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八云的介绍
小泉八云(KOIZUMI YAKUMO,1850-1904) 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rn),1850年生于希腊,长于英法,19岁时到美国打工,干过酒店服务生、邮递员、烟囱清扫工等,后成为记者。1890年赴日,此后曾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开讲英国文学讲座,与日本女子小泉节子结婚,1896年加入日本国籍,从妻姓小泉,取名八云,1904年去世,共在日本生活了14年。小泉八云是著名的作家兼学者,写过不少向西方介绍日本和日本文化的书,乃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日本通,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
小泉八云的评价
许多人都说小泉八云心里有些病态,其实凡是天才多少都有些病态。他在辛辛那提爱上了一个黑人女仆,和她非正式结婚。但因为与黑人结婚在当地是违法的,他受到舆论猛烈抨击,不得不离开辛辛那提,继续漂泊生涯。在美国各大城市漂泊数年后,1881年,他到新奥尔良任美国南部最大报纸《时代民主党人报》的文艺栏编辑,发表了许多作品。他的生活渐渐安定下来,文学名声也越来越大。1889年作为纽约哈泼兄弟出版公司的特约撰稿人前往法属西印度群岛担任特约通信员,他在热带海岛上生活了两年,用搜集到的材料写成了一本《法属西印度两年记》。在西印度待得不耐烦,便萌生了游历东方的兴趣。当时,维新变法后的日本逐渐引起了欧美的关注。1890年,《哈波斯杂志》聘请他到日本担任自由撰稿人。同年娶日本妻子。1896年加入日本国籍并正式采用小泉八云的名字,此后曾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开讲英国文学讲座,广受学生喜爱。1904年,小泉八云因工作过度及受排挤,忧愤死于东京寓所。小泉八云精通英、法、希腊、西班牙、拉丁、希伯来等多种语言,学识极为渊博,为当世少见。早期著有《在法属西印度的两年》《异乡文学拾零》和《中国鬼怪故事等》。抵日后,撰文向西方介绍陌生的日本,写有《异国生活与回顾》《日本魅影》《日本杂记》等,详细介绍日本风俗、宗教和文字。其后半生致力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译作和介绍性文字很多,在促进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上贡献非凡。
这才是真正的小泉八云的《怪谈》
在某个购书网站上搜“怪谈”,出来的图书十几种。我把它们分为“真怪谈”和“假怪谈”,小泉八云的作品是“真怪谈”,他作者的以“怪谈”为名号的作品则是“假怪谈”。
其中,“真怪谈”大概有这么几种:中国致公出版社的《怪谈》(简称“致公版”),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怪谈》(简称“陕西版”),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怪谈》(简称“天津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怪谈·奇谭》(简称“译文版”)。
在前几年,陕西版被认为是最好的版本。不过,我看到新出的致公版后,认为它比陕西版又好上了不少。
那么,致公版比其他版本好在哪里呢?
一是篇目全,二是翻译准。
一、篇目全
这四个版本中,天津版是43篇,译文版是55篇,陕西版是57篇,致公版一下子扩到了80篇。
小泉八云一共出版过15部关于日本的著作,其中就包括最有名的 KWAIDAN (《怪谈》),所以他的精怪故事集也通常以“怪谈”为名。
致公版的目录设计相较其他版本更有诚意,将80篇作品的按照来源划分了11章,每章的标题都是小泉八云相应著作或篇章的名字,一共涉及10部著作。内文里还特意标出了原著的英文书名和出版时间。让读者对这些故事的来源一目了然。
致公版多出来的30多篇,有些是小泉八云作品的全文翻译,比如《地藏菩萨》译自 Jizo ,《杵筑——日本最古老的神社》译自 Kitzuki:
The Most Ancient Shrine of Japan,《舞女》译自 Of a Dancing-Girl 等等。
还有一些故事是从小泉八云的作品中节选的,比如《得度上人的故事》《讨厌公鸡的神》《青铜马》等等。
所以,我相信译者也是看遍小泉八云的所有著作,才将这80篇挑选出来的。
二、翻译准
所谓翻译准,是说致公版是最忠实于小泉八云原著的。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细节来看:
1.是“獾”还是“貉”?
小泉八云有一篇故事叫作 MUJINA ,陕西版和译文版译为《貉》,天津版译为《貉精》,总之都和“貉”有关。致公版则译为《獾》。
那么,“貉”与“獾”哪个才是正确译法呢?
