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信镇

时间:2023-04-26 08:46:46编辑:奇闻君

抗日战争时期,南法信地区属栾昌怀及怀顺联合县第六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属顺义县第二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属昌顺联合县。

1949年,南法信地区属顺义县第一区。

1951年,设南法信乡。

1961年6月,设南法信人民公社。

1965年12月,南法信人民公社并入城关人民公社。

1975年2月,复设南法信人民公社。

1983年8月,南法信人民公社改乡。

1998年4月,南法信乡改地区办事处。

2000年3月,在地区办事处设南法信镇。

截至2019年10月,南法信镇下辖1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法信镇府前街47号。[1]

社区华英园社区行政村东海洪村西海洪村南卷村三家店村东杜兰村西杜兰村北法信村焦各庄村大江洼村刘家河村南法信村十里堡村马家营村哨马营村冯家营村卸甲营村————位置境域

南法信镇介于东经116°34'21″~116°37'41″,北纬40°05'14"~40°09′43"之间。地处顺义区西部,东与旺泉街道接壤,南与首都机场街道相邻,西与后沙峪镇、高丽营镇相接,北与马坡镇相连。

南法信镇

气候特征

南法信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冬干夏湿,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1.5℃,1月平均气温-4.9℃,极端最低气温-19.1℃(1966年2月22日)。7月平均气温25.7℃,极端最高气温40.5℃(1999年7月24日)。无霜期年平均19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4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

水文

境内主要河道有小中河,河流总长度4千米。

南法信镇

截至2018年末,南法信镇有户籍人口有16798人。

农业

截至2011年末,南法信镇林木覆盖率19.3%.

2011年,南法信镇水果种植面积300亩,产量60吨,主要品种有黄金梨。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4元,同比增长10%。

工业

2011年,南法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增加值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9.6%。

2011年,南法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职工2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职工14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较大商业网点5个。

2011年,南法信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3.4亿元,与上年持平。

2011年,南法信镇出口总额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主要产品有食品、服装、电子产品。南法信

财政金融

2011年,南法信镇地方生产总值实现2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属地税收实现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0759.6万元,增值税8535.7万元,企业所得税39009.8万元,个人所得税407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15.8%、18.3%、15.2%。

南法信镇

教育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20人,专任教师39人。小学1所,在校生508人,专任教师6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95人,专任教师4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2所。

南法信镇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文化艺术团体9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40人,剧院(场)7座,座位1050个,年演出20场次,观众达2100人次。电影院6座,座位900个,年放映362场次,观众达36200人次。文化馆(站)1个。公共图书馆(室)9个,藏书21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1人。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体育场地14处。100%的城市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南法信镇架设广播线30420米。安装高音喇叭79只,通响率100%。架设同轴电缆信号线611米。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中央、北京等电视台的58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22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卫生院1所,社区服务站6个。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张,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6人,其中执业医师53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1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人。

2011年,南法信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4万人次,住院手术103台次,出院病人900人次。

2011年,南法信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南法信镇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户,人数8人,支出4.2万元,月人均500元。城市医疗救助10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户,人数43人,支出25.3万元,月人均5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支出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80人次,共支出7.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人,发放抚恤,补助金59.3万元。全年接受社会捐款8万元,接收捐赠衣被860件。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职工30人。新增就业人员88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17人。

2011年,南法信镇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358人,参保率99.5%。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20千米,投递点1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3500户。

2011年,南法信镇共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10千伏架空线46千米,电缆31千米,配电变压器375台。南法信镇售电量累计完成1.3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供热管道总长度4.3千米,供热面积5.4万平方米。供热用户504户,供热普及率为100%。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天然气(煤气)管线3.4千米,供(加)气站1个。天然气用户504户,其中居民用户504户,燃气普及率为100%,月天然气(煤气)平均用量3000立方米。

2011年末,南法信镇共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1.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1.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6公顷,绿化覆盖率40.2%,人均绿地35平方米。

南法信镇镇域内有六环路、京密路、顺平路、机场北线路、101国道过境。

2011年末,南法信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6.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2.1米。

2011年末,北京地铁15号线开通,在南法信镇有南法信站,地铁线路在镇域内全长3千米。公交汽车线路18条。日均客流量6.3万人次。

南法信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驻南法信村而得名。南法信村,因法、信两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法信村。明代因人口繁多,有村民向北迁出另建村庄,故原址称南法信村。

荣获“顺义区2010年度信息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荣获“北京市第四届和谐杯乒乓球比赛”优秀组织奖

荣获北京市2007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建设先进集体

荣获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三等奖

荣获北京郊区“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荣获“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称号

荣获“北京市郊区环境整治样板乡镇”称号

荣获“中国十大物流重镇”称号

顺义区南法信镇南临首都机场,东靠顺义城区,位于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首都机场的扩建,拉近了南法信与世界的距离,北京市空间发展布局的调整,顺义作为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新城,将南法信地区定为发展临空经济航空物流区,为南法信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商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经济建设上紧紧依托机场、服务机场,扭住临空经济不放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多元产业总部经济新格局,按照退一弱二强三的发展目标,真正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临空经济——第一镇的新形象。

在规划建设上,以国际化的标准,与顺义新城规划相结合,与机场扩建相结合,与物流基地相结合,用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努力把该地区建设成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在服务上,规范管理制度,以优质高效的“全过程代理、全方位服务、全过程跟踪”的服务理念,努力把该地区建设成为投资者更加青睐的优良的发展环境。在发展速度上真正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南法信镇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化。采取城市带动的办法分三步走,即“拆村进城”、“产业带村”、“以城带村”规划建设好新农村。将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生产生活等服务作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重要工作职能,形成制度化,使基层组织实现民主化管理。

上一篇:回雁

下一篇:黄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