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书单
明星推荐书单 励志网盘点了男神、女神们的书单,与君共赏。字如其人,书亦如其人,循着阅读的轨迹,或可觅你喜欢的那首歌、那部片。再者,与其觊觎男神、女神们的潘安貌、如玉颜,不如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阅读。 1、范冰冰——《月亮和六便士》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英国) 推荐理由: 英国小说家毛姆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月亮和六便士》是其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范冰冰曾在接受采访时推荐此书。她说,“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象征梦想,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也许一无所获;‘六便士’象征世俗、象征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你的手中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看完之后,便会明白。” 2、王力宏——《偶发空缺》J.K.罗琳(英国) 推荐理由: 《偶发空缺》是J.K.罗琳为成年人写的第一本书,故事背景设置在风景如画的帕格小镇,镇上的人们自给自足,宛如与世隔绝。作者的笔锋将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暴露出来,描绘出众生百态、微缩现实。死亡和道德,是贯彻始终的线索。 王力宏曾在微博上向刘亦菲推荐此书:“作家J.K.罗琳,花了10年写7本《哈利·波特书》,之后写什么?很难想像吧!?新书上架了:《偶发空缺》。” 3、刘德华——《与神对话》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美国) 推荐理由: 《与神对话》已被翻译成37种语言,是二战后最畅销的图书之一。本书以“我”和虚构“神”的对话展开,“我”提出许多令人困扰的问题,“神”予以回答,旨在倡导人们正确对待生活。 刘德华在推荐此书时说:“这本书不是说宗教,只是说生命,说人生路上的一切及整个世界的变化。神说了很多我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也回答了很多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 4、王菲——《当鞋合脚时》奥修(印度)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人生箴言,其旨与道家的“无为”相似。无论你通过意志做成什么,总是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冲突,一种内在的紧张,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因为它必须被持续地保持,保持则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总会枯竭。只有通过无为得到的',才永远不会成为负担,只有不成为负担的东西,才能永恒。 王菲曾说,“我最喜欢的书是《当鞋合脚时》和《与神对话》。” 5、许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罗·柯艾略(巴西) 推荐理由: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寓言式小说,运用富含哲理和诗意的语言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需要经受考验。 许巍曾说,自己只是马路边唱歌的孩子,在与网友的微博互动中,他推荐阅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6、韩庚——《大家来听音乐会》劳埃德·莫斯(美国)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图画书,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艳丽温暖的色彩,用演奏者勾勒各种乐器特别的造型。例如:圆号由矮矮胖胖的绅士演奏;大提琴的演奏者穿着条纹装,与琴弦呼应;拉小提琴的是一位穿着礼服的酷哥,看看他浪漫的金发,似乎就能听到委婉多情的琴声。 除了《大家来听音乐会》,韩庚还曾推荐《绿雨伞》、《鼹鼠的音乐》、《小球听民乐》、《大脚丫跳芭蕾》等书籍给歌迷。 7、赵薇——《桃之夭夭》王安忆 推荐理由: 《桃之夭夭》讲述了上海市井之间,一个叫郁晓秋的女子半生的人生历程。这个上海弄堂里的异数少女,出人意料地走出了一条艰难却纯净的人生道路,以泼辣而旺盛的生命力,从容面对多舛的生活和变幻无端的命运,顽强地“灼灼其华”。 赵薇说:“《梵高传》中,梵高被路边马的表情感动,因为人也和马一样,命运不受主观控制。《桃之夭夭》中,人物不刻意抗争命运,不控诉不公平,命运的复杂和无奈却展现得淋漓尽致,王安忆把人的性格描写得像一幅油画。” 8、梁朝伟——《八百万种死法》劳伦斯·布洛克(美国) 推荐理由: 劳伦斯·布洛克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是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最杰出的代表。《八百万种死法》里的“八百万”指纽约市八百万市民,“八百万种死法”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死的方法,没有人可以逃避。 梁朝伟喜欢《八百万种死法》的主人公马修·史卡德,“他曾经酗酒,但加入了戒酒协会;虽然生活在纽约,却不用手机;每次破案坚持用最原始的纸和笔,拒绝高科技。他念旧复古,坚持自我,坚持直觉。” 9、高圆圆——《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美国) 推荐理由: 《追风筝的人》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小说以追忆的形式讲述了“我”和米桑之间的友谊变迁。因其时间、地点的特殊性,故事超越了单纯友谊的讲述,包含了对政治、宗教、民族,甚至对生命的思考。 高圆圆做客《快乐大本营》时,曾向观众推荐《追风筝的人》,一周后,该书在网上的销量翻了十倍。 10、陈坤——《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推荐理由: 索甲仁波切出生于西藏,由本世纪最受尊敬的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养育成人,后来被上师认出是拖顿索甲的转世。《西藏生死书》是一本献给活着、正在面临死亡或已经去世的一切众生的书,深入探讨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 陈坤曾向大学生推荐过五本书:《正见》、《百年孤独》、《封神演义》、《在路上》和《西藏生死书》。陈坤说,“什么样的年纪都是最美好的年纪,要相信当下就是最好的,要假想未来会更好。” ;
读陈坤《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这本书
陈坤,留意他是看《金粉世家》,那个有性格的少爷金燕西被他演绎的非常好。但那时候我看此剧的关注点不是他,是美女刘亦菲。看《画皮》比较喜欢他演的将军,但那部剧里我的最爱还是周迅。一本书能了解一个人,这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让我了解了他。这是一个比较内向安静的男人,小时候家庭比较贫困,电影学院学习期间打工挣钱,他有自己的设计师梦想。这本书,起因于他发起的行走的力量活动。从北京的各大院校选拔出喜欢徒步,适合此项活动的学生。在西藏,艰难条件下徒步行走,一种人生挑战,是历练也是思考,行走中对自我的认知和思考。他的书有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描述这次行走活动,也有提到他一直保护起来的公众一直好奇的没有妈妈的儿子。陈坤在开讲了这个节目中,安静的讲他的事情,讲他所做的慈善,这种魅力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当了解了陈坤,突然就明白了周迅和他这种亲情关系了,迅哥敢爱敢恨,投入的性格,和陈坤这种安静内敛追寻内心充盈的佛性性格,感觉很有互补的画面感。
明星都写了哪些书
谢娜《娜写年华》、《娜是一阵疯》
孙俪《带我回家》(一本关于狗狗的书哦~)
宋丹丹《幸福深处》
蔡康永《宝宝啊,宝宝》《la流浪记》。。。
大s《美容大王》《大S美容随笔》
方文山《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
大张伟《白水煮一切》
李冰冰《李冰冰:十年映画》
汪涵《有味》
李亚鹏《恋恋红尘》
孙悦《一个悦》
刘若英的《一个人的KTV》《下楼谈恋爱》、《我想跟你走》
曾子墨的《墨迹》
赵本山《企业家赵本山》
黄子佼《那一夜的人生申论题》
徐静蕾《老徐的博客》
蔡依林《Jolin的24堂英文日记课》
伊能静《爱的练习本》《索多玛城》、《生死遗言》
陶晶莹《小眼睛》
郑欣宜 《我的减肥日记》
徐熙娣《小S怀孕日记》
何炅《最好的幸福》
明道《明道的冒险世界》
吴佩慈《美丽达人》
郭德纲《郭德纲话说北京》
吴小莉《足音》
