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当代近代怎么划分文学
划分有“以中国文学时代划分”和“以历史领域划分”两种分法。一、以中国文学时代划分当代: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近代: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现代:1、“现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按照传统分法指1917—1949;按照现代分法上即指1917—1949,下指1949至今。2、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包括进去,统称20世纪中国文学。不过,上限又推到1898至今。二、以历史领域划分一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之前的算做现代文学,之后算当代文学,在现代文学时期写作的作家就是现代作家,反之就是当代作家。但是也有一批作家同时跨越了这两个时代,且在两个时代都有重要作品发表,这就要根据他的作品发表的时间来具体分析了。不过在80年代又有一个新的划分方法,就是主张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时间界限,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和研究,这样一来就无所谓现代还是当代了。
近现代文学领域流派及其代表人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主要有:海派,代表作家有穆时英、施蛰存等,作品多反映半殖民地商业化大都市如上海的生活;新海派,代表作家张爱玲,有意与时代主流拉开距离,主要反映作家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既有现代、先锋,又通俗,雅俗共赏,可读性强。京派,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注重人性主题,主张文学的独立和艺术性。现代派(得名于30年代初的《现代》杂志表现幻灭中的追求、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质朴、形式自由舒展,代表人物戴望舒);七月诗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歌流派,主张主客观统一、个人与历史融合,形式为自由体诗,其中政治抒情诗成就较高,代表人物艾青、田间、鲁藜等;七月派小说,抗战时期国统区小说流派,代表人物路翎、邱东平等,因多数作品编入七月文丛而得名;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风格干净清新,主要写解放区、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赵树理,作品有晋东南一带的乡土特色和风情;20年代文坛有: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等);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儿艺术的浪漫主义流派,代表人物郁达夫);新月派(诗歌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语丝派(散文流派,文章多针砭时弊、言辞锋利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随感录作家群,随感录专栏杂文创作,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刘云若等,通俗小说,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背景下都市男女爱恨纠葛;问题小说,代表人物冰心、王统照;自叙传小说,现代抒情小说流派,代表人物郁达夫;小诗体,诗歌流派,多写即兴式的短诗,抒写诗人刹那间的感兴,代表人物冰心、宗白华;湖畔派(纯真热情的爱情诗流派);言志派(提倡以自我为中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的言志散文,追求闲适、涩味和简单味,代表人物周作人、俞平伯、钟敬文等);现代评论派(成员多为欧美海归自由主义作家,受西洋文学影响较大,代表人物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象征派(诗歌流派,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提倡重象征和暗示的纯诗,代表人物李金发等);此外还有:黑幕派,是近代小说流派,题材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虽然上承明清谴责小说余绪,但是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闲适,专揭隐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儿没落。战国策派,1940前后出现在国统区的文艺派别,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主张以“恐怖、狂欢、虔诚”为三大母题,代表人物陈铨。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原因
.“五四”以后,中国社会自近代以来所有的基本矛盾和革命任务并未改变,但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所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勃展开,历史已经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也随之诞生。2.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近代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3.五四时期利用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思想资料”以及某些改革的成果,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去完成先驱者未能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历史性任务。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其间充满了革命文学与反动文学、革命文艺思想与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革命文学正是在抗击各种各样反动文艺逆流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1、最早尝试新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初期白话诗人是( A )
A.胡适 B.刘半农 C.康白情 D.周作人
2、中国现代被称为“舶来品”的文学样式是( D )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戏剧