MUJINA是小泉八云用日语罗马音拼写的,日语里写作貉(むじな),前三个版本应该是直接拿日本汉字“貉”来用了。但是,“貉”在日语和汉语中并不是一个概念,日语中的“貉”其实是汉语中的“獾”,与汉语中的“貉”是两种动物。(下面两图分别是“獾”和“貉”,图片来源网络)
况且,小泉八云在原文对MUJINA的注释里明明白白地写着“A kind of badger”(一种獾),但凡看过原文都不应该译错。
所以,《獾》才是正确的译法,只有致公版译对了。
2.是“团子”还是“饭团”?
小泉八云有一篇故事叫作 The Old Woman Who Lost Her
Dumpling,陕西版、译文版和天津版均译为《丢失饭团的老奶奶》,致公版则译为《丢失团子的老奶奶》。那么,“饭团”和“团子”,那个才是正确的译法呢?
我们先看这两者分别是什么东西。饭团是用海苔包着的白米饭,团子是米粉做成的球状点心。(下图两图分别是“饭团”和“团子”,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小泉八云原著中的dumpling究竟是“饭团”还是“团子”呢?
首先我们来看dumpling翻译成日语是什么。日语中,dumpling通常被译为“団子”,也就是“团子”。而饭团(日语是おにぎり)在英语里,或者音译成onigiri,或者意译成rice ball。
我们再看小泉八云原文对dumpling的描述:“make dumplings of rice-flour”(用米粉做dumplings)“it rolled into a hole”(它滚进了洞里)。
显然,dumpling应该是“团子”,而非“饭团”。只有致公版译对了。
3.翻译出日本特色
致公版有一个用心的小细节,就是在翻译具有日本特色的物品时,没有直接翻译成中国类似的东西,而是用日本名加注释的方式表现。比如障子、雨户、蒲团、水饴、风吕敷、濑户物店,等等。这一方面可以让读者多了解一些日本文化,另一方面也忠实了小泉八云的原著。因为小泉八云在原文中用的就是这些词的日语罗马音,而不是只用对应的英语词汇。
举个例子,《生灵》中“there was a great porcelain shop called the Setomonodana”这句同时包含了瓷器店(great porcelain)和濑户物店(Setomonodana),只译出瓷器店就没有体现出小泉八云介绍日本文化的初衷。
蒲团(futon)和水饴(midzu-ame)也是这种情况,小泉八云专门花费笔墨介绍了futon和midzu-ame。如果与其他版本一样,直接将其译为“被褥”和“糖汁”之类的,那么就显得小泉八云的介绍是多此一举了。
致公版中还有一些细致的考证,比如对佛经古籍、人物地名之类,可见是下了苦心的。
篇目全、翻译好,足见致公版是主要依据小泉八云的原著,而不是用二手的日译版翻译的。在这么多版本的《怪谈》中,也只有致公版才算得上真正的小泉八云的《怪谈》。如果只是为了阅读,那么买一本致公版的就够了。
日本灵异文学的鼻祖——小泉八云和他的《怪谈》
小泉八云,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rn),出生于希腊的圣莫拉岛,其父亲是英国治下的爱尔兰人,母亲为希腊人。
1863年到美国打工,干过酒店服务生、邮递员、烟囱清扫工等,后成为记者。
1890年赴日,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开讲英国文学讲座。
1896年加入日本国籍,因为希望将遗产留给妻儿,所以从妻姓小泉,取名八云。
1904年9月26日,因心脏病发而去世,共在日本生活了14年。
《怪谈》是小泉八云生命最后一年创作的短篇故事集,共收录五十五篇经过他改写的日本鬼怪故事。其作品贯穿了日本文化艺术领域的“物哀”传统,受到了高度称赞,被誉为日本现代灵异怪谈文学的的鼻祖。
拉夫卡迪奥·赫恩兼具希腊和爱尔兰血统,古希腊和凯尔特民族恰恰盛产神话故事。按照宿命论的说法,这个人似乎天生就和那些神灵精怪故事有所契合。
但他却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
小泉八云这个自西方出生和成长的文人,赠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莫泊桑、马克·吐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在同样的大环境中成长。
当那些西方文豪致力于揭露社会的激荡和朽秽之时,小泉八云却沉溺于东方“除却我与月,天地万物无”的意境中无法自拔。
而他所喜爱并为之着迷的就是那些潜藏在日本山川湖泊之中的精怪传说。
和小泉八云作品创作时间最近接的日本本土作家代表就是夏目漱石,在那个年代日本文坛上的浪漫主义高潮已只剩余韵,自然主义派正处于兴盛前夜,大有席卷一切之势。