陈鲁豫《心相约》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名著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名著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名著读后感1 在假期中,我读了演员陈坤的一本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这本书中,陈坤自述了从大学至成名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行走的力量”这一公益活动的记录。在这本书里,他不是演员,只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行路人。你可以看到平实的人们,看到一种坚持,一种意志。看到他们在海拔几千米上寻找,感悟。同时,你也可以学会一些东西,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 拥有梦想 书中有这么一段,我特别喜欢。写的是陈坤在未成名时,在北京胡同瞎逛。一次,他走在长安街上,书中如此描述:“我一个人在长安街上走,看到高楼大厦里的万家灯火,心里忽然涌上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有一天,这些亮着温暖灯光的窗子里,有一扇窗是属于我的。从那一刻起,我就想留在北京,用我的努力为自己打拼一个立足之地”,脑子不禁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华灯初上,光影迷幻的北京街上,北漂人倔强的身影无声伫立。这时的他,在心底默默地种下了念想——留在北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念想,正如刘墉在《方向》中所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陈坤在书中不止一次地强调自己是个幸运儿,在我看来,幸运不过是催化剂,更为本质的,还是一个人对梦想的追求与执着。拥有梦想,就有了信念,就有了向前的动力。毕竟“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梦想是能与你相视一笑的朋友,影子般伴你左右,助你成长。你若不放开握着梦想的手,它定不会弃你而去。 寻找自己 书中在接近尾声,写道:“正如我,走着走着,就找到了自己,走着走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走着走着,就走进了阳光照射下的内心世界里。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行走,面向前方,不要停下。当你学会往前走的时候,你生命所有的遗失,不能弥补的缺憾,都变得那么强大”。 繁华快速的现代都市,行走变成了步履匆匆,阅读变成了走马观花,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各种事务缠身的现代人,更应该去学着行走,学着寻找本我。行走让人平静,让人心安。在大自然的环绕下,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渺小,找寻自己的价值。面对迷惘,我们更应该停下来审视自己,拨开面前的迷雾。阅读是行走,登山是行走,思考同样也可以是行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行走在你我眼中,同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形式。放下愁闷,用你的方式去行走吧。调动你的身体和心灵,去触摸世界和灵魂,去感受日出与日落,去倾听花香和鸟语,去寻找你自己。 心如磐石 坚定,这是陈坤一行人走过崎岖之路的法宝。倘若不是一心向着远方,向着天似水般清透的西藏,又如何能忍耐下烈日、高原反应以及险峻的山路呢?深藏在雪山高原之中的西藏,静谧且神圣。每年,有千万人走上这条朝圣之路,他们便是其中平凡却又特别的一队人。陈坤在队中,不是璀璨荧光灯下的演员,而是一个领路人。他有自己的小脾气和怪癖,却有一颗无比坚定的心,让我想起一句话——“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也正是这样的他,带给了整个队伍力量,他的背影,给了队伍中每一个人坚定和依靠。队伍中,不乏体力支撑不住,选择放弃的人,这也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同样尊敬他们一路走来的努力。再坚持一天,在坚持一天,就到了。他们心中这么想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这正是心灵力量之所在。我相信,梦想和自我一直在你心中,所以,去寻找吧!“走起来,你才发现外面的风景如此美好。”最后,以书中的句子作为总结,你我共勉。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名著读后感2 我多么期待“行走的力量”是一场“开始宁静”的革命,一场可以重新导入内心世界的修行,一次开始抚摸自己灵魂的发现之旅。 By——陈坤 不得不说,买这本书也是一个巧合。再推荐书单了看到这本书,不过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写书的这个人——陈坤。明星写书,为的不过是炒作。但是,为什么他的这本书会在高中生品味书香推荐里?同时我也质疑,他不是专业作家,可以写好吗?抱着种种疑惑,我把它带回了家。 是的,我读完了。 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翻开书,便一发不可收拾囫囵吞枣的看完了。然后,我发现我需要读第二遍。 这本书了的陈坤不是那个在聚光灯下在电视机里的那个陈坤,整本书,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贫苦的重庆小孩,到巧合的考上电影学院,接片,偶然出名,有所成就,迷失,找到自我。之中的章节穿插了“行走的力量—西藏行”的种种感悟。这本书了我看到的是脱离名人身份,真真实实的一个人。“行走的力量“不如说是寻找心的旅程。 陈坤一起行走的十个大学生志愿者行走11天,32座大山,115公里,最高海拔5231米,这之间因为各种问题有过争吵,有过激烈的辩论,有过坦诚相见后的和解,陈坤说,他也曾质疑是否选择错了,后来发现,人生是一场有一场巧合的相遇,遇见了就是缘分,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缘来了好好珍惜,缘尽了自会分离。有些时候陈坤就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用最真实的一面去面对他们,所以有时他会暴躁的大发脾气,他想告诉同学们,有一天你会感激那个残酷对你的人。而同时他也发现,有些时候吵架发脾气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他在一路上自我反省,作为读者的我也同样在反省,有句话说:爱你的人有时得到的是你最尖锐的字眼。因为他们爱你,所以你肆无忌惮,这真的好吗。有时爸妈会用严酷冷漠的语气骂你打你,这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你可能会记恨他们,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害你,有时你的动力,会让你铆着更大的一股劲。 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关于梦想的追逐。有两名大学生因为规则限制无法加入“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但他们为了自己的这个梦想跟在队伍后面走了一路。他们一路搭车到西藏,旅途虽然艰苦,缺氧,没钱一系列问题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在搭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能很简单的感觉到人性的闪光面,感觉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单纯交流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想太多了,利益冲突,各种冲突。或许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心会变的坚硬,真实的自己会被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有时想想,世界也没那么糟吧,感觉一下世间美好的一面,拨开坚硬的外壳,露出柔软的'内心,相信那些善意与包容,与世同乐。后来,对梦想的执着足以感动任何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成为梦的推动者呢,让他们进入队伍了也许能改变他一生呢,也许他就是未来那个有光芒的人。他们一起完成了梦想。有时候,我们对梦想不会那么执着,不仅仅是因为各种挑战与困难,还有时间的磨练,有时,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当初追梦的激情。但谁没有梦想?你为此努力了吗,尽力了吗,在种种重压下你坚持过来了吗,或许结果并不满意,但在这过程中你收获的更多。 我也很感动陈坤愿意与我们分享在他作为一个儿子,亲人,父亲,友人时与我们的异同,没错,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也有过彷徨,迷惑,被名誉充斥丧失自我再找到自我,他通过严格的反思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这是对繁荣保持警惕心,是对“恶魔”的反抗心,对清贫的敬畏心。