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古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古意》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0卷第8首。 原文 古意 作者:唐·王昌龄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注释 ①古意:与拟古、效古同,多讽咏前代之故事以寄意。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繁体对 照 卷140_8古意王昌龄 桃花四面发,桃叶壹枝开。 欲暮黄鹂转,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古意》诗词赏析
《古意》 作者: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解】: 1、古意:犹“拟古”。 2、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3、解:擅长。 【韵译】: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 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 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 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 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 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 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评析】: 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 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 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古诗80首里赞美长城的古诗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8、《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9、《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表达长城的诗句有哪些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8、《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9、《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古是什么意思
古的意思如下: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古字组词:古代、古人、远古、古老、古怪、复古、蒙古、古典、考古、自古、古装、古董、古巴、古玩、古朴、古今、古道、千古、古迹、古籍、古都、古墓、上古、仿古、古时、太古、古琴、古法、古风、古诗、古方、古筝、古井、盘古、古语、古国、古话、古书、亘古。古字部首:口。笔画:5。繁体:古。笔顺:一、丨、丨、𠃍、一。名称:横、竖、竖、横折、横。古,指事字。“古"字所从的中,中等在甲骨文、西周早期金文中都是“盾”的象形,下面加上区别符号“口”构成指事字,是“坚固”之“固”的本字。古字成语1、古稀之年:稀:少。指人到七十岁。2、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3、古往今来:从古到今。4、古是今非: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5、古圣先贤:圣:品德智慧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
古意的意思
古意的意思:古意是一种意韵、一种感受,来自于时间逝去给人们造成的陌生感、疏离感和神秘感,来自于人们对一切过往事物的敬畏、崇敬与怀念。“古意可见得最直接浅显的解释,就是古老的意韵,与眼下、当前有一种间隔感,与我们“似曾相识”,那份自然与亲切恰好可以熨烫我们的心灵。”古意的表现:朴素简单,天机自然,没有或极少修琢。陌生悠远,充满神秘,甚至不可解读。与某些过往的事物和人们对古典的审美经验相契合。书法篆刻的古意追求:神秘之法:有一个词叫“古奥”,这是我们对历史造成的疏离的表达,比如傅山有些字甚至读不懂,却觉得有古意有神秘感。还可称“疏离之法”,如作品多用古写,如异体、通假、碑别字,也是造成疏离的一种手段。简约之法:上古都是草创,图案线条朴素简单,少有繁缛修饰,宁少少许,胜多多许。如齐白石就是简约质直、大朴不雕,反而更见得古风淳淳?经验之法:直接借鉴古典作品的形式、方法、材料等,使当代人的创作有渊源、有依凭、脉络清楚,自然也有了古意。
古意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1、谓思古之情。2、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3、犹拟古、仿古。讽咏前代故事以寄意的诗题。4、古意人的闽南话意思是老实 、厚道。扩展资料古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gǔ yì。与古意有关的诗句1、古意漓岏与世疏,一官羁绊可归欤。——出自陈襄《题仙居伟羌山六绝》2、燕毛不见三王盛,古意惊从一日收。——出自彭龟年《庆元戊午临…焉且沿…酒之意叙坐》3、至音淡薄谁曾赏,古意飘零自可怜。——出自曾巩《赠弹琴者》4、古意元从澹泊来,云根香雪点矶苔。——出自薛嵎《林氏梅岩》5、古意偏关倦客怀,归舟有句无人遗。——出自葛天民《题南翔寺》
《古意》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古意》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38卷。 【原文】 古意 作者: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注释】 ①太华:即西岳华山。因其西有少华山,故称。玉井莲:《艺文类聚·草部·芙蕖》:“《华山记》日:山顶有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名华山。”玉井,对井的美称,这里指华山山顶之池。 ②夤缘:攀缘。 ③实:指莲子。 ④七泽:《史记·司马相如传·子虚赋》说,楚国有七泽,其最小者名曰云梦,方圆九百里。这里泛指广大的湖泽。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李颀《古意》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意原文: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古意翻译及注释 翻译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辽东 *** 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注释 1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2事长征:从军远征。