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蓝黑墨水和圆珠笔中都有什么颜色的物质?
1.红、蓝墨水消字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了红墨水的主要成分是墨水红、酸性大红、甘油、酒精等。化学老师告诉我们,蓝墨水的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的蓝色染料。同时,我们从有关资料中找到了可用于消去红、蓝墨迹的“消字液”的配方,该消字液无毒、无味,用后不会使纸变黄,性质稳定,便于长期使用和保存。配方如下:亚硫酸钠7-20克亚硫酸氢钠两性界面活性剂5-10克水68-77毫升配制方法:先把亚硫酸盐溶于水,待全部溶解后,再加入活性剂,搅拌均匀即成。如在消字液中加入少量的碱性物质可提高稳定性,加入乙二醇可增加溶液的耐塞性。2.蓝黑墨水消字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了蓝黑墨水的成分。蓝黑墨水的主要原料为可溶性的蓝色染料,加阿拉伯胶及防腐剂,另一种主要成分是鞣酸亚铁(由于可溶性染料日久易褪色,故加入鞣酸与硫酸亚铁,使之生成易溶于水的鞣酸亚铁,当其与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墨水颜色持久)。根据蓝墨墨水的化学成分分析,我们考虑是否可以加入一种强还原剂,使不溶的鞣酸铁还原为可溶的鞣酸亚铁,然后用漂白的方法完成消字处理。我们尝试着使用H2S、SO2、H2O2等使之褪色,但经过试验,发现效果并不明显。从各方面资料中,我们又发现草酸是一种很好的还原剂,多次试验下来,发现总有淡黄色遗迹,也就是说褪色处理不充分。在化学老师帮助下,我们明白了这是由于还有些色素没有完全被去除。可以用强氧化性的物质进行漂白,如新制氯水,KMnO4溶液……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发现KMnO4褪色的效果最明显,但在纸上还有残留物质——MnO2,可以用浓盐酸去除,然后用清水冲去浓盐酸。3.墨汁消字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墨汁是由极细的碳粒分散在水里,再加上动物胶制成的。同学们都知道,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我们祖先的书画墨迹保存千百年,一般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根本无法使它褪色。化学老师的给了我们启示:要使一种有色物质褪色,除了运用化学方法,是否能用物理方法?有同学马上想到可以使用活性炭,利用其特殊的吸附能力,但有同学马上提出疑问:活性炭是黑色的,这样做不是“黑上加黑”了吗?同学们马上又去分头查找资料,最后找到了“褪墨灵”的配方:浓盐酸、淀粉、酒精以1∶1∶1的质量比混合备用,先用汽油擦洗,再涂上“褪墨灵”,即可除去。3.圆珠笔油消字圆珠笔油的成分比较复杂,消字处理难度也比较大。不过目前市场上已有一种即写即消的圆珠笔上市销售,有兴趣的同学可去买来研究一下。圆珠笔油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一些有色物质(染料、颜料等)和一些油性物质(烃类、油脂等),还有一些做粘连用的溶剂物质(如甘油、酒精等),有些笔油中还掺入一些香精和其它色素。所以,圆珠笔油的消字处理比较困难,我们小组也只进行了浅显的尝试,我们考虑采用“以油攻油”的方案,先去其油性物质,再利用强氧化性物质进行漂白,或是利用物理方法进行转移。我们也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多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或是加入我们的研究小组,我们一起努力去攻克难关。另附:退色灵的制作1. 配制酸性KMnO4溶液:5%KMnO4溶液,3%稀硫酸,各10mL混合备用。2. 配制3%Na2S2O3溶液3. 在蓝黑墨水字迹上,用镊子夹取棉珠,沾酸性KMnO4溶液涂抹,再用3%Na2S2O3溶液涂抹,字迹消失。
印刷工艺流程及其影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印刷制版的工艺过程========================收集资料——扫描图片——文字录入——图象设计——版面编排——输出菲林——打样——校对——成品 一张包括图文的原稿,往往要经过许多设备的处理,才能得到其复制品。这些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图形及图像处理设备、输出设备等。由于数字化印前图文信息处 理系统是开放型的,并不受限于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过程。