3、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基础的《呐喊》出版于( D )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4、下列哪位作家的创作体现出“爱的哲学”的主题?( D )
A.叶绍钧 B.庐隐 C.冰心 D.王统照
5、吴荪甫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D )
A、《蚀》 B、《边城》
C、《林家铺子》 D、《子夜》
6、《凤凰涅盘》出自诗集( A )
A、《女神》 B、《星空》
C、《恢复》 D、《前茅》
7、《憩园》和《寒夜》标志着巴金小说的纵深发展,它们产生于哪一时期?( C )
A、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
B、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初
C、40年代中后期
D、40年代初期
8、下列哪一位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 A )
A、田间 B、艾青
C、戴望舒 D、臧克家
9、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张“为艺术”的文学观念并且取得较大成绩的团体是( B )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沉钟社
10、如果说周朴园是《雷雨》命运悲剧的核心人物,那么谁则是《雷雨》精神悲剧的核心人物?( A )
A、蘩漪 B、周萍
C、周冲 D、鲁侍萍
11、《倾城之恋》讲述的是破落望族出身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她的名字是( A )
A.白流苏 B.曹七巧 C.孟烟鹂 D.吴翠远
12、《故事新编》中的哪一作品赞扬了墨子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C )
A、《奔月》 B、《理水》
C、《非攻》 D、《铸剑》
13、善长以教育界和底层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作家是( B )
A、 沈雁冰 B、叶绍钧
C、 振铎 D、王统照
14、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 B )
A、丁玲 B、孙犁
C、赵树理 D、周立波
15、以下哪一部是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 C )
A.《写在人生边上》 B.《传奇》 C.《人
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的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创作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四部诗集。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再别康桥》,康桥周围有名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却着力描写康河。(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等都各有变化。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整齐匀称。 (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如《莎扬娜拉》,虽只有短短五行,却将日本女郎与朋友道别时的神态、情绪、心理活动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挥洒自如、轻盈、柔和、恬淡。(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有力的实践了闻一多诗歌理论的“三美”主张,具有“纯诗”的惊人之美,并以自我和理想的表达为中心,在中国现代诗领域树立起一种真纯的浪漫主义精神。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为什么说杂文创作是鲁迅创造力的重要标志,并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最重要的事业,是他心血的主要结晶和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正是他那博大精深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杂文创作, 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 文化史和文学史上无以伦比的地位。如果说,散文诗和记叙散文,分别表现鲁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某一方面,那么在杂文中,我们却看到了鲁迅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
2、结合作品,论析郁达夫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那曲折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而且具有大胆的反抗情绪、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就郁达夫小说艺术的产生、艺术特色以及深远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问答完毕 !!累死 题目好难 希望亲满意
现代文学的三个阶段是怎么划分的?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呼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以鲁迅、郭沫若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还有叶绍钧、汪敬熙、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大批白话新诗人,以白话新诗冲破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内容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散文方面的成就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还有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出现了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所有这些创作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1921年以后,还出现了“问题小说”、“身边小说”、“乡土文学”、“语丝文体”、“象征派”诗歌等丰富多姿的风格流派。这些社团流派的出现,表明了新文学的成熟和壮大。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通常也叫“左联”时期的文学。
表明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思想深度。茅盾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还有蒋光赤、洪深、田汉、臧克家、丁玲、张天翼、叶紫、洪灵菲以及