在别的作家在致力于如何提升作品格调,怎样增加作品厚度之时,小泉八云却痴迷于挖掘和搜集各种各样的素材,完成自己的认知和日本本土文化的一次次融合和升华。
不得不说,蹉跎半生的他赶上了好时候。
他原本就熟练掌握的英文写作语法与日本文学界一直推崇的汉文语法类似(由于语系不同,日语和汉语语法差别,其实要比英语和汉语差别更大),经过其妻子口述介绍,并由他改写的英文短篇极受好评。
其感兴趣、并加以改写的山精鬼怪风物,恰恰属于当时日本读者开始青睐的自然主义派作品之中少数能够接受的虚构元素。
再加之其行文时,并不像以往作者那样刻意去描摹鬼怪的狰狞可怖,而是透过对意境和氛围的塑造和重现,将历史融入故事之中。岛根县民间口头传唱的特色歌谣、出云地区各种妖怪传说,经过小泉八云的加工,被赋予了独特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虽然他的行文没有当时日本作家常见的华丽辞藻,但是却弥漫着强烈的日本传统文学的“乡土风味”,或诙谐,或警示,或讽喻,丰富多彩才,形态多变。作为东方恐怖美学的传世之作,小泉八云的《怪谈》也被誉为“日本灵异文学的鼻祖”。
《怪谈》一书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譬如日本历史上因战败而被灭族的平家怨灵,弧线、柳树精报恩、幽灵伸冤的秘闻……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小泉八云在岛根县居住的时候,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的。其耗时之长,十分让人敬佩。
小泉八云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在年少的时候,他的左眼因为在游戏之中被飞来的绳结误伤,不久就宣告彻底失明。左眼失明给年少的赫恩(即小泉八云)带来了十分巨大的打击——在其一生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他都已侧身或者是闭目的姿态出现,目的就是这眼神上存在的缺陷,以及他隐藏在自己内心的痛苦。
只不过这种痛苦和身上的残疾却也磨炼了他的精神和品质。经历了父母先后去世、领养自己的姑母破产、左眼失明等一系列不幸遭遇,赫恩并没有自暴自弃。
他在19岁的时候就远渡重洋,去美国独立谋生。在此期间体验过十九世纪美国底层各种黑暗和不公,生活极度拮据,但是为了生存、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和作家。
在1890年,小泉八云作为纽约哈帕出版公司的特约撰稿人前往日本,从此在这个东方国度生活,并且开始了自己对于日本文坛的“上洛”之路。
小泉八云的怪谈
目前市面上流传较广的《怪谈》译本,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王新禧译本,该译本《怪谈》的优点所在:1. 全译足本。辑录了小泉八云所有的50多篇日本怪谈故事,且未作任何删节,是迄今为止第一本最完整的中文译本。2. 精心翻译、注释。以日文版《小泉八云全集》为底本,同时参校其他多种日文版、英文版,认真勘证,逐句逐段细致翻译,务求精益求精,使译文既古雅又不失畅晓,臻于完美。书中疑难之处,还详加了注释。3. 精选数十幅与怪谈内容相关的浮世绘、屏风绘、书影、剧照等彩图,图文并茂,结合小泉八云典雅奇异的笔触,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拍案激赏。小泉八云搜集日本民间故事所创作的《怪谈》是日本灵异文学的代表作,是他在竭力领悟日本文化的精髓后,创作出的最著名的作品。全书透过鬼眼看人生,描划了一个个在黑暗中或孤独或寂寞的故事,深得日本文学之三昧。其间的故事大多带有浓厚的扶桑乡土气息,还有一部分则源于中国的古典小说,有的将日本山海的雄浑瑰丽形诸文字,有的把自然描写和神话传说糅于一体,试看此中多少篇章,摊开来竟是满目萧索,幽雅而凄迷。那种阴阳两界间的对话、逾越、互换,是那么精彩奇妙、奇诡可怖,令读者在神秘、幽玄中感慨世态炎凉,叹息人间的诸多无奈。从某种意义上说,《怪谈》就是日本历史的间接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东方共有的文化美感。全书所呈现出的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学境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小泉八云的人物作品