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好的一个榜样,严格约束自己,不断调整前行。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生命中的真相相遇。在行走中找到自己。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名著读后感3 一段时间前,无论是上网还是听朋友提起,这本书就好像空气一样一直就在我的周围萦绕。我刚开始对此书的了解就是作者是陈坤,一位很多人喜爱当然我也不例外的明星。而且他写的是西藏,因此最主要的原因是西藏一直也是我和朋友们心心念念的地方,那里的山、水、蓝天白云、人文宗教都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所以我决定什么时候得空了就去看看这本传说中的书。其实说实话当时也没对此书寄予多么大的希望,因为一般公众人物写的书就比较畅销,我没看之前也就仅仅觉得只是他的名气大所以让这本书也知名,直到我后来完全仔细的阅读过后,我才知道我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愚钝。 那是在近几个月的某天,我在网上又搜了这本书,于是在网上看了它的第一章节,就从此无法自拔,对之前的想法彻底改观。其实也没有用特别华丽的词藻和高深的专业名词,可就是那种平淡之中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读他的生活让我受益从而想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以及未来。毕竟我们都是凡人,艺术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么,我就觉得这本书是文化,是艺术。后来,我马上在网上买了这本书,我迫不及待看后面章节。 首先,我得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是一位明星写的带有自传色彩的书,更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很老实的心灵告白。在后来,他还组织了这次行走活动,很多人不明白,一开始我也不明白,静下心来读完这本书,细细品味他写的句子,才可以感受到他那份真诚。 书捧在手上,很大很真诚是给我的第一印象,黑白海报作封面整本书散发着沉静内敛的气质,心也静了。你可以读到他的挣扎,他的茫然和转化,这是一本关乎心灵成长的书。他的句法可能不太完美,甚至不合语法的规范,但是,字里行间充满诚恳和力量。陈坤说自己很乐观,不相信命运,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也时常自卑,但我相信自己。书中有回顾过去遭遇的种种,也有自省名利双收后的迷失,亲情友情师生情父子情,时常让人动情落泪。陈坤就像水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明灭自有它的光彩。但最为触动我心的部分,还是关于“行走”,贯穿整本书的主题和线索。从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大强和小梅”到最后部分十位大学生的“行走日记”,每个文字浸润着眼泪与心血,也洗涤了我的心灵。他们一路上有争吵,有沮丧,有悲伤,有误会,互相争辩,挑战自我,与自己较劲,最后又团结在一起,特别真实动人。这些精神上的游民,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最朴素最高贵的梦想。 我是个爱想却很少做的人,有时候很讨厌这样的自己,还会以各种理由来解释圆满我的懒惰。而陈坤这里,告诉我们有时候最简单的道理,需要相同频率的人才能接收的到,而往往最简单的道理,也最难落实在行动上;简单如“行走”,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如何在行走中,去寻找早已丢失的赤子之心,如何在行走中,将内心磨炼的强大,如何在行走中,去贴近灵魂的本真。 在“行走”中,我们难得与孤独相拥,获得与自己安然相处的机会,其实我们有时候可以不顾忌别人,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总是一副没了别人就天都塌下来了的样子。以后的路那么长,身边的人也在变换,唯一不变的是你自己,你得坚强,你或许就能看到以前你连想都不敢想象的自己。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和后悔,只有暖暖的回忆! 这里有几句我觉得很好的话:行走的力量传达的是意志力,既定目标,一定要完成。没有后退和放弃!行走是挑战你们身体的极限,是冲着前方,而不是还没走,先想着退出。我没有开玩笑,就连后退,脸也要冲着前!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舞台,不用在意这外在的舞台是否如愿,只要确信那心之舞台足够宽大灿烂。就让自己尽兴地演绎那假象中的剧目吧。只要你够真够胆,我就可以应承你:那原本虚幻的假设一定会真切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当然,前提是你真诚够胆魄,而且你不是个笨蛋。我一直相信,在你心灵快要奔溃的时候,可以无条件的,第一时间的,不问理由地出现在你身边,给你抚慰和支撑的,是你可以作为亲人的朋友。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名著读后感4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读得非常快,甚至让我自己都有些难以喘息——因为它是如此的一气呵成。陈坤在书中以“行走的力量”活动为线索,讲述自己的成长,出名,反思,行走和那些他悟出的道理。 作为读者,我看书时一方面惊叹陈坤本身性格的强势与对自我认识和把握的到位,另一方面却更加向往行走,尤其是像去西藏这种改变一生的行走。陈坤本身信佛,童年孤僻的他很享受独自打坐,静心修行。所以在行走一开始,队里关于“禁语”的规定就在第一天出现了问题。由于在高原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而且行走本身就是一次个人的修行,对于在行走中讲话是非常分散精力的事,所以“禁语”是很必要的规定。 可当10名大学生和陈坤同时上路时,陈坤和工作人员有交谈,其他同学也以为禁语可以就此打破。纷纷开始张嘴讲话,到行走快结束时,陈坤问大学生有哪些人破了禁语,所有人都举了手。陈坤顿时大怒,一言不发转身朝山下走去,走到同学们看不到的地方,把手里的登山杖用力朝石头上砸,登山杖几下就断了。 到了晚上,紧张的气氛更是火上浇油,有同学质疑陈坤自己首先打破的禁语,可陈坤却想告诉同学的事,不要关注他干什么,而是应该做好自己。双方展开了激励的辩论,最后却谁也没有投降。最终还是陈坤自己反思后,走到同学宿舍,先向同学道歉然后以自己从小的经历来告诉同学们他做行走的初衷和原则。终于,同学们也理解了这位大哥哥的想法。整理心情,他们继续出发了。 如今中国的驴友越来越多,而此次“行走的力量”只在北京的大学中招募自愿者。从一万八千人中多番选择培训,最终选出十名很适合“行走”的大学生。可在最后的队伍里,多了两位海南的大学生。他们自身也非常喜欢旅行,但由于报名的限制。他们没有能报上名。最终,他们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陈坤。在打了一个月的工筹够路费后,他们一路“搭车”从北京一路前行,穿过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最后是到达西藏。 两个年轻的大学生,用招手搭车的方式走完了京藏线之旅。他们每一次到达新的地方,接受人新的帮助,就会拍下照发微博@陈坤和@行走的力量。虽然他们历经了许许多多困难,在西藏也如愿找到了行走的力量的队伍。但出于对其他十位大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团队规定的严守,陈坤代表团队狠心拒绝了他们的加入。可是,行走本就是一件坚定的事。当陈坤从拉萨坐车去羊湖的路上。看到两个身影在前面走。两个大学生看到他之后说“坤哥,我们只是想跟在你的后面走。”陈坤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他拍拍他们肩膀说,上车!这也让我相信,陈坤这一次的决定,也是更完美了他的行走。 后来的后来,他们还越过了海拔超过5230米的垭口,去了盲人学校。在盲人学校里,陈坤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叫扎西赤美的小男孩。他从那个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可他却没有个对那个男孩有特别的不同,或者说更多的关爱。他说,害怕小男孩因此会抱着一种渺茫的希望——希望陈坤会回来,这样一来,其实是对他的另一种残忍。“残忍”,陈坤的观点又一次震撼了我,对于平凡的我和许多人来说,如果喜欢,那一定会更多或刻意地关爱他,我就是这样,喜欢就让他知道,喜欢就让他过得比别人好。可是我却忽略了环境的不变性甚至说是社会的残忍。所以,读别人的行走也是一次修行。 当我们真的忙到一种不知道在做什么的状态,请一定要停下来,不要慌,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做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坚强。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语录
不管前途风景万变,那些“巧合”都会在最恰当的时刻激励我,让我无惧未来的美景。
此书只是闲言傻语,但我秉存一个观点:真实的丑陋比虚假的繁荣美一千万倍!