“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中国诗歌会等等作家、群体的创作,都显示了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
第三个十年(1937—1949),包括了抗**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前一阶段是抗战初期的文学。围绕抗**救亡运动,出现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如街头诗、独幕剧等,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集体创作。后一阶段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解决了文艺大众化等一系列“五四”以来重要的文艺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阶段。国统区很多作品在艺术风
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代文学史如何分期的
分期便于总结现代文学的发展特点,掌握它的基本面貌,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但由于对现代文学性质的认识不同,在分期命名上又说法不一。①开拓期(1917—192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②丰收期(1927—193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③转折期(1937—1949)。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简答与论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答: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②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求采纳
简述中国文学发展史并说明每个时代的文学特征
亲你好,、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诗经》以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传播影响后世。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等为最佳。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始,开创的是历史的崭新的一页,但因思想钳制严酷,秦文学却是空白。只有秦统一前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散文外,再无佳作可言。汉代文学以散文、汉赋和乐府民歌为代表。代表作家有贾谊、晁错、司马迁等。【摘要】
简述中国文学发展史并说明每个时代的文学特征【提问】
亲你好,、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诗经》以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传播影响后世。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等为最佳。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始,开创的是历史的崭新的一页,但因思想钳制严酷,秦文学却是空白。只有秦统一前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散文外,再无佳作可言。汉代文学以散文、汉赋和乐府民歌为代表。代表作家有贾谊、晁错、司马迁等。【回答】
老乡,真心没听懂,可以再说得具体一些不【提问】
亲你好,、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诗经》以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传播影响后世。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等为最佳。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始,开创的是历史的崭新的一页,但因思想钳制严酷,秦文学却是空白。只有秦统一前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散文外,再无佳作可言。汉代文学以散文、汉赋和乐府民歌为代表。代表作家有贾谊、晁错、司马迁等。【回答】
请介绍日本文学发展史。
日本文学大抵受到日本政治的发展而分成三个时期,分别为王朝文学(8世纪至1868年),近代文学(1869~1912)和现代文学(1913~).而其简介如下:
奈良时期(8世纪)
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後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稍後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著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著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
(8~12世纪)
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於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後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後人所称道.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後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镰仓室町时期
(12~16世纪)
随著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军记物语中臻於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僧人随笔中的传世之作是鸭长明的《方丈记》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两篇随笔各具特色,被誉为随笔文学的双璧.该时期诞生的能与狂言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著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为主,体现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世阿弥(1363~1443)在能乐的表演艺术和创作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江户时期
(17~19世纪)