各种品牌、类型和颜色特征的设备的呈色特征的多样性增加了颜色准确再现的难度。图文信息在这 些设备的传递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信息损失,使复制出的图像与原稿无论在色彩、层次及饱和度上均相去甚远,严重的甚至使整幅图像面目全非。要正确而完善地复 制原稿,必须有一种对色彩转换和传递进行控制的机制,这就是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技术中,最常见的设备颜色特征描述文件有三类。第一类是扫描仪特征文件,它提供了柯达、爱克发、富士公司的标准原稿及这些原稿的标准数据,利用 扫描仪输入这些原稿,扫描数据与标准原稿数据的差值反映了扫描仪的特性;第二类是显示器的特征文件,它提供了一些软件,可测出显示器的色温,然后在屏幕上 生成一色块,这些色块信息反映出了显示器的特征;第三类为打印设备的特征文件,它也提供了一套软件,该软件在计算机中生成一个含有数百个色块的图形,然后 将图形在输出设备上输出,如果是打印机就直接打样,印刷机就先出胶片、打样再印刷,对这些输出的图像进行测量即反映出打印设备的特征文件信息。
圆珠笔笔心墨的主要成分
笔油成分:
配方的基本成分:染料5%-25%成膜剂5%-15%溶剂30%-60%分散剂5%-20%其他助剂2%-10%
1、染料
染料的作用是赋予油墨足够的颜色深度,圆珠笔油墨中所用染料可分为油溶性染料和醇溶性染料,本试验所用染料为酞菁系染料,该染料不溶于溶剂,在油墨中有好的分散性,对成膜剂有强的附着力,从而不渗透于纸张内部,且颜色要色泽鲜艳,耐候性好。
2、成膜剂
成膜剂是可擦性圆珠笔用油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能在纸张表面均匀成膜并作为染料的载体。要求它对纸张表现有一定的粘附力,不易剥落,但可用橡皮擦轻轻擦去,和着色剂有强的附着力,在溶剂中溶解性好,且与其他成分相互稳定,能长期保存。本实验中采用橡胶类成膜剂。
3、溶剂
在可擦性圆珠笔用油墨中,溶剂的作用在于溶解染料、成膜剂并与各类助剂相溶,提供一定的流动性,还要有恰到好处的挥发性,在书写过程中能有效控制干燥速度。试验表明,采用共溶剂要比单溶剂效果好,本实验采用了溶剂A:溶剂B=1:1.5~2.5的共溶剂体系,其效果最佳。
4、分散剂
适量的分散剂可降低油墨和纸张表面的粘附性,使油墨书写到纸张表面时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可擦性,分散剂还可以保持油墨的书写流利性和长期稳定性。本实验所用物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和乙二醇酯类二者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物。
5、其它助剂
(1)润滑剂和缓蚀剂
在油墨组分中通常以脂肪酸作润滑剂,润滑剂同时是助溶剂,润滑剂作用包括:A、使球珠润滑,提供流利的书写;B、防止油墨干燥,使圆珠笔具有稳定、良好的初笔性能;C、增加染料溶解深度,提高染料色泽。脂肪酸的引入对某些笔尖金属(如铜合金)有腐蚀性,使油墨中产生一种非均质结晶物质而堵塞通道,因而缩短圆珠笔的使用寿命。采用脂肪酸并辅以缓蚀剂的方法可以解决腐蚀问题,同时满足润滑要求。实验中采用的缓蚀剂呈饱和状态溶解在脂肪酸中,可达到防腐目的。
(2)抗氧剂、反干燥剂
圆珠笔油墨中产生凝聚堵塞物和晶冠的另一原因在于黄铜和界面发生氧化作用,并在溶液中产生铜、锌化合物所致。在抗氧剂中含有能吸附和吸收周围氧的物质,因此能有效地防止氧化,抗氧剂和缓蚀剂并用能更有效防止或抑制铜合金的腐蚀,实验表明,我们所用的抗氧剂效果良好。实验中我们还采用了反干燥剂,主要作用是阻止油墨表面或墨迹的氧化干燥,使油墨和墨迹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延长其使用期和保持期,在应用时还可以提高圆珠笔的性能,反干燥剂同时也是抗氧剂。
可擦圆珠笔笔油配方:
本产品用于圆珠笔,它具有可擦性,其笔迹在书写后2-4小时内,能以机械方式象擦铅笔笔迹一样擦去,超过4小时后能长期保留。可擦性圆珠笔技术关键在于配方制作工艺。
黑色配方:
天然橡胶 22.5克
炭黑(939-41A) 20 克
三苯酯(HB40) 30 克
硬脂酸和月桂酸 4 克
红色配方:
石脑油 29克
天然橡胶 29克
矿油物 27克
有机红(814--92G) 15克
绿色配方
联辛基酞酸 33.5克
脂肪族稀释剂6号(沸点94-104℃) 23.5克
天然橡胶 22.5克
硬脂酸和月桂酸 4克
酞花绿(839-41) 16.5克
蓝色配方
天然橡胶 22.5克
脂肪族稀释剂6号 23.5克
联辛基酞酸 27克
酞花蓝(839-26) 4克
制备方法
将磨碎的未经硫化的天然橡胶,与沸点低于180℃的可蒸发浴剂(如6号脂肪族稀释剂)混合,制成具有高粘度的橡胶溶液,将此溶液加热到55-85℃,再加入其余组分的混合分散液高速度搅拌混合均匀.由于该油墨粘度大于普通圆珠笔油,故笔芯管要用高于大气压的手段方能使笔油流动.