。一年也罢,一天也罢,在人的一生中都很短暂,但每个短暂的时刻,都凝聚着我们生命的过去和未来,都不只是这一刻。陈坤在这本书里,写西藏这一刻,却又时时回到他的过去,时时想着他的未来。
当然,别人眼中的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样,或者更确切地说,你想达成什么样。世俗的生活总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成功之后未必没有烦恼。其实,我们需要金钱,需要房子,但也需要别的什么。在最低处和最高处,都容易迷失,也都容易觉悟。
这些年我的生活仿似暴发户般怦然绚烂~但到底绚烂的是我的虚荣还是考验了我的轻佻?时间滚滚而下~我的未来还会充满着什么样令人讽刺的骄傲呢?~~那会是有趣的期待吗?
外在与心灵的行走,两条生命的线索,看似毫无相交,其实彼此对应,互相影响。如果学会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静下来,放松自己,与内心对话,从中获得正面的力量,我相信这才是行走的真正意义。
我的发心很简单,行走可以在每个人心里播下正面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会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我没有什么别的顾虑,完全没有,我只是在做一件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需要有回报,也不需要别人的赞扬。
我的发心很简单,行走可以在每个人心里播下正面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会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我没有什么别的顾虑,完全没有,我只是在做一件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需要有回报,也不需要别人的赞扬。
后来我发现,王老师对所有人都是这样,因为她自己是个充满信心的人,她希望把自己的信心带给别人,成为正面的能量。
据说,人在两种状态里,都会遇到魔鬼:一种是失意的状态,一种是得意的状态。
:自信不是简单地渴望别人认可你,你要在自己内心深处觉得,我可以。不用理会别人的怀疑或轻视,我真的可以,我能够做得很好!
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的人,无论你走得好与不好,你都要走下去,面朝前方地走下去,心态积极地走下去!
哼!少跟我来这一套!你明明知道你是什么样一个做演员的素质,不要因为老师没有表扬你,你就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我的注意!
我一直在看着自己心里的恐惧,对于高原反应的恐惧。很奇怪,我害怕高原反应,但又期待着它出现。可笑的“期待”
当你经历过许多,经历过贫穷,经历过富裕,经历过暗淡,经历过繁华,你就会觉得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一切都很朴素。
狂风暴雨很难维持一个早晨,和风细雨可能延续很多天。
我们每个人面对人生都是一样的,没有性别区分,女生和男生在人生中面对的困难一样多,所以每个人都要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大宇宙gogo》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宇宙gogo》( 陈坤 / 周赟 / 徐晴 / 夏雨池 / 班宇 / btr / 独眼 / Darth_Coco / 高雅 / Lo / 玛鲨苗酱 / Ryan / 水母 / 糖匪 / 烟囱 / 赵人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tHAkqTK8NhSSRFzKhAYcg 提取码:JQMY 书名:大宇宙gogo豆瓣评分:8.0作者: 陈坤 / 周赟 / 徐晴 / 夏雨池 / 班宇 / btr / 独眼 / Darth_Coco / 高雅 / Lo / 玛鲨苗酱 / Ryan / 水母 / 糖匪 / 烟囱 / 赵人秀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副标题: gogo原作名: 大宇宙出版年: 2015-12-12页数: 236内容简介 ★地球人,请收好这封太空派对的邀请函!宇航员、天文学家、陨石猎人、艺术家、科幻作家、音乐人、暴风兵、外星人……他们已从各个地球角落出发,与你共赴宇宙尽头的盛大狂欢!★覆盖报道全球超过22个地区的宇宙幻想,深度访谈记录包括NASA前宇航员焦立中、航天计划尖端学者叶永烜 、科幻作家刘慈欣、多领域的前卫艺术家、资深陨石猎人、民用航天推动者、航天城建设者、星战迷等近20位地球居民的太空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陈坤出品“行走gogo”重磅改版,先锋思考,全球视野,一手资料,前卫设计★引领青年阅读新浪潮,一本耐读、精美、收藏级的时髦杂志书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的归途是星辰大海。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从古至今不曾停歇。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登月成功,将人类的太空梦想正式点燃。从太空竞赛、冷战结束到今天全球瞩目的航天新闻、风靡一时的科幻电影、小说,甚至艺术领域的太空审美,地球人的“太空热”几经沉浮,经久不衰,日益深入流行文化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大宇宙》从登月时刻开始,多角度、多面向地深度报道、记录、解析当代人的宇宙探索梦想,即有穿行太空的宇航员、天文学家、享誉世界的科幻作家,也有对宇宙抱有强烈好奇并以此为灵感创作的年轻艺术工作者,更有勇敢的陨石猎人、狂热的科幻影迷……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行走gogo尊重个体的价值观,关注报道当下年轻人的文化及其生活方式。★gogomook 系列杂志书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网上书店及全国实体书店、机场书店均有发售。★gogonews 微信周刊常读常新,欢迎订阅。(wechat ID: gogo_news)作者简介 gogo makers:出品人 陈坤 费勇总编 陈坤执行主编 周赟编辑顾问 卢燕珊编辑 徐晴 夏雨池特约记者 Platinum(东京)英文编辑 郑牧青 孙名梓责任编辑 王晨曦gogo writers(a-z):班宇网络化身“坦克手贝吉塔”的乐评人、文字作者,常居沈阳的出版行业工作者。Btr作家、译者、专栏作者、书评人。曾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迷走•神经》等,译有《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保罗•奥斯特著)等。旅行专栏刊于《名汇》杂志。微信公众号意思意思(petite_mort)独眼本名叶扬,建筑评论人,媒体从业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受过五年建筑设计专业训练,做过数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版小说《比如,单身》《胖子》《通俗爱情》《在无尽无序的汪洋里,紧挨着你》等。Darth_Coco,漫画作者,插画师,翻译兼撰稿人。《星球大战》资浅爱好者,501军团的常年亲友,一名预备役绝地。高雅城市研究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师。Lo资深撰稿人,现居北京。游走于香港、北京两地的文化传播者,曾经工作于香港《号外》杂志,目前从事文字和影像传输工作。玛鲨苗酱玛莎与苗酱的两人制作团队。短片、摄影、撰稿作品见于Lens、《财经》、《私家地理》、《南风窗》等媒体。2015年发布多媒体项目《从黑夜到白天:中国同性恋首次群体出镜》,目前主要参与类型片剧本开发与制作,同时正在完成纪录长片《黑夜王国编年史》。Ryan懒人插画师,目前漫画画得比插画多。灵感均来自日常发呆。水母文化女青年,笔耕不辍的非文字工作者,三心二意的剧场工作者,冷门文化痴迷者,微信公众号水母小星球通信(jellyfishdiary)糖匪独立幻想作家。