3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4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5「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成人的高度。6「杀人」句:杀人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7「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zhe):纷张。8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9小妇: *** 。十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古意鉴赏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 *** 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猬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猬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像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像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像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 *** 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 *** 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猬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诗词作品: 古意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颀 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拟古】、【戍边】、【豪侠】、【战争】
《古意》(李颀)译文赏析
古意 李颀 系列:唐诗三百首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解 1、古意:犹「拟古」。 2、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3、解:擅长。 译文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 *** 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赏析 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古意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古意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翻译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注释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引:避开,退却。 托:寄托,依靠。 竞:争逐,比赛。 上宿:指睡觉。 鉴赏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古意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翻译 月亮不会因为缺损而改变它的辉光,宝剑不会因为折断而改变它刚硬的本质。 月亮缺了它的辉光很容易会盈满,宝剑折断经过重铸会再次复原。 世俗的势力可以压倒山岳,却难以折服志士的心志。 男儿自有持定的操守,可以被杀却不可以苟且安生。 注释 古意:与“报古”、“怀古”之意相近。 势利:权势名利。 守:节操。 苟:随便,得过且过。 赏析 范仲淹等人能坚持操守,能威武不能屈,诗人认为是由于他们有崇高的品质:“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他们的品德如皎皎月光,明月有时或缺,虽缺仍清辉皎皎;他们的气质如百炼而成的宝剑,虽遭挫折而刚性依旧。诗人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月缺会再圆,“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青天”;剑折可再铸,仍可“白光纳日月,紫气排牛斗”。政治斗争亦是如此,奸佞可暂时蒙蔽圣听,但终究会有败露之日,只要保持节操,坚持斗争,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诗人以此来鼓励友人,也以此勉励自己。他一生关心国事,关怀民生疾苦,积极支持新派的革新主张,反对因循保守和官场腐败。虽然屡试不第,久困下僚,无法施展怀抱,但仍矢志不移,保持高风亮节。他把满腔穷愁感愤一发于诗,用诗反映重大事件,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抒写时爱憎分明,激情喷涌,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他一生虽坎坷多辛酸,但诗歌创作却获得巨大的成就,充分表现了“剑折不改刚”、“难屈志士肠”的精神。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要坚守志节,首先就得与习惯势力、权臣作斗争。诗人赞赏范仲淹等人不顾自身安危,敢于弹奏吕夷简及其党羽,据孙沔奏章,夷简为相,黜忠言,废直道,只知姑息求安,以推卸责任为能事。致使外敌入侵,百姓内困,纪纲大隳,官吏称职的十不得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但因宋仁宗甚为倚重,夷简三次为相,权倾一时。尧臣在此诗中称之为“势利压山岳”,在《猛虎行》中复称他“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锘,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这都形象地描绘出权相气焰薰天不可一世。据史记载,范仲淹离京赴饶州日,朝臣惧祸而回避,送行者只有李绒、王质二人。欧阳修盛暑南行无匹马,抵夷陵时已是初冬。仲淹等人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忠肝义胆,世人共仰,气节凛然,可杀不可辱。馆阁校勘蔡襄为此作《四贤一不肖诗》,诗出,“都下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甚至还流传到契丹。 此诗写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时作者知建德县事。在这前一年,北宋朝廷发生了一次大的政治斗争。仲淹被贬饶州,范仲淹好友尹洙贬郢州监酒税,余靖贬筠州监酒税,欧阳修贬夷陵令。梅尧臣得知消息后写下此诗。
古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意 [作者] 崔国辅 [朝代] 唐代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古意》作者崔国辅简介 杨柳映春江崔国辅,唐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 崔国辅的其它作品 ○ 小长干曲 ○ 子夜冬歌 ○ 从军行 ○ 秦女卷衣(一作妾薄命) ○ 杂曲歌辞·丽人曲 ○ 崔国辅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