圆珠笔油消字剂配方:
配方 用量(g)
A 液:
次氯酸钠 8 . 0
碳酸钠 2.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5 . 0
水 85 . 0
B 液:
二氯苯 10 . 0
硝酸 8 . 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9 . 0
水 73 . 0
工艺、性能、用途
将 A 、 B 两液中各 4 种组分分别搅匀装瓶即成。本品是一种液态圆珠笔油消字剂,使用效果良好,不损伤纸张。使用时,先将 A 液涂抹在圆珠笔迹处,使圆珠笔油与纸张分离,再在笔迹处涂抹 B 液,就可使圆珠笔迹消除。
自干感光抗蚀刻油墨怎么洗?
你说的“洗”是什么意思呢?是显影环节还是脱膜环节呢?如果是显影的话,一般使用3%左右的纯碱溶液,温度30度左右就可以了。而如果是脱膜,就是彻底脱掉感光油墨的话,采用3-5%左右的火碱溶液,温度60-80度就行了。对于先上油漆后脱膜的情况,则要酌情处理,避免油漆受到损伤,或者彻底更换油墨类型,使用低温低浓度的碱液进行脱膜则是相对更好的选择。
怎么判定UV油墨已经固化?
使用UV油墨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固化问题,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如何判定UV油墨已经固化
丝网印刷中,UV油墨由于高效率、无污染等突出优势,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并将成为趋势,在谈及如何判定油墨是否完全固化时,很多人认为在固化的油墨表面用指甲刮便知。但因为每个人的手劲不一样,用力方式和角度也不同;指甲抠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所以这种方法并不科学,UV油墨有很多品种,应用范围的不同及厚度差异仅依靠用手抠来判定是否完全固化是不可能的。经过多次试验,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用铅笔硬度测试
所有UV油墨使用的技术条件中均有铅笔硬度这一项内容,根据这项要求,我们可用铅笔硬度仪进行测试,如果达到要求(一般为3~4h)便证明该油墨已经完全固化。
用滴溶剂的方法测试
同上所说,UV油墨的技术条件中也有耐溶剂的项目,根据耐溶剂的性能将丙酸溶液滴在板面2min后,若无变化证明完全固化。因为油墨完全固化后,内部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向着双键转换,转换高固化就完全,随之油墨整体形成紧固的涂覆层。专业从事UV导光板油墨 IMD油墨 溶剂型油墨 镜面油墨 擦洗剂 导光板的应用等产品的生产销售工作,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
压强法检验
此方法是源于涂料的检测方法。选用一种底面平整的500g砝码,把几丝棉纤维放在UV固化的表面,再将砝码压在棉丝纤维上2~3min,然后移开砝码,若棉丝纤维不粘在表面证明表面完全固化。
外观观测法
完全固化的UV油墨有光亮的表面,而且没有毛虚现象,边缘没有虚影,这也是判定油墨完全固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然,很多在长期生产中通过对UV油墨的性能、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设备性能综合和应用的结果所获得的经验,是宝贵的技术财富,但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宝贵的经验和科学的实战结合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将平时的经验和检测相结合来判定是否完全固化会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