作品发表在《科幻世界》《上海文学》。代表作《黄色故事》《八月风灯》《面孔》。2013年起,短篇小说陆续被翻译到国外发表,并被收入当年的”美国最佳科幻年选”以及《世界科幻选》。烟囱真名彭撼,湖北枝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叙事癖和乞丐出版主编。赵人秀大家都叫她cab,创业者,鼓手,18流导演,达摩朋克。住在北京,心在宇宙。gogo interviewed(a-z):Alexandra Lethbridge毕业于布莱顿大学的摄影专业,目前就职于英国摄影杂志Photoworks。作品《陨石猎人》入围2014年法国Aperture Foundation Paris Photo First Photobook奖项,同时也是英国FORMAT International Festival 2015 Clifton Cameras 奖项得主。陈熹工作生活于北京。1985年生于武汉。2008年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学专业,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现为自由艺术家,作品范畴包括绘画、动画、装置、写作等。Christine Anderson美国太空港(Spaceport America)CEO,曾经供职于美国空军超过三十年,担任美国空军菲利普斯研究室航天研究部主任、组建航天飞行器研究部门等。大垣美穗子艺术家,1995年在日本爱知大学学习艺术与音乐,199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研习雕塑,2003年成为教授Klaus Rinke的硕士研究生。2015年在日本京都开办个展“永恒的瞬间”。DZ本名张锷,1969年生的上海人,中国第一代星战迷,501中国驻防军的第二任指挥官。Geoffrey Notkin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作家,陨石研究者,音乐人,出版人以及摄影师。他研究的领域包括地质学、天文学、文学、摄影和设计等,还是Aerolite Meteorite公司(向世界各地相关机构及陨石爱好者提供陨石标本收藏、研究)的总裁。代表作品有纪录片《How the Earth Was Made 》(2007),《Meteorite Men》 (2009)。洪涛旅游行业从业者,机器人爱好者,星球大战501军团中国驻防军成员(TK60708)R2D2中国制造者俱乐部发起人。正在制作的R2D2基于ROS机器人操作系统,搭载激光雷达、惯导等传感器,实现人脸识别、同步定位与建图及路径规划等功能。并实现与人交流,自主导航 。焦立中(Leroy Chiao)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深航天员、工程师。1994年7月8日搭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升空;1996年1月11日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STS-72任务并进行舱外活动,成为首名进行太空漫步的华人;2004年10月13日,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并担任站长。在他15年的航天员生涯中,四度升空,六次太空漫步,太空停留总时数达229天7小时38分5秒,离舱太空行走累计36小时,是在太空一次性停留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之一。刘慈欣高级工程师,首位获得世界科幻文坛最高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文学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入围“2014 中国好书”。2015 年,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李剑鸿噪音及声音艺术家,从1990年代末开始制作音乐,中国大陆实验音乐的先行者,推出近30张个人、合作和合集作品,发行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比利时、俄罗斯、法国和香港等。2004年在参加巴黎“白夜”艺术节上被声音艺术家兹比格涅夫•卡科夫斯基(Zbigniew Karkowski)称为“中国最好的噪音艺术家”。Scott Loxley国际星战COS迷组织501军团成员。2013年11月,47岁的他离开墨尔本,扮成电影《星际大战》中的“帝国风暴兵”一角,徒步环行澳洲18个月,为他家乡的墨尔本蒙纳士儿童医院筹得11万澳元善款。每年将有300名儿童在他捐赠的新医疗器械的帮助下得到治疗。Starlab (Barahat)电子音乐制作人,生于印度新德里,活跃于世界范围内的Psytrance音乐舞台,足迹遍布美国、葡萄牙、泰国和尼泊尔等地。目前签约于印度首屈一指的音乐厂牌Digital Om Productions。童发强80后,陨石爱好者,受父亲影响成为陨石猎人,虽年轻已入行八年。Tom Eitler城市土地研究所(ULI)副主席,城市规划师。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拥有超过25年的从业经验,专业于城市综合改造,历史保护、交通系统规划等。韦玮化身Vavabond的实验音乐人,2006年与李剑鸿组成“迷走神经”音乐组合。叶永烜(Ip Wing Huen)天文学家,曾任职于马克斯普朗克高层大气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 für Sonnensystemforschung)、太空计划室首席科学家,现在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与太空科学研究所任教,并于澳门科技大学出任特聘教授。1982年和法国科学家Daniel Gautier、美国科学家Toby Owen向NASA与ESA提出探测土星系统的计划,即现在的卡西尼-惠更斯号。2009年NASA授予他特殊公共服务荣誉勋章(Exceptional Public Service Medal, EPSM)。小行星18730 (18730 Wingip,叶永烜小行星)临时编号1998 KV7,于1998年5月23日由美国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发现,以叶永恒先生的名字命名。
《马云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云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陈坤)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81l8YuQUcAchkaBPe7vVw 提取码:ZIIW 书名:马云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作者: 陈坤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副标题: 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出版年: 2018-11-1页数: 213内容简介每一个光耀的成功者背后,都会有一堆不为人知的血泪辛酸,受人白眼,遭人嫉妒,被人怀疑,甚至蒙受污蔑……马云却始终甘之如饴,正是这份胸怀与气度造就了阿里从0到1的生态大格局。马云不懂技术,却成为中国互联网大佬级人物,他让中国人引领世界互联网发展成为可能,他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和投资方式。他做的事,人们十年后才明白过来;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奋斗中的年轻人。作者简介 陈坤,经营管理咨询专家,弘博咨询公司创始人,多家公司常年管理顾问。有6年台资企业生产与品质管理工作经验,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工作17年,主导并参与过500多家企业的管理咨询工作,培训达400多场次。擅长项目整体策划运作、中基层团队建设、精益生产、品质改善、绩效管理等。
我想了解一下陈坤写的书,都有哪些类型,什么内容,你觉得哪本最值得读?