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町人阶级(市民阶层)作为社会的主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适应他们的审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贞门,谈林俳谐的基础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风俳谐,井原西鹤铺写了町人的商业生活和享乐生活,丰富了浮世草子(风俗小说)的创作内容.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木偶戏)更广泛地表现了社会下层人物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这种以俗为美的美学追求,导致轻文学(戏作文学)的产生,给後世文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明治时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卓立於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
日本文学史レポート
日本の文学は千年ぐらいの歴史があって、世界文学も深く影响を与える。例えば、「源氏物语」は日本文学の峰であるばかりでなく、今や世界文学での第一级の作品という评価を胜ち得ている。
日本の文学は政治の発展につれて変わってくる。明治维新前、中国文化に影响された。
明治维新後、日本文学は欧米文化を吸い込んだ。明治维新の前、文学史は上代、中古、中世、近世三つの部分になっている。それから、一つずつ绍介したい。
一、上代の文学:
日本では四世纪顷の汉字の伝来までは、汉字がなかった时代で、文学といえば口承しなかった。五、六世纪ごろ、日本に汉字がもたらされると、伝承されていた<语りごと>徐徐に汉字を用いて记载されるようになる。また、外国との交流が盛んになるにつれて统一国家が形成されると、口承文学は集大成して记载された。それが、「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などである。これらに掲载されている话の内容は、神话、伝说、说话の三つに分类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古事记」は现存する日本最古の书者である。そこに记されている神话や伝说などからは、古代人のものの见方や考え方、豊かな感情が感じられ、十分な文学性を持ち合わせているといえる。「古事记」の表记には、纯粋の汉文体で书かれた序文のほか、汉字の音训を交えた変则の汉文体で书かれたものもある。
上代では、言叶には霊力があると信じられており、よい言叶は<幸>をもたらし、悪い言叶が<祸>とされていた。祭りの场面ではこの言霊が重视された。祝词と宣命が出てきた。ここに文学や演剧の起源があ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る。
上代歌谣は、人々が共同体の祭りの场で歌った歌を起源とする。当时の人々の祭りや生活の中で伝承され歌われたと思われる歌谣が、记纪の神话や伝说で结び付けて引用されれいるものが多い。歌谣の内容は狩猟、祭り、恋爱、酒宴などであり、人々の生活に全般にわたり、生き生きとした思いが読み取れる。
「万叶集」にも、本来は歌谣であったと推测される歌が多くある。今现存する日本最古の歌集である。巻数二十巻で、约四千五百首の歌を収めている。作者层は、天皇から一般の人々いたるまで幅が広く、地域は大和を中心都市ながらも、东国、九州などと、広がりある。汉字を表音文字として用いた万叶がなは、表记の特徴となっている。
上代の文学には、自然の恵みを祈る人々の気持ちや喜び、悲しみの気持ちを、率直に表现するという特徴がある。
二、中古の文学:
中古时代の初期、遣唐使による大陆との往来が盛んになるにつれて、唐风の文化が尊重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贵族の间では汉诗文が流行した。九世纪の前半は空前の隆盛期に迎えた。
唐が衰えると、唐风文化に変わって再び国风文化への自覚が高まった。そして、かな文字の発明と普及に伴って、和歌が多く作られるようになり、「古今和歌集」は最初の歌论として後世のさまざまな评论への影响が大きい。
また、散文もかな文字で记されるようになり、物语がかな仮名で书き表された。その初めのものとしては、物语では作り物语である「竹取物语」、歌物语である「伊势物语」。
一条天皇の时代、清少纳言の随笔「枕草子」、紫式部の「源氏物语」などがかかれ、女流文学が隆盛を极めた时代となった。 「源氏物语」はその长さとその完成度の高さにおいて、ほかに类を见ない作品となっていて、空前绝後の一大长编である。そのはか、「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などの日记が书かれた。
平安时代後期、过去の歴史的な事実に题材を求めてかなで记された歴史物语が生まれた。この中に「栄花物语」「大镜」がある。
三、中世の文学:
鎌仓幕府成立から江戸幕府成立までのおよそ四百年间を中世とする。武家が政治の中心となって、人々の现実意识を高めるとともに、伝统的なものへの憧憬、异文化への関心などに基づく新しい価値観を生み出すことになる。 古くから行われていた连歌も一つ形态として独立し、広く流行して俳谐の连歌へと発展していく。中世の代表する文学の一つが军记物语である。「平家物语」に代表される军记物语が盛んに书かれ、歴史物语や史论とともに、この期の特色をなしている。「平家物语」は表现、构成、素材など多くの面で後続の军记物语、近世の 小说、谣曲や歌舞伎などの戯曲に影响を及ぼしている。
随笔も前代に引き続きかかれたが、中でも、清少纳言の「枕草子」と并んで古典三大随笔と呼ばれものが、鸭长明の「方丈记」、兼好法师の「徒然草」である。この二作は中世の隠者文学を代表するもので、作者の人间性と思想性が作品全体にみなぎり、社会や人间に対する锐い洞察が见られ、现代にも通じる普遍性がある。
また、芸能の分野では、世阿弥によって能が完成され、芸能としてだけでなく文学としての资质をも高めた。
中世末には印刷机が移入され、近世に向かってさらに変化を促してゆく。
四、近世の文学:
江戸幕府成立から大政奉还までのおよそ二百六十年间を近世とする。この时代は、幕府とその支配下にある藩によって国を统治する幕府体制がとられた。対外的にも、厳重な锁国政策を取り、国内の秩序を守ろうとした。
十七世纪後半から十八世纪のはじめにかけて、京都、大阪を中心とする上方文学が起こった。上方文学は产业の発达に伴う京阪の新兴町人阶级の台头を背景として、近世文学の最盛期を演出した。
诗歌では松尾芭蕉を第一として俗を超越し、俳谐を芸术の域まで高めることに成功したのである。小说では、井原西鹤が浮世草子の第一人者として优れた作品を数多く著した。浮世草子とは仮名草子が质的に変化したもの出、现実の生活や风俗を性格纳観察によって描き出した小说だ。また、浄瑠璃では近松门左卫门が义理と人情との葛藤に悩む人间の姿を描く打度、优れた作家が活跃した。
上方文学が衰退し、十八世纪の中顷から文学の中心は江戸に移った。このころの文学を江戸文学と呼ぶ。江戸文学の时代になると、文学及び演剧は一层繁栄し、都会的で洗练されたものになったが、同时に享受性と退発の度を深めていった。诗歌では川柳や狂歌が、小说では読み本、洒落本、滑稽本、人情本などの戯作と呼ばれる作品が次々に成立した。国学は思想的にも大きな影响を及ぼし、日本の古典研究を推し进めた。
歌舞伎は中世の风流踊りから派生したもので、派手な衣装で踊るものであった。そのような人目に立つ身なりや异様な行动をすることを倾く>といい、歌舞伎の语源となっている。
日本文学史を学ぶことは、折に触れ、时に応じて、どのように心に感じ、物を见てきたかを知ることになる。
これは私自分で书いたものですが、正しいかどうか分かりません、もし、他人に役に立つと、うれしいと感じます。
中国近代的文学作品有哪些?都是那些文学家写的?