小泉八云的写作生涯以赴日前后为界,可以分为美国与日本两个时期。在美国他先后于西部奥亥俄河畔的辛辛纳提和南部都市新奥尔良做报馆新闻记者,期间写下了大量报导、特写、随笔、人物素描、社会短评、讽刺杂文以及有关法国当代文学的翻译、批评文字。他是最早向美国读者介绍了莫泊桑、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的。这些文字在他去世以后经爱好家莫德尔(Albert Mordell)收集整理,其中一部分已经结集出版,像《东西文学评论》(Essays in European and Oriental Literature,1923)、《美国杂录》(An American Miscellany,1924)、《西洋落穗集》(Occidental Gleanings,1925)。 小泉八云生前在美国出版的著作有以下几种:1884年刊行的《奇异文学落叶》(Stray Leaves from Strange Literature),内容大都取材于东方的逸闻、传说。《中国灵怪故事》(Some Chinese Ghosts)出版于1887年,这部小书收录了六个短篇,大多根据法译本改写润色而成。1890年3月,在来日前夕,哈帕出版公司刊行了他的纪行作品《法属西印度的两年》(Two Years in the French West Indies)。这是根据在法属西印度群岛的生活体验写下的纪行散文集,包括人物素描、批评小品、体验报告,体裁丰富而多变。这几部著作很可以代表或暗示小泉八云来日后的创作特点及倾向3。日本时期可称做小泉八云写作的丰熟期,主要作品有:《陌生日本的一瞥》(Glimpses of Unfamiliar Japan,1894)《来自东方》(Out of the East,1895)《心》(Kokoro,1896)《佛田的落穗》(Gleanings in Buddha-Fields,1897)《异国风物及回想》(Exotics and Retrospectives,1898)《灵的日本》(In Ghostly Japan,1899)《阴影》(Shadowings,1900)《日本杂记》(A Japanese Miscellany,1901)《骨董》(Kotto,1902)《怪谈》(Kwaidan,1904)以及晚年日本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日本:一个解释的尝试》(Japan: An Attempt at Interpretation,1904),几乎每年一册。小泉八云作为文笔家的名声亦以这一时期的著作奠定。最后还应提及的是,小泉八云去世后,他在东京大学的英文学讲义经门生整理在纽约出版,即哥伦比亚大学阿斯金(John Erskine)教授编纂的两卷本《文学的解释》(Interpretations of Literature I, II)。此书中的不少章节在1930年代曾被译介到中国。小泉八云并非学者,而他以创作家的感性评诗论文,亦可见其批评家、文学史家的力量与见识。
小泉八云的人物生平
小泉八云本名Lafcadio Hearn,是19世纪后半叶的著名作家、翻译教师。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希腊人,原为英国人,生于希腊,长于柏林,学于英法。小泉八云父亲的先祖据说是中世纪的“浮浪民族”(Gipsy,即吉普赛人),所以从血统上看,小泉八云很有浮浪和江湖艺术气质。待年岁稍长,小泉八云被父亲带到了爱尔兰,进入达勒姆的伍绍天主教会学校读书。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病故,他变成了孤儿。十九岁时,因生活困苦被送往美国,1869年赴美,在到达俄亥俄的辛辛那提三个月之后,小泉八云结识了一家印刷店主人华德金。华德金是一位慈祥的英国出版家,他见小泉八云孤苦伶仃,就答应扶助他,叫他在店里住下。他的工作是整理稿纸,抄写文件。膳宿由店里供给,只是没有工资。在这期间他受到华德金的辅导,学到了不少新闻知识,不久便在辛辛那提的一家报馆担任新闻记者。小泉八云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1850年6月27日生于希腊伊奥尼亚群岛中的桑塔莫拉岛(现在的勒夫卡斯岛)。当时该岛受英国统治,赫恩的父亲就是英国守军中的一名爱尔兰军医,母亲则是希腊妇女。据说在其父系血统里有吉卜赛人的血脉,赫恩常以此自豪。五岁时因父母离异,遂被父亲一位富裕的姑母养。1863年赫恩进入萨利郡达拉姆市郊外的圣卡斯帕特神学院(现在的达拉姆大学)学习。少年时的赫恩快活顽皮,作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也是恶作剧的能手,在一次游戏中被飞来的绳结误伤左眼以至失明,这在他一生中都留下了阴影。不久姑母破产,赫恩曾被送往法国学习,由此打下了法文的基础。但其后他不得不自行谋生,19岁搭乘移民船只身远渡美国,在新大陆生活了21年,渡过了人生中最困苦的时期,同时亦是为生存为文学创作奋斗拼搏的时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赫恩目睹了基督教、大工业文明的美国社会种种阴暗与腐朽,这些体验在他的人生观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1890年,步入中年的赫恩作为纽约哈帕出版公司的特约撰稿人乘坐阿比西尼亚汽轮前往日本,4月4日抵达横滨。