目前比较出名的大概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也只读过这个= =
基本上是坤哥的心情随笔,写了不少坤哥的往事……从儿时生活到出道到拍电影到坤哥的儿子
也有西藏之行的经历感受等等,插图里的风景照很漂亮,没去过西藏的我也开了眼界啦
不同的人看这本书可能感受也不一样|||我倒是收获了不少= =无论是阅历还是哲理
比较适合安静下来看,感受到的有用的东西也会更多,也更全面地认识陈坤这个人。
+= =记得注意一下定价42元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一) 记得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就特别想买,但是因为备战高考,就暂时搁浅了。高考之后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这本书抛诸脑后了。这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到,于是在书店呆了整整一个下午把这本书大致翻了一遍,后来便觉得自己一定要要把这本书买下来不可,因为我没想到一向不爱流泪的我在书店竟然多次因为书中的文字而眼眶湿润。 认识陈坤是从《金粉世家》中的七少爷开始,所以我一度认为陈坤就是一个带点忧郁,有点耍酷,气质像梁朝伟但又不如梁朝伟成熟稳重的普普通通的男演员。但是这本书却让我明白,明星光环只是世人看到的表象,在内心深处,他与普通人无异。也许他只是比我们这些普通人多了一些幸运,用他自己的话描述就是“碰巧陪友人考学,我却考上了;碰巧陪同学试镜,我却被选中了;碰巧做演员,我却爱上了表演。无数的巧合在恰如其分的时刻出现,改变和游戏着我的每一个瞬间,所以,是‘巧合铸成了有趣的陈坤’。”当然,窃以为这只是陈坤自己谦逊的说法,如果只有“巧合”。而没有他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信念,又何来今日的陈坤?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读完这本书,感动的瞬间实在是太多天多,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陈坤,他有辛酸有无奈,当他第一次看到自己孩子时的那种惊喜与彷徨,当他第一次听到儿子讲出五个字的开心与激动……种种他与儿子相处的细节让我觉得,原来,当爸爸是一种这么好玩儿又幸福的事情。 书中陈坤几乎是以自述的方式讲完了他这几十年的人生。从他小时候的家庭到他的大学时代;从他的事业低谷讲到他人生的高潮;从他的父母讲到他的儿子;从他的每一部戏讲到他因戏结缘的挚友;从他最初的梦想讲到他的“西藏行走”……总之,这不仅仅是他写的一本带有自传色彩的书,更是一个在人世浮沉的普通人的心灵独白,我能够地感受到他的挣扎、痛苦、欣喜……也能感受到他的茫然、不知所措以至最后最完美的蜕变。虽说他的人生不可复制,我们可能也没有他那么多被“幸运”砸中的机会,但是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这个无常世界的风云变幻,如何对待自己随时可能潮起潮落的人生。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一旦成功,一旦从一无所有走到繁花似锦,便很容易在成功的喧嚣中迷失方向,也许我们渴望成功,追求成功的信念也很坚定,但是一直坚守内心纯真的信念却很容易崩塌,最终可能也就成了小王子口中最市侩的“大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一种境界,一种“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境界,要在现世人生里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 “打开挡光板,阳光穿过云层,照在拉萨的土地上,而天穹辽阔无边,寂然无声。此刻,我感觉自己像一只鹰,正在云中穿行,寂静。凝重、安详的云朵是我孤独的伙伴。我闭上眼睛,听风从耳旁呼啸而过,享受气流擦过‘翅膀’的速度,感受我的‘翅膀’所能承载的力量,心里充满骄傲的感动。”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二) 每个人的心里,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在情窦初开的青涩年纪与他相遇,从此遥远地喜欢,默默地祝福,关于他的一切却在不知不觉地关注中,支撑起青春岁月里,那些最灿烂最明媚的日子,虽然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从未有过交集,他却成为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怀着不够单纯的初衷,早早预定下这本书!想要了解他的故事,为了更好了解自己。而越了解自己,似乎才能越明白别人!然而认真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阅读之前,期望从中得到的满足! 书捧在手上,很大很真诚是给我的第一印象,黑白海报作封面,整本书散发著沉静内敛的气质,心也静了!陈坤的文字,正如他自己,踏实干净,直来直往,不过分不张扬,没有玲珑剔透的词藻,更多的是心灵感悟,却如手术刀般冷静精准剖析自身内在,最为令人叹服! 书中有回顾过去遭遇的种种,也有自省名利双收后的迷失,亲情友情师生情父子情,时常让人动情落泪!陈坤就像水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明灭自有它的光彩! 但最为触动我心的部分,还是关于“行走”,贯穿整本书的主题和线索!从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大强和小梅”,到最后部分十位大学生的“行走日记”,每个文字浸润着眼泪与心血,也洗涤了我的心灵!他们一路上有争吵,有沮丧,有悲伤,有误会,互相争辩,挑战自我,与自己较劲,最后又团结在一起,特别真实动人!这些精神上的游民,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最朴素最高贵的梦想! 有时候最简单的道理,需要相同频率的人才能接收的到,而往往最简单的道理,也最难落实在行动上;简单如“行走”,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如何在行走中,去寻找早已丢失的赤子之心,如何在行走中,将内心磨炼的强大,如何在行走中,去贴近灵魂的本真! 很多人对西藏的神往,是虚荣心作祟,谁不想为人生履历添上值得炫耀的一笔;就像我看书前信誓旦旦对朋友说,今年一定要想办法加入他们的团队,跟着一起行走,阖上书页,我明白不用追随任何人的脚步,我可以走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行走”中,我们难得与孤独相拥,获得与自己安然相处的片刻宁静,心绪平稳而空寂,关照并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用最难忘的记忆,铺就印在我们心底的足迹!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和后悔,只有暖暖的回忆! 真心感谢陈坤书中的那句:没有人能替你承受,也没有人拿得走你的坚强!对现在的我来说,很受用。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三) 一段时间前,无论是上网还是听朋友提起,这本书就好像空气一样一直就在我的周围萦绕。我刚开始对此书的了解就是作者是陈坤,一位很多人喜爱当然我也不例外的明星。而且他写的是西藏,因此最主要的原因是西藏一直也是我和朋友们心心念念的地方,那里的山、水、蓝天白云、人文宗教都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所以我决定什么时候得空了就去看看这本传说中的书。