钱钟书的《围城》。不说了嘛,全球享誉。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独步文坛三十年的作品,第一本本人不知不觉看完的小说。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不说了嘛,传世之作。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你可能看了电视剧,其实完全不是那上面表现的那么回事,这个好看级了。
张爱玲。我觉得她的东西都值得看,我自己最喜欢的三篇:《倾城之恋》
《金琐记》
《霸王别姬》。
韩寒的《三重门》。批判,幽默,成长,青春。值得一看。
粱实秋的《雅舍小品》。如果非得在散文上面排个名次,我觉得老粱排第一没几个人会反对。
贾平凹的《废都》。轰动文坛的成名作。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说了,一辈子只能看一本书的话,我选这本。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有趣的紧,一定得看。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图书目录
自序修订版序前言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一 40年代的文学界二 左翼文学界的“选择”三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四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第二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一 “遗产”的审定和重评二 刊物和文学团体三 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四 作家的整体性更迭五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第三章 矛盾和冲突一 频繁的批判运动二 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延续三 对规范的质疑四 分歧的性质第四章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一 诗歌道路的选择二 普遍的艺术困境三 穆旦等诗人的命运四 “七月派”诗人的遭遇第五章 诗歌体式和诗歌事件一 “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二 青年诗人的艺术道路三 50年代的诗歌事件四 当代的政治抒情诗第六章 小说的题材和形态一 “现代”小说家的当代境况二 题材的分类和等级三 当代的小说样式四 类型单一化趋向第七章 农村题材小说一 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二 赵树理和山西作家三 赵树理的“评价史”四 柳青的《创业史》第八章 对历史的叙述一 革命历史小说二 “史诗性”的追求三 《红岩》的写作方式四 革命的“另类”记忆五 《青春之歌》及其讨论第九章 当代的“通俗小说”一 被压抑的小说二 寻求新的替代三 “都市小说”与工业题材小说四 《三家巷》及其评价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一 “非主流文学”二 最初的“异端”三 “百花文学”四 象征性的叙述五 位置的置换第十一章 散文一 当代的散文概念二 散文的“复兴”三 主要散文作家四 杂文的命运五 回忆录和史传文学第十二章 话剧一 话剧创作概况二 老舍的《茶馆》三 历史剧和历史剧讨论四 话剧的“高潮”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学”一 1958年的文学运动二 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三 文学的存在方式四 “文革文学”的特征第十四章 重新构造“经典”一 创造“样板”的实验二 “革命样板戏”三 小说“样板”的难题四 “经典”重构的宿命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学世界一 公开的诗界二 小说创作情况三 “地下”的文学创作四 “天安门诗歌”下编80—90年代的文学第十六章 文学“新时期”的想象一 “转折”与文学“新时期”二 体制的修复和重建三 文学规范制度的调整四 80年代的作家构成五 文学著译的出版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学概况一 80年代文学过程二 “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资源三 文学历史的“重写”四 文学诸样式概况第十八章 “归来者”的诗一 “文革”后的诗歌变革二 “归来者”的诗三 诗歌流派的确认第十九章 新诗潮一 《今天》与朦胧诗二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三 新诗潮主要诗人(一)四 新诗潮主要诗人(二)第二十章 历史创伤的记忆一 创伤记忆与历史反思二 三部中篇小说三 “复出”作家的历史叙述四 “知青小说”的演变五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一)一 文学的“寻根”二 “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说第二十四章 散文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学状况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诗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说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9—2000)初版后记……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时期第二段:秦汉时期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上古期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上古时期的第二段是秦汉文学。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中古期中古期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 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 地位。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中叶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唐中叶以后文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改革。中古期的第三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 文坛的主导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 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近古期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并在作品 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三、诗文等传统的文体虽然仍有发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样。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的第一段。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与明清易代相比,鸦片战争的炮声是 更大的一次震动。鸦片战争带来千古未有之变局,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 了。近古期的终结,也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我们仍然划定在“五四”运动 爆发的1919年。扩展资料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文学史 (中国从古至今文学发展过程)
鲁迅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算是什么地位?