当时他来到远东这个神秘的国度只是为了寻求创作的灵感及新的文学素材,未曾设想就此结束了半生的漂泊而终老日本。经著名语言学家、《古事记》的英译者张伯伦(Basil Hall Chamberlain)教授的推荐,赫恩在岛根县松江市普通中学及师范学校得到了一个英语教师的职位,从此开始了在日本生活、写作的后半生。岛根县古称出云,是日本古代神话的发祥地。松江地处偏僻,明治时期欧化的风潮还未曾波及,故一般民众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古朴自然的风貌。赫恩为这种朴素的民俗及庶民日常中的宗教情感深深打动。根据在松江的经历及素材,赫恩写成了来日后的第一部作品《陌生日本的一瞥》。在松江生活期间,赫恩与士族小泉家的女儿节子结婚,不久长男一雄出生。为了使自己去世后,遗产能够留给在日本的妻儿,他决定入小泉家为养子,入籍日本,取名小泉八云。从1890年来日到1904年去世止,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四年。在这期间又几经辗转迁移。1891年底小泉八云告别松江,移至熊本第五高等中学任教直到1894年10月。此时中日甲午战争事发,小泉八云一方面赞赏日本人举国一致投入战争的热忱,同时亦看见新兴日本露骨的功利主义、知识官僚阶层的浅薄、国粹主意的反动,因而他的日本观亦发生了深刻变化。辞掉教职后,小泉八云迁至神户,曾一度担任一家英文报Kobe Chronicle的主笔,但因眼疾加甚遂作罢。在神户期间,他完成了两部重要著作:《来自东方》和《心》。1896年再次经好友张伯伦的推荐,小泉八云应邀赴东京帝国大学担任文学部讲师,教授西洋文学,为时六年。1903年,小泉八云被东大解雇,此后曾准备赴美讲学,但因故未能成行。1904年初,小泉八云接到早稻田大学的招聘,至同年9月在早大讲授「英国文学史」。9月26日因心脏病发而去世。
《全怪谈(全三册)》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全怪谈(全三册)》([日] 田中贡太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foW3jHQ4NbeQe5LVW0z5Q 提取码: f2er书名:全怪谈(全三册)作者:[日] 田中贡太郎译者:曹逸冰豆瓣评分:7.0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6-10页数:1008内容简介:了解欧洲文明必看神话,了解日本文化必读怪谈。日本版《聊斋志异》,网罗日本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鬼灵精怪传说。《四谷怪谈》《人面疮物语》《皿屋敷》《魔王物语》……众多中国读者或曾听说,却未知其究竟的故事尽在其中。真实世界中的“编舟记”故事:一位日本资深文学主编倾注二十余年心血的良心传世之作。田中贡太郎毕生只专注于一件事:和怪谈相关的事。京极夏彦必携的“创作灵感书”。田中贡太郎在怪谈文学领域中,无人能及。——直木奖得主 京极夏彦田中贡太郎才是近代日本最正统的“怪谈讲述者”。无论是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还是近世的怪异小说,均有涉猎。他留下的大量怪谈涵盖了日本历史的各个时代,也囊获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堪称“日本怪谈的集大成之作”。——日本资深怪谈评论家 东雅夫好奇心人人都有,鬼故事人人爱看。《全怪谈》(全三册)是一套以鬼灵精怪、奇闻异事为主题的中短篇故事合集,由日本怪谈大师田中贡太郎耗费二十余年的毕生心血编撰而成。作为日本怪谈的文学泰斗,田中贡太郎深受中国的蒲松龄影响,一生致力于日本怪谈故事的收集、编纂和再创作,其怪谈作品产量之高、代表性之强、内容范围之广,皆是之后任何一个怪谈作家都未能达到的程度。这一套《全怪谈》基本囊括了日本大部分的经典怪谈故事,至今仍被后来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引用、改编和再创作。作者简介:田中贡太郎(1880—1941)日本怪谈文学泰斗。深受中国的蒲松龄影响,一生致力于日本怪谈故事的收集、编纂和再创作,其怪谈作品产量之高、代表性之强、内容范围之广,皆是之后任何一个怪谈作家都未能达到的程度。在担任杂志主编期间,田中贡太郎还培育了大批优秀的日本作家,其弟子或友人中有井伏鳟二、田冈典夫、富田常雄、榊山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