其实说实话当时也没对此书寄予多么大的希望,因为一般公众人物写的书就比较畅销,我没看之前也就仅仅觉得只是他的名气大所以让这本书也知名,直到我后来完全仔细的阅读过后,我才知道我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愚钝。 那是在近几个月的某天,我在网上又搜了这本书,于是在网上看了它的第一章节,就从此无法自拔,对之前的想法彻底改观。其实也没有用特别华丽的.词藻和高深的专业名词,可就是那种平淡之中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读他的生活让我受益从而想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以及未来。毕竟我们都是凡人,艺术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么,我就觉得这本书是文化,是艺术。后来,我马上在网上买了这本书,我迫不及待看后面章节。 首先,我得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是一位明星写的带有自传色彩的书,更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很老实的心灵告白。在后来,他还组织了这次行走活动,很多人不明白,一开始我也不明白,静下心来读完这本书,细细品味他写的句子,才可以感受到他那份真诚。 书捧在手上,很大很真诚是给我的第一印象,黑白海报作封面整本书散发着沉静内敛的气质,心也静了。你可以读到他的挣扎,他的茫然和转化,这是一本关乎心灵成长的书。他的句法可能不太完美,甚至不合语法的规范,但是,字里行间充满诚恳和力量。陈坤说自己很乐观,不相信命运,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也时常自卑,但我相信自己。书中有回顾过去遭遇的种种,也有自省名利双收后的迷失,亲情友情师生情父子情,时常让人动情落泪。陈坤就像水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明灭自有它的光彩。但最为触动我心的部分,还是关于“行走”,贯穿整本书的主题和线索。从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大强和小梅”到最后部分十位大学生的“行走日记”,每个文字浸润着眼泪与心血,也洗涤了我的心灵。他们一路上有争吵,有沮丧,有悲伤,有误会,互相争辩,挑战自我,与自己较劲,最后又团结在一起,特别真实动人。这些精神上的游民,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最朴素最高贵的梦想。 我是个爱想却很少做的人,有时候很讨厌这样的自己,还会以各种理由来解释圆满我的懒惰。而陈坤这里,告诉我们有时候最简单的道理,需要相同频率的人才能接收的到,而往往最简单的道理,也最难落实在行动上;简单如“行走”,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如何在行走中,去寻找早已丢失的赤子之心,如何在行走中,将内心磨炼的强大,如何在行走中,去贴近灵魂的本真。 在“行走”中,我们难得与孤独相拥,获得与自己安然相处的机会,其实我们有时候可以不顾忌别人,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总是一副没了别人就天都塌下来了的样子。以后的路那么长,身边的人也在变换,唯一不变的是你自己,你得坚强,你或许就能看到以前你连想都不敢想象的自己。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和后悔,只有暖暖的回忆! 这里有几句我觉得很好的话: 行走的力量传达的是意志力,既定目标,一定要完成。没有后退和放弃!行走是挑战你们身体的极限,是冲着前方,而不是还没走,先想着退出。我没有开玩笑,就连后退,脸也要冲着前!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舞台,不用在意这外在的舞台是否如愿,只要确信那心之舞台足够宽大灿烂。就让自己尽兴地演绎那假象中的剧目吧。只要你够真够胆,我就可以应承你:那原本虚幻的假设一定会真切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当然,前提是你真诚够胆魄,而且你不是个笨蛋。 我一直相信,在你心灵快要奔溃的时候,可以无条件的,第一时间的,不问理由地出现在你身边,给你抚慰和支撑的,是你可以作为亲人的朋友。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四) 前些日子,心血来潮想读一下陈坤的《突然就走到西藏》。说实在的,陈坤算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但不知是有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总觉得演员的写作只是在博取观众的眼球以及增加一些噱头的把戏而已。但,《突然就走到西藏》彻底改变我之前的想法。 这本书叙述的是陈坤跟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西藏一起行走的故事以及陈坤对自己生活感悟的描述。“行走的力量 1+N 去西藏”是一次由陈坤工作室组织的一个公益项目,因为自身的经历,陈坤希望能够向社会传达出正面的力量。“外在与心灵的行走,两条生命的线索,看似毫无相交,其实彼此对应,相互影响。如果学会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静下来,放松自己,与内心对话,从中获得正面的力量,我相信这才是行走的真正意义。” 其实对我们这些只能在屏幕以及一些报纸杂志中接触到明星的普通民众来说,明星真的是遥不可及的。而在这样的距离中,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明星的生活就是过得很好,他们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我们奋斗多少年才能得到的东西。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惊奇的发现,作为一个明星,陈坤对自己是如此苛刻到令人佩服。他喜欢禅定,独自一人的坐在无人的空间里,享受心灵的入定。他也有过梦想,为自己的梦想也做过努力,尽管不能实现,但他却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努力拉近自己与梦想的距离。他相信每个人都是一颗石头,而他的成功只是因为被幸运之石碰了一下。所以,他觉得这次的行走可以成为一次使石头发光发亮的活动。于是,他努力的想要向那群大学生传达自己的信念,尽管发生过观念上的冲突,发生过双方对对方的不满,但是,最终还是使得这次旅途中的人收获了不少。 在陈坤述说西藏之行的章节中,最令我产生共鸣的或许就是那个盲童学校发生的事件了。西藏的盲童学校有着很多身世孤苦的孩童,在陈坤一行人到来之前,或许他们从未接受过如此多人对他们的关爱。陈坤更产生了带其中一个盲童离开的念头。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觉得对待人生最好的态度就是“学会接受一切既定的事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希望泯灭令自己很难过的时候,但,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这一切。只有面对,才会强大。因为生活总是随机的,它不会因为你想过这样的生活就如你所愿,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总会发生。与其令他只会等待别人的救助,何不让他提前适应这一切,然后在困境中找出属于自己的一条生路呢。 对我来说,也许我不能像陈坤那样严格苛刻的要求自己,但我却愿意在种种不如意事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我没有陈坤所说的“幸运”,但我会努力,努力的准备面对未来的一切,让我的装备更加齐全,让自己的能力提高,在面对巍峨的高山时,我不会祈望别人拉着我前进,我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心怀梦想,手持耐力,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往上攀爬。指向死亡的宝藏读后感海盗的宝藏读后感