鲁迅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算是很高地位。从文学作品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来看,鲁迅的作品无疑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但是,凡是具有讽刺和唤醒力量的文学作品,往往需要一定的固执和坚韧,才能表现出波涛汹涌、隐忍不拔和不甘心。在这篇文章中,鲁迅运用了大量特殊的表现形...式,以结果为导向,用行为来表达愤怒,充分体现了 "悲愤深重 "的爱。如果读者不在那个时代,或者不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性、黑暗和苦难,自然会读得不知所措,不明白这样的纯精神活动的表述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要知道,鲁迅先生是在白话文改革的时代,如果没有鲁迅、胡适等人的前车之鉴,我们今天用口语来表达思维和内心世界除了古汉语之外,也不可能上升到 "白话文 "的高度!因此,那些用 "前人的智慧 "来批评的人,不过是老套的 "模仿 "和 "比较"。他们别有用心,不具代表性。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属于旧民主主义文化的范畴,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改革派文学由于对封建制度不持否定态度,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思想体系和儒家思想的基础,如《论语》。所以封建思想在这些作品中仍有一席之地。在文学改革方面,大多数人提倡白话文,但并不反对古文,所以古文的主导地位没有动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爱国运动,如一声惊雷,震撼了中国沉睡的大地。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时,出现了戏剧、电影、自由诗等新的艺术门类,这些都是借鉴外国文学的结果。在新文学中,虽然小说和散文是中国古代的体裁,但他们在艺术上也向外国文学学习了很多。
单从文学角度看,怎样评价鲁迅先生的文学水平?
单从文学角度看,评价鲁迅先生的文学水平:鲁迅先生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它的许多文学著作都走向了学校语文教材,还有许多作品被列入必读课外书之一。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这些。可以这么说,鲁迅先生有名的文学著作特别多,名人曾点评鲁迅说:“鲁迅先生方向,便是中华文化新兴文化方向。”而鲁迅先生的一生,在文艺创作、观念科学研究、文学类抨击等各个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和奉献。鲁迅先生离开故乡,怀着人生道路新的期待,考进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年,因不满意学馆的“人心惶惶”,改入江南地区陆师学馆附属的矿务铁路线学馆。他普遍触碰西方国家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备受维新思想和生物进化论理论产生的影响,逐步形成“未来必胜于以往,青年人必胜于老年人”的社会里发展理念。鲁迅先生倍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那时候很多优秀读书人一起,发表文章,办杂志期刊,揭开我国五四运动的帷幕。他立在反帝反封建前列,积极主动倡导新兴文化、新发展理念、新社会道德,强烈批判千百年来的老旧文化艺术、传统观念、封建道德。他发布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根据代表的艺术表现手法,无声无息揭示了中国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性,强烈的控告了封建道德和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罪孽。自此,鲁迅先生“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地绝不妥协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很多小说集还有大量杂文、生活随笔、评价,进而变成五四五四运动的先行者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针对《肥皂》 的试着,算得上是三十年代新感觉派的先行者,在《肥皂》中,创作者屏蔽掉了叙事者的角度,而重视于几个人物角色的心理状态,让整篇文章小说集在三个人物的观念中间持续流动性,最后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