狂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