走过西藏读后感 急急急
书写西藏的艰难——漂泊者的孤独
深夜,阅读法国人类学家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他继续说道:“从此以后,可能把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沟通起来。经由预想不到的方式,时间把生命与我自己之间的距离拉长:在我能够回顾省思我以前的经历之前,必须先经过二十年之久的遗忘期。以前我曾在世界各地到处追寻那些经验,可是当时并不了解其意义,也不能欣赏其精华本质。”
如我现在写西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知道书写的艰难,因为我讨论的是西藏。作为一个过客,西藏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实体,一个多维立体空间,有无数个通道,每个通道又包含着诸多的可能性。生命的有限性,注定我只能进入其中一条通道,而不能将其展开为平面剖析。西藏与我,存在着巨大的宗教文化,地域环境,经验意识的差异。如同楚河汉界,相互对伺的两级。“西藏超出我们的经验,成为梦想与遥望与寻觅之地,寻觅不是印证我们的“有”,而是为了印证我们的“无”。在历史和时间之外,在难以逾越的高山中幸存的这片土地,成为我们精神的异域”(马原语)
市面上关于西藏的书,有这么两类。一类是旅游攻略书。千篇一律,翻来覆去的景点介绍,简单,实用,具有参考性。但毫无新意,平白肤浅。只适合游客,走马观花的行动指南。第二类是,以文化为主,进一步阐述西藏地域文化,宗教。在他们的笔下,西藏不再是单调的意象,他们构筑了不同的西藏,在客观的西藏下,为自己的灵魂寻找到一个栖息的臆想西藏。西藏,被各种各样的叙述手段,置于大众浪潮的视线内,展示它丰富多彩,斑斓灿烂的内部结构。天生的相对文化主义者,马丽华。“用人生中最宝贵的二十年时光,奔波在高天阔地的山野间,是漂泊地,亦是归宿地。”她笔下的西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西藏的书写,从激情走向理性,从浪漫主义走到社会人类学。“总是不相宜的看到美丽风景背后的东西,从而煞了风景”或许,美感的产生,需要站立在事物的一定距离之外。于是,当她逐渐深入西藏的内部,身在现场的发现所见之西藏,已非意识中的西藏。文字里的激情澎湃,缓缓退潮,她开始吝啬赞美,而转向沉默。这是一个关注灵魂书写的作家,在叙述西藏时,脑海里的多种文化价值观,相互抵触,冲击矛盾的过程。
阅读马丽华,从刚开始的激情书写,到后来极力表现出来的克制优雅。她认识西藏的过程,亦是修正内心,认知自我的过程。她开始犹豫,一方面她为藏民族身上,存在着唯物主义者无法理解的宗教信仰行为而感动。一方面又为藏民族的“灵魂幻想”,将生命付诸于一场无法预知的来世,生命存在的虚无和徒劳,让她感到焦虑和沉痛。著名的人类学家斯特劳斯,对此作出阐述。“当人类只有一种文明作参照时,人类的灾难也就开始了。”桑杰端增在《藏文化与藏族人》一书中,对藏族人格与佛教皈依进行多元分析。“佛教,在藏区成为主导地位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静止和无为,是其最高,最终,最完善的道德思想,也是佛教追求的最终目标。其价值目标取向,行为类型,以及理想信念,千年来直接引导和支配着民族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藏民族将生存理想,寄托于来世。与世无争的观念,渗透人心。久而久之,形成藏民的基本人格,重来世轻现实,重精神而轻物质,重圣人而轻凡人,重忍让而轻抗争,听命意识强,而个人发展弱。进而惰性思想使藏民族处于沉思默想而不善行动,减弱了藏民族原有的积极进取心,磨钝了人们奋发向上的锋芒,助长了民族的惰性心理。于是,人们的生活被限定在最底层的物质需要,把自己限制在虚幻,麻木的心态中,过着无所事事的,怠慢的日子,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西藏社会发展的步伐。
马丽华的遗憾,在于认识列维•斯特劳斯太晚,他的一本《忧郁热带》让马丽华,从那个感性自我的泥淖中走向理性的社会人类学。她开始用多元价值观分析西藏,用相对主义眼光将事物一分为二。行走二十年,她用身体抵达神圣,用文字放声歌唱,用精神抵达神灵的指尖。尽管她将西藏永久的封存在浩瀚的文字里,她的内心仍觉得失落。
“深夜拥被独坐。海脑和心怀一派空虚。忽然间,一个念头不期而至——你何时才能结束心灵的流浪?”“在心灵的这一特定空间,时间丧失意义,无论相隔多少年,它依然让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咀嚼到被洗劫,被放逐,被遗弃的滋味。心灵从未寻找到实在的归宿,它一直在浪迹天涯。”
远行者是孤独的,马丽华的内心亦是孤独的。书写西藏的艰难,让每一个人在面对庞大的西藏,因自身渺小而甚感沮丧。一个觉醒的灵魂,总是i以一种出走的决绝姿态,突破生命过程中不可能的阈限。一个尼采,马斯洛的信奉者,崇尚人,信仰人本主义的局外人,在整个藏民族的一元价值体系中生存,并理解,给予慈悲。注定了身份的孤独,灵魂始终游离在出世与入世之中。
灵魂像风,飘无定处,无影无踪。书写西藏的人,漂泊,是生存最本质的状态。
我想到列维•斯特劳斯,一生致力于人类研究。他生活与工作的情境,使他不得不远离自己的社群一段又一段长久的时间;由于曾经经历过如此全面性、如此突然的环境改变,使他染上一种长久不愈的无根性;最后,他没有办法在任何地方觉得适得其所;置身家乡,他心理上已经成为残废。《忧郁的热带》)
一个具有高度人文主义精神和以研究文类发展为使命的人,必然会对家的概念出现模糊。天涯何处是吾家,生命于是漂泊在无垠的空间,流浪,漂泊是生存之本质状态。我想到祝勇的一句话,我对家的理解,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空间物理,而是存在于我的脚里。家的意义,对于一个发现者而言,它的内涵已经超越了表面的实体意向,而趋向于精神,那个看不见,没有绝对的归途的灵魂之家。城市高楼大厦里安放的,是一个行尸走肉的可怜虫。房子的存在,只是为了安放一具死亡的躯壳,完成吃喝拉撒等动物性形而下的生存内容。而精神家园的存在,为了让孤独的灵魂,寻找到栖息之地,以便与神灵对话。它注定无法通过肉眼视线,灵魂只能独行。显然,这是形而上的,并与此分出灵魂质量的轻与重。
做个假设命题,一个有家之人和流离失所的流浪汉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一所房子。那么,毫无疑问,我绝对是那个流离失所的流浪汉。但区分一个人是否具备灵魂,在于是否重视精神价值的取向。那么,尼采,特劳斯,他们虽没有现实意义上的家园,但他们的精神家园,已经遍布全球。而且,成为我们极力仰望的天堂。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马丽华之孤独,即使在西藏,亦无法安放动荡不安,颠簸流离的灵魂。
书写西藏之艰难,是一场自我精神意义上的朝圣。以孤独为纸,历练而墨,手执流浪。万里征程,三步一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